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2.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2.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8.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了解了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遗传现象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及遗传规律有了更深入的学习需求。然而,由于遗传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形象的比喻来辅助教学。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观察实验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将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关系,提高他们运用遗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遗传规律。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交流、分享遗传知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设置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遗传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以多媒体展示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分析、推理、总结等能力。
(3)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交流表达和问题解决能力。
(4)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如双眼皮、卷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征是如何在亲子代间传递的。
5.作业反馈:
(1)教师通过作业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7.2.3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7.2.3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课时目标1.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2.基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运用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推理,建构概念,发展科学思维。

3.通过分析近亲结婚后代隐性遗传病产生的概率高,引导学生自我感悟,认同优生优育,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的关爱。

学习重点:1.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举例说出相对性状和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和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2.运用图解的方式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导入:①能卷舌(假设基因组成为AA)的父亲和不能卷舌(假设基因组成为aa)的母亲,他们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组成是怎样的?②子代的基因组成是怎样的?③基因组成为Aa的子代能否卷舌?小组讨论完成如下图示: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答案:①父亲产生的精子的基因组成为A,母亲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

②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基因组成为Aa。

③提出各种猜想:能卷舌、不能卷舌,小组完成以上图示。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导入新课: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过渡语: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能仅靠推测,今天我们要用科学家的思维,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

(1)简要介绍遗传学之父——孟德尔。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阅读教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实验现象:①两者杂交后产生的后代表现出什么性状?②可以试着用图示将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和现象表示出来吗?③如果纯种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纯种矮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它们产生的生殖细胞以及子一代的基因组成是怎样的?能用杂交实验图示表示出来吗?④杂种豌豆为什么只表现高茎?难道控制矮茎性状的基因没有传递给子代吗?你认为是怎样的?⑤怎样书写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⑥你能根据图示找到成对的基因组成与其对应的性状间的关系吗?为什么子一代只表现出高茎?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得出答案:①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产生的后代都是高茎,且和亲代一样高。

2024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详案

2024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详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教学设计详案
目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 • 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选择 •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 作业布置及评价方式 • 总结反思与改进建议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基因的显 性和隐性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原 理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实验步骤 1. 制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
2. 准备实验材料,模拟基因材料并随机组合。
实验探究活动设计思路及实施步骤
01
3. 进行模拟杂交实验,记录后代性 状表现。
02
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基因的显性 和隐性关系。
拓展延伸:人类遗传疾病简介
人类遗传病类型
01
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学生对于生物实验和科学探究有 一定的认识和实践经验。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差异化辅导方案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 他们深入探究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关系,开展拓展性实验和研究。
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需要加强 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和练习,
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基础。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采用 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激 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提供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及其遗传规 律。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原理解 释复杂的遗传现象。
02 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概念解析
01
02
03
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通 常用大写英源自字母表示, 如A。隐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通 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如a。

人教版教案八年级下册72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人教版教案八年级下册72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课程安排与时间
知识讲解(20分钟)
详细讲解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 定义、作用及性状分离现象。
案例分析(15分钟)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在生物遗传 中的表现。
学生活动(10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遗 传现象及其规律。
课程引入(5分钟)
通过实例引入显性基因和隐性基 因的概念。
• 遗传规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离定律是指在杂合子形成配子时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自由组合定 律则是指在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学习方法指导
理解记忆法
通过理解基因显隐性的概念和原理,记忆相关知识点和规律。
隐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通 常用小时显现 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 现象。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掌 握性状分离现象及其原因。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遗传现象 ,解释生物性状的表现和遗传规律。
数据收集
记录亲本、F1代和F2代的性状表 现及数量。
数据整理
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各 性状在F2代中的数量及比例。
结果分析与讨论
结果分析
根据F2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分析基因的显隐性关系。若F2代中出现3:1的性 状分离比,则说明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结果讨论
进一步探讨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一致性,以及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 源。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基因显隐性关系在生物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意 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基因的概念和性状的遗传规律;2.理解显性和隐性基因的区别;3.掌握遗传交叉和自交的原理;4.能够预测下一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二、课堂内容1. 基因的概念和性状的遗传规律•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性状的单位;•性状是遗传单位表现出来的特征;•经典遗传学的三大定律包括孟德尔的单因性遗传定律、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2. 显性和隐性基因的区别•显性基因决定的性状可以在表现型中表现出来;•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不能够在表现型中表现出来,只有在基因型中才能够看到。

3. 遗传交叉和自交的原理•遗传交叉指的是两个杂合子进行生殖,产生四种不同的基因型;•自交指的是同一品种内部的亲代或子代进行繁殖,常用于基因型的稳定和细分。

4. 预测下一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利用基因型的比例来预测下一代的基因型;•利用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来预测下一代的表现型。

三、教学过程及方法1. 讲解理论知识采用讲授的方式,注重概念说明和性质解释,贯穿生物基因学的所有内容,强调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内在逻辑的连贯性。

因为一些概念性的东西一定要在一开始就讲清楚。

2. 基因型计算演练利用实例教学的方法,通过基因型计算演练,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巩固基本能力。

3. 探究实验在实验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理解生物基因学的规律。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显性和隐性基因的区别及遗传规律;•遗传交叉和自交的原理;•如何预测下一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教学难点•在预测下一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时,需要对概念进行运用和理解。

五、作业布置课内练习•通过实例计算预测下一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课外作业•查找和整理生物基因学中重要概念的定义和性质,巩固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生物基因学非常重要,更是我们理解基因在遗传规律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

在教学生物基因学时,不仅需要讲解知识,还要注重实例演示和实验探究,加强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4年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案

2024年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案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案教案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理解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2.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3.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的实例分析4.基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入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1)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存在于染色体上。

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表现在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和生理功能上,隐性基因则不表现在外部形态和生理功能上,但能遗传给后代。

(2)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这对基因分别来自父母。

当这对基因中有一个是显性基因时,生物体就会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这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才会表现出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3)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的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特点,如:单眼皮和双眼皮的遗传、植物花色的遗传等。

(4)基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基因决定生物体的遗传特征,但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生物体的表现。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4.课后作业(1)解释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

(2)举例说明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特点。

(3)分析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评价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的理解程度。

2.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特点的掌握程度。

3.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分析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指导杂交育种;预测和控制某些遗传病的发生。
伴性遗传规律
伴性遗传的概念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 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的特点
交叉遗传(色盲和血友病基因是 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 孙的);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 病(色盲);父患女必病,子患
母必病(血友病)。
3
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包括 分析问题的思路、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等。
拓展延伸:现代生物科技进展
基因编辑技术
介绍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其在遗 传病治疗、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前景。
基因诊断与治疗
介绍基因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如基于基因突变的疾病预测、基因 疗法等。
手段。
细胞移植
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培养和扩 增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如造血干 细胞、心肌细胞等,用于细胞移植 治疗。
组织工程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和生物材料,可 以构建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组织 或器官,用于修复或替代受损组织 或器官。
发酵工程在医学领域应用
抗生素生产
通过发酵工程技术,可以生产抗生素等抗菌药物,用于治疗细菌 感染等疾病。
孟德尔遗传实验及其定 律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 遗传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 念,掌握孟德尔遗传实验 及其定律,了解基因型与 表现型的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 物遗传现象,解释基因显 隐性在遗传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理解生物遗传的奥秘, 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态 度。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教学设计
3.教学策略: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创设合作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探讨,提高课堂参与度。
-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疑难点进行个性化指导,确保教学效果。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征及其与性状表现的关系。
2.学会使用遗传图解表示基因的传递过程,分析并预测后代的遗传特征。
3.了解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掌握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b.设计并实施一个小型遗传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体现学习效果。
2.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3.作业提交时,要求字迹清晰、表述准确,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
2.基因在遗传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3.基因是如何传递给后代的?
这样的导入方式既贴近生活,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之后,我将系统地讲授以下知识点:
1.基因和染色体的概念及其关系;
2.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征及其与性状表现的关系;
3.基因传递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与价值观,鼓励学生自我反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5.教学反思:

7.2.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7.2.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想一想,议一议:能卷舌(假设基因组成为AA)的父亲与不能卷舌(假设基因组成为aa)的母亲,他们的基因是如何传递给子代的?请完成下图(圆圈中填写基因型,括号中填结构名):请你推测:子代中能否出现卷舌的性状?为什么?引出主题,本节课研究“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个问题。

学之父。

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别为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2.介绍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①纯种高豌豆与纯种矮豌豆杂交的后代怎么样?矮茎性状去哪儿了?是消失了还是隐而未现。

②将子一代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得到的子二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出现了什么情况?和学生一起探究豌豆杂交实验的内容。

调动学生的思维。

先描述实验现象,由性状表现逐步分析基因组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

3.解释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内容(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如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未表现的性状(如矮茎)叫做隐性性状。

(2)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性状和隐性之分。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

习惯上,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3)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亲代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为DD,纯种矮茎豌豆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为dd,子代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分别来自亲代双方,即Dd。

(4)子一代(Dd)的生殖细胞,有的含有D基因,有的含有d基因。

如果子一代之间相互交配,携带不同基因的雌雄生殖细胞结合机会相等,子二代决定豌豆高、矮的基因组成会有DD、Dd、dd 三种,表现有高茎,也有矮茎。

可见,在子一代中,虽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它还会遗传下去。

环节二:应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解释遗传现象如图是人类生殖过程中白化病基因的传递图解。

已知人类正常肤色由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肤色由隐性基因a控制,请填图后回答问题:1.这对夫妇的正常肤色儿女中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答:AA或Aa2.这对夫妇所生的儿女中,肤色正常的可能性是多少?答:3/4新课教学二、禁止近亲结一:首先明确近亲的范畴禁止近亲结婚,近亲结婚的危害窝的孩子,孩子无酒窝的基因组成是dd,孩子的基因来自父母。

7.2.3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7.2.3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的掌握,以及遗传图解的分析方法。
2.难点:将遗传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遗传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b.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动画、图片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遗传过程。
c.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共同分析遗传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基因的隐性:指在遗传过程中,需要两个隐性基因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双眼皮与单眼皮、黑发与金发等,帮助学生理解显性与隐性基因的遗传规律。
2.讲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a.描述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强调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配对规律。
b.通过遗传图解,展示基因如何从父母传递给子女,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遗传规律。
b.新课讲解:采用讲解、举例、演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以及遗传图解的分析方法。
c.课堂实践: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遗传问题,共同解决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d.巩固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家庭成员的遗传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e.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在遗传中的重要性,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一、导入新课
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问:“为什么我们会长得像父母?这与基因有什么关系?”
二、新课讲解
1.讲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举例说明。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遗传和变异》一章中的第三节内容。

学好这节课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健康地生活和认同优生优育等具有重要作用。

本节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深入,是这一章的难点,掌握了这一节可为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打下基础。

这一节主要是通过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在教材最后,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讲述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2.课时安排:本节内容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1)、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五、课前准备:(1)、红色和透明纸片各两张,分别用来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2)、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制作《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复习导入孟德尔和他的豌豆杂交实验禁止近亲结婚1、复习导入:(1)展示教材P33“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图片,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这个图片逐步引导学生过度至P33“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过程”。

?(2)在以上基础上提问:若AA控制卷舌、aa控制不卷舌,后代的性状会是怎样呢?以此情景引出课题。

八年级生物下册7.2.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7.2.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 显性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在遗传过程中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不表现出来。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3. 基因的传递:基因通过染色体在生物体的生殖细胞中传递给后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父母各自的染色体会随机组合,形成后代的基因型。
4. 显性和隐性基因的表现形式:当一个显性基因与一个隐性基因组合时,显性基因的表现会掩盖隐性基因的表现。只有当两个隐性基因组合时,隐性基因的表现才会显现出来。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
1.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的引入和解释。
2.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传递方式。
3. 显性和隐性基因在不同遗传组合中的表现形式。
4. 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系。
5.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生物例子让学生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征。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课本“八年级生物下册 7.2.3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章节紧密相关,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征,以及它们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4. 显性和隐性基因的表现形式:当一个显性基因与一个隐性基因组合时,显性基因的表现会掩盖隐性基因的表现。只有当两个隐性基因组合时,隐性基因的表现才会显现出来。
5. 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基因型是指一个生物体所携带的基因组合,而表型则是指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基因型决定了表型,但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表型的表现。
1. 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它位于________上。
2. 显性基因在遗传过程中________,而隐性基因在遗传过程中________。
3. 基因的传递是通过________在生物体的生殖细胞中进行的。
4. 当一个显性基因与一个隐性基因组合时,________的表现会掩盖________的表现。

2024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2024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性和隐性》教案•课程背景与目标•基因显性与隐性基础知识•实验探究:观察遗传现象•生活中遗传现象应用举例目录•课堂互动环节•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01课程背景与目标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性的传递,即生物体通过生殖细胞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遗传的定义遗传现象举例遗传规律如血型遗传、单双眼皮遗传、色盲遗传等。

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交换定律等。

030201生物学中的遗传现象基因显性与隐性概念引入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杂种后代中能够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则不能表现出来。

举例说明如豌豆的高茎(显性)和矮茎(隐性)等。

掌握基因显性和隐性的概念,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遗传现象。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重点与难点重点基因显性和隐性的概念及其遗传规律。

难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以及解释一些复杂的遗传现象。

为了突破难点,可以采用图示、动画、实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02基因显性与隐性基础知识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定义显性基因能够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同时存在于一个生物体中时,显性基因会掩盖隐性基因的表达。

遗传规律简介: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推理,总结出遗传规律。在此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他们正确分析遗传图解。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阶段,我会设计一些与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些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解答等类型,旨在巩固学生对基因传递规律的理解。
此外,我还将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通过这些练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敬畏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4.通过对基因显性与隐性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遗传现象,消除对遗传病的误解和偏见。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知识,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培养其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合作、探究、创新能力,使其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自然观。
接着,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特征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相似,而有的却不相似?”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我会简要介绍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并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会依据课本内容,详细讲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特征及其与性状的关系。首先,解释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性状的遗传单位,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区别和作用。
4.掌握基因传递的基本规律,了解基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2.了解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能够运用遗传图解表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
3.能够运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4.学会进行简单的遗传实验,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为什么子女会与父母有这么多相似之处?”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因素的作用。
3.引入基因的概念,简要介绍基因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4.提出问题:“基因是如何控制我们的性状的?为什么有些性状在父母和子女之间表现不同?”为学生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点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我将通过以下步骤为学生讲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讲授新知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加深对基因显性和隐性关系的理解: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遗传现象案例,要求学生运用遗传图解进行分析。
2.各小组讨论案例中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并尝试解释案例中的遗传现象。
3.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和提问。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运用遗传图解、实验报告等工具,培养学生整理、表达和交流科学知识的能力。
4.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具有思考性的作业,促使学生课后巩固和拓展。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3)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以学生熟悉的家庭成员特征为例,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会有一些特征和父母相似,而有些特征却不像?”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遗传现象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遗传知识,为学生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遗传实验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遗传现象,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通过对遗传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4.利用图表、遗传图解等形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关系,提高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我会引导学生对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首先,让学生回顾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遗传规律以及遗传图解的制作方法。然后,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心得体会。最后,我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强调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遗传现象,探索生命奥秘。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堂练习题,包括:
1.判断给定基因型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并绘制遗传图解。
2.分析给定家族遗传病史,预测后代的患病风险。
3.应用遗传规律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学讨论。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及时给予反馈。
(4)巩固:运用遗传图解,让学生学会表示基因型与表现型,提高图形表达能力。
(5)拓展:分析家族遗传病史,引导学生关注遗传疾病,提高预防意识。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遗传和变异》一章中的第三节内容。

学好这节课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健康地生活和认同优生优育等具有重要作用。

本节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深入,是这一章的难点,掌握了这一节可为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打下基础。

这一节主要是通过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在教材最后,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讲述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2.课时安排:本节内容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
(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
(1)、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五、课前准备:
二、禁止近亲结婚。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8.课后作业,巩固成果:布置适量、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9.教学评价,关注成长: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遗传规律的兴趣。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双眼皮和单眼皮、卷发和直发等常见的人体特征。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特征是如何遗传给我们的吗?为什么有些特征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相似,而有些却不同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遗传规律。
2.结合教材,阐述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性状是显性还是隐性。
3.利用遗传图解,讲解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基因如何在亲子代间传递。
4.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遗传规律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结合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遗传规律。
5.实践操作,巩固提高:设计模拟实验、遗传图解绘制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拓展延伸,学以致用: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7.总结反思,提升认识:在课程结束时,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反思,提升学生对遗传规律的认识,培养科学素养。
4.选择一道课堂练习中的遗传图解题,为家人或朋友讲解解题过程,让他们了解遗传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阅读一篇关于遗传规律的科学文章,总结文章中提到的新的研究进展或发现,并与同学们分享。
6.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运用遗传规律来优化农作物的品种改良?请举例说明。

2024版年度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2024版年度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9
遗传规律中显隐性关系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 给后代。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在遗传过程中的表现
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只有当隐性基因纯合时, 才表现出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表现
03
杂种后代中只表现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不表现,但在基因组
成中仍然存在。
5
教学目标与要求
2024/2/2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基因显性与隐性的概念,理解遗传现象中显性与隐性的关系,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遗传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 维能力。
适合初中生阅读的遗传学入门书 籍,内容浅显易懂,有助于理解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
2024/2/2
《基因的故事》
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介绍了基 因的发现、遗传规律以及基因技术 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对 遗传学的兴趣。
《生物学基础》
一本较为系统的生物学教材,包含 了细胞学、遗传学、进化论等多个 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 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VS
实施过程说明
评价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公平、公正、客 观的原则,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细致 的评价。同时,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 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提高学 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2024/2/2
25
优秀作业展示和表彰机制建立
2024/2/2
优秀作业展示
挑选出质量高、有创意的优秀作业, 在班级或年级范围内进行展示,以便 其他学生学习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
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小组合作探究,逐步得出结论。

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近亲结婚的危害。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调查自己及父母眼睑及卷舌的情况,并统计;
教学器材:powerpoint课件,代表显隐性基因的透明和彩色材料
五、教学思路
六、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幅全家福,你有什么发现?(黑人夫妇生了一个白人小孩)其实这个小孩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白种人,而是患了一种遗传病一
—白化病。

为什么父母正常,女儿却患遗传病了呢?(近亲。

)同学们有预习的习惯,这很好。

这个孩子的白化病基因来自于哪里呢?(他的父母)也就是说他的父母体内含有白化病基因,可为什么没得白化病呢?(白化病基因被隐藏起来了)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能靠推测,科学家都是通过实验来探究的。

很多人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其中做得最成功的当属一个叫做孟德尔的奥地利人,在1858——1865的7年间,他于豌豆的杂交实验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其中又有什么窍门呢?请大家看书P32-33 页,同时思考屏幕上的两个问题,找到答案就举手告诉我,好吗?生:看书,思考;师:看完了没有?
一、材料:首先第一个问题:孟德尔为何选定豌豆作为最终的实验材料?
1 、豌豆具有多对差别明显的相对性状,比如:高茎与矮茎;滑粒与皱粒;黄粒与绿粒。

这样可以便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师:的确,豌豆的相对性状非常的明显,别的不说,但说高茎和矮茎,高茎的范围在 1.8-2.1 米之间,矮茎的范围在0.3-0.5 之间,非常易于观察。

除这点外,豌豆还有其他的什么特点吗?
2 、纯种;师:有人知道纯种的意思吗?大家看到上节课我们曾学过的这幅图,父母体细胞中控制同一个性状的两个基因相同,这就叫纯种;反之,体细胞中控制同一个性状的两个基因不同,就叫杂种;这幅图中哪个个体是杂种?生: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师:很好,那为什么豌豆在自然状况下是纯种呢?这是由它的花的结构决定的:每一朵豌豆花都是两性花,自然状况下,他们会在花瓣张开之前自花授粉。

也就是说构成每一个豌豆受精卵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来源相同,进而控制同一个性状的基因相同。

如果人为地将具有相对性状的豌豆植株杂交,就会长出(杂种豌豆)。

孟德尔就是特别注重这一点,才选用它来研究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

二、孟德尔的实验是如何进行的生:高茎和矮茎杂交获得种子,种子种下去全为高茎;杂种高茎豌豆的种子再种下去,长出的植株有高有矮。

师:X代表杂交,所有的豌豆分三代出现:
亲代,子一代,子二代。

子一代的种子是如何得到的?(杂种高茎豌豆自花授粉)也就是自己既当父本,又当母本。

实验分为两个步骤:步骤一:杂交;步骤二:自交活动一:尝试用不同颜色的贴板表示杂交过程步骤一中的基因传递过程。

学生讨论再小组配合上台演示解说,教师引导:1、大家觉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2、基因是直接传给子代的吗?有没有什么桥梁?3、有人能将生殖细胞的基因表示出来吗?4、基因的传递有没有方向?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5、大家对于现在黑板上的演示图是否满意?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杂种高茎豌豆细胞中含有两种基因,一种是控制高茎的基因,一种是控制矮茎的基因。

哪种基因控制的性状被表达呢?高茎。

我们将这种在杂种细胞中,通过性状表达出来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另一个基因呢?生:被隐藏了。

师:到底是被隐藏还是被影响?为什么?生:被隐藏,它在杂种子二代中又有体现。

师:所以我们把性状被遮掩的这个基因称为隐性基因。

相应的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我们称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我们称隐性性状。

高与矮这对相对性状,哪个是显
性性状?(高)哪个是隐性性状?(矮)书上用什么表示基因?(字母)显性基因(大写字母)隐性基因(小写字母)如果我们现在用d表示控制矮茎的基因,表示控制高茎的基因则为 D.步骤一中所有个体的基因组成为:dd;DD;Dd.
由此我们知道,表现为高茎的基因组成有:DD,Dd;表现为矮茎的基因组成有:
dd.如果我们只关注图中用字母表示的基因组成和豌豆性状的变化,就成了这么一幅图,我们管它叫做遗传图解。

活动二:同学们能不能模仿步骤一的遗传图解,用尽量简洁明了的方式画出步骤二,也就是从子一代到子二代的基因传递过程呢?注:用水性笔的粗端,
画的好的上台展示。

学生评价,优胜者说思路,再老师点评
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大家的表现真的是太精彩了,生活中还有很多可用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来解释的现象。

课前我们做过一个家庭性状小调查,其中江昭华同学他的父母都能卷舌,而他本人却不能卷舌,为此,他很困惑。

你能帮他解释这一现象吗?生解释
禁止近亲结婚能否卷舌并不重要,但如果隐性基因控制的是致病的性
状会怎样呢?生:回想起黑人家庭的白化病小孩。

师:也就是一对健康的夫妇有可能生出患病的孩子。

像这样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我们称为隐性遗传病。

什么关系的人携带相同隐性基因的几率高呢?(近亲)什么样的亲戚关系属于近亲?为什么近亲结婚容易患隐性遗传病呢?生看版图解释。

同学们都读过《红楼梦》吧,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薛宝钗是贾宝玉姨妈的女儿。

他们的爱情故事曾让许多人唏嘘不已。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贾母阻止宝玉和黛玉的结合以及促成宝玉和宝钗的结合分别有什么对错呢?他们均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不能结婚。

如果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大。

小结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2、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dd;表现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DD或Dd0
3、基因组成是Dd的个体只表现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d控制的性状,但d 不受D影响还会继续遗传去。

二、禁止近亲结婚
近亲结婚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大。

六、板书提纲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显性基因(D)隐性基因(d)
3、表现为高茎的基因组成:DD、Dd
表现为矮茎的基因组成:dd
(二)禁止近亲结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