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

合集下载

新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和发展

新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和发展

新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和发展引言新资本结构理论是指在金融学领域中关于公司债务和股权结构的研究理论。

它的出现使得理论界对于公司融资结构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对于企业的融资决策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指导。

本文将探讨新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和发展。

1. 传统资本结构理论传统资本结构理论主要由美国学者MM提出,即弗朗索瓦·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和默顿·米勒(Merton Miller)。

他们在1958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融资不关税定理”,即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

根据传统资本结构理论,融资结构不会对公司的价值产生影响,因为公司可以通过债务和股权的合理组合进行资本结构调整,从而实现“无关税”的状态。

然而,这种理论基于一些假设,如完全市场,无摩擦成本和对称的信息。

这些假设在实际中并不成立。

2. 新资本结构理论的出现随着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对公司治理的不断关注,学者们开始对传统资本结构理论进行批判,并提出了新的理论框架。

新资本结构理论主要关注了公司债务和股权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并考虑了市场摩擦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

新资本结构理论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84年,由斯图尔特·迈尔斯(Stewart C. Myers)在其论文中提出的“静态财务理论”奠定了基础。

他指出公司的价值与其债务和股权的组合有关,不同的融资结构可能导致不同的风险和收益。

3. 新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新资本结构理论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不断演进和发展。

一些重要的贡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非负债股权折价理论(Taxes and Financial Distress)1988年,斯图尔特·迈尔斯和理查德·迈尔斯(Richard A. Brealey)提出了“非负债股权折价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在存在税收和财务困境成本时,债务可以降低公司的实际成本,从而提高公司的价值。

3.2 债务限制与资本结构1999年,米切尔和安德雷斯(Mitchell Petersen and Raghuram Rajan)提出了“债务限制与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的理论发展以及相关分析

资本结构的理论发展以及相关分析

资本结构的理论发展以及相关分析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各种来源、组合及其相互之间的构成及比例关系.研究资本结构理论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资本结构与企业融资成本公司价值以及企业治理结构的相互关系。

以下为大家介绍下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中关于资本结构的理论发展以及相关分析的内容。

一、资本结构的理论发展资本结构理论是西方国家财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资本结构理论经历了旧资本结构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两个阶段。

旧资本结构理论是基于一系列严格假设进行研究的,包括传统理论、MM理论和权衡理论等。

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1、在理想条件下,MM理论得出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的结论。

2、存在公司所得税条件下,MM理论得出公司价值随负债的增加而增加的结论。

3、存在破产成本的条件下,权衡理论得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要权衡避税利益和破产成本的结论。

新资本结构理论是基于非对称信息进行研究的,包括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信号理论和啄序理论等。

主要的研究成果就是分析了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及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二、资本结构的相关分析1、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比率是股东权益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如下: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该项指标反映所有者提供的资本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

2、长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比率是从总体上判断企业债务状况的一个指标,它是长期负债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长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资产总额)×100%3、资产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

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

4、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也是衡量公司财务结构稳定性的一个指标。

它是股东权益除以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

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股东权益总额÷固定资产总额)×100%资本结构除表现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外,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层次分类。

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历程述评

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历程述评
正核心 ; 2 0 世 纪8 0年代 , 在 研究思潮的第
传统折 衷理 论是对净收益理论 以及 净
营业收益理论的 中和及概括总结 。由于权 益资本成本要高于债务资本成本 ,只要债
务 融资比率的上升被控制在 了特定 的范 围
内 ,企 业的风险就不会增加 ,这反 而会使 企 业的综合资本成本 降低 ,实现企 业价值
分 支的代表性人物 , 后来又继续延伸 , 研
究财务 困境成本方面 的问题 。两个分支并
内容 摘 要 : 资本 结 构 理 论 经 历 了 四 次 重 大 思 潮 变 革 ,本 文 以 时 间 为 线 索 分 别 从 古 典 资 本 结 构 理 论 阶 段 、 现 代 资
本 结 构 理 论 阶段 、新 资 本 结 构 理 论 阶 段 以及 后 资 本 结 构 理 论 阶 段 来 阐 述 资
高企业 的负债率会使企 业的价值增大 ,负 债融资 即是企 业最合理 的外源融 资方式。
( 二 ) 税 收差异理论
研究 思潮 变革 ,大批学者把他们在经济 学 领域 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 了资本 结构理 论 的研 究中 ,这就突破 了从前单纯地 通过 企业破 产成本及税收等 “ 外部 因素”来考 察企 业的资本结构 的定式 。企业 的 “ 内部 因素”逐步成为 了资本结构理论研 究的真
2 0世纪 6 0年代 ,F a r r a r 和S e l wy n 共
同提 出了所 得税率差异理论 ,这一理论强
调现金所 得税 和资本利得所得税二者 之间 存在一定 差异 ,较为理性的投资者往往倾
向于推迟其获得的资本收益 ,达到 延迟缴 纳所 得税 的 目的。后来 ,B r e n n a n 把税率
造成影 响 ,这种观点认为不存在最优资本

现代金融契约理论研究述评——资本结构理论的新发展

现代金融契约理论研究述评——资本结构理论的新发展

!表’金融契约理论分类融资契约理论种类证券是否外生权力配置内容主要内容外生内生现金流控制权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代理成本模型和非对称信息模型等基于完全契约的金融契约理论%%*+,模型基于不完全契约的金融契约理论%%不完全契约下的剩余控制权分配模型"#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企业契约理论的出现,金融学家开始从契约经济学角度,考虑信息非对称因素,引入委托代理成本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研究,将每一种证券都视为一种权利契约,企业发行特定形式的证券,目的在于解决内部权利纠纷引发的利益矛盾。

由于这些理论都是基于证券所内含的契约关系的,就将其统称为金融契约理论。

金融契约理论的发展最初是将证券这种权利契约看作外生的,引入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形成委托—代理理论模型、信息不对称理论模型。

随后,金融契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重大突破,即将证券契约由外生视为内生而产生了证券设计理论,其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基于完全契约的证券设计理论,其后金融学家将不完全契约理论应用到证券契约的分析中,形成了基于不完全契约的证券设计理论,其理论发展至今方兴未艾。

金融契约理论从产生、发展到现在,积累了大量文献,参考,-./012324 5.00-6("##%)的分类4本文将现有的金融契约理论分为三类,即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基于完全契约的金融契约理论和基于不完全契约的金融契约理论,它们的特点见表’。

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将现有证券(如股票和债券等)视为外生的证券,以这些证券所具有的现金流分配特征为既定前提,在此基础上分析股东与经营者、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冲突,以此确定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

主要有以下几类模型:&一)代理成本模型代理成本模型侧重于从筹资后的信息不对称研究资本结构,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委托人实施代理是无成本的4即他得到的效用水平就等同于他亲自执行这项任务。

不对称信息是代理成本存在的主要原因。

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历程述评

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历程述评

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历程述评作者:夏天来源:《商业时代》2014年第09期内容摘要:资本结构理论经历了四次重大思潮变革,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分别从古典资本结构理论阶段、现代资本结构理论阶段、新资本结构理论阶段以及后资本结构理论阶段来阐述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历程作为财务理论三大支柱之一的资本结构理论经历了研究思潮的四次重大变革。

第一次变革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这一时期研究的重点是经验,所以,资本结构理论尚未成型;20世纪50年代,在财务理论研究思潮的第二次变革中,财务研究的方法实现了重大突破,以往描述性的、定性的研究被分析性的定量的研究所取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突破就是资本结构研究;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第三次研究思潮变革,大批学者把他们在经济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了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中,这就突破了从前单纯地通过企业破产成本及税收等“外部因素”来考察企业的资本结构的定式。

企业的“内部因素”逐步成为了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真正核心;20世纪80年代,在研究思潮的第四次变革中,资本结构研究逐步向控制权市场理论扩展,力求在企业“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结合中找到突破口。

古典资本结构理论阶段1952年,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召开了一次关于企业财务学的学术年会。

在该次会议上,David Durand阐述了一篇题为“企业债务和权益成本计量方法的发展和问题”的论文,系统地总结了古典资本结构问题的观点,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净收益理论(NI)、净营业收益理论(NOI)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折衷理论。

(一)净收益理论负债可以提高企业价值是净收益理论最核心的观点,该理论认为,企业降低自身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可以利用负债融资的方式来提高本企业财务杠杆比率来实现,进而实现提高企业价值的目的。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企业的债务融资活动对企业永远有利,那么就等于认为企业负债越多越好,这显然不符合实际。

资本结构理论评述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资本结构理论评述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资本结构理论评述及其发展趋势分析本文全面地评述资本结构理论学派和决定因素学派中的各种重要理论,系统地描述了各有关理论的基本内容,指出资本结构理论未来的发展应从实际出发,寻找各种影响因素,并予以经验支持。

关键词:资本结构MM定理影响因素资本结构理论学派(一)早期资本结构理论1952年,David Durand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召开的“公司理财研究学术会议”上发表《公司债务和所有者权益费用:趋势和问题的度量》一文中,系统地总结和提出了三种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净收益理论认为当企业的资金全部来源于债务即100%负债时,企业价值最大,此时资本结构最优。

净营运收益理论是另一极端理论,财务负债扩大所带来的负债好处被增加的权益成本所抵消,结果是投资者仍以原来固定的加权平均成本衡量企业的净营运收益,企业价值没有变化,即不存在最优资本结构决策问题。

传统理论介于两理论之间,企业负债融资的负债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先下降后上升,企业价值则由上升转为下降,其转折点处的资本结构为最佳资本结构。

(二)经典资本结构理论1958年6月,美国学者Modigliani & 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首次将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应用到企业金融研究领域,提出了MM定理。

MM定理中心命题是在一系列假定条件下推导的,其基本假设包括:企业的经营风险可用息税前利润(EBIT)的标准差来衡量;投资者对公司未来收益及风险的预期是相同的;公司无破产成本;资本市场是完善的;投资者可按个人意愿进行各种套利活动,无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各期的现金流量预测值为固定量,EBIT固定不变,财务负债收益全部支付给股东。

由此假设出发,包括Modigliani & Miller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依次放松一个或多个假定,从而提出了种种改进理论:1.MM无关性定理。

Modigliani & Miller根据上述的有关假设得出结论:由于市场上的套利机制的作用,在不考虑税收和交易成本的情况下,企业总价值将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即风险相同而只有资本结构不同的企业,其总价值相等。

略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

略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

本而仅获得部分收益 ; 理 . 同 当他 在 职 消 费 时 , 得 他 到全 部 好 处 却 只承 担 部 分 成 本 。其 结 果 是 经 营 者 的工 作 积 极 性 不 高 , 热 衷 于 追 求 在 职 消 费 。 因 却 此 , 业 的市 场 价 值 也 就 低 于经 营 者是 完 全 所 有 者 企 时 的市 场 价 值 。这 两 者 之 间 的差 额 就 是 外 部 股 权 的 代理 成本 , 是 外 部 所 有 者理 性 预 期 之 内 必 须 要 它
[ 图分 类 号 ]02 1 [ 献 标 识 码 ] [ 章 编 号 】∞, _ l [ 2O— 0 5 —o 中 F 3 文 A 文 1 —4 4 ∞0] l 06 — 3 5
郭 部 慧 , 岛海 洋 大 学 经 贸 学 院讲 师 山 东 青 翔 , 岛 海 洋 走 学金 融 学研 究生 青 青岛 26 7 60 1 267 60 1 山 东 青 岛
成 了 代 企 业 资 本 结 构 研 究 的 激励 理 论 、 息 传 递 信 理 论 ( 称 示 意 理 论 ) 控 制 权 理 论 。 把 公 司 融 资 也 和 结 构 与 公 司治 理 结 构 相 联 系 , 析 融 资 结 构 是 如 何 分
通 过 影 响公 司 治 理 结 构 来 影 响 企 业 的 市 场价 值 的 。
企 业 的 资 本 结 构 (a ids u tr) 称 融 资 结 e pt t c e 又 o r u 构 ( vx i t c r) 是 指 企 业 各 项 资 金 来 源 的组 t a ta s u t e ,  ̄ el r u 合状 况 通 常 企 业 资 金 来 源 包 括 债 务 资 本 和 权 益 资本 , 因此 , 本 结 构 通 常 是 指 企 业 债 务 资 本 与 权 资 益 资 本 的 构 成 比例 关 系 。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新发展及其评价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新发展及其评价
鉴。
【 词】 资本结构; 关键 代理成本理论 ; 信号显 示理论 ; 优序 融资理论 ; 控制权 【 中图分类号】F 3 【 2 0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7— 14 2 0 )3 0 6 — 2 6 3 0 ( 0 6 0 — 0 1 0 9


现代 资 本结构理 论 的新 发展

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是使两种融资方式的边际代 理成本 相 等而 总代 理 成本 最小 。 格 罗斯 曼 和哈特 建立 了一个 担 保模 型——G 模 型 。 H 在 G 模型 中 , 务 是一种 担保机 制 , H 债 它能 使经 营 者增 加个 人 努 力 , 少 个人 消 费, 减 从而降低 所 有权 与控 制 权 的股权 代 理 成本 , 是 因为经 营者 的效用 依赖 于其 职位 , 这 从而 依赖
维普资讯
20 0 6年 3月 第9 卷第 3 期

国 管


息 化
M a. 0 r, 6 20
Ch n a a e n no m ainz to iaM n R me 3 o 9
现代 资本 结构 理 论 的新发 展 及 其评 价
张艳 丽 , 月昕 田
(沈阳农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 , 沈阳 10 6 1 11)
【 摘 要】 资本结构理论是现代公 司财务理论研 究中十分重要 的部分 , 它与投 资理论 , 股利政策理论 并称为 财务 理 的三 大核 心内容。2 世纪5 年代后 , 0 0 经过经济学家的不断努 力, 其研究 深度 与研 究范 围都有 了很大拓展 。特 别 是2 - 纪7 年代以来, 0- 0  ̄ 代理成本 、 信息不对称等理论 的引入 , 开拓 了资本结构 理论研 究 的更为广阔的领域 。本文对 2 0 世纪7 年代 以来的资本结构理论 的发展作 一综述并进行评价 , 0 以期为我国公 司的融 资决策提供 一些有益 的启 示和借

中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改革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在政府引导下,中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逐渐发生了改革和调整。

在新的经济时代,有必要研究并探讨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改革与发展,探索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增值。

一、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演变过程中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三资”体制、市场化经济时期的股份制改革和现代化国有企业改革。

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企业主要采用“三资”体制,即资金、设备和土地的财政化管理。

这种体制的特点是由财政出资,企业获得营业收入,但无法自主经营,企业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市场化经济时期,中国国有企业逐步采取股份制改革,以引入社会资本和加快国有资产配置,探索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行方式,其中又主要有管理层自购、员工持股、引进战略投资者、A股上市等多种方式。

现代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国有企业资本结构改革的新阶段。

目的是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治理,完善股份制公司监管制度,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公司管理法治化和内部市场化、专业化和现代化。

该改革还进行了国有企业垄断行业的竞争性研究和实践,通过竞争来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现状与问题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数量多,资本规模也较大,但整体效益低下,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1.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较为单一,资金来源较为依赖国有资金,缺少多元化的股权结构。

2. 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也缺少市场化监管,容易受到政治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

3. 国有企业经营成本高,效益不够理想,国有资产流失较严重。

三、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改革与发展路径为了促进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改革与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速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进程,增强企业的市场运营能力和竞争力,扩大国有资产配置市场,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

2. 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拓展股权结构,引入外部投资和管理,推动企业市场化改革和内部管理的现代化。

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历程

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历程

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历程戴勇20131201一个公司经营所需要的资金来源通常有3个不同的渠道:直接来自股东的权益融资、来自债权人的债务融资、来自公司经营利润的留存收益,当然后者也是权益融资的另一种形式。

这3种融资方法之间的一个最优比例关系是怎样的呢?或者概括来说,一个公司的资金来源组成成分上,权益融资额和债务融资额是不是存在一个最优的比例关系,从而使得公司的价值达到最大化?这历来都是实业界和学术界所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公司金融领域中最激动人心的一个研究方向,在这个领域的探索和研究也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即资本结构理论。

一、古典资本结构理论Durand(1952)系统总结了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将它们划分为以下3个理论:1.净收益理论净收益理论认为公司利用债务越多,则公司价值越大,当负债程度达到100%时,公司平均资本成本将至最低,此时公司价值也将达到最大值。

该理论是基于以下假设之上的:负债的利息及权益资本的成本都是固定不变的,均不受财务杠杆的影响,不会因债务比率的提高而改变;债务资本的违约风险要小于权益资本,根据风险收益均衡原则,债务资本的成本要低于权益资本的成本。

由于该理论的立论假设没有充分考虑负债增加而引发的企业风险增加,实际上边际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成本会随着风险的增大而相应变化,从而导致该理论对资本结构的认定难以令人信服。

2.净营业收益理论该理论认为资本结构与公司加权资本成本及其价值无关。

其理由是:随着债务的增加,公司会获得节税收益,而公司风险也会随之明显上升,权益资本要求增加风险报酬,使债务资本所带来的好处正好被权益资本的成本的增加所抵消,结果使企业加权资本成本仍保持不变,永远保持为某一常数。

该理论虽承认筹资风险对权益资本的成本的影响,但不承认有个合理的度,与现实不相符合。

事实上,只要风险在企业能承受范围内,一般不会引起权益资本成本的增加,即使增加,但变化速度要小于债务带来的好处,此时,可考虑适当增加负债水平,而当债务过度时却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即由于边际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的上升,使债务资本带来的节税收益小于权益资本成本的增加,此时则应减少负债水平。

新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和发展

新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和发展

新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和发展资本结构理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界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资本结构理论。

按其形成的时间先后,可把这些理论分为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以及70年代以后的新资本结构理论。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有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入理论、传统理论三种,现代资本机构理论有MM理论和权衡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很多新的资本结构理论,主要对新资本结构理论加以综述。

1新资本结构理论代理成本理论1976年詹森和麦克林将代理理论引入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中。

于企业中代理关系的存在,必然产生股东与企业经营者、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为解决这些冲突而产生的成本为代理成本,包括股权的代理成本和债权的代理成本。

随着债务比例的增加,股东的代理成本将减少,债务的代理成本将增加,因此,最优的资本结构就是使总代理成本最小。

信号揭示理论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资本结构理论研究获得了新的发展。

其显著特征是认识到了“不对称信息”在资本结构决定中的主导作用,在研究中大量引入经济学中最新的分析方法,一反以往资本结构理论只注重税收、破产等“外部因素”对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影响,试图通过信息不对称理论中的“信号”、“动机”和“激励”等概念,从企业“内部因素”来展开对资本结构问题的分析,把资本结构的权衡难题转化为制度设计问题。

信号揭示理论认为,各投资既定时,公司的筹资结构可以看作市场对内部人员的私有信息的外在化的一种反映,从而将筹资结构问题归结为公司对非对称信息的处理问题。

在企业投资机会方面,经理人员与普通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通常前者总能比后者了解更多的与投资紧密相关的各种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筹资顺序及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例如:利用发行股票来筹集资本是一项极易被投资者所接受的一种筹资方式,但在不对称信息环境中,却是一种风险极高,代价很大的筹资方式。

《2024年公司资本结构理论——回顾与展望》范文

《2024年公司资本结构理论——回顾与展望》范文

《公司资本结构理论——回顾与展望》篇一一、引言资本结构理论是公司财务学中最为核心的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公司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即公司的股权结构、债务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资本结构理论对于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市场价值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回顾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的理论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资本结构理论的回顾1.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主要关注公司的债务与股权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债务融资与权益融资的权衡。

这一阶段的理论主要基于经验观察和直觉判断,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

2. MM理论及其发展Modigliani和Miller(MM)提出的资本结构无关论,标志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开端。

MM理论认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其市场价值无关。

然而,这一理论的前提条件较为严格,难以完全符合现实情况。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放宽了MM理论的假设条件,引入了税收、破产成本等因素,形成了更加贴近现实的资本结构理论。

3. 优序融资理论Myers和Majluf提出的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公司在融资时往往会优先选择内部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

这一理论主要基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的角度来解释公司的融资顺序。

三、当前理论研究现状当前,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一方面,学者们继续探讨各种影响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如公司规模、成长性、盈利能力、税收政策等;另一方面,实证研究方法不断完善,为资本结构理论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可靠的数据支持。

此外,随着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跨国公司的资本结构问题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四、未来展望未来,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公司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因此,未来的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将更加注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从现代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看其对我国的政策启示

从现代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看其对我国的政策启示
代 金 融 学 和 理 财学 的 基 础 ,两 人 因此 也 分 别 获 得
结 出对 我 国上 市公 司健康 发展 和 资本市 场 进一 步完
善 的一 些重 要政 策启 示 。


现 代西 方资本 结 构理论 的发展
( ) 衡理 论 ( rd — f T er ) 一 权 Ta e o h o y
Ke o d : p t lS r c u e T e r ; v lp n ; oi y En ih e me t y W r s Ca i t t r h o De e o me t P l l tn n a u y c g
15 9 8年 6月 , 国著 名 经 济学 家 莫迪 里 安 尼 和 美
士生导师 , 究方 向: 融学 。 研 金
28 0 年第1期( 5期) 0 1 总第3 2
19 0
金融 理论与实践
【 金融讲坛 】
中极 为重要 的两个 因素 : 财务拮据 成本 和代 理成本 ,
从而 使 MM 理论 的结 论失 去现实意 义 。该 理论 的基 本思想可 以用下 图清晰地 概括 。 “ 最大 负债 ” 进行融 资 。 因此 , 们认 为 , 现 代企 业 中 , 他 在 存在 股 东和 经 理 之问 、 权人 和股东之 间等 利益 冲突 。 债 当经理 只持 有公 司较小 比例 的股权 时 ,由于道德 风 险和逆 向选 择 的存在 , 会产生 “ 代理成 本 ” 如果 增加企 业负 债的 。
收 稿 日期 : 0 8 0 20—8
美 国 著 名 经 济 学 家 詹 森 和麦 克林 Jne n e sna d
Mekn ,9 6、 c ig 1 7 ) 瓦勒 w re ,9 7 、 耶 斯和 海吉 拉 a r 17 )梅 n

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历程述评

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历程述评

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历程述评
资本结构理论是一门关于企业融资结构、财务成本和机构参与者行为的学科,它在发展中多次迭代,从如何选择企业融资模式、如何最小化融资成本及其他相关内容,到融资模式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等方面的探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早的资本结构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伯乐森提出的“伯乐森定律”,他指出,企业融资成本与融资比例成正比,即企业采用多少债务融资,所产生的融资成本越低。

这条定律也指明了企业一般采用较低成本的负债融资,借款利率随着债务比例上升而变小,所以它对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从伯乐森定律的流动性融资来看,发展到以计算机革命、工作质量革命和全球市场竞争为背景的财务分析期间,企业家如何从内部产生资金的讨论成为当时的热点话题,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以哈特利布-博敦的“哈特利布结构”为基础,主要包括经营风险、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三个因素,发展成以最小化融资成本为目标的综合性融资模型。

至今,资本结构理论仍不断发展,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进步,现代企业正在重新审视资本结构、融资比例和企业融资行为策略,以最大限度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绩效和财务状况。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也在当前的发展中,逐渐从单一的财务成本视角转向考虑了企业绩效、机构投资者行为和信息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了更加综合、科学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企业对融资最优化需求。

由此可见,资本结构理论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企业运用有效的融资结构、获取更低融资成本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也越来越强调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以更好地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

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

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及其发展叶静雅(厦门大学金融系,厦门,361005)摘要:1958年Franco Modigliani 和Merton Miller提出MM定理,揭开了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序幕。

至今,现代企业资本理论研究已经走过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

在这50年中,伴随着其他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相继经历了旧资本结构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时期。

本文试图追溯其发展历程,并对其主要流派观点作一综述。

关键词:企业资本结构 MM定理代理理论Modern Corporate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and its DevelopmentYe Jingya(Finance Department,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Abstract:It has been nearly 50 years since Franco Modigliani and Merton Miller raised MM theory,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corporate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economic theory, modern corporate capital structure has experienced old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and new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in succession during these 50 years. In this paper, I try to trace back to the very beginning of modern corporate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and sum up the theses of some main schools.Key words:Corporate capital structure, MM theory, Agency theory所谓企业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财务结构中,负债与权益的相关混合比例。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发展述评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发展述评
资 行 为 产 生 有 益 如 果 个 人 所 得 本 和 边 际收 入 ,它 是 管理 层 的最 优决 税提 高 , 并且 股利 收 入 的税 率低 于 债 券 策 ,那 么 ,相 对没有 外部 股权融 资的企 利 息 收 入 的 税 率 时 , 资 金 则 会 从 债 券 转 业 , 有 外 部 股 权 融 资 的 企 业 则 会 降 低 经 移到股 票 , 此时 企业 的负债率 降低 。

现 代 资 本 结 构 理 论 的 发 展
间接 成本 以及代理 成本等 , 其 中代理 成 务 代 理 成 本 。 本包 括债权 人为保 护 自身利益 , 在一定 ( 、信 息不对称 理 论 四) 程度 上通 过保 护性约 束条款 限制企业 的
( ) ~ 、MM 理 论
在实 践 中,企业 经营 暂通 常 比投 资
早 期 资 本 结 构 理 论 是 人 们 研 究 资 本 结 约在 2 0世 纪 7 0年 代 中期 逐步 形成权 衡 代 理 问题 或 风 险 转 移 问题 、投 资 不 足 问 构 、试 图揭示 资本结 构变 动规律 的理论 理 论 的 一 般 观 点 ,该 观 点 认 为 :一 方 面 题 等 ,都 反 映可能 导致企 业 因债务融 资 雏 型 ,1 5 9 8年 ,MM 理 论 的 创 立 揭 开 了 负债 可 以 通 过 减 税 作 用 和 减 少 权 益 代 理 而 作 出 次 优 投 资 决 策 ,形 成 企 业 债 务 代
们只 能享 受改善 企业 经营管 理所产 生的 部 分 利益 ,而要 承 担相 应 的全 部 成本 。
于 是 经 理 会 平 衡 个 人 管 理 投 入 的边 际 成
【 文章摘要】
从上个世纪 5 年代 M O M理 论 创 立 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及其发展
叶静雅
(厦门大学金融系,厦门,361005)
摘要:1958年Franco Modigliani 和Merton Miller提出MM定理,揭开了现代企业
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序幕。

至今,现代企业资本理论研究已经走过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

在这50年中,伴随着其他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相继经历了旧资本结构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时期。

本文试图追溯其发展历程,并对其主要流派观点作一综述。

关键词:企业资本结构 MM定理代理理论
Modern Corporate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and its Development
Ye Jingya
(Finance Department,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Abstract:It has been nearly 50 years since Franco Modigliani and Merton Miller raised MM theory,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corporate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economic theory, modern corporate capital structure has experienced old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and new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in succession during these 50 years. In this paper, I try to trace back to the very beginning of modern corporate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and sum up the theses of some main schools.
Key words:Corporate capital structure, MM theory, Agency theory
所谓企业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财务结构中,负债与权益的相关混合比例。

它阐述了企业负债、企业价值和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

企业资本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企业资本结构代表一个企业的主要权利,是指企业全部资本价值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它不仅包括长期资本,还包括短期资本,主要是短期债权资本。

狭义的企业资本结构单指企业各种长期资本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即长期资本中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构成比例关系。

企业资本结构理论是基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着重研究企业资本结构中长期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构成比例的变动对企业总价值的影响,同时试图找到最合适企业的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

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历程可用图(1)表示:
图(1)
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始于MM 定理,按照是否引入不对称信息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可以分为旧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和新企业资本结构理论。

旧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主要包括MM定理、考虑企业所得税的MM模型、税差学派、破产成本学派和权衡理论等;新资本结构理论主要包括四大流派,即代理成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控制权理论、资本结构产业组织理论等。

本文主要阐述以MM定理为重要起点的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及其之后的发展。

一、旧企业资本结构理论
(一)MM定理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Franco Modigliani & Merton Miller在其经典性论文《资本成本、公司理财和投资理论》中指出,在完美市场假设下,企业价值只与企业所有资产的预期收益额和企业所对应的资本化率有关,而与资本结构无关。

简单地说,就是蛋糕的大小与蛋糕如何进行分割无关。

这里所谓的完美市场是指:
1.无费用的资本市场:没有市场交易成本,没有政府的限制可自由地交易,且资本
资产可无限分割。

2.中性的个人所得税:无个人所得税或对股利、股息和资本所得课税是平等的。

3.完全竞争的市场:不管投资者和企业的行为如何,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可按不变的
价格转换证券;另外企业不能影响市场利率结构。

4.借贷平等:投资者和企业同时可借入、借出资金和发行证券。

5.相同的期望: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期望。

6.没有信息成本:企业和个人的可利用信息是相同的,而且获得这些信息是没有费
用的。

无财务危机成本:企业和个人若发生财务危机或破产,不会发生财务危机
成本(如清算费用、企业重组费用等)。


MM定理奠定了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的基础,从企业经营者的目标和行为及投资者的目标和行为的角度出发,探索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这种目标和行为的相互冲突与一致,是资本结构理论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然而,MM定理的完善市场假设与企业实际经营环境差异较大,限制了它的实用价值,经济学家们不断放松假设条件,使其更贴近现实,从而推动了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

(二)税差学派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围绕对MM 定理的批评和争论,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出现了两大流派,即税差学派和破产成本学派。

前者探讨在引入税收制度后,各类税收差异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后者研究破产成本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1.考虑企业所得税的MM 模型——修正的MM 定理
Modiglian 和 Miller(1963)针对企业的市场价值并非只与期望税后报酬相关的现象提出修正的MM 定理。

修正后的MM 定理引入了企业所得税因素,认为在绝大多数国家,企业因债务融资而支付的利息可以在支付所得税之前扣除,负债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税负,增加股东的税后收益,因此,企业会选择更多地使用债务融资,采用高负债率以实现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

即:
tB V V U L += (1)
其中,L V 是有负债的企业均衡价值,U V 是无任何负债的规模相同的企业均衡价值,t 是企业所得税率,B 是企业债务的市场均衡价值。

显然,当负债比率达到100%时,企业价值达到最大。

然而实际经验表明:每一位明智的财务经理都不会过度运用财务杠杆,许多财力雄厚的企业甚至不负债,这与修正的MM 理论产生分歧。

2.考虑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MM 模型——Miller 模型
修正的MM 定理充分考虑了企业所得税因素,但是对税收的考虑仍然过于简化。

Miller(1976)系统地阐述了纳入个人所得税的资本结构模型,他指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普通股收益的个人所得税低于债券收益的个人所得税,债券的税前收益必须大到足以补偿普通股收益的个人所得税和债券收益的个人所得税之间的差别,否则没有人愿意持有债券。

同理,对一个有负债的企业来说,由于利息是支付给债券持有者的,他们必须支付比普通股收益个人所得税率高的债券收益个人所得税。

因此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收益将被个人所得税所抵消。

具体说来,令L V 是负债企业价值, U V 是无负债企业价值,EBIT 是企业息税前收益,I 是债券持有者获得的债券利息,S t 是个人股票所得税率,D t 是个人债券所得税率,t 是企业所得税率,U K 是贴现率:
L V =股东的净现金流贴现+债券持有者的净现金流贴现 ]1)1)(1(1[*)1()1()1)(1()1)(1()1()1)(1)((D S U D U U
D U S U S U
D U S t t t K t I V K t I K t t I K t t EBIT K t I K t t I EBIT -----+
=-+-----=-+---= (2) 当所有税率都为零时,(2)式变为U L V V =,这就是最初的MM 定理。

而当D S t t =或者两者
均为零时,(2)式变为U U L K t I V V *+=,这就是修正的MM 定理。

当D S t t <,则t t t t D S <----1)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