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双腔吸虫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3节歧腔吸虫病

第3节歧腔吸虫病
➢ 终末宿主:牛、羊等反刍兽,也可寄生于人。 ➢ 寄生部位:胰脏胰管; ➢ 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陆地螺”,第二中间宿主“草
螽”; ➢ 分布:亚、欧、南美,我国主要是北方地区。 ➢ 危害:严重,如内蒙古某旗1976年因胰阔盘吸虫病死亡羊
23789只,占该旗羊总数之13%(崔贵文,1976)。
1、形态
第三节 双腔吸虫病(P89)
扁形动物门Plateyhelminthes 吸虫纲 Trematoda 复殖目Digenea:寄生于家畜或人,主要科有: 双腔科Dicrocoeliidae 双腔属Dicrocoelium 矛形双腔吸虫、中华双腔吸虫 阔盘属Eurytrema 胰阔盘吸虫
• 双腔吸虫主要有两属,属中、小型虫体,体细长、扁平,半透明。卵 巢、睾丸不分支,卵巢位于睾丸之后;卵黄腺位于肠管中部两侧;子宫 由许多上、下行圈组成,内含褐色虫卵。
3、致病作用
• 机械刺激 • 代谢毒物 • 导致胰管发炎,管壁增厚,胰脏功能下降,消化不良,动
物表现为消瘦,下痢,粪便常混有粘液,毛干,易脱落, 贫血,颌下、胸前出现水肿,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 粪检 • 尸检
4、诊断
5、防治
• 参照双腔吸虫病。
一、双腔吸虫病(甲,P90、311)
➢病原:双腔科、双腔属的矛形双腔吸虫和中华双腔吸虫 ➢中间宿主:第1中间宿主—陆地螺,第2中间宿主—蚂蚁; ➢终末宿主:反刍动物,还可感染马属动物、猪、犬等动物, 亦可寄生于人。 ➢寄生部位:胆管和胆囊。 ➢危害:引起胆管炎、肝硬变,导致代谢障碍和营养不良。 ➢分布:世界各地,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 地区。胰阔盘吸虫源自枝歧腔吸虫6、防治
1)预防 ➢ 定期驱虫,每年的秋后和冬季驱虫; ➢ 消灭中间宿主; ➢ 加强饲养管理。 2)治疗:常用药物有丙硫咪唑、吡喹酮、六氯对二甲苯(血

(5)第二篇 各论 第八章 吸虫病(分体吸虫病 双腔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_PPT幻灯片

(5)第二篇 各论 第八章 吸虫病(分体吸虫病 双腔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_PPT幻灯片

7 防治
牛:驱虫、扑杀或缓治。
首选药物为吡喹酮,牛30mg/kg,羊 20mg/kg,一次口服,血防846(六氯对 二甲苯)100-200 mg/kg,口服,1次/日, 连用10天,此外,还要对症治疗。
其它措施:人畜同治;粪便发酵;药物灭螺; 加强水源管理;安全放牧。
第五节 双腔吸虫病
本病是由双腔科双腔属有矛形双腔吸虫 (Dicrocoelium demdriticum)和中华双腔吸虫 (D. chinensis)引起的肝脏吸虫病。寄生部位是 胆管和胆囊,主要危害反刍兽和人。有时与肝片 吸虫混合感染。
完成生活史约需3个月,在犬、猫体内可存 活3年和12年,在人体内可存活20年以上。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
虫卵 毛蚴 胞蚴 雷蚴 尾蚴
约100d
约 钻入淡
23 水鱼虾 d 第二中间
终 HO.人猪犬猫鼠鼬貂獾:胆管、胆囊
成虫
囊蚴
约1个月
• 生活史过程需要淡水螺(三种)为第一中间宿主, 鱼虾作为第二中间宿主。
4)循环抗原:童虫、成虫及虫卵的抗原物质可与相应抗 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关节炎及肾小球肾炎。
5 临症状
人和动物所表现的症状与性别、年龄、感染强度等有 很大关系。 • 牛:大量感染时,表现急性症状,体温升高,食欲下 降,腹泻,便血,有时大便失禁,死亡;慢性病例是在 急性症状持续2-3个月后出现,消瘦,食欲下降,消化不 良,腹泻,不孕。个别病例可能不典型。
于植物上)
82~150d


成虫
终HO牛羊猪驼马驴兔人:胆管、胆囊 囊蚴
72 ~ 85 d
第一中间宿主陆地螺或蜗牛,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成虫终 末宿主体内可存活6年.
3 流行病学

01医学吸虫概论ppt

01医学吸虫概论ppt

1吸虫概论概述一、形态二、生活史吸虫概论(trematoda)吸虫(fluke, trematode )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

复殖目吸虫种类繁多有性世代在脊椎动物体内寄生无性世代在软体动物中吸虫种类繁多,有性世代在脊椎动物体内寄生,无性世代在软体动物中寄生。

寄生人体的常见吸虫主要有:本血吸虫(2日本血吸虫(Shistosomatidae japonicum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吸虫概论(trematoda)各种吸虫(Trematode)3卫氏并殖吸虫日本血吸虫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吸虫概论(trematoda)成虫形态寄生在人体的吸虫,除裂体属吸虫为雌雄异体外,其余均为雌雄同体。

有口无肛门。

舌状,或树叶形,背腹扁平,两侧对称。

4平无体腔。

除裂体吸虫外,均为雌雄同体。

有两吸盘:口吸盘与腹吸盘。

复殖目吸虫形态吸虫概论(trematoda)成虫形态1体壁体被:外质膜、基质、基质膜肌肉层:外环肌、内纵肌5体被细胞体:体被细胞体与体被有通道相连,其是一种代谢旺盛的合胞体,具有保护、排泄、分泌、吸收、感觉等机能。

体壁模式图吸虫概论(trematoda)成虫形态2消化系统有口、咽、食管、肠道;但无肛门,肠支末端是封闭的盲管。

6复殖目吸虫消化系统吸虫概论(trematoda)3排泄系统对称的管状系统,端点为焰细胞,毛细管相连两侧集合7管,汇入排泄囊,其开口于虫体末端排泄孔。

焰细胞示意图排泄系统示意图吸虫概论(trematoda)4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不发达。

在咽的两侧各有一个神经环神经节彼此有背索相连两8个神经环。

神经节彼此有背索相连。

两个神经节各发出前后三条神经干。

复殖目吸虫神经系统吸虫概论(trematoda)成虫形态5生殖系统(1)雌性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卵模、子宫、梅腺受精囊劳管卵黄腺卵黄管9梅氏腺、受精囊、劳氏管、卵黄腺、卵黄管。

以无热、黄疸为主要症状牛病的防治

以无热、黄疸为主要症状牛病的防治
内各期幼虫均可越冬,且不丧失感染性。
四、症状:
1、片形吸虫病
牛感染本病后多呈慢性经过,但由于长期侵害,导致牛的抵抗力逐渐降低,体质衰弱,逐渐消瘦,
皮毛粗乱易脱落无光泽,多发生腹泻,周期性膨胀,经常反复出现瘤胃弛缓,黏膜苍白,贫血、黄
疸、肝脏浊音区扩大,下颌、胸下水肿,触诊有波动感呈捏面粉团样感觉。病后期牛体下垂部出现
白色(图3-1)。其大小随发育程度不同差别很大,一般成熟的虫体大小为 21~41mmx9~14mm,体
表生有许多小棘。虫体前部较后部宽,前端呈短锥形,锥底突然变宽,呈双肩样突出。口吸盘位于
虫体的前端,呈圆形,腹吸盘在双肩样突出水平线下方,与口吸盘相距很近。具有咽和短的食道,
下接两条具有盲端的肠干,每条肠干又分出很多侧枝。雄性生殖器官以两组位于体中部前后纵列的
扁豆等引起,或者长期饲喂含有酒精的酒糟以及饲料中缺乏蛋白质与维生素,引起肝营养不良,逐
渐发展为肝硬化。
(2)继发性肝硬化。通常见于慢性肝炎,慢性阻塞性黄疸,慢性心源性肝淤血,钩端螺旋体病,
犊牛副伤寒,肝片吸虫病,血吸虫病等疾病过程中。
致病因素引起肝细同时坏死部逐渐
向卵模。虫卵(图3-2)呈椭圆形,金黄色,前端较窄,有1个不明显的卵盖,后端较钝。卵壳薄而
透明,由4层膜组成,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和1个胚细胞,虫卵大小为133~157umx74~91μ m 。
(2)大片形吸虫。其形态与肝片形吸虫基本相似,其区别主要是大片形吸虫较大,大小为
25~75mmx5~12mm,体长宽之比为5:1;肩部不明显,虫体两侧边比较平行,前后的宽度变化较
加速了肝内脂肪合成与积,并产生酮血症和低糖血症。后期因血糖转化肝糖原受阻,呈现高糖血症。
三、流行病学:

羊双腔吸虫病的防治

羊双腔吸虫病的防治

羊双腔吸虫病的防治双腔吸虫病是由矛形双腔吸虫和中华双腔吸虫寄生于羊肝脏的胆管和胆囊内所引起的疾病。

该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尤其是东北、西北、内蒙古最为常见。

该病主要危害反刍类,有时可造成严重感染的羊死亡。

1.病原体(1)矛形双腔吸虫虫体扁平、透明,呈棕红色,肉眼可见内部器官;表面光滑,前端尖细,后端钝圆,似矛状。

体长5一15mm、宽1.5~2.5mm。

腹吸盘大于口吸盘(图1)。

(2)中华双腔吸虫虫体扁平、透明,吸盘位于体前方,身体呈头锥形,有较明显的肩部;体长3.5~9mm、宽2~3mm(图2)。

2.诊断要点【临床诊断】羊的症状表现因感染强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轻度感染的羊,通常无明显症状。

严重感染时,则表现为可视黏膜黄染,颌下水肿,消化素乱乱,下痢并逐渐消瘦,甚至可因极度消瘦而死亡。

【剖检变化】剖检的主要病变为胆管出现卡他性炎症,胆管壁肥厚,胆管扩张,胆管周围结缔组织増生。

肝脏发生硬变、肿大,肝表面形成瘢痕。

【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粪便水沉淀法查出虫卵,或对死羊进行剖检,在胆管、胆囊内找出虫体做出诊断。

3.防治措施(1)治疗①海涛林:该药是治疗双腔吸虫的最有效药物,安全可靠,对于怀孕母羊以及羔羊都无影响。

剂量按每干克体重40-50mg,配成2%悬浮液,经口灌服。

②丙硫咪唑:剂量按每干克体重30-40mg,口服。

③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剂量按每干克体重200~300mg,口服。

(4)吡喹酮:剂量按母干克体重65~80mg,口服。

(2)预防与肝片吸虫一样,应定期驱虫。

加强羊的饲养管理,提高抵抗力。

对于粪便进行堆积发酵,以杀灭虫卵。

图1双腔吸虫之矛形双腔吸虫示意图2双腔吸虫成虫示意。

华支睾吸虫课件ppt

华支睾吸虫课件ppt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研究药物对华支睾吸虫的作用机制, 包括对虫体生长、繁殖、代谢等方面 的影响。
06
结论与展望
总结华支睾吸虫的危害与影响
肝胆系统损伤
华支睾吸虫寄生在肝脏和胆囊 中,可引起胆管炎、胆囊炎等 疾病,严重时可导致肝硬化、
肝癌等疾病。
肠道疾病
华支睾吸虫的感染可引起肠道 疾病,如腹泻、腹痛等症状, 影响消化功能。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
华支睾吸虫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与努力。加强与国际组织、非 政府组织等的合作,共同开展防控工作。
经验交流
分享各国在华支睾吸虫病防控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提高全球 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控水平。
05
华支睾吸虫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研究
免疫学诊断
利用抗体检测技术,如 ELISA、免疫印迹等,检测 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
分子生物学诊断
利用DNA探针、PCR等技 术,检测华支睾吸虫特异 性基因片段,提高诊断的 敏感性和特异性。
治疗药物的研究
新药筛选
临床试验
通过药物筛选实验,发现具有抗华支 睾吸虫活性的新药物。
对具有前景的药物进行临床试验,评 估其疗效、安全性及副作用等方面。
目前的防治手段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 ,缺乏综合性的防治措施,难以有效 控制华支睾吸虫的传播。
监测与预警体系不完善
目前对华支睾吸虫的监测和预警体系 不够完善,难以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
缺乏有效的疫苗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华支睾吸虫疫苗, 无法从根本上预防感染。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与防治策略
加强宣传教育
研发新型防治手段
免疫系统损伤

双腔吸虫病和并殖吸虫病

双腔吸虫病和并殖吸虫病
8-16×5-5.8 mm 7.5-8.1×2.7-4.8 mm 4.5-7.9×2.2-3.1 mm
胰阔盘吸虫 E. pancreaticum
腔阔盘吸虫 E. coelomaticum
支睾阔盘吸虫 E. cladorchis
MG= Mehlis’ glands O= ovary OS= oral sucker PH= pharynx SV= seminal vesicles
Abnormal liver infected with D. dendriticum; obstruction of bile duct, indurate 硬化 and markedly distended 膨胀 liver with severe fibrosis
Sheep infected D. dendriticum: fibroplasias and cellular infiltration accompanied by granulomas in the parenchyma 实质肉芽肿 beneath the partial surface
➢A liver fluke that infects most domestic and many wild animals and has been reported in humans.
➢Heavy infestation causes cirrhosis 肝硬化 and biliary obstruction
五、诊断-Diagnosis
➢沉淀法查虫卵 ➢剖检在肝脏胆管、胆囊中检获虫体
Dicrocoelium dendriticum found in the bile ducts of sheep
Dicrocoelium dendriticum, adult flukes in bile ducts of a sheep

《传染病学》第9版课件—吸虫病

《传染病学》第9版课件—吸虫病
➢四川并殖吸虫病:游走性皮下结节,如侵犯肝脏、心包、眼、脊髓,也可出现相应症状
按被侵器官分型:胸肺型 、腹型、皮肤型、脑脊髓型
临床表现-卫氏与斯氏并殖吸虫病临床特点
感染方式 全身症状 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咳嗽,咯血痰 贫血 胸腔积液 颅脑受损 肝脏受累 血白细胞增高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皮下结节与包块
病原学
卫氏并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四川并殖吸虫)
终末宿主-人或哺乳动物 肺部-成虫
十二指肠-尾蚴
虫卵

第一中间宿主-螺 第二中间宿主-溪蟹或蝲蛄
毛蚴
尾蚴
囊蚴
生食含囊蚴的蟹或蝲蛄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传播途径
•卫氏并殖吸虫-患者
•四川并殖吸虫-病畜、 病兽
生食或半生食含囊 蚴的蟹或蝲蛄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儿童与青少年感染率较高
《传染病学》第9版课件—吸虫病
主讲人:XXX
目录
CONTENTS
1 日本血吸虫病 2 并殖吸虫病 3 华支睾吸虫病 4 姜片虫病
1
日本血吸虫病
概述
日本血吸虫病
➢ 病原:日本血吸虫 ➢ 部位:门静脉系统所引起 ➢ 感染途径: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 ➢ 病理:虫卵沉积于肠道和肝脏等组织而引起的虫卵肉芽肿 ➢ 临床特征 •急性期:发热、腹痛、腹泻或脓血便,肝大与压痛,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慢性期:肝脾大或慢性腹泻为主 •晚期: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展为肝硬化、巨脾与腹水 •有时可发生血吸虫病异位损害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般检查:血沉快 ➢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高达30%~40%;脑脊液、胸水、腹水及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病原检查 ➢痰液、粪便、脑脊液等各种体液可见虫卵活检 ➢皮下结节或包块病理检查可见并殖吸虫虫卵、童虫或成虫 免疫学检查 ➢皮内试验 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后尾蚴膜试验特异性较强,有早期诊断价值 ➢ELISA 阳性率高,特异性强 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 ➢CT或MRI ➢FDG-PET/CT

《吸虫病歧腔吸虫》课件

《吸虫病歧腔吸虫》课件
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研究意义
公共卫生意义
歧腔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公共 卫生的寄生虫病,对其深入研究 有助于防控工作的开展,保护人
民群众的健康。
学术价值
歧腔吸虫作为一种独特的生物类 型,对其的研究有助于丰富生物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理解,推动
相关学科的发展。
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歧腔吸虫病的诊断、治 疗和预防方法,可以为实际应用 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
政府应加强防治工作的组织和 协调,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 施。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吸虫病歧腔 吸虫的防治工作,形成合力。
05
吸虫病歧腔吸虫的研究 进展
研究现状
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前对歧腔吸虫的形态特征、生 活史、生命周期等方面的研究已 取得一定进展,对其生物学特性
的理解逐渐深入。
流行病学研究
针对歧腔吸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正 在进行,已发现该病在某些地区的 分布和传播特点,为防控工作提供 了依据。
分类
吸虫病歧腔吸虫属于吸虫纲、歧 腔吸虫属。
分布与传播途径
分布
吸虫病歧腔吸虫主要分布在亚洲、非 洲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区,我国也有 分布。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源经口摄入 感染,也可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粪便 而感染。
症状与危害
症状
感染后可出现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 和生长发育障碍。
危害
吸虫病歧腔吸虫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可导致营养不良、生长迟 缓、贫血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02
吸虫病歧腔吸虫的生物 学特性
生命周期与繁殖
生命周期
吸虫病歧腔吸虫的生命周期包括成虫、卵、毛蚴、胞蚴、雷 蚴和尾蚴等阶段。

【医学ppt课件】第37章 吸虫

【医学ppt课件】第37章 吸虫
( 1-2 年 )
终末宿主为人;猪是重要的保虫宿主。 人的感染方式是由于食入了附有活囊蚴的水
生植物。 寄生部位是小肠。
三、致病
成虫口、腹吸盘吸附于肠粘 膜→炎症(充血、水肿)、溃 疡→影响消化和吸收。
临床表现为肠炎和营养不良。
四、诊断
虫卵大 粪检虫卵或成虫即可诊断。
五、防治原则
1.普查普治病人和病猪,治疗首选 吡喹酮。
雌雄同体,两个 睾丸高度分枝
口吸盘 腹吸盘
肠支 睾丸
2.虫卵
最大的蠕虫卵
卵盖小而不明显; 内含卵细胞及多 个卵黄细胞。
二、生活史
1.在外界发育
中间宿主是扁卷螺。 传播媒介:尾蚴在水生植物表面发育为
囊蚴,如菱角、荸荠、浮萍等
水芹菜
菱角
浮萍
水浮莲
姜片虫媒介水生植物
二、生活史
2.在人体内发育
2.免疫学检查: 皮试及ELISA试验。
五、防治
不要生吃鱼虾;也 不能用生鱼喂猫狗。
人粪不能用作养鱼 的饲料。
首选药物:吡喹酮。
第三节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一、形态
子宫
1.成虫—小肠内 最大的吸虫
卵巢
形似姜片,约27.5cm;
腹吸盘是口吸盘 5倍大小,居亚 顶位;
中间宿主长角涵螺来自第一中间宿主纹沼螺三、致病性
1.机理:
右为肝吸虫病病人
成虫机械、化学刺激寄生→胆管炎症→管壁上
皮细胞脱落、结缔组织增生→胆管阻塞,胆汁
潴留。
2.临床表现:
消化不良,肝肿大、肝痛、消瘦等。
3.并发症:胆管炎、胆囊炎、胆结石、肝胆管梗 阻,胆管上皮癌等。
四、诊断

医学寄生虫学-医学蠕虫、吸虫ppt课件

医学寄生虫学-医学蠕虫、吸虫ppt课件
长吸盘大小卵巢成成虫虫形形态态斯氏狸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两种并殖吸虫的比较皮皮下肺肺脏主要寄生部位果子狸猫犬豹猫等人和多种肉食性哺乳动物终宿主溪蟹溪蟹蝲蛄蛄第二中间宿主拟钉螺洱海螺黑贝科蜷科第一中间宿主9个阶段发育阶段生生活活史史斯氏狸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9个阶段斯氏狸殖吸虫生活史示意图拟钉螺溪蟹斯氏狸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拟钉螺斯氏狸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两种并殖吸虫的比较皮下型胸肺型主要临床表现幼虫移行症机械性损伤免疫病理反应致病方式我国特有14个省亚非南美洲分布流行组织活检为主痰粪检为主病原诊断诊断童虫童虫成虫致病阶段致致病病斯氏狸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buski一形态一成虫?外观
卫氏并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发育阶段
9个阶段
9个阶段

第一 中间宿主
• 加强健康教育,防止“病从口入”。 “强身壮骨”、“清凉败火”、
• 不随地吐痰,防止痰、粪入水。 • 治疗病人、病畜,控制传染源。
吡喹酮:25mg/kg分3次服,2天为一疗程 别丁:50mg/kg/天,3次/天 10~20天 手术治疗:局部麻醉手术摘除皮下结节。
斯氏狸殖吸虫
Pagumogonimus skrjabini
临床表现
• 症状 / 体征因感染轻重而异,轻者不明显 • 症状无特异性,注意鉴别!
• 症状: 疲乏无力,上腹不适,食欲差厌油 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等
• 体征: 肝大,质地柔软,轻度压痛
• 重度感染者,可因肝硬化而死亡
• 并发症:急性胆囊炎,慢性胆管炎
胆结石,肝胆管梗阻等
感染华支睾吸虫 的动物肝脏
尾蚴、囊蚴、童虫、 成虫
• 感染人体阶段: 囊蚴或尾蚴
童虫
囊蚴 淡水鱼/虾

中华双腔吸虫病

中华双腔吸虫病

• 动物随年龄的增长,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 也逐渐增加,感染的虫体数可达数千条,甚 至上万条, • 虫卵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在土 壤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仍具感染性。对低 温的抵抗力更强,虫卵和在第一、二中间宿 主体内的各期幼虫均可越冬,且不丧失感染 性。
4.致病作用和症状
• 歧腔吸虫寄生在肝脏胆管,可引起胆管炎
第一中间宿主
陆地螺
第一中间宿主
螺蛳
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
母子
从囊蚴进入终末宿主到发育为成虫约需72~85d,成虫在宿 主体内可存活6年以上。
3.流行病学
• 本病多呈地方流行。在我国分布广泛,尤以西北 各省、区和内蒙古较为严重。 • 宿主范围广,现已记录的哺乳动物达70余种,除 牛、羊、鹿、骆驼、马、兔等家畜外,许多野生的 偶蹄类动物均可感染。 • 在温暖潮湿的南方地区,第一、二中间宿主蜗牛 和蚂蚁可全年活动,因此,动物几乎全年都可感染; 而在寒冷干燥的北方地区,中间宿主要冬眠,动物 的感染明显具有春秋两季的特点,但动物发病多在 冬、春季节。
重,配成2%的悬混液,经口灌服有特效。
(2)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
• 牛、羊均为 200 ~ 300 mg/kg 体重,口服,
连用两次,驱虫率可达100%。
一、歧腔吸虫病
1.病原体 ①矛形歧腔吸虫 虫体窄长,呈矛形。虫体 扁平而透明呈棕红色,可 见到内部器官,表皮光滑, 虫体大小为 6.7~8.34mm。 腹吸盘大于口吸盘。两睾 丸前后排列或斜列在腹吸 盘后方成四块状,边缘不 整齐或分叶。
②中华歧腔吸虫
体较宽扁,腹吸盘 前方部分呈头锥状, 其后两侧作肩样突起。 虫 体 大 小 为 3.54 ~ 8.96mm, 两个睾丸呈圆 形,边缘不整齐或稍 分叶,并列于腹吸盘 之后。卵巢在一睾丸 之后略靠体中线。

腹腔肺吸虫病讲课PPT课件

腹腔肺吸虫病讲课PPT课件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 检查,观察肺部、腹部等器官 病变情况
内镜检查:胃镜、肠镜等检 查,观察消化道病变情况
免疫学检查:ELISA、免疫荧 光等检查,观察抗体水平
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接触过生食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等食物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等,观察是否有寄生虫卵 影像学检查:进行X光、CT等检查,观察是否有肺部病变 病理学检查:进行组织活检,观察是否有寄生虫感染 鉴别诊断:与其他肺部疾病进行鉴别,如肺结核、肺炎等
加强宣传教育,提 高公众对腹腔肺吸 虫病的认识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减少感染风险
加强卫生管理,改 善环境卫生
加强医疗保障,提 高治疗效果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加强国际科研合作,推动腹腔肺吸虫病研究进展 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 加强国际卫生组织间的合作,提高全球公共卫生水平
腹腔肺吸虫病讲课 PPT课件
汇报人:
目录
护理人员
疾病概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与预防
病例分享与讨论
总结与展望
护理人员:XX医 院-XX科室-XX
疾病概述
定义:腹腔肺 吸虫病是一种 由肺吸虫引起 的疾病,主要 影响肺部和腹
腔。
分类:根据感 染源的不同, 可以分为两种 类型:肺吸虫 病和肝吸虫病。
症状:包括咳 嗽、胸痛、呼 吸困难、腹痛、 腹泻等症状。
饮食调整:避免食 用生食或未煮熟的 食物,减少感染风 险
卫生习惯:保持良 好的卫生习惯,如 勤洗手、保持食物 清洁等,预防感染
避免生食或半生 食淡水鱼、虾等 水产品
避免饮用未经处 理的生水
加强个人卫生, 勤洗手,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

【医学ppt课件】吸 虫

【医学ppt课件】吸 虫

斯氏狸殖吸虫 Pagumogonimus skrjabini
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一、形态
1、成虫
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 端稍窄,后端钝圆,形似 葵花籽。 虫体大小为 17 mm×4 mm。
2020/10/15
口吸盘位于体前端; 腹吸盘位于虫体前l/5 咽 处。
吸虫
Trematoda
2020/10/15
吸虫概述
吸虫成虫形态特征
• 叶片状或长舌状,背腹扁平,两侧对称 • 大小差别甚大:0.5~75mm • 具口吸盘、腹吸盘 • 除血吸虫外,均为雌雄同体
2020/10/15
常见人体吸虫
华支睾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2020/10/15
卫氏并殖吸虫 Paragonimus westermani
三、致病作用
1、致病机理:
化学刺激+机械性阻塞作用
胆管壁增生,管腔狭窄
胆汁淤集
阻塞性黄疸
胆汁流动不畅,易导致细菌感染
胆管炎、胆囊炎
反复、长期发作 胆汁性肝硬化 肿

2020/10/15
门脉高压+脾 大+腹
2、临床表现 决定于感染的轻、重;病人的健康与营养状
况有关。
• 轻度感染:消化不良、腹泻、腹胀、呕吐、 乏力
内含成熟的毛蚴
有卵盖,肩峰,小棘
2020/10/15
卵盖
卵壳 毛蚴
小棘
胞蚴
2020/10/15
雷蚴
尾蚴
二、生 活 史

成虫
(肝胆管)
入 水
卵 毛蚴
淡 水 螺 吞 食
胞蚴 雷蚴

人体寄生虫之吸虫PPT

人体寄生虫之吸虫PPT
内出现,表现为发热、肝脾肿大、腹痛、腹泻(粘液 脓血便)等,有的出现肺部症状。重症者可出现黄疸、 腹水、贫血、消瘦等。多见于无免疫力儿童和青壮年 初次大量感染者。
• (2)慢性期:多由急性期发展而来,或少量多次反复 感染而致。以腹泻为常见症状,粪便带粘液和脓血; 另有肝脾肿大、贫血和消瘦等。
四、血吸虫感染的免疫
2.流行环节 〔1〕传染源:病人、家畜及多种野生动物,病人和
病牛为重要。 〔2〕传播途径:含卵人或动物粪便污染水体、当地
有钉螺孳生和人体接触疫水,是造成该病传播流行的 三个重要环节。 〔3〕易感人群:人对该虫均有易感性。
3.流行区类型: 〔1〕湖沼型:也称江湖洲滩型,主要是长江中、下
1.分布:日本血吸虫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国、日本、 菲律宾、印尼等。在我国,曾经流行于长江流域及以 南的13个省〔市〕,经过多年的防治努力,截至2001 年,有5个省〔市〕的247个县已经到达传播阻断标准, 有63个县到达传播控制标准。约有100个县〔市〕未控 制该病,主要分布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5 省的湖区及四川、云南省的山区。现有血吸虫病患者 约70万。
〔二〕临床表现:
1.胸肺型:最常见,可出现咳嗽、胸痛、痰 中带血或铁锈色痰。
2.腹型:约占1/3,表现为腹痛、腹泻,肝 肿大、肝区疼痛等。
3.脑型:约占10~20%,可出现头痛、视力障 碍、癫痫发作、偏瘫等。
4.皮下包块型:约占10%,多为游走性皮下 结节或包块,常见于腹部、胸背、头颈等处。
尾蚴
•由体部和尾部组成 •体部有口、腹吸盘 •尾部分叉 •前端头器内有头腺 •体中后部有5对穿刺腺 •尾蚴常分布于水的表面
二、生活史
三、致病作用
血吸虫从尾蚴侵入人体开场以后的每 个阶段都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损害, 但主要的致病阶段是虫卵。

中华双腔吸虫病ppt课件

中华双腔吸虫病ppt课件

• 动物随年龄的增长,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 也逐渐增加,感染的虫体数可达数千条,甚 至上万条, • 虫卵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在土 壤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仍具感染性。对低 温的抵抗力更强,虫卵和在第一、二中间宿 主体内的各期幼虫均可越冬,且不丧失感染 性。
4.致病作用和症状
• 歧腔吸虫寄生在肝脏胆管,可引起胆管炎和
第一中间宿主
陆地螺
第一中间宿主
螺蛳
第二间宿主为蚂蚁
母子
从囊蚴进入终末宿主到发育为成虫约需72~85d,成虫在 宿主体内可存活6年以上。
3.流行病学
• 本病多呈地方流行。在我国分布广泛,尤以西北 各省、区和内蒙古较为严重。 • 宿主范围广,现已记录的哺乳动物达 70 余种,除 牛、羊、鹿、骆驼、马、兔等家畜外,许多野生的 偶蹄类动物均可感染。 • 在温暖潮湿的南方地区,第一、二中间宿主蜗牛和 蚂蚁可全年活动,因此,动物几乎全年都可感染; 而在寒冷干燥的北方地区,中间宿主要冬眠,动物 的感染明显具有春秋两季的特点,但动物发病多在 冬、春季节。
中华双腔吸虫 病
一、歧腔吸虫病
1.病原体 ①矛形歧腔吸虫 虫体窄长,呈矛形。虫体 扁平而透明呈棕红色,可 见到内部器官,表皮光滑, 虫体大小为6.7~8.34mm。 腹吸盘大于口吸盘。两睾 丸前后排列或斜列在腹吸 盘后方成四块状,边缘不 整齐或分叶。
②中华歧腔吸虫
体较宽扁,腹吸盘前 方部分呈头锥状,其 后两侧作肩样突起。 虫 体 大 小 为 3.54 ~ 8.96mm, 两个睾丸呈 圆形,边缘不整齐或 稍分叶,并列于腹吸 盘之后。卵巢在一睾 丸之后略靠体中线。
60mg/kg体重,配成2%的悬混液,经口灌
服有特效。
(2)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

支双腔吸虫病治疗及护理

支双腔吸虫病治疗及护理
暴饮暴食
饮食原则:清 1 淡、易消化、
营养丰富
食物选择:蔬菜、 2 水果、瘦肉、蛋
类、豆类等
避免刺激性食 3 物:辛辣、油
腻、生冷等
生活护理
02
避免接触污染 的水源,减少
感染风险
04
定期进行身体 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疾病
01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注意 个人卫生
03
保持饮食卫生, 避免生食或未 煮熟的食物
03
02
感染部位:主 要感染肝脏和 胆道系统
04
感染人群:主要 发生在东南亚地 区,尤其是泰国、 越南等国家
症状
发热:体温升 高,伴有寒战、 头痛等症状
腹痛:腹部疼 痛,可能伴有 恶心、呕吐等 症状
腹泻:大便次 数增多,可能 伴有腹痛、腹 胀等症状
肝肿大:肝脏 肿大,可能伴 有肝区疼痛等 症状
贫血:面色 苍白,乏力, 头晕等症状
支双腔吸虫病 治疗及护理
x
目录
01. 支双腔吸虫病概述 02. 支双腔吸虫病的治疗 03. 支双腔吸虫病的护理
1
支双腔吸虫病概述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鱼或半熟鱼
01
感染症状:包 括腹痛、腹泻、 黄疸、肝肿大 等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01 关心、尊重患者,倾
听他们的需求
提供心理支持:鼓励
02 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减轻心理压力:引导
03 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减轻心理负担
提供心理疏导:针对
04 患者的心理问题,进
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中间宿主
陆地螺
第一中间宿主
螺蛳
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
母子
从囊蚴进入终末宿主到发育为成虫约需72~85d,成虫在 宿主体内可存活6年以上。
3.流行病学
• 本病多呈地方流行。在我国分布广泛,尤以西北 各省、区和内蒙古较为严重。 • 宿主范围广,现已记录的哺乳动物达 70 余种,除 牛、羊、鹿、骆驼、马、兔等家畜外,许多野生的 偶蹄类动物均可感染。 • 在温暖潮湿的南方地区,第一、二中间宿主蜗牛和 蚂蚁可全年活动,因此,动物几乎全年都可感染; 而在寒冷干燥的北方地区,中间宿主要冬眠,动物 的感染明显具有春秋两季的特点,但动物发病多在 冬、春季节。
• 动物随年龄的增长,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 也逐渐增加,感染的虫体数可达数千条,甚 至上万条, • 虫卵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在土 壤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仍具感染性。对低 温的抵抗力更强,虫卵和在第一、二中间宿 主体内的各期幼虫均可越冬,且不丧失感染 性。
4.致病作用和症状
• 歧腔吸虫寄生在肝脏胆管,可引起胆管炎和
中华歧腔吸虫
一、歧腔吸虫病
歧腔吸虫与肝片吸虫
歧腔吸虫
(2)虫卵: 两种歧腔吸虫的虫卵 极为相似,为不对称 的卵圆形,少数椭圆 形,咖啡色,一端具 稍倾斜的卵盖,透过 卵壳可见到包在胚膜 中的毛蚴。大小 50um左右。
• 2.生活史
• 歧腔吸虫在其发育过程中,需要 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 陆地螺 ( 蜗牛 ) ,第二中间宿主为 蚂蚁。
管壁增厚,肝脏肿大,肝被膜肥厚。 • 严重感染的患畜,可见到粘膜黄疸,逐渐消 瘦,颌下和胸下水肿,下痢,并可致死亡。
5.诊断
多发生在地势低洼潮湿牧地放牧的牛羊,根
据临床表现判断,通过粪便检查发现虫卵或尸
体剖检发现大量虫体即可确诊。
6.治疗 (1)海涛林(三氯苯丙酚嗪)
• 绵 羊 40 ~ 50mg/kg 体 重 , 牛 30 ~
中华双腔吸虫 病
一、歧腔吸虫病
1.病原体 ①矛形歧腔吸虫 虫体窄长,呈矛形。虫体 扁平而透明呈棕红色,可 见到内部器官,表皮光滑, 虫体大小为6.7~8.34mm。 腹吸盘大于口吸盘。两睾 丸前后排列或斜列在腹吸 盘后方成四块状,边缘不 整齐或分叶。
②中华歧腔吸虫
体较宽扁,腹吸盘前 方部分呈头锥状,其 后两侧作肩样突起。 虫 体 大 小 为 3.54 ~ 8.96mm, 两个睾丸呈 圆形,边缘不整齐或 稍分叶,并列于腹吸 盘之后。卵巢在一睾 丸之后略靠体中线。
60mg/kg体重,配成2%的悬混液,经口灌
服有特效。
(2)六氯对二甲苯(血服,
连用两次,驱虫率可达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