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干预帕金森病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运动障碍、肌肉僵硬和震颤。

目前,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方面的实验性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

一、中药对帕金森病模型的治疗作用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在帕金森病模型中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例如,一些中药提取物能够降低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运动障碍表现,减轻其脑部多巴胺系统的损伤。

此外,一些中药还能够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减少线粒体损伤,保护神经细胞免受帕金森病相关病理过程的损伤。

二、中药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一些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积极的结果。

例如,有研究发现中药方剂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有改善作用,可以减轻患者的颤动、肌肉僵硬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此外,一些中药还能够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

三、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在帕金森病治疗中,中医药也可以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挥协同作用。

例如,有研究发现,中药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联用能够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减轻其副作用。

此外,一些中药可以增加多巴胺受体数量,从而提高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疗效。

四、中医药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治疗研究除了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一些中药还能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

例如,一些中药可以减少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障碍,改善他们的记忆和注意力。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研究仍处于实验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中医药的治疗途径和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解析。

总结起来,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方面的实验性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包括对帕金森病模型的治疗作用、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以及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治疗研究等方面。

然而,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仍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完善其临床应用和治疗机制。

中药白芍在帕金森领域的应用及临床研究进展

中药白芍在帕金森领域的应用及临床研究进展

2021年8月 第15期综述及个案报道中药白芍在帕金森领域的应用及临床研究进展王文鑫甘肃省环县中医医院,甘肃 庆阳 745700【摘要】帕金森病属临床常见退行性神经系统病变,其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患者病情反复迁延,临床常规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认知功能障碍、运动障碍、睡眠障碍等,治疗难度较大,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临床关于帕金森的发病机理尚处研究阶段,部分研究认为与环境、遗传、多巴胺在中脑黑质含量降低等相关。

临床治疗帕金森的常规方案以西药为主,用药后可短期缓解各项临床症状,其主要缺陷为远期疗效不佳,副作用多发。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帕金森属颤证,治疗应以息风平肝、滋补肝肾为主要原则[1]。

白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将其应用于帕金森的临床效果值得深入研究分析,本次重点综述分析帕金森领域应用白芍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白芍;帕金森;中药[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9-0226-02震颤性麻痹即帕金森病,属临床发病率较高的退行性神经系统病变,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肌肉僵直、姿势反射性障碍、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等,患者多合并睡眠、认识、精神等系统性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丧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

现阶段,临床治疗帕金森的主要方案为西药治疗,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可得到短期缓解,其主要缺陷为无法控制帕金森病情进展,副作用严重。

中医理论对帕金森严重深入,将其纳入颤证,利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为医师提供了全新思路,白芍属临床应用广泛的中药材,其活性成分具有保护神经的作用,利用白芍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分析[2]。

1 白芍神经病保护作用动物模型分析研究白芍属临床应用广泛的中药材,归属于毛茛科,通过对白芍干燥根提取物的分析与研究可知,其主要活性成分为芍药苷[3]。

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芍药苷主要功效为抗氧化、调高机体免疫力、调节血液循环、止痛及抗炎、保肝、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降血糖血脂血压等,并能够缓解失眠等症状。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震颤、肌肉僵硬等症状。

目前尚无根治帕金森病的方法,现有疗效仅能缓解症状,但存在副作用和耐受性问题。

因此,人们对于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潜力和可能性越来越感兴趣。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抗氧化、抗凋亡等方式发挥作用。

一些中药组方在实验室动物模型中显示出减轻帕金森病症状和改善神经功能的效果。

例如,参宁片是一种中草药制剂,主要成分为人参总皂苷和蛇床子总黄酮等。

一项实验研究发现,参宁片可以通过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减轻帕金森病小鼠的运动异常,减少多巴胺细胞的凋亡,并提高细胞的存活率。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黄连素可以减轻帕金森病小鼠的症状,并恢复多巴胺示踪物的合成和释放。

此外,丹参、红景天、当归等许多中草药也被证实在帕金森病治疗中具有潜在的疗效。

除了中药组方,一些单一中草药的活性成分也显示出对帕金森病有治疗潜力。

例如,柴胡中的柴胡皂苷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改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症状。

此外,钩藤素是一种从钩藤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胆碱酯酶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钩藤素可以减轻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症状,并恢复多巴胺的水平。

虽然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潜力,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临床验证。

目前,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试验和系统评价研究也较少。

同时,中药组方的复杂性和药物安全性问题也需要重视。

总体而言,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实验性研究进展。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力,并加强临床试验和系统评价研究,以提供更加科学和可靠的证据,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在帕金森病治疗方面,西药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且存在许多严重的副作用。

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寻找一些有效的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案,该领域的实验性研究进展如下:
第一,基于中药汤剂的治疗。

柴胡桂枝汤是一种常用于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中药汤剂。

有研究表明,该汤剂可以增加患者神经递质分泌,减轻运动障碍和相关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肌肉僵硬等不适症状。

黄连素是一种中草药多酚化合物,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已有研究发现,黄连素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经元保护作用非常显著,可以减轻肌肉僵硬和震颤等典型症状,并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协调性,并减轻兴奋性的不适感。

针灸经过长期的实验性研究,已被证实可以显著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和典型症状,如肌肉僵硬和颤动。

针灸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体验非常满意,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推拿按摩可以增加患者的血液循环,以及人体排泄代谢的功能,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筋膜按摩可以显著缓解肌肉僵硬和震颤等症状,并促进患者身体的自然愈合、调节,最终获得疾病缓解和痊愈的效果。

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研究进展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标志性病理变化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

该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等。

同时,患者还会伴有精神障碍、睡眠障碍等非运动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帕金森病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帕金森病患病人数在未来或将长期增长并保持在高水平状态[3]。

目前,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西医主要采用以复方左旋多巴为代表的药物治疗,缓解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但其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有限,且长期使用会减低其临床治疗效果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如“开关”现象、剂末恶化、异动症等[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抗氧化应激等方面可发挥防治帕金森病的作用[5],且因为具有疗效持久、毒副作用较小的优势,中医药在某些条件下可取代复方左旋多巴制剂[6]。

本文将对近年来中医药在抗氧化应激、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细胞凋亡及减轻神经炎症四个方面防治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中医药抗氧化应激作用机体遭受刺激时,体内会产生过多的活性氧,引起氧化系统与抗氧化系统的失衡,从而出现应激损伤状态,该状态称为氧化应激作用。

研究发现DA代谢过程中会产生高活性氧,使DA能神经元存在较高的氧化应激水平,且衰老时体内的抗氧化防御体系活性降低。

高氧化应激水平与低活性抗氧化防御体系共同造成神经元损伤甚至死亡,因而氧化应激机制在PD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

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PD患者脑内处在氧化应激状态[8]。

陈浩[9]等研究发现,枸杞多糖可使PD小鼠SOD、GSH-Px以及CAT活性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可以缓解黑质DA能神经元的丢失情况,提示枸杞多糖对PD小鼠中脑的氧化应激具有缓解作用。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进展。

在对帕金森病和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介绍。

在分别讨论了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现状、主要方法、药物机制、临床应用和前景展望。

结论部分重点强调了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潜力、对患者的重要意义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看出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未来的研究和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和完善。

【关键词】帕金森病、中医药、神经系统疾病、实验研究、中药、药物机制、临床应用、前景展望、潜力、患者、重要意义、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帕金森病概述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通常会导致运动障碍和其他智能功能障碍。

该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迟缓,以及姿势失调和平衡问题。

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和神经化学变化等。

帕金森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病率逐年增加的趋势,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目前尚无根治帕金森病的方法,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现有的治疗方法仍然存在局限性,因此急需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许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进一步探讨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研意义。

1.2 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中医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标本兼治等。

中医药认为神经系统疾病多因气血阴阳失调所致,而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药疗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改善症状等方面。

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多靶点调控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多靶点调控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第22卷 第8期 2020 年 8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2No. 8Aug .,2020摘要:帕金森病(PD)的基本病理特征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及路易小体的形成,最终造成PD 特有的运动功能障碍。

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西药种类较多,但每一类药物都有不少不良反应。

大量研究表明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在治疗PD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该文从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抑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保护线粒体功能、增加多巴胺释放或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抑制神经元免疫与炎症反应及改变氧化应激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期刊报道的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防治PD的研究进展,以为PD的新药及方剂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药有效成分;帕金森病;作用靶点;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42.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2X (2020) 08- 0162- 04Research Progress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arkinson'sDisease by TCM Active Components and PrescriptionFENG Shirui1,ZHANG Qingping2(1.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01,Guangxi,China;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to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23,Guangxi,China)Abstract:The basic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arkinson's disease are the loss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stratum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lewy bodies,which eventually lead to the motor dysfunction peculiar to PD. 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kinds of western medicine for Parkinson's disease,but each kind of medicine has many adverse reactions. A large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hinese medicine effective component and has the unique superiority in the treatment of PD prescriptions in the paper,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ffective component and inhibition of substantia nigra dopamine prescriptions glue can neurons apoptosis,mitochondrial function,increase dopamine release or protect dopaminergic neurons,inhibition of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search and the change of oxidative stress were reviewed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ffective component and prescription of PD,P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new drug and prescrip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Keywords:active constitu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arkinson's disease;target;research progress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

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摘要:神经系统疾病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健康挑战。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引言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功能的一系列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目前,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西药,但其常常存在副作用和无法根治的问题。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温和、整体和个体化的特点,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

二、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研究论文、临床试验报告和案例研究等,总结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了解其治疗机制、适应症和疗效评价等方面的情况。

2. 实验设计:选择适当的实验动物模型(如大鼠、小鼠或恒河猴),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

3. 数据采集:根据实验方案,通过观察指标和仪器测量等方法,采集相关数据。

例如,对于某种中药研究,可以通过记录动物行为、采集血样、检测相关指标等方式来获取数据。

4. 数据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等,以获取统计学有效的结果。

三、实验设计1. 神经系统疾病模型的建立:选择适当的实验动物,通过手术、药物处理或基因工程等方法建立神经系统疾病模型,如帕金森病动物模型。

2. 中医药干预:选择合适的中药或中药方剂,通过给予动物中药、针灸或艾灸等中医治疗方式进行干预。

3. 数据采集:根据实验方案,通过记录动物行为表现、采集血样、检测相关指标等方式,采集相关数据。

4.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如均值、标准差和方差分析等,以评估治疗效果。

四、数据采集与分析根据实验设计,我们采集到了相关的数据。

以实验结果为例,我们观察到中医药干预组动物在某项行为测试中表现更好,如帕金森病模型动物的运动协调性明显改善。

茯苓对帕金森病的保护作用研究

茯苓对帕金森病的保护作用研究

茯苓对帕金森病的保护作用研究茯苓是一种中药材,常用于中医临床中。

近年来,茯苓被发现具有对帕金森病患者具有保护作用的潜力。

茯苓中含有多种化合物,如茯苓酚、茯苓苷等,这些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抗炎以及抗神经退行性变等机制来保护免受帕金森病的损害。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多巴胺神经元的丧失。

这种神经元的死亡导致了运动功能障碍,如震颤,肌肉僵硬,运动缓慢和平衡问题。

目前尚无完全治愈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近年来,研究表明茯苓对帕金森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茯苓中所含有的茯苓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这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氧化应激是帕金森病的一个主要发病机制。

茯苓还含有茯苓苷,这是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化合物。

炎症反应在帕金森病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炎症反应可以导致细胞死亡和神经元的丢失,加速帕金森病的进展。

茯苓中的茯苓苷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炎症对神经系统的破坏,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此外,茯苓中还含有多种其他的活性成分,如茯苓醇、茯苓酸等。

这些成分可能通过抑制神经退行性变的发生,减轻细胞损伤,从而保护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经系统。

茯苓还可以促进生长因子的产生,有助于神经元的生长和修复。

虽然茯苓对帕金森病的保护作用尚未得到充分证实,但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了茯苓的潜力。

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一些体外和动物实验,发现茯苓可以减轻帕金森病模型动物的症状,并且改善其行为功能。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这些结果,并确定茯苓的最佳用药剂量和治疗时机。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茯苓可能对帕金森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它并不能治愈该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

茯苓可能只是其中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替代传统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理论依据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理论依据主要源于中医的“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等传统理论。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属于“中风”范畴,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气滞血瘀”、“肝风内动”等因素有关。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思路是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调和气血。

根据中医的治疗理论,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帕金森病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目前针对帕金森病的中药治疗主要包括中成药和中草药两种形式。

中成药主要是以传统中药复方为基础,经过提炼和加工制成片剂、颗粒或胶囊等剂型。

中草药则是以天然植物为原料,通过实验室加工制成颗粒或丸剂。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药物包括逍遥丸、清热消痰颗粒、益气养阴口服液等。

这些药物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可以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实验性研究进展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中,有一些实验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以下分别介绍几项相关的实验性研究成果。

1.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有研究表明,一些中医药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例如一些中成药如逍遥丸等,以及一些中草药如山药等,均有助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

尽管这些临床观察还需要更多的大样本临床试验来证实其疗效,但是这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2. 中医药改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发现,一些中医药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具有改善作用。

例如一些中草药如当归、川芎等,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等作用,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运动功能,减轻病理性损伤。

这些实验结果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临床疗效。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运动障碍,如震颤、肢体僵硬和运动迟缓等。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常常被用于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近年来,一些实验性研究也在探索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和机制。

以下是关于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进展的概述。

一、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许多中草药被发现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对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涉及的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神经元损害等具有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一些中草药提取物或化合物如白芍、丹参和黄芪等具有保护多巴胺神经元的作用,可以减轻帕金森病的病理过程和症状。

二、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抗炎作用研究炎症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黄芪中的黄芪苷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炎症反应和相关症状。

三、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抗氧化作用研究氧化应激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中草药中的抗氧化成分如黄连和当归等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以减轻氧化应激所导致的细胞损伤和病理过程。

四、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抑制α-突触核糖核酸作用研究α-突触核糖核酸是帕金森病患者脑内的异常聚集物,与病理进展和神经元损伤等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一些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如黄芪苷和当归中的半合成萜类成分可以抑制α-突触核糖核酸的形成和聚集,有望成为帕金森病的治疗靶点。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仍处于实验性阶段,尚未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虽然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也需要针对个体的病情进行调整和个体化治疗,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中医药在帕金森病的治疗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希望通过更多的实验研究,揭示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主要由于黑色素神经元的丧失而导致多种运动障碍症状,如颤抖、僵硬、运动迟缓等。

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MAO-B抑制剂和深脑刺激治疗等进行缓解。

但是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会出现不良反应,并且当疾病进展时,药物治疗的效果会逐渐减弱。

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进展。

1.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是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已有研究表明,中药可以提高多巴胺水平、减轻神经毒性和控制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

在临床实验中,将不同草药组合成方剂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例如,有研究表明,牛膝加杜仲汤(NDT)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另一研究发现,在临床治疗期间补血生肝方可以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社交功能。

上述研究表明,中药方剂可以作为帕金森病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

2. 针灸治疗3. 水疗治疗水疗是以水作为治疗工具,通过水的力学和物理特性对身体产生治疗效果的一种非药物治疗。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水疗可以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症状产生积极影响。

在这项研究中,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两组,一组进行水疗治疗,一组进行正常的物理治疗。

结果表明,接受水疗治疗的患者显示出比普通物理治疗组更显著的运动能力提高和生活质量提高。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水疗可以成为帕金森病患者的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已有实验研究表明,中草药、针灸和水疗等方法对于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

然而,这些研究结果还需要在更大规模、更严格的临床实验中得到证实。

同时,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中医药治疗机制,以及与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结合的适当方式。

这样才能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选择。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常用行为学实验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常用行为学实验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常用行为学实验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多巴胺神经元的损伤和黑质神经元的丢失。

目前尚无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但是有一些药物和手术治疗可以改善症状。

因此,研究帕金森病模型动物对于发现新的治疗方式和研究该疾病的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大鼠是研究帕金森病模型的常用动物。

研究者可以利用各种方法诱导大鼠产生帕金森病的症状,例如神经毒素的注射、全脑损伤、基因突变等。

然后可以通过行为学实验评估大鼠的运动障碍、认知功能、情绪失调等行为表现,以及大鼠脑组织的生化和形态学变化等。

以下是常用的行为学实验及其研究进展:
1. 旋转行为测试:这是一种测量大鼠动作协调性和运动能力的方法。

将大鼠放入一个圆形容器中,观察其的旋转行为。

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中,该行为表现为向一侧旋转,旋转速度明显快于正常大鼠。

目前这种行为已被广泛用于评估帕金森病模型的有效性和药物治疗效果。

4. 穿越醇脱皮测试:这是一种测量大鼠感觉和协调性的方法。

将大鼠放在一个狭窄的横杠上,观察其是否能够平稳地穿越,以及误差的大小。

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中,该行为表现为穿越误差较大、失去平衡等。

此测试可以用来研究帕金森病对大鼠协调能力的影响和药物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大鼠模型是研究帕金森病的关键实验工具之一。

通过行为学实验,可以对大鼠的行为表现和基础生理进行评估,并研究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

鉴于其可以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特别是药物开发和安全评估,这一方法应继续得到广泛应用和进一步改进。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等症状,患者常常会出现行动不便、失眠、抑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

中医药因其缓解症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等优点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引起了科研界的广泛关注。

在实验研究方面,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较为广泛,本文将对其中的主要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药疗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生物钟节律、改善皮肤感知和运动功能等多方面发挥治疗作用,下面对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行详细介绍。

1. 针灸对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增加步态速度、提高步态对称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此外,针灸还可以促进运动、平衡、姿态控制等方面的改善。

针灸还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障碍,如抑郁、失眠等问题。

针灸可以通过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抑制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治疗作用。

3. 针灸对帕金森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影响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帕金森病患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如可以通过抑制β-淀粉样蛋白的合成、调节胶质细胞极化等方面发挥作用。

中草药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也有着广泛的研究。

中草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多种神经递质的水平以及改善线粒体功能等细胞机制,改善帕金森病相关的症状和生物指标。

1. 补肾中药补肾中药在中医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应用广泛,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提高多巴胺水平、改善线粒体功能等方面发挥作用。

研究发现,柿蒂能够抑制多巴胺氧化酶,从而提高多巴胺水平,达到减轻帕金森病症状的作用。

此外,秦艽可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调节自由基水平等方面,减轻帕金森病的症状。

2. 清热解毒中药清热解毒中药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也具有潜在的作用。

研究表明,异黄酮是清热解毒中药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它可以通过改善铁代谢、抑制神经细胞坏死等方面发挥作用。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长期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会出现震颤、肌肉僵硬、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

目前,虽然现代医学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对于疾病的完全治愈仍然存在较大困难。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药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

下面将介绍目前的实验性研究进展。

一、中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1. 板蓝根的抗氧化作用帕金森病的病因之一是氧化应激的损害,导致细胞损伤和神经元的死亡。

实验研究发现,板蓝根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能够减轻氧化应激对神经元的伤害,从而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力。

2. 高丽参的抗炎作用帕金森病的病理特点是大脑中多巴胺神经元的丧失和炎症反应的发生。

高丽参是一种常用中药,具有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高丽参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对多巴胺神经元的损害,有望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在药物。

3. 当归补血作用中药当归被认为具有补血作用,对于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贫血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实验研究发现,当归可以促进红细胞生成和提高血红蛋白含量,从而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贫血状况。

1. 针刺穴位对多巴胺系统的调节作用实验研究发现,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多巴胺系统的功能,促进多巴胺的释放,从而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中,炎症反应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针刺特定穴位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反应的发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炎症状况。

三、中医药与现代医药的结合尽管中医药在帕金森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验性研究进展,但是要想将中医药应用于临床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证研究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现代医学的进展也为中医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中药的有效成分提取和纯化技术、针灸的配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都有望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的研究进展
周恬恬;李春燕;张婧;高晗;李文涛
【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
【年(卷),期】2024(52)6
【摘要】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左旋多巴(LD)是治疗本病最基本、最有效的药物,但长期使用该药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舞蹈样、肌张力障碍样等刻板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即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LID)。

LID的出现可不同程度加重PD患者病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LID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LID的预防与治疗方法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因此LID是PD治疗的一个难关。

近年来中医药对LID也展开了一定研究,包括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故中医药治疗LID是一个切入点。

本文参阅了近年来相关国内文献,从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药预防、中医药治疗三个方面对PD相关LID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总页数】5页(P93-97)
【作者】周恬恬;李春燕;张婧;高晗;李文涛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2
【相关文献】
1.5羟色胺系统参与帕金森病异动症的研究进展
2.中医药对帕金森病异动症治疗作用的系统评价
3.γ-氨基丁酸与帕金森病、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的研究进展
4.中医
药治疗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的研究进展5.帕金森病左旋多巴治疗引发异动症的机制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包括肌肉僵硬、震颤、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

目前,虽然西医药物可以缓解症状,但无法治愈该疾病。

寻找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以下是针对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一些实验性研究进展。

1. 中医药对帕金森病模型动物的治疗: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对帕金森病模型动物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某些中药可以减少模型动物的运动缺陷和神经元的损伤,改善动物的行为表现。

2. 中医药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一些小规模的临床试验显示,中医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减轻震颤、肌肉僵硬等症状的程度,并提高生活质量。

这些研究的样本量较小,还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验证这些结果。

3. 中医药与西医药结合治疗的研究:一些研究表明,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治疗可以产生更好的疗效。

中药可以提高西药的疗效,减少副作用,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种结合的治疗模式正在逐渐得到重视,并受到更多研究的关注。

4. 中医药通过调节自由基、抗氧化和抗炎等途径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一些研究表明,帕金森病的发生与自由基、氧化应激和炎症等因素有关。

而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自由基、抗氧化和抗炎等途径来治疗帕金森病。

这些研究结果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进展较为积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在动物模型上进行的,尚缺乏足够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来验证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

中药的复方组合和药物操作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

对于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还有待深入。

今后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索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力和机制,为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常用行为学实验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常用行为学实验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常用行为学实验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震颤、肢体僵硬、动作迟缓和平衡失调等。

为了深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治疗手段,使用动物模型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而目前普遍采用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其核心症状就是轻度到中度运动障碍,有许多常用的行为学实验,可以用来评估其运动障碍的程度及预测可能的治疗方法。

旋转行为测试旋转行为测试是一种评估帕金森病模型运动障碍的最常用的行为学实验之一。

在该测试中,实验者将大鼠置于圆形走廊内,然后观察大鼠前进的方向。

健康的大鼠会在走廊中不断地前进,而帕金森病大鼠则会不断转圈,这表明它们在行走时往往缺乏平衡感和方向感。

缩短悬垂试验另外一个常用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行为学实验是缩短悬垂试验。

在该试验中,实验者将大鼠悬挂于头部,测量它们运动的持久时间。

由于帕金森病对大鼠肌肉的影响,帕金森病大鼠持久时间通常更短,这表明它们的肌肉韧性和力量出现了下降。

倒立时间测试倒立时间测试也是一种观察大鼠运动能力的测试。

该测试中,重点测试大鼠在头朝下的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正常大鼠能够保持平衡,而帕金森病大鼠则可能出现跌落的情况。

步态分析步态分析的测试是一种可以详细评估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运动障碍的测试。

在该测试中,实验者会使用高速摄像机拍摄大鼠的步态以及姿态等信号。

通过对拍摄到的视频进行分析,精准地评估大鼠的运动状态,包括步幅、步频、支撑腿时间和摆动腿时间等。

以上几个测试都是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常用的行为学实验,在评估运动障碍和预测治疗方法等重要性方面都是很有帮助的。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新的研究方法的出现,我们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这些行为学测试也一定会得到更为广泛的使用。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常用行为学实验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常用行为学实验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常用行为学实验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特点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和多巴胺水平的降低,同时伴随着运动障碍和其他非运动症状。

为了研究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研究人员常常使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进行实验研究。

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通过给予动物神经毒性物质(如MPTP,6-OHDA)或基因突变等方法,可模拟帕金森病患者的病理特征。

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行为学实验方面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进展。

以下是其中几个常见的行为学实验:
1. 旋转实验:这是一项评估动物运动功能的常用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动物被注射帕金森病诱导剂后,可观察到其旋转行为的增加。

旋转实验可用于评估治疗方法对动物运动功能的影响,如给予动物多巴胺激动剂或其他药物治疗后其旋转行为的改善程度。

2. 悬垂实验:这是一种评估动物肌肉力量和协调性的实验。

在悬垂实验中,动物被悬挂在倒吊的环境中,可以观察到其肌肉紧张程度和协调性的变化。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通常表现出悬垂时间的延长和肌肉力量的减弱,这些变化可用来评估治疗方法对动物运动功能的影响。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常用的行为学实验主要包括旋转实验、悬垂实验、游泳实验和开放田野测试等。

这些实验可用于评估治疗方法对动物运动功能、肌肉力量、心理应激反应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有助于研究人员深入了解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F 、 G N ) 电镜 下 观 察 小 鼠黑 质 中神 经 元 的形 态 。结 果 显 示 补 肾
结果止颤汤组 P D模 型大 鼠脑 内 ns n及 D T数 量 较对 照 组 增 et i A
多 , 多 分 布在 中脑 损 伤 区域 。说 明 止 颤 汤对 P 且 D大 鼠脑 内神 经
中 药 可 能 通 过 降 低 黑 质 一 状 体 中相 关 凋 亡 因子 的含 量 、增 加 纹 N F的 含 量 对 D G A能 神 经 元 起 到 保 护 作 用 。 建成 等 采用 6 何 一
羟 基 多 巴胺 注 射 于脑 右 侧 黑 质 造 模 。应 用 T N L 透 射 电 镜 观 U E 、
腹 腔 注 射 P 1 /g 和 MB( gk ) , 在 腹 腔 连 续 注 射 Q(0mg ) k 8m ,g 或
生 理 盐 水 配 制 的 MP 1( 0 _  ̄ 。 I 3 / ) P me k 12 P 离体 实验 模 型 根 据 MP P可 导 致 多 巴胺 ( A) 神 经 . D T D 能
察 多 巴 胺 能 神 经 元 凋 亡 的 变 化 ,免 疫 组 化 法 观 察 黑 质 B l2 c一 、
B x的表 达 。 明 天 麻 钩 藤饮 对 P a 证 D模 型 大 鼠多 巴胺 能 神 经 元 凋
亡 有 明 显 抑 制 作 用 ,其 作 用 机 制 可 能是 通 过 抗 氧 化应 激 ,升 高
23 行 为 学研 究 杨 明 会 等 m 用 6 0 A 损 毁 黑 质 致 密 部 造 . — HD
在 大 鼠 纹 状 体 内注 射 6 羟 基 多 巴胺 (一 H A)0I 一 6 O D 2 g造 模 ; x 另 有 学 者 在 黑 质 致 密 部 和 纹 状 体 通 路 注 射 蛋 白 酶 抑 制 剂 l t— aa c
帕金 森 病 ( D) 危 害 老 年 健 康 的 主 要 疾 病 之 一 n。 D传 统 P 是 ]P
的 治疗 方 法 主要 有药 物治 疗 和外 科 手 术 治 疗 ,近 年 来 干 细胞 移
植 、 细胞联合基因治疗等也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而到 目 干 然 前 为止 , 没 有 找 到 确 切 的 根 治 本 病 的 疗 法 。 D属 于 中医 学 “ 仍 P 颤 证 ” 畴 , 医药 治 疗 P 的 临 床 报 道 为 本 病 的治 疗 提 供 了新 思 范 中 D
医急 症 , 0 6 1 ( 1 : 2 8 1 9 . 2 0 ,5 1 ) 19 — 2 9
[5 高 立 品 ,黄 玉 克 . 1] 细辛 脑 注 射 液 雾 化 吸入 治 疗 d J 喘 息 性 支 气 管 ,L 炎4 5例 []河 南 中 医 ,0 9,9 1 :3 J. 2 0 2 ( )9 . [ 6 李 蕴 丽 . 动 式 雾 化 吸 人 治 疗 小 儿 喘 息 性 支 气 管 炎 的 观 察 及 护 1] 气
模 . 察 用 抑 颤 汤 治 疗 的 P 大 鼠旋转 行 为特 征 的 变 化 。结 果 抑 观 D 颤 汤 能 改 善 P 大 鼠 的旋 转 行 为 。吴 正 治 等 采 用 l tcsn立 D a ayt c i 体 定 向造 模 。 察 记 录 P 大 鼠旋 转 行 为 及 其 他 异 常行 为 。 进 观 D 并
理 [] 医学 创 新研 究 ,0 8 5 8 :4 . J. 2 0 , ( )1 1
『9 1 1杨毅敏. 火罐配合超短波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 10例 []实用 中医 0 J.
药 杂 志 .0 2 1 ( 0 : 1 2 0 ,8 1 )3 .
『0 2 ]缪 湘伊. 痉合 方加 拔火 罐治疗 d J寒 性 咳喘 8 ,g 6例 [] 西 中医 ,0 2 J. 陕 20 ,
元 变 形 死 亡 的机 制 制 备 P 离体 实验 模 型 。具 体 方 法 : D 在生 长 良
好 的 大 鼠 嗜 铬 神 经 瘤 细 胞 ( C 2 中 加 人 终 浓 度 为 2 0 ̄ o L P 1) 0 mY 的 MP + 卜 甲 基 一 一 基 一 , , , ~ P ( 4苯 1 2 3 6 四氢 吡 啶 离 子 , P 的 活 M
素有 明显 抗 氧 化 作 用 , 神 经 元有 一 定 的保 护 作 用 。 对 张雪 倩 等 用 MP P腹 腔 注 射 造 模 , 过行 为 学 检 测 、 T 通 免疫 组 化 技 术 等 测 定 色钉 菇 粗 多 糖 的抗 氧 化 活 性 。结 果 显 示 色 钉 菇 粗 多 糖 能 显 著 改 善 帕 金 森 病 模 型 小 鼠的 行 为 症 状 、降 低 MP ’ 致 的 小 鼠 D I P所 A 能 神 经 元 的凋 亡 , 有神 经保 护 作 用 。 具
中 图分 类 号 : 7 2 R 4 .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0 4 7 5 2 1 )3 0 3 — 2 5 A 10 — 4 X(0 2 0 — 4 6 0
【 键词 】 中医药 关
帕金 森病
动 物实 验

研 究 进 展
22 抗 氧化 及 自由基 损 伤 的脑 保 护 作 用 李 晓梅 [ P . 以 Q腹 腔 注射 造 成 黑 质 多 巴胺 神 经 元 变 性 模 型 , 检测 血清 、 质 中谷 胱 甘 黑 肽 ( S 、 二醛 ( A) G H) 丙 MD 和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O 的含 量 。 果 S D) 结 显 示 定 颤 饮 可 升 高黑 质 G H 浓 度 , 降低 S D活 性 和 MD 浓 S O A 度 , 明 显 调 节 黑 质 部 位抗 氧 化应 激 的酶 系统 , 增 加 抵 抗 自由 能 有
路 。现 将 中 医药 干预 P 动 物 实 验 综 述 如 下 。 D
1 PD 动 物 模 型 制 备
基 损 伤 的 能 力 。 李 海 龙 等 P s 用 Q及 代 森 锰 ( ) 成 的 P MB 造 D模
型 , 定 黑 质 区 MD G H— x G H、O 含 量 。结 果 表 明 天 麻 测 A、 S P 、 S S D
2 ( ) 4 0- 9 . 3 6 :9 - 1 4
[7]高 幼 琴 ,陈 中 明 ,徐 婕 . 肺 泄 痰 猴 枣 汤 灌 肠 治疗 小 儿 咳 喘 症 9 1 清 8 例 []浙 江 中 医杂 志 ,0 13 1 ) 1— 0 J. 2 0 ,(5 :9 2 . [8 1 ]张 雪 荣 , 晓 鹰 , 希 雄 . 刘 向 中药 保 留灌 肠 治 疗 小 儿 咳 喘病 痰 热 壅 肺
性 代 谢 物 ) 造 成 P [, 8 2 D离 体 实 验 模 型 。
2 中 医 药 干 预 P 实 验 研 究 D 21 抗 细 胞 凋 亡 的脑 保 护作 用 金 瑾 等 [1动 物 实 验 研 究 表 明 . 81 - 黄 连 解 毒 汤 、 首 乌 提 取 物 、 杏 叶 提 取 物 、 颤 灵 能 减 少 细 胞 何 银 安 的 凋 亡 和 坏 死 , 高 细胞 存 活 率 , 节 细 胞 周 期 和 维 护 线 粒 体 膜 提 调 电位 , 而 证 实 其 有 脑保 护 作 用 。 从 田允 等 酶联 免疫 法 检 测 神 z 用 经 生 长 因 子 ( G ) 脑 源 性 神 经 因 子 、 质 源 性 神 经 营 养 因 子 N F、 胶
达 。 果安颤灵可改善 P 结 D大 鼠旋 转 行 为及 泛 素 一 白酶 体 系统 蛋
的功 能 。 为 平 等 用 腹 腔 注 射 MP P法 造 模 , 中药 补 髓 健 程 s 采 T 用 脑 方 进 行 灌 胃治 疗 。 察 小 鼠爬 杆 实 验 与 悬 挂 实 验评 分 的 变 化 。 观
结果 中药可改善 P D小 鼠 的行 为 协 调 能力 ,清 除 自由基 ,修 复
P D小 鼠 黑 质 神 经 元 的损 伤 。袁 红 等 用 Y a H 的 试 验 方 法 改 un 良造 模 。 出 天 麻小 剂 量 组 不 仅 运 动 功 能 改 善 , 且 纹 状 体 的 多 得 而 巴胺 含 量 可恢 复 24 干 细 胞 诱 导研 究 李 文 涛 等 用 6 羟 基 多 巴 胺 ( 一 H . 一 6O — D 定 向损 毁 大 鼠 单侧 黑 质 多 巴胺 能 神 经 元 ,损 毁 后 2周 颈 部 A) 皮 下 注 射 阿 扑 吗 啡 造 模 。检 测 神 经 干 细胞 标 志 物 n s n及 其 在 et i 脑 内位置变化和 不同时点多 巴胺递质转 运子 (A ) 量变化 。 D T数
行 免 疫 组 织 化 学 检 测 . 察 各 组 一 触 核 蛋 白 、 素 蛋 白 的 表 观 突 泛
虫 剂 中存 在 着 神 经 毒 素 甲苯 基 四 氢 基 吡 啶 ( T ) 似 物 . 能 MP P 类 可
与 P 发 生 有 关 。 这 种 造 模 , 选 用 雄 性 C 7 6 小 鼠 , D 常 5B J 给予
B l2 抑 制 B x 活 而 实 现 的 c 。 一 a激
基金项 目: 河南中医学院科技创新人才计划资助项 目(0 0 XRC0 ) 2 1 XC 6
( 转 第 4 2页 ) 下 4

4 2・ 4
中 国 中医 急 症 2 1 0 2年 3月 第 2 卷 第 3期 J T M. r2 1 V 12 , o3 1 E C Ma. 0 2, o. 1 N . 证 疗 效 观 察 [] 中 医药 通 报 ,0 9 8 5 :9 5 . J. 2 0 , ( )4 - 1
csn 8 g 4 L 造 模 Ⅲ。 ( ) 腔 注射 造 模 : 百 草 枯 ( Q, yt ( ) i 2腹 用 P 除
草剂 ) 代森锰 ( 和 MB, 虫 剂 ) 合 造 模 。 近 年来 , 内外 报 道 了 杀 联 国
农 民以及除 草剂暴露人群 的 P D发 病 率 增 加 : 些 除 草 剂 、 某 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