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陈独秀的客观评价
评陈独秀
评陈独秀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对陈独秀先生,我觉得应从功与过两个方面来评价。
首先是功绩方面。
对于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已有很多著作进行了论述。
总的来说,我认为他主要有以下几大贡献:一.在辛亥革命之前陈独秀组建岳王会,借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人的精神,宣传鼓动革命,后来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牺牲的烈士大多是出自岳王会可见,陈独秀领导的岳王会对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起了多大的作用二.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他以《新青年》为战斗堡垒培养出一代以改造黑暗中国为己任的新人;他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率先向传统封建思想的堡垒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他发动文学革命,把思想解放运动引向更加广阔的领域;他锐意改革北大文科,为青年学生开辟了思想自由的新天地。
众所周知,20世纪中国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40年代的延安整风运动,70至80年代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影响最早而且时间最长的当然是第一次,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如果没有这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就没有後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後两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扬,与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三.被毛泽东成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的陈独秀,通过《新青年》,以科学和民主的思想惊醒了长期束缚在封建桎梏中的一代青年,于是在1919年5月4日这天掀起了思想解放热潮,这个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四.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
觉醒年代人物评价700字
觉醒年代人物评价700字
看了《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我认为陈独秀就是中国的列宁,他的觉悟、胸怀和革命精神、人格魅力都堪比列宁。
不同的是,他们的使命不同:列宁后来成为了革命领袖,而陈独秀则是中国革命的先驱。
他虽然桀骜不驯,外冷内热,但是这不妨碍他被称为中国的列宁,新中国的建立,正是由于像他一样先驱的不断寻找,最终才能够成功。
陈独秀的性格,使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都会为当局所不容我,因为,追求真理就是他的生命,在他眼里,只认真理。
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一个人伟大,不在于他是否取得成功,也许他对成功不屑一提,他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对国家和民族有利的事情,在我眼里,他和毛主席一样伟大。
于和伟成功的塑造了曹操和陈独秀的性格,是因为他们共同有桀骜不驯、狂放的一面,虽然他们一个是军阀、政治家,另一位是教授,文弱书生,但却有相同的品质和担当。
陈独秀对胡适、毛泽东等人的赏识和栽培,显示了他博大的胸怀。
他的正直坦率、向真向善和家国担当,使他无愧于近代新文化第一人的称呼,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从来没有想过独善其身,甚至满门忠烈,刷新了我以前对他的认知,他晚年过着穷困潦倒、隐性埋名,但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气节,更让人敬
佩!
向千千万万像陈独秀、李大钊一样的先烈们致敬!。
陈独秀的客观评价介绍
陈独秀的客观评价介绍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后来在大革命中陈独秀被批为右倾主义,最后被开除党籍,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对陈独秀的客观评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陈独秀的客观评价介绍曾经人们因为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的右倾机会主义而否定了他的一生,但是时间和真相告诉了我们陈独秀是被右倾的,真正犯错的是当时苏联引导的共产国际。
陈独秀的一生都在反对,最早的时候和胡适之间的书信往来就是胡适对他的评价,所以两位虽然道路不通,但却是终生的知己。
从研究陈独秀的学者书中我们看到了陈独秀是那代知识分子救国的缩影,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们又献身的精神,这是人格的高度,是值得我们赞扬的。
陈独秀的一生奉献了两个儿子的生命,将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革命,他在世的时候入狱四次,晚年生活贫困,最后在疾病中去世,活着的时候没有鲜花与掌声,而且成为自己同志的打击对象。
众矢之的,所以他很冤屈,大革命的失败他承担了全部的责任,但是事实上错误在苏联。
陈独秀的一生其实对中国的贡献是功大于过的,但是他遭受的打击却非常惨重。
陈独秀是中国真正的英雄人物,陈独秀贡献一有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二是领导了五四运动,三是创建了共产党。
但他的过错在与不得不执行共产国际的政策向国民党的让步,最后不能忍罪名而被开除党籍。
陈独秀的一生是爱国的,而且宁折不屈,为真理而奉献一切,对陈独秀的评价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人是负面,但是小编相信总会有一天,陈独秀头上那顶“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也会脱掉的,中国总会给与陈独秀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
陈独秀嫖娼案是真的吗陈独秀在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时候曾有一起嫖娼案,陈独秀好友胡适曾指责当时小报的报道和人们的传言都是无稽之谈,部分文界学者竟视之为真,真是奇怪。
嫖娼是陈独秀和夏元瑮都做的事情,但是将挖伤某妓之下体是人们借着私人行为对陈独秀的公然攻击。
陈独秀嫖娼是真的,但是挖伤妓女下体是假的。
陈独秀生平评价
至今仍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其创
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 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 引导了整整一代人;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从中共“一大”到 “五大”的领导集体,对于中国革命的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党的“二大” 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党的“四大”提出了民主革命总路线的 基本思想,并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运动,因而党的队伍发展壮大,为后来的 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晚年的民主思想,是中国近现代历史 上对民主政治的最深刻的思索,至今很 少有人能够超越,仍是我们奋斗与追求 的目标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军队 国际支持 共产党 国民党
3. 苏联对国民党的支持远大于对共 产党的支持。
文学上的陈独秀
• 提出将应用之文与文学之文彻 底分家的口号。 • 批判明清小说中的封建陈腐习 气和“名山著述思想”,抨击 传统小说中的载道宗圣和无病 呻吟的弊端,但赞赏其中批判 现实、张扬自由、鼓吹反抗的 积极因素,在文学的独立精神 和现实主义宗旨方面提出了鲜 明的现代美学理想,并将艺术 风格技巧视为新文学的努力方 向,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诞 生注入了新锐的思想动力。
• •
•
今天人们眼里的陈独秀
• 贡献
•
• • • • •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 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 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 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 要的领导人;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 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经验教训的人。
•
陈独秀生平评价_2
陈独秀生平评价_2
陈独秀,字汝钧,后改字叔旻,号端阳子,浙江宁波人,是早期民主主义思想家,同时也是洋务运动的先驱者和领导者,主要从事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曾被誉为中国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运动的奠基人。
从小,陈独秀自学成才,具有雄厚的学识和创新精神。
他历经艰辛,发表众多著作,以及发表了《独孤论》等一系列的文学著作、《新青年》杂志等。
他的文章与George Washington、ThomasJefferson等美国建国先贤的英雄事迹相值,受到众多人的称赞。
他批判封建制度,推崇民主自由,通过他开展的科学、文化运动,引导人们从传统观念中脱离,把追求更高的创新理念放到前面,这在那个时代是个革命性的举动,受到众多同道仰慕。
他创办的青年主义以及北洋政府的改革措施,都促使中国经历了革命的地位,并且使许多中国人的思想出现波澜。
此外,他的社会活动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发展。
总之,可以说,陈独秀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意义深远,在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誉为民族理想的先驱。
对陈独秀的评价
对陈独秀的评价(一)一枝独秀开正艳,狷介狂傲众人羡。
政治潦倒心失意,才华锋芒实难掩。
陈独秀,在政局混乱的时代,却生就一副不会钻营圆滑的傲骨和思想先进的才骨。
这也许决定了他未来在文化思想界的巨大成就和最终在政治上的郁郁不得志。
他在思想上的先进和自由,使他在文化领域和初期的政治生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创办《新青年》杂志;他是五四运动的倡导者,传播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是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然而,即使他光芒耀人如此,终由于他的狷介狂傲和固执的个性,使他命运多舛。
他曾被推选为中央局书记,但是大革命中,即使他心中百般反对共产国际的指令,但却最终执行。
而在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他,他被冠以“右倾投降主义”(后改为“右倾机会主义”)的罪名。
他了解到苏联共产国际与自己思想的偏差,于是准备组织托派,而这一举动和他在对中东问题的不同意见导致他被开除党籍。
但即使这样,固执坚持的他依旧不悔。
他在看待问题时,有时的确过于偏激,掺入了自己的感情因素。
他认为,斯大林统治时期的苏联,并非社会主义国家,而是“世界列强之一。
”他是深深厌恶斯大林的,但这样说,过于偏激了。
另外,他应该及时抵制共产国际的错误决策,作为那时中共的最高领导,如果他真的努力去抵制,还是可以在自己的国家上采取正确的决策。
从人性的角度,他所处的混乱复杂社会背景决定他这样一个毫无心机、没有手段、光明磊落的人难以担当一个新兴政党的领袖,但这却不能淹没他的大学者、大专家的贡献。
(二)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亲身参与了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之间的几乎所有事件,他就是陈独秀。
陈独秀一生是非功过众说纷纭,而面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我是这样看待的。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他的功绩有以下几点:在辛亥革命之前陈独秀组建岳王会,借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人的精神,宣传鼓动革命,后来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牺牲的烈士大多是出自岳王会,可见,陈独秀领导的岳王会对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起了多大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任选觉醒年代中一历史人物,做出人物评价,形成800字总结
任选觉醒年代中一历史人物,做出人物评价,形成800字总结觉醒年代陈独秀人物评价“你想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一个能把中国引向光明,能让中国人都能过上好日子的无产阶级政党!”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我观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
这部剧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讲述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光辉历程。
在观看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陈独秀,他不仅拥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坚定的信念,而且还十分的正直,面对敌人永不妥协。
他还很善于鼓舞青年读者,唤醒他们思想的觉悟。
陈独秀在上海时创立了《新青年》。
这本杂志为当时迷茫而又痛苦的爱国青年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就像灯塔一样为他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他提出了新青年的六条标准,指出这六条标准的基本精神就是“科学”与“民主”,并把中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他和李大钊等人实行同人编辑,每一次讨论新文章时都激情澎湃。
《新青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国青年。
之后,这本杂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并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文学,在“五四”期间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五四”运动之后,陈独秀不幸被保皇派吴炳湘抓捕。
被捕之后陈独秀并没有唉声叹气,向敌人屈服,而是在狱中继续努力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思考如何救国,监狱对他来说就像是平常的居所。
他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在困境中不屈不挠乐观积极的态度实在是太让我敬佩了!1920年2月,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开北京。
路上,两人约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等地筹建党的组织,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随着国际歌的响起,我仿佛看到了新中国的觉醒—“好,仲甫兄,让我们对着这些同胞宣誓吧—”“为了让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这是怎样的决心啊!我也在心里默默的和他们一起宣誓:先生请您放心,我们的祖国经过磨难与洗礼,已经走向了繁荣富强,我一定会牢记历史,努力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陈独秀评价(1)
陈独秀评价陈独秀(1879年-1942年),字公千,号一山,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陈独秀的思想主张理性、进步和民主,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陈独秀进行评价与分析。
一、思想家的标志陈独秀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其主要思想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1.民主主义:陈独秀主张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制度,认为民主政治是解放人类的根本途径。
他强调人民权利的保障,主张实行普选制度,促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这种民主思想对于当时封建专制的社会来说,无疑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观念。
2.科学思维:陈独秀崇尚科学思维,主张以科学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他倡导以理性和实证为基础,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
陈独秀运用科学思维分析社会问题,提出种种解决方案,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文化自信:陈独秀强调文化自信,提倡融合中西文化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的成果。
他认为,只有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吸收现代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
陈独秀对于文化自信的强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4.教育改革:陈独秀主张进行教育改革,提倡以科学教育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改革,才能够满足国家现代化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二、陈独秀的影响力陈独秀的思想主张和政治活动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篇章,对于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倡以科学、民主、新道德为核心价值观,呼吁文化自信,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发展。
2.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陈独秀人物思想解析
• 科学思想
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高举的另一面旗帜,是新 文化运动的基本主题之一。陈独秀对科学及其作用的理解 在其思想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何谓科学。其内容怎样,特征如何,随着时代的 变化,社会实践的深入,陈独秀科学思想的侧重点是有所 不同的。究其整个科学观,大体包括如下内容: 1.科学是主客观的统一 表明了陈独秀对客观事物的尊重,对主观臆断的否定, 对实证经验的肯定,对科学理性的张扬,主张用实证原则、 科学理性去衡量一切、判断一切。陈独秀对科学的这种界 定无疑受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2.实证方法和归纳法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不二法门 陈独秀曾说“今欲学术兴,真理明,归纳论理之术,科 学实证之法其必代圣教而兴。”对孔德所开创的实证主义 的科学方法,陈独秀是比较注重的。与实证方法相联系, 陈独秀对形式逻辑的归纳法十分推崇。
• 3.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 4.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 • 5.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 人。 • 6.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 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 他晚年的民主思想,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对 民主政治的最深刻的思索,至今很少有人能够超越, 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 其两大杰出成就是: • 第一,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论家。 他的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敬告青年》 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 表作,至今仍给人很多启发。 • 第二,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大专家、 大学者。
3.科学,不仅是只指自然科学,而且还包括哲学和
社会科学 陈独秀说:“科学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是指自 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陈独秀 关于科学应包括唯物史观、社会科学的看法无疑 是合理的,而且陈独秀在1920年以后也常是用唯 物史观去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标明其科学观更 趋成熟。 4.倡导科学精神 陈独秀说:“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 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 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须无知妄 作之风息焉。”在他看来,是否尊重科学,富有 科学精神,关系到国民的优劣智愚、民族的强弱 兴衰。
对陈独秀的评价
(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二十世纪中国第-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於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全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而且仍然是中国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二)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麽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
(三)托陈取消派、反共产国际、反党、反革命、叛徒
陈独秀于1929年被开除出党,并被定为这四项罪名,都是因为他走上了与托派相结合的道路。造成这种状况,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是,1929年陈独秀与托派结合开始,一直到他逝世,他的政治主张、托派活动以及与党的争论,都是在少数人中、极端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他的政治主张和某些重大的托派活动报道,也绝大多数发表在印量极少的托派油印的机关报、小册子、传单和私人通信上。
陈独秀,出生于清朝末年,经历着清朝时的腐朽颓败,同时也接受、学习、传播着西方的思想。从此平凡的人物开创着不平凡的人生传奇——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
同样,陈独秀也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然而在党的实事求是的传统,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来客观重新考察陈独秀一生的思想和活动,就显得相当有必要了。
(六)陈独秀在中国近现代史有杰出的成就: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论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诗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对中国现代近现代的文学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实,在对陈独秀的历史过失中,同样存在过失。陈独秀,从1901年留学日本寻找救国救民的道理开始,就系统地研究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而且几乎参加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全过程,因此他受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长期的熏陶和极其深刻的影响,再加上他的倔强的个性和敏锐的思想,因此他有很强的反叛精神,崇尚民主、自由和平等,独立思考,敢于为追求真理而斗争(虽然他有时不一定正确);大革命中,受组织原则的约束,他在被迫执行国际路线时,也不断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之后,他就不再接受自己不同意的意旨,不管它来自何方,他都极力抗争,即使被开除党籍,也在所不惜。自然,大家也清楚,由于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教育和灌输,错误的传统观念十分顽固,所以,要真正恢复陈独秀历史的本来面目和和应有的历史地位,还要做许多艰苦的工作。总之,陈独秀的历史功绩是不能抹杀的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新认识-最新年精选文档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历史问题的决议》新认识-最新年精选⽂档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历史问题的决议》新认识⼗⼀届六中全会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为我们打开⼀⼼⼀意搞建设的新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新时期以来,中共党史研究以重⼤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物纪念活动为契机,掀起了⼀个热潮。
总体看来,中国共产党在⼈物研究、理论研究、专题研究等⽅⾯皆有新的进展,既对《决议》的有些论断进⾏了发展和完善,也对《决议》中有些论断进⾏了“突破”,更好的指导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实践。
⼀、⼈物评价研究关于对陈独秀,王明、李⽴三、博古,⽑泽东、周恩来、朱德全等党史⼈物研究形成新的观点,是对《决议》中有些论断的完善和发展。
(⼀)陈独秀的客观评价在《决议》中描写陈独秀,“党当时还⽐较幼稚,⼜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致使⾰命在强⼤敌⼈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已经发展到六万多党员的党只剩下⼀万多党员”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卷,描写到,“在⼤⾰命后期,作为⾰命中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由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变为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在2008年纪念中共五⼤和⼋七会议召开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对于在⼤⾰命后期陈独秀所犯的右倾错误,中国⼈民⼤学中共党史系主任杨凤城谈到,陈独秀在国民⼤⾰命时代究竟应该负多⼤的责任,现在的研究表明主要责任在共产国际。
从右倾投降错误到右倾机会主义,再到右倾错误。
对陈独秀的功过是⾮做了相对客观地评价。
体现了对历史的负责,也突破了决议的基本论断。
(⼆)王明、李⽴三等⼈左倾错误的重新评价在决议中对王明的左倾错误这样讲,“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造成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王明的左倾错误造成的失败是⾰命根据地和⽩区的⾰命⼒量都受到极⼤损失,红军从三⼗万⼈减到三万⼈左右,共产党员从三⼗万减到四万⼈左右。
觉醒年代陈独秀评价
觉醒年代陈独秀评价
最火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陈独秀,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他确实是这部电视剧的男一号,整个故事以他为中心展开。
看了这部电视剧,我感受到:这个人像猛者、勇士、高士,像死亡之士,可以为自己的信念付出一切。
他光明磊落犯了一辈子错,但没有犯过罪。
虽然后期被开除了党,但没有像张国焘那样背叛党,被蒋介石利用过,也没有周佛海和陈公博在抗战期间成为日本人的汉奸。
他对人诚实,热情真挚。
邓小平后来说过陈独秀“不是搞阴谋的”。
这个人有热情,有温度,有热血,还有恩典和悲伤。
电视剧中,他在狱中唱苏轼的《定风波》。
他在天津看避难所,人不如畜生时,长时间跪着哭着流泪时的发言,让电视机前的现代我们热泪盈眶。
这个人真是性情,有大爱的人,他有古人高士的风骨,也能放眼世界
历经满清、北洋、民国时期,参与了近代许多重大事件。
当时闻名天下,走上了道路。
他像跌倒了还继续爬起来的悟道者和探险家,像救国救民、强国富民之路的近代“玄奘”。
他一生都在反省、调整和改变。
唯一不变的是他要为这场灾难深重、陈积难回归的中国开辟一条道路。
从三个历史决议看对陈独秀评价的嬗变
│202201三个历史决议对陈独秀的评价第一个历史决议是1945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由于当时的同盟者国民党内的反动集团在一九二七年叛变了这个革命,由于当时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集团的联合力量过于强大,特别是由于在这次革命的最后一个时期内(约有半年时间),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投降主义路线,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拒绝执行共产国毛泽东同志和其他同志的正确意见,以至于当国民党叛变革命,向人民突然袭击的时候,党和人民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这次革命终于失败了。
”“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后,在党内曾经发生了‘左’、右倾的偏向。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小部分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投降主义者,这时对于革命前途悲观失望,逐渐变成了取消主义者。
”该历史决议对陈独秀所犯错误定为“右倾投降主义”,把陈独秀定为“投降主义者”。
│2022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不顾以宋庆龄为杰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背叛了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政策,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
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已经发展到六万多党员的党只剩下了一万多党员。
”该历史决议对陈独秀的错误仍定为“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
第三个历史决议是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由于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党和人民不能组织有效抵抗,致使大革命在强大的敌人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
”该历史决议把陈独秀所犯错误定为“右倾思想”并发展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陈独秀在早期革命中的评价问题
大革命遭到失败,成为共产国际的替罪羊 1927年离开中央领导岗位
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籍 同年,在上海组织托派小组织无产社
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 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未叛变)
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于8月出狱,先后 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 津。
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享年63岁。
3、积极运用名人效应,发展地方文化
安庆、怀宁有陈独秀,是安庆、怀宁的光荣,应该大胆地打陈独秀的品牌,挖掘 陈独秀文化资源,利用名人效应,促进现代化建设。
结束语
总之,陈独秀的历史功绩是不能抹杀的,他的错误是被夸大 或者是被利用的,历史上给对他的评价是不公正的,他理应 可以与孙中山、毛泽东一样得到历史应有的重要地位!
1897年入杭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前身)学习, 浙江大学 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 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
1903年7月在上海协助章士钊主编《国民日报》。 1904年初在安庆创办《安徽俗话报》后编辑部迁至芜湖, 宣传革命思想。 后因参加反清秘密革命组织而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学进行学习
总结
陈独秀的历史地位还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我们应充分客观地认识和评价陈 独秀。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陈独秀至少有六大历史贡献、两大杰出成就,并为 我们做出一个杰出的表率。
1、新文化运动 发起者 6、第一个深刻总结、 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 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2、五四运动 总司令
陈独秀 六大贡献
5、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 最主要的领导人 4、中国共产党 最主要的创始人 3、马克思主义的 积极传播者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一)1979年—1989年:开始全面研究的春天 年 年
陈独秀中国的创始人与理论家
陈独秀中国的创始人与理论家陈独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本文将探讨陈独秀作为中国的创始人与理论家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一、陈独秀的背景与早年经历陈独秀于1879年出生在江苏天长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聪慧好学。
他通过自学考取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并前往美国留学。
在美国期间,他接触到了西方的民主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潮,深受其影响。
回国后,陈独秀从事新教传教工作,并积极参与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在促进中国社会变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陈独秀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陈独秀在1918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前身——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他担任了该组织的总书记。
随后,他积极参与组建中国共产党,并于1921年参加了党的一大,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对于党的组织建设和理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工人阶级等理论观点,并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的初步思想框架。
三、陈独秀的思想与理论贡献陈独秀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想和理论贡献不容忽视。
他提出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思想,强调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合,认为这是实现中国革命的基础。
此外,陈独秀还积极倡导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提出了改革传统文化和制度的重要性。
他主张要推动社会变革,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的新中国。
四、陈独秀的教育思想与实践陈独秀在教育方面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强调人民教育,倡导以工农为主体的教育体系,主张注重培养人民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陈独秀也关注女性教育和儿童教育,提倡妇女解放和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他主张要为妇女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推动妇女的解放和发展。
五、陈独秀的影响与评价陈独秀作为中国的创始人和理论家,对于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倡导的民主、科学和社会主义思想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陈独秀的客观评价
对陈独秀的客观评价陈独秀,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大影响而又十分特殊的领袖人物,民国以来,尤其是到五四运动、大革命和抗战前期,他一直都是一位大名鼎鼎、无人不晓的历史风云人物,并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他既是近代中国一位有重要影响而十分复杂的历史人物,又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之一。
陈独秀出于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热忱,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并因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离开了“举人“的旧路,踏上了“共产党”的新路。
陈独秀几乎参加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全过程,从拒俄运动、辛亥革命到反袁斗争;从励志会、青年会、暗杀团、欧事研究会到岳王会;从《国民日报》、《甲寅》、《安徽俗话报》到《新青年》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更为辉煌的是他成为了“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
“五四运动”既是指1919年5月4日的学生爱国运动,又是指这一时期的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最先撑起了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他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掀起了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潮。
无庸讳言,陈独秀在领导新文化运动中确实发表过一些过激的言论,对一些问题也确实是矫枉过正。
然而,矫枉过正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包袱过于沉重的民族来说,不啻为跳出窠臼的必要动力。
新文化运动的某些观点“固然偏激武断,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却不能不说,它是打破宗法礼制、圣贤名教一统天下的禁锢,为中国文化步入现代化进程,立下不世之功的。
” 因此,毛泽东和孙中山都对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然而,长期以来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旗手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突出,反而被其他文化人盖其锋芒。
对此,一位台湾的学者做出了公正的评价:“中国大陆的文化界长期以来高举鲁迅而贬低陈独秀,在台湾及海外则高举胡适而贬低陈独秀,两者都是有欠公平,而不合乎实际的。
事实上,陈独秀无疑是这一时代的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的领导者,而鲁迅和胡适乃是陈独秀主办《新青年》时代的左右大将罢”新文化运动中的陈独秀非常注重启迪民智、民德的工作。
对陈独秀的评价
对陈独秀应有的客观评价“一位失败的书生政治家,一位深刻的思想家,一位特立独行的叛逆者,一位命运坎坷的孤独英雄,抑或是一个不依附任何势力的社会活动家?”一切的评价用在他身上似乎都不为过。
——蔡元培陈独秀,出生于清朝末年,经历着清朝时的腐朽颓败,同时也接受、学习、传播着西方的思想。
从此平凡的人物开创着不平凡的人生传奇——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
同样,陈独秀也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然而在党的实事求是的传统,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来客观重新考察陈独秀一生的思想和活动,就显得相当有必要了。
陈独秀的过失与错误(一)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指的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以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在实际工作中推行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其主要特征是:在统一战线中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放弃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甘心做资产阶级的尾巴。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的错误分析和由此而产生的错误思想观念。
同时,陈独秀提出的“二次革命论”,认为中国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只有等待资本主义发展后再发动第二次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在这种思想观点支配之下,面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了一次次妥协退让投降的做法。
1926年在“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中,妥协退让;1926年12月,在中共中央汉口特别会议上,陈独秀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的右倾投降主义,放弃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1927年适应国民党右派反对农民运动的要求,阻挠和压制农民运动,反对武装工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陈独秀的客观评价
陈独秀,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大影响而又十分特殊的领袖人物,民国以来,尤其是到五四
运动、大革命和抗战前期,他一直都是一位大名鼎鼎、无人不晓的历史风云人物,并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他既是近代中国一位有重要影响而十分复杂的历史人物,又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之一。
陈独秀出于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热忱,开始
了他的政治生涯,并因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离开了“举人“的旧路,踏上了“共产党”的新路。
陈独秀几乎参加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全过程,从拒俄运动、辛亥革命到反袁斗争;从励志会、青年会、暗杀团、欧事研究会到岳王会;从《国民日报》、《甲寅》、《安徽俗话报》到
《新青年》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更为辉煌的是他
成为了“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
“五四运动”既是指1919年5月4日的学生爱国运动,又是指这一时期的新文化运动。
陈独
秀最先撑起了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成为新文化
运动的旗手。
他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掀起了思
想解放运动的高潮。
无庸讳言,陈独秀在领导新
文化运动中确实发表过一些过激的言论,对一些
问题也确实是矫枉过正。
然而,矫枉过正对于中
国这样一个传统包袱过于沉重的民族来说,不啻
为跳出窠臼的必要动力。
新文化运动的某些观点“固然偏激武断,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却不能不说,它是打破宗法礼制、圣贤名教一统天下的禁锢,
为中国文化步入现代化进程,立下不世之功的。
” 因此,毛泽东和孙中山都对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
运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然而,长期以来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旗手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突出,反
而被其他文化人盖其锋芒。
对此,一位台湾的学
者做出了公正的评价:“中国大陆的文化界长期以
来高举鲁迅而贬低陈独秀,在台湾及海外则高举
胡适而贬低陈独秀,两者都是有欠公平,而不合
乎实际的。
事实上,陈独秀无疑是这一时代的新
文化运动的重要的领导者,而鲁迅和胡适乃是陈
独秀主办《新青年》时代的左右大将罢”
新文化运动中的陈独秀非常注重启迪民智、
民德的工作。
他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认识到,仅
仅依靠政治变革而不变革国民的思想,就不能解
决革命的根本问题,因此,他明确指出,一国的
兴衰存亡,决定于“其国民之行为与性质”的优劣,在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
陈独秀致力于使民
主与科学成为广大国民的信条,以取代根深蒂固
的封建意识。
虽然,他没有造就出新一代的国民,但他对于国人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影响却是不容低
估的
陈独秀先生从叱咤风云到曲折跌宕,其一生命运
的突然转折就起因于大革命失败。
过去在共产国际
的支配下,一直把大革命失败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
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但是时至今日,
历史已翻过了好多页,我们也应当拨开历史迷雾,
冷静客观的来审视当时的历史和陈独秀的命运。
大革命时期党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共产国际右中
有左,左中有右,操纵一切。
陈独秀毫不讳言,他
作为总书记,也受国际组织纪律约束,在一定程度
上执行了共产国际的指令,有“左”也有右的错误,
愿承担责任;但在共产国际支配下把大革命失败的
责任全部推到他身上,他至死一直不服,并为此两次拒绝到莫斯科。
当时的中共中央只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苏联在遥控,身为总书记的陈独秀虽然持不同意见,并在事实上有过抵触,但为了大局也只能是服从而保留自己的意见。
中共对国民党新老右派的三次…妥协退让‟,完全是由共产国际、苏联及其在中国的指导者等错误造成的,他们对这三次…妥协退让‟乃至其后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
如果说陈独秀在这三次…妥协退让‟中也有责任的话,那也只负次要的责任。
”[11]而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定论”,是“源于共产国际的需要和指示”,是“斯大林操纵下的共产国际,及共产国际操纵下的中共为了当时政治的需要而定下了…右倾投降主义‟的结论,历史在没有道义的情况下记下了同历史事实不符合的结果”。
[现在,随着俄罗斯档案新材料的开放和利用,史学界对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的责任进行深入探讨后得出的结论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责任在共产国际和斯大林,陈独秀只不过
是受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错误领导,只能承担执行
错误路线的次要责任。
加入托派一直被认为是陈独秀犯错误的第二个主
要原因。
他参加“托派”,与党发生分歧,干扰了党
的革命斗争,并被开除出党,“然而他与党的争论,
仍是革命阵营内部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与推翻国民
党反动统治的路线和方法上的分歧。
”即使后来他被
捕关在国民党监狱里,也没有在国民党的威胁、利诱
面前屈服过。
事实上陈独秀本人也是反对分裂和破
坏党的,当他看到托派的主张不利于抗战,与自己
的抗战救国的愿望相悖时,竟对托派给以严厉批评,出狱后断然拒绝了与托派的联系,并申明与其“各奔
前程”。
历史也已经向我们证明,他并不是“反革命”、“汉奸”、“叛徒”。
过去强加给他的这些莫须有的罪名,已经被党的文件和历史资料一一否定了。
我们可用评价毛泽东的功过的立场来评价陈独秀,虽然犯有错误,但相比其功劳,错误是次要的,功
劳是第一的。
我们应当宣传他的历史功绩,确认他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永远纪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