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_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B超检查是利用声音传播信息B.噪声的波形图中波形是不规则且没有规律的C.噪声也有可利用的地方,例如利用人体发出的微弱噪声可以探测病情D.悦耳的歌声一定不会是噪声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科技的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B.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在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的D.“声纹门锁”是依据响度来识别的3.关于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快C.可以利用次声波预报自然灾害D.物理老师在教室内讲课时没有回声产生4.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草植树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钢琴和吉他发出的声音B.“隔墙有耳”说明真空能够传播声音C.“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要低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信息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闹市中人们关紧夹层门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是在调节音色C.公园里游客听见鸟的鸣叫声,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D.用手机通电话,通过音调可以辨别对方是否是熟人7.下列场景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A.甲图: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乙图: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C.丙图:部分路段设置禁鸣标志牌D.丁图:舰载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8.如图所示,展示的是穿越公园的“隔音蛟龙”,这样的道路设计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在人耳处减弱噪声9.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在我州的形势十分严峻,下列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中说法正确的是()A.扑火队员从集结地到达火场为匀速直线运动B.我们进入森林时不能随意丢弃喝完水的矿泉水瓶C.树木燃烧时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声音频率大于20000赫兹D.大飞机洒水救火后,飞机整体的质量不变10.许多诗句中涉及的关于声现象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A.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11.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关于波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与乙的音调相同,甲的响度大一些B.甲与丙的响度相同,丙的音调高一些C.在空气中,丙的传播速度比甲乙快一些D.从物理角度看,甲乙丙三者都是乐音12.晚上,爸爸把电视声音调小了一点,以免影响邻居休息。

2021年中考物理 声现象、光学 阶段检测卷

2021年中考物理  声现象、光学  阶段检测卷

中考物理阶段测试卷(一)(声现象、光学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共33分.单项选择题7个,每小题3分;多项选择题3个,每小题4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错得0分) 1.【多选】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D)A.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C.人耳可以听到超声,不能听到次声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2.下列有关光的表述正确的是(A)A.“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B.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光的镜面反射C.“海市蜃楼”——光的漫反射D.驾驶员看到后视镜中的景物——光的折射3.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B.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C.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D.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方面控制噪声4.【多选】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D)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中考期间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声音变小5.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C)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6.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让其一端伸出桌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钢尺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B.钢尺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C.钢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D.钢尺伸出的长度越短其响度越大7.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D)8.如图所示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色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2倍焦距B.白色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色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色墙上的像,是因为墙对光发生了镜面反射9.【多选】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D)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B.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C.当u=20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10.坐公交车时,看到同方向行驶的轿车玻璃窗上出现连续横移的字,拍摄了其中两个字,如图所示.关于这两字写在哪辆车上,从车头向车尾看,字的顺序是(D)A.轿车上,中兴B.轿车上,兴中C.公交车上,中兴D.公交车上,兴中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个小题,共67分)11.(2分)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声是因为琴弦在振动,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音调__.12.(2分)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能量_;平时说的“B超”也是超声波,可利用它为病人做常规检查,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信息.(均选填“信息”或“能量”)13.(3分)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响度相同的是__乙、丙__;小明在音乐厅里弹钢琴,琴声通过__空气__传到距离他17 m远的观众耳中,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时间是0.05 s.14.(2分)如图所示是一种视力矫正的模型,其中透镜A是__凹__(选填“凸”或“凹”)透镜,该模型是矫正近(选填“近”或“远”)视眼.15.(3分)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OC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等于30°,MM′上方是__空气__(选填“空气”或“玻璃”).16.(3分)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如图所示).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__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__;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反射__;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折射__.17.(4分)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下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__种类__和__温度__有关.在长为884 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且两次声音的间隔为 2.43 s,则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为_ 5_200 m/s,该金属管可能是由__铁__制成的.(此时温度为15 ℃)介质空气(0 ℃)空气(15 ℃)煤油(25 ℃)水(常温)冰铜铝铁声速/(m·s-1)331340 1 324 1 500 3 230 3 750 5 000 5 200上,观看到她的裙子呈__黑__色.观众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演员是由于光照到演员身上发生了__漫反射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19.(4分)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答案图20.(4分)如图所示,运钞车车厢内,人眼挨着玻璃砖观察车外,请通过光路作图(保留痕迹),标出人眼看到车外的范围.答案图21.(4分)如图所示,SA为水面上方的点光源S射向水面的一条光线,该光线射到水面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刚好指向水面上方凹透镜右侧的焦点.请画出:(1)光线SA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2)经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答案图22.(6分)学生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此实验中:(1)我们选用 2 mm厚的透明玻璃板(选填“平面镜”“5 mm厚的透明玻璃板”或“2 mm厚的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10 cm处,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且与玻璃板相距_10_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3)实验时应在A(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蜡烛A的像的大小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移开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处,光屏上_ 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虚__(选填“虚”或“实”)像.23.(6分)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甲乙(1)由图可知,凸透镜焦距范围正确的是A.A.6.5 cm<f<13 cm B.13 cm<f<20 cmC.20 cm<f<40 cm D.f>40 cm(2)若将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应将光屏向__右__(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__大__些.(3)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凹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近视眼(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原理与此相同.(4)把烛焰放置于凸透镜焦点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的虚像.若将一不透明的光屏置于图中虚线处,如图乙所示,则烛焰的像C.A.会消失B.亮度变暗C.没有变化D.成在光屏上2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无知的代价某蔬菜大棚种植户突发奇想,将大棚原来使用的白色塑料薄膜换成了绿色薄膜,结果棚内种植的蔬菜生长缓慢,甚至枯萎,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老王喜欢观察与思考,他注意到蔬菜的叶子多数呈现绿色,由此他猜想,蔬菜的叶子是绿色的,可能是由于蔬菜喜爱绿色,假若将温室的白色薄膜换上绿色的,又让阳光中的绿色光通过并照射蔬菜,这样蔬菜就会生长得更快,产量更高.有了这样的想法,于是他就将大棚全部用上了绿色薄膜,结果酿成了悲剧.通过与农科所的科技人员交流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的反射光来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蔬菜反射的是绿光,也就是说绿色正是蔬菜所不喜爱的.只给蔬菜照射绿光,蔬菜就会因缺少所需要的其他色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而生长缓慢,直至枯萎死亡.(1)绿色蔬菜喜爱__其他__(选填“绿”或“其他”)颜色的光.(2)请你分析,红花会反射__红__颜色的光.(3)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黑色花却很少,原因是__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吸收7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也更难生存 .(4)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一是白布能反射__所有__颜色的光,使观众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二是利用__漫反射__使坐在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25.(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2.5 t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在其前方有一固定的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0.6 s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0.4 s ,测出汽车的速度为34 m/s.已知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150,超声波的速度为340 m/s.求:(g 取10 N/kg) (1)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2)汽车匀速行驶10 s 牵引力做的功.(3)测速仪两次发出信号的时间间隔.(1)汽车的重力G =mg =2.5×103 kg ×10 N/kg =2.5×104 N ,汽车受到的阻力F 阻=150G =150×2.5×104 N =500 N ,汽车匀速直线行驶时,汽车受到的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F =F 阻=500 N.(2)汽车10 s 内行驶的距离s =v车t =34 m/s ×10 s =340 m ,牵引力做功W =Fs =500 N ×340 m =1.7×105 J.(3)由v =s t 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距离s 1=v 声t 1=340 m/s ×0.6 s 2=102 m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距离s 2=v 声t 2=340 m/s ×0.4 s 2=68 m .因此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距离s ′=s 1-s 2=102 m -68 m =34 m ,设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时间差为Δt ,汽车行驶34 m 共用时间t ′=Δt -t 1+t 2=Δt -0.6 s 2+0.4 s 2=Δt -0.1 s ,汽车的车速v ′=s ′t ′=34 m Δt -0.1 s=34 m/s ,解得测速仪两次发出信号的时间间隔Δt =1.1 s.。

初中物理声现象试题

初中物理声现象试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声现象》试题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得分_____第一章综合测试一.填空题:1.声音是由于_____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真空___传声(填"能"或"不能")2.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传声的,人潜入水中时,仍能听岸上人的说话声,这说明______也能传声,人隔着枕头,能听到钟表"嘀答"这说明_______同样也能传声.3.科学工和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6s 收到回声,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4.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____停止,锣声消失.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不能传声.5.声波起因于_____,声波的传播需要_____,因此声波不能通过真空.声波具有______.6.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而产生的,钢琴、吉他、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也可能从它们的_____来分辨.7.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_____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__的缘故.8.被誉为"绿城"的南宁市,街道两旁种植了大量树木,它可以使传来的______被部分吸收而减弱,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安静.9.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①控制噪声声源;②阻断噪声传播;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下列控制噪声的方法分别是属于哪一种?(1)摩托车上的消声器___(2)在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用吸音材料制成特殊形状的结构_____(填序号)10.有的人在唱歌时常常"走调",走调的意思是指其唱歌时___发生了改变.二.选择题1.在百赛跑中,计时员依据下列事实开始计时才准确()A.听到发令枪声B.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白烟C.看到运动员起跑D.以上几种情况都一样2.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在钢轨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3.在班级进行的物理知识抢答比赛中,坐在前排的同学,不用向后转头,根据说话声就能判断出是谁在抢答,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A.振幅B.频率C.响度D.音色4.按照歌声来唱歌"2"和"6"低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5.吹笛子发声主要是()A.笛子本身(竹管)振动发声B.笛子中空气的振动发声C.吹笛子的人发出的声音D.手指交替按住笛孔时发出的声音6.邮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做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A.能较好地反射声音B.能较好地吸收声音C.不能传播声音D.以上都不对7.擂鼓人用力擂鼓是为了使鼓声的()A.音调升高B.响度增大C.音色改变D.节奏加快8.小珊同学拎起水壶向热水瓶中灌开水,小珊妈妈在一旁提醒她:"小珊,水快满了"说话间水真满了,小珊奇怪地问:"妈妈,你怎么知道快满了?",同学们,你知道理由吗?请从下面的答案中选出()A.瓶内水的振动产生,频率越来越低B.瓶内水的振动产生,响度越来越小C.瓶内空气的振动产生,频率越来越高D.瓶内空气的振动产生,响度越来越大.9.下面各种说法中,哪一句话是错误的()A.水快开时,是水的振动发出的嘀声.B.用手掌每秒左右挥动5次发出来的一定是次声波.C.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的波形杂乱无章.D.乐音音调低,噪音音高高.10.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水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11.有甲、乙两个发声体,第一次甲发声体单独发声,由仪器测得分贝数为62,第二次乙单独发声,由固定在同一地方的仪器测得分贝数45,那么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A.甲发声体距离仪器一定远B.乙发声体距离仪器一定远C.甲发声体距离仪器一定近D.乙发声体距离仪器可能近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B.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的位置叫振幅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D.空气中的声速跟音调无关13.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根据声音的()A.声调B.响度C.音色D.音量14.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收音机的音量开关是调节音调的;B.收音机的音量开关是调节响度的;C.一个人的音色是不会改变的;D.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不会变的.三.简答题:1.有一很长的钢管内装满水,一个同学用小锤在一端敲击,另一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次声音,试分三次声音从何而来?2.设计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四.计算1.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后3.6s后听到回声,该海底有多深?2.下雷雨时,小沫同学在看到闪电后5s才听到雷声,他发现隆隆的雷声持续了3s,则闪电处距小沫多远?。

人教版初中物理初二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初二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初二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解析版)一、单选题1.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7次,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倘若你闭上眼睛,这两种昆虫从你头相近飞过,那么()A.能听到甲昆虫飞过,但不能听到乙昆虫飞过B.能听到乙昆虫飞过,但不能听到甲昆虫飞过C.甲、乙两种昆虫飞过都能听见,但甲的声音更微弱D.甲、乙两种昆虫飞过都听不见2.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如图所示),下面是四位同砚关于这件事的明白,你觉得谁的看法最正确()A.小明: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氛围,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B.小华: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C.小轩: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氛围,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混浊标题D.小新: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混浊标题了3.文娱委员引领大众唱歌时,发音太高了唱不下去,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A.速度 B.响度 C.音色 D.音调4.下列实例中不能证明液体能够传声的是()A.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渔网里B.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C.根据潜水艇的声音鉴别潜水艇的位置D.敲击鱼缸,金鱼会受到惊吓而游动5.石岐中学“第三套天下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芳华》现在开始…”,操场上各年级的同砚们听到声音的强弱各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响度跟()A.发声体的振幅有关B.隔断发声体的远近有关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发声体的质料、布局有关6.下面对老牛和蜜蜂的对话描述正确的是()A.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啼声响度大B.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牛的啼声响度小C.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小,牛的啼声音调高D.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牛的啼声音调低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阻止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C.声音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在陌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属于在传播历程中减弱噪声8.中考时期跳广场舞的姨妈为了减弱噪声,自觉把音响的音量调小,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A.在声源处 B.在传播历程中C.在人耳处 D.在声源和人耳处9.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 B.用声呐探测海深C.用B超做体检 D.用听诊器查抄身体10.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砚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历程中,一定产生改变的是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11.雅安地震时,自由军实时赶到灾区举行救助.被埋者也要积极接纳措施互助,要领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稳固物体,其目的是()A.将周围物体砸开 B.利用声传递能量C.利用声传递信息 D.消除孤独12.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砚发觉,敲击大钟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声B.大钟还在振动C.钟振动中止了而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产生了“延迟”13.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108m/sB.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C.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随介质的不同而不同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14.每个别心跳的声音都是唯一无二的,科学家发起可据此区分不同的人.这主要利用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15.吉它(一种乐器)上有五根粗细不同的弦,是为了在演奏中获得不同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二、填空题16.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环境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发起一个要研究的标题: ______ .17.钢琴是议决弦的振动发声的,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_________就越大;敲击不同的琴键会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因为弦振动的_________不同.18.下列属于超声波应用的是(填序号)A.监测核爆炸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C.利用B超查看母体内的胎儿D.测定运动中乒乓球的速度E.预报地震、台风F.利用声波举行塑料焊接19.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20.抖空竹是中国传统民间游戏,空竹以竹木为质料制成,中空,如图.空竹的转速越高,其发出的声音响度也就越大,这是由于_________(填“振幅”或“频率”)变大的缘故.三、实验题21.在寓目交响乐队演奏的历程中,小华发觉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决定对此举行研究.议决和同砚们讨论,发起了以下猜测:猜测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猜测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小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一些哨子(如下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2.5ml和5ml.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解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详见下表(表中“ml”表示毫升,“cm”表示厘米)(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比拟,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 ______ 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 ______ .(2)选用序号为 ______ 的两次实验做比拟,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 ______ 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 ______ .(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响度大的是 ______ (选填“C”或“D”).22.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明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音叉如图所示:①当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发声的同时必须注意查看__________;②当小明加大敲击的力度时,他听到和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④乒乓球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23.某中学实验小组的同砚对“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吗?”举行探究,设计并举行了实验,用到的工具有:耐高温的广口玻璃瓶或烧杯、密封盖、小铃、细铁丝或棉线.如下图所示:(1)将瓶口盖精密封盖,摇动小铃,_______听到铃声.(填“能”或“不能”)(2)使密封瓶盖与瓶口间隙有空隙,对烧瓶加热,议决一段时间,拧紧瓶盖并中止加热.冷却后,瓶内类似真空状态,再摇动小铃,比较两次听到的铃声的变化,可知__________.(3) 议决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简答题(共1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24.如下图所示,在一个圆底烧瓶内装入适量的水,用下端系有小铃铛的带孔橡皮塞塞住瓶口,孔内插有一截套有橡皮管的玻璃管,此时轻轻晃动烧瓶,可以听到响亮的铃声.(1)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下加热,使水沸腾一段时间后,用夹子夹住橡皮管,待烧瓶冷却,再次晃动烧瓶,铃声将会怎样?(2)打开夹子,空气进来烧瓶,再晃动烧瓶,铃声又将会怎样?(3)该实验说明了什么原理?六、谋略题(共0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七、作图题(共0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八、阅读理解题(共0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答案剖析1.【答案】B【剖析】人的听觉范畴是:20赫兹-20190赫兹.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7次,不在人的听觉范畴内,故交听不到甲昆虫飞过;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所以能听到乙昆虫飞过.ACD错误.故选B.2.【答案】C【剖析】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氛围,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混浊标题.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虽然没有环境混浊,但是也有噪声混浊.故A、B、D错误.3.【答案】D【剖析】唱歌时,要是起调太高,即开始发音时声带振动太快,要是声带振动不能够再加快,则音调就会上不去了.4.【答案】B【剖析】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渔网里,根据潜水艇的声音鉴别潜水艇的位置,敲击鱼缸,金鱼会受到惊吓而游动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可以说明水的振动发出声音.5.【答案】B【剖析】影响声音的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和到人耳的隔断互助决定的;振幅越大,隔断越近,响度越大.由于产生体相同,故振幅相同,而操场上各年级的同砚们听到声音的强弱各不相同的主要因素是距产生体的远近不同.6.【答案】A【剖析】老牛的啼声比较大,是指响度大,但牛发出的声音比较低沉,所以音调低;蜜蜂发出的声音响度小,但是刺耳尖细,所以音调高.7.【答案】B【剖析】A,“阻止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这两点在生活中都有着普遍的应用,故B正确;C,物体振动,能产生声音,但人要听到声音,还需要2个条件: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的频率在20Hz~20190Hz之间,故C错误;D,减弱噪声的要领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历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而在陌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只能起到测试噪声巨细的作用,故D错误.8.【答案】A.【剖析】把音响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9.【答案】D【剖析】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相符题意;B,用声呐探测海深,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相符题意;C,用B超做体检,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相符题意;D,用听诊器查抄身体,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不是利用超声波,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相符题意.10.【答案】A【剖析】A,用木棒敲过从B到A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铁护栏的长度不同,体积和质量都不同,振动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一定不同.相符题意.B,都是木棒敲打铁护栏,物体的质料和布局都相同,音色不会有明显改变.不相符题意.C,用力巨细可能不同,铁护栏的振动幅度可能不同,响度可能不同.不相符题意.D,由B剖析知,音色不会改变;由C剖析知,响度可能改变,可能不变.不相符题意.11.【答案】C【剖析】在地震中遇难,被埋在地震废墟下时,不要高声呼喊,要保存体力,不断敲击周围稳固物体,发出声音,议决声音传递信息,守候搜救职员发觉.12.【答案】B【剖析】敲响大钟后“大钟余声未止”,标题工具是”大钟“,“大钟余声为止”表明大钟还在振动.13.【答案】C【剖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但传声的速度不同.声速的巨细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由此可知选项A、B、D都是错误的.14.【答案】C【剖析】音色反应了声音的品格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质料、布局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每个别心跳的声音都是唯一无二的,科学家发起可据此区分不同的人.这主要利用声音的音色.15.【答案】A【剖析】吉他上的弦粗细不同,弹奏时,粗弦振动慢、音调低,细弦振动快、音调高.可见五根粗细不同的弦,是为了在演奏中获得不同的音调.故A正确;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与发声体的质料和布局有关.五根粗细不同的弦,产生的音色是相同的,就如钢琴上不同的键盘产生的音色相联合样.故B错误;弹奏吉他时,响度的巨细由弹奏的力度决定,与弦的粗细无关.故C错误;振幅由弹奏时的力度决定,与弦的粗细无关.故D错误.16.【答案】声音的传播隔断与介质有关吗?或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隔断比空气中传播的远吗?【剖析】由此题提供的信息可知,是因为介质的不同,导致声音的传播效果不同,所以可以发起标题:声音的传播隔断与介质有关吗?(或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隔断比空气中传播的远吗?)17.【答案】响度;频率.【剖析】因为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因此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因此当敲击不同的琴键会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因为弦振动的频率不同.18.【答案】BCDF【剖析】B、C、D、F选项都是超声波的应用,A、E是利用了次声波.19.【答案】音调;纸片在木梳齿上划动的速度不同,振动的频率巨细不同,音调不同.【剖析】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快速滑动时,纸片振动的快即频率大,音调高;慢速的划动,纸片的振动速度慢,频率低,音调低.20.【答案】振幅.【剖析】当空竹旋转时,空竹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当空竹的转速越高,其发出的声音响度也就越大,这是由于振幅变大的缘故.21.【答案】(1)横截面积(或粗细);高;(2)A、D(或B、E或C、F);长度;低;(3)D.【剖析】要研究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比拟,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或粗细)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质料不变,所以要选择A、D(或B、E或C、F).由此可得,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低;(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D的声音强度为75分贝,大于D的声音强度.22.【答案】①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②听到音叉的响度越大,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越大;③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④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查看,转换法.【剖析】①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与敲击的力度有关.敲击的力度越大,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越大.实验中议决查看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来鉴别音叉振动的幅度巨细.当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发声的同时必须注意查看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以便明白音叉的振幅.②当小明加大敲击的力度时,音叉的振幅增大,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变大.他听到和查看到的现象是:听到音叉的响度越大,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变大.③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④乒乓球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查看,这种研究要领叫做转换法.23.【答案】(1)能;(2)铃声变小;(3)声音传播需要依靠介质.【剖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根据两次铃声的变化可得出结论.(1)拧紧瓶盖,摇动铃铛,因瓶内有空气,声音可以传播,所以能听到声音;(2)瓶内靠近真空后,没有了声音传播的介质,在摇动铃铛时,并与前一次的声音举行比较;从小铃铛的声音变小可以推测,当瓶中是真空时,将听不到铃声了;(3)由此可知,此实验的结论是:声音传播需要依靠介质;24.【答案】(1)铃声减弱;(2)铃声又响亮起来;(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剖析】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一段时间,主要是“赶跑”烧瓶内的空气;夹住橡皮管并使烧瓶冷却,让瓶中的高温水蒸气液化成水.因此,水面和瓶口之间险些成了真空,此时晃动烧瓶,小铃铛振动,但铃声很微弱,甚至听不到,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打开夹子,使空气重新进来烧瓶,晃动烧瓶,又能听到响亮的铃声,这就再次验证了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第二章《声现象》检测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含解析)

第二章《声现象》检测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含解析)

第二章《声现象》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用手按住自行车的车铃,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B.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C.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2.我们欣赏音乐时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A.音色不同B.音调不同C.响度不同D.传播速度不同3.下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A.在居民楼附近种植树木B.在高速路旁建隔音板C.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D.戴耳罩4.清名桥古运河景区游船上安装了由船务中心工作人员自主研发设计的“消声器”,游船在行驶过程中不再有明显的轰隆声,关于此举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装“消声器”后机器不再振动B. “消声器”中有真空部分,让声音通过真空传到别处去了C.加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不再有明显的轰隆声”中的“明显”指声音的音调变低5.“隔墙有耳”的意思是说,在墙的一面说话时,墙另一面的人也能听得到.这个现象能够说明()A.声音能够穿透墙壁传播B.声音能够拐弯传播C.固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D.耳朵有这个特异功能6.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外界声波通过外耳道传递引起什么振动()A.耳廓B.外耳道C.半规管D.鼓膜7.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噪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8.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色B.响度C.振幅D.音调9.如图所示,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塑料吸管做的响笛,并将它不断剪短.这是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长短的关系10.演奏同一首乐曲时,中胡比二胡声音来的沉闷的主要原因是()A.音调不同B.音色不同C.响度不同D.传播速度不同11.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的手指,是为了改变笛子发声的()A.振幅B.响度C.音色D.音调12.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C.摩托车装消音器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13.中考期间,为了防止噪声对考试的影响,规定在考试期间考场200米范围内不得有噪声.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来源于杂乱无章的不规则振动B.空灵优美的钢琴曲不可能成为噪声C.噪声一向为人所厌,丝毫没有用处D.人们以响度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14.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15.对“0dB”的理解,正确的是()A. 0dB说明物体不振动B. 0dB是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C. 0dB说明频率低于20HzD. 0dB说明频率高于20000Hz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16.找两个一次性纸杯,在它们的底部中间扎一个小孔,再找一根足够长的线,将线的两头分别穿过一个纸杯底部的小孔后将线头打结,防止线头从小孔滑脱,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简单的土电话.你拿着其中的一个纸杯进入房间,关上门,将另一个纸杯交给你的家长,并让他对着杯口轻声说话,你在房间里通过另一个杯口能清楚地听到你家长说了什么.(1)你的家长的说话声 ______ (是/不是)通过空气传入你的耳朵的.(2)实验中,线是否被拉紧对实验结果 ______ (有/没有)影响.(3)“土电话”表明:固体不但可以传声,且传声效果与空气相比 ______ (更好/更差/一样).17.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这说明超声波具有_________.超声波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请你列举两个超声波应用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_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开他的远近.(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三、实验题(共16分)19.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1) ______ ;(2) ______ .20.由下面表格中的声速,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大.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2)根据所作图像,温度为15℃时声速为__________m/s.(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20世纪中期,人们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四、计算题(每小题7分,共21分)22.一辆汽车向山崖匀速行驶,速度是1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某一位置司机鸣笛,经过2s后听到回声,则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是多少?23.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的信号经过0.6s被探测仪器接收到.求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底的距离是多少米?24.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巴黎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若管长931m,两次响声间隔2.5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结果保留整数)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此题的关键在于“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不能振动,也就不能发声.用手按住自行车的车铃时,敲打车铃,无法引起车铃的正常振动,所以不能听到清脆的声音.2.【答案】A【解析】不同的乐器即便演奏相同的乐曲,发出的音色也不相同,故可用音色来辨别不同的乐器.3.【答案】C.【解析】A,在居民楼附近种植树木,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不符合题意;B,在高速路旁建隔音板,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不符合题意;C,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D,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4.【答案】C【解析】清名桥古运河景区游船上安装了由船务中心工作人员自主研发设计的“消声器”,游船在行驶过程中不再有明显的轰隆声,加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5.【答案】C【解析】在墙的一面说话时,另一面的人也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经过空气,墙壁传到对方的耳朵中即声音可以在气体和固体中传播.6.【答案】D【解析】外界声波经过耳廓收集,通过外耳道传导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选D.7.【答案】D【解析】A,声波具有能量,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正确,不符合题意;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正确,不符合题意;D,“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不是次声波,不正确,符合题意.8.【答案】D【解析】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低”是指声音的高低,即音调.9.【答案】B【解析】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不断的剪短,则塑料吸管越短,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是探究音调和吸管长短的关系.10.【答案】B【解析】演奏同一首乐曲时,中胡比二胡声音来的沉闷,主要原因是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11.【答案】D【解析】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大),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12.【答案】D【解析】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增大了声音的响度,不符合题意;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振幅不一样,声音的响度不一样,不符合题意;C,摩托车上装消音器,在声源处减弱了噪声,不符合题意;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瓶子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13.【答案】A.【解析】A,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音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故A正确.B,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空灵优美的钢琴曲可能成为噪声,故B错误.C,噪声一向为人所厌,但声音具有能量,也可以加以利用,故C错误;D,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故D错误.14.【答案】B【解析】鼓声主要由鼓面振动产生,经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朵里,根据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使观众能从各个角度接收到声音,并使声音延续(混响),才能使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15.【答案】B【解析】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符号是dB,0dB是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16.【答案】(1)不是;(2)有;(3)更好【解析】声音是通过“土电话”的棉线(固体)传播的,不是通过空气传入你的耳朵的;如果棉线处于松弛状态时,则另一方就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这是因为“松弛”,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则另一方就听不到声音.故实验中,线是否拉紧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在另一间房屋内可以清楚的听到家长说话声,其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说明固体不但能够传声,而且传声的效果比气体好.17.【答案】能量;B超、声呐、超声波碎石机等【解析】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此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题( 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题( 含答案)

《声现象》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A.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B.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C.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D.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能传声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可以有效减弱噪声D.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3.如图所示,根据声音的波形判断,属于噪声的是( )A.B.C.D.4.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种刷牙方式既干净又舒服。

下列声音的利用与电动牙刷的声音利用方式不同的是A.登雪山时不许高声讲话 B.超声波清洗钟表C.超声波为结石患者击碎结石 D.彩超观察胎儿的生长情况5.下列有关能源和信息传递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A.频率越高的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越大B.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C.节约能源只要提高节能意识就行,与科技进步无关D.因为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所以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1/ 76.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少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C.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D.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7.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操作中,能够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关系”的是A.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情况B.用相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C.使音叉发出不同的响度,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D.小刚轻声说话,小丽通过“土电话”听小刚的声音8.下列关于声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发声体振动越快响度越大B.声波只能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C.潜在水里的人能听到岸上的人的说话声,是由于固体可以传声D.我们可以通过音色判断熟悉歌手的声音9.如图所示,医生通过听诊器来了解患者心肺的工作情况,听诊器运用的物理原理是( )A.改变发声响度,使响度变大B.增大振幅,从而增大响度C.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D.缩短人耳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响度更大二、多选题10.有两个发声体,第一次由甲单独发声,测得为88dB.第二次由乙单独发声,由固定在同一地方的仪器测得为56dB。

2023年初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人教版)

2023年初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人教版)

选择题下列实验中,不能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A. 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泡沫球,泡沫球被弹起B. 把一支铅笔固定在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上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曲线C. 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能听到两次敲击声D. 在音箱上放一些纸屑,纸屑会随着音乐起舞【答案】C【解析】A、用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的泡沫球被弹起,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A不符合题意;B、把一支短铅笔固定在大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上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曲,说明发声的大钟在振动;故B不符合题意;C、敲打铁管的一端能听到两次敲击声,说明声音在铁管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是探究声音产生条件;故C 符合题意;D、在音箱上放一些纸屑会随着音乐跳动,说明发声的音箱在振动;故D不符题意。

故选C。

实验题如图所示的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小宇同学诊断疾病,下列关于医生听到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医生是声源,传声介质主要是胶管B. 小宇是声源,传声介质主要是胶管C. 医生是声源,传声介质主要是管内的空气D. 小宇是声源,传声介质主要是管内的空气【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解:医生用听诊器为小宇同学诊断疾病,主要听小宇心脏跳动的声音,因此小宇是声源,心脏跳动的声音是通过胶管内的空气传播的.故选D.选择题在较长的一段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如果另一个人耳朵贴在水管另一端能听到先后三次敲击声,则传来这三次响声的介质依次是A. 铁管、水、空气B. 水、空气、铁管C. 空气、水、铁管D. 水、铁管、空气【答案】A【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

声音会分别沿着固体水管、水、空气向另一端传播,由于声音在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即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故在另一端的人先听到由固体水管传来的声音,其次是通过水传来的声音,最后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中考物理复习 第二章 声现象测试题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中考物理复习 第二章 声现象测试题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中考物理复习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中考物理复习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考物理复习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声现象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 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3.)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手指B.琴弦 C.弦柱D.空气4. 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5。

春节联合会上,有一名节目主持人出场时,“闻其声,而知其人”,张华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著名主持人朱军的声音,这是他应用了声音的哪种性质?()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6。

(2016•枣庄)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340m/sB.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不可以传递能量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音调高D.“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高7.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A.真空不能传声 B.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 D.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_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隔墙有耳”说明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B.“真空不能传声”无法在实验室直接验证C.在空气中,超声波传播最快,次声波传播最慢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2 . 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调相近B.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3 . 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

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乐声越大,音调越高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4 .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5 . 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B.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C.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D.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6 . 关天于甲,乙,丙,丁四幅图,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声波清洗眼镜使用的是超声波,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B.乙图中,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C.丙图中,某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人类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D.丁图中,两种波形图说明声音的音色不同7 .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气球破裂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球内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周围空气的剧烈振动而产生的B.在敲大钟时,停止对大钟敲击后,大钟“余音末止”,其主要原因是钟的回声C.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D.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8 . 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有以下几种看法,根据你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运动产生的B.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太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9 . 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B.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D.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在另一端敲击比在空气中听得更清楚10 . 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一种文明行为,“轻声”指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11 . 下列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A.甲图中,拨动琴弦发出悠扬的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乙图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C.丙图中,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丁图中,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12 .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吉他能发出优美的乐音是由于琴弦在振动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D.声音在不同的均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13 . 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声源的A.振幅B.材料C.频率D.结构14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中,正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乙图中,听不到真空罩里闹铃的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C.丙图中,倒车雷达探测后方有无障碍物,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D.丁图中,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具有能量15 . 下列仪器或设备工作时,利用声来传递能量的是A.声呐探测鱼群B.超声波加湿器把自来水打碎成雾状C.彩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超声波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结构二、多选题16 . 透过物理现象发现内在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的一项重要技能。

以下四个现象与其本质对应合理的是()A.孔越低水喷的越远——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B.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球拍改变了球的运动方向——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桌子上的茶杯静止不动——茶杯对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17 . 下列声现象的叙述中与情景相符的是()A.拨动琴弦发出琴声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传递信息的C.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花,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D.蜡烛成清晰的像,幻灯机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18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年”是长度单位B.噪声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一定要改变D.拍照时,拍完半身照后,想拍全身照,摄影师应走近拍摄者19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发声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D.课堂上能够听到老师讲话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三、填空题20 . 甲昆虫在飞行过程中翅膀每秒振动640次,乙昆虫的翅膀5s振动60次,丙昆虫的翅膀每分钟振动7800次,丙昆虫翅膀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_,用于预报地震、台风的声波与_____昆虫翅膀振动发出的声波一样。

21 . 我市为创建“美丽齐齐哈尔”做了大量的工作,控制噪声污染就是其中一项,我们用________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当人们感觉到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用______ 方法减弱噪声。

四、实验题22 . 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4)本实验采取的实验方法为_______________.23 .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____;(音叉、机械闹钟)你不选另一种声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

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

24 . 请按要求回答:(1)图甲:该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还能探究声音的响度和________的关系;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2)图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被拨打的手机的铃声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说明:________.(3)图丙: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拨动钢尺的力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_(填“高”或“低”).(4)图丁: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硬卡片产生的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________.五、简答题25 . 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人设计了以下五个实验.(1)把响着铃声的闹钟放在密封的钟形罩内,将钟形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2)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3)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4)让同一球从不同高度落到同一桌面上听到不同的响声.(5)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波折线.你认为,能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实验和现象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26 . 由下面表格中的声速,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综合题27 . 假如你是社区的志愿者,为了向社区的居民宣传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请你准备一份社区环境噪声情况报告.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1)请你列出社区噪声来源清单(至少三种);(2)请你说说噪声对社区居民的影响与危害(至少两种);(3)请给出一些解决社区噪声的措施(至少两种)。

28 . 阅读下列有关声速与气温的小短文,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气温影响地面附近空气,气温高,地面空气变得稀薄,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声音不—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的附近传播速度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1)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向______拐弯.(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的钟声是由于钟______产生的,客船里的乘客听到的钟声是通过______而传来的,主要是利用______来区分出是钟声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二、多选题1、2、3、4、三、填空题1、2、四、实验题1、2、3、五、简答题1、2、六、综合题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