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的辨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句的辨析

第一节主语——诊断病句的钥匙

在辨析或修改病句中,从主语入手,通过分析主语去确定病因,可以辨析到多种病句类型,起到“一石多鸟”的作用。现举例说明。

一、主语不一致造成病句

1. 高科技产品日益增多,一方面这些产品促使了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2. 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不仅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较低。

3. 张老师除了懂日语外,教语文的刘老师也懂得一些日语。

简析:在此类病句中,一般多为复句。由于组成该病句的各分句的主语前后有修饰限制词语,出现了各分句的主语位置有的在修饰限制词之前,有的在修饰限制词之后,从而造成了各分句的主语位置不统一。如上面例1,“这些产品”必须放在“一方面”的前面,这样才能保证下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这些产品”。例2,“不仅中药”中“不仅”与“中药”的位置互换,才能保证后面分句的主语也是“中药”。例3,第一个分句的主语“张老师”必须放在“除了”后面,才能与后一分句的主语“教语文的刘老师”在位置上统一。

二、主语残缺造成病句

4. 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5. 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简析:在此类病句中,一般多为单句。一般是主语的前面由于加上了一定的修饰限制词语,导致该部分成了介词结构,在句子中作状语,从而使整个句子失去了主语。如例4,必须把“老主任”前面的“经过”去掉,才能使“老主任”作句子的主语;或者把“使”去掉,将“他”提到“才”的前面,让“他”作句子主语。例5,必须去掉“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前面的修饰限制词“对于”,这样,“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才能作整个句子的主语。

三、由主语引起的搭配不当造成病句

6. 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许久,即将成熟的巨著还没有来得及完成,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7. 六月二十日,英模报告团来到美菱集团,恰巧是这个集团被评为国家一级企业的大喜日子,双喜临门,人们喜气洋洋。

简析:对于此类病句应先找到句子(或分句)的主语,然后提取出谓语(有时需要把宾语也提取出来),就会看出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的毛病。比如例6,该句是一个复句,根据主语位置统一性原则,第一个分句和第二个分句的主语都是“巨著”,提取第二个分句的谓语“离开”,这个分句的主谓搭配就成了“巨著离开(我们)”,显然是不合逻辑的,应当是“他离开”。例7,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英模报告团”,根据主语位置统一性原则,自然第二个分句的主语也是“英模报告团”,提取第二个分句的主干,便成了“英模报告团是日子”,显然是不对的,第二个分句的主语应是“这一天”。

四、双重主语造成病句

8. 傍晚时分,老王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个人躺在了路边。

9. 小镇居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雄伟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起来。

10. 解放以来,这个山区的变化,我们都是非常了解的。

简析:此种类型的病句,往往都是单句,提取句子的主干后,就会发现其中一个主语没有谓语,即成分(谓语)残缺;如果和其他主语共用一个谓语,就会出现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如例8就出现了“老王”和“一个人”两个主语,而只有第二个主语“一个人”有谓语“躺”,

第一个主语“老王”就残缺了谓语,因此,必须在“突然”的后面给第一个主语“老王”加上一个谓语“发现(或看见)”,这样,整个句子才通顺。例9出现了“小镇居民”和“一道雄伟的拦河大坝”两个主语。例10,出现了“变化”和“我们”两个主语。

第二节援词析理探究病因--高考病句题识辨方法例析

高考病句题,是命题者十分看好的一类题型。十多年来,它总是如期地出现在高考语文的试卷上,可谓“岁月流淌,风景依旧”。此类题型的设置,对培养考生的语感、检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着不容置疑的作用。如何识辨高考题中语句的正误、准确地选择答案,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援词析理,探究病因。

因“词”设误,导致句子有病,其常见的错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介词误用,伤及句意

例1: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1997年高考试题第6题B项)

例2: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1999年高考试题第5题D项)

例3:经过老主任的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1992年高考试题第5题D项)

例1句中,援第二处“在”思考,发现句意有伤。汉语里表示事物来源或由来,往往用“从……中”的格式。因此,此处的“在”,应改为“从”。例2句中,“关于”一词,有“关涉”之意,引进事物对象,不应用“关于”,而应用“对于”,所以,例2句亦属介词误用。例3句中,抓住介词“经过”,探究病因,便发现病因乃是“经过”多用,删去“经过”,即恢复正常语意。

二、连词错用,混淆关系

例4:参加研讨会的全体学者对汉语或英语都很精通。(1993年高考病句题D项)

例5: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1998年高考试题第5题B项)

例4句,援“或”而思,发现连词错用。“或”,表示选择,选择的对象,往往是单个的。不可与“都”字配用。因而,此句中的“或”当为“和”。第5句中的“和”,既可理解为连词,又可领会为介词。词语错用,引发多种歧义。一词之错,混淆了对象之间的关系。(此句中“分别”也是误点之一。)

三、否定词滥用损害文意

例6: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1993年高考病句题A项)

例7: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1998年高考试题第6题B项)

例6中,“防止”一词即含否定,后文再加上否定词“不再”,句意与表达意图正好相反。例7中,“否认”、“不”,已是具有否定意义的否定词,加上“谁又能……呢”的句式,共有三层递加的否定,其最后句意仍然表示否定。否定词滥用,损害了文意。援此深入思索,很快便找到答案。

四、两面词(或词组)乱用,照应不周

例8: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1995年上海高考试题第3题A 项)

例9: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1996年高考试题第7题B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