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共106页

合集下载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课件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课件
农业资源管理
借助全球定位系统、智能传感器等技术,实现精准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管理。
精准农业
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利用物联网、二维码等技术,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和管理。
农产品质量追溯
04
地球信息科学前沿技术
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处理地球信息数据,实现自动化分析和预测。
通过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手段监测环境变化,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灾害监测与减灾
利用遥感、GIS等技术手段进行灾害监测、预警和减灾,降低灾害风险。
城市规划与管理
利用GIS、虚拟现实等技术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
资源调查与评价
利用遥感、GIS等技术手段进行自然资源调查、评价和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结词
GPS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实时定位和导航可以优化交通流,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详细描述
GPS技术可以实时监测道路交通情况,包括车流量、道路拥堵等,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同时,GPS技术还可以用于车辆导航和调度,提高公共交通和出租车等服务的运行效率。
总结词
GPS技术还可以用于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在使用地理信息数据时,应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得篡改和伪造数据。
遵守法律法规
03
在使用地理信息数据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06
实践案例分析
总结词: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等方面的优化。
总结词:遥感技术是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环境信息,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952测绘学真题与参考答案

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952测绘学真题与参考答案

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入学试题试题代码:952试题名称:测绘学一、简答题(10*8=80分)1、何为卫星大地测量学?卫星大地测量学的主要内容及技术特点是什么?卫星大地测量学是利用人造卫星进行精确测量,研究利用这些观测数据解决大地测量学问题的科学。

是现代大地测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是:建立和维持全球性和区域性大地测量系统与大地测量框架;快速精确测定全球、区域或局部空间点的三维位置和相互位置关系;利用地面站观测数据确定卫星轨道;探测地球重力场及其时间变化,测定地球潮汐;监测和研究地球动力学(地球自转、极移、全球变化及其他全球和区域地球动力学问题) ;监测和研究电离层、对流层、海洋环流,海平面变化、冰川、冰原的时变。

技术特点:卫星大地测量技术从观测目标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卫星地面跟踪观测;卫星对地观测;卫星对卫星观测。

从卫星大地测量学的性质来分,卫星大地测量可分为几何方法和动力方法。

首先,卫星可作为一-些高空目标,被看成是在大范围内或整个三维网中的坐标框架点。

从不同的地面站上观测卫星或接收卫星的定位信号,利用空间交会法就可确定卫星的位置或地面站的位置,卫星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它能跨越远距离,可建立地面目标之间长距离的大地测量连接,实现地球框架的长距离尺度和方为控制。

其次,卫星又可看成地球重力场的探测器或传感器。

通过对地球引力场作用下的卫星或相互之间进行跟踪,可以反求地球引力场和其他动力学参数。

利用卫星观测技术确定卫星轨道和精化地面站的坐标是相互作用的,即在利用卫星大地测量方法进行卫星定轨的同时,可精化地面站的地心坐标,还可解算地球引力场、地球自转参数(地球自转、极移)以及相关的动力学参数。

2、在测量平差模型中何为函数模型,何为随机模型,何为模型误差?函数模型:描述观测量与待求未知量间的数学函数关系的模型。

随机模型:描述评查问题中的随机量(观测量)及其相互间统计相关性质的模型模型误差:由于观测量与被观测量之间的数学物理关系经常是不确定的,所建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与客观实际总会存在某种差异,这种差异成为模型误差。

地球大数据科学:支持地球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框架地理空间GIS讲座课件

地球大数据科学:支持地球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框架地理空间GIS讲座课件
存储
➢ 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
商业平台 ➢ Google Earth ➢ Skyline Globe ➢ Microsoft
Virtual Earth ➢ ArcGlobe ➢ EV-Globe ➢ SuperMap GIS ➢ GeoGlobe ➢ 天地图
科学平台 ➢ Nasa World Wind ➢ JPL Eyes on Earth ➢ RADI/CAS, DEPS
人类命运共同体
跨越:数据、技术、模式、服务
0. 什么是学科
外在建制:知识载体
1. 学会 2. 专业研究机构 3. 各大学的学院、学系 4. 图书资料中心 5. 出版机构
内在建制:知识系统1. 源自别于其他学科的现实问题 2. 基本概念 3. 基本理论 4. 技术、方法体系
目录
CONTENTS
一.数字地球学科发展 二.数字地球方法体系 三.地球大数据支持可持续发展
➢ 影像对比
3. 数字地球平台:JPL Eyes on the Earth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加州理工 学院于2010年推出的地球卫星可视化软件
主要功能 ➢ 三维地球浏览的相关功能(平移、缩放、旋转
等) ➢ 动态3D红绿 ➢ 立体天文望远镜模式 ➢ 卫星轨道计算与3D可视化 ➢ 全球变化相关产品数据查询与可视化 ➢ 卫星数据实时更新
0. 概述
Technologies needed for a Digital Earth
➢ Computational Science ➢ Mass Storage ➢ Satellite Imagery ➢ Broadband networks ➢ Interoperability ➢ Metadata

空间大数据概述(共 34张PPT)

空间大数据概述(共 34张PPT)

四、空间大数据的存储
精确查询
>db.xqpoint.find({"geom.coordinates":[122.53233,52.968872]})
邻域查询
>db.xqpoint.find({"geom.coordinates":{$near:[122,52]}})
>db.xqpoint.find({"geom.coordinates":{$near:[122,52]}}).limit(5)
空间大数据
目录
一、大数据的涵义与研究意义 二、与空间信息和位置相关的大数据 三、空间大数据的应用 四、空间大数据的存储
五、总结
一、大数据的涵义与研究意义
大数据:大型复杂数据集的聚合,这些数据集的 规模和复杂程度常超出目前数据库管理软件和传统 数据处理技术在可接受时间下的获取、管理、检索、 分析、挖掘和可视化能力。
研究大数据的意义:社会变革
2009至今美国政府全面开放了40万联邦政府原始数据集。大数
社会
据已成为美国国家创新战略、国家安全战略、国家IT产业发展战略以 及国家信息网络战略的交叉领域、核心领域。
21世纪数据的价值有可能等同于20世纪的石油,大数据研究使 价值 得人们降低了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关注相关关系。只需要知道是什 么,而不需知道为什么。这将使得理解现实和做决定的基础也将受到 根本性挑战。
二、与空间信息和位置相关的大数据
轨迹数据
内容:个人轨迹数据、群体轨迹数据、车辆轨迹数据等
特点:数据体量大、信息碎片化、准确性较低、半结构化
出租车轨迹数据示例
二、与空间信息和位置相关的大数据
空间媒体数据

时空大数据时代的地图学

时空大数据时代的地图学

5、结论
5、结论
面向大数据的时空数据挖掘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着一 些挑战和问题。本次演示对时空数据挖掘的技术、应用领域、挑战和解决方案进 行了综述。针对现有的研究不足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我们提出以下建议:进 一步深入研究时空数据挖掘算法和模型的性能优化问题;加强时空数据挖掘在实 际应用领域的探索和实践;时空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问题;推动时空数据挖掘技 术的普及和应用。
三、数据展示
在用户体验方面,数据可视化和分析工具如Excel、SPSS等也广泛应用于地 图展示。通过将地图数据导入这些工具,用户可以直观地分析地理数据的分布特 征、趋势和关联性。这有助于用户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数据展示
总结 时空大数据时代的地图学在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数据展示等方面都发生了 显著的变化。新的技术和方法使得地图数据的获取、存储和展示更加高效、准确 和实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地图学将在时空大数据时代的 推动下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4、挑战与解决方案
4、挑战与解决方案
4.1数据采集和预处理 时空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面临一些挑战,如数据量大、维度高、时空关联复 杂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选择合适的数据源和采集方法,进 行数据清洗和格式转换,建立时空索引机制以提高查询效率。
4、挑战与解决方案
4.2数据挖掘建模 时空数据挖掘建模需要处理的问题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模型,如何 考虑数据的时空关联性,如何提高模型的可解释性和泛化能力等。针对这些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策略:结合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模型,引入深度学习等 方法以处理复杂的时空关联模式,加强模型评估和解释性分析以提高模型的可信 度和泛化能力。
3、应用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课件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课件

THANKS
空间数据特点
具有空间定位性、属性特征性、 空间关系性等特点。
空间数据类型
1 2
3
矢量数据
包括点、线、面等几何要素,具有方向和长度/面积等属性 。
栅格数据
以网格情势表示地理信息,每个网格具有相应的属性值。
数字高程模型
表示地形高程的离散数据,常用于地形分析和可视化。
空间数据组织方式
空间数据库
将空间数据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文件存储
将空间数据存储在文件中,如Shapefile、GeoTIFF等格式。
散布式存储
将空间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实现数据的散布式管理和访问。
空间索引技术
R树索引
一种用于空间数据索引的树形结构, 能够高效地查询和检索空间数据。
Quadtree索引
Geohash索引
一种基于哈希编码的空间索引方法, 能够实现高效的空间范围查询和检索 。
数据安全
03
SDBMS提供了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安全机制,确保空间数据
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空间数据存储方式
散布式存储
将空间数据分散存储在多 个节点上,以提高数据存 储的可靠性和可扩大性。
矢量数据存储
将矢量数据按照几何特征 进行存储,如点、线、面 等,以实现高效的空间查 询和分析。
栅格数据存储
将栅格数据按照像素或网 格进行存储,适用于图像 、卫星遥感等数据的存储 和管理。
02
它能够处理空间数据,提供地理 信息的可视化表示,并支持空间 决策和计划。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01
1960年代
GIS概念的形成和
实验阶段。
02

地球空间信息学与数字地球

地球空间信息学与数字地球

地球空间信息学与数字地球李德仁 李清泉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摘要] 介绍了地球空间信息学和数字地球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两者的结合给测绘行业所带来的一个极好发展机遇和一系列的挑战。

关键词: 地球空间信息学 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空间信息框架1 地球空间信息学地球空信息科学是以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RS )等空间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并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主要技术支撑,用于采集、量测、分析、存贮、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与地球和空间分布有关数据的一门综合和集成的信息科学和技术。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前沿领域,是以“3S ”技术为其代表,包括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新兴学科,是地球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地球的基础。

111 地球空间信息学的理论基础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理论框架的核心是地球空间信息机理。

地球空间信息机理作为形成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重要理论支撑,通过对地球圈层间信息传输过程与物理机制的研究,揭示地球几何形态和空间分布及变化的规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空间信息的基准、标准、时空变化、认知、不确定性、解译与反演、表达与可视化等基础理论问题。

(1)地球空间信息基准地球空间信息基准包括几何基准、物理基准和时间基准,是确定一切地球空间信息几何形态和时空分布的基础。

而地球参考坐标系轴向对地球体的定向是基于地球自转运动定义的,地球动力过程使地球自转矢量以各种周期不断变化;另一方面,作为参考框架的地面基准站又受到全球板块和区域地壳运动的影响。

区域定位参考框架与全球框架的连接和区域地球动力学效应问题,是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和地球动力学交叉研究的基本问题。

(2)地球空间信息标准地球空间信息具有定位特征、定性特征、关系特征和时间特征,它的获取主要依赖于航空、航天遥感等手段。

各种遥感仪器所感受的信号,取决于错综复杂的地球表面和大气层在不同电磁波段的辐射与反射率。

地球空间信息前提是信息的标准化,它作为一种把地球空间信息的最新成果迅速地、强制性地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其标准化程度将决定以地球空间信息为基础的信息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GIS读书报读书报告:地球空间信息学与数字地球告

GIS读书报读书报告:地球空间信息学与数字地球告

读书报告:地球空间信息学与数字地球引言:最近有幸拜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的文章《地球空间信息学与数字地球》,感觉颇受教益。

李德仁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等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代表成果:高精度摄影测量定位理论与方法;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SPOT卫星像片解析处理;数学形态学及其在测量数据库中的应用;面向对象的GIS理论与技术;影像理解及像片自动解译以及多媒体通信等。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Geomatics)是以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等空间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并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主要技术支撑,用于采集、量测、分析、存储、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与地球和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的一门综合和集成的信息科学和技术。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是以“3S”技术为代表,包括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新兴学科。

它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前沿领域,是地球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地球的基础。

美国副总统戈尔在《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报告中阐述了数字地球的概念。

所谓“数字地球”,可以理解为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

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活动诸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并使普通百姓能够通过一定方式方便地获得他们想要了解的有关地球的信息,其特点是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实现对地球的多分辨率、三维描述,通俗地说就是虚拟地球。

内容概述:叙述了地球空间信息学和数字地球的基本概念。

讨论了地球空间信息学的形成、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以及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和应用。

分析了两者的相互关系,提出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是数字地球的基本建设,发展数字地球为传统测绘行业带来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的挑战。

1 地球空间信息学1.1 地球空间信息学的形成空间定位技术、航空和航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相互间的渗透,逐渐形成了地球空间信息的集成化技术系统。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四节《数字地球》课件 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四节《数字地球》课件 中图版必修3
2.数字地球是( B )
A.3S技术的综合 B.能包容自然和人类大多数数据和信息的虚拟地球 C.无环境污染的地球 D.安全稳定的地球
球数 字 地
数字地球 的含义
概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技术 基础
全球网络与分布式存储 虚拟现实技术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并使普通百 姓能够通过一定方式便捷地获得他们所想了 解的有关地球的信息。
3.数字地球技术基础
(1)数字地球的基础——全球网络与分布式存储 全球定位系统
3.数字地球技术基础
(2)数字地球的最大特征与依据——虚拟现实技术
头戴式虚拟现实成像设备
戴上数据仪器,可以在虚拟空间中体 验太空漫步的美妙滋味。
例如,为全家去黄石国家公园渡假作准备, 她计划徒 步去看天然喷泉,她刚刚阅读到关于野牛和洛矶山羊的知识 。事实上,在她离开故乡的博物馆之前她能够进行虚拟旅行 。她不受限制穿越空间,同样也能穿越时间。在进行虚拟地 去巴黎参观卢浮宫的场景旅游之后, 她通过对时间地反向 移动,学习法国的历史、细读被数字地球表面覆盖的数字 化地图、新闻短片、口述历史、报纸等主要的原始资料。 她向自己的电子邮件信箱发送一些有用的信息,以便今后 学习。时间序列, 从这里延伸到遥远的过去,能以天、年、 世纪、甚至是地质学的纪元,因为那些场合有利于她对恐龙 的了解。
表现形式:①政府办公自动化;②公民随机网上查询政府信息;③政府 进行电子化民意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④电子选举;⑤网上公众决策讨 论;⑥政府实时信息发布;⑦各级政府间的可视远程会议; ⑧电了商务;⑨政府公共管理自动化:如自然灾害应急反应,智能交通 控制等。
主要作用:提高政务办公效率 、“网上在线办公”创造出“ 虚拟政府”环境、改变了政府的组织形式 ,节省人力资源、 高度民主的政府 、减少官员腐败 等。

“互联网+”时代的地理时空大数据与地理信息科学ppt课件

“互联网+”时代的地理时空大数据与地理信息科学ppt课件
地理时空数据:
什么是地理时空数据
指以地球为对象,基于统一时空基准,与位置相关联的 地理要素(或现象)信息的数据。具有时间维(T)、空间维 (S)和属性维(D)等特征。
9
3.地理时空大数据:大数据与地理时空数据的融合
地理时空数据:
地理时空数据的本质
反映地理世界(时空)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关系及其随时间的 变化,是人类认识地理世界的基础。
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开启了一个重 大的时代转型: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大数据产业随之兴起,将颠 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与世界交流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见[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等《大数据时代》)
8
3.地理时空大数据:大数据与地理时空数据的融合
39
5.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
(7)地理时空信息服务技术 •基于Grid Service的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解决问题技术
用户按需组 合服务形成 面向应用的
服务能力
构造地理信 息服务网格 与虚拟组织, 建立服务管
理节点
应用n
注册服务 验证服务
服务聚合 识别服务
30
5.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
31
5.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
32
5.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
33
5.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
34
5.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
35
5.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
36
5.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
37
5.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
38
5.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
(7)地理时空信息服务技术 •基于Web Service的地理信息共享与空间数据互操作技术

“互联网+”时代的地理时空大数据与地理信息科学ppt课件

“互联网+”时代的地理时空大数据与地理信息科学ppt课件
计量地 理学
20世纪80年代
地理学
古代地理学 (19世纪中期前)
近代地理学 (传统地理学)
现代地理学 (信息化地理学)
信息革命
地 理 信 息 科 学
测绘学
古代测绘学
近代测绘学 (传统测绘学)
现代测绘学 (信息化测绘学)
GNSS、RS、GIS
20世纪末21世纪初
数字化 测绘学
地理信息科学的形成来自两个方面:
大数据不在于“大”,也不在于“数据”,而在于驾驭大数据,即应用大 数据(见[美]Bill Franks《驾驭大数据》、[美]Anand Rajaiamen,Jffrey David Ullman《互联网大规模数据挖掘与分布式处理》、[英]维克托.迈尔-舍 恩伯格《大数据取舍之道》、[中]谭磊《大数据挖掘》)
动和7个方面的保障措施,紧接着深圳市等省市也发布了相关文件。
本质 “互联网+”本质上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集成应用。
意义
“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化的着力点,将引起一场科技革命和
产业变革。中国已经开启了“互联网+”时代的大门。
6
03 地理时空大数据
PART THREE
一是,科学融合与综合思潮的逻辑扩充,这是一条理论、演绎的思想路线; 二是,技术与应用的推动,这是一条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想路线。 两者相互交织,互相促动,共同推进地理信息科学的产生。
地理时空大数据:
地理时空大数据的本质
揭示了几乎所有大数据都需要而且可以与地理时空数据融 合的这样一个规律。如计划生育大数据与地理时空数据融合, 可以揭示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国家人口增长和负增长时间序 列趋势及其地区差异。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球空间与空间数据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球空间与空间数据基础
12
地理空间认知的思维过程,是地理空间认知的高级阶 段,它提供关于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本质特性和空间 关系的知识,在地理空间认知过程中实现着“从现象 到本质”的转化,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
13
正确
地理理论体系 实践验证
地理认知图式[鲁学军]
错误
指 导 地理逻辑分析
图解
地理概念 地理意象
地理意向
地理信息 符号加工
17
地球空间与空间数据基础
2.1 地球空间、地理空间与地理空间描述
3.地理空间抽象过程
18
地球空间与空间数据基础
2.1 地球空间、地理空间与地理空间描述
3.地理空间抽象过程
19
地球空间与空间数据基础
2.1 地球空间、地理空间与地理空间描述
3.地理空间抽象过程
概念数据模型
➢地理空间中地理事物与现象的抽象概念集,是地理数据的语义解释; ➢考虑用户需求的共性,用统一的语言描述和综合、集成各用户视图 ; ➢构造概念模型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0
心象地图,是不呈现在眼前的地理空间环境的一种心 理表征,是在过去对同一地理空间环境多次感知的基 础上形成的。所以,它是间接的和概括的,具有不完 整性、变形性、差异性(当然也有相似性)和动态交互 性。心象地图可以通过实地考察、阅读文字材料、使 用地图等方式来建立。
11
地理(地球)空间认知包括感知过程、表象过程、记忆过程和思维过程等 基本过程。地理空间认知的感知过程,是研究地理实体或地图图形(刺 激物)作用于人的视感觉器官产生对地理空间的感觉和知觉的过程。地 理空间认知的表象过程,是研究在知觉基础上产生表象的过程,它是通 过回忆、联想,使在知觉基础上产生的映像再现出来。地理空间认知的 记忆过程,是人的大脑对过去经验中发生过的地理空间环境的反映,分 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动态记忆和联想记忆。

论大数据视角下的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机遇与挑战

论大数据视角下的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机遇与挑战

在环境保护方面,地球空间信息学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全球气候变化、污 染物排放、生态保护等信息。通过GIS技术,我们可以将这些数据集成在一起, 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城市规划方面,地球空间信息学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利用GIS和遥感 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城市的各种空间信息,如地形、地貌、建筑物、道路等。这 些数据可以被用于分析城市空间结构、交通流量、人口密度等问题,为城市规划 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大数据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将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灾害预警和 应急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不断研究和发展新技术和方法,我们将能够 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做出贡献。
参考内容二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对地球空间信息科学认识的深入,天地一体化的大测 绘地球空间信息学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次演示将探讨这一领域的概念、意义、 应用和发展趋势。
5、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地球空间信息学将更加注重环境和生态保护,促进 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天地一体化的大测绘地球空间信息学是当前地球空间信息科学领域的重要研 究方向。本次演示通过对这一概念的阐述、意义的分析和应用的探讨,以及未来 发展趋势的展望,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和价值。随着科技 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天地一体化的大测绘地球空间信息学将会在未来 的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多源数据融合:未来将会融合多源数据,如遥感数据、GIS数据、社交媒 体数据等,以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地球空间信息。
3、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未来 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在地球空间信息处理和分析中,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和精度。
4、开放和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开放共享理念的推广,未来地球空 间信息将更加开放和共享,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

专题1: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共16页

专题1: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共16页
又称Geomatics
❖ 研究内容: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
(GIS)、遥感技术(RS)及3S集成
❖ 技术支撑: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 ❖ 主要应用: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提供与地球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或信息
❖ 发展趋势:实时、动态、远距离互操作
3、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技术体系
❖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 遥感技术 ❖ 通讯技术
专题1: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三、测绘学科新概念的形成
•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定位技术、遥感技术、信 息技术在测绘学科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传统的测绘 定义不能满足要求。国际测绘联合会1990年在会议章
程中对测绘的定义为:
测绘学是对地理和空间分布有关数据的采集量 测、处理、分析、解释、描述、分发、利用和 评价的一门科学、工艺、技术和经济方面研究 的学科。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2005.10.12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测绘学科的影响
一、现代科学发展走向综合是一个普遍的趋势
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原来是独立发展的,现 有: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热声学、光声学等。它们是 两种或多种学科走向其边缘,综合到一起成为某种边 缘学科或交叉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