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乎情,止乎礼
发乎情 止乎礼义
![发乎情 止乎礼义](https://img.taocdn.com/s3/m/f434b1a469dc5022aaea00e7.png)
发乎情止乎礼义
关于《关雎》一首,毛诗大序的解释为:“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今人多以为,此为男女恋爱之诗。
如陈子展《诗经直解》:“此诗或出自风谣,而未必为歌咏一般男女恋爱之诗也。
当视为才子佳人风怀作品之权舆。
”诗的本意为男女恋爱,似乎无可争议,但毛诗叙的曲解在今天看来颇耐人寻味。
作品本身所反映出来的早期社会人的原始纯朴的恋情,作为永恒的话题,一直延伸到现代社会,并将继续延伸下去。
可是社会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精神文化在有些方面会出现倒退的现象,社会风气也呈现出时代性的特点,有时符合礼义,有时颓坏低俗。
《关雎》虽然描写的是男女恋情的表象,但它体现了当时才子佳人积极健康向上的爱情观,反映了良好的关于男女关系的社会风气。
由于春秋以来,文人阶层爱用《诗》来解决社会问题和日常生活问题,像孔子说的“兴观群怨”,所以毛诗大叙的作者(无定论)自然而然地借用《诗》来强调风化问题。
人之有感情是人的主要特征之一。
男女之间的恋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的个人的感情处理方式就组成了关于男女的社会风气。
什么是真正的“发乎情,止乎礼”
![什么是真正的“发乎情,止乎礼”](https://img.taocdn.com/s3/m/1f28d314227916888486d7fa.png)
很 显然 ,张 黔牟放 着 自己家里的 老婆不 管 ,却
带 着家 里的小 、 r 鬟 四处招摇 ,无 非是 看上了 她年轻
美貌 。宋朝 的赵 也 有过类似 的经历 。
了 出来 ,缓缓 地说 : “ 老 爷 ,我就 知道 您对 那女 演
员 是一时 的念 头 ,过不 了一个 时辰 就 自动 消退 了。
他还准 备送我 到广播 学院 学播 音主持 … …”审判 官 严 加 申斥 : “ 呸 !且 不 说 朝廷 法 律 不 许 官 员包 二
奶 就说 你们还 要脸 不要脸 ?张 黔牟 ,你这 么大年
纪 ,人 家 小 丫头 才 1 8 岁 ,她 看 上你 什 么 了 ? 看上 你 帅吗 ?看上你 身体 强壮 吗?你 这种 没有廉 耻的 人 没 资格在 朝廷 当官 !”就 这样 ,张黔 牟的官 帽被 摘
士一 下子 都晕 倒了 ,姜太 公也 差点 坐不 稳 ,但 他 最 后还 是坚持 了原则 , “ 掩 面而斩 之” 。
既 然喜欢 我 ,就像一 棵梅树 ,枝 头能 没有梅 子吗 ?
你 赶紧让 人给我 们创 造条件 ,我愿 意跟 着大 人 ,一
起 到三亚度假 去 !
老 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少女 ,心 生 欢 喜 ,也 是 人 之 常情 ,然
个正 人君子 ,能发乎情 ,止乎礼 。” 无 独 有偶 ,传 说 姜 太 公 带 领 周 兵 杀 到 商都 朝
歌 ,美貌 的妲 己朝 姜太公 抛 了个媚 I  ̄J L ,周围的将
花 该多好 啊 !那女演 员读过 书 ,有诗 才 ,随 口对 了
赵 大人一 句 : “ 枝头 梅子 岂无媒 ?” 意思是 ,大 人
什 么 是 真 正 的 ‘ ‘ 发乎情 ,
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止乎礼义](https://img.taocdn.com/s3/m/3c1ef6e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8.png)
发乎情,止乎礼义作者:***来源:《中华瑰宝》2021年第11期杜丽娘既追求自由,强调自我个性,渴望生生死死随人愿的爱情,也希望自己的婚姻合乎传统伦理道德,是一种『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理想情感,具有双重性。
对《牡丹亭》的评价,最常见的说法,即这是一部“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制度的浪漫主义杰作”。
应该说,这种评价有一定道理。
反对礼教《牡丹亭》最重要的出目《惊梦》《幽媾》《硬拷》,透露出的信息就是反封建礼教的主题。
杜丽娘从小接受传统伦理教育,从来没有接触过一位年轻异性,她在梦中敢于和陌生的男性私订终身,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
在柳梦梅主动追求下,她半推半就成就个人心愿。
这里的“半推半就”,有两层内涵。
一层是杜丽娘个人情欲的自然表现,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方式。
她内心就想这么做,柳梦梅的主动追求切合了她的内心情感需求。
另一层是杜丽娘听从自我内心的声音,勇敢挣脱传统伦理道德、传统女教对她的束缚,实现个人情感从不自由到自由的蜕变。
在《幽媾》一出里,杜丽娘的鬼魂主动私会柳梦梅,自荐枕席。
如果说做梦时杜丽娘还顾虑到传统伦理观念,第一次面对异性表现出羞涩、含蓄,那么,成为鬼魂后,杜丽娘完全不顾人间礼教、女教对她的限制,甚至编假话说自己是邻家女子以获取柳梦梅的信任,如此大胆、无畏,有策略,有计谋,如同换了一个人。
她要实现后花园寻梦,梦中人不见的遗憾和失落。
所以,她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和主动,而她的态度令柳梦梅感觉不真实,以为自己在做梦。
这突显出个人婚姻自主对于传统女性的重要性。
在《硬拷》一出里,柳梦梅、杜丽娘与杜宝发生激烈冲突,杜宝用拷打的方式让柳梦梅对王权臣服、认罪,用让杜丽娘离了柳梦梅才认她是自己女儿的方式,让杜丽娘对父权低头。
但柳梦梅与杜丽娘面对王权、父权的压制,不仅没有臣服,反而极力反抗,维护了他们追求情感自由的尊严,维护了婚姻自由的尊严。
所以说,《牡丹亭》是一部反对封建礼教制度的浪漫主义杰作。
小组合作:当“发乎情 止乎礼”
![小组合作:当“发乎情 止乎礼”](https://img.taocdn.com/s3/m/ec12c825daef5ef7bb0d3c92.png)
小组合作:当“发乎情止乎礼”-班主任论文小组合作:当“发乎情止乎礼”小组合作是基于教育互助的一种人际交往,而人的交往必然是融人情感的。
正如朱小蔓教授所言,“动情是教育的关键”。
案例《我不需要》中的教师想借助集体的力量帮助个体发展显然是出于真心真情,为何却有一种“好心办坏事”的挫折感?这其中的缘由或许不是一个简单的“尊重”所能涵盖的。
那么,小组合作中成员之间该如何交往呢?我猛然间想起《论语》中的“发乎情,止乎礼”。
这句话的本意是说,男女交往出于情感需要,谈情说爱是可以的,但是不能逾越礼法的界限,换言之,任何情感交往都要有一定的底线。
其实,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小组合作,特别是小组内的成员交往与小组建设,“发乎情,止乎礼”也确实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一、“发乎情”:明晰小组合作的动机在班级管理中,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这涉及集体教育的价值定位问题。
就案例而言,教师实施小组合作的目的只是试图借助集体的力量对弱势个体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以所谓集体智慧来摆脱自身教育智慧“黔驴技穷”的窘境。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汇聚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对个体进行“车轮战”,使弱势个体始终处于一种被监管、被督促、被帮助的状态,使其无法懈怠,从而帮助他克服作业不交的陋习。
然而,案例中的结果却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一小组合作的动机是存在问题的。
一般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应该是基于集体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来实施的,即使个体置身于一定的集体环境中,通过集体,并为了集体而互动交往,最终实现个体与集体、小集体与大集体的共赢发展与良性循环。
在这里,有两个问题必须明确:其一,小组合作所倡导的集体教育是“在集体中,并通过集体”来进行的,因此,不能将个体置于集体的对立面,不是一个集体对一个人的教育,而是在集体中,借助所有成员之间的交往所形成的教育合力对每一个成员的教育。
其二,小组合作的集体教育是“为了集体”的教育,因此寻求集体与个体的共赢发展、寻求小组与班级的共赢发展才是目的所在。
发乎情,止乎礼义论王实甫《西厢记》的主题思想
![发乎情,止乎礼义论王实甫《西厢记》的主题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5e5e959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9.png)
发乎情,止乎礼义论王实甫《西厢记》的主题思想一、本文概述《西厢记》作为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一直以来以其深刻的主题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和研究者。
该剧以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为蓝本,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一段发生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真爱情。
本文旨在探讨《西厢记》的主题思想,即“发乎情,止乎礼义”,并分析这一主题如何在剧中得到深刻体现。
《西厢记》所展现的“发乎情,止乎礼义”主题,不仅是对人性中情感与道德冲突的深入探讨,也是对当时社会礼教束缚下青年男女命运的真实写照。
在剧中,张生与莺莺的爱情故事,既体现了人性中对于真挚情感的追求,又展示了在封建礼教束缚下,这种追求所受到的种种限制和压抑。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西厢记》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西厢记》中的情感表达《西厢记》作为王实甫的代表作,深入探讨了情感与礼义之间的微妙关系。
在这部作品中,情感表达是核心主题之一,通过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性中最为真挚、深沉的情感。
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起始于寺庙中的一次偶然相遇。
他们的初次相见,仿佛天造地设,两颗孤独的心在刹那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这种情感的产生,既发乎自然,也发乎人性,它超越了社会等级、家庭背景的束缚,纯粹而真挚。
随着剧情的深入,两人之间的情感逐渐升温,从初次的羞涩、试探,到后来的深情厚意、难舍难分,这种情感的递进和变化,被王实甫细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然而,《西厢记》并不仅仅是一部描写纯真爱情的作品,它更是一部探讨情感与礼义之间关系的杰作。
在这部作品中,王实甫借用了儒家传统的礼义观念,对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们的爱情虽然纯真、深沉,但在面对社会礼义的束缚时,却不得不面临巨大的压力和考验。
这种压力和考验,既来自于外部的社会环境,也来自于他们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尽管如此,张生与崔莺莺并没有屈服于礼义的束缚,他们选择了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发乎情 止乎礼——关于异性交往主题班会课件
![发乎情 止乎礼——关于异性交往主题班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e64b1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7d.png)
我们要镜做什头么一:某女生热情大方,乐于助人。由于她的 热情,使不少男同学喜欢与其交往。其中一位男
14
01
生,是班长,组织能力很强,也很有责任心。两人
平时经常在一起讨论班级事务和活动,工作的关系让他们接触
得更频繁,两人相处很愉快,彼此也互有好感,在其他同学眼
里,两人被默认成一对,经常起哄他们两个,慢慢地男生发现
教学分析
丘比特还标没题文字醒来却感到被射 中的你
与丘比特遥遥相望的你
底线 发乎情, 止乎礼!
我们现在的有限资源就是时间,我们既可以用这时间来学习,也可用 这时间来谈恋爱。
有限时间都用来学习可能考一个好学校,有限时间用来谈恋爱可能谈 一个好对象。
但问题是,如果考一个好学校,未来的好对象并不难找;但如果没有 利用好这一段时间,考好学校的机会失去了,而这个机会是唯一的。更要 命的是,一旦考不取好学校,很可能那个好对象也保不了。无论对自己还 是对自己所喜欢的人来说,这个机会成本实在太大了。至于如何选择,我 相信聪明的你们会有自己的答案,希望你们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在 与异性接触交往的过程中,始终做到“发乎情,止乎礼”。
亲密
爱情中的“温暖”成分。 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温暖的感觉体验,在一起时感到幸福, 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默契沟通。
激情
爱情中的“热烈”成分。 强烈地渴望跟对方在一起的状态。见了对方有一种怦然心 动的感觉,和对方相处有一种兴奋的体验。
责任
爱情中的“冷静”成分。也体现了对爱情的忠诚度。
03 我知我选择
如教学果内容是你:
讨教学论内容,然后请代表发言: 1 两个案子中的.异性情感分别是什么?好感与喜
欢的差别?
2 现阶段的高中恋爱更多属于哪种情感范畴, 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 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帮助自己区分 对异性的情感属于好感还是喜欢?
发乎情,止乎礼
![发乎情,止乎礼](https://img.taocdn.com/s3/m/0baf2663011ca300a6c390ad.png)
发乎情,止乎礼摘要:本文以杨绛先生《洗澡》中的两个主人公姚宓和许彦成的婚外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为基础,分析了这段婚外恋情在人欲与人伦中的选择,肯定了“发乎情,止乎礼”的中国文化传统思想。
关键词:洗澡婚外恋情发乎情止乎礼中国文化传统《洗澡》是杨绛先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一本小说。
小说以新中国解放初的一场“三反五反”政治风暴为背景,叙述了一个完整的让人辛酸的却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爱情故事。
杨绛并强调故事的发生、发展及结果的过程,而是耐心地引导读者关注婚姻和恋爱中最能充分释放人性的那部分元素,细细去品味平凡人的命运与心灵世界,去解读这段婚外恋情及表现出来的中国文化传统思想。
姚宓和许彦成是小说《洗澡》中两个主人公,也是那场婚外恋情的主角。
姚宓是原国学专修社己故社长的女儿,因家庭突遭变故不得不放弃大学学业到研究社做图书管理员。
她的母亲是女洋学生的前辈,丈夫突然离世,因受刺激而中风瘫痪。
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姚宓放弃了一门好人家的亲事及出国留学的锦锈前程,寡母弱女相依为命。
良好的家庭出身和受到的传统教育,使姚宓成长成一位极具东方美的当代知识女性形象,钟灵毓秀,散发着书香清气,秉冰雪之质,品格独立,内涵深沉。
许彦成是个遗腹子,他还没出生父亲就已经去逝,从小跟母亲相依为命,但是他跟母亲不亲,爱往伯父家跑。
上大学时因为杜丽琳的追求加上为了逃避母亲给自己安排的相亲,他跟杜丽琳结了婚。
婚后两人生育有一女,但生活上却是聚少离多。
他和杜丽琳在别人眼里是一对模范夫妻,但他却没有爱过杜丽琳,在生活中相敬如宾却少了一份亲密,杜丽琳从未走进他的心里。
可以说在许彦成遇到姚密之前他没有真正恋爱过。
许姚的相遇犹如上天的安排,两人彼此都很钦佩对方的为人,加上兴趣相投、默契渐深,终于倾心相爱。
从文学研究会上丁宝桂发现姚宓“忽然她眼睛一亮,好像和谁打了一个无线电”开始,姚宓和许彦成的情感纠葛就有了伏笔。
许彦成评论三个女性的笑容时说姚宓的笑是“快活了笑,或者有可笑的就笑”,而杜丽琳觉得“彦成是着迷了”。
【7A版】《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
![【7A版】《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289d210be2bd960590c67792.png)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是《关雎》之义也。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译文】《关雎》,是讲后妃美德的诗,是《诗经》十G五国风的起始,是用它来教化天下而矫正夫妇之道的。
所以可以用以教化乡村百姓,也可以用以教化诸侯邦国。
《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
![《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d51e49e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b.png)
《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毛诗序:汉代传(《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
赵人毛亨(大毛公)、毛萇(小毛公)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
毛诗》于汉末兴盛,取代前三家而广传于世。
《毛诗》于《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得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
瞧来很像就是一篇《毛诗》讲《诗经》得总序。
作者不详,约成书于西汉,很可能经过东汉经学家卫宏修改。
《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与;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就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0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遹速,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姝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就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就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貓虞》之徳,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就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仁者,发乎礼,义者,发乎情,止乎心,正乎身的意思
![仁者,发乎礼,义者,发乎情,止乎心,正乎身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95be992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9.png)
仁者,发乎礼,义者,发乎情,止乎心,正乎身1、仁者什么是“仁者”?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仁者指的是有仁爱之心、善良宽厚、富有同情心和同理心的人。
在社会上,仁者通常被认为是能够关心他人、善待他人、愿意帮助他人的人。
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会中,仁者都能以其高尚的品质和行为影响和感染他人。
2、发乎礼“发乎礼”强调的是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礼仪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它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的基础。
发乎礼者,会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社会的规范和风俗,注重言行举止,注重与人的交往方式,以此来维系人际关系,增进社会和谐。
3、义者义者是指有道德操守,愿意为了正义和良知而行动的人。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义者被推崇为能够放弃私利、成全他人、维护公平正义的人。
义者不仅在个人行为上要求自律,也会在社会责任和义务上积极承担,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发乎情“发乎情”指的是人际关系中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情是人类内心最真挚的表达,发乎情者会用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展现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与他人建立起真挚的情感联系。
在工作和生活中,发乎情者会更容易建立信任和友谊,促进团队合作和社会和谐。
5、止乎心“止乎心”强调的是内心的自我约束和修养。
它是指在情感、欲望和行为上能够自我克制,约束自己的内心和行为,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定。
止乎心者能够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不轻易受外界影响而失控。
6、正乎身“正乎身”指的是身体行为的正确和规范。
它要求人们遵守道德准则,符合社会规范,正乎身者会在言行举止上守规矩、守底线,不做违背伦理和道德的事情。
正乎身者以身作则,成为他人的楷模和榜样,影响和感染他人。
总结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仁者,发乎礼,义者,发乎情,止乎心,正乎身”体现了一种高尚的品质和行为规范。
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这一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中,我们应该致力于培养和践行这一理念,成为真正有仁爱之心、尊重礼仪、有道德操守、真情实意、内心自我约束和行为规范的人。
发乎情止乎礼 恋爱行为要恰当 陈鲁民魏俊歧
![发乎情止乎礼 恋爱行为要恰当 陈鲁民魏俊歧](https://img.taocdn.com/s3/m/6c8b574769eae009581bec8d.png)
发乎情止乎礼恋爱行为要恰当陈鲁民魏俊歧汉朝时期,京兆尹张敞和夫人感情很好。
因为他的夫人幼时受伤,眉角有了缺陷,所以他每天要替夫人画眉后才去上班,于是有人把这事告诉汉宣帝,说张敞不检点。
一次,汉宣帝当着很多大臣的面向张敞问起这件事。
张敞回答:“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者。
”意思是说夫妇在闺房之中,还有比画眉更过头的玩乐事情。
如果引申开来,那就是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区分时间和场合。
同样道理,恋爱行为是两个人的私密事情,不宜在大庭广众下进行,否则,就是有伤风化,有碍观瞻。
譬如,我们看到有些恋人在公交车上亲密接吻,旁若无人,总觉得不大舒服,是因为他们把闺房里做的事拿到外边来做了。
《诗经》首篇《关雎》,描写一位青年男子因思慕一位女子而睡不着觉的情状,传说孔子在此处批了一句话:“发乎情,止乎礼。
”意思是说,人的情感虽然经常在男女之间产生,但一定要受礼法的约束,不能随心所欲,要“乐而不淫”。
马克思也主张男女之间恋爱行为要恰当。
保尔·拉法格是马克思的学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法国工人党的创始人之一。
当马克思发现拉法格同他的女儿劳拉在恋爱中有过分亲密的事情后,就写信给拉法格进行规劝。
马克思说:“如果您想继续维持您同我女儿的关系,您就应当放弃您那一套…求爱‟方式。
过分的亲昵很不合适,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从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亲昵……明白人,只要半句话就会懂的。
”拉法格当然是个明白人,知错就改,最后顺利地成了马克思的女婿。
平心而论,既然是谈恋爱,我们除了用语言来表达爱意,也不可避免需要用肢体语言来示爱。
但这种示爱,一是需要循序渐进,不要超越阶段,譬如说,一开始接触,双方还是要彬彬有礼,保持距离;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可以再进一步发展感情。
二是要隐蔽内敛,不要在光天化日下来做,不要在人来人往之处做,这既是对自己爱情的珍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无论如何,不要失去控制,突破道德禁区,这是对双方感情的负责,毕竟,恋爱到结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中有很多变数,如果提前做了结婚后才能做的事,一旦中途生变,劳燕分飞,那对双方都会造成伤害。
论林黛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爱情观
![论林黛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爱情观](https://img.taocdn.com/s3/m/5cf7b4282af90242a895e5fa.png)
论林黛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爱情观摘要: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恋往往被看作是违背封建礼教的叛逆之恋,故而两名男女主角也被冠以“封建的叛逆者”。
整篇红楼里,围绕着林黛玉的生活,乃至生命的,几乎都是对贾宝玉的爱。
这种视爱情为生命全部意义的爱情观,不仅局限了林黛玉的生活,更加局限了她的思想。
这使得林黛玉在渴望获得真爱的路途上不得不依附于旧道德,传统婚嫁中的“父母之命”时时刻刻萦绕在她的心头。
再者,林黛玉出身书香门第,母系一族是名门望族,少时又从师贾雨村这样的封建儒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林黛玉想要成为一个彻底的“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不论是主观条件还是客观条件都是不允许的。
关键词:林黛玉、“发乎情,止乎礼义”、爱情观《红楼梦》中宝黛情爱生出的悲剧的浓雾“遍及华林”,在人类的声音和心灵中回环振荡。
我们喜欢林黛玉,因为她的爱情是清纯的,没有如薛宝钗般在爱情上附加自己的人生要求。
马斯洛认为,爱情是对他人个性的接受,对他人的尊重。
①林黛玉的爱情观颇具有这种现代意识。
在大观园中,独有林黛玉从不对宝玉说“仕途经济”之类的“混帐话”,因为以爱情为生命的性格使得黛玉接受了具有叛逆精神的宝玉的个性。
林妹妹的“爱一个人就接受他的全部”的爱情主张,让她获得了宝玉全部的爱情。
清朝的二知道人就特别认可林黛玉的爱情:“惟黛玉不阻其清兴,不望其成名,此宝玉所以引为知己也。
”②作为女人,绝不给爱人以人生压力的林黛玉无疑是男人们理想的人生伴侣。
但是她的清纯爱情最终却只是“镜中月”、“水中花”。
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一反中国传统文学中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格局,因而在读者的心灵深处激起了巨大波澜。
长期以来,后人在追寻造成他们悲剧的原因时,逐渐形成了共识:作为一对叛逆的恋爱者,他们理所当然地遭到封建家庭的反对和阻挠。
但是我认为这样的认知还未及事情的实质层面。
朱光潜认为,“悲剧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自己的受难负有责任”③。
看遍红楼,我们不难发现,林黛玉对贾宝玉爱情的执着是充溢着她生活的全部内容和意义。
毛诗序原文及翻译
![毛诗序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eb0bee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e.png)
毛诗序原文及翻译毛诗序原文及翻译《毛诗序》,古代中国诗歌理论著作。
一说为孔丘弟子子夏作,一说为汉人卫宏为《诗经》所作的序,分为大序和小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毛诗序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览。
原文:《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是《关雎》之义也。
释义:●《毛诗序》①:《关雎》②,后妃之德也③,风之始也④,所以风天下⑤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⑥,用之邦国焉⑦。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⑧之,教以化⑨之。
①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毛诗序》的诗学思想
![《毛诗序》的诗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27dfaac60508763231121275.png)
拓展:“六义”与“六艺”的区别
1、六艺:礼、乐、书、射、御、数
2、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毛诗序》的影响
1.【毛诗大序】所提出的的一些根本理论问题,成为两千多 年来封建正统的文学批评纲领,影响极大。 2.肯定了诗歌创作要“发乎情”,这是正确的,但他要求这种 情必须受“礼义”的规范和约束,就是势必要影响诗歌创作的健 康发展,而使之流为经学之附庸,封建说教的工具。 3.【毛诗大序】是更重在志的,而且对志的内涵的理解也与先 秦“诗言志”的志是接近的,但是他正确地阐明了抒情言志的特 点,说明对文学的本质的认识已近一步深化了。 4.过去人们总是把【毛诗大序】看成为中国古代儒家诗论的总 论,这种说法并不很确切,因为它虽然总结了先秦儒家诗论的一 些主要内容,但更主要是按照汉代的需要对他进行了改造,而成 为汉代儒家新文艺观的代表性著作。
《毛诗序》的诗学思想
渊源:
秦火之后,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 毛四家。但是后来齐、鲁、韩三家都失传了,只 有毛诗一直流传至今。《毛诗序》的作者是谁学 界有争议,郑玄《诗谱序》说:“《大序》是子 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范晔的 《后汉书》则认为是东汉时人卫宏所作,等等。 从《毛诗序》的内容来看,恐非成于一人之手, 可能是毛公传诗时已有,后人又作过修订补充。
《毛诗序》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 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国史明乎得失 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 风其上。” 这种思想是对荀子《乐论》的继承和发展,荀 子已说“乐者,乐也,人情之比不能免也” “以道制欲”等。 2,讽谏说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言之者无罪, 闻之者足以戒。”郑玄《诗谱序》云:“论功颂 德,所以将顺其美;刺过讥失,所以匡救其恶。”
《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
![《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0564c9794a7302768f993902.png)
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
赵人毛亨(大毛公)、毛苌(小毛公)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
《毛诗》于汉末兴盛,取代前三家而广传于世。
《毛诗》于《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
看来很像是一篇《毛诗》讲《诗经》的总序。
作者不详,约成书于西汉,很可能经过东汉经学家卫宏修改。
《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发乎情,止乎礼——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12《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发乎情,止乎礼——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12《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02184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f.png)
发乎情,止乎礼——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发乎情,止乎礼——《关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文化自信:了解《诗经》,熟读成诵,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重点)2.语言运用:感悟诗歌语言的音韵美、情感美、意境美。
3.思维能力:体会诗歌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重点)4.审美创造: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价值观。
(难点)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同学们,步入青春期的你们,一定会面对或者已经悄悄面对的一个话题,就是爱情。
老师也曾经有过这个阶段,懵懵懂懂,手足无措,身边却没有人能告诉我该如何是好。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关雎》,感受“发乎情,止乎礼"的美妙爱情吧。
【了解诗经】过渡语:同学们先翻到65页,我们来了解一下《诗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划重要文学知识考点。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称《诗》或《诗三百》,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
风、雅、颂,赋、比、兴合成“六义”,是古人对《诗经》的艺术总结。
我们本学期的必读名著《经典常谈》的第四章也有重点介绍《诗经》,大家可以关联起来看,增加自己对国学经典的了解。
【活动一:浅吟低唱品诗韵】(一)纠正字音,自行朗读3遍,全班齐读1遍(二)交流感受,这首诗读起来有什么特点思考:观察诗歌的语言形式,本诗是如何做到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呢?明确:1.用词特点:双声词:雎鸠:描写景物。
参差辗转:修饰动作叠韵词:窈窕:摹拟形象。
辗转叠词:关关2.结构特点:重章叠句在结构上:"参差荇菜"——反复重叠的章节,"求之""友之""乐之"递进——循序渐进的情境作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3.再次诵读:在朗读上读出节奏和韵律【活动二:咬文嚼字,赏形象】(一)对照注释,疏通句意,这首诗写一个怎样的故事?过渡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完这首诗,你大概知道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吗?明确:写一个君子对一个淑女的爱慕、追求的故事。
试论“发乎情止乎礼义”在文学创作中的合理性
![试论“发乎情止乎礼义”在文学创作中的合理性](https://img.taocdn.com/s3/m/631bca0dc281e53a5802ff5e.png)
综上, “ 延州 妇人 ”文 本 中的 “ 瘗于道左 ”不仅在宗 教意义 上体 现 了中土密 教对 来 自印度和 西域佛 教 教化 故事 的继承 和发 展 ,此 处 的 “ 左 ”和 “ 右 ”,实质 上 体现 了中
土和 说文本 中提到 的 “ 瘗于道 左 ” , 亦 可以理解 为 “ 埋
“ 发 乎情 止 乎礼义 ” 出 自 《 诗经 ・ 毛诗序 》 “ 故变 风 乎礼义 ”是种 崇 高的思 想境 界 ,对 于 文学创 作来 说也十 分 发 乎情 ,止乎礼 义 。发乎情 ,民之性 也 ;止 乎礼 义 ,先王 之泽 也 。 ” 《 诗 大序 》中 以国为 例阐释 了 “ 止乎 礼义 ”的 现 实要求 ,发乎情 如若 不止乎 礼义 ,则 易落 得个 “ 王道 衰 ,
瘗于 道左 ”的错 误 。 就 能得 出第三 点原因 ,对于 一个 来历不 明,生性放 荡 的无 此 的玄机 ,故而酿 成 了 “
家 女子 , 1 人 自然不 会表现 出任 何尊 敬 , “ 道左 ”表现 了 州人 对 “ 延州妇 人 ”的非尊 敬 的态度 。当然 , 以上分析 侧 重对 “ 左 ”的含 义的 分析 ,而忽略 了 “ 道 ”。 在古 代 , “ 道左 ”一词 亦有 作 “ 路边 ,路 旁 ”的解 释 ,
三、 “ 道左”背后的意义
塔 是为锁 骨菩 萨所 建 ,而 身为 菩萨 ,其最初 被州 人 “ 瘗 于 破 了其 中奥妙 玄机 ,才 “ 为设大 斋,起 塔焉 ”。 “ 延州妇 人 故事最 初是 一个非 常典 型 的密 教故 事 。 “ 人尽可 夫 ” 与“ 菩 萨化 身 ” 的思想 与 中土道德 大相径 庭 。 这 则密教 故事 最初见 于 中唐 , 是 中土密教 最为繁 盛 的时期 。 开 元三 大士翻 译 了不少 的密 教经典 ,当 中便有 不少 “ 左道 性 力派 ”思想 。与 显教 的隔世 成佛不 同 ,密教 的菩萨 死后
发乎情止乎礼
![发乎情止乎礼](https://img.taocdn.com/s3/m/ecc845f104a1b0717fd5dd36.png)
发乎情止乎礼义——创作之必然读者之需要周默(武汉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2010300000013 )[摘要] 发乎情要不要止乎礼从古至今就是文学批评家们争论的话题。
至今,或许永远都不会有一个恒定的结论,从中国文学长河来看,畅情性似乎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历来,畅情之作传为佳作,但畅情唯有在礼义的规范之下才能合理的抒发而不成为痛快一时的宣泄之作。
本文从阐述畅情之必然和必然作者止乎礼之必然出发,具体从对于读者的影响和读者的自身的接受感受入手,以唐诗和明清小说为例阐释发乎情止乎礼在文学创作中的合理内涵。
[关键字] 毛诗序礼读者作者诗教小说一.情要发而礼要止文学作品需要一个礼的尺度来使其得以合理的抒发情感,形成读者所能接受的有价值的作品,做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但是止乎礼义,并不代表情感专制,更不是禁思禁欲,发乎情是创作之源泉,有其必然的合理性。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踏之也。
这里是说,诗是意志的表达,这种意志是从心里发出来的。
①文学创作本身就是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是来自于人类内心文化思想积淀.饱含情感的文学作品才会具有更高的文学价值,才会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发乎情,民之性也。
”创作者心中的无限情感乃是创作的最初最新鲜的动力。
文艺总是要抒情的,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就有非常鲜明的抒情特征,不仅是因为作者个人才情性情的共同民族特性所表现,更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洗刷证明,畅情文学更为读者所接受,更具有反复阅读性。
所以作者的真实情感必须得以表达。
但是,作者创作的畅情之表达必须在“礼”的规范下自由抒发。
《释名》曰:“礼,体也。
言得事之体也。
”②《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
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③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
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
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
”礼的中心是社会关系,所有的社会结构都是从礼这里出发衍生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乎情,止乎礼 篇一:一些事一些情经典金句 一些事一些情经典金句 1.漂亮女生多,地方就浮躁。
2.男人吾会 24 小时挂住家人,但系开始恋爱既时候会 24 小时挂住女友。
3.依家既中国人系最无安全感既中国人。
4.爱情就好似着鞋一样,舒吾舒服只有自己先知。
5.你吾好认为出来做野既朋友好圆滑,因为系呢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既生存之 道。
6.女仔拣都会拣一个比自己叻 D,强 D,可以保护到自己既男仔。
7.好女仔多数都有男朋友。
8.爱情真系有排他性噶。
9.如果一个女仔吾怕其他人既闲言闲语,毅然甘同你约会,甘即系话呢个女仔系想同你系 埋一齐。
10.玩色盅叻个女仔就系靓女,好准噶。
11.传统既男人都会觉得男追女会好玩 D 噶。
12.任何一个人成为另一个人既影子,呢个系自己抗拒吾到噶,无痕迹噶。
特别系初恋或 者印象比较深刻噶。
13.大学噶恋爱可以一直到以后,有将来,结婚生子,长相思守噶机会吾系太高。
14.人呢,往往会做 D 行为来感动自己。
15.要不断甘沟通以保持价值观上既共同进步。
16.爱情中既沉浮都系女仔主宰噶。
17.一个人饮醉酒后, 静系霖起果个人或者同距倾计倾诉, 其实系距心入面你系好重要噶。
18.男女拍拖应该有 D 激情噶,比 D 激情距,太就距既话,男仔好易变心噶。
19.同聪明既女仔拍拖系开心 D 噶。
20.如果你真系对一个女仔好,你千祈唔好将你自己为距做左几多牺牲讲比距听,如果讲 左,无形中,未分手就会有压力,分左手就会内疚。
21.一个人一世拍一次拖吾难,难既系一世都系度拍拖。
22.分手总在 ML 后。
23.如果经常变换约会地点,可以比对方新鲜感同神秘感,特别系女仔对呢种希冀呢种期 望,果种想象空间会好多咯,所以甘样约到女仔既机会会更加高。
3.双低的三不政策----不主动,不抗拒,不负债. 4.环市东少女的祈祷(HUGO 噶朵)----话说 HUGO 住系环市东果头,环市东 D 女仔个个都祈祷 得到佢,环市东少女的~祈祷.后来由于泛珠噶原因改良为泛珠三角少女的祈禱....5.界女----形容沟女噶招数好似界纸刀界纸咁划过无痕,出手快,成功率高.招数非常锋利有 用. 6.二硫碘化甲----硫=S~2 硫=SS~碘=I~钾=K~二硫化点钾米=KISS 罗(由低迷欲哭无泪提供) ----当碘化钾与硫系浪漫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一种带有极甜蜜味道的物质----二硫碘化钾 8.ML----动词加名词 MAKELOVE 9.招凸----其实应该写成招 ED,中文字加上英文噶过去式,意思即系中咗招咁解,中咩招?个心 俾异性俘虏咗(其实同性都得噶-_-) 10.HUGO 成日淋果 D----知唔唔知系咩啊?米就系 ML 咯~~HUGO 个坏人以前做节目成日淋 噶. 11.自然----广州话读快 D 个音同"贱"一样.好"自然"=好贱 12.马丁路德金----英文 简写~ML King 再译成中文 ML 王 13.麻 LOVE 佬----麻麻烦烦但又爱住你果条佬 1.珍惜眼前人! 2.人与人之间最容易产生既系乜野??~~~~~~~~~~~~~~~~~~~~~~~~~~~~~~系感情!(金啊) 3.世界上系没垃圾的只系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4.朋友问你借钱,你曰:FRIEND 来咯嘛~~你知我没噶~~系米? 5.学习是为了这一代,而戒女是为了下一代~~~ 6.以前的男女朋友几好都好,他她都不属于你的.他她再也都不进入你的生活.正如我们看电 视觉得李嘉欣很靓,或者梁詠祺很靓.但是李嘉欣就是李嘉欣,梁詠琪就是梁詠琪.她们是进不入 你的生活,对于李加欣有几好,梁詠祺有几好.与你无关,因为你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7.中国有句古话:上等男人怕老婆,中等男人爱老婆,下等男人打老婆. 8.每个人的一生中总回将自己的秘密封锁系心入面,倘若有一个人手握住一把钥匙,去开 启你的心锁,甘他(她)就应该系你的真命天子-----点解会系应该,因为一把锁过左若干时间 后就会生锈,亦即是感情变淡,E 个时候他(她)就会离开你----亲手将你的心锁重新关上。
又 要等若干时候另一个人用爱将你融化,但系,如果你想及早离开伤心的阴云,你可以去稳开锁 佬。
9.希望系一种甜蜜的等待想望系一份温馨的心情朋友系一生修来的福份 爱情系一世难解 的缘份 10.没人可以拒绝真诚!” 11.没事别找事,有事别怕事 12."回头太难,但难唔系代表唔得, 啊你好彩啦!遇到我地呢个节目"算唔算呢??? 13.每一件事都有它解决的方法!^_^ 14.最诚实地讲假话 15.二硫碘化钾啊 KISS 男同女之间, 系水既催化之下, 能够产生一种名为“2 流化碘甲”既化 学物质! 16.仲意就要讲,吾讲就会后悔系米?” 17.走别人的路是方程的解,走自己的路才是解方程!18.两个人对望的时候,此时无声胜有声!!!!! 19.返戒的人失败,受返戒的更失败 20.爱情系建立系 ML 到基础上~ 21.人类最早的死亡原因~"争女" 22.爱情具有排它性~ 23.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若无情死得早 24.女友打仔——锻炼身体 25.继续发展情爱心理学,打破男女之间的隔膜 (26.普通话版)为了祖国的下一代,我们必须谈恋爱 27.多食咸鱼少食菜,省下钱来谈恋爱 28.你比拿破仑高 29.未曾酒醉已清醒,未曾深爱已无情! 30.义律背反- 失去了才知道珍贵--人性本能 31.人 5 识货 5 紧要,最紧要识趣 32.双恋总要有理由~分手需要更多理由~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理由了,能分开我门紧握的双手 ~~~~~~~除了我们之间仲有另一只手 33.肤浅系来自人内心最原始的欲望!! 34.恋爱就象导演,打出的旗号无一不是艺术至上,其实大都是以貌取人。
35. 爱一个 就应该放弃所有 包括距 36.好吾系吾好,但系我吾知点算好~~ 37.爱情中总有一个人系犯贱嘅。
38.饮过方知酒劲,恋过方知傻仔。
39.喺呢个现金嘅社会??有时候讲大话都係幸福嘅一部分。
40.为女死,为女亡,为女入教堂。
41.婚姻是两个家族在某种程度上的资产重组。
42 先发者制于人。
43.施比受更有福。
44.世间自有人情在,能吃一块是一块。
45.学会选择性失忆是成长的必经阶段。
46.人就至在坚持。
47.女仔通常会看重男仔嘅才华,而男仔通常只会看女仔嘅外貌。
48.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49.人与人之间,无关系,只有距离。
如果你同佢有左关系,就无距离。
50.了解人地背景,俗称起底。
51.我相信系地球的某一个角落总有一个人系度等紧你 52.爱情的弥足珍贵之处,就系唔知距几时黎,即时走。
53.胆大,心细,面皮厚!!54.我地唔可以沫杀任何可能成为事实嘅可能。
55.钱到有时方恨少。
56.机会系留给有准备的人。
[所谓的哈佛校训] 57.有钱有感情,无钱守空城。
58.拍拖有益身心,增强体格,提高学业成绩。
篇二:令人神旺的梁启超 令人神旺的梁启超 经济观察报 郭娟 岁末或年初,这样容易令人感慨流年似水、人生几何的时候,读一本大人物的传记,在 其跌宕精彩的经历中感受人生豪迈,是一件令人神旺的事。
神旺,是鲁迅用语,精神振奋、情绪昂扬的意思,语源是不是日语,不得而知。
鲁迅小 说是沉郁的,但杂文却使人神旺。
这一点萧红体会得深切、形容得恰切,她说,在小说里,鲁 迅是自觉地和他笔下的人物一起受苦受罪,而写杂文的鲁迅则昂扬激切,挥洒自如,腰挂翻天 印,手执打神鞭,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于万人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简直帅呆了。
梁启超也是令人神旺的人物。
他自幼不寻常,天才儿童,生得头角峥嵘,目光炯炯,家 族器重,参加科举考试,一鸣惊人,让主考官上赶着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他。
本来传统仕途路平 铺脚下,却因遇上康有为以新思想开示他,大海潮音狮子吼,震动他投身西学、变法维新,康 梁新党一时才俊万人瞩目。
变法失败后,他逃亡海外,游历中有红颜知己仰慕追随,写信将一 切心头撞鹿、 发乎情止乎礼之种种汇报家中夫人, 非常坦荡。
他的文思浩荡、 感情丰沛的文章, 如“少年强则中国强”,至今打动人心。
梁启超有异能,他爱打麻将,常常一边打牌,一边口述 社论,往往不需改动,记录下来就可以拿去报馆发表,而这边的牌也“和”了!梁启超演讲亦有 魅力,他讲讨袁护国经历,如何藏在运煤船底绕道越南去云南支持蔡锷,又如何对着枪筒面不 改色地说服督军倒袁,说书一般再现他每每立于历史潮头之上冲浪,风云际会尽显英雄本色。
前些时公布的“南长街 54 号梁氏档案”中,有一封梁启超写给袁世凯的信,内容是敦促袁 世凯悬崖勒马、 停止复辟称帝活动。
此前, 梁启超写 《异哉! 所谓国体问题者》 反对复辟帝制, 袁世凯曾派亲信以金钱贿赂,阻止文章印行。
梁启超拒绝,并写了这封信,还附上那文章。
值 得称奇的是,这样一封“忤逆”又尴尬的信也被他写得东风浩荡、有理有节,兹录于下,奇文共 欣赏—— 大总统钧鉴,敬肃者: 启超偶撄秋暑,卧病兼旬,久阙觐瞻,空劳孺恋。
近顷变更国体之论,沸腾中外,启超 愚戆之见,以为兹事本已极危疑,时机犹最宜审择。
今之谬倡异论者,徒见其利,未计其害, 轻于发难实恐摇及大局。
窃不敢有所瞻忌,辄为一文,拟登各报相与商榷匡救,谨先录写,敬 呈钧览。
启超当此文属稿之时,痛楚不能自制,废然思辍者屡矣。
独念受我大总统知遇之深, 若心所谓危而不以告,殊乖古人以道事上之义。
孟子曰:“齐人莫如我敬王。
”启超此文,窃附 斯义而已。
伏希我大总统宵旰之余,俯垂披览。
若其间有一二可采,乞凭睿虑,以定群疑,则 启超虽麋顶及躯,岂云报称!扶病掬悃,言与泪俱。
敬请钧安,伏惟矜鉴。
启超拜肃。
九月一日。
附文稿一篇呈鉴。
读梁启超文章,看他的传记,往往感叹梁启超是个超人,他的精力太旺盛了,搞政治,做学问,当爹,赚钱,样样干得风生水起。
他相当于体育竞赛中的“铁人三项”、“十项全能”运 动员。
有学者概括他是多欲、多才、多思、多情、多变,争强好胜,从不满足,喜欢并善于表 现自己,总想用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中国。
他似乎从不知困苦也从不沮丧,在给孩子们的信中他 曾写道:“我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何种境遇,常常是快乐的。
”他千方百 计角逐政坛,同时对于知识也有着饕餮欲望,他一生几乎天天在做学问,不断有论文发表,涉 及面之广涵盖文史哲多领域,一部《饮冰室合集》见出他辛勤付出与丰硕收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对子女一往情深的父爱与非常超前的教育理念。
鲁迅写过《现在我 们怎样做父亲》一文,情怀动人;但等到他真正做父亲,已经五十岁,年纪大,精力有限,又 要写文章,在私人信件中虽时时流露出对儿子的欣悦慈爱,却也不时地抱怨孩子牵扯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