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如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如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而义务教育更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
然而,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义务教育在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不仅影响了教育公平,也制约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那么,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在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首先,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是关键。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明显落后于城市。
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优先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增加对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校舍条件、完善教学设备,为农村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要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避免资金被挪用或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也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
农村学校往往面临着优秀教师短缺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包括工资、福利、职称评定等方面,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投身农村教育事业。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让城市的优秀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支教,同时安排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挂职学习,促进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的交流与共享。
此外,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课程设置的均衡同样不容忽视。
农村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往往较为单一,缺乏音乐、美术、体育等素质教育课程。
应当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学生同等的全面教育。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学校课程实施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课程能够真正落实到位。
教育信息化是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有力手段。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让农村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
例如,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电子图书等,可以打破地域限制,让农村学生也能接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知识。
此外,加强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
家庭教育也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举措。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关乎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也关乎学生的教育权益。
为了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思考和工作。
一、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导致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市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包括先进的教学设备、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而农村地区则存在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简陋等问题。
为了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需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逐步减少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1.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其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包括提高师资、改善学校设施和购置教学用品等。
2.鼓励城市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开展对口支援,通过技术援助、人才支持等方式,帮助农村学校提升教学质量。
3.加强对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支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持续投入和支持。
二、优化教育服务的公平分配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需要均衡的教育资源配置,还需要优化教育服务的公平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工作:1.建立健全的城乡学生流动机制,保障农民工子女和流动人口的子女能够顺利接受当地的义务教育,解决他们的就学难题。
2.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服务支持,包括贫困家庭学生、留守儿童、残障学生等,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其他学生一样的公平教育服务。
3.建立统一的学生评价和升学制度,确保学生在城乡之间的学习和升学机会公平,避免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之间的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
三、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为了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提升教育的整体质量。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工作: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培训和待遇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关乎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几点思考。
一、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首要的问题是资源配置不均衡。
过去,由于城市经济发达,孩子们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更多,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农村地区的学校能够获得足够的教育资源和资金支持。
要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也相对较低,影响了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
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促进学校均衡发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促进学校均衡发展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
目前,城市学校在学科竞赛、评优评先等方面更容易获得奖励和优惠政策,而农村学校却往往被边缘化。
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不仅要看重学科竞赛的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校的均衡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要建立健全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评价。
还需要建立可持续的激励机制,通过能够激发学校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政策和制度,均衡发展城乡学校的教育质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加强农村学校的综合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农村学校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教学条件差、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等。
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加强农村学校的综合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
要加强农村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直是中国教育发展重要的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完善基础教育公共设施和资源配置
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公共设施和资源配置不平衡。
政府应该加强资金投入,完善基础教育公共设施和资源配置,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提高农村教育投入和教师待遇
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同时,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师的培训和奖励,提高教师的待遇,以鼓励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工作。
三、发展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
发展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为农村地区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
这也可以缓解城市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四、加强城乡交流和分享教育资源
城市和农村地区可以加强交流,分享教育资源,比如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五、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和家庭教育在学生教育的成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家长更
好地履行他们的教育责任。
结论: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要加强政府和社会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待遇。
同时,发展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强调城乡交流和分享教育资源,以及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以有效地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城乡基础教育平衡发展思路
城乡基础教育平衡发展思路城乡基础教育平衡发展思路近年来,中国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础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依然存在。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加强城乡基础教育的平衡发展,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如何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平衡发展。
一、城乡教育差距的原因1.地域差异: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城市的经济更加发达,人均收入更高,社会资源相对集中,农村则相对贫困,人均收入低,社会资源分散,这些都决定了城乡教育差距。
2.资源投入不均:由于财政投入的差异,城市的教育资源更加充足,师资力量更加优质,设施更为先进舒适,而农村学校的设施和师资相对落后。
3.知识传授不足:在农村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的短缺,往往只能依靠教材中的知识进行传授,而实践教学和探究学习的方法不足。
而在城市学校,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二、政府责任首先,政府应该重视城乡教育的不平衡发展问题,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证城乡教育投入的均衡。
同时,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例如制定特殊的补贴政策,用于城乡教育的平衡发展;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更好的组织保障;支持人才引进和流动。
三、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可以更好的推进城乡教育平衡发展,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例如,城市学校可以组织师生到农村学校开展教学、调研和实践活动,与农村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探究教学方式,促进城乡教育相互借鉴和互补。
四、教师管理农村教师的培训也是实现城乡教育平衡发展的关键环节。
教育部门可以组织培训课程,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技能和培养意识;也可以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来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和农村家庭的文化背景不同,也是导致城乡教育差距的原因之一。
因此,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宣传,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
六、发展儿童教育在城市,各类幼儿园经营者争相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优质的幼儿教育,而在乡村,许多孩子因为交通条件和经济条件等原因得不到幼儿园教育。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城市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平衡发展。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经济和文化等原因,我国的城乡教育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有必要加大投入力度。
城市地区在教育投入上的优势是明显的,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加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与城市地区接近。
此外,政府还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和教育资源进入农村地区。
其次,需要改善农村教育硬件条件。
农村地区的学校和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很多地方甚至没有足够的教室和实验室等。
政府应将农村地区教育设施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
第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相对城市地区更为薄弱,教师的素质和数量存在不足。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质。
同时,还需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待遇和福利保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农村教育工作。
除了政府的投入和支持外,还需要加强学校和家长的配合。
学校应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的教育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教育问题,共同努力提升教育质量。
最后,要加强农村学生资助工作。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较弱,很多家庭无法负担学生的教育费用。
政府应加大资助力度,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在经济上支持贫困农村学生完成学业;同时,还应加强对农村学生的照顾,提供更多的学习和生活帮助。
总之,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教育硬件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和家长的配合以及加强农村学生资助工作,才能够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当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以下是我对此问题的几点思考:一、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问题。
当前,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匮乏,这导致了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需要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教师待遇等方式,确保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得到公平的分配。
还需要加大对农村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农村学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完善政策保障,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和保障。
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如《城乡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和《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这些政策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要实现真正的均衡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
还需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
四、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当前,农村地区存在一些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这导致了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较差。
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需要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还需要加强社会支持,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为农村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政策保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才能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全体学生提供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机会。
如何提高城乡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性
如何提高城乡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性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而基础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然而,在我国城乡之间,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性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这种差距不仅影响着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也制约着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那么,如何提高城乡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性呢?首先,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是关键。
长期以来,城市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占据了优势,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农村都相对薄弱。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如建设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学工具、电脑等,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农村地区往往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福利,例如提供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此外,可以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到农村学校,同时也让农村教师有机会到城市学校学习进修,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还可以通过特岗教师计划、定向培养等方式,为农村学校补充新鲜血液,培养一批愿意扎根农村、奉献农村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
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也是提高公平性和均衡性的重要途径。
在教材选用、课程设置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避免一刀切。
例如,可以编写适合农村学生的教材,增加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一些具有农村特色的实践课程,如手工艺制作、农业技术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让城乡学校能够共享优质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源,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缩小城乡家庭教育观念的差距也不容忽视。
在城市,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教育,愿意为孩子的学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在农村,一些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教育的差距也逐渐凸显出来。
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为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全国义务教育水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下面就是我对于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要想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条件,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还可以加大对农村家庭的教育补贴,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资助。
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缩小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师资力量的欠缺。
为了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就必须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
还可以鼓励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并提供相应的工作待遇和生活保障,吸引更多的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水平与城市学校相当,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三、建立城乡学校资源共享机制为了解决城市和农村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可以建立城乡学校资源共享机制。
城市学校可以通过办学资格转让、师资力量支援等方式,向农村学校输送资源和力量。
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城乡学校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城乡学校资源的共享和互通。
只有这样,才能将城市的教育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村的教育发展动力,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加强家校合作,推动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要想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就需要加强家校合作,推动家庭教育。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
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路径研究
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路径研究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凸显,城乡教育均衡化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路径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探讨城乡教育均衡化的发展路径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城乡教育现状分析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首先是城市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质量较高;而农村地区则面临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导致农村教育质量普遍较低。
这种不均衡的教育现状,不仅限制了农村地区居民的教育机会,也影响了他们的发展。
因此,城乡教育均衡化的发展路径亟待研究。
二、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路径探讨(一)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水平农村基础教育是城乡教育均衡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水平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的基础。
针对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应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提高农村教师的培训质量,增加农村教师数量,从而提升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高素质的劳动力。
因此,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地区的技术人才,有助于提高农村人员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建设更多的职业学校,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为农村地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加强教育资源的再分配为了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的目标,需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再分配。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调动城市教育资源的流动性,将一部分教育资源下沉到农村地区,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
同时,也要加大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供给能力。
只有通过教育资源的再分配,才能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路径的对策(一)加大投入力度城乡教育均衡化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城乡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
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提高教师的待遇,增加教师的数量。
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策略
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策略随着中国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成为一项核心议题。
教育资源不仅仅指教师、学校和教材的数量,还包括教育质量、教育设施和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成为城乡教育发展的重要障碍,阻碍了农村儿童和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因此,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策略是城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一、逐步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的必要性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巨大的教育资源差距,这种差距在诸多方面表现出来。
首先,城市教育资源更加多样化。
城市拥有大量中小学、培训机构和其他教育机构,并配备了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比如图书馆、实验室和先进的教育设施。
其次,城市拥有更高水平的教育师资力量。
在国内外名校毕业的教师在城市更容易找到工作,而在农村地区仍然缺乏这些优质教育资源。
最后,城市更容易吸引高品质教育资源和高质量的学生,形成教育发展上的重心效应。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非常必要。
不均衡的教育资源分布会引发差距扩大、学生重心不稳、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
因此,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必须提上议事日程,采取一系列过渡性措施,逐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
这不仅是城乡教育和发展的客观需求,更是社会公平和经济增长的需要。
二、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的策略1. 资金投入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主要由资金投入不足所致。
相对于城市,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政府投入教育资源的力度也较小。
因此,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金投入,扩大教育经费占财政预算的比例,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资金预算和支出规模。
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考虑制定差异化的政策,以使得这些资金投入最终反映在教育资源的实际使用上。
2. 教师培训培训并吸引优秀的教师资源是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教师培训需要重视,政府应该提出培训政策,引导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长期并定期的培训。
同时增加教师津贴、社会声誉和实践机会,以吸引更多的教师赴农村任教。
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
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金林巢湖学院教育系,安徽巢湖 238000摘要:在尊重和追求和谐的今天,教育公平被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之一。
教育公平的研究存在区域、民族、城乡、层次、性别等多个方面的差异。
而教育公平又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但客观存在的地区、城乡和学校差别导致了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本文针对这一现实,通过多方面详细的调查研究,从而提出以下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并对农村义务教育进行重点倾斜,同时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转变观念,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推进农村学校合理化分布,以推进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资源;教育公平;应对策略第一部分城乡基础教育需要均衡发展的缘由及我国目前城乡教育的差距现状一、对教育公平的基本认识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
从历史上看,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
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平,18世纪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国家转化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
而我国自古代隋朝建立的科举考试制度同样也体现了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
到了近现代的西方社会,又在不同的时期大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教育公平观,它们就是保守主义的教育公平观、自由主义的教育公平观和激进主义的教育公平观。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同纲领》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教育的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一、加大城乡教育投入力度为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应大力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
首先,要加大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其次,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来到农村地区从事教育工作。
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资助,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二、促进城乡教师资源流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师资源差距是导致城乡教育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城乡教师的流动力度。
首先,可以采取激励政策,鼓励城市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并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
其次,可以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平台,加强师资培训和学习经验的分享,促进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样可以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三、优化教育课程设置为了适应城乡学生的不同需求,政府应优化教育课程设置。
首先,要关注农村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设置教育课程。
其次,要推广实践教育和职业教育,提供与农村地区实际需求相符的教育课程。
此外,还可以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健全城乡教育管理机制为了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应健全城乡教育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首先,要加强对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和配置,确保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分配。
其次,要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效益。
此外,还要加强教育考核评估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总之,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还需要加大教师资源的流动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此外,还要优化教育课程设置,适应城乡学生的不同需求;最后,要健全城乡教育管理机制,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浅谈如何促进城乡与农村教育之间的均衡发展
浅谈如何促进城乡与农村教育之间的均衡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教师,教师担负着当前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这是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关键。
当前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随着农村边远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不仅影响到普及和整天综合水平的提高,更是影响全社会教育改革的步伐。
当前,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式和严重的困难,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农村教育面临教育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缺乏等诸多因素的困难。
这样就更加突显出边远农村和城乡教育差距逐渐拉大,发展更加不均衡。
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 师资力量不均衡在城镇学校,教师的师资水平基本上实现专业化,教师的整天素质都高于农村教师。
近年来,虽然国家先后出动了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援教和交流等各种方式,但这些制度措施都不是以提升农村现有师资队伍素质为出发点,只不过是一种“削峰平谷”的做法。
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稍微缓解农村教师资源短缺,缩短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的差距,但效果也不是很好,只能解决目前的燃眉之急,并不能治其根本。
2 教师年龄之间的不均衡在城镇学校,教师年龄平均在30周岁左右,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师生之间代沟较浅。
而在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则平均在48周岁以上,老龄化特别严重,教学方面力不从心,教学思维也比较保守,在某些方面跟不上“课改”的进度,师生之间的代沟比较深。
3 办学设施之间的不均衡虽然国家现在对学校加大生均公用经费的投入,且逐年提高,这些只是使学校在办学条件上有所改善,但对农村小学来说,学校“三无”(无围墙、无校门、无宿舍)现象仍十分严重。
村小教师大部分都是跑教,严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导致学生流失。
4 编制比例之间的不均衡在城镇编制比例较高,超编现象十分严重,而农村教师编制比例较低,特别是边远农村学校,从而使教师课业负担加重。
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
浅析城乡底子教诲如何均衡生长金林巢湖学院教诲系,安徽巢湖238000摘要:在尊重和追求调和的今天,教诲公正被作为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根本代价之一。
教诲公正的研究存在区域、民族、城乡、条理、性别等多个方面的差别。
而教诲公正又是我国构建调和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底子保障,但客观存在的地域、城乡和学校差别导致了底子教诲生长的不均衡。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生长,如何缩小城乡教诲差距,实现底子教诲的均衡生长日益成为社会存眷的热点。
本文针对这一现实,通过多方面详细的观察研究,从而提出以下促进城乡底子教诲均衡生长的发起。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并对农村义务教诲进行重点倾斜,同时努力提高西席步队的素质,转变看法,提升讲授治理水平,推进农村学校公道化漫衍,以推进教诲讲授资源的公道分派,促进底子教诲的均衡生长.要害词:底子教诲;教诲资源;教诲公正;应对计谋第一部分城乡底子教诲需要均衡生长的缘由及我国目前城乡教诲的差距现状一、对教诲公正的根本认识教诲公正的看法源远流长,追求教诲公正是人类社会陈腐的理念。
从历史上看,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诲公正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执法包管自由百姓的教诲权利。
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诲民主思想。
近代西方资产阶层致力于寻求教诲公正,18世纪末,教诲公正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国度转化为立法步伐,在执法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诲的平等时机。
而我国自古代隋朝创建的科举考试制度同样也体现了一种教诲公正的理念。
到了近现代的西方社会,又在差别的时期大抵出现了三种差别的教诲公正观,它们就是守旧主义的教诲公正观、自由主义的教诲公正观和激进主义的教诲公正观。
1949年,新中国创建之后,《配合大纲》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诲目标,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正、教诲公正的根本代价。
因此,我们可以说,教诲公正是一个历史领域,在差别的国度和差别的历史时期有着差别的寄义。
浅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
浅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文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在我国己经发展到重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社会公平的今天,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目前我国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和重视解决。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大问题,城乡教育差距的不断拉大成了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不和谐音符。
本文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和细致的调查研究,重点剖析了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1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平衡发展,是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质量全面发展和均等发展的一种义务教育质量观。
义务教育均衡主要指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包括办学条件的均衡,即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图书和仪器设备值等的均衡;师资力量的均衡,主要包括教师数量的均衡和教师素质的相对均衡;教育经费投入的均衡,政府应针对我国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及对教育经费投入的需求较高的现状,运用各级政府的力量,从教育经费投入上确保均衡,确保每个适龄儿童都应获得相同水平的义务教育服务。
2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既有来自经济、制度等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来自人们心理的价值取向主观因素的影响。
2.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制度性障碍。
2.1.1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建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我国在经济发展策略上采取的是以农补工,以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城市对农村的全面领导,国家的重要资源也相继集中在城市,城市逐渐成为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基础教育如何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如何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而基础教育更是基石中的基石。
实现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
然而,在现实中,基础教育的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
那么,如何实现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呢?加大教育投入是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
政府应承担起主要责任,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教育经费的足额拨付和合理使用。
特别是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和农村地区,要增加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如校舍建设、教学设备购置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真正用到实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是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环节。
一方面,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根据人口分布和流动情况,科学调整学校的设置和规模,避免出现教育资源闲置或短缺的现象。
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加强培训等措施,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此外,还应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提高教育质量是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根本目标。
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摒弃单纯以分数论英雄的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要加强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要改进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加强教学管理,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促进教育公平是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
要保障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教育,不因家庭经济条件、地域、性别等因素而受到歧视。
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
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金林巢湖学院教育系,安徽巢湖 238000摘要:在尊重和追求和谐的今天,教育公平被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之一。
教育公平的研究存在区域、民族、城乡、层次、性别等多个方面的差异。
而教育公平又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但客观存在的地区、城乡和学校差别导致了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本文针对这一现实,通过多方面详细的调查研究,从而提出以下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并对农村义务教育进行重点倾斜,同时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转变观念,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推进农村学校合理化分布,以推进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资源;教育公平;应对策略第一部分城乡基础教育需要均衡发展的缘由及我国目前城乡教育的差距现状一、对教育公平的基本认识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
从历史上看,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
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平,18世纪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国家转化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
而我国自古代隋朝建立的科举考试制度同样也体现了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
到了近现代的西方社会,又在不同的时期大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教育公平观,它们就是保守主义的教育公平观、自由主义的教育公平观和激进主义的教育公平观。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同纲领》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落实国家教育政策,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为了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以下是几点思考:1.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滞后于城市。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往往不如城市学校,影响了农村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政府应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强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2.改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农村学校往往存在教师数量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不高。
需要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3.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为了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可以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开展合作交流,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教育监督和评估,确保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实效。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科学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来保障。
可以建立定期的城乡教育发展评估制度,对各地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加强教育监督,确保各地政府履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才能够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金林巢湖学院教育系,安徽巢湖 238000摘要:在尊重和追求和谐的今天,教育公平被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之一。
教育公平的研究存在区域、民族、城乡、层次、性别等多个方面的差异。
而教育公平又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但客观存在的地区、城乡和学校差别导致了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本文针对这一现实,通过多方面详细的调查研究,从而提出以下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并对农村义务教育进行重点倾斜,同时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转变观念,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推进农村学校合理化分布,以推进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资源;教育公平;应对策略第一部分城乡基础教育需要均衡发展的缘由及我国目前城乡教育的差距现状一、对教育公平的基本认识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
从历史上看,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
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平,18世纪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国家转化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
而我国自古代隋朝建立的科举考试制度同样也体现了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
到了近现代的西方社会,又在不同的时期大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教育公平观,它们就是保守主义的教育公平观、自由主义的教育公平观和激进主义的教育公平观。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同纲领》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
因此,我们可以说,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
它既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超越,是社会现实与教育理想的统一,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包括它的历史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
通过历史分析,我们可以这样界定教育公平: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
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就教育公平而言,区域、民族、城乡、性别等多个方面中,城乡基础教育问题尤为凸显。
至此,对于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性要求也尤为突出。
所谓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其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这一发展的对象,指的是全国各地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范围的广泛性。
第二,这一发展的主要内容,指的是经费分配、师资建设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水平,具有总体合理性。
第三,这一发展的状态,不是短暂的,也不是不变的,而是在内容总体合理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具有时间的动态持续性。
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总体合理性,时间的动态持续性,就是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特征。
基础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基石。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了,教育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我国现在的农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的60%以上,文盲半文盲主要在农村。
显然,在基础教育中,农村教育是大头。
农村教育不能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础教育的发展。
因此,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见,研究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建设好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建成社会主义全面小康的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我国城乡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之现状(一)教育经费配置的城乡差距。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资以政府投资为主,在教育投资体制上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
如义务教育投入资金筹措、分配主要由地方政府或较低一级的政府负责。
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完全视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状况而定。
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在所难免。
结果义务教育这种国民性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难以均衡发展。
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度改革后,中央、省级财政所占比重不断增长,地方(市、县)级财政所占比重逐渐减小。
县乡财政承担真义务教育投入经费短缺的重大压力。
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
在我国贫困地区,县乡财力有限,最贫困的县财政靠上级的转移支付来维持基本的行政职能的运转,经费大量用于人员开支,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公用经费的开支少而又少。
这严重阻碍了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导致严重的义务教育地区性差异的形成。
(二)教育办学条件的城乡差异。
当前,城乡之间学校办学条件差距依然较大。
与城市相比,不少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还相当落后。
农村中小学生寄宿条件交叉,学生宿舍严重不足,许多学校将原旧教室改成学生宿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不少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计算机配备严重不足,教学仪器设备配置远低于城镇学校,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
与此同时,农村学校体育设施设备也很落后。
体育场馆面积不足、质量不高,器材简陋。
(三)教育师资配置的城乡差异。
从总体上看,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指教水平亟待提高。
农村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的教师多为当时“民转公”教师,而且多集中在农村小学。
“民转公”教师为当时的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年龄的原因,多数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些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变更、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明显不适应,影响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
从城乡基础教育教师配备情况看,城区、县镇学校普遍存在超编现象,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学校普遍缺编。
山区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艰苦,教师应得的政策性津补贴未得到完全落实,城乡小学教师待遇存在较大差距。
如此,农村与城市师资数量质量的差距就促成了学生受教育过程的不平等,导致教育结果的差异。
(四)教育发展水平的城乡差异。
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也相当突出。
基础教育方面,以市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为标志的优质学校,主要集中在以城市为主体的都市发达经济圈,而以农村为主体的周边区域则数量很少。
三、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在乡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小城镇建设、“三农”问题等备受关注之时,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乡村社会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教育和文化也就有明显的积累功能,尤其是在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背景下,教育资源日益显示了其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惯性,严重导致了城乡分割和发展不协调,进一步激化已经过剩的劳动力和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农村普遍贫困化,并造成严重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均,而城乡差距扩大隐伏着流动的势能,也隐伏着不稳定、不安定的因素。
对部分地区的实地调查表明,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于经济发展乃至居民整体收入状况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越是教育资源分配密度低的农村地区,农民收入水平越低,并表现出明显缺乏经济发展后劲的特征。
同时,调查表明农村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的极端不平衡导致了许多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甚至严重削弱了中央许多惠民惠农政策的实际效果。
第二部分城乡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产生的原因一、三种论调的陈述悲观论。
这种观点认为,农村基础教育范围太广、问题又多、长期落后、积重难返,与城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不可能的。
这种观点,只看到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困难的一面,没有看到它与城市均衡发展的可行条件,故心存疑虑,产生了悲观的思想。
受这种观点的支配和影响,致使一些地区的教育处于片面低效的落后局面。
速效论。
这种观点主张: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应该尽快解决,一步到位。
这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所谓快速发展观。
持这种观点的人,不能正解认识和理解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这种发展,不是短期的一时发展,而是长期的动态的持续发展,因此,只能循序渐进,稳步向前,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否则,这种发展必然是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将会收效甚微,甚至劳而无功。
齐步论。
这种观点认为,只要减慢城市基础教育的发展,加快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通过一慢一快的运作,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实现了。
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正确认识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划一发展,而是整体发展,不是对一方限制性的发展,而是对双方都推进的积极性发展。
不能搞一刀切,否则,将会挫伤发展的积极性,城乡基础教育就很难均衡发展。
悲观论、速效论和齐步论,都是在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上观念陈旧、认识模糊、思维滞后的表现,它影响和阻碍着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值得我们正视,并努力加以改变。
二、四大问题的存在(一)职责不够到位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本应三位一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以推进其均衡发展。
但是,由于社会二元结构的影响、行政区划的历史延续、应试教育陈旧观念的干扰,加上三者上下协调沟通渠道的不畅,因此,在规划、分配和督查等方面出现了职责不够到位,效果不佳的问题。
比如,由于统筹规划不全面,以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并未缩小;又如,由于经费分配的结构没有得到必要的调整,以致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未得到应有的改善。
再如,由于督查监控制度的不健全,评估缺乏科学的量化标准,以致对已经出现的问题,缺乏应有的调控力度。
这些职责不够到位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带来了负面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失衡。
(二)经费分配失衡城乡基础教育经费差距十分明显。
比如,教育投入在城乡之间的分配很不均衡、合理。
数据统计显示:2002年全社会的各项教育投资是5800多亿元,其中用在城市的占77%,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不到40%;占总人口数60%以上的农村人口只获得23%的教育经费。
显而易见,农村基础教育没有得到合理的应有的经费投人,就难以与城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因此,经费分配失衡是导致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
(三)师资问题突出1.数量不足,据湖北省孝感市教育局的调查,该市中小学专任教师缺编2,075人,其中小学1,045人,初中225人,高中700余人,且大多是农村中小学。
2.素质偏低。
具体表现在学历不够达标以及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等三个方面。
江苏省盐城市的一次调查:教师队伍老化,一些农村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50多岁,一些乡镇4l岁以上的在岗教师占60%,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英语、计算机和艺体类教师非常缺乏。
某小学一共有27个班,其中英语、体育、美术教师各只有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