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草狂放到碑学复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百年中政治、 晚明到清末中国封建社会剧烈变化, 社会思潮、 文化的碰撞激荡, 书法艺术风格变迁十分明显: 从晚明行草狂放到清初赵董帖学妍媚, 从馆阁体的板滞僵 化到清代中晚期的碑学复古。晚明到清末的书法艺术变 迁, 也反映了这段历史时期政治环境、 文化思想等方面的 变化。
一 晚明行草狂放
明代中晚期, 随着市民经济的发展, 出现了思想解放 高潮。在哲学思想方面, 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心学, 高举良 知说, 发展和替代程朱理学。随后李贽在此基础上发扬了 离经叛道 的 怀 疑 和 否 定 精 神, 反对“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 非” , 提出“ 童心” 说, 对文艺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徐渭就 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出现的书法大家, 他认为书法及一切艺 术是为了寄兴, 表达个人的主体意识, 要有 “ 真我面貌” , [ 1 ] 2 5 “ 时时露己笔意, 始称高手。 ” 他的书法以行草见长, 笔 墨纵横散乱, 章法变化莫测, 满纸烟云, 一派狂放不拘的气 魄。时人称为“ 八法之散圣, 字林之侠客” , 堪比西方艺术 史上的梵高。徐渭书法给明末清初书法家以重大启示, 书 法要冲出传统的牢笼, 获取一颗自由的心灵。之后出现了 张瑞图、 黄道周、 倪元璐、 王铎、 傅山等一大批风格奇异的 书法大家。他们以狂放的行草书成就最为突出, 风格诡异 多元, 或恣肆纵横, 或高古遒媚, 或奇崛陡峭, 或热烈奔放, 相对明初和中期书风是极大的创新。 明代中期书法以吴门书风为代表, 代表性书家有祝允 明、 文徵明、 陈淳和王宠等。这一时期, 书法逐渐摆脱了台
百度文库
在清代满族入主中原的铁蹄下, 书法艺术也 受 到 极 大 影 响。清前期赵董书风兴盛以及晚明狂放书风的消失, 不难 找到审美心理、 社会气候根源: 董书和赵书, 取法风格稍有 区别, 董书受禅宗影响, 平淡雅逸是其主要风格; 赵书取法 魏晋, 平和优雅, 古妙韵深。二者即有媚妍清丽等审美共 性, 符合入主中原、 需求政治稳定、 粉饰太平的审美需要。 赵董书风的广受推崇, 也迎合了当时的社会气候和皇家身 份, 成为政治利用和助成教化的工具。 康熙喜爱书法, 曾以擅长书法、 专学董其昌的沈荃为 师, 康熙一朝, 大臣中擅长书法者, 尤其是模仿董其昌书法 者, 多受到皇帝宠爱和重用。因此清朝前期书风基本上笼 罩在董的影响下。学董书, 在科举中被录取的机会较大, 在仕途上的际遇也比他人更为顺畅, 书法成为赤裸的应试 工具。清代前期在书坛上享有盛名者基本上都是来自南 方江浙一带董书的“ 追星族” 。康熙身边的众多大臣如高 陈邦彦、 姜宸英等书法风格大致均不落秀美精 士奇、 癉、 致、 飘逸秀雅一路。康熙时期书坛几乎举世学董,造成的 书风的糜弱和单一, 时人多有抨击: 3 ] 6 4 华亭书法轻薄, 摹仿顿失古意 [ 自思白以至于今, 又成一种董家恶习。一巨子出, 千 临百摹, 遂成宿习, 唯豪杰之士, 乃能脱尽耳。 学者 不 求 其 骨 格 所 在,但 袭 其 形 貌,所 以 愈 秀 [ 3 ] 6 4 愈俗。 这样的批评是中肯的, 在当时清代高压政治环境下, 豪杰之士的书法必如王铎、 傅山等人的命运 一 样 遭 受 冷 落。康熙一朝崇董, 到清代中期乾隆时期发生一些变化, 身边也形成了一个书家群体, 弘历开始推崇赵孟 瞓 书法, 如张照、 刘墉、 梁同书、 王文治、 翁方纲、 铁保等。弘历书法 点画圆韵, 结体婉转流畅, 继承赵书。在乾隆影响下香光 书法风格 告退, 赵孟瞓 书法又大为世贵。从董书到赵书, 基本上还是柔媚平和的发展。此期虽然一些书家意识到 赵书的不足, 兼学颜真卿, 米芾, 李邕, 使得书风在赵书上 有一些变化。如张照在学习颜真卿和米芾的书法方面花 了很大功夫, 基本上摆脱了董其昌的风格, 着力汲取了颜 书厚重和米芾的跳宕纵 肆, 遂 与 董 书 拉 开 一 些 距 离。刘 墉、 翁方纲学习颜书, 梁献学习李邕, 但这毕竟是在清代帖 学后期走入僵化后的有限改变, 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帖学衰 董其昌书 疲大局。书学界历来对康熙、 乾隆青睐赵孟 瞓、 法多有微词, 细心推想, 二帝也有不得已苦衷吧, 中国传统 文化严于“ 华夷之辩” , 有浓厚的汉族本位主义情结, 满清 入关, 强烈感受到这一传统思想那个的排斥和抵抗, 清帝 选择雍容文弱的赵、 董体现为一种策略, 是否与其统治中 怀柔之术相符合? 乾嘉以后帖学书法逐渐流于单调和僵化, 特别是科举 考试与官场中使用的“ 馆阁体” 书风的影响, 使学习法帖越 来越被方整、 光洁、 均匀的教条所束缚。清代馆阁体书法 承袭宋代院体、 明代台阁体, 作为读书人干禄求仕的工具 本领。馆阁体书法的普及程度、 对书法艺术的影响明显超 过其他朝代。顺应皇帝爱好, 馆阁体书法往往左右一个时 期的书法取向。如顺治帝喜欢欧阳询楷书, 文人士子则习 欧成风; 康熙玄烨对董书推崇, 学习董书成为干禄求仕的 捷径; 道光年间, “ 欧底赵面” 之字风靡一时; 乾嘉文人士子 大都习唐碑欧、 颜或柳, 与时风赵体相和, 书风饱满圆润、 匀称流畅则为 时 重, 形成流行的“ 颜 体 赵 面” 或“ 欧底赵 面” , 风气所致, 字体一概“ 乌, 方, 光” , 应规入矩, 了无生 趣, 以致千人一面、 万手雷同。在印刷技术不发达的清代,

收稿日期: 2 0 1 1- 1 1- 0 8 作者简介: 傅小凡( 1 9 5 7- ) , 男, 辽宁沈阳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和美学研究。
1 2 1
靖, 崇尚遒媚加以浑深, 绝去明中叶书风的纤糜之习; 倪元 璐书法则以浑深加以遒媚, 用笔苍劲浑厚, 飞扬恣肆中内 含骨力, 结体奇险多变, 展示其倔强狂躁性格; 王铎书法是 晚明清初书法的集大成者, 在用笔、 章法、 意境上均有极突 出的发展创造。王铎书法独宗羲、 献, 推崇古法, 广泛吸取 前贤, 尤重发展米芾侧势, 章法跌宕多姿, 轴线摆动激烈, 在用笔、 形式、 气韵上极大发展, 将学习传统法度与任情恣 性的自由高度结合, 是晚明狂放行草书法的杰出代表; 傅 山的书法实践也是以狂放的草书为最高成就, 秉承晚明以 来摆脱技法规制束缚、 注重个性宣泄的特征, 书法崇尚丑 拙, 反对甜媚, 其草书恣意挥洒, 气势澎湃, 从点画到章法 都不受任何成法制约, 大笔浓墨, 纵横牵绕, 表达其癫狂不 羁的人格特征等等。 明中书风发展到晚明, 狂放书风何以凸显?明末社会 的复杂多变是狂放书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思想上明末王阳 明心学、 李贽、 禅宗和泰州学派等思想影响, 经济上晚明商 业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兴起, 个性解放思想逐渐兴起, 政治上则与明末政治逐渐腐败, 国力衰退引起士人心理阵 痛表现, 以及清初异族入主中原, 山河变色带来的文人士 子的心灵沉痛等等。徐渭所处时代, 新儒学经历一个以王 权为中心向以民间教化为中心的位移过程。王学风靡的 高峰时期, 心学前辈王畿、 季本和唐顺之对他影响最大; 黄 道周则是与当时的刘宗周齐名的大儒, 在思想上倾向于用 朱学纠正王学后偏离道德主体和空疏放纵的流弊, 而与之 关系密切的倪元璐和王铎都极为推崇黄道周的人格风范。 满族入主中原, 明朝灭亡带来的士人的心理 剧 变 在 黄 道 周、 倪元璐、 王铎、 傅山等书家作品中均有明显表现。黄道 周、 倪元璐明亡后以身殉国即是儒家思想的舍身为君; 王 铎在明亡后的出仕清廷, 把他自己推上了封建政治的审判 台, “ 忠臣不事二主” 是封建政治伦理纲常, “ 舍生取义” 是 孔孟教义中的要旨, 王铎背叛了这一规矩信条, 在他本来 悲剧的命运上又蒙上浓重的暗影。相对黄道周、 倪元璐的 殉国, 王铎的苟活为时人所鄙, 他借书法充分表达身背“ 贰 臣” 之大耻引起的心理痛楚, 坎坷的身世、 命运又促成了其 书法技艺的高超成就; 傅山是明清鼎革的遗民, 政治上坚 决不与清合作, 性格孤傲耿介, 书风上标举“ 丑” “ 拙” “ 直 率” , 鄙薄奴书, 媚态, 俗态。这种书风审美取向, 与明朝灭 亡, 士人沉痛和反思的结果关联紧密, 同时也与传统儒家 刚健有为之气的激发等分不开。“ 书, 如也, 如其学、 如其 [ 2 ] 3 8 1 才、 如其志, 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 徐渭到傅山等狂草 书风形成与各自不同的个性、 身世、 时代密切相关。明末 狂草书风的多姿多彩, 正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天崩地裂。
阁体的统治走上健康发展, 书法活动中心也由皇宫官僚集 中的北京, 转向商业经济繁荣的江浙。吴门书派产生于繁 荣和平的苏州, 是当时政治上相对自由、 经济活跃、 文化发 展的结果。吴门书风扫去明初台阁体的庸俗板滞, 以一种 典型的文人书卷气, 即深厚的文化修养与疏放的艺术个性 适应当时市民趣味的审美需求。从代表性吴门四家祝允 明、 文徵明、 陈淳和王宠来看, 书风基本上不脱离雅致、 疏 放、 散逸等等。比如文徵明行草在总体风格上, 以其清雅、 纯正、 醇和的品格, 表现了文人“ 士气” 与隐逸之风, 以其适 度的把握, 使这种高雅的书法趣味转为平易近人, 适应当 时市民审美情趣的需要。王宠书法也是以清新、 旷达表达 特有的雅逸, 不染尘俗, 以韵致而得名。在明际书风竞尚 柔媚的风气中, 试图以一种刚健的风骨和雄肆的气概力矫 时弊是当时一大批士大夫的共识。书风变革从徐渭到张 瑞图、 王铎等, 堪称书法史上重大的变革期。从书法形式 到审美风格都有重大的突破, 八尺到丈二的作品在这些书 家手中如云烟变幻、 飞瀑倾泻, 气势逼人, 史无前例。如徐 渭狂草, 面孔之奇异, 用笔大胆奔放, 绝去傍依, 结体的变 幻莫测, 章法满纸烟云, 点划狼藉不堪, 表达内心的狂躁、 激热、 愤懑等等情感, 充满天才的想象和架构。之后的张 瑞图、 黄道周、 倪元璐、 王铎、 傅山等群星灿烂, 将晚明狂放 书风尽情演绎。他们书风虽各有千秋, 但共同处为草书成 就突出, 情感表达极为狂放。张瑞图书法以偏侧之锋大翻 大折, 横向取势, 用笔以方 峻 峭 利 取 胜, 章法行距疏字距 密, 迥异前人, 独创性强, 气势滔滔不绝, 体现了对传统书 风的反叛, 表达其激热的情怀; 黄道周书风取法锺、 王、 索
第1 5卷 第 2期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 o l . 1 5N o . 2 2 0 1 2年 3月 J o u r n a l o f H u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 Ma r . 2 0 1 2
■ 文史研究
从行草狂放到碑学复古
— — —晚明到清末书法艺术风格的变迁 傅小凡1, 兰 浩2
( 厦门大学 人文学院哲学系, 福建 厦门 3 6 1 0 0 5 )

摘 要: 晚明到清末社会剧烈变化激荡, 书法艺术风格变迁明显: 从晚明行草的狂放到清前期赵董的柔媚、 馆阁体的板 滞僵化, 到清朝中后期碑学复古。书法艺术风格的变迁与文化思想、 书家个性、 社会变动等深层契合。探索一定历史书风 变迁, 有助于深刻解读书家身世、 时代思潮、 社会政治等方面变化。 关键词: 晚明狂放; 赵董书风; 馆阁体; 碑学复古 中图分类号: J 2 9 2 .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7 8 3 5 ( 2 0 1 2 ) 0 2- 0 1 2 1- 0 4
二 清前中期赵董书风的柔媚及馆阁 体的僵化
进入清朝, 明代书风不同程度得以继承和延续。康熙 喜欢董其昌书法, 致使董书盛极一时; 清中期乾隆皇帝对 赵孟瞓书法风格的赞赏和提倡, 以及符合科举考试要求所 形成的“ 馆阁体” 书风, 成为清代前期主流书法审美风尚; 属于晚明变革书法潮流的王铎、 傅山等以不同身份进入清 代, 并在文化领域发挥一定作用, 作为晚明书坛的活跃人 物, 他们各自的书法风格也在继续发展、 完善。然而这种 带有自由和叛逆色彩的狂放书风, 与清初政权迫在眉睫的 稳定统治及恢复秩序的政治需要显然是很不和谐的, 随着 清政权的逐步稳固及其对思想文化控制的日益严厉, 到康 熙之后, 这种生机勃勃、 富有冲击力的风格很快就消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