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四节 土壤中磷素与环境质量

合集下载

《土壤肥料》课件——4.3.1土壤磷素

《土壤肥料》课件——4.3.1土壤磷素
围扩散时,能溶解土壤中的铁、铝、锰或钙、镁等水合氢氧化物,当这些阳离子达到一 定浓度后,就会产生相应的磷酸盐沉淀。
3 土壤中磷的转化 磷的固定
包括:化学固定、吸附固定、闭蓄态固定和生物固定。 磷的吸持固定
磷的吸持固定是指土壤液相中的磷酸根离子被土壤固相所吸持的现象。 • 土壤对磷的吸附:磷酸根离子吸附在土壤固相表面的现象 • 土壤对磷的吸收:吸附于土壤固相的磷酸根离子部分地、匀地深入土壤固相内部的现象。
P P P
P
吸附
P P P
吸收
3 土壤中磷的转化
磷的固定
包括:化学固定、吸附固定、闭蓄态固定和生物固定。 磷的生物固定
磷的生物固定是土壤微生物吸收水溶性磷酸盐构成其躯体,使水溶性磷暂时被固定起来的 过程。 • 特点:暂时性固定 • 对磷的植物有效性没有影响; • 一定程度上避免其它物质对磷的化学固定等过程的发生,保持了磷肥在更长时间内的植
• 肌醇磷酸盐:大部分占50%
分 类
• 核酸:< 3%
• 磷脂:含量很低
2 土壤中磷的形态 土壤无机态磷
• 含量:占土壤全磷量的50%~90% • 来源:磷灰石的风化、化学磷肥的施用
包 括
• 土壤液相中的磷 (以H2PO4-和HPO42-为主) • 固相的磷酸盐
• 土壤固相上的吸附态磷
2 土壤中磷的形态 土壤无机态磷
根据磷酸盐的溶解性
土壤中 的无机 态磷
水溶性磷 能溶于水,易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是速效磷。
弱酸溶性磷 能够被弱酸溶解,但不溶于水的磷,如磷酸氢钙等。它们不能被植 物直接吸收。 难溶性磷 不能被水和弱酸溶解的磷。
3 土壤中磷的转化
转化
土壤中可利用态磷转化为难利用态磷的过程

土壤中氮、硫、磷的循环与环境质量

土壤中氮、硫、磷的循环与环境质量

①Ca-P(钙磷),以磷灰石为主
氟磷灰石Ca5(PO4)3F 氢氧磷灰石Ca5(PO4)3OH 磷酸八钙Ca8H2(PO4)6 磷酸三钙Ca3(PO4)2 磷酸二钙CaHPO4 溶解度随pH降低而增大。
溶度积=10-120.9 溶度积= 10-113.7 溶度积= 10-46.9 溶度积= 10-26.0 溶度积= 10-6.56
(1)植素类——植酸与钙、镁等离子结合而成。 (2)核酸类——含磷、氮的复杂有机化合物。 (3)磷脂类——醇、醚溶性的有机磷化合物。
• 2.无机磷:50~90%,PO43-
少量溶解、大都以吸附态和固体矿物态 存在
3种相互平衡的形态
溶解
吸附
矿物态
水溶态
吸附态
沉淀
解吸
(1)水溶态磷—土壤溶液中的磷
H2PO4-、HPO42-、PO43-,其相对浓度(比例)随溶液pH 而变化。
②Fe-P(铁磷) 以粉红磷铁矿FePO4·2H2O为代表,溶度积=10-34.9。
③Al-P(铝磷) 以磷铝石AlPO4·2H2O为代表,溶度积=10-30.5。 Fe-P和Al-P的溶解度随pH升高而增大。
④O-P(闭蓄态磷) 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无效磷。当Fe2O3胶膜还
原溶解后,磷被释放。
RCH2COOH + NH3 + E

条件:
① 真菌、细菌、放线菌等;
② 在通气良好; ③对低温特别敏感;
④ 水分60~70%; ⑤ pH值要求在4.8~5.2
⑥C/N比适当。
2.氨的硝化过程
氨、胺、酰胺 (1)亚硝化作用
硝态氮化合物
亚硝化微生物
2HN4 + 3O2
2NO2- + 2H2O + 4H+ + 158千卡

《土壤磷素与环境》PPT课件

《土壤磷素与环境》PPT课件
>100.7 kg/ha 播种前3个 月以上表施
P流失危险性指数=Σ〔因子等级分值*权重〕
PI
P流失危险性
<5

5-9
中等
9-22

>22
很高
我国一些省市土壤有效磷的变化
土壤磷分级
较为合理土壤磷素分级方法应该包 括对无机磷、转性和稳定性有机磷的区 分,更有助于全面估计土壤无机态磷和有 机态磷有效性程度 Hedley分级法 Guppy分级法
Hedley分级法
Hedley等1982年提出的分级方法,是目前较为合理、 较具说服力的土壤磷素分级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 采用和发展,简述如下:
有机磷
有机磷含量与土壤有机质正相关,平均约 占土壤全磷量的10—50%,在有机质含量高的 黑土中,有机磷可达全磷量的60—70%.而我国 南方侵蚀性红壤中,有机质含量多低于1%,其 有机磷含量只占全磷量的10%以下.
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
➢ Bray-kurtzl<0.025mol L-1 HCl+0.03mol L-1 NH4F>法磷 ➢ 0lsen<0.5mol L-1 NaHC03,pH8.5>法磷; ➢ Mehlich <0.2mol L-1 CH3C00H+0.25mol L-1
土壤Olsen—P法是世界应用较成功的 方法,在环境测定中应用较多.英国的研究 认为,在Olsen—P<60 mg P/kg时,土壤渗 漏水中磷的浓度很低,但当>60 mg P/kg 时,渗漏水磷浓度大大增加,g故认为土壤 Olsen—P应保持低于60 mg/kg的水平,以 保护水环境安全.该临界值必须考虑到土壤 类型及性质的不同.
NH4N03+0.015mol L-1 NH4F十0.013mol L-1 HN03+0.001mol L-1 EDTA>法磷; ➢ Morgan<0.72mol L-1 NaOAc十0.52mol L-1 CH3C00H,pH4.8>法 磷、 ➢ VerMont1<1.25mol L-1NH40Ac,pH4.8>法磷 ➢ VerMont2<1.25mol L-1NH40Ac + 0.03mol L-1NH4F,pH4.8>法 磷; ➢ 滤纸条法磷; ➢ 0.1mol L-1NaOH提取磷; ➢ 蒸馏水提取态磷; ➢ 0.01mol L-1CaCl2提取磷<CaCl2>.

第三章第一节土壤中的碳与环境质量

第三章第一节土壤中的碳与环境质量

(二)土壤碳的活性
定义:
土壤碳有效性的高低,为微生物分解与 利用的难易程度和可为植物直接利用的营养 元素的多寡。
通常所说的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在一定时空条 件下受植物微生物影响强烈,具有一定溶解性, 且在土壤中移动较快 不稳定易氧化易分解和易矿 化,其形态空间位置对植物和微生物有较高活性 的那部分土壤碳素。
191.8
13.8
167.5
12.0
202.4
14.5
1395.3
(一)土壤有机碳库(SOCP)的重要性
1﹑对环境的影响 ①全球碳平衡及碳循环
1800年大气CO2为280ml/m3 (IPCC,1990);1959年 在美国夏威夷Mauna Loa长
(温室气体除一氧化二氮外均期3与15检m之测l/m站有3大,关气此C后)O持2为续增加,
不同学者选用的数据和取的土层深度不同,对SOCP的估 算值不同,有的估算值为3000~5000Pg,有的估算值为2500Pg 或700~3000Pg、1200~1600Pg;有的对1m土层内的估算值 为1555Pg。但其范围可能是1200~1600Pg,为陆地植物碳库 的2~3倍、全球大气碳库的2倍。
沙漠 冻土苔原
耕地 湿地 总计
面积
106hm2
%
1540
12.7
1200
9.9
1110
9.1
2400
19.8
480
4.0
2140
17.6
880
7.2
2120
17.4
280
2.3
12150
有机碳贮量
Gt C
%
184.5
13.2
104.3
7.5

第三章 土壤养分之磷钾.

第三章 土壤养分之磷钾.

(3).速效性钾
占全钾的l%~2%,其中交换性钾占90%, 水溶性钾占l0%左右。
(三)、土壤中磷的转化
施肥
有机态磷 (影响矿化率的因素)
生物 固定 矿化 作用
化学沉淀 释放作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H2PO4

无定形磷酸盐
Eh交替变化 吸持 固定
老化
结晶态磷酸盐
HPO4
2-
闭蓄态磷 (有效性降低)
解吸 作用
吸附态磷
矿物矿化
1、有效磷的固定
(1)、化学固定 在石灰性和中性土壤上,
Ca(H2PO4)2 + Ca2+ 6CaHPO4+ 2Ca2+ 2CaHPO4+2H+ Ca8H2(PO4)6 + 4H+ Ca10(PO4)6(OH)2 + 4H+
土壤溶液中的磷: 是植物最直接的磷源 , 其浓度常用来表征 土壤供磷能力。 • 主要以 HPO42- 和 H2PO4- 形态存在,其相对 数量取决于溶液的pH。
• 3、土壤有机磷: • 土壤有机磷常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有 良好的线性关系。 • 土壤有机磷分为三类:肌醇磷酸盐、核 酸和磷脂。 • 已知的仅占一半。 • 土壤有机磷与无机磷之间同样存在矿化 与生物固定两个方向相反的过程。
二 土壤磷钾营养
一、土壤磷素营养
(一) 土壤中磷的来源与含量
• 土壤中全磷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类型、风化程度和 人为因素如耕作、施肥等过程的影响。 • 耕地土壤全磷含量大体在 200-5000 mg/kg范围内, 平均500mg/kg,我国土壤的全磷含量大部分变化在 200-1100mg/kg之间。
• 土壤全磷含量只是反映土壤磷的贮备情况, 它和土壤有效磷供应之间相关性并不好。

土壤中氮、硫、磷的循环与环境质量

土壤中氮、硫、磷的循环与环境质量
NO2-可使小麦、玉米烧种、烂芽、烂根以及幼苗死亡
土壤氮素循环对环境的影响
1.土壤中氮的损失 无机氮肥的损失:氨挥发、硝化-反硝化、淋洗、
径流、侧渗以及通过作物地上部直接损失。 有机氮损失:主要取决与本身的化学性质和C/N比
3.游离态氮(N2)
氮循环主要过程
土壤中氮的转化过程
1.有机态氮的矿化过程
(1)水解过程
水解 水解
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酰胺等
朊酶
肽酶
条件:① 真菌、细菌、放线菌等;
②在通气良好; ③ 温度较高;
④ 水分60~70%; ⑤ pH值适中;
⑥ C/N比适当
(2)氨化过程
氨化微生物
RCHNH2COOH + O2
RCH2COOH + NH3 + E

条件:
① 真菌、细菌、放线菌等;
② 在通气良好; ③对低温特别敏感;
④ 水分60~70%; ⑤ pH值要求在4.8~5.2
⑥C/N比适当。
2.氨的硝化过程
氨、胺、酰胺 (1)亚硝化作用
硝态氮化合物
亚硝化微生物
2HN4 + 3O2
2NO2- + 2H2O + 4H+ + 158千卡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氮素和土壤有机质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氮素的 含量大致占土壤有 机质含量的5%左右。
•质地
质地 砂性土 壤性土 粘性土
N% 低

•地形及地势
土壤氮素的存在形态
1.有机态氮 (1)可溶性有机氮 < 5%,主要为: 游离氨基酸、胺盐
(速 效 氮)及酰胺类化合物 (2)水解性有机氮50~70%,用酸碱或酶处理而得。包

土壤学与植物营养第四讲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讲课文档

土壤学与植物营养第四讲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讲课文档

3. 伴随离子 具有促进作用的:NH4+、K+、Mg2+等 具有抑制作用的:NO3-、OH-、Cl-等 降低磷有效性的:Ca2+、Fe3+、Al3+等
4. 其它环境因素:温度、光照、土壤水分、通气状况等
现在十八页,总共八十七页。
(四)磷的同化和运输
同化:磷酸盐
有机磷化合物
运输:占全磷60%以上无机磷
芥菜的根系
2. 介质的pH
酸性介质:H2PO4-为主
pH影响磷的形态 pH=7.2: [H2PO4-]=[HPO4 2 -] pH继续升高:HPO4 2 -、PO4 3 -占优
通常在pH5.5~7.0 范围内,有利于多 数作物对磷的吸收 。
溶液pH值对解离的磷酸盐离子形态的影响
现在十七页,总共八十七页。
发育迟缓、矮小
繁殖器官过早发育,茎 叶生长受抑制
叶片暗绿、缺乏光泽、 叶片肥厚密集 叶色深暗,茎叶上出现 紫红色斑点或条纹
老叶开始
水稻、小麦分蘖少,开 蔬菜纤维增多,烟草燃
花成熟延迟
烧性差,诱发植物缺锌。
玉米果穗秃顶
油菜脱荚,棉花脱蕾
现在三十页,总共八十七页。
-P
现在三十一页,总共八十七页。
水培小白菜
(2)Fe-P 指土壤中磷酸铁类化合物。
非晶质态FePO4.XH2O 是水溶性磷肥施入土壤后的初期 产物,有效性中等偏下。晶质态 活性很低,植物不能吸收 利用。
(3)Al-P 指土壤中磷酸铝类化合物。
胶结态是有效磷源,结晶态的活性则很低。
(4)O-P 闭蓄态磷,是由Fe(OH)3包被的磷,有效性很低 现在五页,总共八十七页。
2、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促进块根的生 长

第三章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

第三章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

第三章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第三章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磷于1669年为德国汉堡炼金家布兰德所发现。

地壳中磷(P2O5)平均含量大约为0.28%。

而土壤表土一般变动在0.04-0.25%之间。

我国许多土壤磷素供应不足。

解放前磷肥工业几乎空白,1953年研制生产了过磷酸钙,1957年在南京建成年产40吨的过磷酸钙厂。

至1984年磷肥产量已达235.96吨(P2O5),在美国、苏联之后具第三位,N: P2O5从1970年1:0.6降至1980年1:0.23,(1981-1985期间1:0.25)。

第一节磷的营养作用一、植物体内磷的含量和分布植物体内磷的含量(P2O5)一般为植株干重的0.2-1.1%,其中大部分以有机态磷形式存在,如核酸、核蛋白、磷脂、植素,约占全磷的85%。

其余是以钙、镁、钾的磷酸盐存在。

不同作物,同一作物不同器官,不同生育期,含磷量是有变化的。

生殖器官>营养器官,种子>叶片,叶>根系>茎杆,幼嫩部位>衰老部位。

新芽、根尖等分生组织中,磷显著增高,表现出顶端优势,磷在作物体内分配。

再利用的能力强。

因而植株缺磷症状首先是从最老的器官(一般为底层老叶)组织开始表现出来。

二、磷的营养功能(一)、磷是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1、核酸与核蛋白核酸是作物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变异中极为重要的物质,磷的正常供应,有利于细胞分裂、增殖,促进根系的伸展和地上部的生长发育。

2、磷脂:磷脂在种子内含量较高,说明在其繁殖方面有重要作用,磷脂分子中既有酸性基因,又有碱性基因,对细胞原生质的缓冲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磷脂提高作物对环境变化的抗逆能力3、植素:是磷的特殊贮藏形态,主要集中在种子中,种子中磷80%以植素存在,植素的形成有利于淀粉合成,但在后期磷供应过多,导致淀粉的合成逆向发展。

4、含磷的生物活性物质腺苷三磷酸(ATP)、乌苷三磷酸(GTP)、脲苷三磷酸(UTP)、胞苷三磷酸(CTP)。

土壤中的磷素

土壤中的磷素

土壤中的磷素土壤中的磷素土壤是作物磷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磷素包括有机和无机两种形态,主要是磷酸钙(镁)盐、磷酸铁、铝盐。

大部分有机磷多作物是有效的,但大部分无机磷酸盐在水中的溶解都很低,作物非常难以吸收。

进入土壤的各种磷酸盐,都非常迅速地与土壤中的钙、铁、铝等离子作用,形成难溶性的磷酸盐沉淀,或吸附在土壤胶体上,并逐渐转化为难溶性磷酸盐。

土壤pH 值和氧化还原状况是影响磷酸盐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1土壤中磷的含量、形态及其有效性1.1 土壤磷素含量土壤中的磷来自于成土矿物、有机物质和所施用的肥料。

我国大多数土壤的全磷含量为0.04% ~0.25%,一般说来有机质含量高、熟化程度高、质地粘重的土壤,全磷含量都比较高。

土壤磷素含量不仅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而且也呈现出有规律性的局部变化。

从南往北、由东向西,我国土壤中的全磷含量逐渐增加;离城镇村庄越远,土壤含磷量越低1.2 土壤磷素的形态及其有效性土壤中的磷可分为有机态磷和无机态磷,有机态磷主要是植酸盐、磷脂和核酸,耕地土壤一般占全磷的20%左右,对作物几乎都是有效的。

无机态磷占土壤全磷的80% 以上,主要有钙(镁)磷酸盐(Ca - P) 、铁铝磷酸盐(Fe - P 、Al - P )、闭蓄态磷(O - P )。

1)钙(镁)磷酸盐:磷酸根与钙、镁结合形成不同溶解度的磷酸钙、镁盐类,主要是磷酸钙盐,是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中磷酸盐的主要形态。

磷酸钙盐有多种,常见的磷酸钙盐的溶解度和对作物的有效性大小顺序为:氟磷灰石< 羟基磷灰石< 磷酸八钙< 磷酸二钙< 磷酸一钙。

2)铁、铝磷酸盐:磷酸根与Fe3+ 、Fe2+ 、Al3+ 结合形成各种形态的磷酸铁、铝类化合物,是酸性土壤磷酸盐的主要形态,常见的有粉红磷酸铁(Fe(OH)2·H2PO4 )和磷铝石(Al(OH)2·H2PO4 ),其溶解度极小,对作物的有效性很低。

第三章1植物磷素营养

第三章1植物磷素营养
酸盐
• 正为磷作酸物盐吸:收以利H用2PO4-为主,HPO42-为次,PO43-较难 • pH在6.0-7.5之间时磷素有效性最高
• 有机磷:已糖磷酸脂、蔗糖磷酸脂、甘油磷酸脂、植 素等。有机肥中有机磷对植物有直接营养作用。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六点 六分。
植物对磷的吸收
• 植物吸收的大多数磷主要是以一价正磷酸根 离子(H2PO4-)形态吸收的,同时也吸收少 量的二价正磷酸根离子(HPO4=)。
磷酸是许多大分子结构物质的桥键
物:
⑴通过羟基酯化与C链相连,形成简
单的磷酸酯(P-O-P),例如磷酸酯。
⑵通过高能焦磷酸键与另一磷酸相
连(P-P),例如ATP。
⑶ 以 磷 酸 二 酯 的 形 式 (C-P-C) 桥 接 ,
如生物膜中的磷脂。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六点 六分。
核酸与核蛋白
• 核酸与核蛋白是细胞进行分裂、繁 殖与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可作为磷素营养丰缺指标)。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六点 六分。
无机磷
• 无机磷占全磷比例尽管较小,但其 含量能反映出植株磷素营养水平, 因此植株某一部位的无机磷含量水 平可作为磷素营养水平丰缺诊断指 标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六点 六分。
一、植物体内磷的含量、形态和分布 3、分布: 不同作物含量不同:十字花科(油料) > 豆科
生产实践
• 对豆科 作物提 倡以磷 增氮。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六点 六分。
(3) 脂肪代谢

↑↓ 1,6- 二磷酸果糖
↑↓
脂肪合成途径示意图
3- 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磷酸甘油→甘油

3- 磷酸甘油酸

《土壤磷素营养》课件

《土壤磷素营养》课件
磷素缺乏会影响植物的抗病虫害和逆境适应能力。
土壤磷素调控方法与技术
肥料施用
科学使用磷素肥料,合理施肥 以满足植物需求。
微生物肥料
利用具有磷素转化能力的微生 物,促进土壤磷素循环。
土壤改良
改善土壤性质和结构,提高磷 素的有效性和利用率。
土壤磷素管理的案例分享
案例 农田磷素追肥 磷素钙化修复 有机肥磷素融合
重要性
土壤磷素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机遇与挑战
磷素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未来发展
科技进步将推动土壤磷素管理和调控技术的不断创新。
《土壤磷素营养》PPT课 件
土壤磷素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本课件将介绍土壤磷素的重要性、 作用、来源与形态、缺乏对植物的影响、调控方法与技术,以及土壤磷素管 理的案例分享。
土壤磷素的重要性
1 植物营养
土壤磷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可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2 生态系统
磷素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平衡。
3 农业生产
合理利用土壤磷素资源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磷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1
能量转移
磷素是ATP分子的主要组成部分,参与能
光合作用
2
量的储存和转移。
磷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必需的元素,促
进光合产物的合成。
3
根系发育
磷素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植物对水分和 养分的吸收能力。
土壤磷素的来源与形态
方法
效果
定期施加磷素肥料,根据土壤 测试结果调整施肥量。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善 土壤磷素养分水平。
使用磷素钙化剂改良酸性土壤, 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

第三章植物磷素营养与磷肥

第三章植物磷素营养与磷肥

生育期:生育前期>生育后期
器官:幼嫩器官>衰老器官、繁殖器官>营养器官 种子>叶片>根系>茎秆 生长环境:高磷土壤>低磷土壤
植物体的含磷量一般为干物重的 0.2-1.1 %其中大部分是有机态磷,约占全磷量的85%, 而无机磷仅占15%左右。幼叶中含有机态磷较高, 老叶中则含无机态磷较多。虽然植物体内无机磷 所占比例不高,但从无机磷含量的变化能反应出 植株磷营养的状况。植物缺磷时,常表现出组织 (尤其是营养器管)中的无机磷含量明显下降, 而有机磷含量变化较小。
磷不足影响蔗糖运输,植株内糖相对积累,并形 成较多的花青素,使植株呈紫红色。(缺磷症状)
蔗糖合成不同途经的示意图
磷酸蔗糖
磷酸蔗糖 合成酶
Pi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蔗糖
蔗糖合成酶
果糖
2.氮素代谢:
磷是氮素代谢过程中一些重要酶的组分。硝酸 还原酶含有磷,磷能促进植物更多的利用硝态氮。 磷也是生物固氮所必需。氮素代谢过程中,无论是 能源还是氨的受体都与磷有关。能量来自 ATP,氨 的受体来自与磷有关的呼吸作用。因此,缺磷将使 氮素代谢明显受阻。
一炷香型,叶 尖枯萎呈褐色,花丝抽出迟,结实率低
磷素过多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及其结果
第二节 土壤中的磷素及其转化
一、土壤中磷的质量分数
我国耕地土壤的全磷量:0.2~1.1g/kg, 呈地带性分布规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渐增加 影响因素:土壤母质、成土过程、耕作施肥等 土壤供磷状况以土壤有效磷含量表示:
矿物矿化
第三节 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磷矿分级与磷肥的制造方法
P2O5含量 磷矿品位 制造方法
>28% 高 酸制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高
很高 >167.9 kg/ha 播种前 3 个月 以上表施 >100.7 kg/ha 播种前 3 个月 以上表施
12
不施用 不施用
P流失危险性指数=Σ(因子等级分值*权重)
PI <5 5-9 9-22 >22 P流失危险性 低 中等 高 很高
2015-5-4
13
有机磷含量与土壤有机质正相关,平均占
土壤全磷量的10-50%;
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中,有机磷可达全磷
量60-70%; 我国南方侵蚀性红壤中,有机质含量多低 于1%,其有机磷含量只占全磷量的10%以下。
2015-5-4
8
3. 土壤中磷的行为
我国不同作物中磷的利用率
2015-5-4
9
我国研究报告表明:一些湖泊中来自农田磷素的份额占 14%-68%。最近太湖的一项测定表明,入湖总磷中, 非点源磷占59%。
第三章 土壤中碳、氮、硫、磷 与环境质量
第四节 土壤磷素与环境
主要内容
1. 土壤中磷的含量
2. 土壤中磷的形态
3. 土壤中磷的行为
4. 土壤磷素对环境的影响
2015-5-4
2
1. 土壤中磷的含量
•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营养元素之一、参与组成植物体内
许多重要化合物、植物体生长代谢过程不可缺少。
• 植物所利用的磷素主要来源于土壤,土壤中磷的总含量在
径流 (0.5)
土壤有效P含 量 (1.0) 化肥P施用量 (0.75) 化肥P施用方 法(0.5) 有机P施用量 (1.0) 有机P施用方 法(1.0)
2015-5-4
可忽略
无 不施用 不施用
低或很低
低 <33.6 kg/ha 施入地表 5 厘 米以下 <33.6 kg/ha 施入地表 5 厘 米以下
中等
中等 33.7-100.7 kg/ha 播种时与土 混合使用 33.7-67.2 kg/ha 播种时与土 混合使用

高 100.8-167.9 kg/ha 播种前 3 个月 以上与土混 合或播种前 3 个月内表施 67.3-100.7 kg/ha 播种前 3 个月 以上与土混 合或播种前 3 个月内表施
0.02%-0.2%(P2O5 :0.05%-0.46%),与其它大量营养元素 相比较低。 • 据全国土壤普查资料估算,我国有2/3的土壤缺磷。缺磷 主要是因为土壤有效磷含量不足,施入土壤大量磷素以 无效态储备。磷肥当季利用率一般只有10%-25%,不能 满足一般作物的生理需求。
2015-5-4
3
土壤全磷含量
美国湖泊磷来自农田的超过60%,已成为水体污染首要 原因。北欧一些报告认为面源磷份额高达40%-50%, 英国、荷兰认为农田磷素是水体磷主要来源。多数发达 国家农田磷素处于盈余,范围在3-94kg/hm2。北爱尔 兰农田磷盈余在10kg/hm2,对河湖水质造成不良影响。
我国从1980年以来农田磷素盈余已从4.8kg /hm 2上升到 1999年的37.7kg /hm 2,20年中增长7倍,速度惊人, 绝对值已超过欧洲农田平均水平1倍以上,为我们敲响 警钟,必须尽快改变土壤磷素过度积累和水体污染现状。
世界范围来看,大体在2000~5000μg/g, 平均为500μg/g。 我国土壤全磷含量大部分在200~1100μg/g。
2015-5-4
4
我国不同土壤的含磷量
2015-5-4
5
我国农田不同施磷条件下土壤全磷变化
2015-5-4
6
2. 土壤中磷的形态 ——无机磷
土壤中无机磷是土壤磷主体,占旱地土壤全磷70%以上。
2015-5-4
11
农业非点源P污染评价指标体系及P流失危险性指数
评价因子 权重 土 壤 侵 蚀 (1.5) P流失强度评价(等级级别分值) 无(0) 无 低(1) <12.4 tons/ha 中(2) 12.5-24.7 tons/ha 高(4) 24.8-37.1 tons/ha 极高(8) >37.1 tons/ha
2015-5-4
10
土壤磷素向水蚀进入水体,
通常径流传输是主要的,其次是渗漏,但在某些 条件下,侵蚀则是主要的。
所应用的测定有效磷法多为传统方法,如Bray法、 Olsen法、M1,M3法、树脂法、氧化铁膜法等。 有人还用磷有效指数(AI)法以及同位素法等等。
无机磷几乎全部为正磷酸盐,根据其所结合的主要阳离子 不同,可分为: (1)Ca—P,它是石灰性土壤中磷酸盐的主要形态; (2)Fe—P、A1—P,在酸性土壤中占无机磷很大部分; (3)O—P,以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其溶解度小, 在没有除去其外层铁质包膜前,很难发挥其效用。
2015-5-4
7
2. 土壤中磷的形态 ——有机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