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西安·费弗尔《莱茵河》书评

史家的历史研究工作究竟是否应该带有现实关怀,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带有现实关怀,以及在何种层面上带有现实关怀,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一般认为现实关怀是“史家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在现实关怀的指引下,史家可以“找出新的或好的问题”,“找到独特的视角”[ 于展《历史研究中的现实关怀和学术追求》,《历史教学》2007年第6期104-105页],这说的是选题方面的现实关怀问题。就是说,在选择研究的课题的时候可以根据现实关怀而选择较跟社会跟国家现实关系较为密切的问题,但其前提是不损害史学研究的学术性。

法国年鉴学派大师吕西安·费弗尔的《莱茵河——神话、历史和现实》就是一本带有强烈现实关怀的著作。费弗尔撰写本书之时,正当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法国占领着莱茵兰,纳粹主义正在崛起,德法矛盾尖锐。法国、德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政治家以及军事家们时刻注意着这条河流,他们的出发点是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都将莱茵河视作一条明确的边界,国家、民族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于是,关于莱茵河是边界还是通道的问题,关于莱茵河是不是命中注定的边界的问题便成为本书的中心议题。莱茵河从来就不只是一条河流,它还是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争夺对象。法国跟德国的狂热的学者、政治家以及民众长期以来一直习惯性地将莱茵河视作是一条天然的边界,两边分别是是德意志、法兰西,或者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或者将其视作某一国的河流,进而对此展开争夺。当时对于莱茵河问题的研究,充斥着民族主义的情绪,与此相异者属于学术的“异端”。自古至今,莱茵河汇集了太多的“神话”。这里的“神话”是指“人为虚构”或者“不真实”的事情。虽然“真实”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是这些神话被制造出来,诚然是要理解过去,其制造者或许真的相信其观点是“正确的”,但他们的目的并不在于扩大或加深这种理解,而是要使之为政治、意识形态、情感和自我修饰等方面的现实需要服务。一旦这种关于某事的明确结论深深印入人们的脑海里,人们就会相信自己认可的“真相”,即使这一真相与过去真正发生的事情完全不同。

而这么多“神话”的出现,往往与人们看问题简单化有关,所以在本书中,费弗尔极力反对人们看问题简单化。首先就是不要追随政治和外交事件或者被视为政治和外交的事件。因为在他看来,“支配历史的绝不是一些空洞无物的形式,而是有血有肉有生命的人群”,政治和外交的操作太过“偶然”,之前的历史学家从未考虑政治家的规划,“人民是否通过积极参与在后面给他们以支持”。(109页)其次便是人们总是爱“把19、20世纪的政治现实搬到8、9、10世纪去”(77页),正如本书1935年版序言里边引用的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一句话“把当代的一切观念应用于久远的古代,这是最容易产生错误的根源。”(17页)。当人们谈到莱茵河问题的时候,老师喜欢从历史中寻找出证明莱茵河是分割德法的边界或者是某一国的河流这样的神话的依据,其实这样的问题在历史上根本就是伪问题。最后便是强调纯洁性。费弗尔通过对人类学、语言学和地名学的借鉴,向大家说明,至少从史前时代起,凯尔特人、日耳曼人等都不是纯洁的单个民族,况且不是种族,它们都是异常复杂的混合体,是具有共同语言或者共同生活习惯或者只是生活在共同地域的人群的集合体,所以任何企图以河流作为人种或民族分界线的极端民族主义是极其荒谬的。而且这方面还往往存在指代混乱的问题,像“罗马人”“法兰西”“日耳曼”这样的称谓,其所指也在短短的时间里

经历过很大的变化,这就容易产生很多歧义。

费弗尔对此力图作出努力,希望能从大量相互矛盾的事实和解释中,对莱茵河在以往各个时代中的作用、价值和意义,梳理出一个全面型的看法来。

费弗尔同时代的历史研究者,往往倾向于“把不久前的过去与活生生的现在,一股脑儿抛进了遥远的往昔”,在他们看来,莱茵河的历史就是“一部不人道的屠杀和战争的历史”,企图从历史中为眼下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法德对抗寻求合理性。在费弗尔看来,历史“并不是无法避免的命运所造成的结果”,“历史学和地理学不必为实用主义推波助澜”,我们做需要做的只是“对各种事物正确和合理的理解”。

要达到以上目的,需要完成两项任务。一项是破坏性的,即消除所谓的命运幻影;另一项是建设性的,即告诉大家除了冲突和争斗,还有一些截然不同的事实和事件。这两项任务构成了本书的主体结构。在每个小节,他都是首先列举出之前以及当时人们观念里的“神话”,然后根据各种翔实的证据证明和驳斥其错误,并在此过程中说明历史的真实情况是怎样。

全书共分四章。四章在时间上是承接关系。第一章主要描绘了莱茵河流域的地理状况和史前时代的人类生活状况。莱茵河作为通道的功能从那些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虽然有各种人群或者部落自设的边界,这种边界往往因为交易产生的冲突而在不同人群中间产生,这是些混杂的人群,并不是单纯的同一种族的集合。他们的边界往往是脆弱的没有任何的阻挡效用的。而从那时起各种关于莱茵河是两个不同种族的的边界的神话便已经产生和流传开来了,各种神话不仅繁杂,各有各的说法,而且往往难以自圆其说并且各自相互矛盾。

介绍了深深影响了莱茵河地区的三种文化,亦即三种酵母——罗马文明、蛮族文化和基督教文化,这三种“酵母”以莱茵河为据点,向周边地区伸展。虽然往往伴随着战争和破坏,但每一种文化都在莱茵河地区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开发了莱茵河的功能,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开化。在罗马军团的军营的基础上,莱茵河的首批城市出现了,借助城市,基督教在这些地区取得了富有成效的传播,并且以莱茵河为据点一直向东推进到易北河,在政治上的德意志出现之前创造出了一个教会的德意志。但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王国,只是很多大大小小的王国或者封地,这个时候王权与教权结合起来,教会依靠世俗实力得到生存和传播,国君依靠教会取得上帝的承认。

是从十世纪一直到十九世纪这一段的历史,从城邦到国家是其主题。这些莱茵河城市兼具罗马、日耳曼和基督教的特征,多因为商业发展莱茵河像是一条纽带将这些城市串联在一起。这些城市并不从属于任何国家,它们取得了高度的自由,而将对于皇帝的义务消解殆尽。中世纪早期它们经济上高度繁荣,文化上人员上彼此频繁交流。它们然而正是由于缺乏王权的有力支持,以及另外一些原因它们还是衰败了。随着城市地位的下降,皇权在这一时期逐渐上升。这一时期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事情就是法国文化侵入莱茵兰地区,并且进而向前推进,征服了德意志地区,这些地区众多小王国上至王室贵族下至平民,从形而上的语言、艺术到形而下的建筑、穿着打扮都渐渐法兰西化。随着法兰西化产生的是德意志精英阶层民族主义的兴起,他们反对法国文化的侵略,提倡一种德国本土的文化。由此奠定了“人为民族、人种和语言的民族主义”,最终给包括法国在内的整个欧洲注入了这种病毒。这段时期,莱茵河地区在实际上自始至终都是独立于任何国家之外的很多的个体,虽然其西边是统一的法兰西王国,但其东边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而且莱茵兰地区在文化上更多地趋向于法兰西,而不是德意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