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数列教学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教案详细数列教案设计

高中数学教案详细数列教案设计

高中数学教案详细数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数列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性质。

2.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找出数列的规律并求解问题。

3. 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数列的定义和常用性质。

2. 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1. 通过数列的一般项来求和。

2. 利用数列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通过简单的例题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讲解数列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性质(15分钟)
1. 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数字的集合。

2. 常用性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以及其他常见数列的性质。

三、讲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15分钟)
1. 通项公式:数列的一般项的公式。

2. 求和公式: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
教师给学生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并检查学生的答案。

学生也可以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
教师给学生出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列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需要重点复习的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讲解数列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性质,以及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数列的知识。

高三数学数列教案5篇

高三数学数列教案5篇

高三数学数列教案5篇高三数学数列教案1等差数列(一)教学目标: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解决知道an,a1,d,n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 1.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Ⅰ.复习回顾上两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这两个公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Ⅱ.讲授新课 10,8,6,4,2,; 21,21,22,22,23,23,24,24,25 2,2,2,2,2,首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是否可以写出这些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寻求各数列通项公式,并找出其共同特点)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也就是说,这些数列均具有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列,我们把它叫做等差数列.1.定义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若一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 (n-1)个等式若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则可得:an-a1=(n-1)d 即:an=a1+(n-1)d 当n=1时,等式两边均为a1,即上述等式均成立,则对于一切n∈N-时上述公式都成立,所以它可作为数列{an}的通项公式. 看来,若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a1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项. 由通项公式可类推得:am=a1+(m-1)d,即:a1=am-(m-1)d,则: an=a1+(n-1)d=am-(m-1)d+(n-1)d=am+(n-m)d. 如:a5=a4+d=a3+2d=a2+3d=a1+4d请同学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A,使a、A、b 成等差数列,那么A应满足什么条件? 由等差数列定义及a、A、b成等差数列可得:A-a=b-A,即:a=. 反之,若A=,则2A=a+b,A-a=b-A,即a、A、b成等差数列. 总之,A= a,A,b成等差数列. 如果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a与b 的等差中项. 例题讲解 [例1]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5=25,求a25.思路一:根据等差数列的已知两项,可求出a1和d,然后可得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便可求出a25.思路二:若注意到已知项为a5与a15,所求项为a25,则可直接利用关系式an=am+(n-m)d.这样可简化运算. 思路三:若注意到在等差数列{an}中,a5,a15,a25也成等差数列,则利用等差中项关系式,便可直接求出a25的值.[例2](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分析:由给出的三项先找到首项a1,求出公差d,写出通项公式,然后求出所要项答案:这个数列的第20项为-49.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分析:要想判断-401是否为这数列的一项,关键要求出通项公式,看是否存在正整数n,可使得an=-401. ∴-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Ⅲ.课堂练习1.(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项与第10项.(2)求等差数列10,8,6,的第20项. (3)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2.在等差数列{an}中,(1)已知a4=10,a7=19,求a1与d;(2)已知a3=9,a9=3,求a12.Ⅳ.课时小结通过本节学习,首先要理解与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an-an-1=d(n≥2).其次,要会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n≥1),并掌握其基本应用.最后,还要注意一重要关系式:an=am+(n-m)d的理解与应用以及等差中项。

高中数学数列讲课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讲课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的概念,能够辨别常见的数列类型;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及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相关数列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奋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等差数列的性质和计算方法;2. 等比数列的性质和计算方法;3. 解决实际问题中与数列有关的计算问题。

三、教学难点:1. 数列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1. 检查预习: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知识,为新的数列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2. 新知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数列的概念,并给出数列的定义和常见表示方法。

3. 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介绍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能够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是否递增递减,求公差等。

4. 计算等差数列的和:介绍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计算等差数列的和。

5. 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介绍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能够判断是否为等比数列,是否递增递减,求比等。

6. 计算等比数列的和: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计算等比数列的和,让学生掌握等比数列求和的方法。

7. 综合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数列题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8.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列的重要性和运用价值。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掌握了数列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复习时能够多做习题,加深对数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高一数学教案:数列

高中高一数学教案:数列

高中高一数学教案:数列教案目标:1. 理解数列的概念与性质。

2. 掌握数列的表示方法和求和公式。

3. 学会应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 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教学难点:1. 推导数列的通项公式。

2. 运用数列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板书:数列的定义和性质,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2. 教学课件:呈现数列的概念和示例。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利用课件或实物引入数列的概念,例如:排队、花朵的序列等都可以作为引子。

Step 2:概念介绍教师讲解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数列中的每个数叫做该数列的项,数列从第一项开始。

Step 3:数列的表示方法教师介绍数列的表示方法:数列可以用通项公式表示,也可以用递推公式表示。

给出示例让学生理解表示方法。

Step 4:数列的性质教师介绍数列的性质,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

给出示例让学生发现性质。

Step 5: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师介绍如何推导数列的通项公式,以等差数列为例进行说明。

让学生参与推导过程。

Step 6:数列的求和公式教师介绍数列的求和公式,以等差数列为例进行说明。

让学生参与推导过程。

Step 7:练习与应用教师出示一些数列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应用。

可以包括求某个项的值、求前n项和、求满足条件的项数等。

Step 8:总结与归纳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与归纳,复习数列的概念、表示方法、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Step 9: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Step 10: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提醒学生复习与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扩展:1. 引入斐波那契数列,让学生探索其规律。

2. 引入求解实际问题的数列应用,如金融利息、人口增长、等级数列等。

3. 进一步深入研究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推广应用。

注: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中数列满分教案模板

高中数列满分教案模板

一、课题名称《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二、授课年级高中二年级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2)能够运用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通过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2)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的求解;(2)数列的求和公式及运用。

2. 教学难点:(1)复杂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的求解;(2)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多媒体设备;3. 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数列的定义;(2)通过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

2. 新授课程(1)讲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的基本概念;(2)通过实例分析,讲解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的求解方法;(3)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3.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2)各小组展示解题过程,分享解题经验。

4. 实际应用(1)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巩固(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难点;(2)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身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意识、解题能力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数列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

(完整版)高中数列教学案完整版

(完整版)高中数列教学案完整版

第三章数列第一教时教材: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目的:要修业生理解数列的看法及其几何表示,理解什么叫数列的通项公式,给出一些数列能够写出其通项公式,已知通项公式能够求数列的项。

过程:一、从实例引入( P110)1.堆放的钢管4,5,6,7,8,9,1011112.正整数的倒数1, , , ,23453.2精准到 1,0.1,0.001的不足近似值1,1.4,1.41,1.414,4. 1 的正整数次幂:1,1, 1,1,5.无量多个数排成一列数: 1,1,1,1,二、提出课题:数列1.数列的定义:按必定序次摆列的一列数(数列的有序性)2.名称:项,序号,一般公式a1 ,a2 , , a n,表示法a n3.通项公式: a n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数列 1:a n n 3数列 2:a n1数列 4: a n ( 1) n , n N *n4.分类:递加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摇动数列;有穷数列、无量数列。

5.实质:从映照、函数的看法看,数列能够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 {1 ,2,, n} )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通项公式即相应的函数分析式。

6.用图象表示:—是一群孤立的点例一(P111 例一略)三、对于数列的通项公式1.不是每一个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如数列 3)2.数列的通项公式不独一如数列 4可写成a n( 1)n和a n1n2k1, k N * 1n2k, k N *3.已知通项公式可写出数列的任一项,所以通项公式十分重要例二(P111 例二)略各数:1.1,0,1,0a n 1(1)n12, n N *2.2 3 ,45,6n n1 3,815,2435a n( 1)(n 1)213. 7, 77, 777, 7777a n7(10n1)94. 1,7,13, 19,25, 31a n( 1)n (6n5)3,5,9,17a n2n15.4162562n122五、小结:1.数列的相关看法2.察看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六、作业:练习 P112习题 3.1(P114) 1、 2《课课练》中例题介绍2练习7、 8第二教时教材:数列的递推关系目的:要修业生进一步熟习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的看法;认识数列递推公式的意义,会依据给出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 n 项。

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材数列教案

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材数列教案

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材数列教案
教学内容:数列
教学目标:1. 了解数列的概念及特点。

2. 掌握常见数列的表示方法及性质。

3. 能够解决与数列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数列的概念、常见数列的特点、递推公式的求解。

教学难点:数列的性质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习题集。

教学过程:
1. 概念引入:通过举例引入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列,并询问学生对数列的认识。

2. 数列的表示方法:介绍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常见数列的表示方法及特点,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

3. 数列的性质:讲解数列的性质,如首项、公差、通项公式等,让学生掌握数列的基本概念。

4. 数列的递推公式: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如何求解数列的递推公式,让学生熟练掌握求解方法。

5. 综合练习:布置一些数列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解题,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6. 总结提问: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加深对数列的理解。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及性质,让学生在解题中得到实际应用。

同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和学习。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数列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数列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数列
1. 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常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3. 能够灵活运用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常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数列的递推关系;
2. 掌握数列的求和公式。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数列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递推关系和通项公式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常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能够灵活运用数列的概念解决问题。

4. 拓展:引导学生探索更复杂的数列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5. 总结:总结数列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典型案例: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4项是1,3,5,7,求第n项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的和。

解:设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由已知条件可得:
a1 = 1,a2 = 3,a3 = 5,a4 = 7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an = a1 + (n-1)d
代入已知条件可得:an = 1 + (n-1)2 = 2n-1
前n项的和Sn = n/2 * (a1 + an) = n/2 * (1 + 2n-1) = n(2n)/2 = n^2
因此,第n项的通项公式为2n-1,前n项的和为n^2。

高中数学数列经典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经典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列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2.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性质。

3.能够运用数列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数列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难点内容的理解与应用。

2.数列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四、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数学教科书。

2.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其它:练习册、试卷、讲义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列题目引出今天的主题:数列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Step 2:讲解教师讲解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等基本概念与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意义及其应用。

Step 3: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数列性质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运用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Step 4:拓展教师讲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及求和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其特点,并通过例题演练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Step 5:练习教师设计一些涉及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其性质的理解,并运用求和公式解决问题。

Step 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列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六、课堂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1.数列的基本概念与性质2.等差数列的性质与求和公式3.等比数列的性质与求和公式八、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一些简单练习题和案例分析,但考虑到学生水平的不同,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与性质,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必修五数学高中数列教案

必修五数学高中数列教案

必修五数学高中数列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数列的基本性质和方法;3.能够应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数列的定义和性质;2.常见数列的概念和特点;3.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应用;4.数列的递推关系和通项公式。

【教学内容】1.数列的定义和性质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常见数列的概念和特点3.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应用4.数列的递推关系和通项公式【教学步骤】一、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二、讲解:介绍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常见数列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基本性质。

三、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应用,培养学生解决数列问题的能力。

四、讨论:通过讨论数列的递推关系和通项公式,引导学生探讨数列的规律及应用。

五、总结:对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数列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作业】1.求下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1, 3, 5, 7, ...2.求下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 6, 18, 54, ...3.求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

【教学反馈】1.检查学生上交的课堂作业;2.答疑解惑,巩固学生对数列的理解;3.鼓励学生思考数列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主探究其他类型的数列及其性质;2.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3.组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1.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2.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法;3.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数列- 定义和性质-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 求和公式及应用- 递推关系和通项公式【教学参考】1.高中数学必修5 人教版2.《数列》教学教学实践教程3.高中数学学习指南【习题集】。

高中数学数列整章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整章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整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和常用公式,能够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题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列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常用公式。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公式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等差数列的概念与性质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3. 等比数列的概念与性质4.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举例引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习与探究:分别介绍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和常用公式,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数列的特点。

3. 拓展与应用: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课堂练习:1. 已知等差数列前3项分别为2,5,8,求通项公式及第n项。

2. 某等比数列的前4项分别为1,2,4,8,求通项公式及第n项。

六、教学反馈: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掌握程度,及时纠正和辅导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加强巩固。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 练习册中相关练习题目。

八、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过程的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亮点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高中数学《数列》全部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数列》全部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数列》全部教案人教版高中数学《数列》全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求解方法。

2、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特点及其求解方法。

3、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据特点,建立相应的数列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2、等差数列的特点及求解方法3、等比数列的特点及求解方法4、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讲授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数列的理解。

2、通过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特点及求解方法。

3、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据特点,建立相应的数列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了解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2、讲授新课:(1)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2)等差数列的特点及求解方法(3)等比数列的特点及求解方法(4)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课堂练习:通过一些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特点及求解方法。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对数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的理解。

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解方法。

3、如何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据特点,建立相应的数列模型。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对数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评价学生对数列的应用能力。

3、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数列的理解情况。

七、教学建议1、加强对数列概念的理解,注重数列的实际应用。

2、练习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解方法,掌握其特点。

3、注重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和讨论,加深对数列的理解。

八、教学实例例1:已知某品牌汽车的价格为20万元,每年按发票金额的10%递增,求5年后该汽车的价格。

高中数学41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41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41数列教案
教学内容:数列
教学对象:高中生
教学目标:
1. 理解数列的概念,并能够区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2. 能够利用递推公式求解数列的任意项;
3. 能够利用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利用递推公式求解数列的任意项。

难点:利用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结合练习和实例分析。

教具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数列相关的习题和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实例引入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列的基本特点。

二、讲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15分钟)
1. 介绍数列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区别和特点;
3. 分析数列的常见性质。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 带领学生做一些数列相关的习题,加深对数列的理解;
2.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列的性质和递推公式进行计算。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
1. 总结数列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技巧;
2.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习题和问题,巩固学生对数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数列教学,学生对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灵活运用递推公式解决数列问题。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新课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新课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新课数列教案教案:数列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中数学新课数列,主要讲解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和常见数列的性质与应用等内容。

该内容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和应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理解数列的概念,并能够通过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数列的推导;(2)掌握数列的求和公式以及求和公式的应用;(3)掌握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和性质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化学生对数列的理解和应用;(2)引导学生通过数列的推导和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课堂互动和练习小结等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问题引入数列的概念)(5分钟)(1)问题:小明每天早上都去操场跑步,第一天跑了1000米,第二天跑了900米,第三天跑了800米,以此类推,每天跑步的距离减少100米。

请问小明跑步的距离形成了什么规律?(2)导师提示:这个问题中跑步的距离形成了一个规律,我们称之为数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列相关的知识。

2. 概念解释与实例分析(15分钟)(1)数列的定义:依次排列的一列数的集合叫做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2)数列的表示:用a1,a2,a3,……,an表示数列的前n 项,其中a1是数列的首项,an是数列的第n项。

(3)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一个数列,如果知道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可以通过通项公式(an = a1 + (n-1)d)来推导出数列的各项。

(4)数列的求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可以使用求和公式(Sn = n(a1 + an)/2)来计算数列的前n项的和。

3. 常见数列的性质与应用(20分钟)(1)等差数列的性质与应用: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求和公式为Sn = n(a1 + an)/2。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及相关公式;
3. 能够应用数列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及相关公式;
3. 数列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1. 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2. 应用数列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及相关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课堂参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数列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列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讲解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1. 数列的定义;
2. 数列的通项公式;
3. 数列的性质。

三、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1.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2. 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3. 求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四、练习和讨论: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学生自行解答,并在解答过程中提高对数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数列的概念和相关公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还需通过更多的练习加深理解和掌握。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讲解数列的应用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024高中数学必修二数列教案

2024高中数学必修二数列教案

2024高中数学必修二数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列的概念,能够准确定义数列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常见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等差数列和等差数列的性质和计算方法;2. 利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数列的概念:小明一天吸了一只小苍蝇,第二天吸了两只小苍蝇,第三天吸了三只小苍蝇,以此类推,请问小明连续五天吸了多少只小苍蝇呢?解释数列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问题中的规律,得到数列的概念,并给出数列的定义。

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其中每个数被称为数列的项。

一、等差数列:1. 定义:如果一个等差数列的相邻两项之差为常数d,那么这个数列就称为等差数列。

2. 性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其中an为第n项,a1为首项,d为公差。

举例:1,4,7,10,13...计算前n项和:Sn=n(a1+an)/2二、等比数列:1. 定义:如果一个等比数列的相邻两项之比为常数q,那么这个数列就称为等比数列。

2. 性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q^(n-1),其中an为第n项,a1为首项,q为公比。

举例:1,2,4,8,16...计算前n项和:Sn=a1(1-q^n)/(1-q)练习:1. 计算等差数列:3,8,13,18...的第10项和前10项和;2. 计算等比数列:2,6,18,54...的第6项和前6项和。

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进行实战演练。

四、归纳总结:总结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计算方法和应用,并巩固知识点。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常见数列的特征、计算方法和应用,并进行相关练习。

六、作业布置:针对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数列知识。

七、教学反思:对本节课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以上是2024高中数学必修二数列教案的内容,通过引入、解释、练习、应用、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数列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高中数学数列教案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数学数列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1)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2)用方程的思想认识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利用公式知三求一.与通项公式结合知三求二.2.通过公式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渗透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3.通过公式推导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的严谨性的训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先用错位相减法推出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而后运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并将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结合解决问题,还要用错位相减法求一些数列的前项和.(2)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难点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公式的推导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思想,错位相减法等),这些思想方法在其他数列求和问题中多有涉及,所以对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要求,不单是要记住公式,更重要的是掌握推导公式的方法.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是分情况讨论的,在运用中要特别注意和两种情况.教学建议(1)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一节为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的综合运用,另外应补充一节数列求和问题.(2)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是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证明结论.(3)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的其他方法可以给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4)编拟例题时要全面,不要忽略的情况.(5)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的综合运用涉及五个量,已知其中三个量可求另两个量,但解指数方程难度大.(6)补充可以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数列求和问题.教学设计示例课题:等比数列前项和的公式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方法求一些数列的前项和.(2)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猜想、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3)通过教学进一步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观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公式的推导及运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教学用具幻灯片,课件,电脑.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问题见教材第129页)提出问题:(幻灯片)二、新课讲解:记,式中有64项,后项与前项的比为公比2,当每一项都乘以2后,中间有62项是对应相等的,作差可以相互抵消.由此对于一般的等比数列,其前项和,如何化简?(板书)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仿照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求和方法,等式两边应同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即(板书)③两端同乘以,得④,③-④得⑤,(提问学生如何处理,适时提醒学生注意的取值)当时,由③可得(不必导出④,但当时设想不到)当时,由⑤得.于是反思推导求和公式的方法——错位相减法,可以求形如的数列的和,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板书)例题:求和:.设,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公比为,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解:,两端同乘以,得,两式相减得于是.说明:错位相减法实际上是把一个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公式其它应用问题注意对公比的分类讨论即可.三、小结:1.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推导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以及公式的应用.2.用错位相减法求一些数列的前项和.四、作业:略.五、板书设计: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例题高中数学数列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1)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了解等比中项的概念;(2)正确认识使用等比数列的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项数及指定的项;(3)通过通项公式认识等比数列的性质,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2.通过对等比数列的研究,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品质.3.通过对等比数列概念的归纳,进一步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等比数列是另一个简单常见的数列,研究内容可与等差数列类比,首先归纳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导出通项公式,进而研究图像,又给出等比中项的概念,最后是通项公式的应用.(2)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教学难点在于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①与等差数列一样,等比数列也是特殊的数列,二者有许多相同的性质,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可根据定义与通项公式得出等比数列的特性,这些是教学的重点.②虽然在等差数列的学习中曾接触过不完全归纳法,但对学生来说仍然不熟悉;在推导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分析猜想能力;第一项是否成立又须补充说明,所以通项公式的推导是难点.③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研究离不开通项公式,因而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建议(1)建议本节课分两课时,一节课为等比数列的概念,一节课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2)等比数列概念的引入,可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由学生概括这些数列的相同特征,从而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也可将几个等差数列和几个等比数列混在一起给出,由学生将这些数列进行分类,有一种是按等差、等比来分的,由此对比地概括等比数列的定义.(3)根据定义让学生分析等比数列的公比不为0,以及每一项均不为0的特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4)对比等差数列的表示法,由学生归纳等比数列的各种表示法. 启发学生用函数观点认识通项公式,由通项公式的结构特征画数列的图象.(5)由于有了等差数列的研究经验,等比数列的研究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需把握课堂的节奏,作为一节课的组织者出现.(6)可让学生相互出题,解题,讲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3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2.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归纳推理能力;2.通过等差数列变形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以及给出数列和表示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数列的例子:(课本P41页的4个例子)(1)0,5,10,15,20,25,…;(2)48,53,58,63,…;(3)18,15.5,13,10.5,8,5.5…;(4)10 072,10 144,10 216,10 288,10 366,….请你们来写出上述四个数列的第7项.生:第一个数列的第7项为30,第二个数列的第7项为78,第三个数列的第7项为3,第四个数列的第7项为10 510.师:我来问一下,你依据什么写出了这四个数列的第7项呢?以第二个数列为例来说一说.生:这是由第二个数列的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多5,依据这个规律性我得到了这个数列的第7项为78.师:说得很有道理!我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我说的是共同特征.生:1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都等于同一个常数.师:作差是否有顺序,谁与谁相减?生:1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不能颠倒.师:以上四个数列的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起一个名字叫——等差数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推进新课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1)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2)对于数列{an},若an-a n-1=d(与n无关的数或字母),n≥2,n∈N*,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叫做公差.师:定义中的关键字是什么?(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概念,能否抓住定义中的关键字,是能否正确地、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重要条件,更是学好数学及其他学科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深入理解一个概念,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生:从“第二项起”和“同一个常数”.师::很好!师:请同学们思考:数列(1)、(2)、(3)、(4)的通项公式存在吗?如果存在,分别是什么?生:数列(1)通项公式为5n-5,数列(2)通项公式为5n+43,数列(3)通项公式为2.5n-15.5,….师:好,这位同学用上节课学到的知识求出了这几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实质上这几个通项公式有共同的特点,无论是在求解方法上,还是在所求的结果方面都存在许多共性,下面我们来共同思考.[合作探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师: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到的,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什么?生:a2-a1=d,即a2=a1+d.师:对,继续说下去!生:a3-a2=d,即a3=a2+d=a1+2d;a4-a3=d,即a4=a3+d=a1+3d;……师:好!规律性的东西让你找出来了,你能由此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吗?生:由上述各式可以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n-1)d.师:很好!这样说来,若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a1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项an了.需要说明的是:此公式只是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猜想,你能证明它吗?生:前面已学过一种方法叫迭加法,我认为可以用.证明过程是这样的:因为a2-a1=d,a3-a2=d,a4-a3=d,…,an-an-1=d.将它们相加便可以得到:an=a1+(n-1)d.师:太好了!真是活学活用啊!这样一来我们通过证明就可以放心使用这个通项公式了.[教师:精讲]由上述关系还可得:am=a1+(m-1)d,即a1=am-(m-1)d.则an=a1+(n-1)d=am-(m-1)d+(n-1)d=am+(n-m)d,即等差数列的第二通项公式an=am+(n-m)d.(这是变通的通项公式)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到.[例题剖析]【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师: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分别是什么?你能求出它的第20项吗?生:1这题太简单了!首项和公差分别是a1=8,d=5-8=2-5=-3.又因为n=20,所以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a20=8+(20-1)×(-3)=-49.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第(2)小题怎么做.生:2由a1=-5,d=-9-(-5)=-4得数列通项公式为an=-5-4(n-1).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师:刚才两个同学将问题解决得很好,我们做本例的目的是为了熟悉公式,实质上通项公式就是an,a1,d,n组成的方程(独立的量有三个).说明:(1)强调当数列{an}的项数n已知时,下标应是确切的数字;(2)实际上是求一个方程的正整数解的问题.这类问题学生:以前见得较少,可向学生:着重点出本问题的实质:要判断-401是不是数列的项,关键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an,判断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an=-401成立.【例2】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pn+q,其中p、q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例题分析:师:由等差数列的定义,要判定{an}是不是等差数列,只要根据什么?生:只要看差an-an-1(n≥2)是不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师:说得对,请你来求解.生:当n≥2时,〔取数列{an}中的任意相邻两项an-1与an(n≥2)〕an-an-1=(pn+1)-[p(n-1)+q]=pn+q-(pn-p+q)=p为常数,所以我们说{an}是等差数列,首项a1=p+q,公差为p.师:这里要重点说明的是:(1)若p=0,则{an}是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即为常数列q,q,q,….(2)若p≠0,则an是关于n的一次式,从图象上看,表示数列的各点(n,an)均在一次函数y=px+q的图象上,一次项的系数是公差p,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q.(3)数列{a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其通项an=pn+q(p、q是常数),称其为第3通项公式.课堂练习(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项与第10项.分析:根据所给数列的前3项求得首项和公差,写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求出所┣笙.解:根据题意可知a1=3,d=7-3=4.∴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3+(n-1)×4,即an=4n-1(n≥1,n∈N*).∴a4=4×4-1=15,a 10=4×10-1=39.评述:关键是求出通项公式.(2)求等差数列10,8,6,…的第20项.解:根据题意可知a1=10,d=8-10=-2.所以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10+(n-1)×(-2),即an=-2n+12,所以a20=-2×20+12=-28.评述:要求学生: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与准确性.(3)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分析:要想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某一个数列的其中一项,其关键是要看是否存在一个正整数n值,使得an等于这个数.解:根据题意可得a1=2,d=9-2=7.因而此数列通项公式为an=2+(n-1)×7=7n-5.令7n-5=100,解得n=15.所以100是这个数列的第15项.(4)-20是不是等差数列0,,-7,…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解:由题意可知a1=0,,因而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令,解得.因为没有正整数解,所以-20不是这个数列的项.课堂小结师:(1)本节课你们学了什么?(2)要注意什么?(3)在生:活中能否运用?(让学生:反思、归纳、总结,这样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首先要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a n-a n-1=d(n≥2);其次要会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n≥1).高中数学数列教案4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A.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B.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教案
主题: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列的定义、常见数列的性质和求解方法,提高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一、引入
1. 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定义和简单性质,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还有哪些是数列的例子呢?
二、展示
1. 介绍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的集合。

2. 介绍常见的数列及其性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3. 分别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等。

三、练习
1. 练习一: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50,公差为2,求该数列的第10个项。

2. 练习二:已知等比数列的前三项分别是2,6,18,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3. 练习三:给出一个数列,让学生判断其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并求出其通项公式。

四、拓展
1. 拓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更为复杂的数列形式,如递推数列、调和数列等。

2.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巩固对数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总结
1. 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数列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多进行数列相关练习和思考,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建模能力。

六、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和拓展练习题。

2. 撰写一篇总结本课学习内容的感想。

以上为数列教案范本,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高中数列教案

高中数列教案

高中数列教案教案标题:高中数列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中学生全面理解数列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练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数列的基本概念、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利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案目标:1. 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2. 掌握数列的常见类型和求解方法;3. 能够应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案重点:1. 数列的概念和性质;2. 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3. 利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难点:1. 掌握数列的递推关系和通项公式的求解方法;2. 运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具、习题集;2. 学生准备:纸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数列概念和性质(15分钟)-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了解数列的概念,并讲解数列的有限项、通项公式、递推关系等基本性质。

- 引导学生观察数列的规律,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Step 2: 掌握数列的常见类型和求解方法(30分钟)- 介绍常见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斐波那契数列,并讲解它们的递推关系和通项公式。

- 通过例题演示,引导学生掌握求解不同类型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方法。

Step 3: 利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30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数列应用于数学、物理、经济等领域的问题。

-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解决问题。

- 鼓励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加强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Step 4: 深化学习与拓展(20分钟)- 提供一些挑战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数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引导学生思考数列的更多性质和应用,如数列的极限、数列求和等。

Step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解答他们的疑问。

- 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拓展数列的更多性质和应用;3. 提供更多实际问题和挑战性的数列题目,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数列第一教时教材: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目的:要求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几何表示,理解什么叫数列的通项公式,给出一些数列能够写出其通项公式,已知通项公式能够求数列的项。

过程:一、从实例引入(P110)1. 堆放的钢管4,5,6,7,8,9,1011112. 正整数的倒数1,-,-,— ,-上2 3 4 53. 2精确到1,0.1,0.001上的不足近似值1,,4,41, .414,4. -1的正整数次幕:一1,1,一1,1,…5. 无穷多个数排成一列数:1,1,1,1,…二、提出课题:数列1. 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的有序性)2. 名称:项,序号,一般公式a「a2,上,a n,表示法3. 通项公式:a n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数列1:a n二n・3 数列2:a n =1数列4: a n=(-1)n, n・N*n4. 分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有穷数列、无穷数列。

5. 实质: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通项公式即相应的函数解析式。

6. 用图象表示:一是一群孤立的点例一(P111例一略)三、关于数列的通项公式1. 不是每一个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如数列3)2. 数列的通项公式不唯一如数列4可写成a n =(-1)n和n -2k -1,k N * n =2k,k N *3. 已知通项公式可写出数列的任一项,因此通项公式十分重要例二(P111例二)略四、补充例题: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n项分别是下列第1页五、小结:1. 数列的有关概念2.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六、作业: 练习P112 习题3. 1(P114 1、2《课课练》中例题推荐2 练习7、8第二教时教材:数列的递推关系目的: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的概念;了解数列递推公式的意义,会根 据给出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 n 项。

过程:复习:数列的定义,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意义(从函数观点出发去刻划) fS- S、例一:若记数列首」的前n 项之和为3试证明:anij n证:显然n = 1时,a 1 = 3 当 n = 1 即 n _ 2时 S n = a 1 ■ a 2亠匕亠 a n S n 二二 a 1 • a 2 丄:丄 a n^各数:1. 1, 0, 1,2.15 24 35a n = (_1)nn 1 (n 1)2 -13. 7, 77, 777, 77774. -1, 7, -13, 19, -25, 31吩(10n -1)a n =(-1)n (6 n-5)3 5 9 卫 2,4 , 16 , 2562n +1a nnr~2(n-2) (n 才)Sn — S n 4 - a n:S n — S nd(n^2) Q (n=1)求数列2n [的通项公式解:1. 当 n = 1 时,a T = S T = 1当 n 32时,a n =2n 2 — n — 2(n — 1)2 +(n —1) = 4n —3经检验n=1时a i =1也适合a n = 4n-32 .当 n=1 时,a T =3=3当 n 32时,a n = n 2 + n +1 — (n — 1)2 — (n 一 1) — 1= 2n‘3 (n=1)…a n = * gn (n >2)、递推公式(见课本P112-113 略)以上一教时钢管的例子a n = n 3= 4(n = 1)从另一个角度,可以:上a n =an 」1 (n 一 2)“递推公式”定义:已知数列 Sn [的第一项,且任一项3n 与它的前 一项a n 」(或前n 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 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例三 (P113例三)略 例四已知a i = 2, a n = an -4求a n .解一:可以写出:a 1 = 2, a 2 = -2, a 3 = -6, a 4 = -10, ........观察可得:a n =2 (n -1)(n- 4) = 2 - 4(n -1)解—:由题设:a n T ~^a n = -4a n - a n 4 = -4a n 4 - a n / = -4 an € 一 a n ; = 一4A A注意:1此法可作为常用公式 2当印(=3)时满足 S n -S nv 时,则 a n 二 S n -S n_1例二:已知数列£n [的前n 项和为①Sn=2n 2-n 第2页② S n = n 2 n 1) a2■ a T4a n - a T = -4(n -T)a n = 2 -4(n -1)例五 已知a^ 2 , a n1 =2a n 求a n .解一:a , =2 a 2 = 2 2 = 22 a^2 22 =23观察可得: an =2n解二:由 a n j =2a n…a n =2an d即 an =2 an 」a na n A a n 2a2^n」X——- (I)2a n Ja n _2a n J3a 1a^ =a 1 -2nl = 2n四、 小结:由数列和求通项递推公式(简单阶差、阶商法)五、 作业:P114习题3. 1 3、4《课课练》P116-118 课时2中第三教时教材:等差数列(一)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意义,通项公式及等差中项的有关概念、计算公式,并 能用来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一、 引导观察数列:4, 5, 6, 7, 8, 9, 10,……3, 0, -3,-6, .............1 _2 _3 4……2 , 10, 10, 10,例题推荐1、2 课时练习6、7、8a n =12 一3(n 一1) 12 , 9, 6, 3,特点: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是常数 . 得出等差数列的定义:(见P115注意:从第二项起,后一项减去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1 •名称:AP 首项(a 1)公差(d ) 2. 若d =0 则该数列为常数列 3. 寻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2 = a 1 da^ a 2 d = (a 1 d ) d = a 1 2d a 4 = a 3 d = (a 1 2d ) d = a 1 3dA A A A由此归纳为 a n = 4 • (n —1)d当n = 1时a 1 = a 1 (成立)注意: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 2如果通项公式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则该数列成AP证明:若 a n = An 亠 B = A (n _ 1)亠 A 亠 B = (A 亠 B )亠(n _ 1)A它是以A B 为首项,A 为公差的AP 。

3公式中若d 0则数列递增,d : 0则数列递减4图象:一条直线上的一群孤立点三、例题: 注意在a^a 1 ■ (n — 1)d 中n ,a .,a 1,d 四数中已知三个可以求出另一个例一 (P115 例一) 证明:设公差为d ,则A =a ,d ^a 2d a J a a2d=a d=A 2 2《教学与测试》P77例一:在-1与7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a,b,c 使这五个数成AP,求此数列-1 713 b = -------- = 3 a 又是-1与3的等差中项二a 二 ---- =1例二(P116 例二)例三 (P116例三) 四、 关于等差中项:注意:该题用方程组求参数 此题可以看成应用题 如果a, A,b 成AP 则A 二以2例四解一:I -1,a,b,c,7成AP••• b 是-1与7的等差中项c 又是1与7的等差中项• •• ; 7'2解~:设 二-1 玄5二7 •• 7 二-1(5-1)d = d 二 2•••所求的数列为-1,1,3,5, 7 五、 小结:六、 作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差中项 P118 习题 3. 21-9第四教时教材:等差数列(二)目的:通过例题的讲解,要求学生进一步认清等差数列的有关性质意义,并且能够用定 义与通项公式来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成等差数列。

过程:一、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二、例一在等差数列 乩1中,d 为公差,若m,n, p,q • N •且m n = p q求证:1 a m a n 二 a p a q2a p=a q (p-q)d证明:1设首项为a i ,则a m a n = a 「(m -1)d a 1 (n - 1)d = 2a 1(m n -2)d a p a q = a 1(p 「1)d a 1 (q 「1)d = 2a 1( p q 「2)dm n 二 p qam a n ~ a p aq2I a p 二 a 1 • (p - 1)da q (p - q)d p (q -1)d(p -q)d = a 1 (p - 1)d••• ap p (p - q)d 注意:由此可以证明一个定理:设成AP ,则与首末两项距离相等的两项和等于首末两项的和,即:a 1 a^ a 2 a n _^ a 3 ' a n <同样:若m ■ n = 2p 贝U a m a* = 2a p 例二在等差数列订和中,1 若a5 =a a® =b 求a i5解: 2a10 = a5 a15即2b = a - a15二a15 = 2b -a2 若a3 a^m 求a§a6解: a5 a6=a3 a$ 二m3 若a5 = 6 a8 = 15 求a14a8 = a5(8 - 5)d 即15 = 6 3d 二d = 3解:从而a14 = a5 - (14 一5)d = 6 9 3 = 334 若a1a2丄;丄a5=30 a6- a7丄;丄a10= 80a ii -玄伐"A "a i5解:T 6+6=11+1 7+7=12+2 ……2 a6 =a〔1 2a^ = a2 a〔2从而(an •孔:门嘉印5)+ @1 • a? *£5) =2(a6 a?*::二耳。

)an -玄伐r - a15=2(a6 - a? 二^。

) 一心1 • a^;:- a5)=2X 80-30=130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成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1. 定义法:即证明a n -a n4= d(常数)例三《课课练》第3课例三已知数列G [的前n项和Sn =3n2 - 2n ,求证数列乩?成等差数列,并求其首项、公差、通项公式。

解: a1〜=3 - 2 =1当n — 2 时a n=S n—Sz =3n2 -2n -[3(n -1)2 -2(n -1)] =6n -5n = 1时亦满足二a n= 6n - 5首项 a i =1 a n - am =6n - 5 -[6(n -1) -5] =6(常数)•••乩?成AP 且公差为62.中项法: 即利用中项公式,若2b = a ・c 则a,b,c 成AP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