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摄影技术的发展史
![摄影技术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0bf367e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f.png)
摄影技术的发展史介绍摄影是一项通过利用光线记录图像的技术,它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
本文将介绍摄影技术从诞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对社会和艺术的影响。
早期摄影摄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最早的摄影技术称为"银板法",即用涂有银盐的玻璃或金属板曝光。
这种技术的发明为后来的摄影技术奠定了基础。
可乐式胶卷的发明在19世纪末,可乐公司的科学家发明了可乐式胶卷。
可乐式胶卷的优势在于便携性和易处理,它取代了银板法成为了主流的摄影技术。
这一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摄影技术的普及。
自动化相机的出现20世纪初,自动化相机开始出现。
以柯达公司为代表的制造商开始推出便于操作的相机,使更多人能够参与摄影。
这一阶段的创新进一步加速了摄影技术的发展。
数码摄影的兴起20世纪末,数码摄影技术迅速兴起。
数码摄影的优势在于图像可以直接存储在数字媒体中,并且可以随时进行编辑。
这一技术革新改变了传统摄影方式,并为创意摄影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当代摄影技术如今,摄影技术正不断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师。
各种新型相机和拍摄设备的出现,使摄影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化。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为摄影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社会和艺术的影响摄影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摄影记录了历史的瞬间,扩大了信息的传播和表达的范围。
它也成为了艺术的一种重要媒介,许多摄影作品成为了艺术品,并在艺术市场上受到了重视。
结束语摄影技术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从早期的银板法到现今的数码摄影,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贡献。
这些发展不仅改变了摄影本身,也深刻地影响了社会和艺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摄影将继续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和应用。
1、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1、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31f9955a8956bec0975e3fb.png)
塔尔博特相机
f•塔尔博特的从负片产生正片的方法,是 1840年完善起来的,1841年取得英国的专 利权。方法如下: 负片: 1、用高质画图纸在暗房中涂以硝酸银 溶液和碘化钾溶液,进行碘处理,并晾至半 干。 2、用蒸溜水将纸上过多的碘化钾泡去, 并在黑暗中晾干。 3、在暗房中,将已晾干的经过碘处理 的白纸置于硝酸银醋酸和锫酸溶液中,处理 1-2分钟,使之光敏化。干后,装进防光盒, 以便拍摄。 4、将防光盒放进暗箱,曝光时间约5分 钟。 5、将已曝光的相纸放入稀释的硝酸银 和锫酸溶液中,进行显影。 6、显影毕,用海波溶液进行定影。 7、水洗及晾干。
上图达盖尔式相机(复制品)
三、塔尔博特和卡罗式摄影法(又称“塔尔
博特法”或碘化银纸法)
在达盖尔成功之前6年,1833年,英国学者威廉·亨利·福 克斯·塔尔博特已经在获得永久性影像 的方法上找到了突破口: 交替在白纸上涂 布氯化钠和硝酸银,实际上在白纸上形成了氯 化银,制得了感光物质。1835年;用一个小暗箱拍摄成功一张只 有大约25平方毫米的相纸负片,曝光时间约是30分钟。
1676年,阿道夫大学数学教 授休士伦(Srurm)在他的《实 验与好奇》一书中,主张在暗 箱中 加入一块45度角的反光镜, 在暗箱上方加一块透明玻璃, 玻璃上可以放上半透明的油纸, 可 以 用 来 绘 画 。 17世纪中叶,这种暗箱被 改进得小型化了。1657年彪尔 次堡大学的教学教授萧特 (Schott),在他的《光学魔术》 一书中,介绍了这种手提式暗 箱,用大小两个箱子套在一起 组 合而成,通过控制箱子的伸 缩来调节焦点。 (萧特式暗箱)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画 家在文艺复兴时期大量使用。 这对画家直观地掌握透视、远 近关 系、大小比例等起到了巨 大的帮助作用,也为摄影术的 发明创造了条件。到19世纪初 暗箱的发展已成潮流,正象现 代的照相机一样,各种各样的 暗 箱遍及欧洲及世界各地。
航空摄影测量的基本知识
![航空摄影测量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d544f9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8.png)
根据像片上的影像形状,可以辨认出河流、小溪、湖泊和池塘。但这类地物由于水面反射 光线的不同,其影像色调极不一致,一般说来,色调呈现黑色。水愈深色调愈黑,浅滩呈淡灰 色,沙滩呈白色。
三、像点位移 Displacement of dots (一)投影误差 由于地面起伏引起像点在像片上的位移所产生的误差,称为投影误差。
8
如图10-5, MM’水平面为所选择的某一高程基准面(也作为垂直投影的水平面) 9
‹#›
(3)倾斜像片在水平像片上面部分, δa为负(因为rc>r),即像点向辐射中心位移,反之,在 水平像片下面部分, δa为正(rc<r),像点向边缘位移对称于等角点的像点,其倾斜误差的大小相等 ,符号相反。
烟囱的影像,一般显示
为中间有黑斑点的浅灰色环,同时又有很长的
阴影。
15
铁路在航摄像片上显示为转弯均匀且成弧状的浅灰色的线条。在较大比例尺的像片上能看 到铁轨,它的特征是和其他道路往往成直角相交。
公路一般为白色带状,如在山区,表现为迁回曲折的形状,边缘显著,且有暗灰色的沟渠 ,但除其有柏油路面者较之灰暗外,其他路面则难以确定。
物体表面反射的能力有关。地面物体受光愈多,表面愈光滑或反射光线愈强,则在像片上影像的颜色 就愈淡。同时影像色调也受摄影季节、时间以及底片感光性能的影响。 (五)相关位置
地面物体之间常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如道路在河流两岸中断,可以判定有桥或其他渡河设备等。 所以利用相关位置可以判读一些细小而影像不清的地物。 三、地形的判读 The mapping of landform
河流显示为不同宽度的带状,小溪显示为弯曲的线条,湖泊或池塘的水边线,显示为封闭 的曲线,水面色调大致相同。
摄影发展史
![摄影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8a05df6f69dc5022abea00db.png)
摄影发展史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摄影发展史一、摄影术的诞生时代背景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长驻影像的渴望、对影像记录和信息传播的需求催生了摄影术的诞生;同时摄影术的诞生又反过来更进一步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的需求。
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图像市场的日益繁荣,为摄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摄影的生存空间。
摄影术的萌芽摄影术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而是经过儿代人共同努力的一个成果,它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
摄影术一经公布,便吸引了很多人来改进它,使它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1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着作《墨子经下》中,成为有史以來对小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论着,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墨子之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徳和数学家欧儿里徳、春秋时期法家韩非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科学家沈括等中外科学家都对针孔成像有颇多论述,针孔影像,已为察觉乃至运用,但只可观察,无法记录。
2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31704年,英国人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现象。
41725年,徳国纽伦堡阿道夫大学医学教授亨利其舒尔茨(HeinrichSchulzel687-1744)发现硝酸银溶液在光作用下会变黑,并于1727年发表论文《硝酸银与白垩混合物对光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硝酸银混合物在光作用下记录图案的功能,徳国人称之为现代摄影的始祖。
51756年,奥地利人福伦达在维也纳创立福伦达公司。
61757年,英国人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
同年,意大利人贝卡利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71793年,法国尼埃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81802年,英国人汤姆斯维吉伍徳(Thomas Wedgwood )完成“晦影照相机”,使用可感光的硝酸银纸,其学生亨弗利爵士以氯化银取代硝酸银定影,制成人类史上第一张较能久存的照片。
摄影技术与艺术创新PPT
![摄影技术与艺术创新PPT](https://img.taocdn.com/s3/m/94cd03a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9.png)
摄影技术的发展趋势
摄影技术的发展
• 高画质和低噪点技术的突破,提高摄 影作品的画质和清晰度。 • 智能化的摄影设备和软件,简化摄影 操作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为 摄影艺术提供新的表现空间。 •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提高摄 影作品的后期处理质量和效率。
数字摄影的发展
• 21世纪初,智能手机摄影的兴起,使得摄影变得更加便捷。 • 21世纪初,数码单反相机(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的普及,为专业摄影提 供了更强大的工具。 • 21世纪初,图像处理软件(Image Processing Software)的发展,为摄影作品的后期处 理提供了更多可能。
摄影构图的创新
• 20世纪末,黄金分割构图法(Golden Ratio Composition)的广泛应用,使得 摄影作品更具美感。 • 21世纪初,不对称构图法 (Asymmetric Composition)的兴起, 为摄影作品增添新颖感。
摄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
摄影与绘画的融合
• 19世纪末,摄影绘画主义 (Photographic Pictorialism)风格, 强调摄影作品的绘画性。 • 20世纪中期,摄影抽象表现主义 (Photographic Abstract Expressionism)风格,强调摄影作品 的抽象性和情感表达。
摄影艺术的发展前景
01
摄影艺术的需求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 摄影艺术将继续繁荣和发展。 • 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普及,摄影 艺术的受众将更加广泛。
02
摄影艺术的创新
• 摄影艺术将继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形 式,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 摄影艺术将与其他艺术领域更加紧密地 融合,创作出更具创意和表现力的艺术作 品。
一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一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e7e431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b.png)
一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摄影术是一门通过光线记录影像的艺术和科学,它的诞生与发展与人类对影像的记录和表达需求有着深刻的关系。
以下是对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进行探究的文章,共计1200字以上。
摄影术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当时希腊的哲学家和物理学家亚里士多德发现了光的原理。
他发现,当太阳照射到一个小孔上时,可以在背后形成一个倒置的图像。
这种现象被称为“自然光学”。
然而,真正的摄影术诞生于19世纪初,这个时期也被称为“实验室摄影术”。
当时的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如何利用光线来记录和保存影像。
1816年,法国人尼埃普斯·尼埃普斯发明了第一台成功记录图像的相机,他把光线通过一个镜头引导到一个镀银的银板上,曝光时间需要好几个小时。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这种相机只能拍摄静物。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摄影术开始迅速发展。
在1839年,法国发明家路易·达盖尔首次实现了拍摄可放大图像的照相术。
他发明了一种将光线通过镜头聚焦到灵敏的感光材料上的方法。
感光材料在光线照射下会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图像。
这种感光材料被称为“银盐底片”。
达盖尔的发明引起了轰动,不久之后,摄影术就开始在世界各地风靡起来。
人们利用摄影技术来记录历史、表达情感、展示艺术,摄影术开始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摄影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改进。
1884年,乔治·伊斯曼发明了更加方便使用的胶卷,这使得拍摄和处理照片变得更加便捷。
随着胶卷的使用,人们可以拍摄更多的照片,从而更好地记录生活和事件。
在20世纪,摄影技术发展迅猛。
简单易用的小型相机的问世,使得摄影变得更加普遍。
照片成为人们与亲友分享时刻和记录重要事件的常用方法。
此外,彩色摄影的发明也使得照片更能够真实地再现世界的色彩。
总之,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是人类对影像记录和表达需求的产物。
从最初的实验室摄影术到现代的数字摄影,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提供了更多更方便的方式来记录和表达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摄影发展历史
![摄影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dfcad84fe2bd960590c6778c.png)
主讲人:
路百乐
我要学摄影
谁都当不了你的老师, 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老
师。 --静水深流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826年,法国人尼普斯发明“日光蚀刻 法”。
窗 外 的 风 光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1837年 法国人达盖尔(Daguerre)发明了 “银版法摄影术”。1839年8月19日,摄影术 诞生。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990年东芝公司生产出40万像素mc200数 码相机。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997年东芝公司生产出世界第一台33万像 素CMOS图像传感器数码相机。
优秀摄影作品欣赏
• 尤瑟夫•卡什摄于1941年12 月。拍摄过程中,丘吉尔 总叼着一支雪茄,神情闲 散。与人们熟知的坚毅、 自信、镇定不相符,于是 卡什走近丘吉尔,一把扯 掉了他嘴上的雪茄。丘吉 尔正要发怒,卡什按下了 快门。就这样,一幅世界 名作诞生了。这张照片发 表后,极大地激励了英国 人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斗志, 成为英国人的精神象征。 照片本身也成了世界摄影 史上最著名最重要的影像。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929年禄莱生产出双镜反光120相机。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948年德国生产出第一台五棱镜单镜头反 光135相机“康太克斯S型”。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948年瑞典生产出第一台可换镜头和片盒 的120单镜反光相机“哈斯勃徕德”。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959年德国阿克发公司生产出自动曝光照 相机。
优秀摄影作品欣赏
• 挟尸要价---金镜头奖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888年美国人伊斯曼制造出第一部“柯达” 照相机。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891年,柯达生产出可装卸胶卷。 • 1936年,柯达生产出彩色胶卷。 • 1947年,美国波拉公司生产出一
摄影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摄影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2bdd2a4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9.png)
摄影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摄影技术是指利用光线和相机等工具,将图像记录在感光介质上的一种艺术和科学。
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不断地迭代和创新,成为现代视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摄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古代的墨子学派就提出了“光影记录”这一概念。
然而,直到19世纪初,现代摄影技术才真正诞生。
早期的摄影技术使用的是相机暗箱原理。
1816年,法国物理学家尼埃普斯·尼埃普斯发明了暗箱相机,它通过一个小孔将景物的倒立影像投射到相机后部的感光介质上。
然而,这种相机暗箱非常笨重且操作复杂,限制了摄影的应用范围。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第一台可固定图像的相机,他将银盐溶液涂布在铜板上,经过曝光和处理后,成功地记录下了第一张照片。
这一发明标志着现代摄影技术的诞生,也开启了摄影技术的快速发展时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摄影技术经历了许多重要的突破和发展。
1851年,美国摄影师菲尔莫·迪戈雷发明了胶片摄影技术,取代了铜板摄影的繁琐过程,使摄影更加方便。
1888年,德国发明家卡尔·本茨推出了第一台可大规模生产的便携式相机——柯达相机,使摄影进一步普及。
20世纪初,摄影技术经历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1900年,德国发明家奥斯卡·巴纳克发明了可换镜头的相机,使摄影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选择合适的镜头。
这一发明不仅提高了摄影的灵活性和创造力,也为摄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中叶,数码摄影技术的出现再次推动了摄影技术的发展。
1975年,美国的斯蒂芬·萨斯纳格发明了第一台数字相机,它使用光电传感器将图像转化为数字信号,存储在电子设备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字摄影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得摄影更加方便和易于编辑。
21世纪以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摄影成为了主流。
如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机拍摄照片,并通过社交媒体与他人分享。
同时,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引入,也为摄影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
摄影的起源和发展ppt课件
![摄影的起源和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a1e9e4360cba1aa911da07.png)
术 )。1839年八月十九日,达盖尔把他的技术公布于世,但未获得专利权。
“日光绘画”与“达盖尔银版法”
1826年,法国人涅普斯将装有镜头的暗箱放在工作室二楼窗台上, 并在暗箱的后而装上一块涂有白沥青的铅锡合金板。经过8个多小时的曝 光后,他将板放置在熏衣草油中,把未硬化部分的沥青擦掉,板上显现 出与被摄影物相似的影像。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照片就这样诞生了。
摄影的起源与发展
1
一、摄影的史前史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光线的 直线传播原理最早的记录。
2
1558年,意大利科学家波尔塔,暗箱——辅助绘画工具。
3
二、摄影术的发展 →舒尔(银盐) →尼埃普斯(第一张碘化银照片) →达盖尔(显影、定影) →暗箱 →摄影术诞生(1839) →“火棉胶”
4
从严格意义上说来,把它称为“日光绘画”更确切些。这幅扫地清的 影像,需要这么长的曝光时间,因此这种摄影方法没有实用价值。
不久达盖尔对化学方法记录影像颇感兴趣,与涅普斯合作研制感光材 料。4年后涅普斯去世,达盖尔就改用银版,擦亮后用碘蒸气熏,曝光后 再放在加热的水银上熏,影像经强迫显影后显现出来。这样,曝光时间 缩短到半小时左右。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科学院和艺术学院举行的特别 会议上,达盖尔的好友、议员阿拉哥宣布“达盖尔银版法”摄影术问世, 这标志着人类摄影的真正开始。
1841年他为此申请专利,命名为“卡罗式摄影法”,也称“塔尔博 特摄影法”。这项发明使一张底片可以印制多幅照片,奠定了现代摄影 的基础。
为了宣传卡罗式摄影法的优点,塔尔博特印制了许多照片放在文具 店出售。他还制作了一本摄影集,将24幅照片分贴在画册的画页上,取 名“自然的画笔”,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摄影画册,如今早已成为收藏家 们极珍贵的藏品。
摄影与摄像(全套课件240P)
![摄影与摄像(全套课件240P)](https://img.taocdn.com/s3/m/c6ef4d10bb68a98271fefa2b.png)
达盖尔银版摄影法
将一块铜板磨光后镀银 浸入硝酸液中,然后置于碘蒸汽下形成碘化银 放入暗箱摄影 曝光15-30分钟 接触水银蒸汽显影 在盐水中(后改为大苏打水)定影 特点:一次得一照,图像与实物左右相反,从一角 度看是负像,从另一角度看则是正像,图像鲜明。
达盖尔摄影法作品
工作室一角
达盖尔 摄(1837年)
达盖尔摄影法作品
巴黎寺院街
达盖尔 摄(1838年)
卓越的摄影先驱-塔尔博特
塔尔博特(1800—1877) 1834年起独立进行照相术研究 1835年拍出了1英寸见方的纸负相 1839年获悉达盖尔发明摄影术后吃 惊、沮丧,后来努力改良工艺,终 于完成了自己的照相术 1841年“负正系统摄影”获得英国的专利 权
第一章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人类史前 就有记录所见 形象的愿望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摄影术---照相机---小孔成像原理
墨子(公元前479年~前381年) 山东滕州人 发现了小孔成像原理!(《墨经》)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 古希腊人 在著作中记载了小孔成像原理。
小孔成像原理
16世纪
达-芬奇
塔尔博特碘化银相纸负像摄影法
在纸上先涂硝酸银溶液 干后再涂碘化钾溶液,从而在纸上形成碘化银 放入暗箱摄影,曝光约5分钟 涂上没食子酸和硝酸银的混合液显影 在大苏打溶液中定影 涂蜡使其半透明,即成纸基负像 将卤化银相纸紧贴着负像晒相20分钟,再经过定 影、水洗即得正像
塔尔博特的作品
4.人像镜头
视角18~40度左右,焦距61~135 ㎜左右,因利 于拍摄人像而得名,是中焦镜头。 特点:焦距较长,视角与景深都较小,成像大。 适合于在较远处拍摄自然状态下的人和动物。有利 于虚化对焦主体前后的背景,在人像透视方面变形 小,给人舒服感,生动感。
影像发展的历史
![影像发展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bf47c33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a.png)
影像发展的历史一、影像的起源影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的洞穴壁画时代,那时人们通过在墙壁上绘制动物和日常生活场景来记录和传达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尝试将影像记录在其他载体上,如纸张和皮革。
二、摄影的诞生19世纪初,法国人尼埃普斯·尼埃普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摄影机。
他使用银质盐类在感光材料上捕捉光线,从而形成了一张可见的图像。
这一发明开创了摄影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摄影来记录和保存生活中的瞬间。
三、胶片时代在摄影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胶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889年,美国人乔治·伊斯曼发明了第一种可商业化生产的胶片。
胶片的出现使得摄影变得更加方便和实用,人们可以随身携带相机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四、数码时代的到来20世纪末,数码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摄影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数码相机的问世使得摄影成为了更加普及的艺术形式。
数码相机使用感光芯片来捕捉光线,然后将图像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存储在存储卡中。
这些数字图像可以通过计算机和打印机进行编辑和输出。
五、智能手机的崛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开始使用手机来拍摄照片。
智能手机配备了高像素的摄像头和各种拍摄模式,使得拍摄和分享照片变得更加简单和便捷。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拍摄照片,并通过社交媒体与朋友和家人分享。
六、影像处理技术的突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影像处理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人们可以使用各种图像编辑软件来调整色彩、光线和对比度,甚至可以合成多张照片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效果。
这些技术的突破使得影像的创作和处理变得更加自由和多样化。
七、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近年来,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发展为影像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通过佩戴VR头盔,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虚拟世界,而AR技术则可以将虚拟图像与现实世界融合在一起。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在娱乐领域广泛使用,还在教育、医疗和设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八、影像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影像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照相机发展史
![照相机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754ba5a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1f.png)
1985年,日本美能达公司研制 出世界第一架自动调焦的单镜 头反光照相机——美能达 α7000。
1981年,索尼推出了全球第一 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 —索尼马维卡。
1994年,尼康公司推出了第一 款具有减震系统(VR)技术的 袖珍相机Zoom-Touch 105 VR。
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 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 学式取景器、测距器、 自拍机等被广泛采用, 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 断扩大。照相机制造业 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 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 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 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 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 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1928年,世界上第一台双镜头 反光120相机“禄来”,由德国“ 弗兰克和海德克”公司推出
柯达1916年生产的NO.3A的连 动测距型折叠皮腔相机。这类 相机由于其皮腔呈风琴状,故 也被称为风琴相机。
第一张宽为35毫米的现代胶卷 (1934年)
1934年,日本第一代高级布帘 快门35mm照相机“KWANON” 由佳能公司前身“精机光学研 究所”研制成功.
1947年,美国的兰德博士发明 了黑白即显(一步成像)摄影 法,宝丽来兰德相机问世
1959年,日本尼康公司推出第一架 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Nikon F,这 是现在广为流行的单反相机的鼻祖
四、摄影术电子化高速发展时期 (1960年-2008年)
该阶段,相机 的发展进入了 自动化与电子 化的高速发展 期,相机从外 形,到成像技 术与品质,功 能的简便化等 方面都取得了 巨大的进步。
1962年,装有程序自动曝光系 统的“美能达Hi-matic型”照相 机上市。
摄影艺术演变
![摄影艺术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033d081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0.png)
摄影艺术演变摄影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摄影艺术的诞生,可以追溯至19世纪初。
1839年,法国艺术家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标志着现代摄影技术的开端。
这一时期,摄影主要用于肖像和风景记录,摄影师们通过长时间曝光来捕捉静态图像,作品往往具有一种静谧而庄重的美感。
胶片时代与艺术探索随着20世纪的到来,胶卷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摄影技术的发展。
柯达公司推出的布朗尼相机使得摄影变得更加普及,普通人也能够轻松地记录生活。
在艺术领域,摄影师开始探索不同的拍摄手法和表达方式,如纪实摄影、抽象摄影和概念摄影等,摄影逐渐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彩色摄影与创新实验20世纪中叶,彩色摄影开始流行,为摄影艺术带来了新的表现力。
艺术家们利用色彩的丰富性进行创作,产生了许多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多重曝光、长曝光等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艺术创作中,摄影师们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来表达个人的艺术观点和情感。
数码摄影与当代趋势进入21世纪,数码摄影技术的普及彻底改变了摄影行业。
数码相机和手机摄影的便捷性使得摄影更加民主化,任何人都可以随时记录下身边的美好瞬间。
此外,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让后期制作成为可能,摄影师可以通过数字工具对照片进行编辑,创造出超越传统摄影限制的作品。
社交媒体与摄影传播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摄影艺术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平台如Instagram、Pinterest等成为展示摄影作品的新场所,也为摄影师提供了与观众直接互动的机会。
这种即时分享的文化促进了摄影风格的快速演变,同时也催生了新的摄影流派和表现形式。
结语摄影艺术从最初的技术尝试发展到如今多样化的艺术表达,其演变历程反映了技术进步和文化变迁的密切关系。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文化交流的加深,摄影艺术仍将持续演化,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
---以上内容遵循了百度文库的社区规则和国家法律法规,未包含任何敏感或不当信息,并确保了内容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摄影术的起源和发展-PPT文档资料
![摄影术的起源和发展-PPT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a202ac35ef7ba0d4a733be5.png)
2. 达盖尔摄影法的推广
• 1839年 1月,达盖尔请自己的一位朋友, 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阿拉哥向法国科学院 介绍这项发明。阿拉哥极力赞扬使用这种 摄影法所拍摄的细节有“数学般的准确性” 和“难以想象的精确性”,并预言这一发 明将会给科学和艺术带来好处,从此任何 不会绘画的人都可以轻易地制作完成一幅 优美的图画。当年6月,法国政府授予达 盖尔四级紫绶勋章,并给予他津贴奖。达 盖尔把自己的发明公布于众,使他的摄影 法得以在法国广泛流传。
1. 达盖尔摄影法的诞生
• 1833年,达盖尔用铜板,表面镀上银,然后用碘蒸气进 行光敏处理,使铜板上形成碘化银。碘化银的感光性能 好,大大缩短了感光时间,“记录”大部分明亮光线下 的景物约为30分钟。一天,达盖尔正在用一张装在暗箱 里的铜板“拍照”,忽然天空乌云密布,光线暗了下来, 他只好将这张感光不足的铜板存放在柜子里。三天后, 他从柜子中取出铜板时,发现照片比过去更清晰了。后 来经过试验证实,是水银的作用加强了影像的显现效果。 于是达盖尔又掌握了用水银蒸气与铜板上曝光过的碘化 银进行化学反应的“显影”方法,使受光部分与水银化 合成汞合金。这种有光泽的汞合金,就成了影像中的明 亮部分;未受光的碘化银分,没有汞金生成,而被达盖 尔用硫代硫酸钠溶解。这样,未受光的碘化银从铜板上 溶解掉了,也不再会感光,就刑成了影像中的暗部阴影。 1837年5月,达盖尔终于使摄影的实用成为现实。他把 自己的银版摄影法命名为“达盖尔式摄影法”。
4. 日光摄影法
• 20年后,法国中部夏龙市的一名石版印刷工人尼埃普斯 (Niepce, 1765-1833)因不善于绘画,就想创造一种 将线条画转印到石版上的自动转印法。他采用了一种受 光而硬化的材料 -“犹地亚沥青”,这种沥青受光后会 变硬,未受光部分可以很容易地溶解在薰衣草油溶液中。 尼埃普斯将沥青溶液涂在锡与铅等金属的合金板上,用 浸过油呈半透明的原稿贴在涂层上曝光,结果受光部分 变硬,因黑线条遮挡而未受光的部分用薰衣草油洗去后 露出金属板,于是,在较暗的金属板上呈现出了与原稿 相似的正像。尼埃普斯称这个方法为“日光摄影法” (heliography )。 1826 年,他将这种涂有沥青的合金 板放在暗箱中,将镜头对准工作室的窗外,经过8小时 的曝光后,将合金板浸入薰衣草油中冲洗,尽管所得到 的影像很粗糙,然而,它毕竟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保留 下来的经感光而成的图像。
摄影简史
![摄影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970f8d46cf84b9d528ea7a21.png)
摄影简史4个时期一、摄影术的诞生和初期发展(公元前400多年——1839年——1870年)小孔成像,摄影雏形原理探索,沥青作为感光剂二、摄影术快速发展期(1870年——1914年)使用卤化银做感光剂,曝光时间缩短三、摄影术成熟期(1914年——1960年)发明了胶卷和简单易用便于携带的相机,摄影大众化四、摄影术电子化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至今)电子化,数码化技术应用1825年法国发明家奈斯福尔.尼埃普斯使用感光方法制作的《牵马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照片。
现代公认的摄影术的诞生是1839年,法国人画家达盖尔银版摄影技术正式问世。
达盖尔成为举世公认的“摄影之父”贝亚德将照片第一次登上了报纸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这位柯达公司的传奇创办人,他成功的运作一些技巧,让小型的摄影机具进入到各个家庭1892年,美国人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和下属威廉•迪克森(William Dickson)推出了35mm胶片规格,19世纪初装有45°反光镜的暗箱♦1905年柯达公司使用胶片的照相机♦1923年徕卡公司使用135胶卷的小型平视取景照相机♦1940年单镜头反光相机♦1970年“傻瓜”照相机开始出现♦1990年数码相机开始出现1975年,柯达公司用CCD制造了可以操作的电子相机,实验室阶段的数码相机诞生摄影鉴赏摄影佳作的三个原则•1)一个鲜明的主题;•2)强烈的吸引力,欣赏者的眼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作品;•3)画面简洁,是减法。
成为经典摄影作品的六大准则:1作品准确定位,手法合法;2)作品对生活有独特的见地;3)创新,包括手法、立意和主题等4)作品领否令人激动或者过目不忘作品技巧娴熟6)有社会反响,经得起历史考验摄影出烂片西意欧十大三字经定律1)镜头多2)随便拍3)学习少4)俗旅伴5)缺准备6)闹哄哄7)居高位8)交孬友9)缺风格10)无恒心突出主体的六个手法•1黄金分割点•2大小对比•3明暗对比•4色彩对比•5动静对比•6虚实对比摄影画面的影像要素线条:画面组织的形式构成的重要元素,在画面中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摄影技术的诞生与发展共40页
![摄影技术的诞生与发展共40页](https://img.taocdn.com/s3/m/f0577b75be1e650e52ea998e.png)
“记录载体” —— 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
• 1851年,英国的F.S阿切尔发明了“火棉胶”(卡洛汀)显影的湿版底片技 术。(“火棉胶”底片+蛋白相纸=湿版摄影法).
“记录载体” —— 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
1861年,英国的Alexander Parkes发明了赛璐珞(Celluoid)材料; 1888年,美国的J.W.Hyatt在纽泽西的公司用赛璐珞(Celluoid)材料生产出
• 应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传感器元件的数码相机。
“记录载体” —— 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
• 应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传感器元件的数码相机。
“记录载体” —— 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
• 应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传感器元件的数码后背。
第一台“柯达”相机
“记录载体” —— 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
1889年,T.爱迪生从G .伊斯曼那里要来了宽70mm的胶卷,从中间切开成为35mm的胶片, 并在胶片两边打上转片小孔,现代意义的35mm的胶卷诞生;
1906年,德国化学家制成了对所有颜色都感光的“全色”黑白胶片; 1907年,Lumiere兄弟发明了加色式彩色底片; 1912年,Rudolph Fischer和H。Siegrist发明减色式彩色底片——彩色负片; 1935年,柯达公司生产出第一个三层乳剂的彩色正片(Kodachrom)柯达克罗母; 1947年,E.H.兰德博士发明了“波拉罗.兰德摄影法”——“黑白波拉胶片”诞生; 1960年,E.H.兰德博士发明了“波拉罗.兰德摄影法”——“彩色波拉胶片”诞生;
“记录载体” —— 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
• 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开始了固体电子学研究活动,1969年美国贝尔研究所的勃依尔 (Boyle)和史密斯(Smith)首先发表了有关CCD(Charge Coupled Device)传感器 元件的研究报告。数码相机的感光媒介——传感器诞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距倍数 1.0 1.3 1.5 1.6 1.9 2.0 2.7 3.9 4.6 5.6 8.4
• 各个画幅相机的镜头焦距转换系数,在计算等效 焦距时只需要将镜头的实际焦距乘以转换系数即 可得出该相机的实际拍摄焦距。
相机的握持方法与拍摄姿势
卡片机的握持方式 近来随着卡片式数码相机的流行,机身的轻薄化 致使使用者在握持相机的姿势方面更是五花八门,下 面两张图中虽然姿势都比较优美,但绝对不够稳固, 所有下图的姿势是错误的。
传感器(CCD、CMOS)
• • • • • • • • • • • •
格式 长度(mm) 宽度(mm) 全画幅 36 24 佳能APS-H 27.9 18.6 尼康DX 23.6 15.8 佳能APS-C 22.3 14.9 佳能1.5英寸 18.7 14 4/3英寸 17.3 13 尼康 1系列 13.2 8.8 富士2/3英寸 8.8 6.6 1/1.7英寸 7.76 5.82 1/2.3英寸 6.16 4.62 1/3.2英寸 4.13 3.05
•
一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1825年法国发明家奈斯福尔.尼埃普 斯使用感光方法制作的《牵马人》是 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照片。
1826年,法国人尼埃普斯制造出世界上 第一架照相机,拍下了做“窗外景色”的照 片。在长达8小时曝光时间里,太阳从东移西, 所以画面上的两个方向都有阴影。
现代公认的摄影 术的诞生是1893 年,法国人画家 达盖尔银版摄影 技术正式问世。 使人类将真实影 像永远固定和保 留的梦想变成了 现实。
• 单个像素越宽代表每个像素点的面积越大,通常 情况下像素点的面积越大其捕捉的光子越多,感 光性能越好,越不容易产生噪点。而像素点面积 越小,所获得的信息量自然也就少了,为了对其 加以补偿就必须加大电信号,而这么做又容易产 生噪点。这就是为什么单反相机在夜晚的拍摄能 力要比卡片相机好很多。
镜头焦距转换倍率
• • • • • • • • • • • •
格式 全画幅 佳能APS-H 尼康DX 佳能APS-C 佳能1.5英寸 4/3英寸 尼康 1系列 富士2/3英寸 1/1.7英寸 1/2.3英寸 1/3.2英寸
对角线 43.27 33.53 28.40 26.82 23.36 21.64 15.86 11.00 9.70 7.70 5.13
• 目前大部分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小于全画 幅,故数码相机镜头的等效焦距比全画幅 相机镜头的实际焦距大得多。 • 为说明这种差异,于是引入了焦距转换系 数(Focal Length Multiplier)这一概念。 如50mm的标准镜头装到焦距转换系数为 1.5的数码单反相机上,实际焦距则为 75mm。在实际使用时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 越小,其镜头焦距转换系数越大。
照相机的发展
• 19世纪初 装有45°反光镜的暗箱 • 1905年 柯达公司使用胶片的照相机 • 1923年 徕卡公司 使用135胶卷的小型 平视取景照相机 • 1940年 单镜头反光相机 • 1970年 “傻瓜”照相机开始出现 • 1990年 数码相机开始出现
二 照相机的种类和结构简介
• 照相机的分类方式很多,其实我们只需要 知道现在的照相机有两种:一种是使用胶 卷的(FC),一种是使用数码的(DC)。 这两种照相机都有便携式和单反两个类型, 便携式的单反的主要区别在于单反相机可 以更换镜头,而便携式相机却是不能更换镜 头的.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单电相机颠覆了这 一理论。
专业单反相机:佳能、尼康、宾得、索尼、富士、 哈苏、莱卡
苹果6S
oppo R7 pius 华为荣耀7
拍 照 手 机
三星note5 苹果6
2 相机的结构简介与使用
• 感光元件 • 感光元件是数码单反相机的心脏。传统单反相机使用胶卷作为 记录信息的载体,而数码单反相机则是采用感光元件来承担生 成影像的责任。目前,数码相机的核心成像部件有两种:一种 是广泛使用的CCD,另一种是CMOS器件。 • (1)CCD感光元件 • CCD——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 • 是具有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可以 • 将光线转变为电荷,再通过A/D芯片 • 转换成数字信号,经过压缩后可由相 • 机内部的存储介质和各类存储卡保存, • 因而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数据传 输给任何有存储介质的数码类产品。 CCD感光复杂,但成像质量较高。
传统照相机
• 1、胶卷单反照相机
• 2、胶卷便携式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
1、数码单反照相机
• 2、数码便携式照相机
相机的分类
• 1、按照成像原理分: • 1)胶片机 • 2)数码相机。 • 数码相机可分为两类:一消费机(指一般家庭 用机,如卡片机、便携式相机、单电相机。特点 是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是手动性能较差、测 光和对焦功能差,画质不好)。二专业相机(一 般指单反相机,画质好,对焦快速准确,但是价 格较高,各种机身还有镜头让后期的投入很大)
对角线 43.27 33.53 28.40 26.82 23.36 21.64 15.86 11.00 9.70 7.70 5.13
面积 864.00 518.94 372.88 332.27 261.80 224.90 116.16 58.08 45.16 28.46 12.60
大尺寸的优势和焦距倍数
单反相机的握持方式
使用镜头比较沉重的单 反相机时,右手姿势 不变,左手用掌心稳 稳的托住镜头。而使 用左手拇指、食指和 中指操作对焦以及变 焦拨环。这样,左右 手就共同组成一个防 止相机抖动的稳定支 架,起到了一定的防 震作用。
,体 震 借 从或 动 助 而者 效 拍 拍柱 果 摄 摄子 , 环 出都 例 境 清将 如 也 晰使 将 能 的手 身 起 相臂 体 到 片更 倚 很 。加 靠 好 稳住的 定墙防
握持相机的方法不当是导致相机抖动的主要原因,那么究竟应 该怎样握持相机才会最稳固呢?一般来说,在使用相机时右手 的拇指应放在相机的背后,如果相机设有拇指槽,则将拇指按 在拇指槽上即可。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依次放在相机的前面偏 下,食指则自然的放在快门按钮上。而左手的姿势则如下图所 示,大拇指与食指成90度的直角,紧贴在相机的左侧,以提供 有力的支撑。
(2)CMOS图像传感器
• 工作原理比CCD更简单,它又被称为被动式像素 传感器和主动式像素传感器,早期的CMOS在相 机上缺点很明显,噪点的控制能力很有限,敏感 度也不够,和CCD相比劣势明显,在数码相机诞 生之初,CMOS没能占据主流市场,佳能却在这 时反其道而行之,在其发布 • 的准专业和专业数码单反产 • 品中大量采用CMOS图像传 • 感器,在佳能EOS系列,也 • 无一例外采用了CMOS传感 • 器。
• 有些单反相机采用的是大尺寸的APS-C画幅感光元件,而 有些卡片相机采用的是1/2.3英寸感光元件,虽然它们可能 都拥有1800万像素,但是区别在于二者的单个像素宽度不 同。APS-C画幅、1800万像素感光元件的每一个像素宽 约为4.3微米,而1/2.3英寸、1800万像素感光元件的每一 个像素宽约有1.68微米。
2、数码相机按画幅的分类
1)、大画幅相机
3)、全画幅相机
2)、中画幅相机
4)、APS-H画幅相机
5)、APS-C画幅相机 6)、4/3画幅
7)、小型传感器
大画幅相机中画幅相机Fra bibliotek中 画
幅
相
机
消费相机:面对大众消费者,经济型,价格较低, 适合大众旅游、拍摄留念等,包括卡片机、长焦 机、微单、单电等
随后摄影术又经历了从玻璃板到湿版、 干版,然后到胶卷的发展过程。 而现代摄影术的发展又经历了从黑白胶 片彩色胶片和近年来从胶片到数码摄影的过 程。
胶片的发展
• 黑白胶片 1880年 ISO 20/14 • 1940年 ISO 100/21 • 1960年 ISO 3000/35 • 彩色反转胶片 1936年 柯达公司 • 彩色负片 1937年 爱克发、柯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