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诊断方法—— 脉诊
中医脉诊入门及常见病辨治pdf
中医脉诊⼊⻔及常⻅病辨治⼀、中医脉诊⼊⻔中医脉诊,也称为切脉,是中医学中⼀种独特的诊断⽅法。
它通过观察和分析脉搏的跳动情况,来诊断⼈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性质。
以下将简要介绍中医脉诊的基本知识和⽅法。
1.脉诊的重要性脉诊在中医诊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切脉,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体质、脏腑功能等情况,从⽽为治疗提供依据。
脉诊还可以帮助医⽣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预后转归,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2.脉诊的基本⽅法切脉时,医⽣会将⻝指、中指、⽆名指并排放在患者的⼿腕动脉搏动处,这⾥的⽳位称为“⼨⼝”。
医⽣会⽤指腹轻轻按压,感受脉搏的跳动,观察其强弱、快慢、节律等情况。
同时,还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弦、滑、沉、细等不同的脉象。
3.常⻅脉象与意义(1)浮脉:脉象浮在⽪肤表⾯,表示病在表,病情轻浅。
(2)沉脉:脉象沉在深处,表示病在⾥,病情较重。
(3)弦脉:脉象绷紧如弦,多⻅于肝胆疾病、疼痛等。
(4)滑脉:脉象滑利如珠,常⻅于痰湿、⻝积等。
(5)细脉:脉象细⼩如线,常⻅于⽓⾎虚弱、阴虚等。
⼆、常⻅病辨治中医治疗疾病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疾病的性质和患者的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案。
以下将介绍⼏种常⻅病的中医辨治⽅法。
1.感冒感冒是常⻅的外感疾病,中医认为感冒多由外感⻛寒或⻛热引起。
脉象多表现为浮脉或数脉,伴随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治疗感冒应以解表散寒或疏⻛散热为主,常⽤⽅剂有麻⻩汤、桂枝汤、银翘散等。
2.咳嗽咳嗽是肺部疾病的常⻅症状,中医认为咳嗽多由肺⽓上逆引起。
脉象多表现为弦滑或细数,伴随咳痰、喘息等症状。
治疗咳嗽应以宣肺⽌咳或降逆⽌咳为主,常⽤⽅剂有桑菊饮、杏苏散、⽌嗽散等。
3.胃痛胃痛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症状,中医认为胃痛多由脾胃不和引起。
脉象多表现为弦紧或沉缓,伴随胃胀、嗳⽓、泛酸等症状。
治疗胃痛应以和胃⽌痛或健脾和胃为主,常⽤⽅剂有⾹砂六君⼦汤、健脾丸、保和丸等。
4.失眠失眠是神经系统的常⻅疾病,中医认为失眠多由⼼神不宁引起。
脉诊中医与西医对病情的判断方式
脉诊中医与西医对病情的判断方式脉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病情和体质,是中医独特的专长。
与之相对比,西医则侧重于临床检验和影像学等现代化医疗技术,两者在对待疾病的判断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脉诊和西医的对比角度展开一系列的论述,以全面分析脉诊中医与西医对病情的判断方式。
一、脉诊中医的病情判断方式脉搏在中医中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表征,通过触摸脉搏可以推断病情。
脉搏的判断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脉搏的弦数:脉搏弦数的变化可以表明体内气血运行的状况,从而判断病情的轻重。
2. 脉搏的速度:脉搏的快慢反映了病情的紧急程度,通常情况下,脉搏快速可能表示气血运行不畅。
3. 脉搏的沉浮:脉搏沉浮可以反映气血的运行情况,从而判断病情的变化。
4. 脉搏的长短:脉搏的长短直接影响到脏器的功能,通过触摸可以判断相关脏器的状况。
基于这些脉搏的变化和特征,脉诊中医能够精确判断病情,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西医的病情判断方式与脉诊中医相比,西医的病情判断方式主要依赖于现代医学的临床检验和影像学等技术手段。
以下是西医常用的病情判断方式:1. 临床检验:西医通过检验患者的血液、尿液、组织等样本,以获得病情、炎症、感染等的相关指标。
2. 影像学检查:西医利用X光、CT、MRI等先进的设备可以观察到患者体内的病变情况,比如肿瘤、骨折等。
3. 生理学监测:西医通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等生理参数,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
通过这些现代医疗技术手段,西医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准确的判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脉诊中医与西医对病情判断方式的差异脉诊中医和西医在病情判断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方法:脉诊中医主要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进行判断,而西医则依赖于现代医学的各种检验和影像学技术。
2. 视角:脉诊中医从整体角度来判断病情,注重整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西医则更加重视局部的病变和病理变化。
中医诊断——脉诊
中医诊断——脉诊✅【六】脉诊本文为b站李灿东老师《中基诊断》整理的视频笔记,共128讲基础的知识框架分为10个模块。
又叫切诊。
切:触摸,按压脉博:宗气——心气——推动血液——沿着脉管运行脾——生血,统血肾——精血同源肝——藏血所有脉搏动的地方都可以诊脉1,遍诊法——天人地三部九候2,三部诊法3,寸口诊法《难经》提出腕部搏动处寸口诊脉的原理:脉之大汇;寸口亦太阳也;寸口在手的下端寸口的五脏分候三部六脉左手:肾阳右手:肾阴诊脉的方法时间:平旦为宜;五十动体位:坐,靠,躺(平臂直腕仰章)平息布指脉位:深浅——轻重脉数:至,数(一息几至)脉率:节律(促脉,结脉,代脉,散脉)脉长:三部有脉(长脉)脉宽:粗细(宽度)脉力:虚实流利度:滑涩紧张度:绷紧的程度正常脉象:平脉影响脉搏的因素:情志;运动;饮食;昼夜;地理;季节病理脉象:在疾病状态下产生的脉象(1)浮脉:脉搏显现的部位比较表浅【主表证】【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轻取即得,重按稍弱】如水漂木相似脉:散脉/芤脉/革脉/(2)沉脉:【主里证】胖的人或水肿的人偏沉脉,冬天的时候脉象偏沉相似脉:伏脉(比沉脉还沉的脉)/牢脉(沉实大弦长)(3)迟脉:跳动频率比较慢的脉,一息三至【主寒症】相似脉:缓脉(4)数脉:一息五—六至【主热证】相似脉:疾脉(5)虚脉:无力的脉象(6)实脉:有力的脉象(7)长脉:脉的轴向距离长【如循长杆,三部有脉】正常人本身就是长脉,病人多见实证,热证,阳证(8)短脉:【主气虚,气郁】(9)洪脉:宽大而浮,充实有力,状如洪水【主里实热证】表现-大热,大渴,大汗【白虎汤】相似脉:大脉(10)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主虚证,湿证】(11)滑脉: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主痰湿,痰饮,食滞】滑脉又称喜脉。
相似脉:动脉(12)涩脉:迟,细,短,不均匀。
【主血瘀证,血少,血虚,痰食阻滞】(13)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疼痛,痰饮】相似脉:紧脉-绷紧,脉形紧急,如按紧绳【主寒症,实寒症】(14)结脉:缓而时止,止无定数,一止即来【阴盛气结,气血不畅】促脉:数而时止,止无定数,一止即来【主热证,热盛气结,热盛气壅】代脉:缓弱而时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脏器衰微,气血不畅】都主气血运行不畅,结生代死。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技术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技术中医内科是中医学的一种专科,研究针对人体内部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在中医内科中,有许多常见病的诊疗技术被广泛运用。
一、诊断技术1. 四诊合参法: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诊断核心是四诊合参法,即望、闻、问、切。
医生望病时会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病征,闻病时会倾听病人的呼吸声、咳嗽声等病征,问病时会询问病人的病情和病史,切病时会通过按压特定的部位来判断病情。
2. 脉诊:中医内科非常重视脉象的观察和分析。
通过触诊病人的脉搏,医生可以了解病人的体质和病情。
常用的脉象有滑脉、涩脉、缓脉等。
医生根据脉象的变化来判断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3. 舌诊:舌诊在中医内科中也是常见的诊断技术。
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舌苔、舌质、舌色等来了解病情和病理变化。
例如,舌苔厚重可能代表湿热内蕴,舌质红绛可能代表热盛等。
二、治疗技术1. 草药治疗:中医内科常通过使用草药来治疗常见病。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病因,医生会给予不同的方剂。
常见的方剂有通宣理肺汤、理气宽中丸等。
草药治疗以其疗效温和、副作用少而受到广泛应用。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内科常用的治疗技术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常见的针灸疗法有针刺、艾灸等。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刺激人体特定穴位的疗法。
通过按摩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内科常将推拿按摩用于治疗一些病因属于气滞或血瘀的疾病,如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
4. 中医养生:中医内科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强调对健康的养护。
中医养生注重个体化,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生活习惯给出相应的养生建议,例如合理的饮食安排、适量的运动等。
总结起来,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诊疗技术包括四诊合参法、脉诊、舌诊等,治疗技术包括草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
这些技术结合个体化的调理,能够有效地治疗中医内科常见病,恢复人体的健康状态。
同时,中医内科也在推进现代化的发展,融合了一些先进的医疗科技,以提高诊疗水平和效果。
中医诊断学-脉诊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2、定位 定关布指、三指定 1 标准定位——同身寸法 。
2 简便定位——高骨定关法 掌后高骨定关 前后等距布指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1.首先將中指置於關部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2.食指置於寸部,無名指置於尺部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3.三指指尖保持水平
中医诊断学
第一节 脉诊概述
一、脉诊原理
一 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脏搏动—脉象形成的动力 脉管舒缩—脉搏形成的重要因素 心阴心阳—维持正常脉搏的基本条件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二a: 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心气主血血脉充—盈—于心与脉脉道通,,搏以动及行气血血 的 盛 衰 直肺朝接百影脉响—着—宣脉发象百。脉,助心行血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脉诊的临床意义。 2.熟悉脉象形成的原理。 3.熟悉诊脉的部位与三种不同的诊脉方法。 4.掌握寸口诊法,寸口诊脉的分部与所主脏腑。 5.掌握诊脉的方法。 6.掌握正常脉象及其生理变异。 7.掌握常见病脉的脉象及其主病。 8.了解真藏脉与各种怪脉。
2023/4/21
三脾其生血他统脏血腑—与—营脉气象养形血成,摄的血于关脉系中。
肝肺藏血主调气血,—司—呼供吸调,血朝量百脉;脾胃为气 血肾藏生精化化之血—源—,脾精为统化血血;之本肝,合藏营血以,生贮血血, 调节血液,调畅气机;肾藏精,为元气 之根,这些因素均与脉象的形成间接 有关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二、诊脉部位
有神表现在:应 指 有 力 柔 和;节 律 整 齐
有根则表现在:尺 脉 有 力,沉 取 不 绝。
中医脉诊从脉搏中解读身体健康状态
中医脉诊从脉搏中解读身体健康状态脉搏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早在古代中医经典中就被广泛应用。
中医脉诊通过触摸患者脉搏的强弱、快慢、滑数等特征,以及脉搏的节律和质地等信息,揭示人体脏腑功能的健康状态。
本文将从中医脉诊从脉搏中解读身体健康状态的角度进行探讨。
1. 脉搏的判断和定位在进行脉诊之前,中医师首先会确定患者的脉搏位置。
常见的脉搏位置有两寸、关门、尺泽等,通过定位不同的脉搏位置,可以对不同的脏腑功能进行判断。
2. 脉搏的节律和速度观察脉搏是否有规律的跳动,以及脉搏的速度快慢,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正常的脉搏应该有规律的跳动,并且速度适中。
若脉搏速度过快或过慢,可能与心脏血液供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等问题相关。
3. 脉搏的质地通过触摸脉搏的质地,可以判断患者体内气血的运行状况。
正常的脉搏应该有力有弹,如弦索般有弹性。
若脉搏质地偏硬或偏软,可能与气血不足、体内湿热等病理状态有关。
4. 脉搏的强弱脉搏的强弱反映了患者体内脏腑功能的强弱程度。
正常的脉搏应该有适度的强弱感,若脉搏偏弱可能与气血不足、虚寒等问题有关;若脉搏过于强盛可能与实热、肝火旺盛等病理状态有关。
5. 脉搏的滑数滑数是指脉搏的触感是否顺滑,如丝绸之滑。
滑数可以反映血液的流通情况。
若脉搏滑数偏滞或偏数,可能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如肝郁气滞、痰湿内阻等。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观察,中医师能够初步了解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并判断其是否患有某种疾病。
当然,脉搏的判断和解读需要中医师有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分析。
脉诊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技术之一,通过脉搏的触感和特征,可以揭示人体脏腑功能的健康状态。
但值得注意的是,脉诊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进行诊断,不能代替其他医学检查。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师需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等信息,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判断。
总而言之,中医脉诊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脉搏中解读身体健康状态。
通过触摸脉搏的节律和速度、质地、强弱以及滑数等特征,中医师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是否健康。
叙述并演示脉诊的方法
叙述并演示脉诊的方法
脉诊是通过触摸桡动脉,根据脉象的变化不同判断疾病。
脉诊需要掌握诊脉的时间,病人的体位,指法和指力的轻重,通过每次按脉的时间,每侧脉搏跳动的次数,和脉搏的长短、浮沉、快慢等,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阴、阳、表里。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脉诊是切的一种方法。
“切”是通过按触身体不同部位的脉搏观察脉象变化,诊断疾病的一种辅助方法。
常见的脉象有浮、沉、迟、数四大脉象,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诊脉,还要结合平时的病情、症状、舌苔等综合表现来判断病情。
目前中医把脉主要通过寸口诊脉方法。
具体是:患者将手臂放于脉诊垫上,使寸口处充分暴露,医者中指按于掌后高骨内侧关脉处,食指按在关前寸脉处,无名指按在关后尺脉处,三指呈弓形,指腹触按,另外要注意布指疏密要与病人臂长相适应。
主要运用举、按、寻、总按和单诊进行。
把脉的位置一般是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
把脉是先用中指按关脉位置,接着食指按寸脉位置,无名指按尺脉位置,三个手指呈弓形,指头平齐,指
腹接触(指腹比较灵敏)在三个部位上,部位取准后同时用力按脉感受脉象(脉搏的快慢,强弱,深浅);而动脉有创监测取穿刺点一般选择左手第二掌横纹动脉搏动处或桡骨茎突近端1cm处,刚好和中医把脉的关尺部位重合。
中医诊断知识|考点(5)脉诊
中医诊断知识|考点(5)脉诊五、脉诊一,脉诊概说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病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一)脉象是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或称为脉动应指的形象。
人体的血脉贯通全身,内连脏腑,外达肌表,运行气血,周流不休。
所以,脉象能够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1,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1)心脏的搏动在宗气和心气的作用下,心脏一缩一张的搏动,把血液排入脉管而形成脉搏。
脉搏动源于心,脉搏是心功能的具体表现。
(2)脉管的舒缩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脉管尚有约束,控制和推进血液沿着脉管运行的作用。
当血液由心脏排入脉管,则脉管必然扩张,然后血管依靠自身的弹性收缩,压迫血液向前运行,脉管的这种一舒一缩功能,即是气血周流,循行不息的重要条件,也是产生脉搏的重要因素。
(3)心阴与心阳的协调心血和心阴是心脏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心气和心阳主导心脏的功能活动。
心阴心阳的协调,是维持脉搏正常的基本条件。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气,血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脉道必赖血液以充盈,因而血液的盈亏,直接关系到脉象的大小。
3,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1)肺肺主气,司呼吸。
肺对脉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肺与心,以及气与血的功能关系上。
(2)脾胃脾胃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气血的盛衰和水谷精微的多寡表现为脉之“胃气”的多少。
(3)肝肝藏血,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
肝主疏泄,可使气血调畅,经脉通利。
(4)肾肾藏精,为元气之根,是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亦是全身阴阳的根本。
肾气充盛则脉搏重按不绝,尺脉有力,是谓“有根”。
(二)诊脉部位1,寸口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
通常以腕后高骨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
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侯。
2,寸口诊法(1)寸口部为“脉之大会” 寸口脉属手太阴肺经之脉,气血循环流注起始于手太阴肺经,营卫气血遍布周身,运环五十度又终止于肺经,复会于寸口,为十二经脉的始终。
中医脉诊通过脉搏判断身体状况
中医脉诊通过脉搏判断身体状况中医脉诊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感知人体脉搏来判断身体状况。
在中医理论中,脉搏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综合表现,通过脉搏的变化可以了解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状态。
本文将介绍中医脉诊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一些常见的脉象和其对应的身体状况。
一、脉搏的基本原理中医脉诊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察脉搏的形态、频率、强弱等指标来判断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状态。
中医认为,脉搏的变化反映了人体的气血状况和脏腑功能的健康程度。
通过观察脉搏的细腻程度、快慢节奏、有力弱等特征,可以判断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充盈、脏腑功能等方面的情况。
二、常见的脉象及其对应身体状况1. 弦脉:脉搏有力,像琴弦被拉动一样,常见于肝气郁结或肝阳上亢等情况。
2. 洪脉:脉搏有力而大,像潮水般涌动,常见于阳气亢盛或热毒内蕴等情况。
3. 细脉:脉搏弱小,如丝线般细弱,常见于气血不足、阳气衰弱等情况。
4. 涩脉:脉搏有力但不畅,有阻滞感,常见于血瘀、血热等情况。
5. 弱脉:脉搏弱小,可以用较大的力量才能触摸到,常见于气血虚弱、阳气不足等情况。
三、中医脉诊的应用中医脉诊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可以判断出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并进而辅助治疗。
中医师在脉诊时会综合考虑脉搏的形态、频率、强弱以及与其他体征的关联,从而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诊断。
脉诊不仅可以用于疾病的辨证和治疗,还可以在人体内部出现问题之前就进行预防和调理。
因为脉搏的变化往往是生病之前出现的早期信号,通过在健康状态下观察和分析脉象,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四、结语中医脉诊是中医学独特的诊断方法之一,通过对人体脉搏的观察和感知,可以了解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以及脏腑功能情况。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脉诊仅仅是中医诊断的一个方面,对于一些严重的疾病仍需借助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来确诊。
总之,中医脉诊作为中医学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脉搏的观察和分析,中医师可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中医号脉,这28种脉象,教你分辨什么病,收藏!|||1. 浮脉——特点——位于皮肝表浅处,只要把指头轻轻按在皮肝上,就能感觉到脉搏动,如果用力重按,反而会觉得脉搏减弱,或有空虚的感觉。
-主病: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的表虚。
主里虚:痨瘵阴虚,阳气虚。
-2. 沉脉——特点——位于筋骨的深处,当指头轻轻按在皮肤上时,脉搏的搏动很不明显,必须用力重按到筋骨的深处,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搏动。
-主病:主里证。
(1)沉而有力为里实证,多因水、寒、积滞所致。
常见干下痢、浮肿、呕吐、停食积热、气滞等证-(2)沉而无力为里虚证,多因阳气衰微,无力统运营气于外,或亡阴失血等原因所致-3. 迟脉——特点——脉搏的频率很缓慢,因此,使得脉搏的至数减少。
至于脉象的部位,在“浮中沉”三部都可以诊得到脉搏。
-主病:多见于寒证。
有力为冷积,无力为阳虚。
-4. 数脉——特点——脉搏的频率很快,因此使得脉搏的至数过多。
至于脉象的部位,在“浮中沉”三部都可以诊得到脉搏。
-主病:主热证。
因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数而有力为实热内盛;若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血行加速,脉数而无力,为虚热证。
-5. 虚脉——特点——脉象柔软无力。
无论是浮位或沉位,无论频率的快慢,只要脉搏的搏动很弱,脉体软的,都属于虚类脉。
-主病:虚证:湿邪为病。
-6. 实脉——特点——脉象强劲有力。
无论是浮位或沉位,无论频率的快慢,只要脉搏的搏动很强,脉体大的,都属于实类脉。
-主病:主病程初起、正气不虚,阳毒暴作或邪气旺盛的脉象。
28种脉象(各种脉与主病)
28种脉象(各种脉与主病)脉象与主病的关系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
不同的脉象反映不同的病情,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以下是常见的七种脉象及其主要病证:1.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
表证和虚证都有可能出现浮脉。
浮脉主要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的部位,但久病体虚也会出现浮脉,多为浮大无力,不可误作外感论治。
2.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沉脉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内困,脉象才会沉而有力。
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脉象则会沉而无力。
3.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迟脉多见于寒证,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
寒凝气滞,阳失健运,脉象才会出现迟。
但邪热结聚,阻滞血脉流行,也会出现迟脉,但迟而有力,按之必实。
4.数脉: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数脉多见于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脉象才会出现数。
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脉也会出现数,必数而无力。
5.洪脉(附大脉):洪脉极大,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洪脉主要反映气分热盛。
内热充斥,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才会出现洪脉。
但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也会出现洪脉,多属邪盛正衰的危候。
6.微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微脉多见于阳衰少气,阴阳气血诸虚。
阳衰气微,无力鼓动,脉象才会出现微脉。
久病脉微,是正气将绝;新病脉微主阳气暴脱。
但邪不太深重者,或尚可救。
7.细脉(小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细脉主要反映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湿病。
脉细如线,说明气血运行不畅,阻滞于脉中。
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细脉是由气血两虚引起的,营血亏虚导致脉道无法充盈,气不足则无法鼓动血液运行,因此脉体变得细小而软弱无力。
另外,湿邪阻压脉道也会导致细脉。
如果在温热病昏谵时出现细数脉,这可能是热邪深入营血或邪陷心包的证候。
小脉也就是细脉,XXX曾说:“小与大相反名细”。
脉诊
(四)数 脉
【脉象特征】脉率增快,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数比平人多一至 ”
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临床意义】数脉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脉 理】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故见数脉,必数而有力 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脉也见数,但数而无力;
若阳虚外浮而见数脉,则数大而无力,按之豁然而空。
6)情
志
喜悦——脉缓
脉弦急
动脉
7)劳 逸
脉急疾 脉多迟
昼
夜
8)饮
食
脉有力 脉数有力 稍缓无力
脉位变异
斜飞脉——脉不见于寸口,而从尺部斜向手背 反关脉——脉出现在寸口的背侧
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一)浮
脉
【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其脉位表浅 “浮如木在水中浮”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
肺主气、司呼吸 朝百脉,助心行血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脾统血,固摄血液行于脉中 肝藏血,主疏泄 贮藏血液、调节血量
脾
肝
肾
肾藏精,元气之根, 一身阴阳之根本
二、诊 脉 部 位、方法、注意 事项
(一)脉诊的部位
三部九候诊 法
又称遍诊法,即遍诊上、中、下三部有关 的动脉。 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 候,三三合而为九,故称为三部九候诊法。
平脉三大特征
有胃
从容、和缓、流利
有神
节律整齐、柔和有力
有根
沉取应指有力,尺部尤显
2、平脉的生理变异
1)季节气候
2)地理环境
3)性 别
妇女较男子濡弱略快,
【中医学课件】脉诊
中
肌肉
沉
寸
关
筋骨
尺
一息
脉象的生理变异
1、与年龄、性别、形体有关:
年龄:越小脉越快(婴儿120-140次/分) 体质: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瘦人脉浮,肥人 脉沉
2、与精神情志有关: 3、与季节、地理、气候有关:
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4、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
(四) 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脉象种类繁多,为便于掌握,历来都 曾把它进行分类。《内经》、《伤寒论》分 阴阳两类。《诊家枢要》以浮、沉、迟、数、 滑、涩六脉统领诸脉。徐灵胎《回溪脉学》 以浮沉、迟数、虚实为纲领,较为实用。
肺主气 朝百脉
心
血充脉盈
脾胃(为血 生化之源)
气运血行
应指
脉搏
脉 象
肾藏精 为元气之根
肝 藏血调节血量 主疏泄调畅气机
【脉象形成原理图】
(二)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1、脉诊的部位 (1)遍诊法(三部九候法):
上部、中部、下部
(2)仲景三部诊法:寸口、趺阳、太蹊
(3)寸口诊法:寸口是指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 桡动脉。又称“气口” “脉口”
寸口脉象为什么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 “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
何谓也?” “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含义] : 寸口——手腕部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动脉 (桡动脉),又称气口或脉口。 寸口诊法——指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 一段桡动脉的搏动,根据其脉动形 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 种诊察方法。
• 左手
心(君火) 肝(木) 肾(水) 阴、血、精
右手
肺(金) 脾(土) 肾(相火) 阳、气
寸关尺与脏腑配属原理 • 1、此配属符合五行的原理: • 2、符合阴阳(气血)的原则:肺主气,脾气主
中医诊查脉象的方法
中医诊查脉象的方法
中医诊查脉象的方法通常称为脉诊,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
以下是一些中医诊查脉象的常见方法:
1.三部九候法:三部九候法是指将人体上肢寸口脉分为上、中、下
三部,每部又分为天、地、人三候,以观察脉象的变化。
2.浮中沉取法:浮中沉取法是指将手指轻触寸口脉皮肤,逐渐用力
按至筋骨,以观察脉象的浮沉变化。
3.独取寸口法:独取寸口法是指仅选取寸口脉进行脉象诊察,寸口
脉位于手腕桡动脉处。
4.平息定脉:医生在诊脉时需要保持呼吸平稳,以便更准确地感知
脉象。
5.脉象特征:中医通过脉象的特征来判断病情,如脉象的浮沉、快
慢、强弱、粗细等。
需要注意的是,脉象诊查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才能掌握,而且脉象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饮食、运动等。
因此,脉象诊查结果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如果你对中医脉象诊查感兴趣,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或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
中医脉象的辨别方法
中医脉象的辨别方法中医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和摸诊患者脉搏的形态和特征,可以了解人体的脏腑功能以及疾病的病机。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脉象辨别方法。
一、脉象的观察方法1. 脉象的形态脉象的形态包括脉搏的弦、滑、涩、弱、缓、急等特征。
弦脉多见于肝病,滑脉多见于寒湿病,涩脉多见于热病,弱脉多见于气虚病,缓脉多见于寒病,急脉多见于痛病。
2. 脉象的长短脉象的长短可以反映人体阳气和阴气的盛衰。
长脉多见于阳盛阴虚,短脉多见于阳虚阴盛。
3. 脉象的强弱脉象的强弱可以反映人体气血的盛衰。
强脉多见于气盛血厚,弱脉多见于气虚血弱。
二、脉象的摸诊方法1. 脉象的滚动感脉象的滚动感可以反映人体气血的流通情况。
正常脉象应该有规律的滚动感,如果脉象有断续感或不连续感,可能是气血运行不畅的表现。
2. 脉象的韧劲和力度脉象的韧劲和力度可以反映人体气血的充盈情况。
正常脉象应该有一定的韧劲和力度,如果脉象太弱或太强,可能是气血不足或过盛的表现。
3. 脉象的速度和节律脉象的速度和节律可以反映人体气血的运行速度和节律。
正常脉象应该有规律的速度和节律,如果脉象过快或过慢,可能是气血运行异常的表现。
三、脉象的分析方法1. 脉象的整体分析通过观察和摸诊脉象的形态、长短、强弱等特征,可以综合分析人体脏腑功能的盛衰情况。
比如,弦脉多见于肝病,滑脉多见于寒湿病,涩脉多见于热病等。
2. 脉象的局部分析通过观察和摸诊脉搏的部位和节律,可以分析出人体脏腑功能的具体情况。
比如,头部脉搏的异常可能与头部疾病有关,手部脉搏的异常可能与手部疾病有关等。
四、脉象的辨别方法1. 辨别脉象的寒热属性脉搏的涩、弦、急等特征多见于热病,脉搏的滑、缓、弱等特征多见于寒病。
通过观察和摸诊脉搏的形态和特征,可以初步判断人体是否有寒热病证。
2. 辨别脉象的气血盛衰脉搏的长短、强弱等特征可以反映人体阳气和阴气的盛衰情况,脉搏的韧劲和力度可以反映人体气血的充盈情况。
指目下的世界——“中医脉诊”
指目下的世界——“中医脉诊”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求诊的人在医生面前把手一伸,医生摸摸左手脉,摸摸右手脉,看看舌苔,反复询问病人症状、感觉,通过这些方法来了解病情。
在中医四诊中,脉诊非常重要。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指目下的世界——中医脉诊。
寸口取脉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的指目,也就是指尖与指腹交界处椭圆形的一小块区域,切按患者的脉搏,根据脉动应指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诊脉的部位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在寸口,它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最初医生选用遍诊法,将头、手、足三部分的有关动脉全部诊察,张仲景提出三部诊法,诊寸口、趺阳、太溪三脉,经过《难经》、《脉经》的总结,最终寸口诊法被后世医家普遍采用。
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原穴所在之处,为脉之大会,而“肺朝百脉”,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脉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关于脉象脉象要素,指脉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位、数、形、势等四个方面。
脉象的辨识主要依靠手指的感觉。
脉象的种类很多,中医文献常从位、数、形、势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归纳,它与脉搏的频率、节律,呈现的部位、长度、宽度,脉管的充盈度、紧张度,血流的通畅流利度,心脏搏动的强弱等因素有关。
一、脉位指脉搏跳动显现的部位和长度。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长短。
正常脉搏的部位不浮不沉,中取可得,寸、关、尺三部有脉。
如脉位表浅者为浮脉;脉位深沉者为沉脉等;脉搏超过寸、关、尺三部者为长脉,脉动不及寸、尺者为短脉。
二、脉数指脉搏跳动的至数和节律。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的频率快慢和节律是否均匀。
正常成人,脉搏的频率约为每分钟70-90次,且节律均匀,没有歇止。
如一息五至以上为数脉等;一息不满四至为迟脉;出现歇止者,有促脉、结脉、代脉等脉的不同;脉律快慢不匀者,为三五不调,有散脉、涩脉等。
中医诊断学|脉诊概述
中医诊断学|脉诊概述【含义】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病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沿革】脉诊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5世纪的扁鹊首用脉法诊断疾病;脉法具体记载于《黄帝内经》;脉法实践者是东汉张仲景;脉学专著创始者是西晋王叔和(《脉经》);许叔微首绘脉象图及施发的《察病指南》为学习脉法提供了直观教学;推广普及脉法的是明· 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创新发展于近现代。
【地位】脉诊是中医学流传至今的一种独特的诊察疾病的方法,是中医诊病,不可缺少的步骤和内容。
其所以重要,是由于脉诊检测方便,信息丰富,通过诊脉可了解人体表里诸多的生理病理变化,为诊断疾病提供重要依据。
诊脉主要依靠医者手指的灵敏触觉加以体验而识别,因此,学习脉诊既要熟悉脉学的基本知识,又要掌握切脉的基本技能,反复训练,仔细体会,才能逐步识别各种脉象,并有效地运用于临床。
诊脉是一种理论性极强、操作极为细致的诊病方法。
因此,它要求医生必须对脉象形成的基本原理、诊脉的部位和方法等问题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
一、脉诊原理【含义】(1)脉:即脉道,是血液汇聚之处,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脉有约束、控制和推进血液沿着脉道运行的作用。
(2)脉动(脉搏):心气推动心脏搏动,使营血在脉道中运行时产生脉动,因此脉搏的跳动与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基本一致。
(3)脉象: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或称为脉动应指的形象。
是血脉脉动所呈现的部位(深浅)、速率(至数,即快慢)、形态(长短大小)、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齐与否)等组成的综合形象。
脉象能够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原理】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管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及各脏腑的协调作用直接有关。
简而言之,脉象是以心脉为主,在各个脏腑和气血的综合作用下形成,所以脉象成为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信息窗口,具有见微知著的作用。
中医诊断--【脉诊】“把脉”(七大类脉诊)
中医诊断--【脉诊】“把脉”(七大类脉诊)01—中医诊断——“把脉”(七大类脉诊)脉诊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
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
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
现在很多人都不信“脉诊”,在初学者的眼里,脉只不过是一小段血管,只能说明心脏的搏动,所谓的脉,只不过故作神秘罢了。
但相信中医脉法的人却不以为然,既然是老祖宗传了几千年的东西,如果真是没有作用,也不会流传至今。
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产生于晋朝,其中的诊脉方法和理论已相当完备,承前启后的确立了中医脉诊的方法。
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完善中医的诊法,形成了大量有关诊法的典籍,如晋代的《肘后备急方》、宋代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代的《濒湖脉学》、清代的《望诊遵经》等,累积存世的脉诊著作有近百种之多。
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
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黄帝内经》中讲,脉是气血运行的反映,诊脉不但要了解整体气血循环的变化,切脉要结合视精明,察五色,观脏腑、形体强弱盛衰等各方面。
特别指出:早上是诊脉的最佳时间。
接下来小编将带大家进入脉诊的世界,了解、学习您所不知道的脉诊知识。
为了方便大家在短时间内快速学习,小编整理出了“脉象”归类总结(包括流利度类、脉位类、脉宽类、脉率类、脉力类、脉律类、张力类)。
一、流利度类。
1滑脉——多主饮食过度。
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圆滑而似数。
主病:肝热头晕,肝火上炎,影响到情绪,导致头晕、头涨、头痛等症状,时间长了容易导致肝炎或其他肝脏疾病。
2、涩脉——多主津液亏虚气血瘀滞。
脉象特征: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主病:涩脉可见之于多种病证,如伤精,血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等都可出现此种脉象。
与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小,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黏度增加等因素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象特点:散漫无根,至数不齐 主 病:正气耗散,脏腑之气将绝
示意图
芤脉
如
浮 中
按
沉
葱
管
脉图 赵小小 男 14岁
先心 主动脉瓣下膜状狭窄 主动脉窄漏 术后多种并发症 抢救无效 死亡
脉象特点: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主 病:失血,伤阴
沉 脉 Deep pulse
示意图
浮 中 沉
脉图 贝春花 女 18岁
40
血----充盈血脉
脏腑的作用
心气的推动 肺气的敷布
脾气的统摄
保证气血在 脉中运行正常
肾气的鼓动
常脉
肝气的调节
脉象的形成是心脏、气血、脏 腑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诊脉的部位
1、诊脉的部位
遍诊法 仲景三部诊法 人迎寸口诊法 寸口诊法
桡动脉 radial artery
“独取寸口”的原因: 寸口---手太阴肺经原穴(太渊)
脉图 王洪涛 男 30岁 高血压病并胃痉挛腹痛
脉象特点:沉弦实大而长,按之坚牢 主 病:阴寒内实,疝气症瘕
2、脉率 示意图
迟脉
浮
中
沉
一息
脉图 黄兰 男 48岁 Ⅱ。 房室传导阻滞
脉象特点:来去极慢,一息三至 每分钟六十次以下
主 病:寒证,有力实寒,无力虚寒
相似脉象:缓脉
缓 脉 Moderate pulse
示意图
如
浮
微
中 沉
风
一息
拂
脉图 常缓脉
柳
40
60
80
脉象特点:一息四至,常缓脉 来去从容和缓 病缓脉 来去弛缓 怠缓
主 病:脾胃虚弱,湿证
示意图
数 脉 Rapid pulse
浮
中
沉
一息
脉图 王芳兰 女 37岁 A型予激
脉象特点:来去急促,一息六至
每分钟一百次以上
主 病:热证,有力实热,无力虚热
相似脉象:疾脉—一息七至以上
一、脉诊原理
1、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3、其他脏腑的综合作用
心、脉的作用
心脏—心主身之血脉, 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
脉 —血脉、血管 是血液运行的通道 心脏与血脉紧密相连,共同作用, 形成脉象
气血的作用
气---- 推动血液运行
固摄血液于经脉
宗气--聚于胸中—“贯心脉而行血气”---虚 里
主 病:虚证--气血两虚及脏腑诸虚
相似脉象:弱脉、微脉
弱
细
沉中 沉
脉 Weak pulse
弱 如
老
脉图
林玉莲 女 45岁
翁
40
60
80
脉象特点:沉细而柔,轻按不显 重按可得
主 病:气血虚弱,阴阳两衰
微 脉 Indistinctive pulse
极
细
浮
水 上
极软
中 沉
浮
油
田新苗 女 22岁 先天性心脏
浮 中 沉
脉图 吴玉喜 33 岁 外感 40
如 水 漂 木
60
80
80
•脉象特点: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脉位表浅,如水漂木
•主 病:表证,有力表实,无力表虚,多见于外 感病初期,久病见之为虚阳外越的重证
相似脉象:散脉、芤脉
示意图
散脉
散
浮
似
中 沉
杨 花
脉图 赵小亮 女 7岁 先天性心脏病,法乐氏四联症 术前
有力---阳亢无制 无力---阳气将绝
3、脉力 示意图 实 脉
如
浮
谷
中 沉
满
仓
脉图 丁伟汉 男 33岁 风心 主漏
脉象特点:三部脉浮中沉取都有力 按之充实
主 病:实证 各种实邪阻滞的病证
示意图
虚脉
浮 中 沉
脉图 董润田 女 45岁 卵巢良性瘤术后
40
60
虚 如 谷 壳
80
脉象特点:三部脉举按皆无力, 稍重按压即感空虚
60
如 水 沉 石
80
脉象特点: 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脉位深在,如石投水
主 病: 里证,有力里实,无力里虚
相似脉象:伏脉、牢脉
示意图
伏脉
浮 中 沉
脉图 秦学贤 女 26岁
左上肢无脉症,左动脉触不到,左寸口脉呈伏脉 脉象特点: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 主 病:邪闭,厥证,痛极
示意图
牢脉
浮 中 沉
动脉
形
浮
短
中 沉
如
←寸 关 尺→
豆
脉图 于群立 女 17岁 先心 多发性室间隔缺损,重度肺动脉高压 术前脉象(短而滑数)
脉象特点:脉形短如豆,滑数见于关部 主 病:痛,惊
示意图
涩 脉 Uneven pulse
如
浮
轻
中
刀
沉
刮
脉图 劳国光 男 50 岁 下壁心梗
竹
脉象特点:往来艰难,涩滞不畅 为轻刀刮竹,病蚕食叶
指力:举 按 寻
脉位分类:浮脉 散脉 芤脉 沉脉 伏脉
脉紧张度分类:紧脉 弦脉 革脉 牢脉 缓脉 濡脉
脉率分类:迟脉 数脉 疾脉
脉均匀度分类:促脉 结脉 代脉
常见病脉分类
脉力度分类:虚脉 实脉
脉宽度分类: 洪脉 细脉 弱脉 微脉
脉流利度分类:滑脉 涩脉
脉长度分类:长脉 短脉 动脉
1、脉位 示意图 浮 脉 Floating pulse
主 病:精伤血少,气滞血瘀 挟痰挟食
5紧
示意图
弦 脉 Taut pulse
张
浮
如
度
中 沉
按
琴
脉图 周琼 女 41岁 颈椎病 头痛
弦
脉象特点:端直以长,如按琴 风证 动脉硬化等
相似脉象:紧脉、革脉
示意图 紧 脉 Tense pulse
紧
浮 中
如
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肺朝百脉
2、寸口的脏腑分属
左手: 寸
关
尺
心
肝
肾
右手: 寸
关
尺
肺
脾
命
三、切脉的方法
时间:平旦---安静、医者调匀呼吸 五十动----1分钟以上
姿势:坐位或卧位 展臂、直腕、仰掌,手臂与心脏平齐
布指:中指定关 高矮调疏密
小儿“一指定三关”
指法:三指平齐呈弓状,指腹按脉 分“总按”“单按” 循法 推法
脉图 病,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
脉象特点: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主 病:阳衰气少,阴阳气血诸虚
4、利流度 示意图 滑 脉 Slippery pulse
浮
如
中
盘
沉
走
脉图 于伟花? 女 25岁 妊娠8个月
珠
脉象特点:往来流利 应指圆滑 如盘走珠
主 病:痰饮 食积 实热 血证等
相似脉象:动脉
示意图
沉
转
索
脉图
区钱宽 女 65 岁 高冠
脉象特点:脉来绷急有力,状如牵绳转索
主 病:寒、痛、宿食。
示意图
革脉
如
浮
中
按
沉
鼓
皮
脉图 陈培健 女 38岁 先心 术前弦脉,术后革脉
脉象特点:浮弦相合,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主 病:亡血,失精,半产漏下
浮 濡 脉 Soft pulse( 软脉)
第五章 脉 诊
脉诊
Pulse Taking
一、脉诊的概念 二、脉诊临床意义和原理 **三、切脉部位和方法 四、正常脉象及影响因素 **五、异常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 脉 诊
脉诊 Pulse Taking 医生用于指触按病人 的动脉搏动,
体察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以了解病 情,辨 别病证的诊察方法,称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