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盆腔炎-诊疗规范
新版中医单病种—盆腔炎
急性(亚急性)盆腔炎【概述】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部位所发生的炎症。
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
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及性传播病原体,如淋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经淋巴、血行或直接蔓延至盆腔而引起。
病情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祖国医学过去尚无盆腔炎的病名,而将此病归于“腹病”、“带下”、“瘕”等范畴。
【西医诊断标准】1.典型临床表现:典型症状是发热,下腹疼痛拒按,白带量多,呈脓性,可伴乏力,腰痛,月经失调;病情严重可见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如有腹膜炎则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如有脓肿形成,位于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位于后方可出现直肠刺激症状,如里急后重、肛门坠胀、腹泻和排便困难等;出现脓毒血症时,常伴有其他部位脓肿病灶。
2.体征:呈急性病容,体温>38°C,心率快,腹胀,下腹部有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
3.妇科检查:阴道、宫颈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宫颈举痛明显,子宫压痛,活动受限;输卵管炎时可触及到子宫一侧或两侧索条状增粗,压痛明显;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严重时呈冰冻样骨盆,宫骶韧带增粗,触痛明显;盆腔脓肿形成时,可触及边界不清的囊性肿物,压痛。
4.血化验:血常规检查:血白细胞总数>10X109/L,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C-反应蛋白可增高;血沉可增快;体温达39C以上者作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5.B超检查:示盆腔内有渗出或炎性包块(通常呈实性、不均质性肿块,光点、光带分布杂乱)。
根据以上五点即可诊断为急性(亚急性)盆腔炎,急性(亚急性)盆为的临床诊断标准,需同时具备下列三项:①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②宫颈或宫体举痛或压痛;③附件区压痛。
如后穹窿穿刺抽出脓液,即可进一步确诊。
作血、宫颈分泌物培养或脓液培养,查明病原体,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PPT课件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首选检查方法,可观察盆腔内器 官的形态、大小和回声情况,判 断有无脓肿形成。
CT或MRI检查
对于复杂病例或超声诊断不明确 的患者,可进行CT或MRI检查, 提供更详细的影像学信息。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后作出诊断 。具体标准可参考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
开发新的诊疗技术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加敏感、特异的诊疗技术,提高盆腔炎症 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盆腔炎症性疾病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未来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相关研 究和诊疗技术的进步。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鉴别诊断
盆腔炎症性疾病需与阑尾炎、卵巢囊肿蒂扭转、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进行鉴 别。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作出正确的鉴别 诊断。
03
治疗规范
一般治疗
休息与营养
建议患者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有利于脓液积聚于直肠子宫 陷凹而使炎症局限。同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 食或半流食,补充液体,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中医治中 药内服、外敷、灌肠等方法进行治疗 ,以缓解症状、促进炎症吸收。
辅助治疗
可采用物理疗法如超短波、微波等辅 助治疗,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 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 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04
并发症处理与预防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输卵管卵巢脓肿
手术治疗
80%
手术指征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脓肿持续存 在或脓肿破裂的患者,应及时进 行手术治疗。
100%
盆腔炎性疾病诊治新规范
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新规范一、盆腔炎观点盆腔炎性疾病(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指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惹起的一组疾病〔 2006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定义〕,主要包含子宫内膜炎(endometritis )、输卵管炎(salpingitis) 、输卵管卵巢脓肿(tubo-ovarian abscess,TOA )和盆腔腹膜炎(peritonitis) 。
往常,PID 可限制于某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此中最常有的是输卵管炎。
PID 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而初潮前、绝经后或未婚者极少发生,如若发生盆腔炎也常常是周边器官炎症的扩散。
二、 PID 的后遗病变盆腔炎的后遗症包含盆腔炎频频发生、慢性盆腔痛、不孕症和异位妊娠。
(一)不孕盆腔炎后不孕发生率为20%-30% 。
不孕的发生率与盆腔炎发生次数有关。
有研究显示,盆腔炎第一次发生,其最少不孕发生率为 8%,最多不孕发生率为 13%。
,而第三次发生时最少不孕发生率为 40%最多不孕发生率为 60%。
(二)异位妊娠盆腔炎后异位妊娠发生率是正常妇女的8-10 倍。
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也与盆腔炎发生次数有关。
有研究显示,盆腔炎第 1 次发生时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为 6%,第 2 次发生为 12%,第 3 次发生为22%。
(三)慢性盆腔痛约 20%急性盆腔炎发生后遗留慢性盆腔痛。
慢性盆腔痛常在PID急性发生后的 4-8 周。
盆腔炎发生 1 次时,慢性盆腔痛患者率为12%,而发生 3 次以上时为 67%。
(四)盆腔炎频频发生因为 PID 造成的输卵管组织构造的损坏,局部局部防守机能减退。
若患者仍处于相同的高危要素,可造成盆腔炎的再次感染致使频频发生。
有PID 病史者,约25%将再次发生。
三、 PID 病原学PID 病原体往常分为外源性病原体和内源性病原体,常常是二者同时归并存在。
外源性病原体包含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及支原体,支原体有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及解脲支原体三种。
中医盆腔炎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盆腔炎患者的诊疗规范
一、临床表现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
盆腔炎患者易感疲劳。
慢性炎症形成瘢痕粘连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
常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剧。
二、治疗方法
1.中药外敷
【药物】双柏散(成分为柏叶、黄柏、薄荷、大黄等)。
【操作】上药取出适量,放在调配中药专用碗内,加适量温开水、蜂蜜调成糊状,保持适当温度(约40℃左右),备用。
患者取平卧位,暴露患处,如前次有敷药,应先取下原敷料,用盐水棉球洗净患处,纱块擦干,冬天应注意保暖。
根据疼痛面积选择大小合适的舒适妥胶布,用压舌板将调好的双柏散平摊于舒适妥胶布上。
再将舒适妥胶布覆盖患者盆腔的患处,敷药厚度,2~3cm,敷药后用药时间6~8小时为宜。
敷药温度适当。
2.推拿疗法
【操作】腹部双掌环形抚摩5~7遍;腹部波形揉5~7遍;双掌交替推摩下腹部1~2遍;双掌轻柔腹部约1分钟;点左大巨、曲骨、气海、子宫等穴。
一手点中脘,另一手点
左阴池;双手拇指快速交替按压两侧胫骨内缘约1分钟;之后重复第一式;大腿两侧,做手掌上行重推5~7遍,掌揉5~7遍;小腿内侧,做双手指揉,压法各3~5遍;双手拇指同点气海、足五里、太溪、阴陵泉各1分钟,交叉同足三里、三阴交;双手拇指同时推、揉、压,双足内缘2分钟,揉点然谷、太阳穴各1分钟。
俯卧位推拿治疗:双掌下行揉腰背部3~5遍,重点揉压肝俞、带约1分钟;手根重压腰部两侧,揉点穴位肾俞约1分钟;双手掌重迭揉腰骶部,揉点腰俞、次醪1分钟;用双手拇指揉压骶尾骨部两侧边缘,有压痛时重揉;搓八醪部、搓承山、涌泉,均以发热为度。
盆腔炎性疾病诊疗规范
盆腔炎性疾病诊疗规范
急性子宫内膜炎是指病原体侵入子宫内膜,扩散到整个内膜层,引起急性炎症。
【诊断标准】
(一)病史:流产或产后或经宫腔手术后史。
(二)临床表现
1.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
有时起病急,寒战、发热、高达40℃,全身乏力、出汗。
2.下腹部疼痛,下坠、腰酸。
3.阴道排液增多,水样混浊或脓性,有臭味。
4.严重者出现败血症症状,有时并发感染性休克。
5.妇科检查下腹部压痛,子宫颈口见大量脓性或血性臭味分泌物流出。
(三)辅助检查
1.血液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2.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作宫腔培养应消毒外阴,用窥器暴露宫颈口,以无菌棉球擦净宫颈外口及阴道内的排液,用无菌吸管伸人宫腔,吸取分泌物置入无菌试管内送培养。
【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患者应取半卧位以利宫腔分泌物引流,并使炎症局限在盆腔内。
2.饮食以易消化、高热量半流质为宜,支持疗法,不能进食者应予静脉输液。
3.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
(二)抗炎治疗
1.根据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重症者不必等培养结果,先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静脉点滴。
2.宫腔内如有胎膜、胎盘残留或宫内节育器放置者应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去除残留组织或取出宫内节育器。
盆腔炎性疾病规范化诊治
外源性感染特点
主要是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
以淋球菌、沙眼衣原体为主, 支原体、厌氧菌、需氧菌参与 其中
上行性逆行感染
以破坏生殖道黏膜上皮为显著 著特点,尤以输卵管管腔破坏 为重,导致输卵管黏膜细胞纤 毛脱落,积水,粘连、脓肿形 成,导致不孕。
人群:青少年、年轻人、性活 跃期、未生育人群,以及非妊 娠期、产褥期感染为主
其他途径感染
经血液途径感染:盆腔结核为代表 周围器官蔓延:阑尾炎、肠穿孔、自发性腹膜炎
等
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
充血、肿涨、渗出、 炎性细胞集聚、病 原体阳性 1、急性子宫内膜炎及急性子宫肌炎。
2、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
卵巢很少单独发炎。
3. 急性盆腔腹膜炎。 4、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5、败血症及脓毒血症。 6、肝周围炎Fitz-Hugh-
宫内节育器问题
2015年美国CDC盆腔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提 到:在放置宫内节育器(IUD)避孕最初三周 内容易发生急性PID。
带IUD患者出现PID时无需马上取出IUD。 如果治疗48-72h症状无改善,应考虑取出IUD。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仙方活命饮(银花、甘草、穿山甲、皂 角刺、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天花粉、 陈皮、防风、贝母、白芷)加薏苡仁、冬瓜仁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无效,输卵管、卵巢脓肿或 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体 温持续不降、感染中毒症状未改善或 包块增大者,应及时手术。
肿块持续存在,经药物治疗2周以上, 肿块持续存在或增大,应手术治疗。
B超检查输卵管增粗、积水、组织水肿增厚、盆腔积液积 脓等
MIR太昂贵,一般用于鉴别诊断 腹腔镜,可以直视下检查输卵管及盆腔器官表面炎症反应,
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完整版资料
(二)支持诊断的附加条件
• 口腔温度≥38.3℃ • 宫颈或阴道脓性分泌物 • 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有白细胞增多 • 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 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 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 • 衣原体感染
12
• 大多数患者都有宫颈粘液脓性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 镜检有白细胞增多.
• 如果宫颈分泌物外观正常并且阴道分泌物镜检无白 细胞,则诊断成立的可能性不大,需要考虑其他可 能引起下腹痛的病因.
• 对输卵管、卵巢脓肿的患者,应用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或阿奇霉素 )加甲硝唑或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或阿奇霉素)加氯洁霉素比单纯 应用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或阿奇霉素)对治疗厌氧菌感染更优越
• 莫西沙星抗菌谱广,强效,单用即可,不需联合甲硝唑 • 硫酸庆大霉素的毒副作用较大,目前临床上已较少使用 • 临床症状改善后继续静脉给药至少24h,后转为口服药物治疗,共持
34
五、妊娠期
• 可疑的妊娠妇女都建议住院接受静脉抗生 素治疗
•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禁用盐酸四环素、多 西环素、米诺环素及氟喹诺酮类药物
• 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盆腔炎效果更好,常用的药物很多,如 桂枝茯苓胶囊、妇科千金片等,都有很肯定的疗效。
33
四、性伴的治疗
• 患者出现症状前60日内接触的性伴应检查和治疗 • 由淋病或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患者的男性性伴常无症状。
无论患者分离的病原体如何,均应建议性伴进行的检测和 治疗 • 女性患者治疗期间应避免无保护屏障(避孕套)性交
霉素0.5,静滴或口服,1次
方案B 方案C
克林霉素900,静滴,1次/8h 加用庆大霉素负荷剂量(2),静滴或肌注,维持剂量(1.5),1次/8h;也可采
用每日一次给药
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修订版)
h,静脉滴注。为覆盖非典型病
h,口
14
原微生物,可加用多西环素0.1∥12
14
d;或米诺环素0.1
g/12
h,口服,X
d;或
阿奇霉素0.5 g/d,静脉滴注或口服,1~2 d后改为 口服0.25
g/d,5~7 d。 g/12
2.静脉给药B方案:氧氟沙星0.4
DOI:10.3760/cma.j.issn.0529-567x.2014.06.001
宫压痛;(2)附件压痛;(3)子宫颈举痛。下腹疼痛
同时伴有下生殖道感染征象时,诊断PID的可能性
增加。 2.PID诊断的附加标准:(1)口腔温度≥
38.3
重程度决定静脉给药或非静脉给药以及是否需要住
院治疗。 二、抗菌药物治疗 (一)静脉药物治疗 1.静脉给药A方案:(1)单药治疗:二代头孢 菌素或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根据具 体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间隔时间,如头孢替坦 2∥12 h,静脉滴注;或头孢西丁2
14 d。
2.如确诊为淋病奈瑟菌感染,首选静脉给药 A方案或非静脉给药A方案,对于选择非三代头孢
菌素类药物者应加用针对淋病奈瑟菌的药物。选择 静脉给药D方案者应密切注意药物的耳、肾毒副作 用,此外,有报道发现林可霉素和庆大霉素联合应用 偶尔出现严重神经系统不良事件。药物治疗持续
72
PID治疗后的随访
对于药物治疗的PID患者,应在72 h内随诊, 明确有无临床情况的改善,如退热、腹部压痛或反跳 痛减轻、子宫及附件压痛减轻、子宫颈举痛减轻等。 如果未见好转则建议进一步检查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感染的PID患
h症状无明显改善者应重新确认诊断并调整治
疗方案。 三、手术治疗
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
盆腔炎症性疾病(PI D )诊疗规范盆腔炎症性疾病(PI D ) 是由女性下生殖道炎症引起的一组疾病, 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
性传播感染(STI ) 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是主要的致病原。
一些需氧菌、厌氧菌、病毒和支原体等也参与PI D 的发生。
多数引起PI D 的致病微生物是由阴道上行发生的, 且多为混合感染。
延误对PI D 的诊断和有效治疗都可能导致上生殖道感染后遗症(输卵管因素不育和异位妊娠等)。
诊断要点:1.最低标准:(1)子宫压痛;或(2)附件压痛;或(3)宫颈举痛下腹压痛同时伴有下生殖道感染征象的患者,诊断PID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2.支持PI D 诊断的附加条件:(l) 口腔温度〕38.3 ℃;(2 ) 宫颈或阴道赫液脓性分泌物;(3 ) 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有白细胞增多;(4 ) 血沉加快;(5 ) C 反应蛋白水平升高;(6) 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
大多数PI D 患者都有宫颈粘液脓性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镜检有白细胞增多。
如果宫颈分泌物外观正常并且阴道分泌物镜检无白细胞, 则PI D 诊断成立的可能性不大, 需要考虑其他可能引起下腹痛的病因。
3.PI D 的最特异标准包括:(l) 子宫内膜活检显示有子宫内膜炎的病理组织学证据;(2 ) 经阴道超声检查或核磁共振显像技术显示输卵管管壁增厚、管腔积液, 可伴有盆腔游离液体或输卵管卵巢包块;(3 ) 腹腔镜检查结果符合PI D 表现治疗原则:1.原则: 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为主, 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根据经验选择广谱抗生素覆盖可能的病原体, 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和需氧菌等。
(l) 所有的治疗方案都必须对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有效, 因为子宫内膜和宫颈筛查无阳性发现并不能除外上生殖道感染。
(2 ) 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案抗菌谱应覆盖厌氧菌。
(3 ) 立即开始治疗, 因为及时合理的应用抗生素与远期预后直接相关。
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PPT课件
盆腔炎症性疾病对女性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规 范的诊治有助于保障女性健康。
指导临床实践
本规范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盆腔炎症性疾病的诊治参考,指 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
诊治规范的意义
标准化管理
通过制定统一的诊治规范,实现盆腔炎症性疾病的标准化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优化治疗方案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诊治规范的总结回顾
诊治规范的重要性
盆腔炎症性疾病是女性常见疾病之一,规范的诊治对于保障女性生殖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诊治规范总结了盆腔炎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的 指导。
诊断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盆腔炎诊断方法主要依赖症状和体征,缺乏客观指标。本次诊治规范引入了新的诊 断技术,如超声检查、血液检查等,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缓解焦虑和恐惧
01
盆腔炎症性疾病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心
理支持有助于缓解这些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
提高治疗依从性
02
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态度,提高治疗依从性
,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促进康复
03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规范的诊治有助于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学术交流
规范的诊治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和医院之间的学术交流,推动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技术的进步。
02
盆腔炎症性疾病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
盆腔炎症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 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 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 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
中医妇科盆腔炎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盆腔炎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
多因经期卫生不良或不禁房事,处理分娩、流产、阴道或宫腔手术时消毒不严,以及阑尾炎、腹膜炎的蔓延等原因所造成,临床所见有急、慢性两种。
在中医学中,相当于“瘢痼”、“痛经”、“带下”等病范畴。
发病多由正气不足,病邪乘虚而入,导致湿热瘀毒,潴留下焦而为病;日久则气血瘀滞,络脉失和,甚则结成瘀块。
【诊断】1.主要症状为下腹部持续性疼痛,以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2 .急性期伴有怕冷、发热、头痛等症状。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多。
3 .慢性期时有低热,易感疲乏,下腹部坠胀,有腰舐部酸痛、月经不调、痛经或不孕等症状。
4 .妇科检查下腹部有压痛;子宫体有压痛,附件增厚或有包块形成,伴明显压痛。
急性期下腹部可有反跳痛,子宫颈有触痛。
5 .急性盆腔炎需与阑尾炎及异位妊娠相鉴别。
阑尾炎:先有脐周围或上腹部疼痛,后转右下腹痛,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墨菲试验阳性。
异位妊娠:有闭经史及早孕反应,尿妊娠试验阳性,阴道不规则少量流血,一侧下腹剧烈疼痛(撕裂样),可蔓延至全腹痛,常伴有休克症状。
【治疗】一、辨证论治急性盆腔炎的主要病理为下焦湿热瘀毒,当以清利湿热、解毒化瘀为治疗大法;慢性盆腔炎则为气郁瘀滞,湿热未除,治疗需以行气活血为主,清热利湿为佐。
如有脓肿或包块形成,经药物治疗不能消失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1.急性盆腔炎微恶寒,发热,有汗,下腹部及少腹两侧疼痛拒按,带下色黄如脓,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化瘀。
方药举例:大黄牡丹皮汤合红藤煎加减。
败酱草30g,红藤30g,紫花地丁30g,金银花15g,连翘15g,大黄10g,坟仁15g,牡丹皮10g,赤芍Iog,桃仁IOg0加减:湿热甚,见口渴不欲饮,胸闷、恶心、尿黄、苔黄腻等症状的,酌力口苍术5g,黄柏10g,车前草IOg,猪苓10g,泽泻10g。
有包块,酌加土鳖虫5g,三棱10g,载术10g。
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规范(2008草案)
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规范(2008草案)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规范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感染协作组2008年全国7所医院妇科住院患者急性盆腔炎诊治情况调查一、盆腔炎概念盆腔炎症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指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2006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定义〕,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endometritis)、输卵管炎(salpingitis)、输卵管卵巢脓肿(tubo-ovarian abscess,TOA)和盆腔腹膜炎(peritonitis)。
通常,PID可局限于某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其中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
PID 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而初潮前、绝经后或未婚者很少发生,如若发生盆腔炎也往往是邻近器官炎症的扩散。
【病原学】PID病原体通常分为外源性病原体和内源性病原体,往往是两者同时合并存在。
外源性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及支原体,支原体有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及解脲支原体三种。
内源性病原体则为来自原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
通常可以仅为需氧菌感染,也可以仅为厌氧菌感染,但以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多见。
美国Landers DV的研究表明,PID中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分别占53%和31%。
我国天津一项纳入200例PID患者的研究显示,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人型支原体和厌氧菌感染率分别占PID病原体的10%,26%,47.5%和3%。
青岛一项325例PID患者的研究中病原体分布为解脲尿原体占41.20%、沙眼衣原体占15.60%、淋病奈瑟菌占11.10%,而混合感染为31.10%。
广州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致病微生物状况调查,结果601例有阴道炎症状和体征的患者解脲脲原体为70%,沙眼衣原体感染占25.5%,而306例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也分别为41.2%和7.2%。
以上可见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病耐瑟菌等是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微生物。
急性盆腔炎诊疗规范
急性盆腔炎诊疗规范急性盆腔炎是指子宫内膜、子宫肌层、输卵管、卵巢、子宫旁组织、盆腔腹膜等部位的急性炎症。
急性盆腔炎绝大部分由阴道和宫颈的细菌上行感染引起,少数由邻近脏器炎症(如阑尾炎)及血液传播引起。
【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1.病史:常有产后、流产后或盆腔手术感染史或有慢性盆腔炎史,原发或继发不孕史。
2.腹痛:一般为下腹痛。
弥漫性腹膜炎为全腹痛。
3.发热:轻症有发热,重症有畏寒、寒战、高热。
4.常有头痛、食欲不振、下腹疼痛、白带增多等症状,有时在排尿、排便时有疼痛不适等刺激症状。
5.全身情况有急性病变,心率快,腹胀。
下腹部腹膜刺激征,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6.妇科检查宫颈有举痛,子宫略大有压痛,两侧附件增厚,压痛明显,扪及块物,一般为双侧性。
(二)辅助检查1.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
2.宫颈管分泌物做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等。
3.后穹隆穿刺有助于盆腔炎诊断。
4.宫腔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5.B超对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积脓之诊断有价值。
【治疗原则】(一)一般治疗1.卧床休息,半卧位。
2.给予充分营养及水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高热采用物理降温。
4.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炎症扩散。
5.重症患者应严密观察,以便及时发现感染性休克。
(二)抗炎治疗首选头孢类抗生素,因青霉素多耐药。
常用方案:1.头孢噻肟联合多西环素。
2.克林霉素加庆大霉素。
3.可选择方案:(1)氧氟沙星加甲硝唑。
(2)氨苄青霉素/舒巴坦加多西环素。
(3)环丙沙星加甲硝唑。
抗炎治疗2~3日后,如疗效肯定,即使与药敏不符亦不必更换抗生素。
如疗效不显或病情加重,可根据药敏改用相应抗生素。
因常合并沙眼衣原本感染,要同时用阿奇霉素等治疗。
(三)γ术治疗附件脓肿或腹膜炎时,如积极应用抗生素体温不下降,可手术治疗;或疑有盆腔脓肿位置较低向后穹隆鼓出时,可考虑经阴道后穹隆切开引流。
(四)预防1.注意性生活卫生2.孕期、产时、产后预防感染。
妇科盆腔炎性疾病诊疗常规
妇科盆腔炎性疾病诊疗常规【概述】盆腔炎性疾病(PID)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诊断】1. 临床表现:因炎症轻重及范围大小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轻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1)常见症状: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
(2)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宫体压痛或附件区压痛。
阴道及宫颈口脓性分泌物。
宫旁组织增厚或触及肿块。
2. PID的诊断标准(2006年美国CDC诊断标准):(1)最低标准:宫颈举痛或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
(2)附加标准:体温超过38.3℃(口表);宫颈或阴道异常粘液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0.9%氯化钠溶液涂片见到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血C反应蛋白升高;实验室证实的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
(3)特异标准:子宫内膜活检组织学证实子宫内膜炎;阴道超声或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伴或不伴盆腔积液、输卵管卵巢肿块,以及腹腔镜检查发现PID 征象。
最低标准提示在性活跃的年轻女性或者具有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若出现下腹痛、并可排除其它引起下腹痛的原因,妇科检查符合最低诊断标准,即可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附加标准可增加诊断的特异性,若宫颈分泌物正常并且镜下见不到白细胞,PID的诊断须慎重。
特异标准基本可诊断PID,腹腔镜诊断PID的标准包括: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输卵管壁水肿;输卵管伞端或浆膜面有脓性渗出物。
3. 病原体检测:可取宫颈分泌物、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手术时采取感染部位的分泌物送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
【鉴别诊断】急性盆腔炎须与急性阑尾炎、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等急症相鉴别。
【治疗】主要为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1. 门诊治疗:患者一般状况好,症状轻,有随访条件。
常用方案:①氧氟沙星400mg 口服,每日2次;左氧氟沙星500mg口服,每日1次。
同时加服甲硝唑400mg,每日2~3次,连用14日。
盆腔炎性疾病诊治新规范ppt
03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急性盆腔炎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使用抗生素(一定是广谱抗 生素),包括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口服给药途径。并且联 合抗厌氧菌的药物,也会联合中药治疗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抗厌氧菌的药物
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因为盆腔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是厌氧菌。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指征
对于有明显的肿块,比如输卵管积水或者积液,或者有小的卵巢囊肿的情况,一 般采取手术治疗。或者存在明显的盆腔器官粘连,也需要手术治疗。
心理治疗
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 ,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 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04 新规范解读
诊断流病史,包括既往感染史、手术史、生育史 等,以帮助判断病情。
完善体格检查
医生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妇科检查等,以发现 异常体征。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医生可安排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血 常规、尿常规、超声检查等,以辅助诊断。
治疗方法的更新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类 型,医生可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 行治疗,同时可配合使用抗炎药
和止痛药。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盆腔炎性疾病,如形成 脓肿或药物治疗无效,医生可考虑 手术治疗。
诊治经验分享
经验一
早期诊断是关键。盆腔炎性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 视。医生应提高警惕,对疑似病例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
经验二
综合治疗是保障。针对不同类型的盆腔炎性疾病,应采取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等。同时,需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
经验三
预防复发是目标。针对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应加 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和预防意识,减少复发风 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
【概述】
急性盆腔炎是指子宫内膜、子宫肌层、输卵管、卵巢、子宫旁组织、盆腔腹膜等部位的急性炎症。
急性盆腔炎绝大部分由阴道和宫颈的细菌经生殖道黏膜或淋巴系统上行感染而引起,少数是由邻近脏器炎症(如阑尾炎)蔓延及血液传播所致。
常见的病原体主要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淋球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以及衣原体、支原体等。
【临床表现】
1.月复痛一般为下腹痛,弥漫性腹膜炎为全腹痛。
2.发热严重者出现高热,伴畏寒、寒战、头痛、食欲不振。
3.阴道分泌物增多脓性或脓血性白带,月经期患者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4.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5.膀胱直肠剌激症状排尿困难、尿急、尿频和里急后重、排便困难。
6.全身检查急性病容,体温高,心率快,腹胀,下腹部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7.妇科检查阴道可有充血,宫颈举痛,宫颈日可有脓性分泌
物流出;子宫稍大,有压痛,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压痛明显,扪及包块;宫骶韧带增粗、触痛;若有脓肿形成且位置较低时,可扪及穹隆有肿块且有波动感。
【诊断要点】
1.病史常有产后、流产后和盆腔手术感染史,或有经期卫生不良、放置宫内节育器、慢性盆腔炎及不良性生活史等。
2.临床表现发热,下腹痛,白带增多,膀胱和直肠刺激症状,腹膜刺激征阳性,宫颈举痛,宫颈口可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子宫稍大,有压痛,附件增厚,压痛明显,可扪及包块。
3.辅助检查
(1)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
(2)血液培养,宫颈管分泌物和后穹隆穿刺液涂片,免疫荧光检测,病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等,若涂片找到淋球菌则可确诊;
(3)后穹隆穿刺抽出脓液有助于盆腔炎的诊断;
(4)B超可发现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积脓;
(5)腹腔镜可见输卵管表面充血、管壁水肿、伞部或浆膜面有脓性渗出物,取分泌物做病原体培养和药敏最准确。
4.诊断标准需同时具备三项必备条件,即下腹压痛、附件压痛和宫颈举痛或摇摆痛。
下列附加条件可增加诊断的特异性,包
括:体温〉38℃,血WBC>10×109/L,宫颈分泌物涂片或培养见淋球菌或沙眼衣原体阳性,后穹隆穿刺抽出脓液,双合诊或B 超发现盆腔脓肿或炎性包块。
5.湛别诊断需与急性阑尾炎、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相鉴别。
【治疗方案及原则】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若患者一般状况好,症状轻,有随访条件,可在门诊治疗;若患者一般情况差,病情重:,诊断不清或门诊疗效不佳,或已有盆腔腹膜炎及输卵管卵巢脓肿,均应住院治疗。
1. 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半卧位,使脓液积聚于子宫直肠陷凹。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补充水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少量输血。
(3)高热采用物理降温,腹胀需行胃肠减压。
(4)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炎症扩散。
(5)重症病例应严密观察,以便及时发现感染性休克。
2.抗感染治疗最好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感染药物,但通常需在实验室检查结果出来之前即开始治疗。
因此,往往根据经验选择抗感染药物。
由于急性盆腔炎常为需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等的混合感染,故常需联合应用抗菌药,覆盖需氧菌、厌氧菌及衣
原体等。
抗感染治疗2〜3日后,如疗效肯定,即使与药敏不符亦不必更换抗菌药。
如疔效不显或病情加重,可根据药敏改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
(1)病情较轻、能耐受口服者,可选择氧氟沙星400mg,每日2次,同时加服甲硝唑400mg,每日2〜3次,连用 14天;或用头孢西丁钠2g,单次肌注,同时口服丙磺舒1g,然后改为多西环素100mg口服,每日2次,连用14日;也可选用其他抗菌药如青霉素族、头孢菌素族、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林可霉素等。
(2)病情较重者,以静脉滴注给药为宜,根据患者情况、药物抗菌谱和配伍禁忌选择用药方案。
1)青霉素每日320万〜960万U,分3〜4次静滴,可同时加用甲硝唑500mg静滴,每日2〜3次。
2)林可霉素600mg静注,每8〜12小时1次,庆大霉素8万U,肌注或静滴,每8小时1次。
3)环丙沙星200mg静滴,每12小时1次,加甲硝唑500mg 静滴,每8小时1次。
4)氨苄西林义舒巴坦3g静注,每6小时1次,加服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连用14日。
5)头孢菌素族抗生素:如头孢西丁钠1〜2g静滴,每6小时1次;或头孢替坦二钠1〜2g静注,每12小时1次。
若考虑
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可加服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连用14日,或加服阿奇霉素500mg,每日1次,连用3日。
6)亦可根据病情选择其他有效的抗感染药物。
3.手术治疗主要针对抗感染控制不满意的盆腔脓肿和输卵管卵巢脓肿,尤其是脓肿破裂者。
手术指征为:
(1)药物治疗无效: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患者体温持续不降、中毒症状加重或盆腔包块增大者。
(2)脓肿持续存在: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经2〜3周炎症控制已使包块局限化。
(3)脓肿破裂:应在给予大剂量抗生素的同时立即剖腹探查。
手术原则以清除病灶为主。
手术方式可根据情况选择开腹或腹腔镜手术,若盆腔脓肿位置较低,可考虑经阴道后穹隆切开引流。
手术范围可根据患者年龄、一般状况及病变程度综合考虑,年轻患者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年龄大、双侧附件受累或附件脓肿反复发作者,可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极度衰弱重症患者的手术范围需按具体情况决定。
4.中药治疗可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药剂,如银翘解毒汤、安宫牛黄丸等。
慢性盆腔炎
【概述】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形成慢性输卵管炎、慢性输卵管卵巢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但也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如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输卵管炎。
部分慢性盆腔炎为急性盆腔炎遗留的病理改变,并无病原体。
慢性盆腔炎病情顽固,常易反复,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急性发作。
【临床表现】
1.慢性盆腔疼痛下腹坠胀痛、腰骶部痛、性交痛等,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
2.不孕及异位妊娠输卵管粘连堵塞所致。
3.月经失调表现为周期不规则,经童增多,经期延长或伴痛经。
4.白带增多。
5.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可有低热、乏力、精神不振、全身不适、失眠等。
6.急性发作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易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7.右日科检查子宫内膜炎患者子宫可增大、压痛;输卵管炎患者可在一侧或双侧附件区触及条索状物,有压痛;附件周围炎以粘连为主,附件炎可形成输卵管卵巢炎性肿块,亦可形成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在附件区触2及囊性肿物,大者
可超过脐上。
盆腔结缔组织炎者可有主韧带、宫骶靭带组织增厚、压痛,子宫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粘连、压痛,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甚至粘连固定形成冰冻骨盆。
【诊断要点】
1.病史曾有急性盆腔炎史、盆腔炎反复发作史、不孕史等。
2.临床表现慢性下腹及腰骶部坠痛,不孕、月经异常及乏力或神经衰弱表现。
妇科检查子宫可增大,呈后倾后曲,压痛、活动受限,附件区触及条索状物、囊性肿物或片状增厚,主韧带、宫慨韧带增粗、压痛。
3.B超于附件区可见不规则、实性、囊性或囊实性包块。
4.腹腔镜可见内生殖器周围粘连,组织增厚,包块形成。
5.鉴别诊断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卵巢癌、盆腔结核、盆腔静脉淤血症、陈旧性宫外孕等相鉴别。
【治疗方案及原则】
慢盆腔炎宜根据病变部位和患者主诉采取综合治疗。
1. 一般治疗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适当锻炼,增加营养,节制房事,劳逸结合。
2.药物治疗
(1)急性发作或亚急性期及年轻患者需保留生育功能者,可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单用抗生素疗效不明显,可加用短
期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5mg,每日1〜2 次口服,7〜10日。
(3)盆腔粘连者可用药物消除粘连,常用糜蛋白酶2.5〜5mg 或用透明质酸酶1500U,肌注,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理疗促进血液循环,以利炎症吸收。
常用的方法有短波、超短波、微波、激光、透热电疗、红外线照射、离子透入(可加入各种消炎药物)等。
例如下腹短波或超短波透热理疗,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4.手术治疗。
(1)手术原则:彻底清除病灶,避免再次复发。
(2)适应证:输卵管卵巢炎性包块保守治疗无效,症状明显或反复急性发作;或伴有严重的盆腔疼痛综合征治疗无效;较大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不能排除卵巢恶性肿瘤时,可进行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以明确诊断。
(3)手术范围:根据患者年龄、病变轻重及有无生育要求决定,要求生育者可选择输卵管卵巢周围粘连分解术、输卵管整形术、输卵管造口术或开窗术;无生育要求者可行单侧病灶附件切除或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
对年轻患者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
5.中药治疗可给以活血行气、清热利湿、温经散寒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