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
陈独秀思想汇报
![陈独秀思想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237f108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b.png)
陈独秀思想汇报陈独秀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的思想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是我对陈独秀思想的汇报。
陈独秀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民主革命思想、社会主义思想和文化思想。
首先,陈独秀的民主革命思想是他一生的主要思想之一。
他认为中国需要进行彻底的民主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实现民主政治。
他提倡“兴中学”、“兴民主”,主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为主体,联合其他进步阶级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
陈独秀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发起和组织了一系列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制度的运动,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
其次,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他担任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作期间逐渐形成的。
他研究马克思主义,学习苏联革命经验,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
他主张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取得无产阶级政权,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陈独秀还强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密切关系,提出要进行经济革命,实现农业、工业、商业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化。
最后,陈独秀的文化思想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主张借鉴西方文化经验,进行文化的现代化改造。
他认为,文化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陈独秀还提倡科学精神和实用主义,主张尊重科学和技术知识,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陈独秀的思想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
他的民主革命思想为中国开创了新的政治局面,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他的文化思想为中国的文化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总结起来,陈独秀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刻而有力,对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民主革命思想、社会主义思想和文化思想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陈独秀
![陈独秀](https://img.taocdn.com/s3/m/0a0091323968011ca3009137.png)
1915年 1915年9月,在上海创 办并主编《青年》杂志。 办并主编《青年》杂志。这 是陈独秀一生影响最大的活 动,喻示着五四新文化运动 的兴起。 的兴起。 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 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 学文科学长。 学文科学长。 1918年12月与李大钊 1918年12月与李大钊 等创办《每周评论》 等创办《每周评论》。成为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 领导人之一。 领导人之一。 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 年五四运动后期, 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 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冤案昭雪:从右倾投降主义改为机会主义 冤案昭雪:从右倾投降主义改为机会主义
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 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把陈独秀在大革命失败中的 错误从“右倾投降主义” 改成为“右倾机会主义” 错误从“右倾投降主义”,改成为“右倾机会主义”。 为什么抠掉了“投降”两个关键性的字呢? 为什么抠掉了“投降”两个关键性的字呢?中共中央 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说: 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说:“被看作陈独秀犯严重 右倾错误标志的对国民党‘二大’ 中山舰事件、 右倾错误标志的对国民党‘二大’、中山舰事件、整 理党务案等问题上的让步 还有对蒋介石、汪精卫等 等问题上的让步, 理党务案等问题上的让步,还有对蒋介石、汪精卫等 的依赖,以及不重视党直接掌握武装的思想等, 的依赖,以及不重视党直接掌握武装的思想等,都是 受共产国际的重大影响。”“因此 因此, 受共产国际的重大影响。”“因此,共产国际对中国 大革命遭受的严重挫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大革命遭受的严重挫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闹了半天, 闹了半天,陈独秀犯的是没有识别和抵制住来自莫斯 科制定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 科制定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错误的性质是执 行者的错误,错误的根子在莫斯科。 行者的错误,错误的根子在莫斯科。
陈独秀人物分析报告
![陈独秀人物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c04ee3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8.png)
陈独秀人物分析报告陈独秀(1879年-1942年),原名高寿,字独秀,江苏常熟人。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化活动家。
本文将从他的早期生活、政治理念和文化活动三个方面对陈独秀进行人物分析。
陈独秀早年伟岸的人格特质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为他在思想政治领域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在上海南洋公学任教期间,陈独秀推崇西方科学与自然,崇尚民主和自由,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
他积极参与中国同盟会和同兴会等革命组织的活动,追求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
陈独秀对遭受封建压迫和国家割让的中国社会状况感到深深的忧虑。
他提出了“一切愿足下的心首恶者、勿问何人”和“信用至上”的主张,倡导逐步实现革命与改良的统一,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他强调要通过巩固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使中国能够摆脱列强的控制,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陈独秀的文化活动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担任《新青年》杂志的主编,提倡新文化运动。
他提出了“实用主义文学”和“民众文化”等理论,鼓励文人撰写现实主义小说和描写工农生活的作品。
他倡导普及教育,提倡女性解放,呼吁废除传统礼教。
陈独秀的文化思想为当时的青年人提供了新的思想空间和创作方向,影响了后来的文化运动。
综上所述,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化活动家。
他在早年就展现出了追求真理、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信念。
他的政治理念和行动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文化活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独秀以他的智慧和才情,为中国近代政治和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陈独秀的小故事
![陈独秀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90833a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3.png)
陈独秀的小故事陈独秀,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者。
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坎坷,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中国的进步和民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独秀出生于1879年,他的父亲是一位书香门第的士人,对于知识和文化有着极高的追求。
陈独秀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聪明好学,很早就展示出了卓越的才华和领导能力。
在青年时期,陈独秀对于社会的不公和封建制度的腐败感到深深的不满。
他积极参与了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进步的思想。
他发表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文章,批判了封建主义和帝制主义的压迫,呼吁人们追求自由和平等。
1919年,陈独秀在北京大学发表了一篇名为《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演讲,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宣称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解放中国的最好思想武器,可以为中国带来真正的独立和进步。
这篇演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使得陈独秀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
然而,陈独秀的政治观点和行动也引起了当时国民党和其他保守势力的不满和反对。
他被捕入狱,被迫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岗位。
但是,陈独秀并没有放弃他的信念,他继续为中国的民主事业奋斗。
在1927年至1929年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陈独秀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他对于这些起义的策划和组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坚信只有通过武装斗争,中国才能够实现真正的独立和民主。
然而,陈独秀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他在党内的地位逐渐下降,最终被迫离开了中国共产党。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和文化事业,为中国的进步和民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独秀晚年的生活并不富裕,他过着简朴的生活,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中国的进步事业奋斗到了最后一刻。
他于1942年在重庆逝世,享年63岁。
陈独秀的一生是充满坎坷和挫折的,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中国的进步和民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为正义和真理而奋斗,就能够改变世界,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陈独秀
![陈独秀](https://img.taocdn.com/s3/m/c9e688690b1c59eef8c7b4d3.png)
• 革命后期——在大革命后期,他的右倾思 想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 • 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 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 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 降的政策。1927年中国大革命遭到失败, 除了来自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原因,他的右 倾错误也是重要的原因
个人著作
• 独秀文存(1—4册,文论)1922,亚东 我对于抗战的意见(政论)1938,广州亚东 实庵自传1938,广州亚东 陈独秀先生抗战文集(1—6集,政论)1937—1938,亚 东 我们断然有救(政论)1938,广州亚东 告日本社会主义者(政论)1938,广州亚东 陈独秀评论选编(上下册)1982,河南人民 陈独秀文章选编(上中下册,政论)1984,三联 陈独秀著作选(1—3卷,论文、诗、书信合集)1984, 上海人民 杨鲁承先生读《皇清经典》手稿 校正,1939,四川江津 合作印刷社 杨鲁承先生遗作六种 校正,1939,四川江津合作印刷社
生平事迹
• 革命初期——1920年初前往上海,在共产国际的 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 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 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在上海举 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 席,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从一大到五大,均被 选为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 委员会委员长、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职务, 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负责人。
• 1920年初潜往上海,在共产 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 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 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 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 始人 • 在中共四大、中共五大上被选 为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 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葬于江津,后人将其迁回故土。
陈独秀
![陈独秀](https://img.taocdn.com/s3/m/c0a93fe481c758f5f61f678f.png)
陈独秀一、人物简介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早年读私塾。
1897年,到杭州求是书院学习法文和造船学。
1901年,到日本东京留学;翌年返回,与柏文蔚等组织“青年励志学社”,被清朝当局追捕,逃亡日本,就读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1903年,陈独秀和留日学生一起参加拒俄运动和拒俄义勇队,不久,回到安庆,组织“安徽爱国会”。
1906年,陈独秀第三次留学日本,1907年回国。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1917年1月,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请为北大文科学长。
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倡导者和主将,对当时的青年一代,有着巨大的影响。
1919年5月,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1920年5月,陈独秀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于8月间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任书记。
同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接着,创办了《劳动界》周刊、《共产党》月刊,并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陈独秀当选为中共中央局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领袖。
1922年7月,陈独秀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23年6月,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25年,陈独秀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
5月,参加领导了上海的五卅运动。
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3月,在中山舰事件中;5月,在“整理党务案”事件中,陈独秀都采取了右倾、妥协、退让的政策。
蒋介石乘机篡夺了国民党的领导权。
7月,陈独秀又发表《论国民政府之北伐》一文,反对国民革命军举行北伐。
陈独秀生平功绩
![陈独秀生平功绩](https://img.taocdn.com/s3/m/37a4af3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7.png)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陈独秀积极参与了这场革命。他担任了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并参加了中华民
3 国临时政府的组建工作。在临时政府中,他积极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
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并没有走向真正的现代化。陈独秀对此深感失望,并开始重新思考中国的未
4
来。他认为,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文化和思想革命。于是,他创办了《新青年》 杂志,并以此为阵地,倡导新文化运动和民主科学思想。他的思想和主张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支持,
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他成 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
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中国共产 党的创建过程中,他起到了至关重 要的作用,并积极推动了中国共产
陈独秀生平功绩
1 同时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高语罕、张光熙等
2
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他逐渐意 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产生了 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自尊心
3 为了救亡图存,他发愤苦读,探 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4
1897年,陈独秀开始接触和研究 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和政治制度, 并对中国的未来有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要救中国,就必须进行 一次彻底的社会革命,推翻清政 府,建立一个民主的共和国
陈独秀生平功绩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陈独秀开始流亡海外。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入了解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1 政治、经济和文化,并积极参与了当地的中国留学生活动。他的思想和主张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
和完善
1902年,陈独秀回到上海,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他创办了《安徽俗话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
陈独秀
![陈独秀](https://img.taocdn.com/s3/m/50cb9023aaea998fcc220e1d.png)
陈独秀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满清光绪五年)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城北的一间小平房里。
早年毕业于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留学日本。
1903年参加拒俄运动,曾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1915年9月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1916年任北京大学学长(相当于系主任)。
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俗称“南陈北李”。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0年,在共产国际帮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进行建党活动。
1921年3月24日,陈独秀受陈炯明之邀在广东建党。
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后被选为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今年是五四运动爆发91 周年。
纪念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不能不谈及陈独秀。
关于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早在20 世纪40 年代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明确指出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和“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创造了党,有功劳”。
但是,自1949 年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由于陈独秀被错误地扣上了“大叛徒”、“反革命”、“大特务”等政治帽子,致使他在五四运动时期的历史功绩被抹杀,那段原本清晰的历史也一度变得模糊和混乱起来。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学界的贯彻落实,“还原陈独秀”成为了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经过学界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陈独秀在五四时期“总司令”的历史地位终于得到了还原。
总的来说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具有智慧的人,陈独秀有着七大历史贡献,与五大杰出成就,在此我只简要的拣几点重要的来说一说。
一.陈独秀的历史贡献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二十世纪中国第-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
陈独秀中国的早期领导人
![陈独秀中国的早期领导人](https://img.taocdn.com/s3/m/2164327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2.png)
陈独秀中国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1879年-1942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的早期领导人之一。
他的思想和贡献对中国的革命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陈独秀的重要贡献为线索,探讨他在中国早期领导人的地位和影响。
一、陈独秀的生平经历陈独秀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早年受教于当地私塾,后考入南洋公学留学,接触到了当时新兴的思潮和政治理念。
在留学期间,他积极投身于学生社团,开始接触并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回国后,他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旗手之一,为新思想的传播和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陈独秀对中国共产党的贡献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积极参与并推动了党的建立和发展。
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他发表了《痛哭中国》等一系列重要演讲和文章,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关注。
他呼吁青年学生走上政治舞台,致力于国家的解放和人民的解放。
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舆论基础。
陈独秀还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组织并领导了一系列的党组织和工会,推动了党的思想和组织的发展。
他坚信农民阶级是革命的基本力量,主张党的路线应该服务于农民和劳动者的利益,这一思想影响了党的后续发展。
他还致力于与其他政治团体合作,推动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三、陈独秀对中国早期政治思想的影响陈独秀的思想和贡献不仅仅局限于共产党内部,他也对中国早期的政治思想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他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和革命的理论,并积极传播和推广。
他批评了当时封建社会的弊端和不公,呼吁人民追求真理和自由。
他的思想影响了许多学者和知识分子,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陈独秀还对中国文化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在推动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也倡导了文化的自由和多样性。
他提出了学术独立自主、反对封建主义束缚的主张,影响了后来的文化界和学术界。
四、陈独秀的局限和争议尽管陈独秀在中国早期的革命活动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他也存在一些局限和争议。
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
![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https://img.taocdn.com/s3/m/0e39db2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6.png)
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精选6篇)故事不需要有过多的心理活动描写、大段的对话和繁复细腻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的刻画,作者不应该在故事中对人物或事件大加评论。
陈独秀人物介绍课件
![陈独秀人物介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a2c34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5.png)
陈独秀
陈独秀,安徽怀宁人。出生于清末1879年;1942年病逝, 享年63岁 原名干生,字仲甫,别署实庵,笔名有山民、陈仲子等 二十余个 辛亥革命后始用「陈独秀」名行世
他是著名政治学家、思想家、语言学家、中国共产 党创建人之一,同时也是 「五四运动」重要领导人
陈独秀
曾经历中西教育,故比时人更能体会当时大厦将倾之感 参加和组织多种革命团体、办报等,积极进行反清救
1. 自由的而非奴隶的 2.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3.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4.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5.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6.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与「五四运动」
▪ 〈文学革命论〉为倡导新文学提出三大重点: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 →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腐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文会学
「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 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 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 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与「五四运动」
▪ 〈敬告青年〉中对青年提出六大标准:
继胡适于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提出更为激进的看法, 抨击传统文学形式、内容等,如「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观念, 并提出新文学理论基础
参考资料:
▪ (一)书籍
1. 徐友春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2. 李新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中华民国史•人物传》第二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3. 傅德华、谢耀桦、李春博主编:《二十世纪中国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4. 《中国社会科学家辞典》(现代卷)编委会编:《中国社会科学家辞典》现代卷(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 5. 陈平原,季剑青:《五四读本:掀起时代巨浪的五十篇文章》(台湾:网络与书出版,2019年) 6. 萧超然:《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陈独秀
![陈独秀](https://img.taocdn.com/s3/m/dc41a6ccd5bbfd0a79567393.png)
•
•
•
新生的中共在各方面都有赖于共产国际的帮助。1922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 与孙中山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陈独秀和几乎所有中共领袖最初都表示反对。 他也日益对莫斯科的意志和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指挥感到不满。但是到了同年8 月20日,陈独秀主持西湖会议,终于勉强表示服从马林传达的共产国际指示, 同意加入国民党。随后陈独秀等人加入了国民党。并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 际四大。 陈独秀一度将中共中央迁往北京,但在1923年二七罢工后,吴佩孚通缉陈独 秀、马林,于是再度迁回上海。不久再迁广州。1923年6月12日,陈独秀在 那里主持召开中共三大,并再度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3年9月, 中共中央迁回上海。 1927年3月21日,当国民党北伐军占领龙华时,中共在上海发动工人武装暴 动,陈独秀在北四川路横浜桥南郑超麟家里,向前线指挥部周恩来、赵世炎 发布命令,攻打闸北天通庵车站、商务印书馆俱乐部和北火车站,占领了除 租界以外的全上海。
• • •
•
•
• •
1919年秋天陈独秀前往上海。住在上海法租界环龙路渔阳里2号。春,李大钊介绍共产 国际远东局外交人民委员部远东事务全权代表维经斯基(吴廷康)及担任翻译的俄籍 华人杨明斋来访,策动陈独秀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杂志开始宣 传社会主义。1920年8月,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任书记。8月22日,俞秀松、 罗亦农等人在陈独秀家中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0年,陈炯明占领广州,孙中山率国民党中央由上海迁往广州,12月,陈独秀应邀 前往广州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由李达做代理书记。陈独秀在广东省立女子师 范学校、广东女界联合会发表演说,批评传统道德,引发当地守旧人士发起驱陈运动。 这时,他与胡适在新青年的政治立场上发生争执,胡适强调新青年应该在政治上保持 中立,陈独秀则在第8卷中发表《谈政治》加以抨击。 中共领袖时期的陈独秀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陈独秀没有前去出席,而是派新婚的陈公博为广州 代表,又派包惠僧代表他出席,带去他的信件和4点意见:“一曰培植党员;二曰民权 主义之指导;三曰纪律;四曰慎重进行征服群众政权问题。在会议上,陈独秀被缺席 选为中央局书记。 陈当选中共中央局书记后,即于9月回到上海。10月4日,他和杨明斋、柯庆施、包惠 僧以及妻子高君曼5人曾一度被法租界巡捕房逮捕,被判罚100银元。 陈后被选为党的第二届、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届、第五届中央委员会 的总书记。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成都路召开中共二大。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 员会委员长。8月9日,陈独秀再次被捕,罪名是家中藏有违禁书籍。最后判罚陈独秀 大洋400元。
陈独秀人物介绍
![陈独秀人物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02910b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3.png)
陈独秀人物介绍
目录
陈独秀人物介绍
陈独秀人物介绍
其后,他坚持城市为中心的国民会议运动和工人运动,反对农村武装斗争,组织托派组织 1929年11月,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 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上海建立托派组织"无产者社",出版《无产者》刊物,宣传托派观点 抗战爆发后,拥护国共合作和国民党领导抗日,与托派中央决裂
发展
02
政治家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 史上的政治家,他 曾经担任过中国共 产党中央委员会总 书记和中央局书记 等职务,是中国共 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中国政治舞台 上发挥了重要的作 用,推动了中国革 命和现代化进程的
发展
03
教育家
陈独秀也是一位教 育家,他致力于推 广现代化教育,提 倡科学、民主和文 化教育,推动了中 国现代教育的改革 和发展。他在北京 大学担任教授期间, 积极参与了五四运 动,推动了中国的 文化革命和思想解
陈独秀人物介绍
1938年,被王明、康生诬陷为日本间谍 1942年5月,于四川江津病逝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他的进一步介绍
陈独秀人物介绍
01
思想家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 史上的政治家,他 曾经担任过中国共 产党中央委员会总 书记和中央局书记 等职务,是中国共 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中国政治舞台 上发挥了重要的作 用,推动了中国革 命和现代化进程的
放
04
文化领袖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 史上的文化领袖之 一,他积极参与了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 运动,推动了中国 文化的现代化和解 放。他的思想和理 念对中国文化的发 展产生了重要的影 响,推动了中国文 化的现代化和开放
陈独秀评价(1)
![陈独秀评价(1)](https://img.taocdn.com/s3/m/51bd76a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5.png)
陈独秀评价陈独秀(1879年-1942年),字公千,号一山,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陈独秀的思想主张理性、进步和民主,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陈独秀进行评价与分析。
一、思想家的标志陈独秀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其主要思想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1.民主主义:陈独秀主张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制度,认为民主政治是解放人类的根本途径。
他强调人民权利的保障,主张实行普选制度,促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这种民主思想对于当时封建专制的社会来说,无疑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观念。
2.科学思维:陈独秀崇尚科学思维,主张以科学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他倡导以理性和实证为基础,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
陈独秀运用科学思维分析社会问题,提出种种解决方案,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文化自信:陈独秀强调文化自信,提倡融合中西文化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的成果。
他认为,只有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吸收现代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
陈独秀对于文化自信的强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4.教育改革:陈独秀主张进行教育改革,提倡以科学教育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改革,才能够满足国家现代化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二、陈独秀的影响力陈独秀的思想主张和政治活动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篇章,对于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倡以科学、民主、新道德为核心价值观,呼吁文化自信,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发展。
2.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陈独秀
![陈独秀](https://img.taocdn.com/s3/m/8d02e32058fb770bf78a5555.png)
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其人一生功过至今仍是学界争议。
原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
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是文学革命的先驱。
文艺理论家、教授。
1915年自日本回国后创办的《青年杂志》(2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1917年2月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三大主义”。
1917—1920年陆续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复辟与尊孔》、《偶像破坏论》、《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新文化运动是什么?》、《关于社会主义讨论》等著名文章,在新文化运动的各个阶段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1921年7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
1922年出版《独秀文存》,1924年出版《陈独秀先生讲演录》,1925年出版《字义类例》。
1927年被撤销总书记职务。
1932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叛徒刑13年,1937年8月被释放。
同年出版《抗日战争之意义》、《实庵字说》。
1938年出版《实庵自传》。
1942年5月27日病逝。
陈独秀简介
![陈独秀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dfab53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12.png)
03
陈独秀的政治生涯
陈独秀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 1920年,陈独秀参与组建中国共产党 •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内的地位
• 陈独秀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 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内具有重要地位
陈独秀在国共合作时期的作用与影响
国共合作时期的陈独秀
• 陈独秀主张国共合作,反对国民党内的封建势力 • 陈独秀积极参与国民政府的各项工作,推动民主、科学、 平等、自由的观念
命活动 • 1904年,加入光复会,投身民主革命事业 • 1905年,加入同盟会,担任同盟会安徽分会会长
早期职业生涯
• 1907年,陈独秀回国,先后在安徽、江苏等地从事教育工作 •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提倡新文化、新思想 • 1917年,陈独秀应蔡元培之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陈独秀的求学经历和成长过程
求学经历
• 1896年,陈独秀考入南京的江南贡院 • 1897年,因抗议封建礼教而遭到开除 • 1898年,陈独秀到上海求学,接触到新思想
成长过程
• 陈独秀在上海结识了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人士 • 受维新思想影响,开始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 1901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提倡新文化、新思想
04
陈独秀的文化成就与影响
陈独秀的文学成就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陈独秀的文学成就
• 陈独秀提倡白话文,推动文学革命 • 陈独秀的散文、诗歌、小说等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陈独秀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 陈独秀的文学成就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陈独秀提倡白话文,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02
陈独秀的思想发展
陈独秀中国的创始人与理论家
![陈独秀中国的创始人与理论家](https://img.taocdn.com/s3/m/b47234c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b.png)
陈独秀中国的创始人与理论家陈独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本文将探讨陈独秀作为中国的创始人与理论家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一、陈独秀的背景与早年经历陈独秀于1879年出生在江苏天长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聪慧好学。
他通过自学考取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并前往美国留学。
在美国期间,他接触到了西方的民主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潮,深受其影响。
回国后,陈独秀从事新教传教工作,并积极参与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在促进中国社会变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陈独秀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陈独秀在1918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前身——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他担任了该组织的总书记。
随后,他积极参与组建中国共产党,并于1921年参加了党的一大,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对于党的组织建设和理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工人阶级等理论观点,并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的初步思想框架。
三、陈独秀的思想与理论贡献陈独秀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想和理论贡献不容忽视。
他提出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思想,强调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合,认为这是实现中国革命的基础。
此外,陈独秀还积极倡导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提出了改革传统文化和制度的重要性。
他主张要推动社会变革,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的新中国。
四、陈独秀的教育思想与实践陈独秀在教育方面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强调人民教育,倡导以工农为主体的教育体系,主张注重培养人民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陈独秀也关注女性教育和儿童教育,提倡妇女解放和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他主张要为妇女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推动妇女的解放和发展。
五、陈独秀的影响与评价陈独秀作为中国的创始人和理论家,对于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倡导的民主、科学和社会主义思想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陈独秀思想总结
![对陈独秀思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f1e95c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d.png)
对陈独秀思想总结陈独秀(1879-1942)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被誉为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奠基人之一。
陈独秀的思想主张以反帝反封建和推进社会变革为核心,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和理论,对中国历史和政治思想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对陈独秀的思想进行总结,详细阐述他的观点和理论。
首先,陈独秀强调了人民解放和社会革命。
他认为,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只有通过彻底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人民真正得到解放。
陈独秀主张工人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只有通过工人阶级的组织和斗争,才能推动社会的转型和进步。
他提出了“工人运动当代化”的思想,主张将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目标。
其次,陈独秀关注农民问题和农村革命。
他指出,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在于农村的落后和农民的贫困。
陈独秀认为,只有通过农民群众的觉醒和组织,才能推动农村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他提出了“农村革命化、农民政治化、农民实力化”的思想,强调农民不仅仅是社会经济的基础,更是革命的主力军。
他主张通过农村合作社的组织和发展,培养农民的意识和力量,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胜利。
此外,陈独秀还对文化和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他认为,教育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只有通过教育和文化的改革,才能培养出具有革命意识和素质的新一代。
陈独秀主张革命的教育和民族的教育相结合,提倡发展以本土文化为基础的教育体系。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旨在推动新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和挑战。
最后,陈独秀提出了党的建设问题。
他认为,只有通过建立一个具有高度纪律性和统一意志的政党,才能推动革命事业的进行。
陈独秀主张党的领导是革命的核心,只有通过党的发展和壮大,才能实现革命的最终胜利。
他强调党的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党的组织和纪律的思想,旨在确保革命事业的顺利进行。
总而言之,陈独秀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人民解放、社会革命、农民问题、教育改革和党的建设等方面。
党史人物评析-陈独秀
![党史人物评析-陈独秀](https://img.taocdn.com/s3/m/aefe82b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a.png)
陈独秀的生平
• 他后来因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被 撤销党职,转向托派立场,被 开除出党,受到国民党政府的 迫害和监禁。
• 抗日战争期间,他拥护国共合 作,反思苏联模式的缺陷,批 判斯大林的极权主义。
陈独秀的生平
• 1942年5月27日,在 四川江津病逝。
• 1943年1月,陈独秀 葬仪在江津“康庄” 前坡举行。墓文为: 独秀陈先生之墓。
• 陈独秀也有一些缺陷和错误。他在国共合作时期过分 高估了国民党的革命性和可靠性,忽视了国民党内部 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他在被开除出党后过分依赖了托 派的意见和指示,忽视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他在抗日战争期间过分保守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忽视了中共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陈独秀的影响
陈独秀的思想
• 他在国共合作时期提出了任务解析论,认为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而不是直接实现社会主义。他认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动力是无产阶级 和农民阶级,而不是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应该与国民党合作,利用国 民党的影响力和组织力,发动广大群众参与革命,而不是与国民党对抗或取代国民党。他认 为中国共产党应该遵循共产国际的指导,而不是独立自主或与共产国际决裂。
陈独秀的影响
陈独秀的影响
• 陈独秀对中国近现代史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在新文化 运动中打破了封建文化的束缚,为中国思想界带来了 一股清新的气息。他在五四运动中引进了马克思主义 ,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指导。他在中国共产 党的创建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中国革命积 累了经验和教训。
陈独秀的影响
• 他在被开除出党后转向托派立场,认为斯大林背叛了列宁的遗志,建立了一个官僚专制的体 制。他反对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干涉和指挥。他提倡无产阶级多党制和工人民主。他批判中 共领导的农村武装斗争,主张城市为中心的国民会议运动和工人运动。
陈独秀
![陈独秀](https://img.taocdn.com/s3/m/1c2bcc7025c52cc58bd6be75.png)
陈独秀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1896年考中秀才.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1903年7月在上海协助章土钊主编《国民日报》.1904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 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1909年冬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14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12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初潜往上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从一大到五大,均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总书记等职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在大革命后期,他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927年中国大革命遭到失败,除了来自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原因,他的右倾错误也是重要的原因.1927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此后,他接受托派观点,以在党内成立小组织的方式进行活动.1929年11月,因为他在中东路问题上发表对中共中央的公开信,而被开除党籍.同年12月发表由81人署名的作为托陈取消派纲领的《我们的政治意见书》.同时,在上海组成托派小组织无产者社,出版刊物《无产者》.1931年5月,出席中国各托派小组织的“统一大会”,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对于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已经有很多论著进行了论述,但还是肯定得不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陈独秀至少有六大历史贡献、两大杰出成就,并为我们做出一个杰出的表率. 其六大历史贡献是:第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 第二,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么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在高度评价五四运动历史功绩的同时,不能忘记陈独秀在其中的巨大历史功劳. 第三,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他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李大钊早,但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其重要作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能替代的. 第四,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现在说,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说法不准确.如果没有陈独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仅仅这一条,他就可以名垂千古,光照千秋. 第五,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现在我们说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这是不科学的,毛泽东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而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从中共“一大”到"五大"的领导集体,才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陈独秀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这一代领导集体,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党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党的"四大"提出了民主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思想,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党的队伍也从50多人迅速发展到6万多人,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其功劳是不容抹杀的. 第六,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他晚年的民主思想,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对民主政治的最深刻的思索,至今很少有人能够超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其两大杰出成就是:第一,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论家.他的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表作,至今仍给人很多启发. 第二,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大专家、大学者.他晚年进行的文字学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成果.如果不是后来转向政治斗争,他无疑会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杰出的大专家、大学者之一.陈独秀生平陈独秀,安徽安庆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独秀共产党建党九十多年来从来没有一个可以像陈独秀一样让人如此难以窥测而其光采完全不输于他的任何一个后辈的人物,他集大任于一身的登上了革命舞台,文学舞台,政治舞台,不像有的人夹着尾巴逃离,有的人无视昔日的正义而随波逐流,他自始至终都在保持着他的硬脾气,傲风骨,就像他自己说的,白发了,他仍是一老书生。
先生在他简短的自传中说了一下自己的身世。
陈家虽然世代读书,但到他父亲这辈才算有了出息,父亲和叔叔都有了功名。
可惜的是他父亲去世的早,所能依靠的只有考取举人并已经做了大官的叔叔陈衍庶,他把幼小的陈独秀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但陈独秀却一直对人宣称他是个没父亲的孩子,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之间的信念不同。
叔叔对独秀很好,在公干时也会把他带在身边给以教导,独秀的国学基本功在幼时就被迫打下了基础,一面是在陈家时祖父的严厉教导和哥哥的苦心开戒,一面是叔父的悉心培育。
值得说的是陈衍庶国画技艺,书法很好,陈独秀小时就对国画和书法有了初步的接触和研究,再加上他固已有的对八股,科场的十足厌倦,急促的暴脾气再添上了一把火,这为他日后掀起批判旧文化的大运动先打了牢靠的基础,也为他自己的学者风范打下了基础。
他不是专门的书法家,却很擅长小篆和隶书,对楷书和草书也有研究;他在政治困顿时都投入了学术研究中,对文字学如痴如迷,音韵研究也有心得;他虽最先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但旧诗做的非常优秀,他对绘画,儒,道,佛都有研究,不然不可能深知儒教弊病和国学烂柯,不可能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引路者。
陈独秀生于1879年,逝于1942年。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前半期的那段动乱,屈辱,流离,波诡云谲的日子都被他赶上了。
一般而言,乱世出英豪,像众所周知的三国。
就连唐末五代也是有英雄的,即便在这个时候流氓横行。
但也有例外,比如说日本的应仁动乱时期,没有一个出色的英雄,这在他们本国人的眼里也很反常。
陈独秀和那个时期所有的知识分子一样为寻求救国而东渡日本,并且去过五次。
对中国学生来说,去日留学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路途近,文化接近,国情相同,并且维新后的日本成了各种新思潮的聚汇地。
在日本有许多已翻译的西方文明著作和优秀的学者。
在那里,陈独秀饥渴的翻阅他感兴趣的书文,他是个自学成才的天才,离开家庭后他的每次进步都是他自己学来的,他总是有着自己的想法,不喜欢按着常规做事,于是在日本很自然的他陷入了各种思潮的包围之中。
在他之后的革命生涯中,他最终选择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之后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毛泽东早期在党的地位中的提升与影响离不开陈独秀的赏识,但陈独秀落难后毛泽东一句异议都没有提,这和受到陈独秀关怀的其他人的表现相差太远,对此我不想为毛做任何辩解。
学说的存在本就有合理性,只要实际情境中有这种需要,学说就不会过时,刚开始的陈独秀无法对一下子接触到的如汪洋一般的学说逐个做个分析,比较然后再选择,更要紧的是国内局势不待人,于是他把驳杂的理论都吸收了,并且倾向于无政府主义,当这种主义追不上他的步伐时他便抛弃了它,不会有别人的难舍之情。
作为思想的启蒙者,不管他的思想怎样随时代而变化,终其一生,他从西方学来的民主思想从未变过,民主是他一生都在寻求的东西,不管他扮演的是反清志士,反袁大将,共党领袖还是托派首领,而且他是以赤子之心来寻找它的。
陈独秀最早参与的大范围的社会运动是领导安徽民众反抗沙俄侵略中国,这是他第一次在自己的家乡以一个反抗者的形象出现,也第一次在安徽—一个相对闭塞的省域—吹起了一股新风,从这时起陈独秀的通缉生活就开始了—为了政治活动必须付出的代价。
这大大背离了他母亲对他的期望—希望他安稳的博个功名。
这时候年轻的陈独秀开始为人所知。
他最早写报论是在上海的《国民日日报》上,这份报刊是他和章士钊,何梅士,苏曼殊一起办的。
当时条件刻苦,几个热火朝天的年轻人挤在一间租来的狭窄房子里,工作辛苦不分昼夜,为此陈独秀衣服上还冒出了不少的虱子,但报纸因政治性被当局查封。
吸收经验,陈独秀回安徽后创办了自己的不带政治性的《安徽俗话报》,当时一些先进城市都有了自己的俗话报,白话报的创办兴起了一个热潮,知识分子希望通过办报来开启民智,拯救国民。
陈独秀在安徽俗话报上第一次对社会习惯和传统生活进行了解剖,不得不承认这是高瞻远瞩的一次创举,在旧中国各种制度飘飘欲坠之时,批判政治的大有人在,但从社会心理角度观察国势危亡原因的他是第一人,正因为这点才是由他而不是别的什么人挑起了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
辛亥革命中,他又同同盟会人士合作策划安徽独立(陈独秀的朋友有不少是早期的同盟会成员,比如苏曼殊,柏文蔚,但他一生都没有加入),在反袁行动中他又是柏文蔚仰赖的顾问,袁氏的反扑扑灭了陈独秀高涨的革命激潮,他消沉了一段时间,而才子消沉时需要的是美人的陪伴。
才子爱风流这点似乎很难辩驳,试想一下文坛上有名字,有地位的人哪一个会伴着一个女人终老?只是在各种杂书里记了不少的浪漫痴情又伤痛的情事,非常美化。
比如说一个文人偶经一处村庄,在桃花环绕的村屋旁见到了一位美丽温柔的姑娘,两个人搭了一会讪,文人就害上了相思病,姑娘也暗暗的有了意中人,并且文人还因此而死,有点像梁祝的小前身,可是文人未必是才子,痴情的文人少,痴情的才子更是少。
陈独秀对他的每个女伴都是真心的,只是他不断地换了女伴。
陈独秀这时陪在他身边的是高君曼—陈独秀的小姨子,就是陈独秀原配夫人的妹妹。
陈独秀的原配是包办的,一个只知道三从四德的对他毫无吸引力的女人,而高君曼是一个接受了先进教育知性的女人。
虽然他和他小姨子是自由恋爱,但这在当时太过震动了,以至于陈衍庶将他逐出了家门,而高君曼也只能在姐姐去世时才可以放开一直以来的愧疚情感去吊唁。
以真实的爱情为基础的私奔可以体谅,但发生在这种伦理关系下的私奔是否可以呢?就算是现在,社会道德也不允许这类行为,陈独秀的勇气与叛逆实在让人佩服,但绝不能因为他风流而看轻他,因为这很偏见。
消沉中的陈独秀开始给好友章士钊办的《甲寅杂志》写文章,并由此产生了再办自己的杂志的想法,而这就是青年杂志的孕育了。
新青年刚创办时处境十分艰难,没钱(其实陈独秀的家道殷实,因为他的叔父,但他一向与陈衍庶划清界限,创业不管多么困苦都不会向家里要钱)没人,早期的杂志内容基本上都是他所写的,如果有读者来信,他会把来信与答复信一起刊上杂志,并非常开心诚挚的邀请来信者能再为杂志赐笔。
他一直是以诚挚率真的态度对人对物,他可以因意向不同,同好友大打出手,第二天双方又像没事人一样交往;他可以在当北大学长时边搔虱子便给同学讲课;他会在党的大会上拍着桌子大骂那帮不听他话的人,但没一个人敢吱声,以致有人骂他家长制作风(其实不然,他时常对他身边的人说,党内要做的很重要的事就是民主集中制,凡事不能他自己说了算,但缺憾就是当时的党组织太弱小,他实在有些孤木难支,因此他不断地在各地创办培训组织,不断地把优秀的人送到莫斯科去,党的第一代领导班子几乎都是他一手栽培起来的。
)这时候的新青年虽然在维持运行,但只是刚刚的崭露头角,实事求是的说是陈独秀一个人在背着他蹒跚的前行,《新青年》的境遇转折点是蔡元培的提携和慧眼识珠,蔡元培在被任命北大校长之后,就想先以文科为着入点对北大的官僚气进行整顿,因此文科学长的选择很慎重,在他看了《新青年》之后,这一桂冠就锁定在了陈独秀头上,并且为了邀请陈独秀,他甚至提出陈独秀可以把《新青年》从上海带到北大校园来办。
天道酬勤,陈独秀和《新青年》的到来为北大带去了新的生命,甚至于把他比作普罗米修斯的火种也并不为过。
众所周知,蔡元培的办学思想是兼容并包,除以陈独秀为中心的新派人物外,他还引进了如黄侃一类的旧派人物,旧派在校内从未停止过对新派的攻击,社会上的守旧派也因为北大新青年阵营的存在对陈独秀等妄加攻击。
在当时的文化思想领域最大的神是所谓的儒教,那敢于脱去儒教神秘衣装的人就是社会最大的焦点和靶子,正因为有新派的存在,北大有了浓烈的学术气氛,即便时常作为文人论战场;正因为新派的存在,北大可以成为全国的文化思想神地。
正是在北大的滋补下,新青年茁壮的成长了,在思想界叱咤风云。
(在陈独秀离开北大并投入政治运动之后,新青年成了共产党的机关刊物,并渐渐被其他刊物取代)五四运动是历史上最值得标榜的学生运动,可很多人不知道当时引领着这些造反运动学生思想的就是陈独秀,为此他还提出了一个很有名的口号: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
这句话很快在他自己身上应验,他被捕入狱了,被关了几个月后在各界人士尤其是孙中山的压力下放了出来。
《建党伟业》里面有陈独秀的角色,但主人公不是他,而扮演他的人横看竖看只能划入小人一类角色,是个很会演反面,无能形象的人。
电影抬高了除陈独秀外的所有其他人,像李大钊,张国焘尤其是毛泽东。
毛泽东在北大当图书馆工作员时还没有接触到社会主义,照毛泽东后来自己的话说他是在陈独秀的影响下才真的接受了社会主义,所以他根本不可能会指点陈独秀!在陈独秀的一生中他从未被毛泽东指点过,而相反由于理论水平,地位上的差别毛泽东最初是被陈独秀所指点的,即便在陈独秀被开除党籍入狱,毛泽东成为党的最高决策者之后他也从未对任何人屈服过,而且以陈独秀的学识,品性他不可能会有影片中的迷茫,呆傻表情,令人气愤的是这个表情竟然还一再出现!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的命运一直在走下坡路,这条路上不停的有人给他泼污水。
在他活着的时候,王明可以骂他汉奸;在他死后灵柩运回故里之时没有一人前来迎接这位昔日的思想巨子;中苏建交后出于政治妥协,大革命的失败责任全由他来背;文革中为他稍稍喊冤的史学家立即受到批判;他的所有文字著作都被销毁,他的儿子,女儿无辜受责。
他的得以平反还是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而最大的契机就是苏联的解体,因为只有苏联解体了,莫斯科所保存的机密文档才能被公诸于世,关于陈独秀的历史研究才能有确实完整的材料,不然他的平反不知道还要迁延多少年。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会上一锤定音的,国共合作的发明者是马琳,马琳提出之后申请了莫斯科的同意,莫斯科此时把在中国可以合作的人定为了孙中山,作为共产党的领导人陈独秀是“奉命执行”(1922年中国共产党就加入了共产国际,成了它的在中国的支部),但不能说陈独秀对此是完全反对的。
在那时,孙中山旗帜下的国民党是中国势力最大的党派,而且相比于其他势力是最具革命性的。
由于孙中山希望以一个党派实力统一中国的宏愿,他要求共产党员要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必须进行党内合作,这点莫斯科同意了,就算不愿,共产党也没有伸张的地方。
但开始的国共合作,共产党员是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和组织自由的,并且在国民党内部进行活动,发展国民党左派。
就是因为共产党这种以国民党扩大自己势力的行为严重刺激了国民党中派尤其是右派,才有了西山会议国民党分共分裂组织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