内环境稳态都有哪些调节方式

合集下载

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

1、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物理性质(水、无机盐、有机物)和物理性质(渗透压、PH、温度等)保持相对恒定。

意义,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三种调节,神经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弧的组成:三种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基本方式:反射: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两种反馈的生理意义,可举例说明:正反馈: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加速体内某一生理过程完成。

(排尿、排便、分娩、血凝等)负反馈:反馈信息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维持体内各种稳态。

(动脉血压相对稳定)4、物质转运的分类,特点(耗能,蛋白参与),转运物质:5、机体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6、静息电位的定义、特征、形成机制:定义:在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形成的内正外负的电位差特点:内负外正、相对恒定产生机制:7、动作电位的定义、形成机制、是否耗能及传播方式:定义: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膜两侧出现快速而连续的电位变化形成机制:1)去极化:细胞受刺激时→Na+通道开放,Na+快速内流(内正外负)3-92)复极化:细胞去极化至一定程度→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在细胞内外K+ 的作用下→ K+外流,形成复极化3)后电位:钠泵排钠摄钾形成微小的电位波动8、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过程:(10)神经纤维上Ap →前膜→前膜上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囊泡向接头前膜移动、融合、破裂并量子式释放递质Ach至间隙→Ach越过接头间隙与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终板膜上化学门控Na+、K+通道开放→Na+内流大于K+外流→终板电位(局部电流)→总和→相近肌膜产生Ap9、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过程:肌膜动作电位→至横管膜→三联体(关键部位)→终池Ca2+通道开放→Ca2+内流→肌浆中Ca2+↑↑(关键耦连物)→肌丝滑行收缩10、骨骼肌光镜下结构及收缩后形态学变化:骨骼肌细胞在光镜下结构:肌原纤维:每条肌纤维内上千条,上有明暗相间的条纹暗带:中间较明的为H区,中部为深染的M线明带:中部深染的Z线肌小节:暗带+ 2个1/2的明带收缩原理:滑行学说:肌肉收缩时,无机丝缩短和卷曲,是细胞丝在粗肌丝间滑行的结果(暗带长度不变,肌小节、明带、H区变短)1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每一个的定义: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1)适宜的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内环境稳态与调节

内环境稳态与调节
这几张图你要记住!
1、内环境结构示意图
2、体温调节示意图
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 增加饮水
产生渴觉 饮水不足, 失水过多, 食物过咸 +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分泌 + 垂体后叶 释放 + 抗利尿激素 +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尿量
大脑皮层
3、 水 平 衡 调 节 示 意 图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Acquired Immure Deficiency Syndrome)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IDS: HIV:
3、艾滋病(AIDS) (1) 含义: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艾滋病病毒 [人类 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 (2)致病机理: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侵入T细胞,使T细 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 染病则乘虚而入。 (3)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
(4)病症—感染HIV后,经2—10年潜伏期,可发展成艾滋 病,患者一般两年内 死亡。
初期症状是全身淋巴结肿大,持续发热,夜间盗汗,食 欲不振,精神疲乏。之后,出现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 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 麻痹,最终死亡。 (5)预防措施: 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
细 胞 T细胞 免 (2) 疫 效应 T细胞 记忆细胞 的 过 (1)感应阶段 程 (2)反应阶段
(3)效应阶段
被抗原 侵入的 组织细胞
T细胞与靶细胞紧 密接触
靶细胞破裂死亡抗原被 消灭
(3)
记忆细胞的二次免疫
抗 体 数 量
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 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一人体的内环境知识点二内环境的稳态知识点三稳态的调节1.人体的体温调节2.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考点一︱内环境及其稳态1.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归纳串记]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①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②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2)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举例: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

(2)空气中的O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

CO2的排出途径正好相反。

(3)其他代谢废物: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的运输,到达肾脏、皮肤等器官以尿液或汗液的形式排出。

[学法指导]图解法分析物质的穿膜层数(1)葡萄糖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上皮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组织细胞(1层)=7层。

(2)O2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肺泡壁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出红细胞(2层)+进组织细胞(1层)+进线粒体(2层)=11层。

3.人体pH稳态的维持(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

(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易误提醒]几组易混淆的概念(1)血液和血浆。

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2)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

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

②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3.致热原引起的发热是调定点重调定 而上移的结果: WSN温度反应阈值(3739℃, 斜率变小)散热反应推迟。
致热原 CSN温度反应阈值(3739℃, 斜率变大)产热反应提前。 两类神经元活动的共同作用调 定点上移(39℃)。
热敏和冷敏神经元的单位放电频率对局部 脑温变化的半对数曲线
低,午后1-6时最高,但波动幅度不超过lC。 ⑵ 性别:女>男0.3℃;女基础体温(醒后起床前
的体温)随月经周期变化; ⑶ 年龄: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差;老年体温低。 ⑷ 肌肉活动:代谢强,产热增,体温高 ⑸ 其他:激动、紧张、进食、麻醉药等
(三) 体温调节 1.产热过程 (1) 产热 产热器官:安静时肝脏为主、 运动时骨骼肌为主。 (2) 产热形式: A.战栗产热 寒冷环境下,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B.非战栗产热 又称代谢产热。褐色脂肪产热量最大
(二)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1.体液调节概念 (concept) 2.激素 (hormone) 3.受体 (receptor) 4.靶细胞 (target cell) 方式: 全身性;局部性 特点是:反应速度较缓慢、但作用 广泛而持久。
(三)自身调节 autoregulation 特点:所能调节的范围较小, 只限于某器官和组织的功能状态内, 反应强度较小,对刺激的敏感性低。
(三)稳态 homeostasis 内环境的各项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 或动态平衡。 例如:体温、PH值、血糖等
二、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1.基本方式—反射 reflex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reflex arc
特点是:反应迅速、准确、作用部位局限、作用时间短暂。
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突破:7-1 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突破:7-1 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尿量减少(2018·海南,11)( √ )
(5)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机体血浆量会增
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2017·全国Ⅲ,4)( √ )
2.(2021·江苏·21)正常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肝脏生糖和胰岛素敏感性都达 到高峰,伴随胰岛素水平的波动,维持机体全天血糖动态平衡,约50% 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黎明现象”(黎明时处于高血糖水平,其余时间 血糖平稳),是糖尿病治疗的难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主要通过 __肝__糖__原__分解为葡萄糖,进而为 生命活动提供能源。
123456
2.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体液的大量丢失会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为 了维持脑和心脏最基础的氧气供应,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汗液分 泌随之关闭,体温失去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 超过40 ℃,进而导致器官系统损伤,这就是热射病。下列相关分析不正 确的是 A.夏季高温时,及时补水是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 B.导致热射病患者体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散热不畅
据图判断,葡萄糖进入细胞是从高 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GLUT2), 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葡萄 糖 进 入 细 胞 , 氧 化 生 成 AT P , ATP/ADP比率的上升使K+通道关 闭,进而引发Ca2+通道打开,此时 细胞膜内侧膜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 电位。钙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胰岛素以胞吐的方式释放。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7-1 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1.内环境及其稳态 (1)利用图示理解内环境及其稳态
(2)“四看”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组织水肿的原因
2.下丘脑参与的血糖、体温、 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
(1)血糖平衡调节 ①胰岛B(A)细胞→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升高)。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刺激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 ②神经—体液调节途径:血糖含量升高(降低)时→刺激下丘脑有关神经 细胞→胰岛B细胞(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肾上腺素和胰高血 糖素)→血糖含量降低(升高)。 ③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神经递质和胰高血糖素;影响 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神经递质和胰岛素。

内环境稳态与生理学名词解释

内环境稳态与生理学名词解释

内环境稳态与生理学名词解释本文是一篇关于内环境的文章,旨在介绍一些生理学中常用的概念和术语,以及它们在机体功能调节中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绪论:介绍了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以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主要的调节方式。

细胞跨膜转运:介绍了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四种细胞跨膜转运的形式和特点。

反馈控制:介绍了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三种反馈控制的原理和例子。

内分泌系统:介绍了内分泌腺、激素、靶细胞和受体四个内分泌系统的组成要素,以及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和神经内分泌四种内分泌调节方式。

一、绪论1.1 内环境内环境是指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液体环境,也就是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和组织液。

血浆是血液中除去血细胞后剩余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量的55%左右。

组织液是从血管壁渗出到组织间隙中的液体部分,占体重的15%左右。

血浆和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间隙进行交换,使得它们之间的成分保持相对一致。

内环境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条件之一,因为它为细胞提供了必需的营养物质、氧气、水分、电解质等,并带走了代谢产物、二氧化碳等废物。

因此,内环境必须保持一定的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和各种成分。

1.2 稳态稳态(homeostasis)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

稳态不是静止不变的固定状态,而是各种理化因素在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下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相对恒定状态。

稳态是生物体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生物体保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

稳态的维持主要依靠两种调节方式,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1.3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机体内许多生理活动是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完成的,称为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是神经活动的指挥中心。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是连接中枢神经系统和机体各部分的通道。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

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专题十稳态的三大调节机制

专题十稳态的三大调节机制

生的主要原因是K+的
外流,动作电位产生
的主要原因是Na+的
内流。Na+的内流、
K+的外流是协助扩散;
Na+的外流、K+的内
图28-2
流是主动运输。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类型: ①从结构上来看,常见类型有:轴突—胞体,轴突—树突。 ②从功能上来看: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突触前神经元电信号通过突触传递,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 活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的突触称兴奋性突触;使突触后膜 发生抑制的突触称抑制性突触。突触的兴奋或抑制,不仅取决 于神经递质的种类,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其受体的类型。 (2)传递过程: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过程。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 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元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图示
过程
方向

刺激→使膜两侧产 双向传导,

生电位差→形成局 且传导方向

部电流→局部电流 与膜内局部

回路(兴奋区
电流方向相

未兴奋区)

突触小泡释放神经

递质→突触(突触 单向传递,
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归纳分析 (1)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质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胶体渗透 压升高,水分由血管进入细胞液,发生水肿。 (2)淋巴回流受阻。使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而引起水肿, 如丝虫病时,主要淋巴管道被成虫阻塞,引起下肢和阴囊的慢性水肿。
(3)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触间隙→ 只能由突触
突触后膜)→下一 前膜→突触

神经元细胞体或树 后膜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一、内分泌调节:内分泌是一种特殊的调节机制,它可以通过激素的
释放,调节人体内的温度、水平、酸碱度以及营养物质等状态。

通过调节
温度和水平,可以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提供必要
的能量。

二、神经调节: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可以控制各种内部环境,如血液中
的温度、水平、pH值等。

它可以调节体液的量和组成,以及各种激素的
释放和血液中的物质的浓度。

通过神经调节,能够很好地保持体内环境的
稳定性和正常的生理活动,维护稳态。

三、机能调节机制:功能性调节是指在改变环境因素的条件下,人体
内部非体液性的调节机制,如体表温度、皮肤微血管的调节机制,和呼吸、排泄、水的流动调节机制。

功能性调节机制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一个重要
调节机制,可以有效调节人体的体温、pH值、水分的含量等环境因素。

内环境及稳态的调节

内环境及稳态的调节

下丘脑渗透 压感受器
大脑皮层 渴觉
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 垂体后叶释放
促进肾小管和收集管对水分重吸收 减少尿量(保存体内水分)
一.免疫的概念
广义上:是生物有机体的 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生物有机体能识别 “自己”,排除“非己”,也 就是机体识别和排斥异己物质 的机能。
来源:人类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逐
抗体成分:球蛋白
抗体在机体内的分布:血清(主要)、 组织液 、外分泌液
如乳汁中,所以新生儿在一定时间(4~6月) 内可由于获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而获得免疫。
抗原进入人(或动物)体 后,有的会被体液中的相应抗 体消灭,有的会被相应的免疫 细胞消灭。前者叫体液免疫, 后者叫细胞免疫。
吞噬细胞
抗原
感应

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
胰岛素是
人体内唯 胰岛素
一降低血
糖的激素

-
+
+
糖降
+ 下丘脑 + 某一区域 低
(3)血糖平衡的调节意义
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 以及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1、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mg/dL时:低血糖早期症状 2、当血糖浓度低于45mg/dL时: 低血糖晚期症状 3、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0 mg/dL时: 高血糖 4、当血糖浓度高于160~180 mg/dL时: 糖尿病
热 觉感受 体温调 ②汗液分泌增多 增加散热

节中枢
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一.下丘脑与激素调节-------内分泌腺的枢纽
促激素释放激素
下丘脑
(反馈调节)
促激素
垂体
甲状腺 性腺 肾上腺

内环境稳态和酸碱平衡调节

内环境稳态和酸碱平衡调节
方式来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
细胞内液与细胞外
03
液间物质交换
细胞膜通透性对物质交换影响
细胞膜通透性决定了物质进出细胞的难易程度,影响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的物质交 换。
不同的物质在细胞膜上的通透性不同,如钠离子和钾离子的通透性较高,而氯离子 的通透性较低。
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会影响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进而影响细胞体积和功能。

水通道蛋白通过形成水通道,使 水分子能够快速通过细胞膜,实
现细胞内外的水分交换。
水通道蛋白在维持细胞内外水分 平衡和渗透压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
04
持稳态中作用
神经系统对稳态维持影响
01
02
03
感受器监测
神经系统通过感受器实时 监测内环境变化,如温度 、渗透压等。
反射调节
通过神经反射快速调节内 环境,如体温调节中的发 汗反射。
钠钾泵在物质交换中作用
钠钾泵是一种细膜上的蛋白 质,能够主动转运钠离子和钾 离子。
钠钾泵通过消耗ATP将3个钠离 子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同 时将2个钾离子从细胞外转运到 细胞内。
钠钾泵在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 平衡和静息电位形成中起重要 作用。
水通道蛋白在物质交换中作用
水通道蛋白是一种细胞膜上的蛋 白质,能够选择性地转运水分子
中枢整合
中枢神经系统对信息进行 整合处理,发出调节指令 以维持稳态。
体液因素对稳态维持影响
激素分泌
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体液传递 调节信号,如胰岛素调节血糖。
营养物质与代谢废物
体液中营养物质与代谢废物的平衡对 稳态维持至关重要。
缓冲物质
体液中存在缓冲物质,如碳酸氢盐等 ,可维持酸碱平衡。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二)内环境的作用 ——作为体内细胞和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食 物
O2
CO2
血浆
组织液


多数废物
细胞内液
养分和O2 代谢废物
泌尿系统
淋巴
比较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中O2浓度和CO2浓度
O2浓度: 血浆 ﹥ 组织液 ﹥ 细胞内液
自由扩散 O2
自由扩散 参与细胞代谢
CO2浓度: 血浆 ﹤ 组织液 ﹤ 细胞内液
垂体
甲状腺 (+) 分泌 甲状腺激素
皮肤
汗腺
血管收缩 不分泌
肝脏等代谢加强
散热相对减少
体温恒定
气温升高 刺激
皮肤、黏膜、内脏中温觉感受器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大脑皮层
垂体 甲状腺
皮肤
汗腺
血管舒张 分泌增加
骨骼肌收缩 有所减弱
产热相 对减少
甲状腺激素 维持一定 分泌量
肝脏等代谢维持稳定
体温恒定
散热增加
3.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排出体外 自由扩散
自由扩散 CO2
区分内环境与体外环境:
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实例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内
B.牛奶被饮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内
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葡萄糖 葡萄糖 氧化酶
葡萄糖酸 H2O2 H2O2酶
H2O2 O +无色化合物
有色化合物
有颜色深浅的变化

人体生理学习题与答案

人体生理学习题与答案

人体生理学习题与答案[b]第一章绪论[/b]一、单选题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A.体液性调节B.自身调节C.正反馈调节D.负反馈调节E.前馈2. 生物体内环境稳态是指A.细胞外液理化因素保持不变B.细胞内液理化因素不变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细胞内液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E.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3.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刺激D.反应E.阈值4.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B.反应C.神经冲动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5.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排尿反射B.减压反射C.分娩D.血液凝固E.排便反射6.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A.收缩反应B.分泌C.神经冲动D.电位变化E.离子运动7. 可兴奋细胞包括A.神经细胞、肌细胞B.神经细胞、腺细胞C.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D.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E.神经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8. 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条件反射A.看到酸梅时引起唾液分泌B.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胃腺分泌C.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D.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E.炎热环境下出汗9. 神经调节中的控制部分是A.感受器B.受体C.神经中枢D.靶组织或靶器官E.效应器二、问答题1.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它们各有何特点2.兴奋性和兴奋有何区别3.什么是内环境稳态它有什么生理意义--------------------------------------------------------------------------------·----------答案----------·1.人体的机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

其中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是通过各种反射来实现的。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客观存在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高中生物内环境及稳态的调节

高中生物内环境及稳态的调节

热 觉感受 体温调 ②汗液分泌增多 增加散热

节中枢
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一.下丘脑与激素调节-------内分泌腺的枢纽
促激素释放激素
下丘脑
(反馈调节)
促激素
垂体
甲状腺 性腺 肾上腺
21
二.下丘脑与神经调节
下丘脑刺激某一区域
刺激另一区域
心跳加快
交感神经兴奋 血压升高
消化器官运动 减弱 副交感神经 的兴奋 心跳变慢、血压 下降、消化器官 运动加强
非特 渐形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人 类
异性 免疫
特点: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 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免 疫 类 型
特异 性
来源:病原体或病原体的某种特征 物(抗原)侵入人体后,引起人体产 生专门抵抗该病原体的物质(抗体) 来消灭、排除这种病原体。
免疫 特点:只对具有抗原特征的病原体
起作用,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
b .皮肤立毛肌收缩.
c.激素分泌:代谢加强
(肾上腺素、甲状腺激 素、糖皮质激素等)
炎热环境
体温调节: 神经调节
过程:
1.血管平滑肌舒张
皮肤温觉 传入神经 下丘脑 传出神经
感受器
体温调节中枢
(增加散热) 2.汗腺分泌
13
六.下丘脑与水盐平衡
1.饮水不足、 细胞外液 体内失水过多 渗透压升高 或吃的食物过咸时
宿主细胞 T细胞
抗原


被抗原

侵入的 组织细胞

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反应阶段
T细胞与靶细 靶细胞破裂死亡
胞紧密接触
抗原被消灭
淋巴因子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方法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方法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方法咱人就像一部精密的机器,身体里的内环境稳态那可是相当重要啊!这就好比一台机器得保持各个零件正常运转,温度适宜,不能出啥乱子。

那怎么来调节这个内环境稳态呢?听我给你唠唠。

首先啊,饮食就得讲究。

咱不能啥都往嘴里塞,得吃得健康、均衡。

你想啊,要是天天大鱼大肉,高油高盐的,身体能受得了吗?就像汽车,你给它加质量不好的油,它能跑得顺畅吗?所以啊,多吃些蔬菜水果,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这就好比给身体这部机器加了优质的润滑油,让它能更好地运转。

然后呢,睡眠可不能马虎。

你知道吗,人在睡觉的时候,身体就像在给自个儿做保养呢!要是天天熬夜,那身体能好吗?这就跟手机似的,你老不充电,它不就死机啦?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让身体有时间去修复和调整,这样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呀。

还有啊,运动也很关键。

适当的运动能让身体的各个系统都活跃起来,就像给机器来了一次大检修。

你跑跑步、打打球,出出汗,身体里的毒素就能排出去不少,血液循环也更通畅了,这内环境不就更稳定了嘛。

心情也很重要哦!你要是整天愁眉苦脸,压力山大,身体能好吗?就像天气一直阴沉沉的,那庄稼能长得好吗?所以啊,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开开心心的,身体也会更健康。

咱再说说喝水。

水可是生命之源啊!身体里的各种代谢都离不开水。

你不喝水,就像机器没了冷却液,那不得出故障啊?每天喝足够的水,能帮助身体排出废物,保持内环境的清洁。

那要是不小心生病了咋办?赶紧去看医生呀!就像机器出了毛病得找专业的维修人员一样。

医生能帮你诊断出问题出在哪儿,然后对症下药,让身体尽快恢复健康。

你想想,要是内环境稳态出了问题,那可不是小事儿啊!可能会头疼、头晕、没力气,各种不舒服就都来了。

咱可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啊!总之呢,要想让内环境稳态保持好,就得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

饮食、睡眠、运动、心情、喝水,一个都不能少。

这就像盖房子,每一块砖头都得放好,房子才能坚固。

咱得好好对待自己的身体,让它一直稳稳当当的,这样咱才能健康快乐地生活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笔记)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笔记)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内环境的组成①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组织液(细胞间隙液)、淋巴等体液②三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注:【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液只能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内】③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无机盐浓度)在37度时约为770kpm,相当于生理盐渗透压(2)酸碱度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②、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3)温度(37℃,波动一般不超过1℃)三、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①代谢活动均在细胞中进行,故细胞中CO2浓度最高②直接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器官有一个(皮肤)四、内环境的稳态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2、稳态的调节:神经 ----- 体液 --- 免疫共同调节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组织液【组织水肿】(1)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

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_2

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_2

2.稳态失调与相关疾病
病症名称 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
引起疾病的症状
尿毒症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征
糖尿病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多食、多饮、多尿、口 渴、饥饿感强烈,身体 消瘦
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浓度过低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感冒发烧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主要物质分别是
()
A.乳酸、Na2HPO4/NaH2PO4 B.乳酸、NaHCO3/H2CO3 C.丙酮酸、Na2HPO4/NaH2PO4 D.丙酮酸、NaHCO3/H2CO3
解析:人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会产生乳酸等酸性物质;血浆内的
பைடு நூலகம்
缓冲物质主要包括NaHCO3/H2CO3和Na2HPO4/NaH2PO4,其 中以NaHCO3/H2CO3最为重要。 答案:B
3.人体内既然有维持稳态的机制,为什么还会出现代谢 的紊乱?
提示: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一定会发生疾病吗? 提示:一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 要条件。
[跟随名师·解疑难]
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1)神经调节:主要的调节方式,由神经系统参与。 (2)体液调节:体液中的化学物质(激素、CO2、H+等) 对机体的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主要由内分泌系统参与。 (3)免疫调节: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二者 共同抵御外来异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主要由免疫系统 参与。
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 CO2 和吸入 O2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思路点拨]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稳态与环境》是生物必修三课程的一部分,主要介绍生物体的稳态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本篇文章将对该章节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一、稳态的概念与调节机制1.稳态:指生物体内外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包括动态的内稳态和相对稳定的外稳态。

2.稳态调节机制:生物通过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稳态,包括负反馈调节、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二、生物体的内稳态调节1.骨骼系统的调节:骨骼系统通过骨骼、肌肉和关节等组成,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水盐平衡和体温稳定。

2.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和神经传递物质的释放和传导,调节体内各种生理过程,如心跳、呼吸和食物的消化等。

3.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调节体内的代谢和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如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等。

4.免疫系统的调节: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消灭体内外的病原微生物维持稳态,包括天然免疫和获得免疫两种机制。

三、生物体的外稳态调节2.生物体的适应性:生物通过适应环境的方式来维持外稳态,如动物的体型和行为特征的适应、植物的根系和叶片的结构适应等。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通过物种多样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方式维持稳态,包括生态平衡和生态趋同两种方式。

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温度是生物体内外稳态调节的重要因素,包括高温和低温对生物体的影响。

2.光照对生物的影响: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也对动物的生物钟和视觉发育等有重要影响。

3.水分对生物的影响:水分是生物体内外稳态调节的重要因素,包括饮水和排尿等方式维持水分平衡。

4.有机物对生物的影响:有机物通过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等方式对生物体产生影响,包括激素和药物等。

五、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水污染:包括水体被废水、工业污水和农田排水等污染物质所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2.大气污染:包括空气中的颗粒物、尾气和臭氧等污染物质对生物体产生危害,如呼吸系统疾病和光合作用受抑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