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

合集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主讲:马振芳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部一、盆地勘探概况(一)盆地概况: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盆地范围北起阴山,南抵秦岭,西至六盘山,东达吕梁山。

盆地面积37万km2,本部面积25万km2。

行政区划分:内蒙15万km2, 陕西11万km2。

地形地貌:北部为沙漠、草原及丘陵区,地势相对平坦,平均海拔1200-1350m ;南部为黄土塬。

(二)地质概况1. 盆地演化:是典型的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

盆地演化经历了五个阶段,天然气主要在晚古生代,石油主要在中生代。

2. 构造单元划分:主要依据白垩系划分六个二级构造单元。

主要特征为南油北气。

a. 伊盟隆起: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

b. 天环坳陷:主要发育构造、地层油气藏。

c. 伊陕斜坡:主要发育古地貌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

d. 渭北隆起: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

e. 晋西挠褶带:发育构造油气藏。

f. 西缘掩冲带:发育构造油气藏。

3. 地层:除缺失上奥陶系(0)、志留系(S)、泥盆系(D)外,其余地层均发育存在。

沉积岩厚度平均约6000m,纵向上具有“上油下气”的特征,即中生界产油,古生界产气,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山西组、太原组和马家沟组。

部分地区本溪组也有。

4. 含气层系:主要有两套层系十八个地层组。

下古生界:以奥陶系(O)马家沟组顶部马五1~马五4白云岩气田为主。

上古生界:以二叠系(P)、石炭系(C)砂岩气田为主。

二叠系又以石盒子组盒8底部砂岩、山西组山2、太原组太1 砂岩为主要产气层;石炭系以本溪组底部砂岩为主要产气层。

(三)勘探历史阶段:1907 年第一口油井到现在近百年历史。

分六个阶段:1.1907 年~1949 年:延1 井发现油苗经历了清末官办期(1907年~1911 年)和中美合办期(1911 年~1919 年)。

2.1949 年~1969年:构造指导期,发现断层。

3.1970 年~1979 年:长庆油田会战阶段,第一个储量增长阶段。

鄂尔多斯白垩纪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白垩纪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质特征院系:油气资源学院班级:勘探0703学号:200711010313姓名:洪文璞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地质特征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秦岭,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

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是地质学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行政区域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

“鄂尔多斯”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

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蒙语“官帐”的意思。

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

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

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蒙古人按时祭奠成吉思汗陵,一直没有离开此地。

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

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巴彦淖尔盟的河套及宁夏和陕北的一部分地区。

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古长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关键词:鄂尔多斯;白垩系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岩性;地层特征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面积约25×104km2,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多种矿产资源聚集区和大型能源基地,但其地表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干旱缺水区之一。

近期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系统是目前世界上罕见的又一特大型自流水盆地,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水化学以及赋存运动状态与盆地沉积特征、岩性分布以及盆地演化规律密切相关。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盆地内白垩系地层尚未发现能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有关研究一直不被重视。

近年来,随着盆内勘探技术和程度的提高以及地质信息丰富,已经普遍认识到,尽快了解地下水运动规律与盆地结构对包括水在内的各种资源开发以及人类生存环境至关重要,但由于早白垩世时盆地外围区域构造背景复杂,盆内地层分布范围广、层系厚度大,沉积体系类型多,岩性组分、岩相组合及剖面层序复杂,致使对于白垩系沉积时盆地特征认识不够,或者观点分歧,这不仅影响了人们对该盆地岩性分布特征和盆地演化规律的系统了解,也制约了对白垩系含水岩组和地下水运动特性的正确认识。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图文稿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图文稿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大青山,南抵,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

“”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

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官帐”的意思。

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

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

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按时祭奠,一直没有离开此地。

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

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的河套及宁夏和的一部分地区。

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从所跨地域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

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最早进入现在的,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序列。

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

“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

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从地质特性看,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三叠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10000m。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征

新近系:曾称新第三系、上第三系,自下而上包括中新统和上 新统。中国新近系仍以陆相为主,仅在大陆边缘,如台湾、西 藏等地有海相沉积。
古近系:曾称老第三系,自下而上包括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 统,主要分布在河套、银川、六盘山等地。鄂尔多斯盆地早第 三纪古新世,盆地继承了晚白垩世的挤压应力状态,断裂活动 性强,沉积速度快,多发育冲积扇、水下扇等各种扇体。地层 厚度厚50~300米左右,岩性主要为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泥灰 岩。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区划图
地形地貌 北部为沙漠、草原及丘陵 区,南部为黄土高原。
银川
盐池
乌审旗
榆林
延安
吴旗
鄂尔多斯盆地新、中生界地层柱状剖面图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地层柱状剖面图
鄂尔多斯盆地南北向横剖面 鄂尔多斯盆地东西向横剖面
第四系:第四系自下向上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晚第三纪末, 受喜山运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曾一度抬升,大约以北纬 38°为界,北部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南部为黄土沉积,黄土分 布广,厚度大,构成塬、梁、峁的物质主体,与下伏新近系呈 不整合接触。第四纪发生多期冰期,可见人类化石、旧石器与 大量相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和鸟类化石。
长6:厚度约100 ~ 120米之间。在盆地演化中是沉积物充填高 峰期之一,无论盆地东北的三角洲,或者盆地西南的水下扇浊 流,均为强进积建设期,各砂岩体虽连续性差,但彼此相互重 叠、切割,形成以层数多,累积厚度大,复合连片,分布面积 广的储集体,自下而上可以分为长63、长62、长61三个沉积旋回 序列,由于直接覆盖在长7主力生油岩之上,油源近,是最为有 利的储集相带。该段地层电位曲线总体呈一倒三角形,底界为 K2标志层为限。顶为河口坝或河道砂岩顶为界(K2标志层位于 长63底界处,为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局部可 见到凝灰岩;K3标志层位于长62底界处,为灰黄色凝灰岩;k4 标志层为长6和长4+5之分层标志,位于距长6顶3-10m处,为黑 色泥岩、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地质概况一、概况鄂尔多斯盆地的广义地理界线:北起阴山,南到秦岭,东自吕梁山,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一线。

盆地含油气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的延安组合三叠系富含延长植物群的一套地层。

盆地内出露的地层包括:太古界至奥陶系,石炭系至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以陆相中生代地层和第四系黄土最为发育且广泛分布,缺失志留系和泥盆系。

二、区域地质构造,构造演化(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独立成盆时间应为中侏罗纪末。

太古代—早元古代基底形成阶段:基底岩系由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太古界和下元古界下部的结晶岩系,上部为下元古界上部的褶皱岩系,这使得基底具备结晶—褶皱的双重构造。

对基地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构造事件是早元古代早期的五台运动和早元古代晚期的吕梁—中条运动。

中晚元古代坳拉槽发育阶段:这个时期形成了向北收敛向南敞开的贺兰坳拉槽和向北东方向收敛,南西方向敞开的彬县临县坳拉槽,二者时间夹峙着向南倾伏的乌审旗庆阳槽间台地。

早古生代克拉通坳陷阶段:寒武纪的构造面貌是:初始继承中、晚元古代构造格局,表现为北高南低,中隆(乌审旗一庆阳巾央古隆起带)东、西凹;晚期(晚寒武世)变为南北高、中间低,中凹(盐池、米脂凹陷)南北隆(坏县一庆阳隆起、乌兰格尔隆起)的形态。

后者是新的构造体制控制下的构造变形。

奥防纪初始,克拉通整体台升成陆,海水进一步退缩,冶里—亮甲山组仅分布在古陆四周,为厚度数十米至200m的含隧石结核或条带的深灰色白云岩夹灰岩。

早奥陶世的古构造面貌,基本继承晚寒武世的构造轮廓。

由于内蒙海槽活动性增强的影响,克拉通北部的乌兰格尔古隆起带仍保持古陆形式,而南部环县一庆阳古隆起则表现为相对校低的水下隆起。

综上所述,早古生代构造格局的发育特点是:继承和新生构造的复合,在两期隆起复合部位仍保持险起状态(乌兰格尔隆起、坏县一庆阳隆起),在隆起与凹陷的复合部位形成鞍部(抉池凹陷与米脂凹陷间的鞍部),在两期凹陷复合部位仍保持为凹陷状态(昂苏庙一接池凹陷、米脂凹陷)。

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是中国最大的
陆地盆地之一。

该盆地东西宽约600公里,南北长约400
公里,总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构造复杂,是中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富集区之一。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最大的油气盆地,盆地内分布有大量
的油气资源。

特别是在盆地东部的奥陶系白云岩中,形成
了中国最大的页岩气资源。

近年来,页岩气开发成为盆地
的重点领域。

盆地内也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盛产无烟煤和褐煤。

此外,
盆地还有一些金属矿产如铝土矿、锂、铅锌、铜等。

鄂尔多斯盆地也是中国重要的农牧业区。

盆地内草原广阔,适宜畜牧业发展。

盆地还有较多的降水资源,农作物种植
较为丰富。

盆地内的主要城市有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等。

鄂尔多斯盆地经济以能源利用和农牧业为主,对于中国的能源供应和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

在地理上,鄂尔多斯盆地是指河套以南,长城以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可昭盟地区。

而地质学中的鄂尔多斯盆地范围则广阔,它东起吕梁山,西抵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一线,南起秦岭山坡,北达阴山南麓。

包括宁夏东部,甘肃陇东,内蒙古伊可昭盟、巴彦单尔盟南部、阿拉善盟东部,陕北地区,山西河东地区。

面积约37万K㎡。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总面积约25万K㎡。

)黄土高原是盆地主要地貌特征,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位于盆地北部,周边山系海拔1500~3800m,平均2500m左右。

盆地内部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00~1800m左右;西北部的银川平原、北部的河套平原、南缘的关中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前二者海拔高度1600m左右,关中平原仅300~600m)。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沿盆地周缘流过。

盆地内部发育有十几条河流,多数集中在中南部,在东南角汇入黄河,属黄河中游水系;像著名的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流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盆地内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初,1907年在地面油苗出露的陕北地区,用日本技术钻了我国大陆第一口油井。

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始于1970年。

到目前,不但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上取得了辉煌成果,而且在地质理论研究、钻采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世界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了成功经验。

第一讲盆地构造特征一、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地质学上讲的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周边隆起,中部下陷,内部西低东高,不对称的地史时期的沉积盆地;并非现今的地貌盆地。

按地层的分布形态划分为:(盆地一级构造单元)1 、(北部)伊盟隆起2 、(南部)渭北隆起3 、(西部)西缘断褶带、天环坳陷(天环向斜)4 、(东部)晋西挠褶带5 、(中部)陕北斜坡(西倾单斜构造)陕北斜坡是目前我们研究时间最长、认识比较清楚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

由于它的存在,盆地内同一个时期的地层(同一套储层),在西部埋藏深度大,东部埋藏浅。

例如:马岭油田主力含油层延10在庆阳埋深1400m左右,在延安出露地表,西峰油田的长8油层在陇东埋深2200多米,在陕北延河入黄河口处则高悬在山崖上。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征

长9:厚度在110 ~ 150米之间。下段为一套厚层状中细粒长石 砂岩夹灰绿色—深灰色泥岩,上段为深灰色泥岩、碳质泥岩夹 油页岩夹薄层粉细砂岩,或者二者不等厚互层,东南部的沉积 凹陷中主要发育有厚层黑色碳质泥岩夹油页岩,代表剖面有李 家畔页岩、黄龙页岩等。主要为滨浅湖沉积,但长9末期在志丹 -甘泉-黄陵地区发育半深湖相沉积,以“李家畔页岩”及k0 标志层发育为特征(K0位于长9顶部,主要为暗色泥岩、页岩夹 灰色粉-细砂岩,具有高阻、高伽马、自然电位偏正,以及在盆 地东北部因含凝灰岩而具有低阻、高伽马、自然电位偏正的特 点)。
洛河组:属白垩系下统,广泛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命名地点 在陕西省志丹县北洛河。地层厚度250~400米,从西南往东北 变厚,在黄陵沮水以南与宜君组为连续沉积;在沮水以北,宜 君组缺失,假整合于侏罗系之上。岩性以河流相的紫红、桔红、 灰紫色巨型斜层理的粗一中粒长石砂岩为主。洛河组含介形类、 狼鳍鱼、达尔文虫等化石。
长1 :主要为准平原化环境,统一的湖盆解体,形成铜川、子 长、姬塬等小型湖泊,局部发育油页岩,(子长寺湾地区)见 完整的鲍玛序列及底模构造。岩性为浅灰色细砂岩与灰黑色、 深灰色泥岩互层,夹炭质泥岩及砂质泥岩,在后期地壳抬升遭 受剥蚀,多数地区缺失,残存厚度不一,与长2分层以K9标志层 为界(K9为黑色碳质泥岩,位于长1底0-5m处,页岩、碳质泥岩、 煤线夹凝灰岩,该段泥岩的电阻整体较高,只是在底部因凝灰 质含量较高而引起电阻值变低,表现为高声速,高伽马、自然 电位偏正等特点)。
泾川组:属白垩系下统,广泛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命名地点 在甘肃省泾川县。地层厚100-400米,岩性主要为暗紫、浅棕红、 浅灰、浅灰绿色等杂色砂质泥岩、泥页岩、灰质泥岩与泥质粉 砂岩互层,夹浅灰、浅紫红色灰岩和浅灰色、浅黄色砂岩,与 下伏罗汉洞组呈整合接触。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报告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报告

一、油田地理概况吴起油沟油田位于陕西省吴旗起县白豹乡境内,属黄土源地貌。

地表为100~250米厚的第四系黄土覆盖,因长期流水侵蚀切割,形成沟谷纵横、梁峁相间的地貌景观,地面海拨1360~1670米,地表高差较大,约140~270m。

当地气温变化大,四季分明,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400~600mm,属内陆干旱型气候。

目前油区矿山公路沿山梁而行,区内交通较为方便。

二、勘探开发现状油沟地区经过几年的滚动勘探开发,截止2006年7月,已钻井170多口。

主要目的层为延长组长4+51油层,该层具有连片性好,油层分布范围广、产量较稳定等特点;侏罗系富县组、侏罗系延安组的延10、延9油层,虽然分布范围较小,仅在油田南部分布,而且油藏控制因素复杂,但产量高,投资回报明显,也是该油田重要的开发层系之一;长2、长3油层呈零星分布;长6、长7、长8以及长9油层,目前评价程度较低,从区域上看都有进一步勘探的潜力。

目前,试采主力层长4+51的井为82口,其中试采1年以上的井有12口,9个月以上的为38口,6个月以上的井40口,3个月以上的井66口,试采在3个月以下的井为17口;开采延8层、延9层、延10层、富县层和长61层的井分别为1口、6口、6口、9口和5口;开采长2、长3、长62~长64、长7、长8、长9的井共有22口井;还有一批井未投产。

1开采主力层长4+51的井基本全部连片,形成了井距一般在220~350米左右的基本规则的开发井网,控制了14.8km2的含油面积,探明地质储量563.13×104t,溶解气储量7.04×108m3。

所有油井都进行了压裂改造,并且都采用自然能量开采。

投产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5.1t,目前平均单井日产油2.75t(附图2—1),综合含水18.2%。

从产量变化情况看,采用自然能量开采产量下降快,一般井在一年内产量下降40%左右。

截至2006年7月底,油沟油田开采长4+51的井总计产液7.2 万m3,其中油6.23万m3,水0.97万m3,采出程度为0.94%,地下亏空体积约为9.3万m3。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秦岭,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是地质学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行政区域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

“鄂尔多斯”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

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蒙语“官帐”的意思。

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

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

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蒙古人按时祭奠成吉思汗陵,一直没有离开此地。

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

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巴彦淖尔盟的河套及宁夏和陕北的一部分地区。

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古长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从所跨地域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

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石油,最早进入现在的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大草原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蒙古人种序列。

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

“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

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中国民族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从地质特性看,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10000m。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图文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图文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图文
盆地构造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属于中国北方陆块东北缘,位于巴彦淖尔地块、巴音布
鲁克地块与呼伦贝尔地块的交界处。

该地区构造活动频繁,经历了多期构
造事件。

岩浆活动发育,构成了较复杂的构造体系。

由于多次构造作用,
盆地内部出现很多断裂、褶皱、岩浆岩和断阶地貌。

沉积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印支期岩浆活动的喷发物和剥蚀产物,以及晚期的造山活动形成的碎屑岩储层。

盆地内沉积相较为复杂,沉积物
种类丰富,有海相、湖相和陆相沉积。

盆地内河流发育,形成大量的三角洲、河道、湖泊和海湾。

河流的冲刷和聚敛作用,使得沉积物在盆地内部
形成了不同的构造单元。

矿产资源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资源富集区之一,盆地内的煤炭资源
储量极为丰富。

同时,盆地内还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油气资源主要分
布在盆地的深层和孤立的小凹陷中。

盆地内的油气田分布广泛,主要为油田,但也有少量的气田。

另外,盆地内还存在着丰富的地下水和非金属矿
产资源,如石灰石、硼矿、盐矿等。

总结起来,鄂尔多斯盆地具有复杂的盆地构造特征、多样的沉积相特
征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些特征使得盆地成为了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矿产资
源供给地区。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勘探技术的提升,鄂尔多斯盆地的
资源潜力有望进一步发掘和开发。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构造特征及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构造特征及演化

盆地内的油气生成和运移路径
油气生成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的油气生成主要与该地区丰富的有机质有关,这些有机质在适宜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经过 长时间的地质作用,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
运移路径
生成的油气通过断层、裂隙等通道,向高部位或低部位运移,形成富集的油气藏。了解和掌握这些运移路径是勘 探和开发的关键。
盆地内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前景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构造 特征及演化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 鄂尔多斯盆地概述 •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的构造
特征 •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的演化
历程
目录
•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构造特 征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影响
•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构造特 征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鄂尔多斯盆地概述
盆地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皱和断裂构造。
盆地的中期演化阶段
时间范围
距今约2000-1000Ma
地质背景
该阶段处于中生代,地壳活动相对稳定,板块构造运动仍 较为活跃。
构造特征
盆地内部构造逐渐复杂化,形成了多个次级盆地和隆起区 。沉积岩层厚度和成分发生变化,出现了大量的火山岩和 碎屑岩。
演化过程
随着板块的持续作用,盆地的边界逐渐扩大,内部构造也 变得更加复杂。同时,盆地开始受到拉张作用的影响,形 成了裂谷和断层等构造。
03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的演化 历程
盆地的早期演化阶段
时间范围
距今约3000-2000Ma
地质背景
该阶段处于古生代,地壳活动 频繁,板块构造运动强烈。
构造特征
盆地形成于华北板块与秦岭造 山带之间的碰撞带,早期以沉 降作用为主,形成了巨厚的沉 积岩层。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
进入进入进入进入““““十五十五十五十五””””,,,,为快速为快速为快速为快速、、、、高效探明苏里格大气田高效探明苏里格大气田高效探明苏里格大气田高效探明苏里格大气田,,,,长庆油田公司制长庆油田公司制长庆油田公司制长庆油田公司制定了定了定了定了““““主攻东砂带主攻东砂带主攻东砂带主攻东砂带,,,,兼顾西砂带兼顾西砂带兼顾西砂带兼顾西砂带,,,,整体解剖整体解剖整体解剖整体解剖,,,,尽快探明尽快探明尽快探明尽快探明””””的勘探目标和的勘探目标和的勘探目标和的勘探目标和思路思路思路思路。。。。2001年天然气勘探紧紧围绕苏里格地区年天然气勘探紧紧围绕苏里格地区年天然气勘探紧紧围绕苏里格地区年天然气勘探紧紧围绕苏里格地区,,,,部署探井部署探井部署探井部署探井23口口口口,,,,完试完试完试完试20口口口口,,,,苏苏苏苏7、、、、10、、、、14、、、、16、、、、20、、、、25等等等等13口井获得了工业气流口井获得了工业气流口井获得了工业气流口井获得了工业气流,,,,当年新增天然当年新增天然当年新增天然当年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气探明地质储量气探明地质储量气探明地质储量2204.75××××108m3,,,,控制储量控制储量控制储量控制储量1009.9××××108m3,,,,预测储量预测储量预测储量预测储量1568.85××××108m3。。。。2003年又在苏里格苏年又在苏里格苏年又在苏里格苏年又在苏里格苏25、、、、20、、、、14等井区提交天然气探明等井区提交天然气探明等井区提交天然气探明等井区提交天然气探明一一一一、、、、概况概况概况概况2、、、、勘探历程勘探历程勘探历程勘探历程1568.85××××108m3。。。。2003年又在苏里格苏年又在苏里格苏年又在苏里格苏年又在苏里格苏25、、、、20、、、、14等井区提交天然气探明等井区提交天然气探明等井区提交天然气探明等井区提交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地质储量地质储量地质储量3131.77××××108m3,,,,控制储量控制储量控制储量控制储量688.76××××108m3。。。。

鄂尔多斯盆地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概况

主要地壳运动
海西运动 加里东运动
怀远运动
蓟县运动 吕梁运动 五台运动
第 15 页
录井公司地质技术研究所
(2)盆地晚古生代沉积-构造特 征:早古生代末期的加里东运动使盆地
整体抬升,遭受志留、泥盆纪、早中石炭 纪约一亿年的剥蚀后,进入晚古生代的海 西构造阶段,盆地在本溪期接受一套海 相—海陆交互相的砂岩、页岩、石灰岩、 铝土岩及煤层沉积;太原期盆地接受一套 海陆交互为主的暗色砂泥岩夹石灰岩和煤 层沉积。
录井公司地质技术研究所
鄂尔多斯盆地概况
录井公司地质技术研究所
第1页
录井公司地质技术研究所
目录 盆地基本特征 盆地构造概况及发展简史 盆地油气层概况 盆地油气地质条件
第2页
录井公司地质技术研究所
一 鄂尔多斯盆地基本特征 (Ordos Basin)
鄂尔多斯盆地以不整合面为重 要界限,为多构造体制、多演化阶 段、多沉积体系、古生代地台及台 缘坳陷与中新生代台内坳陷叠合的 克拉通盆地。
吕 梁 山


第6页
录井公司地质技术研究所
2.盆地面积大小 盆地面积37×104km2,本部面积
25×104km2。
第7页
录井公司地质技术研究所
行政区划:
内蒙古15×104km2 (中部), 陕西11×104km2 (中北部) 宁夏5×104km2 (全境) 甘肃4×104km2 (东部) 山西2×104km2 (西部)
第 12 页
录井公司地质技术研究所
1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六个二级构造单元: 伊盟隆起;西缘掩冲带;天环坳陷;伊陕斜 坡;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
第 13 页
录井公司地质技术研究所
第 14 页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认识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认识

256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延长油田勘探开发的区块,盆地内部西北高,东南低。

盆地内的油气勘探属于上个世纪初期,经过勘探开发后期,油气的产能逐渐下降,需要重新对盆地进行精细的地质研究,寻找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不断扩大油气勘探的范围,获得更多的油气产量。

1 鄂尔多斯盆地概述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中间下陷,边缘隆起的沉积盆地,陕北斜坡是一级构造单元,盆地的西部埋藏深度大,东部埋藏深度浅,开发的过程中采取的技术措施也存在差别。

盆地内有大小一百多个小的油田,除个别油田处于西部边缘的褶皱带上,其余均分布在陕北斜坡上。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一个长期沉积的凹陷区域,经历完整的地质构造的演化历史,形成特殊的沉积模式,得到油气聚集的圈闭,为合理勘探开发鄂尔多斯盆地,提供地质资料信息。

形成了三叠系的内陆湖泊三角洲油藏、侏罗系的古地貌油藏等,对其进行详细的地质分析,应用现代化的勘探开发技术措施,获得最佳的油气产量,满足鄂尔多斯盆地的勘探开发的需要。

2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认识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地质特征的分析,重新认识盆地的地质特征,为提高盆地的勘探开发效率,实施精细的地质研究,掌握剩余油的分布规律,采取最佳的开采技术措施,获得最佳的油气产能,满足盆地开发的技术要求。

2.1 鄂尔多斯盆地的含油气特征区域构造形成的鼻隆带,燕山运动使盆地四周持续上升,中间下沉,斜坡受到挤压应力的作用和拉伸应力的作用,使其发生变形,导致地层波浪起伏,形成了鼻状的隆起带,具有非常大的聚集空间,也是油气聚集的场所。

差异性压实作用引起的局部隆起,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物,因为沉积环境不同,沉积作用的不均匀特性,形成了不同的粒径、岩石类型及成分的差异。

相同沉积厚度的岩石,砂岩的沉积厚度大些,而泥岩的沉积厚度小些。

复合鼻状构造,是由区域构造和差异压实作用组合而成的一种地质构造类型。

也是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聚集的最佳场所。

2.2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的研究方法为了更好地勘探开发鄂尔多斯盆地,结合油层顶部的标志层特征,研究区域的分布规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地理上,鄂尔多斯盆地是指河套以南,长城以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可昭盟地区。

而地质学中的鄂尔多斯盆地范围则广阔,它东起吕梁山,西抵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一线,南起秦岭山坡,北达阴山南麓。

包括宁夏东部,甘肃陇东,内蒙古伊可昭盟、巴彦单尔盟南部、阿拉善盟东部,陕北地区,山西河东地区。

面积约37万K㎡。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总面积约25万K㎡。

)黄土高原是盆地主要地貌特征,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位于盆地北部,周边山系海拔1500~3800m,平均2500m左右。

盆地内部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00~1800m左右;西北部的银川平原、北部的河套平原、南缘的关中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前二者海拔高度1600m左右,关中平原仅300~600m)。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沿盆地周缘流过。

盆地内部发育有十几条河流,多数集中在中南部,在东南角汇入黄河,属黄河中游水系;像著名的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流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盆地内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初,1907年在地面油苗出露的陕北地区,用日本技术钻了我国大陆第一口油井。

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始于1970年。

到目前,不但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上取得了辉煌成果,而且在地质理论研究、钻采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世界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了成功经验。

第一讲盆地构造特征一、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地质学上讲的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周边隆起,中部下陷,内部西低东高,不对称的地史时期的沉积盆地;并非现今的地貌盆地。

按地层的分布形态划分为:(盆地一级构造单元)1 、(北部)伊盟隆起2 、(南部)渭北隆起3 、(西部)西缘断褶带、天环坳陷(天环向斜)4 、(东部)晋西挠褶带5 、(中部)陕北斜坡(西倾单斜构造)陕北斜坡是目前我们研究时间最长、认识比较清楚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

由于它的存在,盆地内同一个时期的地层(同一套储层),在西部埋藏深度大,东部埋藏浅。

例如:马岭油田主力含油层延10在庆阳埋深1400m左右,在延安出露地表,西峰油田的长8油层在陇东埋深2200多米,在陕北延河入黄河口处则高悬在山崖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下面来讲构造成因。

二、区域构造成因鄂尔多斯盆地是在古生代地台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大型内陆坳陷,形成于中生代的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

三迭世盆地还是华北地台上的一个西部坳陷,晚三叠世的印支运动,基底稳定下沉,盆地开始发育。

燕山运动早中期(侏罗纪~白垩纪),坳陷内发生了强烈的水平运动,形成了西缘断褶带及南缘渭北构造带。

燕山运动中晚期(白垩纪中、晚期)东部的吕梁山升起形成晋西挠褶带,坳陷遂与华北地台分离,形成了独立的鄂尔多斯盆地。

盆地沉积史和构造史的特点是:随着历史的推演,沉积和沉陷的中心不断向西推移。

三叠纪盆地发育早期,沉积沉降中心位于盆地中部的直罗,吴旗,定边一带;白垩纪末盆地生长晚期,沉积沉降中心移到盆地西部边缘。

吕梁山的崛起使盆地东部抬升,在此过程中,西部一直处于下沉状态,出现了天环坳陷,在盆地本部形成了西低东高的大型西斜单斜——中部斜坡。

至此,地史时期不对称的向斜型沉积盆地发育结束,构造特征保持至今。

盆地内大小近百余个油田,除马家滩、摆宴井等个别油田位于西缘断褶带上,其余油田均分布在陕北斜坡上。

三、构造和油气的关系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构造的成因有三类:1、区域构造运动形成的鼻隆带燕山运动使盆地四周持续上升,中间振荡性下沉。

构造应力在西部表现的最为剧烈和集中(构造类型也较典型),使该区地层大起大落,高耸入云的六盘山脚下是深达数百米的天环向斜,从天环向斜到吕梁山的晋西挠褶带之间地层处于一个平缓而稳定的倾斜状态,平均坡降为每公里10米左右,倾角小于一度,多数为0.4度,这个斜坡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占据了盆地总面积的二分之一。

斜坡由于受到南北方向挤压应力和东西方向拉伸应力的作用(南北挤压应力来自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南板块的南北相向运动。

东西方向的拉伸应力来自西部天环坳陷下沉,东部吕梁山升起),使地层波浪起伏,形成了一系列向西倾伏(重心向下)向东开口的鼻状隆起带。

这些鼻状隆起大多成行排列,相邻相伴,规模较大,上下地层间具有良好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此类鼻状隆起带是盆地内延长统油气大面积聚集的主要场所。

2、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局部隆起所谓的差异压实作用是指地史时期的沉积物,由于沉积环境不同和沉积作用的非均一性,存在着岩性、粒度、成分等差别,导致同一时期的地层成岩后,厚度不同的现象。

在上覆地层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抗压强度砂岩大,而泥岩小,粗砂岩不易被压实,而细、粉砂岩则容易被压实(这也是粒度细时物性较差的原因)。

所以相同沉积厚度的地层,成岩后砂岩厚度较大,而泥岩厚度较小;在砂岩发育部位形成海拔相对较高的顶凸构造叫差异压实构造。

此类构造多沿河道和砂体方向延伸,随砂体尖灭而消失,规模相对较小。

陇东地区延安组地层中此类油藏较多,如:马岭的延7、延6、延4+5等油藏。

3、复合鼻状构造复合鼻状构造是由区域构造运动和差异压实作用共同形成的局部高点或平缓台阶区。

长2、长1、延9、延8等岩性构造油藏多属此类。

这三种构造是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场所。

四、构造分析技术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构造的研究方法有三种:1、采用广泛分布、特征明显的油层顶部标志层,研究区域构造分布规律。

勘探初期,通过地震剖面在纵向上追踪标志层起伏变化形态、高点范围;确定探井位置。

详探~开发阶段,以完钻井标志层的海拔高度做平面等值线图,确定构造的闭合高度、闭合面积、走向、倾向、分布范围。

2、根据岩性的压实率计算压实程度,预测压实构造的分布规律;再结合出油井点的构造特征,预测其它油气藏。

3、在井眼较稀的地方,可根据钻井程度较高的区块的构造特征,类比预测油藏分布情况。

第二讲盆地地层特征一、盆地沉积演化阶段划分鄂尔多斯盆地是在古生代华北地台的西缘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内陆坳陷型盆地,地层沉积演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区域构造运动的演化过程。

根据大量的岩芯资料,野外露头及地层特征研究,盆地的沉积演化大体可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三叠系延长组,潮湿型淡水湖泊三角洲沉积阶段。

晚三叠世的印支运动,盆地开始发育,基底稳定下沉,接受了800~1400m的内陆湖泊三角洲沉积,形成了盆地中主要的生油岩和储集层。

第二阶段:下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湿暖型湖沼河流相煤系地层沉积阶段。

延长统沉积后,三叠纪末期的晚印支运动使盆地整体抬升,延长组顶遭受不同程度的风化剥蚀,形成了高差达300m的高地和沟谷交织的波状丘陵地形。

细划出了一幅沟谷纵横,丘陵起伏,阶地层叠的古地貌景观。

三叠系延长组与上覆侏罗系富县组地层之间存在一个不稳定的平行不整合面。

因盆地的西南部抬升幅度较其他地区大,使陇东地区延长统遭受了强烈的风化剥蚀。

所以陇东的测井剖面上普遍缺失长1、长2地层,个别井长3甚至长4+5顶都不复存在。

到侏罗纪延长统顶侵蚀完成,盆地再度整体下沉,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早侏罗世湿暖型湖沼河流相煤系地层沉积。

在延长统顶部的风化剥蚀面上,侏罗纪早期富县、延10期厚0—250米的河流相粗碎屑砂、砾岩,以填平补齐的方式沉积,地层超覆于古残丘周围。

延10期末,侵蚀面基本填平,盆地逐渐准平原化,气候转向温暖潮湿,从而雨量充沛,植被茂盛,出现了广阔的湖沼环境,沉积了延9~延4+5厚度250~300m的煤系地层。

经差异压实作用形成了与延长顶古残丘,古潜山基本一致具继承性的披盖差异压实构造,成为中生界的主要储集层及次要生油层。

第三阶段:中侏罗系直罗组、安定组,干旱型河流浅湖地层沉积阶段。

延安期末的燕山运动第一幕,盆地又一度上升造成侵蚀,使盆地中部的大部分地区缺失了延1~延3地层,延安组(延4+5)与上覆的直罗层之间存在一平行不整合面。

中侏罗世盆地第三次下沉,沉积了干旱(氧化)气候条件下的直罗组大套红色河流相砂岩,进而又沉积了上部安定组浅湖相杂色泥灰岩,之后盆地又再度上升。

第四阶段:下白垩系志丹统,干旱型湖泊沉积阶段。

第三阶段安定组杂色泥灰岩沉积之后,燕山运动第二幕开始,盆地再度上升,并在周边发生了强烈的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联合作用,褶皱断裂造山运动开始,形成了盆地格局。

此后盆地第四次下沉,沉积了厚达千米的志丹统棕红色砂砾河流冲积相和杂色砂泥岩互层干旱型湖泊碎屑物。

其顶部的环河组地层在庆城东西两河床上都可看到。

第五阶段:下第三系的河流和咸化湖泊沉积阶段。

第四阶段的下白垩系志丹统沉积后,燕山运动第三幕使区域构造得到定型,基本面貌保持迄今。

下第三系的河流和咸化湖泊沉积,分布局限,仅见于盆地整体抬升后残留的局部低洼之处,多数地区缺失第三系地层。

第四系黄土在陇东地区直接覆盖在白垩系志丹统的环河组地层上;安塞地区,黄土层下部就是中侏罗系安定组的地层。

综上所述,在地史上的印支、燕山运动中,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经过四次升降过程,气候经过三次冷暖转换,最终由潮湿温暖变为干旱寒冷,形成了三个平行不整合面,接受了三千多米的河、湖相碎屑岩沉积。

晚三叠世及早侏罗世是盆地成油体系最重要的沉积阶段,是主要的生油层和储集层形成发育期。

二、三叠系延长组地层特征三叠系延长统的湖泊相泥岩和三角洲相砂岩沉积,乃我国内陆坳陷型湖泊沉积盆地之典型。

具有沉降中心与沉积中心基本一致,发育时间长,沉积层序全、演化完整有序、厚度大、分布广等特点。

也是本盆地的主要生油岩和大面积多期叠加的储集层。

按照湖盆的扩大~缩小~消亡过程,可划分为五个层段十个油层组,是一个完整的湖进湖退反旋回序列。

五个层段沉积特征为:长一段(T3Y1)(长10油组):湖盆开始发育期,以河流相和滨浅湖相为主,广布大型交错层理砂岩。

长二段(T3Y2)(长8、长9油组):湖盆扩张期。

沉积范围逐渐增大,陇东地区出现浅水到半深水河控三角洲和水下扇沉积。

长三段(T3Y3)(长7、长6、长4+5油组):湖盆由最大到开始收缩期。

长7是湖盆最大扩张期,湖水覆盖面积8万平方千米,最大水深60米,发育了70—120米的灰黑色泥岩,油页岩厚30—100米;是盆地内主要的生油岩形成期。

长6湖泊开始收缩,是陕北三角洲群发育期。

三角洲总面积达1、2万平方千米,厚度50米左右。

长4+5期是区域湖盆总体收缩中一次短暂的湖浸期。

湖浸范围保持长6时的基本格局,在陕北三角洲砂体上覆盖了湖沼相泥岩,是长7烃源岩的区域性盖层。

由于沉积的非均一性,在吴旗、靖边等地区有三角洲存在。

长三段陇东地区为深水湖泊沉积区。

长四段(T3Y4)(长3、长2油组):湖盆进一步收缩期。

原来的三角洲沉积区已平原沼泽化,盆地内主要分布滨浅湖泊相,仅在华池等局部地区有中、小型三角洲存在。

长五段(T3Y5)(长1油组):湖盆枯竭期,大面积的沼泽化,主要岩性为泥岩夹煤层与砂岩互层,在陕北分布有著名的瓦窑堡煤系。

三、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地层特征侏罗系下部湖沼河流相煤系地层按成因可划分为三种沉积体系:1、形成于古地貌丘陵中的粗碎屑河流相体系:富县期:盆地由上升趋于稳定,气候干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