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合集下载

风险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风险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风险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能够高效地处理、分析和可视化风险信息的软件系统。

它能够帮助企业和组织更好地理解和控制风险,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该系统的设计原理、实现方法和应用场景。

一、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风险信息管理系统通常采用B/S架构,即浏览器/服务器架构。

客户端无需安装专用软件,只需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即可。

这种架构的好处是维护方便,更新只需在服务器端进行,用户无需额外配置。

2. 系统模块风险信息管理系统一般包含以下模块:(1)风险信息管理:负责风险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等操作。

(2)风险分析:对风险信息进行分析,生成风险报告。

(3)风险预警: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生成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人员采取应对措施。

(4)用户管理:管理用户权限,保证系统安全。

(5)系统设置:设置系统参数,如数据接口、报表格式等。

二、系统实现1. 技术选型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常用的技术包括:(1)数据库技术:选用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或NoSQL数据库如MongoDB,负责存储和管理风险信息。

(2)前端技术:选用HTML5、CSS3、JavaScript等前端开发技术,负责用户界面开发。

(3)后端技术:选用Java、Python、C#等后端开发语言,负责系统逻辑实现。

2. 系统开发流程系统开发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需求分析:明确系统功能需求,设计系统架构和模块。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设计数据库表结构、接口和接口调用方式等。

(3)代码编写:根据设计文档进行代码编写。

(4)测试: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确保系统功能正确性。

(5)上线:将系统部署到服务器,供用户访问。

三、系统应用场景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金融、保险、物流、制造等行业,主要应用场景包括:1. 风险识别:帮助企业快速识别内部和外部风险,为决策提供依据。

2. 风险评估:通过对风险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为企业制定应对策略提供参考。

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中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措施

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中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措施

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中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措施现代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

在编写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时,风险评估与管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重点探讨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中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措施,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风险评估在编写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时,进行风险评估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通过对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可以提前识别和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减少损失并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常见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人员风险等。

1.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如系统集成难度大、技术更新迭代快等。

为了规避技术风险,建议在方案书中明确技术路线、选取稳定可靠的技术方案,并预留充分的技术改进空间。

2.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项目在市场竞争中遇到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如市场需求变化快、竞争对手强大等。

为了降低市场风险,应该在方案书中明确市场定位、分析潜在竞争对手,并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3. 人员风险人员风险是指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由于人员变动、团队合作问题等造成的风险。

在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中,应该明确团队成员分工、沟通机制,并加强团队建设,减少人员风险带来的影响。

二、管理措施除了进行风险评估外,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也是保障信息系统项目稳健进行的关键。

在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中,应该明确管理措施,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

1. 风险监控建议在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中设立专门的风险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定期召开项目进展会议,对项目风险进行跟踪和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项目进度控制项目进度控制是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管理环节。

在方案书中应明确项目的时间节点、关键路径和里程碑,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确保项目按时交付。

3.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保障项目成功的关键。

在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中,应该合理规划项目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分配,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效果。

建设项目的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策略

建设项目的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策略

建设项目的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策略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建设项目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给建设项目带来了严重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建设项目的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策略,以帮助项目团队有效应对信息安全挑战。

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在制定信息安全控制与管理策略之前,首先需要对项目进行全面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这包括对项目中涉及的各个信息系统、网络设备以及数据进行评估,确定潜在的风险和威胁。

评估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漏洞、恶意软件、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

三、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为了有效控制和管理信息安全风险,项目团队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该体系应包括以下要素:1. 领导力和组织结构:项目团队应明确信息安全管理的责任和权力,并建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组织结构。

2. 信息安全政策:明确项目的信息安全目标和原则,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政策,并确保其得到有效传达和执行。

3. 人员管理:培训项目团队成员,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同时,建立适当的权限管理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敏感信息。

4. 安全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访问控制机制等。

5. 事件响应和恢复:建立信息安全事件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事件,并制定相应的恢复计划,以减少损失和恢复业务正常运行。

四、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管理在建设项目中,供应商和合作伙伴通常也会涉及到信息安全问题。

为了降低风险,项目团队应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进行严格的安全审查和管理。

这包括但不限于:1. 合同管理: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签订明确的合同,明确双方的信息安全责任和义务,并约定相应的安全要求和控制措施。

2. 监督和检查: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信息安全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合规性和有效性。

3. 信息共享和保护: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之间建立安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加密和保护措施,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风险管理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因为在信息化建设中,企业面临的风险是非常多的,比如信息安全风险、系统故障风险、项目风险等等。

如何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之一。

一、风险识别和评估企业在开始信息化建设之前,需要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

这是为了能够充分了解项目所面临的风险,避免在后期出现无法控制的风险。

风险评估需要全面、系统地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技术水平、生产安全等因素,从而评估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

评估之后,需要确定哪些风险需要管控,哪些可以接受或转移。

二、风险管控风险管控是指对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监控和控制。

在信息化建设中,风险管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安全管控信息安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最大的风险之一,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管控。

信息安全措施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多个方面。

企业需要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安全策略、安全技术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需要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项目管理管控信息化建设项目需要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以确保项目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项目管理需要对项目的进展、成本、质量等方面进行管控,及时发现项目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同时,还需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识别、评估和管控项目的风险,及时做好应对措施,保证项目成功。

3、服务供应商管理管控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服务供应商,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供应商管理需要对服务商进行评估和选择,要求供应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保障。

三、风险跟踪和反馈风险跟踪和反馈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风险跟踪和反馈可以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并及时发现问题,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还需要进行风险分析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风险管控策略,保持风险管控的有效性。

总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风险管理与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完善的风险管控措施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和成功完成。

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和运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风险也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信息系统风险的定义、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流程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企业建立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二、信息系统风险的定义信息系统风险是指信息系统在运行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潜在威胁,可能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和正常运行造成损害或影响的风险。

信息系统风险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风险:即信息系统可能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和攻击,包括网络攻击、病毒、恶意软件等;2. 技术风险:即信息系统可能面临的技术故障、硬件故障、系统崩溃等问题;3. 管理风险:即信息系统可能面临的管理不当、内部犯错、人为操作失误等问题;4. 法律风险:即信息系统可能面临的违反法律法规、侵犯隐私权等问题;5. 灾难风险:即信息系统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战争、恶意破坏等问题。

以上是信息系统风险的一般定义,在实际情况中,不同企业的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三、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企业资产:信息系统是企业重要的资产之一,信息系统风险一旦发生,可能对企业的资产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稳定;2. 保障信息安全:信息系统风险一旦发生,可能导致企业信息泄露、丢失或被篡改,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可以有效保障企业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3. 提升企业竞争力: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解决信息系统中的隐患和问题,提升企业信息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4. 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排除信息系统中的故障和问题,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中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

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中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

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中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一、风险识别与评估在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中,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工作,包括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等各方面的潜在风险。

通过对各类风险的详细评估,可以为后续的风险应对策略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二、风险应对策略的制定1. 技术风险的应对策略技术风险是信息系统建设中最为常见的风险之一,可能包括系统故障、数据泄露、信息安全等问题。

在应对技术风险时,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技术支持团队,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定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和修复工作,及时更新安全补丁,提高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2. 管理风险的应对策略管理风险可能涉及项目管理不当、沟通不畅、预算控制不力等问题。

在面对管理风险时,需要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流程,明确各方责任,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同时,加强沟通与协调,及时解决各类管理问题,确保项目进展顺利。

3. 市场风险的应对策略市场风险可能包括需求变化、竞争加剧、合作方不力等情况。

在应对市场风险时,需要及时调整项目策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同时,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加强与合作方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三、风险监控与应急预案在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中,风险管理不仅是一次性的工作,更需要持续监控和反馈。

建议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机制,定期评估风险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同时,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应对突发风险事件,确保系统建设进程不受影响。

四、总结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中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全面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控机制和应急预案,可以有效降低项目风险,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在实际工作中,应将风险管理融入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项目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管理与应对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管理与应对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管理与应对在信息化的时代,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

通过信息化建设,企业可以大大提升生产力和管理效率,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信息化建设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包括网络安全、数据泄露、系统崩溃等方面的风险。

如何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做好风险管理与应对,成为了每个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风险识别首先,企业要对潜在的信息化风险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识别。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包括:1.网络安全风险:包括网络被攻击、数据中心被入侵、黑客攻击等。

2.内部管理风险:包括内部员工的疏忽、管理混乱、职业道德缺失等。

3.供应链风险: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发生的风险,如供应商倒闭、人员流失等。

4.软硬件问题:包括软件系统漏洞、硬件故障、数据丢失等。

通过对这些风险的分析和识别,企业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保障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

二、风险评估在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识别后,企业需要通过风险评估,评估各项风险的影响和可能发生的频率,确定需要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

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做到量化管理,了解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发生的影响,为企业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包括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承担等方面的措施。

在信息化建设中,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风险管理:1.网络安全防范:设置网络安全防火墙、加密有重要数据传输、进行信息审计等。

2.员工管理:制定员工管理规范、加强员工培训、建立内部监督机制等。

3.供应链管理: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选择稳定的供应商、意外情况预案等。

4.软硬件管理:定期进行软硬件升级、备份重要数据、加强安全密码保护等。

通过这些风险管理措施,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的发生,保障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受干扰。

四、应急预案在信息化建设中,发生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企业应制定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应对意外情况。

企业应急预案包括组织架构、负责人、事件类型、事件等级定义、事件流程、责任追溯等方面。

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中的项目风险应对与控制

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中的项目风险应对与控制

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中的项目风险应对与控制在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中,项目风险的应对与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项目风险可能会对整个系统建设过程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项目失败。

因此,有效地应对和控制项目风险是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

一、项目风险识别在编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可能存在的项目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

项目风险可能来自外部环境、技术实施、团队协作、需求变更等多个方面。

通过细致的调研和分析,可以辨识出潜在的风险因素,为后续的风险应对和控制奠定基础。

二、项目风险评估在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项目风险后,需要进行深入的评估和分析。

评估项目风险的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以确定哪些风险是最为关键和紧迫的。

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可以为后续的风险应对和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

三、项目风险应对策略针对已经确定的项目风险,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应对策略可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应急等多种方式。

在编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时,需要详细描述每种风险应对策略的具体措施和实施计划,确保能够在风险发生时及时有效地应对。

四、项目风险控制措施除了应对已经发生的项目风险,还需要采取控制措施来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

项目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团队协作与沟通、规范需求变更管理等多方面。

通过全面有效地控制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风险对系统建设的可能影响。

五、项目风险监控在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项目风险监控机制。

通过定期跟踪和评估项目风险的发展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隐患。

项目风险监控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应对和控制各类风险,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达成目标。

总的来说,项目风险的应对与控制是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只有充分认识到项目风险的存在性和影响性,才能有效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控制措施,确保项目的圆满完成和成功交付。

在编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时,要始终将项目风险防范放在重要位置,全面考虑各项风险因素,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圆满收官。

信息系统开发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信息系统开发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信息系统开发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各个行业中起到关键的支持与推动作用。

然而,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各种风险与挑战。

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高质量和安全性,在开发过程中必须进行风险管理与控制。

本文将重点探讨信息系统开发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

一、风险识别与评估信息系统开发中的第一步是对各种潜在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

通过对项目的全面分析和了解,可以及时发现可能的风险因素。

常见的信息系统风险包括技术风险、项目规模风险、需求变更风险、资源不足风险等。

针对每个风险因素,需要进行细致的评估,确定其影响程度和可能性。

二、规划风险应对策略在信息系统开发之前,必须制定详细的风险应对策略。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例如,对于技术风险,可以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和工具,提前进行技术验证;对于需求变更风险,可以建立灵活的需求管理机制,及时响应变更请求。

规划风险应对策略是保证项目成功的关键步骤。

三、风险监控与控制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要时刻监控和控制风险的发生与演变。

通过及时收集项目执行的各种数据,进行风险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及早发现潜在风险的迹象。

一旦发现风险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轻其对项目的影响。

风险监控与控制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持续性活动,需要密切关注项目的进展和风险的变化。

四、团队协作与沟通在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团队的协作和沟通起着重要作用。

项目管理团队应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信息共享。

定期召开项目会议,定期汇报项目进展和风险情况。

通过充分的团队协作,可以快速响应风险事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五、灵活性与变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常常面临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新的挑战。

因此,在风险管理与控制中,灵活性和变化管理至关重要。

应建立具有一定弹性和适应性的开发流程,能够及时应对需求变化和不确定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变更管理机制,确保变更请求得到适当的评估和控制。

信息化风险与风险管理体系

信息化风险与风险管理体系

信息化风险与风险管理体系在当今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和组织运营的重要支撑。

然而,伴随着信息化带来的便捷与高效,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风险。

这些风险若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可能会给企业和组织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构建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化风险,简单来说,就是在信息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对组织目标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的事件或情况。

它涵盖了多个方面,比如信息系统的故障、网络攻击、数据泄露、软件漏洞等等。

信息系统故障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信息化风险。

想象一下,一家电商企业在购物高峰期,其订单处理系统突然崩溃,无法正常接收和处理客户订单。

这不仅会导致业务的中断,影响客户的购物体验,还可能造成客户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网络攻击更是日益猖獗。

黑客可能会试图入侵企业的网络系统,窃取重要的商业机密、客户信息,甚至对系统进行破坏,以达到勒索或其他非法目的。

数据泄露也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客户的个人信息、企业的财务数据等一旦泄露,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声誉,还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监管处罚。

软件漏洞同样不容忽视。

如果使用的软件存在安全漏洞,而未及时进行补丁更新,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信息化风险呢?一方面,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难以完全掌控。

另一方面,人为因素也不可小觑。

员工的疏忽大意、缺乏安全意识,或者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都可能引发风险。

此外,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法规政策的调整、竞争对手的攻击等,也会增加信息化风险的不确定性。

面对如此多的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就成为了关键。

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通常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环节。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这需要对组织的信息化环境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收集相关信息。

风险评估则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和定性的分析,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在建筑施工领域,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旨在提高施工安全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一、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建筑施工是一个复杂且危险的过程,涉及到高处作业、大型机械设备操作、电气施工等众多高风险环节。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影响工程进度,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声誉损失。

因此,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对于建筑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可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及时处理已经发生的事故,减少事故的损失和影响,也能为企业积累宝贵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二、传统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局限性在信息化时代之前,建筑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人工经验和纸质文档记录。

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局限性,如信息传递不及时、数据不准确、难以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等。

首先,人工巡查和记录的方式效率低下,容易出现遗漏和错误。

而且,施工现场的情况瞬息万变,纸质文档往往无法及时反映最新的风险状况。

其次,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手段,难以对大量的安全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无法准确把握风险的规律和趋势,从而难以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

此外,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上也存在困难,信息共享不畅,导致工作衔接不紧密,影响安全管理的效果。

三、信息化平台在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中的优势信息化平台的引入为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带来了显著的优势。

其一,实现了实时数据采集和传输。

通过在施工现场安装传感器、监控设备等,可以实时获取施工人员的行为、设备的运行状态、环境参数等信息,并将其快速传输到信息化平台,确保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现场情况。

其二,提高了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与控制

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与控制

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与控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其运营的核心。

然而,随之带来的是信息系统风险的不断增加。

今天我们将探讨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与控制,以及实施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实际用例。

一、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确定信息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类型、风险指标、风险评估等,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风险。

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目的在于提供资源和方法来防止、检测和响应信息系统风险的发生。

为了更好地管理信息系统风险,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信息系统风险和控制目标:在做风险管理之前,需要先了解信息系统的具体运作和风险点。

2.评估风险和实施控制措施:评估系统中的风险程度以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3.监测和审核:监测和记录系统的动态情况,保证防控措施有效并及时发现问题。

4.更新和改进控制措施:及时对信息系统风险控制措施进行适当的更新和改进,以便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

二、信息系统风险控制信息系统风险控制是控制因信息系统的不合理或不稳定的运行而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

其重点任务是监督信息系统运行,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导致影响信息安全的因素,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系统设计:合理的系统设计能有效降低信息系统的风险。

2.物理环境:建设安全的服务器机房、选择合适的设备以及监控等都可以减轻风险。

3.网络安全:通过网络安全技术和工具来防御网络攻击,提升系统安全防范能力。

4.数据备份与恢复:采用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确保在数据遗失或出现故障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系统。

5.培训和督促:加强信息系统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和知识,且保证从事本领域的人员都按照规定行事。

三、实际用例分析小明公司是一家科技型公司,其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公司运营的核心组成部分。

由于未能有效实施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该公司面临了许多风险问题。

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1.1 系统建设面临的形势风险管理部承担推进全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工作职能,负责汇总、分析全行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风险状况,需要及时、全面地掌握全行各类主要风险信息。

上市后全行对不良贷款管理、处置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工作要求。

不良贷款处置环境发生变化,不良贷款处置业务自身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现有系统难以很好地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1.2 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任务1. 处置速度不断加快2. 逐户逐笔管理1.3 风险管理系统概况两大板块,图10所示全面风险管理不良贷款(特殊资产)管理图风险管理系统两大板块1.4 全面风险管理板块应用效果1. 不断加快系统建设进程,努力提升系统应用管理水平,至2008年底,实现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新跨越2. 有效整合各类风险管理信息3. 大幅提升不良贷款管理水平、能力和效率4. 主要业务全程系统处理5. 风险事前预防:各类业务可通过系统进行硬控制6. 信息直达,总行可以实时或T+1掌握逐户、逐笔和各类汇总信息7. 重要报表自动化、快速生成(T+3)8. 丰富的灵活查询、分析和数据挖掘能力内部评级法工程2.1 银行开展内部评级法工程的必要性一、开展内部评级法工程是尽快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开展内部评级法工程是银行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三、开展内部评级法工程是银行满足监管规定的必然要求22工行开展内部评级法工程的背景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新资本协议,为全球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标准。

新资本协议的提出将资本要求的覆盖范围由信用风险延伸到包括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并积极鼓励商业银行采用内部风险计量结果计算资本要求以提高资本的风险敏感性。

2007 年2月,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明确将在国内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鼓励大型商业银行在2010年达到内部评级法高级法。

过程如图11所示內部许级一期工200猝2月—7片一期「程主要是解决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整体设计和实现路径题* 内部评蟲一期I:非零借项2005.^-2006.12非零售项冃主要解决法人容户信用风险的量化及应用问题零倍项20074-2007.12零售项目主要解决零售客户信用风险的量化及应用时题图112.3 内部评级法信息工程非零售项目基本情况内部评级法二期工程非零售项目于2005年9月正式开工,项目组由普华永道咨询公司和我行项目组成员共40人组成,项目历时15个月,于2006年年末顺利完工,项目共提交73个成果。

风险的管理和EHS体系建设

风险的管理和EHS体系建设

风险的管理和EHS体系建设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风险,企业将会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而为了更好地应对风险,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EHS体系,以确保企业做好环境、卫生、安全的事宜,保护员工安全,规避风险,并最终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因为任何的经济活动都存在着风险。

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管理风险,将会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商业风险:包括市场风险、金融风险、运营风险等。

•法律风险:包括诉讼、合同违约等。

•环境风险:包括污染、能源浪费等。

•安全风险:包括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等。

因此,企业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管理风险,以保护公司及员工权益。

EHS体系建设的必要性EHS体系是指环境(E)、健康(H)和安全(S)管理体系的统称。

它是企业全面管理环境、卫生、安全工作的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的生产活动。

EHS体系建设也显得尤为必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保障员工健康与安全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生产要素,企业要全方位的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如果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因为企业的失误而受到伤害和疾病,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这也是让EHS体系建设如此必要的原因。

2.遵守环保法规,实现社会责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污染,将会引发大量的社会反对和质疑,并可能被相关部门罚款。

建立健全的EHS体系,可以帮助企业遵守环保法规,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3.提高企业竞争力建立完善的EHS体系,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环保的生产环境,这也有利于吸引和保留员工。

在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的EHS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一种商业竞争的优势。

EHS体系的建设流程建设EHS体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流程。

以下是EHS体系的建设流程:第一步:确定目标和范畴确定EHS体系的目标意味着企业应该清楚了解其需要达到的安全、健康和环保的标准。

信息系统项目建设风险管理的思考

信息系统项目建设风险管理的思考

信息系统项目建设风险管理的思考摘要:信息系统项目建设风险管理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规划和控制的过程。

本文对信息系统项目建设风险管理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风险和管理风险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以帮助项目管理者更好地管理项目建设中的风险。

关键词:信息系统、项目建设、风险管理、预测、评估、规划、控制。

正文:一、引言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系统项目建设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对项目的顺利进行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项目失败。

因此,信息系统项目建设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风险的分类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风险可以分为三类: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市场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技术实现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管理风险则是指由于管理不当而导致的风险,例如人员组织、沟通不畅等;市场风险则是指市场变化和需求变更等不可预知因素导致的风险。

在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中,这些风险经常同时存在,互相影响。

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信息系统项目建设风险管理是为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规划和控制,从而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量、按成本完成。

风险管理还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减少项目的风险和失败率,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利润率。

四、风险管理的流程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规划和风险控制四个过程。

风险识别是指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和描述,指出风险的概率、程度和影响;风险评估则是对风险进行量化和分析,确定风险的优先级;风险规划则是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的概率和影响,如选择更可靠的技术、完善人员组织等;风险控制则是对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控制和反应,如设定补救计划、加强风险监测和信息沟通等。

五、风险管理的建议和对策为了更好地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中的风险,我们建议项目管理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预估风险;二是要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工具;三是要充分培训人员,提高项目团队的风险管理能力;四是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保证风险管理的顺利实施;五是要不断监管和评估风险管理的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风险管理策略。

管理制度的风险管控与管理体系建设

管理制度的风险管控与管理体系建设

管理制度的风险管控与管理体系建设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管理制度的风险管控和管理体系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制度的风险管控与管理体系建设。

一、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管控的首要任务是识别和评估风险。

企业可以通过定期组织风险识别与评估的会议或调查表,全面了解现有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同时,应根据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制定风险管理的优先级。

二、风险防范与控制识别和评估完潜在风险后,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与控制。

可以通过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加强内部制度的监督和执行力度等方式,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

三、风险预警与预防风险的预警和预防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预警机制,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并制定相应对策。

在管理体系建设中,要强化预防意识,提前采取措施避免风险发生,如提升设备维修保养水平、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等。

四、风险应对与危机处理即使在风险管控的过程中,风险还是难以完全避免。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应对机制和危机处理系统,能够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五、信息化与技术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实现风险管控与管理体系建设。

如通过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实时监测风险指标,在风险发生时能迅速发出预警信号。

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深入挖掘潜在风险,提供决策支持。

六、内外部沟通与合作管理制度的风险管控和管理体系建设需要内外部不同部门的密切合作。

内部沟通可以促进各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作,外部合作则可以吸纳外界智慧和资源,共同推动管理制度的全面提升。

七、监督与审计建立有效的监督与审计机制,是确保管理制度风险管控和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审核或外部审核,评估风险管控效果,并根据结果改进和调整。

八、经验总结与知识分享在管理制度的风险管控和管理体系建设中,经验总结和知识分享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信息系统的安全与风险管理

信息系统的安全与风险管理

信息系统的安全与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与风险管理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站、应用程序和电子交易的普及,信息系统安全风险也日益增加。

因此,为了保护个人和组织的敏感数据以及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安全与风险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一、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为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以下措施是必不可少的:1. 强密码策略:密码是访问信息系统的主要凭证之一,因此使用强密码是非常重要的。

密码应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且定期更换密码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 双因素认证:双因素认证是一种安全措施,要求用户在登录系统时提供两种不同类型的信息,例如密码和验证码。

这种双重认证能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3. 定期更新和维护: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防病毒软件是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的关键。

定期维护和修复漏洞也是防范潜在风险的重要步骤。

4.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备份数据是保护信息系统的重要措施。

在数据丢失或系统故障时,可以通过备份数据进行快速恢复,避免重要数据的丢失。

二、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是为了识别、评估和控制潜在的安全风险。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风险管理策略:1. 风险评估:通过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可以确定潜在的风险和系统脆弱点。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评估可能的威胁、潜在漏洞和风险的影响程度。

2. 安全策略实施: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并实施安全策略是保护信息系统的重要举措。

该策略应包括数据加密、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措施,以提供全面的保护。

3. 培训和意识提高:为组织成员提供信息安全培训,提高他们对信息系统风险和安全措施的意识。

只有经过培训的员工才能正确地使用安全工具和技术,减少潜在的人为风险。

4. 应急响应计划:制定并实施应急响应计划是防范信息系统风险的关键。

该计划包括指导员工在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以尽快应对和减轻损失。

三、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挑战信息系统的安全与风险管理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1. 快速变化的威胁: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不断变化和演进,例如网络病毒、黑客攻击和勒索软件等,这给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信息系统的风险与安全管理

信息系统的风险与安全管理

信息系统的风险与安全管理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信息系统也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安全威胁。

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保护敏感数据的安全,风险与安全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信息系统的风险与安全管理,以及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法。

一、信息系统的风险信息系统的风险来自内部和外部环境。

内部风险包括人为失误、员工不当操作、内部犯罪等。

外部风险则涉及网络攻击、恶意软件、自然灾害等。

这些风险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数据泄露、服务中断等严重后果。

1. 人为失误人为失误是信息系统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

员工可能会犯错或疏忽,导致系统崩溃或数据遭到破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组织应该建立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系统使用和安全意识,同时建立审查和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2. 网络攻击网络攻击是信息系统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黑客可以利用漏洞和弱点,入侵系统并窃取数据或破坏服务。

为了应对网络攻击,组织应该采取防御性的措施,包括建立防火墙、加密数据、定期更新安全补丁等。

3.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或地震可能导致信息系统的停机或设备损坏。

为了防范此类风险,组织应该制定灾难恢复计划并建立备份系统。

此外,定期测试和维护系统设备也是必要的。

二、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为了对抗信息系统的风险,组织需要实施全面的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评估与管理组织应该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威胁和漏洞。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监测和降低风险。

2.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系统和数据的关键措施之一。

组织应该实施强密码策略、多因素身份验证和访问权限管理,限制未经授权的访问。

3. 数据保护数据是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资产之一,需要得到充分的保护。

组织应该加密敏感数据、实施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以及监控数据使用和传输过程。

4. 安全培训与意识让员工具有安全意识并掌握正确的安全操作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总结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为了有效地应对各类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我们致力于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挑战,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背景和目标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市场波动、政策变化、技术创新、自然灾害等。

这些风险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有效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保障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1、风险识别与评估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工具,对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进行了全面的识别和评估。

内部风险包括战略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合规风险等;外部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行业风险、自然风险等。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风险信息,并运用风险矩阵、风险地图等工具,对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估,确定了风险的优先级和重要程度。

2、风险管理策略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我们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对于高风险事项,采取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等策略;对于中低风险事项,采取风险接受、风险监控等策略。

同时,明确了风险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风险管理策略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3、风险管理流程优化对原有的风险管理流程进行了梳理和优化,建立了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控和报告的闭环管理流程。

明确了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同时,加强了风险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流程的整合和衔接,确保风险管理工作能够融入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中。

风险报告与管理信息系统制度

风险报告与管理信息系统制度

风险报告与管理信息系统制度风险报告与管理信息系统制度,在现代企业与组织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和报告风险信息,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组织所面临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和管理措施。

在本文中,将探讨风险报告与管理信息系统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与优化这一制度。

一、风险报告的重要性风险报告的作用是为管理者提供风险信息的全貌,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通过风险报告,管理者可以了解到当前和潜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估和管理。

以下是风险报告的几个重要作用:1.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报告可以帮助管理者及时识别潜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估。

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管理者能够了解到风险的程度和可能对组织造成的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2.决策支持:风险报告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了解组织所面临的风险,管理者可以在制定战略、规划项目和分配资源等方面做出明智的决策。

3.信息共享与沟通:风险报告可以促进信息的共享与沟通。

通过向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风险报告,管理者可以与他们共享信息,加强合作与沟通,提高组织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管理信息系统是指为组织管理提供信息支持的系统。

在风险管理中,管理信息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收集与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组织进行风险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通过自动化的数据收集与处理过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风险报告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2.风险分析与评估: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

通过利用各种模型和算法,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为管理者提供风险识别和评估的依据。

3.决策支持与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与风险监测的功能。

通过建立预警机制和监测指标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及时向管理者提供风险信息,帮助他们进行决策和调整管理策略。

三、建立与优化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优化管理信息系统是保证风险报告与管理信息系统制度有效运行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管理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最近,关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建设风险的讨论越来越多了,风险以及风险管理这两个概念,大家可能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是这种理解是否能够成为一种共识,不得而知。

因此,本文希望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有关的探讨,旨在强化理解和增加它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什么是风险
尽管风险管理的理论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但由于风险的普遍存在以及风险管理在各个行业中的专门化,风险管理人员会根据自己特定的活动范围,对风险给出不同的定义。

对风险进行定义是必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指出风险的对象和目标。

下面给出有关风险的两个定义。

风险管理的经典著作《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将风险定义为:给定情况下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的差异性。

保险理论中有关风险的定义为:风险是对被保险人的权益产生不利影响的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根据风险理论的研究,风险的一般性定义为人们对未来行为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后果与预定目标发生的负偏差,这种负偏差是指在特定的客观条件下,在特定的期间内,某一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可能发生差异的程度,差异程度越大,风险就越大,反之则风险越小。

这种偏离可由两个参数来描述:一个是偏离的可能性,即事件发生的概率;一个是发生偏离的方向和大小。

因此,又可以将风险定义为:
风险是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R = f ( P , C )
其中: R 表示风险的大小;P 表示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概率;C 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后果,即偏离的方向或大小。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风险定义为:在特定的条件及时间之内,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际结果与系统建设预期的目标之间可能发生差异的程度。

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损失
1、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是指能增加或产生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的因素,是对象风险产生的内在的、间接的原因。

2、风险事件
风险事件是指损失的直接原因或外在原因。

风险之所以会导致损失,主要是因为风险事件的发生造成的;如果风险事件没有发生,则不会导致风险损失。

3、风险损失
是指某一结果可能发生的与预期结果的负偏离或差异程度,所谓损失,在风险管理中是指对风险主体的非故意的,非计划性的和非预期的某种价值的减少。

这个定义中包括两个重要要素:一是非故意的、非计划性的和非预期的;二是价值的
概念,这种价值不一定表现为经济价值。

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均不构成风险损失。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风险的特征
风险的特征是指风险的本质及其发生规律的表现。

正确认识风险的特征对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风险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减少风险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客观性
风险是一种普遍的客观存在,人们既不能拒绝也不能否认它的存在。

风险存在于客观事件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我们必须承认和正视风险的客观存在,并且采取积极的态度,认真对待风险;
二、可预测性
风险是可以预测的。

我们可以根据以往发生的类似事件的统计资料或者别人的经验,通过分析和研究,对某种风险发生的可能及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借鉴其它的系统建设的情况进行预测和判断,对突出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

三、损失性
风险的发生必然会导致损失。

对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而言,风险造成损失是肯定的,而且这种损失有时侯很难估计它的大小,有的风险造成的损失对系统来说甚至可能是致命的,使系统建设完全归于失败,最后无法产生任何效益。

四、结果的双重性
虽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风险必然造成损失,但是如果能够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变不利为有利,对系统质量带来巨大的回报,甚至风险越大,克服风险后带来的正面价值也越大。

这就是所谓的“风险越高,利润越丰”的道理。

因此,对于管理信息系统来说,只要能够对系统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一定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国内外发生的大量的事实可以看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风险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系统建设的成败,其中的风险不仅表现在技术和基础设施这些硬件方面的驾御能力,更加突出表现出来的是关于人、组织和制度方面的因素,对这些因素加强管理,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和有效的解决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AMT研究院胡云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