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五年二期第二单元第七课时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合集下载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word教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word教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word教案课标点击本单元要紧是让我们把握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专门的行为规范,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差不多特点及刑罚的种类;了解犯罪的危害,认识不良行为和严峻不良行为可能进展为违法犯罪,从而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还将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专门爱护、未成年人受法律爱护的差不多内容和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关心的方式和途径,并运用法律手段爱护自己;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威严名师解惑1.法律和道德有何相同和不同?我国什么缘故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释疑:法律和道德有内在的、必定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相同之处是:①它们差不多上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

②它们的内容是互相渗透的。

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要求常常明文规定在法律里。

③二者建立在同一经济基础上并随着经济基础的进展变化而进展变化。

④二者的目标一致。

它们追求的差不多上社会秩序安定、人际关系和谐、生产力进展、人民生活幸福。

区别是:①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

道德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显现后才有的。

②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是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道德的内容则要紧存在于人们的道德意识中,表现在人们的言行上。

③体系结构不同。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统一表达,有严密的逻辑体系;道德不具有法律那样严谨的结构体系。

④推行的力量不同。

法律要靠公民自觉守法来推行,但也要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道德则要紧靠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来爱护。

⑤制裁的方式不同。

违法犯罪的后果有明确的规定,是一种“硬约束”。

不道德行为的后果,是自我声讨和舆论压力,是一种“软约束”。

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有着紧密联系,二者是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

一样说来,凡是我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差不多上社会主义道德所声讨的行为;凡是我国法律所鼓舞的行为,差不多上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和颂扬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又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思想品德五下第7课《法律护我成长》

思想品德五下第7课《法律护我成长》
法律保护我我国的民法规定父母有扶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如果父母对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不覆行这种抚养义务就侵犯了子女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这不但会直接给他们的生活造成困难甚至会危及他们的健康乃至生命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在一天天 地长大,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 需要得到哪些保护呢?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离 不开父母、家人、老师的保护, 我们还离不开法律的保护。
在第一次谈话中,小建的父亲态度强硬,强调当初离婚时是小建 的母亲声称不需要他抚养儿子的。李法官指出,依据我国民法通则, 未成年人的父母都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因父母已婚而取消;如 果遗弃未成年人,则要承担法律责任。数天后法院再次通知小建的 父亲到法院谈话,李法官晓之以情,动之以情,再次耐心为其解释 我国民法的监护规则,劝说其克服困难,承担起抚养小建的义务。 经过李法官的多次努力,小建最终由父亲接回家共同生活。
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 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 吸烟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情景二
小敏放学后发现自己的日记被妈妈 翻看了,她该怎么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儿童的通信不受任意或非法干涉。 ——《儿童权利公约》
讨论:①小建通过什么方式找回了爱?这种方式合理吗? ②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小建会怎么样? ③从这个案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法律保护我
• 我国的民法规定,父母有扶育未成年子女 的义务,如果父母对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 子女不覆行这种抚养义务,就侵犯了子女 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这不但会直接给他 们的生活造成困难,甚至会危及他们的健 康乃至生命。




家庭 养育, 教育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知识点
本文档将介绍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的知识点。

知识点一: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广泛应用的行为规范,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

它可以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平正义。

知识点二:我们要遵守法律
作为公民,我们要尊重并遵守法律规定,不从事违法行为,维
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必要时,我们要积极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维护自己的权益。

知识点三:法律如何对待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人。

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未成年人在法律面前享有特殊
权益。

知识点四: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法定规则,它由国家制定并通过强制手段来落实。

道德是人们根据良心、理性和社会良知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知识点五:维护法律权益的方式
当我们遇到法律纠纷或侵害时,可以通过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例如与当事人协商、报警、起诉等。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的知识点介绍。

希望对你有帮助!。

《沐浴在法治阳光下我们健康成长》

《沐浴在法治阳光下我们健康成长》

《沐浴在法治阳光下,我们健康成长》《沐浴在法治阳光下,我们健康成长》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活动目标:1、让学生懂得法律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初步形成知法守法的意识;2、让学生了解与少年儿童相关的法律,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活动准备:上网查找相关法律知识。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各国法律都对未成年人的权益有特别的保护。

我国就制定了多部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少年儿童的幸福、健康、快乐地成长!二、学习法律,开展活动出示4幅学生比较熟悉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保护我们的各种权益。

图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图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图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三、交流:未成年人也会遇到法律问题。

如果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到侵犯,应该怎么办呢?1、我会告诉父母,父母是我们的监护人。

2、可以拨打有关部门的举报电话。

3、我们可以去法院起诉。

4、小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四、活动:了解一些有关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模仿“今日说法”栏目的形式,选择你感兴趣的案例,和同学进行评说。

案例一:小黄同学的父母离婚,母亲改嫁他乡,小黄判给父亲抚养。

父亲在外打工另组家庭,没承担起抚养小黄的责任。

小黄只好跟70岁的奶奶艰难的过日子。

小黄的学校和村民委员会作为她的代理人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她的父母承担抚养义务。

小黄能赢得这场官司吗?五、交流法律问题:1、我能有自己的秘密吗?2、我能让别人搜身吗?3、舅舅把妈妈留下的房子卖掉了,我有继承权吗?4、请一位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来座谈,给我们上上法制课。

想办法了解感兴趣的法律知识,与同学合办“法制知识”小报。

5、学习小资料43页。

6、开展法律知识竞赛。

六、活动小结:对于学生来说“法律”似乎很抽象,但是在各种活动和交流中学生逐渐走进和了解法律,他们能够理解法律知识,并能简单的运用,真正使自己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

法律责任
欺凌者需承担民事责任,如赔 偿受害者损失;若情节严重, 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预防措施
学校应加强监管和教育,建立 防欺凌机制;家长应关注孩子 在校情况,及时沟通解决问题 。
案例二:网络诈骗事件
事件描述
一名初中生在网上结识陌生人,被诱导泄露个人 信息和银行账户密码,导致财产损失。
法律责任
诈骗者需承担刑事责任,如有期徒刑、罚金等; 同时需承担民事责任,如赔偿受害者损失。
法律通过强制力保证实施,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惩罚,从 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因此,法律可以被视为一种最低限 度的道德要求。
道德对法律实施有促进作用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对人 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 。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高低,直接影 响着法律的实施效果。
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激发人们的守法 意识,促使人们自觉遵守法律规定; 而沦丧的道德观念则可能导致人们无 视法律,甚至故意违法。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第二框 《法不可违》

CONTENCT

• 法律与道德关系 • 违法行为及其后果 • 青少年如何预防违法行为 • 案例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剖
析 • 总结与反思
01
法律与道德关系
法律是最低限度道德要求
法律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 最低限度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通常反映了社会公认的道德观念 和价值标准。
对未来学习提出期望和要求
深入学习法律知识
我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更深入地学习法律知识,了 解更多的法律条文和案例,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增强法治实践能力
我希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积极参与法治实践活 动,如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提升自己的法治实践能力。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法不可违)word教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法不可违)word教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法不可违)word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2)刑法的含义(3)犯罪的特点(4)我国刑罚的种类2.能力目标:(1)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定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

(2)逐步形成自我操纵、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辨论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威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3)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请同学们看屏幕挪用公款上百万,购地买宅乱挥霍,原琼山东山地税所长一审被判15年。

原琼山地税局东山地税所长蔡某,当所长不到两年,挪用税款127万余元,购地皮买私宅。

目前,蔡某因挪用公款罪,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

教师:原琼山地税局东山地税所长蔡某,他犯罪入狱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

教师:对,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法不可违。

这确实是今天我们一起来共同探讨的问题。

第二框法不可违(板书)一、谁都不能违法(二)新课新学:活动一:想一想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1事例。

摸索:一个好学生什么缘故会丢了大面子?如此的事能够幸免吗?学生1:小勤之因此丢了大面子,是因为他对法律认识的误区和道德的扭曲造成的。

尽管他一时拿不出钱,但不能去拿建筑工地的铁卡子,这就造成了小勤丢了大面子。

学生2:如此的情况能够幸免。

我们爱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确实是遵守规则,专门不能违法。

因此,青青年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就能够幸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教师:法律是惩恶扬善的利器。

但把握运用这一武器需要我们学法、知法、明白法。

假如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域,那么不违法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word教案(一)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word教案(一)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word教案(一)本课由“走近法律”“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三框组成,分别介绍什么是法律、什么缘故要遵守法律、如何样预防违法等内容。

第一框“走近法律”“我们周围的规则”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则、明白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而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并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

“生活离不开法律”告诉我们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爱护作用。

法律通过规定权益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依旧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爱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证。

因此,我们要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第二框“法不可违”。

“谁都不能违法”要紧介绍什么是违法。

并依照其违反的法律,能够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最后简要说明了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样违法行为。

“犯罪必受惩处”要紧介绍了犯罪行为和刑事处罚两部分内容。

说明了犯罪的三个差不多特点:严峻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

介绍了刑罚的含义以及我国刑罚的种类。

使学生认识到不论什么缘故,只要触犯了法律,确实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第三框“防患于未然”“认清犯罪危害”告诉我们犯罪的危害。

通过初中生自身的事例说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法纪观念淡薄,极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可见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紧密的关系。

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不仅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庞大危害,也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灾难,青青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加强自我防范”要紧介绍预防犯罪、要防患于未然等内容。

引出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提醒学生幸免沾染不良习气,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守法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我们周围的规则(一课时)【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明白得什么是法律。

思想品德:第七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课件(鲁教版八年级上)

思想品德:第七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课件(鲁教版八年级上)

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己亥中秋节又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点不假,想想父亲已离开我们九年了,自己总是想:如果老人还健在的话,带着一大家儿孙快乐地赏月、吃月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多好啊,没 有了,不会了……只有浓浓的思念,月圆人缺。
祈求王母吆,幸假我一粒仙丹,怀抱白兔奔月,与父瞰长安皇城,赏霓裳羽衣曲,捧一樽桂花玉液敬慰我的父亲。
一樽玉液敬父亲2020-2-11 11:17 上传
这时候,我又情不自禁地沉思在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仿佛又走进了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 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不自觉地魂飞在白居易的《八月十五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花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 北望向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皇冠代理登3
一场疫情,多少家庭已经妻离子散。一场疫情,多少医务工作者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一场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一场疫情,打乱了一些人外出的计划,也锁住了一些人前行的脚步。我也不例 外,听从安排,居家一月之久,从未远离家门。然而,收到单位发来的通知,必须上班之前在所属单位的县域自行隔离十四天,既是单位通知,岂有不从之理。然而,我是外地人,回单位所属县域无处 安身,不知何处落脚,让我左右为难。不管怎样,总得挪动。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陈文武违法了吗?
他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扰乱文化、体育等 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 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强行进入场内的; (二)违反规定,在场内燃放烟花爆竹或者其他 物品的; (三)展示侮辱性标语、条幅等物品的; (四)围攻裁判员、运动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 (五)向场内投掷杂物,不听制止的; (六)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其他行为。

如果行为人出于善良的动机并经被搜查人同意 而实施了非法搜查他人人身或住宅的行为而造成 严重后果的,应以第一种情况处理。尚未造成严 重后果的,可以由行为人单位或有关部门出面调 处,受害人也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权益规定, 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 复名誉,赔礼道歉。
法律离我们有多远
⑵期限:

关于死刑、无期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问题 ⑴为了对其予以政治上的否定评价; ⑵ 为了防止犯罪分子被赦免或者假释后再次利用政治权 利实施犯罪; ⑶有利于处理与犯罪有关的某些民事法律关系,如出版权, 剥夺后可以避免它们的亲属代行这种权利的情况。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经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陈正 平,32岁,初中文化,系南京市浦口区乌江镇商业村人, 1992年曾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陈正平 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经营“菊红”面食店期间,为琐 事与汤山镇“正武”面食店业主陈宗武发生矛盾。陈正 平见陈宗武面食店生意兴隆,遂怀恨在心,意图报复。 2002年9月13日晚11时许,陈正平潜入“正武”面 食店,将所携带剧毒鼠药“毒鼠强”投放到该店食品原 料内,造成300多人因食用有毒食品而中毒,案发至今已 死亡42人。 9月30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 判处被告人陈正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新人教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新人教版

四)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规定设立。

“成长中的我”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X”“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X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某某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了解一般某某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某某犯罪”“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某某犯罪行为作斗争。

”“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部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某某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据此,本单元设立“践行道德,依法维权”主题探究活动和《感受法律的尊严》《法律护我成长》两课。

“践行道德,依法维权”主题探究活动,是一个将道德和法律结合起来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设计此活动的目的是综合运用两课教材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基本的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遵守国家法律,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应当享有的合法权益,成为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本课由“走近法律”“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三框,分别介绍什么是法律、为什么要遵守法律、怎样预防某某等内容。

(1)第一框:“走近法律”。

由“我们身边的规则”“生活离不开法律”两目组成,分别介绍法律的含义和作用。

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

主要介绍什么是法律。

首先通过漫画的形式,采用对比的方式,说明了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其次说明了在生活中规则有很多种,如道德、规章、纪律等。

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义务教育法》 适龄儿童、少年 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 监护人,应当依法保 证其按时入学,接受 并完成义务教育。
《未成年人保护法》
任何组织或个人
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
的未成年人工作。
丽娟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你能帮她想想办法吗?
《未成年人保护法》 国家、社会、学校 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
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
2.可以拨打有关部门的举报电话。 如果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严重侵犯, 应该怎么办?
如果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犯,应该怎么办?
用 1.拨打12355,向“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 寻求援助。 法 律 保 2.向公安机关 报案(110)。 护 自 3.向法院起诉。 己
活动三:
今日说法
今日说法 玉娟今年11岁, 父母下岗以后,家庭 生活困难,因此家里 人就不让她上学了, 要她到大伯开的饭馆 打工。
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石鼓区荷池路小学 刘东方
什么是未成年人?
我国《民法通则 》指出:未成年人是 指未满18周岁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公民。
教育科学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
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活动一:
我知我法
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
《未成年人保护法》
国家保障未成 年人的人身、财产 和其他合法权益不 受侵犯。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畅所欲言
——汇报课前准备的法律小故事
课后拓展
让我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全社会 发出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倡议吧! (温馨提示:可以是宣传标语、诗歌、 宣传画等形式)
谢谢指导!
未成年人享有的基本权利 生命健康权 人身自由权 个人隐私权 受教育权 著作权 名誉权 ……
活动二:

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教案

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教案

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感受法律的威严。

2.帮助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及学习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介绍一些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帮助他们探讨如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等话题,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自护,真正“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课前准备:
1.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案例查找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阅读并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条款。

2.课前看法庭审理案件的录像,对法律程序和有关法规形成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主题
1.让学生说出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

2.教师结合图片讲解有关法律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说说找到的有关儿童的法律。

2.学生谈对于法律特殊保护少年儿童的看法。

3讨论书中案例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时怎么办?如果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到侵犯,应该怎么办呢?(生举手回答)
预设1:我会告诉父母,父母是我们的监护人。

预设2:可以拨打有关部门的举报电话……
三、精讲点拨,整合知识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

国家法律是最严肃、最重要的规则。

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我们处事的基本依据。

我们不但要知法、守法,还有学法、用法。

四、课堂小结,升华主题
由学生说一说本堂课你懂得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五下品社教案

五下品社教案

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活动一:激情导入,感受园林今昔①师简介:圆明园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玉苑,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它有着精美的建筑和数不尽的文化珍宝。

今天我们就要一同走进这座万园之园。

一起去感受这一代皇家园林的秀美风光。

②播放圆明园今昔风光。

(课件播放)活动二:谈体会、质疑,深入课题师:同学们,看完这段录相,你想说些什么?还有什么问题?①指生谈体会。

②老师和学生一起提炼出学生提的重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

如:Ⅰ、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毁圆明园?Ⅱ、清朝政府和军队干什么?Ⅲ、当年圆明园被抢走的珍宝有多少、现在去向如何?③小组同学结合了解到的有关清朝历史知识,讨论问题。

④小组选派代表,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师小结:一座经营了150多年,综合中西建筑艺术成就,聚集了古今艺术珍品和历代典籍、世界上少有的壮丽宫殿和园林。

在惨遭侵略军大肆抢掠和焚烧后化为乌有了。

这还只是中国百年屈辱中的小小的一页。

2、感悟深化,提升认识活动三:拓展延伸,了解历史①你们看,这是鸦片战争前和鸦片战争后的两张地图,你们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地图)②学生发言,谈感悟。

③那我们的领土哪里去了呢?④学生结合所查资料讨论。

⑤师小结:是啊,1840年,英国用鸦片、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政府屈辱求和,于1842年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岛给英国,赔二千一百万两白银,此后又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

下面让我们来浏览一下这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吧。

(课件出示条约)⑥同学们你们看了想说点什么?⑦师:“落后就要挨打”,那么我们如何摆脱“挨打”的处境呢?⑧学生讨论发言。

过渡:现在很多人提议重新修建圆明园,你们认为是否需要修建呢?我们来展开一次辩论,一同探讨这个问题。

正方观点是同意修建,反方观点是不同意修建。

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我会告诉父 母,父母是我们 的监护人。
可以拨 打有关部门 的举报电 话……

我们可以去 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46条规定:未成年人 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的,被侵害人或者其 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 主管部门处理,或者 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长沙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热线:
今日说法
爱莲同学的父母离婚,母亲改 嫁他乡,爱莲判给父亲抚养。父亲 在外打工另组家庭,没承担起抚养 爱莲的责任。爱莲只好跟着70多岁 的奶奶艰难的过日子。爱莲的学校 和村民委员会作为她的代理人向法 院提起了诉讼。 爱莲能赢得这场官司吗?
《谁对未成年人负责》
《小萌的烦恼》
未成年人也会遇到法律问题。如果我 们的合法权益遭到侵犯,应该怎么办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五年级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 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 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 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规定: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除国家法定节 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 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招 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做 工、经商或者从事其他雇佣性劳动的单位 或个人,按照国家有关禁止使用童工的规 定处罚。

教科版思想品德七下《7-2法律的作用》

教科版思想品德七下《7-2法律的作用》
说说你知道的身边的法律法规 如果我们遵纪守法,是否这些法 律法规就与我们无关了呢?
无论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还是社会生活中, 法律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既受到法律的保护, 又受到法律的约束;我们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又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七课 法律初探 ——法律的作用
你知道在我们的一生中,法律 规定了哪些权利与义务吗?
(2)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 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
你知道法律还可以调节哪些百姓 纠纷?
复旦大学投毒案
林森浩的行为有什么危害 ?法律 在该案中起了什么作用?
(3)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 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和谐 。
看完报道,给你哪些警示?
待死后转移给他人
(1)法律规定人们享有什么权利、应该 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利和不履 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
12 月 1 日是马丽的生日,她非常高兴。 为了庆祝,她特意去照相馆拍了张艺术照,
但这家照相馆却未经她许可,就将照片摆放
在门口做广告宣传。同学看到后告诉了她, 她非常生气,与照相馆负责人进行交涉,要 求收回照片并要求赔偿、道歉,但这位负责 人却毫不理会。 马丽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为什么?
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既要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又要依 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人身权利及抚养和教育的权利
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服兵役的 义务,有登记结婚的权利,有赡养扶助父 母的义务 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的权利 可立下遗嘱,将自己的合法财产
儿童、少年 到青年 达到法定年龄

品德五年二期第二单元第七课时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品德五年二期第二单元第七课时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第七课时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与少年儿童相关的法律,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提高学生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活动准备:1、寻找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少年儿童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全文。

活动过程:一、说说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

1、学生说说找到的有关的法律法规,教师做相应补充。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全文,学生阅读,并针对自己印象较深的条款进行交流。

二、今日说法。

1、这些法律法规为未成年人幸福、健康、快乐地成长提供了保障。

但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也会受到侵犯。

2、模仿《今日说法》栏目让学生以主持人的口吻讲述这方面的事例。

(教材41、42页的案例;再如:家住南岗区的小明是个聪明爱动手动脑的孩子,经常自己做一些小发明。

一次,他制作了一个给花自动浇水的装置,还被他父亲的朋友借去了一阵子。

之后小明的父亲偶然看到那位朋友加工了大量浇水器四处推销,便质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的朋友回答,那是孩子随便做着玩的东西,不算是专利,上哪儿告都没用。

小明只有14岁,还未成年,他的发明难道真的得不到保护吗?)3、学生作为观众自由发表看法,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评说。

4、最后由嘉宾(可由教师扮演)进行法律点评。

三、用法律保护自己。

1、你或身边的少年儿童遇到过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况吗?让学生联系实际来谈。

2、你知道该怎样寻求法律帮助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吗?学生讨论。

3、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并介绍其他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向"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寻求援助;向有关主管部门反映;向公安机关报案等。

四、活动延伸。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感兴趣的法律知识,办一期“法制知识”手抄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时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与少年儿童相关的法律,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提高学生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寻找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少年儿童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全文。

活动过程:
一、说说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

1、学生说说找到的有关的法律法规,教师做相应补充。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全文,学生阅读,并针对自己印象较深的条款进行交流。

二、今日说法。

1、这些法律法规为未成年人幸福、健康、快乐地成长提供了保障。

但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也会受到侵犯。

2、模仿《今日说法》栏目让学生以主持人的口吻讲述这方面的事例。

(教材41、42页的案例;再如:家住南岗区的小明是个聪明爱动手动脑的孩子,经常自己做一些小发明。

一次,他制作了一个给花自动浇水的装置,还被他父亲的朋友借去了一阵子。

之后小明的父亲偶然看到那位朋友加工了大量浇水器四处推销,便质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的朋友回答,那是孩子随便做着玩的东西,不算是专利,上哪儿告都没用。

小明只有14岁,还未成年,他的发明难道真的得不到保护吗?)
3、学生作为观众自由发表看法,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评说。

4、最后由嘉宾(可由教师扮演)进行法律点评。

三、用法律保护自己。

1、你或身边的少年儿童遇到过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况吗?让学生联系实
际来谈。

2、你知道该怎样寻求法律帮助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吗?学生讨论。

3、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并介绍其他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向"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寻求援助;向有关主管部门反映;向公安机关报案等。

四、活动延伸。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感兴趣的法律知识,办一期“法制知识”手抄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