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病原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27页】
二、流行病学
• (一)传染源
•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 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 (二)传播途径
•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 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 物亦可感染。
重症病例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时需与脊髓灰质炎鉴别,后者主要表现为双峰热,病程第 2周退热前或退热过程中出现弛缓性瘫痪,病情多在热退后到达顶点,无皮疹。
(四)肺炎
重症病例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肺炎鉴别。肺炎患儿一般无皮疹,胸片可见肺实 变病灶、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病情加重或减轻呈逐渐演变的过程。
八、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表1 儿童(≤5岁)严重高血压参考值
性别
血压年龄
~3岁
女
~4岁
~5岁
~3岁
男
~4岁
~5岁
收缩压(mmHg)
≥110 ≥112 ≥114 ≥112 ≥114 ≥117
舒张压 (mmHg)
≥72 ≥73 ≥76 ≥73 ≥74 ≥77
第4期血压下降时,可应用正性肌力及升压药物治疗,如:多巴胺5~20μg/ (kg·min)、去甲肾上腺素0.05~2μg/(kg·min)、肾上腺素0.05~2μg/ (kg·min)或多巴酚丁胺2.5~20μg/(kg·min)等,从低剂量开始,以能 维持接近正常血压的最小剂量为佳。 以上药物无效者,可试用血管加压素或左西孟旦等药物治疗,血管加压素: 20μg/kg,每4小时1次,静脉缓慢注射,用药时间视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而 定;左西孟旦负荷剂量6~12μg/kg静脉注射,维持量0.1μg/(kg·min)。 (六)静脉丙种球蛋白 第2期不建议常规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有脑脊髓炎和持续高热等表现者以 及危重病例可酌情使用,剂量1.0g/(kg·d),连用2天。 (七)糖皮质激素 有脑脊髓炎和持续高热等表现者以及危重病例酌情使用。可选用甲基泼尼松 龙1~2mg/(kg·d),或氢化可的松3~5mg/(kg·d),或地塞米松0.2~ 0.5mg/(kg·d),一般疗程3~5天。
手足口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
家畜、宠物等不感染,也不传播此病。
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患者咽部排出病毒持续1~2周,粪便排出病毒持续约3~5周; 病后数周,仍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
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 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流行时, 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手足口病流行概况
国际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报导。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该病; 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台湾地区
1998年暴发了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6月、10月两波流行中,共监测到129106例,重症病人405 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 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 心肌炎等。
手足口病流行概况
国内疫情概况
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手足口病病例; 1983年天津暴发柯萨奇病毒A16型引起的手足口病,5~10
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
日本
1969~1970年的流行以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为主;
1973和1978年的2次流行则由肠道病毒71型;
1997~2000年的流行,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均有分离。
手足口病流行概况
马来西亚
1997年流行了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 4~8月发病2628例,仅4~6月死亡29例,平均年龄1.5岁。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摘要] 目的了解2010-2011年文登市手足口病的分布特征,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
方法对疾病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调查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展开分析。
结果2010-2011年文登市报告手足口病发病分别为894和1860例,发病率分别为130.22/10万和305.07/10万,其中重症病例分别为6和15例,均无死亡病例;2011年发病病例、重症病例较2010年同期分别上升了134.27%、150%。
病例以3周岁年龄组最高,2010年托幼机构儿童发病占发病总数的54.27%,2011年托幼儿童发病占病例总数的63.39%;2010年季节分布呈单峰分布,2011年流行高峰提前2个月,11月出现次峰,呈双峰分布;病例主要集中于城区的行政区域;粪便标本阳性率为94.95%,阳性标本中以EV71和CoxA16型为主,分别占46.84%和31.89%,其他EV为21.26%。
EV71、CosA16是普通病例的主要病原,而引起重症病例的病原主要以EV71型为主。
结论2010-2011年文登市手足口病的流行强度不同,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在人群职业以及时间分布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图分类号]:R512.5 [文献标识码]:B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对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1]。
为了解文登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对文登市2010-2011年发生的手足口病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文登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2011年传染病疫情年报、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调查报告,实验室资料来自山东省威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出的检测报告单。
1.2 调查对象与方法利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以2010-1011年全市医疗机构报告手足口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诊断标准参见第七版《实用儿科学》[2]及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3]。
手足口病病例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采集患者咽拭子和疱疹液样本进行病 原学检查,结果显示柯萨奇病毒A16 型(Cox A16)阳性,进一步确诊为 手足口病。
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初步怀疑为手 足口病
02
手足口病概述
定义与传播途径
定义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 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 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 感染。
皮疹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抓破 皮疹。
药物治疗方案
对症治疗
针对发热、呕吐、腹泻等给予相应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
可适当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但需注意药物副作 用。
中药治疗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 化湿透疹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护理注意事项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包括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 、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 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 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病原体及致病机制
病原体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 )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2
对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儿,医生应迅速采取有 效的治疗措施,如给予抗病毒药物、控制感染等 ,以降低患儿的病死率。
3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未来改进方向
01
加强手足口病的宣传教 育工作,提高家长和医 生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
02
完善手足口病的监测和 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 处理疫情。
2013-2017年某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2013-2017年某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分析摘要:目的探究本市2013年-2017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点,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本市2013年-2017年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和实验室病原监测结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进行分析。
结果 2013-2017年本市共报告手足口病6808例,无死亡病例,无重症病例,年平均发病率波动较大;各年均在6-8月出现发病高峰;各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地区分布差异较大;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手足口病优势菌株以CoxA16和其它肠道病毒为主。
结论本市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地区、人群分布特征,手足口病的优势菌株以CoxA16和其它肠道病毒为主,应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病率;病原学;患者前言作为常见的流行性疾病之一,手足口病多发于儿童群体,临床一般表现为:口部、手部、脚部存在斑丘疹,少数患儿会出现肺部感染、脑部感染等并发症,如若得不到及时治疗,轻者会影响到身体发育,严重者可出现病死[1-2]。
目前我国还未有特效药能够治疗该疾病,因此把手足口病列入丙类传染病报告管理中,便于监测和预防、控制该疾病。
鉴于此,本文旨在探究2013-2017年我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点,为调整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技术依据,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研究手足口病疫情资料选取本市《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现住址在本市手足口病发病时间在2013-2017年间的病例,人口资料由本市统计局提供,实验室检测资料由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1.2实验室检测方法依据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选取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者,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1580份,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核酸。
1.3统计处理方式所有统计数据均利用Excel2010软件进行整理,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
危重型手足口病59例临床治疗及病原学分析
表 1 手足 口病 神 经 系 统 受 累期 ( 并发 脑 炎 ) 要 表 现 主
右 下肢瘫 痪 1例 . 右 膝 反 射 消 失 及 右 下 肢 肌 其 力 Ⅱ级 。全 部 病 例 均 有 精 神 差 、 食 差 、 肢 凉 ; 饮 下 呼 吸增快 I4 m n 最 快 6 > 07 i . .  ̄/ 6次/ i ; 率增 快 ≥10 mn 心 5
【 关键 词】 危重型 , 手足 口病 ; 高血压; 神经源性肺水肿 ; 治疗
中 图分 类 号 : 7 29 R 5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d i1 .99 ji n 10 — 30 2 1.5 0 1 o:0 36 /.s . 02 1 1.0 2 0 . 1 s
~
手足 口病 ( adf t n o t dsae F h n o a dm u i s ,H MD) o h e
~
下患儿 4 (30 % ) 9例 8.5 。男 3 , 2 。病人来 自 3例 女 6例 昆明市城镇 2 , 3例 农村 1 ; 6例 专州县城镇 5例 , 农村 1 3 例 ; 2例分别为北 京 、 另有 南京 旅游 者。全部 病例 均有 口腔黏膜疱疹 或溃疡 , 手心 、 可见斑丘疹 、 足心 疱疹 。同 时并有臀部 、 膝部斑丘疹 、 疱疹 1 ; 斑丘疹 、 3例 臀部 疱疹 6 : 例 膝部斑丘疹 、 疱疹 7例 。全 部患儿 均有发 热 , 体温
高 为 3 .5 g L 治疗后 复查 均 正常 。心 电 图检查 5 95m / , 8 例 均为心动 过 速 。5 均 做 了肝 、 9例 肾功能 、 肌酶 检 心 查 : 2例 A T C 除 S 、 K轻度 增 高 , 心 肌酶单 项轻 度增 3例
1 2月收治 的 5 9例危 重型 H MD病 例报 告如 下 。 F
手足口病的诊治与重症的早期识别
较为特殊的发病机制:病情加重突然
*
严重EV71 感染
全身病毒血症
严重的全身炎性反应
细胞因子风暴
增强血管通透性
强烈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反应
病毒入侵中枢神经系统
脑干脑炎
延髓广泛受损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放电活动不平衡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交感风暴
儿茶酚胺大量释放
*
生命指征观察
卫生部重症七条的临床应用 T 持续高热 P 增快 R 呼吸急促、困难、节律改变 BP 明显升高,或休克 神经系统:嗜睡、抽搐、性情改变等 血象、血糖、胸片(间质改变-气促) 判断分期和检出重症病例的重要早期指标
*
下列指标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危重型 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
手、足、口疱疹
*
1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余种,现无法对所有病例进行病原学诊断,多为临床诊断
2
对无皮疹的单纯疱疹性咽峡炎及临床表现为脑炎、呼吸循环功能不全病例,不诊断手足口病
3
若考虑为EV71感染所致,可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进行诊断,结果阳性可诊断为EV71感染等
4
诊断与临床处理分开,即临床按手足口病治疗
手足口病的诊治与重症的早期识别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由多种肠道病毒(以CoxA16,EV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重症主要由EV71引起
手足口病病原学及其诊断
人肠道病毒传播方式
> 粪-口途径传播: 唾液与粪便 > 呼吸道传播: 空气飞沫 ➢接触传 ➢播:
环境因素影响经水传播的病原体
针对 脊灰病毒、NPEV、水轮状病毒、诺如 Nhomakorabea毒,甲肝
洗
直接、间接接触(院内) 盘子 门把手
EV71毒株各个基因型/亚型流行的地理和年代分布
基因型 A B1
B2 B3 B4 B5 C1
C2 C3 C4 C5
流行地区
美国 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匈牙利、保加
利亚、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加坡 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台湾、日本
马来西亚 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
、泰国、日本 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台湾、
• 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的成员,主要 在肠道内复制, 但可感染各个系统和器官。
• 单正链的无包膜RNA病毒,RNA有感染性。 • 小球形病毒(~ 30 nm), 20面体对称结构。 • 衣壳有VP1-VP4四种蛋白,VP1-VP3分布在表面,
VP4与内部RNA结合。 • 与鼻病毒不同的是,它们在酸性环境中稳定。 • 在胞浆增殖,有明显CPE,破胞释放。 • 引起多种疾病:麻痹性疾病、无菌性脑膜炎、心肌
• EV71感染中枢 神经系统引起的 心肺衰竭
阜阳<不明原因肺炎>死亡病原学鉴 定
4月18,中国CDC组织专家组
流行病学
分析判定病原和实验室检测方向为=HEV71
实验室检测
临床资料
证实4月23日
EV71是此次疾病的主要致病原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测课件
§疱疹液(多个疱疹作为一个标本)
§脑脊液标本(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3天内)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测
9
采集标本的种类、保存和运输
(一)粪便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粪
便标本,用于病原检测。粪便标本采集量
5-8g/份,采集后立即放入无菌采便管内,
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4℃暂
离血清,将血清移到2ml外螺旋的血清保存管中,
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将血清置于
-20℃以下冰箱中冷冻保存。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测
12
(四)疱疹液
在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中,从疱疹液中分
离到病毒即可确诊该病毒为病因,可同时采集多
个疱疹作为一份标本。先用75%的酒精对疱疹周
围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将疱疹挑破用
13
(五)肛拭子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肛拭子标本,用
于病原检测。用专用采样棉签,从患儿肛
门轻轻插入,适度用力弧型左右擦拭数下,
拔出后,迅速将棉签放入装有3-5ml保存液
(含5%牛血清细胞维持液)的15ml外螺旋
的采样管中,采样管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
别号码的标签。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
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
存1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
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测
10
采集标本的种类、保存和运输
(二)咽拭子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咽拭子
标本,用于病原检测。用专用采样棉签,适度用
力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
部;迅速将棉签放入装有3-5ml保存液(含5%牛
手足口病病原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手足口病病原学与临床特征分析1. 引言1.1 手足口病的背景及现状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侵害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流行趋势,特别是亚洲地区,我国自2008年以来已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
手足口病通常表现为轻微的病症,但部分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1.2 研究手足口病病原学与临床特征的意义研究手足口病的病原学与临床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对于监测疫情变化、控制疫情蔓延、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1.3 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手足口病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病原学方面,研究者发现了多种肠道病毒与手足口病的关系,明确了病毒基因型的多样性。
在临床特征方面,研究者对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分期、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目前对手足口病的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如病原体的致病机制、疫苗研发等,亟待进一步探讨。
2 手足口病病原学2.1 病原体概述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Enterovirus)。
其中,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是最常见的病原体类型,引起的手足口病症状尤为显著。
2.2 病毒分类与基因型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的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根据抗原性和基因特征,可分为多个血清型和基因型。
柯萨奇病毒A16型和EV71型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此外还包括柯萨奇病毒B3、B5型等。
这些病毒具有不同的基因型,导致其致病性、传播力和地理分布存在差异。
皮疹不典型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中 国 病 原 生 物 学 杂 志 2021年 5 月 第 16 卷第5 期 Jo u rn a l o f Pathogen B io lo g y May 2021 . Vol. 1 6 . No. 5
• 587 •
手 足 口 病 (H FM D )于 2 0 0 8 年 被 我 国 卫 生 部 规 定 划 分 为 丙 类 传 染 病 ,是 临 床 多 发 疾 病 ,虽然各年龄人群 均 易 感 ,但 在 临 床 诊 疗 过 程 中 不 难 发 现 ,儿童为主要发 病 群 体 。既 往 研 究 表 明 ,肠 道 病 毒 71 (E V 71)是导致 H F M D 感 染 及 发 病 的 主 要 病 毒 ,柯 萨 奇 病 毒 A 16 (C V A 16)亦 十 分 常 见 。近 期 研 究 发 现 ,某些 种类 的埃 可 病 毒 (ECH O ) 以 及 柯 萨 奇 病 毒 A 属 和 B 属的其他 型引 起 的 HFM D也 占 据 一 定 比 例 。多 数 H FM D病 例 具 有 自 愈 倾 向 ,但 仍 有 少 数 患 者 病 势 急 、病情进展迅 速 ,可 诱 发 脑 炎 、脑 膜 炎 等 神 经 系 统 症 状 ,以及急性肺 水 肿 、呼 吸 循 环 障 碍 等 心 肺 并 发 症 . 甚 至 死 亡 [12]。其 典 型 的 临 场 表 现 为 低 热 ,手 、足 、口 腔 及臀 等 部位 皮疹 。 近 年 来 ,不 典 型 H F M D 病 例 报 道 逐 渐 增 多 [3_6],非典型 的 皮 疹 表 现 易 被 误 诊 为 其 他 病 毒 感 染 ,增 大 了 临 床 诊 疗 难 度 ,进 而 加 速 病 情 进 展 以 及 重 症 病 例 的 出 现 。本 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并分析皮疹不典型和皮疹典型 H F M D 的 临 床 表 现 以 及 病 原 学 特 征 ,为 皮 疹 不 典 型 HFM D的早期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4 3例 患儿均 有发 热 ( 0 % ) 均 为 中等度热 10 ,
或高热 , 热程 < 3天 2例 , 5天 3 ~ 5例 , >5天 6例 。全 部患儿均 有皮疹 (0 % ) 为分 布于手 、 、 10 , 足 口腔和 ( ) 或 臀部 的斑 丘疹或疱
疹 。其 中皮 疹 不 典 型 者 4例 ( . % ) 这 4例 患 儿 皮 疹 小 且 数 目 93 ,
少, 病情 更重 , 且进展快 , 中 2例于入 院后迅 速 出现呼吸衰 竭 , 其 另外 2例转上级医院后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 2 12 并发症 .. 出现 中枢 神 经 系统并 发症 ( N C) 共 3 CS 者 8例 (8 4 )其 中病 毒性脑炎 2 8.% , 7例 , 脑膜炎 8例 , 脑干脑炎 2例 , 脑 脊髓炎 1例 , 神经源性肺水肿 2例 ; 其相应 临床表 现如下 : 神差 精
Cl ia e tr sa d eilg n lsso e e e e sso a d —f o i c lfa u e n t o y a ay i fsv r a e fh n n o o t—mo t ie s . A ig— h a Do g a o ny P ol' uh d sae ZH NG Jn u . n h iC u t epe s
1764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特点及病原学研究
儿及 部分 学 龄前 儿 童 , 症 患 儿可 危 及 生 命 。近年 来 重
该病 发病 率 及重 型 HF MD 的发生 率呈 逐年 上升 趋 势 ,
严重威 胁 儿 童 健 康 。本 院 为 省 、 级 定 点 收 治 重 型 市 HF MD患儿 的医 院 。本 研究 探讨 HF MD 的临 床诊 治 及病 原学 特 点 , 旨在 对 该 病 的诊 治 提 供 临 床 依 据 。现
将研 究结 果 , 报道 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 般 资 料 及 分 组 .
HF MD 的诊 断标 准 及 分 度 标 准 : 照卫 生 部 《 参 手
足 口病诊 疗 指 南 ( 0 8年 版 ) 和《 足 口病 诊 疗 指 南 20 》 手
(0 0年 版 ) 。 21 》
Chi s e n c lPe it Elc r nEd F b uay 2 1 Vo. No n JOb ttGy e o da r( e to ), e r r 0 2, 18, .1
・
短 篇 论 著
・
16 7 4例手 足 口病 的临床诊 治特点及病原学研究
杜 曾 庆 吴 茜 王 美 芬 李 凌媛
其 1岁 为 8 9例 ) ,
1 ~2岁 为 5 8例 , ~ 3岁 为 5 1例 , ~ 4岁 为 3 2 9 2 4 3 1 例 , ~5岁 为 1 3例 , ~ 6岁 为 4 4 2 5 7例 , ~7岁 为 1 6 3
B组 9 9例并 发 脑炎 患儿 的 主要 临床症 状 ( 2 , 5 表 ) 其他
对两 组 患儿 的 临床诊 治特 点及 其病 原 学资 料进 行 统计
学分 析 。其 中 ,0 8年 5至 1 20 2月 收治 入 院的 HF MD
手足口病防治培训
➢ 5、继续高度关注聚集性疫情,特别是托幼 机构及小学,发现聚集性疫情及时报告区 疾控中心,以便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早治疗,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疾病概述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
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 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 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
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疾病概述 --流行病学
►易感性
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
追求卓越,让自己更好,向上而生。2024年6月13日 星期四 上午1时31分25秒01: 31:2524.6.13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4年6月上 午1时31分24.6.1301: 31June 13, 2024
重规矩,严要求,少危险。2024年6月 13日星 期四1时31分25秒01: 31:2513 June 2024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 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 升高或下降。
疾病概述 --治疗原则
► 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 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有效的疫苗是 预防传染病的最重要措施。(由于多种肠道病原体均
踏实,奋斗,坚持,专业,努力成就 未来。24.6.1324.6.13Thursday, June 13, 2024
流行病学-手足口病培训PPT课件
地区性流行
在一些地区,如中国南方 沿海城市,手足口病呈现 周期性流行趋势,每隔几 年出现一次高峰。
传播途径与方式
01
02
03
04
直接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的 口鼻分泌物、皮肤疱疹液、粪
便等感染。
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水源 、食物等,通过手部接触口鼻
而感染。
空气传播
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但相对 较少见。
临床研究进展与治疗手段
临床诊断标准
不断完善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 准,提高诊断准确性和及时性。
治疗方法
对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 包括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康复治 疗等,以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
疫苗研制
积极开展手足口病疫苗的研制工作, 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 病的传播。
05
手足口病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男,5岁,因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部皮疹就诊。实验室检查显示EV71 阳性。经隔离治疗,一周后痊愈。
病例二
患者女,2岁,因口腔溃疡、流涎、食欲不振就诊。手、足部无皮疹。实验室检 查显示CA16阳性。经对症治疗,一周后好转。
病例分析与讨论
病例一分析
患者EV71阳性,症状较重,有高热、口腔溃疡和手、足部皮疹。治疗上应采取隔离措施 ,避免交叉感染。同时给予抗病毒、抗炎和对症治疗。
病例二分析
患者CA16阳性,症状较轻,仅有口腔溃疡、流涎、食欲不振。治疗上以对症治疗为主, 如口腔护理、饮食调整等。
讨论
手足口病由多种病毒引起,不同病毒型别的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有所不同。EV71和CA16 是最常见的病毒型别,其中EV71病毒引起的症状较重,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在 临床实践中应重视病毒型别的鉴别诊断,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预防医学实讲义习案例分析解读
预防医学实讲义习案例分析解读预防医学是指通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针对各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进行控制与干预。
在预防医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预防医学的理论和技术。
本文将以一篇案例为例,对其进行分析解读。
案例:地区发现多例手足口病病例,教师以此案例为基础,进行实际课堂授课。
一、案例描述地区发现多例手足口病病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
本案例主要介绍了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以及预防控制措施,以此为基础进行课堂讲解。
二、案例分析1.病原学分析: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国内主要为肠道病毒71型和EV-A71亚型。
肠道病毒主要进入人体通过口腔黏膜和肠道黏膜进行传播,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
2.流行病学分析: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幼儿和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
夏秋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多发生于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中性场所。
病例多呈散发或局部暴发,也有少数地区进行性扩大。
3.临床表现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咽痛、口腔溃疡、皮疹等。
发热多为高热,咽痛多为轻度疼痛。
口腔溃疡主要表现为舌苔增厚、口腔黏膜充血、溃疡形成,部分患儿还会出现手掌、足底和臀部等处的红斑、丘疹和水泡。
4.预防控制措施分析: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避免与病例密切接触。
对于集中性场所,应加强通风换气,定期消毒。
另外,疫苗接种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行疫苗接种工作对于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三、解读通过对此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等重要信息。
针对不同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具体的解释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预防医学的知识和技术。
比如,在病原学分析环节,教师可以进一步讲解肠道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机制;在流行病学分析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和高发人群,并探讨其原因;在预防控制措施分析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以及推行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措施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措施摘要: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0年至2023年小儿手足口病发病数据的比较分析,探讨了该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小儿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多样,包括飞沫传播、空气气溶胶传播、食物和水源等。
在人口密集场所,如幼儿园和托幼机构,传播速度更为迅猛。
该病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呈现季节性特点,主要高发于春夏季,与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有关。
在不同年度和季度,发病数呈现波动趋势,可能受到气候变化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地区,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与当地的环境卫生状况、卫生设施水平以及人口密度等因素有关。
在人口学特征方面,儿童群体中3岁以下的婴幼儿更容易感染,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播,提出了健康教育宣传、疫苗接种策略、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临床医疗水平提升等综合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社区居民和医疗机构的防控水平,降低疾病传播风险,为社区的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引言: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袭幼儿群体,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播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趋势变化。
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这一疾病的发病情况也呈现出特定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控制该地区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播,本研究通过对2020年至2023年的发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揭示该地区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一、小儿手足口病的基本情况1.小儿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由肠病毒组成,其中以肠病毒A组居多,同时还包括肠病毒B、C和其他少数亚型[1]。
这些病毒以其高度传染性而为人熟知,主要透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飞沫传播、空气气溶胶传播、食物、水源等途径。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与防控策略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与防控策略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简称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引起。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以及有效的防控策略。
一、病原学特征1.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肠道病毒分为四个属,分别是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病毒性胰腺炎病毒属(Hepatovirus),柯萨奇病毒属(Kobuvirus)和糞傳腺病毒属(Parechovirus)。
其中,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引起。
2. 病毒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
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是病毒的主要传播源。
当患病者咳嗽、打喷嚏或排便时,病毒会被散布到空气中,他人吸入后易感染病毒。
此外,与感染者接触后,未及时洗手,再触摸口鼻或食物等,也容易传播病毒。
二、防控策略1. 加强环境和个人卫生手足口病的传播与不洁环境和个人卫生水平密切相关。
因此,及时做好环境清洁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定期通风换气,妥善处理垃圾和污水等能有效减少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另外,个人卫生也至关重要。
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剪指甲、避免与患病儿童亲密接触等。
2. 提高病毒检测与监测水平及时发现感染者是防控手足口病的重要环节。
鼓励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及时报告相应的卫生部门。
同时,医疗机构应提升检测和监测水平,通过实验室检测手段来快速准确地诊断手足口病,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强化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可采取一些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来减少病例的发生。
比如,幼儿园和学校等公共场所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加大通风换气力度,及时清洁和消毒公共设施。
在发现感染者后,要做好隔离工作,避免人群聚集,减少交叉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病原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学;临床特征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急性传染病,A柯萨奇病毒16(Coxasckie virus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常见,经多种途径传播而引起,一般以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绝大多数病例1周内痊愈,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为了解手足口病不同病原体感染与临床特征之间关系,现将59例病原学检测资料结合临床特征做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诊断标准按国家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9年版)》执行,2010年我院共诊治手足口病611例,男427例,女194例,男女性别比
2.21:1,住院病例182例,占29.79%;门诊病例429例,占70.21%;无死亡病例。
全年随机抽样,由专人采集大便标本,共采集发病3天内患者的大便标本59份,市疾控中心负责大便标本送检进行病毒检测,返回检测结果。
1.2资料分析:有关数据录入电脑,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部分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标本检测结果59份大便标本,38份检测到肠道病毒,检测阳性率为64.41%,与报道一致。
分别为EV715例、CoxA1613例、EV71+ CoxA16(EV71、CoxA16重叠感染)2例和其他肠道病毒(PE)18例。
构成比依次为1
3.16%;
34.21%;5.27%和47.37%。
2.2临床特征
2.2.1年龄分布:检测发现我市手足口病CoxA16感染在1~岁、3~岁、5~岁年龄组均有发病;EV71在1~岁年龄组最多;EV71+ CoxA16在1~岁、3~岁年龄组有发病;PE见于各年龄组。
59例患儿年龄分布见表1及图1。
表1病原学结果与年龄分布
2.2.2临床表现:59例患者均有发热、手、足、口皮疹。
25例住院治疗,占42.37%;34例居家隔离治疗,占57.63%。
其中13例CoxA16病毒感染者中7例住院治疗,约占5
3.85%;5例EV71病毒感染者及2例EV71+ CoxA16重叠感染者均住院治疗,为100%;18例PE感染者3例住院,约占16.67%;21例检验阴性者8例住院,约占38.09%。
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睡眠易惊、肢体抖动7例,(CoxA16 1例;EV71 1例;EV71+ CoxA16 2例;检验阴性者3例)。
呼吸系统
并发症:咳嗽、肺炎1例,(EV71)。
消化系统并发症:呕吐、腹泻2例,(CoxA16 1例,PE 1例)。
59例患者临床表现见表2。
表2:59例手足口病患者临床表现
由表2可见检测到EV71、EV71+ CoxA16阳性者均为住院患儿,CoxA16 、EV71、PE各种不同病原体引起的手足口病住院率依次为EV71>CoxA16 >PE ,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另外由表2可见:易惊、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受累及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EV71、EV71+ CoxA16感染者最高;呕吐、腹泻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以CoxA16感染者最高。
EV71、EV71+ CoxA16易发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并发症,易发生重症手足口病,应早期重视。
3讨论
手足口病患者大部分为普通病例,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病程顺利,预后良好。
通过对手足口病病原学与临床特征分析研究,有助于手足口病的预防、临床救治措施的实施及疫苗的研制。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