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简介
陈独秀人物思想解析
• 科学思想
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高举的另一面旗帜,是新 文化运动的基本主题之一。陈独秀对科学及其作用的理解 在其思想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何谓科学。其内容怎样,特征如何,随着时代的 变化,社会实践的深入,陈独秀科学思想的侧重点是有所 不同的。究其整个科学观,大体包括如下内容: 1.科学是主客观的统一 表明了陈独秀对客观事物的尊重,对主观臆断的否定, 对实证经验的肯定,对科学理性的张扬,主张用实证原则、 科学理性去衡量一切、判断一切。陈独秀对科学的这种界 定无疑受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2.实证方法和归纳法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不二法门 陈独秀曾说“今欲学术兴,真理明,归纳论理之术,科 学实证之法其必代圣教而兴。”对孔德所开创的实证主义 的科学方法,陈独秀是比较注重的。与实证方法相联系, 陈独秀对形式逻辑的归纳法十分推崇。
思想转变解析
• 陈独秀的成长是曲折却富有成就的,他是我国早期社 会主义思想传播和早期中国共产党革命活动的领导人和指 挥者,他的思想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在20世纪早期 我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理解和运用过程, 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认同和发扬的关键性起点。对 陈独秀思想转变的研究,同时还展示出了20世纪早期中国 知识分子的思想倾向和价值抉择。关于陈独秀思想转变的 研究在学界业已硕果累累,主要是把陈独秀思想的转变划 分为两个过程:一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 义者;二是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又走向了托洛斯基派, 成为一个在中国的大托派。不过在这两个转变过程中,以 往的研究者的分歧依然重重,主要在于陈独秀是否就真正 的转变为了马克思主义者,或仅是具有一定程度的马克思 主义思想,并没有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其后来成为 托派即为主要证据。但由陈独秀的个人成长史来
陈独秀简介课件
重情重义
誉满天下
事就均钊 是私,他 ,胡交张 传适甚学与 为四笃良张 佳救。,作 话陈最胡霖 , 独有适章 秀名等士 的的人
他的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 利。陈独秀认为,文学之文以情为主, 应该华美而不重实用。他曾有“华美 无用之文学”的措辞。
法迈辣体 上个,书陈 深性章法独 厚,法均秀 的当极写书 传然具得法 统,作结汪 功也者体洋 力充固开闳 。分有张肆 显的,、 示率线兼 他直条备 书豪生众
历史背景
他出生的19世纪80年代,俄国出现了第一批马克 思主义小组。他成长过程中的中国,正处于变革的十 字路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亚洲人民反 帝反封建斗争和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中日甲午战争 , 八国联军侵华„国内,康有为等人变法失败,洋务运 动破产,各种不平等条约先后签订,孙中山成立兴中 会接着成立中华民国„陈独秀像当时很多有志青年一 样,参加了反清运动,辛亥革命运动,反袁运动等。 他还多次东渡日本留学,接受了很多先进的思想文化 教育,这些都无形中为他今后的发展成就打下了必要 的思想基础。
陈 独 秀
胡 适 李 蔡 大 元 钊 培
鲁 迅
辜鸿铭 鼓励各学科观点 自由发展,让新 思想去抢占封建 思想的阵地。 透过这幅油画,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 办的《青年杂志》创刊号
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 《新青年》
民主思想的张扬
“法律上之平等人权” 反对封建专制,主张人 人平等,民主共和 “伦理上之独立人格” 反对封建的伦理纲常, 主张人格独立自尊,个 性解放 反对文化专制主义,向 封建精神领袖孔子发动 猛烈进攻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
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 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 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 科学两面大旗
中国近现代人物论
中国近现代人物论——陈独秀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擎。
南陈北李,党建丰功;晚年颓唐,浩叹由衷。
昔毛泽东主席“七大”评价,功过分明。
“五四运动总司令”“创造了党” 、,两语千钧,可为墓铭。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陈独秀曾是毁誉参半的人物。
不过他确是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旗帜,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
在建党之处,他又是国内一代先驱的启蒙者,追溯中共的建党不能不提及陈独秀。
第一部分:生平简介陈独秀(1879~1942 年),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最初六年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
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
早年留学日本。
1903 年参加拒俄运动,曾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1915 年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1916 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1918 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0 年,在共产国际帮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进行建党活动。
1921 年 3 月 24 日,陈独秀受陈炯明之邀在广东建党。
7 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后被选为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在 1925 年到 1927 年的中国大革命中,多次反对共产国际的国共合作指示(为了保证合作,共产国际要求共产党员留在国民党内),但是由于缺乏有系统的、独立的阶级纲领指导,使得陈独秀等一次次被共产国际领导层错误的行政指令压下去。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对中国共产党造成了强烈冲击,大批优秀干部在反革命屠杀中丧失,27 年到 30 年代初的失败浪潮使中共在城市工人中的影响力严重削弱.。
对这次革命失败负有第一责任的共产国际领导层(以斯大林和布哈林为首)把全部责任推卸在它的中国支部——中共的头上,中共又把主要责任推卸在总书记陈独秀头上,指责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在 1927 年八·七会议上撤销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
陈独秀
陈独秀一、人物简介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早年读私塾。
1897年,到杭州求是书院学习法文和造船学。
1901年,到日本东京留学;翌年返回,与柏文蔚等组织“青年励志学社”,被清朝当局追捕,逃亡日本,就读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1903年,陈独秀和留日学生一起参加拒俄运动和拒俄义勇队,不久,回到安庆,组织“安徽爱国会”。
1906年,陈独秀第三次留学日本,1907年回国。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1917年1月,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请为北大文科学长。
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倡导者和主将,对当时的青年一代,有着巨大的影响。
1919年5月,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1920年5月,陈独秀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于8月间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任书记。
同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接着,创办了《劳动界》周刊、《共产党》月刊,并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陈独秀当选为中共中央局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领袖。
1922年7月,陈独秀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23年6月,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25年,陈独秀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
5月,参加领导了上海的五卅运动。
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3月,在中山舰事件中;5月,在“整理党务案”事件中,陈独秀都采取了右倾、妥协、退让的政策。
蒋介石乘机篡夺了国民党的领导权。
7月,陈独秀又发表《论国民政府之北伐》一文,反对国民革命军举行北伐。
近代史陈独秀
•
至于他说到“在此次大战结束之前,甚至战后 短时期中,大众的民主革命就无实现的可能。” 在帝国主义世界大战中,采取失败主义,并在各 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中进行的革命斗争,是托派的 一贯立场。托洛茨基曾在他的《新世界大战前夜 》一书中断言战争必然带来胜利的革命。但历史 已经证明托洛茨基的预言落空了,而陈独秀的估 计是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的。,难道他在所有问题 上,或者主要问题上都背离托派立场了吗?不是 的,上文提到在中国抗日立场上,在一般民主问 题上,基本上还是相互接近或相似的。我们只能 说对二次大战的看法,陈独秀与托派之间看法有 分歧,这是事实。
(三)低估了农民的革命性和革命要求
• 他认为:"农民居住散漫势力不易集中,文化低生 活欲望简单易于趋向保守,中国土地广大易于迁 徙被难苟安,这三种环境是造成农民难以加入革 命运动的原因。"断言号召开展农民运动,是"决 不能实现的幻想"。他根本不了解农民问题在民主 革命中的重要性,也就不懂得农民是工人阶级最 广泛最可靠的同盟军,不懂得中国工人阶级及其 政党,只有领导农民革命,和农民结成联盟,才 能找到推翻旧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革命力量。
(二)否认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 革命的领导力量
• 他说:"工人阶级在国民革命中固然是重要分子,然亦只 是重要分子而不是独立的革命势力。概括说起来,是因为 殖民地半殖民地产业还未发达,连资产阶级都很幼稚,工 人阶级在客观上更是幼稚了。""不但在数量上是很幼稚, 而且在质量上也很幼稚。""中国最大多数的工人,还没有 自己阶级的政治争斗之需要与可能,而且连一般的政治争 斗之需要甚至于连自己阶级的经济争斗之需要都不曾感觉 的工人(如手工业工人),也并不是少数。"陈独秀既然在理 论上如此低估和轻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和作用,那么, 在实际工作中,自然会采取不依靠工人阶级和放弃工人阶 级的革命领导权的政策。
陈独秀生平评价
至今仍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其创
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 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 引导了整整一代人;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从中共“一大”到 “五大”的领导集体,对于中国革命的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党的“二大” 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党的“四大”提出了民主革命总路线的 基本思想,并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运动,因而党的队伍发展壮大,为后来的 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晚年的民主思想,是中国近现代历史 上对民主政治的最深刻的思索,至今很 少有人能够超越,仍是我们奋斗与追求 的目标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军队 国际支持 共产党 国民党
3. 苏联对国民党的支持远大于对共 产党的支持。
文学上的陈独秀
• 提出将应用之文与文学之文彻 底分家的口号。 • 批判明清小说中的封建陈腐习 气和“名山著述思想”,抨击 传统小说中的载道宗圣和无病 呻吟的弊端,但赞赏其中批判 现实、张扬自由、鼓吹反抗的 积极因素,在文学的独立精神 和现实主义宗旨方面提出了鲜 明的现代美学理想,并将艺术 风格技巧视为新文学的努力方 向,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诞 生注入了新锐的思想动力。
• •
•
今天人们眼里的陈独秀
• 贡献
•
• • • • •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 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 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 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 要的领导人;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 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经验教训的人。
•
陈独秀的思想
陈独秀:
/v_show/id_XMjYyMzEyNA%3D%3D.html
名言警句:
1: 民主不是哪一个阶级的概念,而是整个人类几百年斗争才实现的。无产阶级民主不是一个空洞名词, 其具体内容也和资产阶级民主同样要求一切公民都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罢工之自由。国家者, 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者也。不此之务,其国也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 2、西方人以法治为本位,以实利为本位,故以小人始,以君子终;中国人以感情为本位,以虚文为 本位,故全都以君子始,以小人终! 3、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 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才是有生 命有价值的文明。
陈独秀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领导人之一
陈独秀同志生于1879年,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人,是二十 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同时和李大钊一 起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被人们称 为“南陈北李”。
简介: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 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字仲 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 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 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15年9月15日,创办《新青年》杂 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曾当选 为中央局书记,中共第二、第三届中 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1922年11月5 日,中共代表参加共产国际大会,陈 独秀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1927 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陈独秀停 职。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捕。 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享年63岁。
重要事迹:
• 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1915年创办《新青 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 授。陈独秀和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在中国掀起轰轰烈烈 的新文化运动,推动新文学、新思想,推广白话文。他在 《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 和“科学”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 暗”,掀起了一场批判封建礼教、提倡科学民主的新文化 运动。他把民主称为“德先生”,把科学叫做“赛先生”, 认定只有科学和民主才能救中国,在中国成了第一个举起 科学民主大旗的人,为中国20世纪初的思想解放运动做出 重要贡献!
关于陈独秀人物简介
关于陈独秀人物简介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
陈独秀1920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192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共二大、中共三大)、中央总书记(中共四大、中共五大)等职务,并任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
陈独秀1927年7月离开中共中央。
1929年11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而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开除党籍。
1931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
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今属重庆市)。
1942年5月27日逝世。
陈独秀人物思想解析
• 科学思想
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高举的另一面旗帜,是新 文化运动的基本主题之一。陈独秀对科学及其作用的理解 在其思想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何谓科学。其内容怎样,特征如何,随着时代的 变化,社会实践的深入,陈独秀科学思想的侧重点是有所 不同的。究其整个科学观,大体包括如下内容: 1.科学是主客观的统一 表明了陈独秀对客观事物的尊重,对主观臆断的否定, 对实证经验的肯定,对科学理性的张扬,主张用实证原则、 科学理性去衡量一切、判断一切。陈独秀对科学的这种界 定无疑受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2.实证方法和归纳法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不二法门 陈独秀曾说“今欲学术兴,真理明,归纳论理之术,科 学实证之法其必代圣教而兴。”对孔德所开创的实证主义 的科学方法,陈独秀是比较注重的。与实证方法相联系, 陈独秀对形式逻辑的归纳法十分推崇。
• 3.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 4.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 • 5.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 人。 • 6.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 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 他晚年的民主思想,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对 民主政治的最深刻的思索,至今很少有人能够超越, 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 其两大杰出成就是: • 第一,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论家。 他的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敬告青年》 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 表作,至今仍给人很多启发。 • 第二,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大专家、 大学者。
3.科学,不仅是只指自然科学,而且还包括哲学和
社会科学 陈独秀说:“科学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是指自 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陈独秀 关于科学应包括唯物史观、社会科学的看法无疑 是合理的,而且陈独秀在1920年以后也常是用唯 物史观去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标明其科学观更 趋成熟。 4.倡导科学精神 陈独秀说:“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 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 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须无知妄 作之风息焉。”在他看来,是否尊重科学,富有 科学精神,关系到国民的优劣智愚、民族的强弱 兴衰。
陈独秀素材
;鲁迅对陈独秀的评价
鲁迅说:“假如将韬略比做一间仓库
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 大书道:‘ 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支枪, 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
与中共分道扬镳
1929年11月16日,陈 独秀因在中东路等问 题上发表不同意见, 被开除党籍。后发表 《告全党同志书》公 开信。陈独秀是少数 经过30年代还幸存下 来的中共领袖之一, 但对自己所创建的政 党已经不再能产生任 何影响。
1933年4月,陈被南京政府 “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 判处有期徒刑13年。在南京狱中,陈利用国民党的 优待条件,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潜心研究中 国古代语言文字、孔子、道家学说等,完成了不少 有价值的学术论著。 1936年3月,在《火花》发表了《无产阶级与民主 主义》,指出“最浅薄的见解,莫如把民主主义看 作是资产阶级的专利”。称“民主主义乃是人类社 会进步的一种动力。”“斯大林不懂得这一点,抛 弃了民主主义,代之于官僚主义,乃至于把党,把 各阶级苏维埃,把职工会,把整个无产阶级政权, 糟蹋的简直比考茨基所预言的还要丑陋。”
陈独秀的性格就如这长江,百折不 回,愈挫愈奋,且光明磊落。
• 小组成员感悟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 政论家。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 杰出的大专家、大学者。陈独秀一生 一心为公,光明磊落,丝毫不搞阴谋 诡计,不以权谋私,即使在艰苦困顿 的晚年,他不接受敌人的馈赠,表现 出一个革命者的刚强骨气和高尚人格。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生毫不妥协, 坚决地揭露和批判旧制度、旧思想、 旧文化和社会种种弊病,代表了社会 良心,为后人做出了杰出的表率。
陈独秀ppt
一、重估 一切价值
二、语言文字学 学习
后长期隐居在四川江津,以教书为生,保持低调,而且转向了自由主义。 此后对文学和民主发展,继续当年在狱中的研究,特别对斯大林时代的反思, 也被后人认为难出其右者。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因病于四川江津鹤山 坪石墙院逝世,享年63岁。
总结
陈独秀是革命家而非政治家。 政治家是无人格无人性无人情的,而革命家则是单纯而天真、 固执而顽强的侠客和文人的结晶体,陈氏在法庭上慷慨陈词:"弱 冠以来,反抗清帝,反抗北洋军阀,反对封建思想,反抗帝国主 义,奔走呼号,以谋改造中国,实现自由社会。"他的热情从未冷 却,比他小得多的胡适也羡慕他的"年轻"。 学生傅斯年谈论世界大势,悲观地说:“十月革命本来是人 类命运一大转机,可是现在法西斯的黑暗势力将要布满全世界, 而所谓红色变成了比黑色势力还要黑,造谣中伤、倾陷、惨 杀……我们人类恐怕到了最后的命运!”他却坚定地说:"即使全世 界都隐入了黑暗,只要我们几个人不向黑暗附和、屈服、投降, 便能够自信有拨云雾而见青天的力量。"
他本质上是 个性情中人, 却是不能为 政党所容的, 即使是他自 己缔造的政 党。
历史评价
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 解放运动的倡导者。
二、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 三、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四、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
五、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
陈独秀
制作人:姚伟 班级: 测控1502
一、简介 二、主要事迹
三、历史评价
个人简介
陈独秀(1879-1942),1879年10月8日生,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 又名庆同、乾生,字仲甫,号实庵,曾用过陈仲子、陈由己、陈铎生、三爱、 只眼、方桓甫等笔名、化名。陈家是一个官宦之家,书香门第,人称“安庆
陈独秀简介
03
陈独秀的政治生涯
陈独秀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 1920年,陈独秀参与组建中国共产党 •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内的地位
• 陈独秀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 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内具有重要地位
陈独秀在国共合作时期的作用与影响
国共合作时期的陈独秀
• 陈独秀主张国共合作,反对国民党内的封建势力 • 陈独秀积极参与国民政府的各项工作,推动民主、科学、 平等、自由的观念
命活动 • 1904年,加入光复会,投身民主革命事业 • 1905年,加入同盟会,担任同盟会安徽分会会长
早期职业生涯
• 1907年,陈独秀回国,先后在安徽、江苏等地从事教育工作 •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提倡新文化、新思想 • 1917年,陈独秀应蔡元培之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陈独秀的求学经历和成长过程
求学经历
• 1896年,陈独秀考入南京的江南贡院 • 1897年,因抗议封建礼教而遭到开除 • 1898年,陈独秀到上海求学,接触到新思想
成长过程
• 陈独秀在上海结识了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人士 • 受维新思想影响,开始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 1901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提倡新文化、新思想
04
陈独秀的文化成就与影响
陈独秀的文学成就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陈独秀的文学成就
• 陈独秀提倡白话文,推动文学革命 • 陈独秀的散文、诗歌、小说等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陈独秀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 陈独秀的文学成就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陈独秀提倡白话文,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02
陈独秀的思想发展
陈独秀简介
陈独秀简介--------------------------------------------------------------------------------陈独秀(1879-1942)五四运动总司令■追念叹息长相随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擎。
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浩叹由衷。
昔毛泽东主席“七大”评价,功过分明。
“五四运动总司令”、“创造了党”,两语千钧,可为墓铭。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陈独秀曾是毁誉相参的人物。
不过他确是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旗帜,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在建党之初,他又是国内一代先驱的启蒙者,追溯中共的建党不能不提及陈独秀。
生平■陈独秀办《新青年》名扬全国,蔡元培聘他任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原名庆同,字仲甫,1879年生于安徽安庆。
陈自幼丧父,随人称“白胡爹爹”的祖父修习四书五经,得到的评价是:“这孩子长大后,不成龙,便成蛇”。
1914年他写文章用“独秀”笔名,有人讥讽为自大,其实此名来源于家乡的独秀山。
陈独秀一生用过的名字,据查考有38个之多。
在报刊上曾用“三爱”、“仲甫”、“只眼”、“实庵”、“致中”等。
签发中共中央文件,常用“T·S·Chen”。
党内同志谈话常称呼为“老先生”、“老头子”,或在党内文件中干脆简称一个“老”字。
陈独秀少年时便痛恨八股,为敷衍母亲而去应考,却高中第一名秀才。
进入20世纪后,陈独秀作为第一代赴日留学生,于1901年自费进入东京专门学校,即早稻田大学的前身,不久又进成城学校,即日本士官学校预备科。
回国后,陈独秀在上海、安徽等地参加反清革命运动,并创办民俗报刊,在当地曾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后办《新青年》杂志名扬全国。
蔡元培闻其大名,特聘他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陈独秀上任以后并不开课,而是专心致力于文科改革,国内提倡新文化运动的知名人士,大多荟萃于北大文科,陈独秀在箭杆胡同9号的寓所成立了新文化运动的指挥部。
陈独秀-狱史
陈独秀出狱后没有退缩, 我行我素, 继续主编 《新青年》。 稍后应湖北省教育厅长李汉俊邀请,去武汉讲 学, 继续宣传打破阶级制度, 实行社会主义等 新思想。 我们应该为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喝彩!
第三次被捕,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共患难
中共一大闭幕后, 马林多次提出陈独秀应辞去广东省 教育委员会委员长职务, 回沪任中共中央书记。1921 年9月中旬, 陈独秀回到上海, 仍住进老渔阳里2号。陈 独秀到达上海的第二天便同马林见面会谈。 马林很骄傲,总是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居高临下, 认 为各国共产党都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中共的工作 方针和计划应在共产国际的统一领导下制定。 陈独秀认为:中国有中国的情况, 目前还没有请求共 产国际经济援助的必要。 一次有人跟陈独秀说:“ 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 都是 在第三国际领导之下, 中国不能例外。” 不料, 陈独 秀很生气地说:“ 各国革命有各国国情,我们中国是个 生产事业落后的国家, 我们要保留独立自主的权力, 要 有独立自主的作法, 我们有多大的能力干多大的事, 绝 不能让任何人牵着鼻子走。”
——把监狱当作研究室
个人简介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 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 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 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15年9月15日,创办《新青 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曾当选为中央 局书记,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1922年11月5 日,中共代表参加共产国际大会,陈独秀当选为共 产国际执行委员。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捕。 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享年63岁。
陈独秀,一生跌宕起伏,是中国近 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争议最大的历 史人物,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现在对于他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 进展,他的历史地位逐渐得到了恢 复。可以说他是与孙中山、毛泽东 等具有同等重要历史地位的杰出人 物! 话说他的监狱史,在前面的简介中 只是谈到了陈独秀在1932年的一次 入狱。纵观陈独秀的一生,其实有 五次入狱的经历是可以查阅到的。
五四运动总司令陈独秀
三是关于“托陈取消派的”问题。陈独秀 确实加入了托派组织,并且被推举为中国托派 的领袖。但是他是在1929年11月被中共中央 开除出党后,才组织了托派组织——“无产者 社”,在1931年才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左派 反对派”的书记,所以他并没有违背共产党的 组织原则。 • 他之所以转向托派组织,客观上是因为共 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对陈独秀问题采取了简单粗 暴的做法,主观上讲,是因为他个性强,缺乏 自我批评精神,更重要的是他与托洛茨基在中 国革命问题上有相同或相似的观点。但说他取 消革命是不符合事实的,在被称为托派纲领— —《我们的政治意见书》中,陈独秀仍然指出 “…我们更不是主张用国民会议来代替苏维埃, 而是利用国民会议的斗争来发动广大的下层民 众反对国民党资产阶级的军事专政,走向武装 暴动和苏维埃政权。”[6]可见,陈独秀只是 认为在革命低潮时应保存积蓄力量,不能盲目 的进攻,而一旦时机到来仍需通过“武装暴动” 建立苏维埃政权。
•
人物总评
陈独秀 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为中国共产党的创
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后期所犯的错误也不能全归咎他,有共产国际的原因, 加上中共太年轻,缺乏武装斗争的经验,所以他所犯的错 误应该是集体错误,不该由他一人承担! 他两个儿子为 革命献身,本人又曾经身陷囹圄多年,但不曾叛党,坚定 立场!是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 的最主要的领导人。 •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从中共“一大”到 “五大”的领导集体,是中国共产党 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 这一代领导集体,对于中国革命的发 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党的“二大” 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党的“四大”提出了民主革命总路线 的基本思想,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革 命运动;使党的队伍也从50多人迅速 发展到6万多人。
《陈独秀生平事迹》课件
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演变
早期领导地位
在党的创立初期,陈独秀在党内 拥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对党的 发展方向和组织建设起到了关键 作用。
后期分歧与争议
随着党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陈独秀与党中央在路线和政策 上产生了分歧,最终被开除出党 。
04
陈独秀的思想与著作
陈独秀的思想体系
01
02
03
民主主义思想
育
求学经历
早期教育
在父亲的严格督导下学 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接受新式教育
留学日本
1896年考入安徽中西学 堂,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和科学知识
1901年东渡日本,进入 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
思想转变
在留学期间,受到西方 民主思想和革命思潮的 影响,逐渐形成反清革
命思想
早期活动与思想形成
参与革命
1903年回到上海,加入暗杀团 ,试图通过刺杀清廷官员来推
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急需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
新文化运动旨在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推动科学与民主思想的传播,为中国的现代 化进程打下思想基础。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 主要代表人物,他通过《新青年 》杂志和其他渠道积极宣传新文
化运动的主张。
动革命
创办《安徽俗话报》
宣传反清思想,推动民众觉醒
思想形成
在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完 整的反清革命思想,成为辛亥 革命的重要思想先驱之一
对后世影响
陈独秀的革命思想和实践活动 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 响,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奠定了
思想基础
02
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背景
陈独秀和李大钊
对于我国思想界的消沉,“非大声疾呼以扬布自我解放 之说,不足以挽积重难返之势。”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1918年7月,李大钊写下《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他认识到,只有俄国革命才代表了 世界革命的方向。这是中国知识界肯定十月革命最早的文章,它体现了李大钊开 始由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
鲁迅:最具价值的作者
陈独秀与他的“三段婚姻 四个女人”
高晓岚
1897-1910
高君曼
1910-1925
施芝英
1925-1927
潘兰珍
1930-1942
高晓岚
(1876-1930)
包办婚姻高晓岚
➢身世: 安徽六安霍邱临淮乡人,清末安徽统领 副将高登科之女。 ➢年龄: 比陈独秀大2岁 ➢作派: 典型的封建女子 ➢婚后: 育有三子一女 陈延年、陈乔年、陈松年(子),陈玉 莹(女)
自觉之义,嫌其太少” “有国若此,深思挚爱之士,苟一自反,要无不情智 俱穷,不为屈子之怀沙自沉,则为老子之骑牛而逝, 所由起也。”
李大钊和陈独秀
“不打不相识”因 共同参与《甲寅》 编辑而认识
携手创办《新青年》 《每周评论》
“南陈北李”筹建 中国共产党
1916年与李大钊同办《晨报》
高
一
涵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三·一八”惨案和李大钊之死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遭到段祺瑞政府的通缉,遂避入苏联驻北京大使馆兵营,继续坚持斗争。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派军警搜查苏联大使馆,李大钊等60余人被捕。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等20名国民党人员被以“和苏俄里通外国”为罪名绞刑处决,时年38岁。
的、多方面的社会现象描写出来,加以批评或指导,非有相当的学问和知识不可”
陈独秀
陈独秀的个性特征及其体现:
• 自信自负, 偏激倔强。
• 敢说敢为, 义无反顾。 • 正义凛然, 光明磊落。 • 坦诚直率, 实事求会讨论问题, 只听他一人发言, 并坚持自己的 主张” • 1919 年巴黎和会之后, 他强烈号召各界群众发扬民 族自卫主义, 对帝国主义决一死战,此话显然偏激, 但 主导精神是对的, 表达了用暴力行动来实行民族自 卫的愿望, 表现了强烈的反帝精神和爱国主义感情。 • 1937 年他出狱后, 中共曾派董必武劝他写一个书面 检讨, 回党工作。他说回党工作, 固我所愿, 惟书面检 讨,碍难遵命。他同时也拒绝了托洛斯基请他出国的 邀请。可以说这都是陈的“ 回头之草不啮”的倔强 个性使然。
正义凛然, 光明磊落的表现:
• 陈独秀是秀才出身, 他身上有着文人的清高, 但决没有书生的软弱, 这从他一生政治生涯 中五次被捕的表现就可以证明。
坦诚直率, 实事求是的表现:
• 大革命失败后, 陈对自己的责任没有推卸, 而 是勇敢地承担下来。
• 总之, 自信自负、偏激倔强、敢说敢为、义无 反顾的个性既决定了他是一个永远的新青年, 又 注定了他是一个终身的反对派。永远的新青年使 他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终身的反对派又使他遭到各方政治势力的排斥, 最终见逐于政坛。然而他的正义凛然、光明磊 落、坦诚直率、实事求是的品质必将享誉后人。
陈独秀的个性
(又名:倔强的陈独秀)
“悠悠道途上,白发污红尘。 沧溟何辽阔,龙性岂易驯。” ————陈独秀
陈独秀晚年的这首诗,很能说明他 “性狷急不能容人,亦辄不见容于 人”的独特的个性。他一生在政治 斗争中冲击,雄辩滔滔,最终曲高 和寡,形单影只。晚年僻居四川江 津,布衣蔬食,贫病交加。昔日的 “不羁之马”,虽已是“气尽途绝, 行同凡马踣”,但是,这个倔强的 老人,依然是独往独来,我行我素, 至死不变。
党史人物之--南陈北李
李大钊历史贡献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再论问题与主义》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 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 拷问,始终反动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 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陈独秀 历史贡献
《敬告青年》等文章汪 洋恣肆、尖锐犀利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大 专家、大学者。晚年进行的 文字学研究,是极其重要的 学术成果。
1924年1月,出席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等, 为实现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当选为国民 党中央执委会委员。
1925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 炎等人在北京组织5万余人的示威,有力地支 持了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
1926年3月,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 难的情况下,积极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反 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运动。 李大 钊的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他们 下令通缉李大钊。
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李大钊同志 代表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北方广大 地区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 立党的组织。 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党的委托,几次 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同孙中山先生 商谈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 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领导北 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 军阀斗争,猛烈冲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 阀统治。
陈独秀与新青年
《新青年》是中国近代史 上最重要的革命报刊 之一, 它从1915年 创办到1926 年停刊,历经十年,始终 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和新思想宣传的主要阵地。 作为其创办者和主要撰稿 人的 陈独秀,也因此声誉 鹊起,成为近代史上风云 一时的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独秀说过:“民主主 义是从人类发生政治组织以至政治消灭之 间,各时代(希腊、罗马、近代以至将来 )多数阶级的人民反抗少数特权之旗帜。 ”这话说明争取民主是一个长过程,而且 也带有阶级性。他又说:“民主不仅是一 个抽象的名词,有它具体内容,资产阶级 民主和无产阶级民主,其内容大致相同, 只是实施的范围有广狭而已。”“政治上 民主主义和经济上社会主义,是相成而非 相反的东西。”
陈独秀简介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清光绪五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城 北(月山)的一间小平房里。早年毕业于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 1901年留学日本。1903年参加拒俄运动,1905年创建安徽第一个资产阶 级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曾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1915年9月创办《青年杂志》(后名《新青年》),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 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 对旧文学,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6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北京 大学当时有文科、理科、法科,文科是北大三科中最重要的,当时北大 不设副校长,在北大,文科学长是仅次于校长的重要职位)。1918年和 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俗称“南陈 北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在共产国际的 帮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进行建党活动。1921年3 月24日,陈独秀受陈炯明之邀在广东建党。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 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其后被选为第二、 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对斯大林统治时期苏联的认识
陈独秀对斯大林统治时期苏联的认 识,是决定他对民主、独裁(或专政)以 及二次大战看法的基础。他对这个问题是 这样认识的:斯大林统治时期的苏联,并 非社会主义国家,而是“世界列强之一。
陈独秀的家人
陈独秀一生有三个妻子,结发妻子高晓岚,二任妻子高曼君,第 三任妻子是潘兰珍
陈独秀共有7个子女,高晓岚生下了四个:陈延年、陈乔年、陈松年、陈玉 莹;高曼君生下了三个:陈光美、陈子美、陈哲民(又名陈鹤年)。其中, 陈延年和陈乔年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在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陈光美隐居四 川,由于历史原因,直到去世也未承认是陈独秀之子。潘兰珍没有为陈独秀 生下子女,但在陈独秀晚年一直陪伴在身边。陈独秀的孩子们都能自强,这 与陈独秀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
陈独秀,作为这个伟大政党的缔造者,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 集体的核心,其对中共的首创之功将永载史册。如果说孙中山是民国 之父,毛泽东是共和国之父(开国元勋之意),邓小平是改革开放之父(设 计师之意),则,陈独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党父(创始人之意)。
陈独秀政治观
其一,民主与独裁(或专政) 其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看 法 其三,对斯大林统治时期苏 联的认识
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
•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 在出席会议的13个代表中,陈独秀因公未能出席而派秘书包惠僧参加 。“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宣告了伟大的中 国共产党的成立。在选举党的领导机构时,陈独秀以其无与伦比的影 响力缺席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民主与独裁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看法
陈独秀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不能采 取“失败主义,”他说:“各国无产阶级 政党,应以共同攻打法西斯为斗争口号。” 又说:“在此次帝国主义大战中,对民主 方面采取失败主义……,无论说得如何左, 事实上只有帮助纳粹胜利。”在这里,陈 独秀事实上站到了“民主反法西斯”这个 口号的旗帜下了。这是与当时的托派观点 相距甚远的。
陈 独 秀 发 妻
独秀园景观
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 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 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 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 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 他创造了党,有功劳。他的影响也许 比其他任何人的影响都大
。பைடு நூலகம்
——毛泽东
评价陈独秀
他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 “ 民主与科学的倡导者”、“五四运动的总 司令”,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 • 他又曾经被戴上“右倾机会主义”、 “右倾投降主义”、 “托陈取消派”、 “ 反共产国际、反党、反革命”、 “叛徒” 、 “汉奸”等大帽子,成为党内最早、最 大的反面人物,被称为“中共历史上第一 桩最大的冤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