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说课稿
《戊戌变法》说课稿
整理基本线索:
戊戌变法
1895年 1898年 百日维新 高潮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结局
公车上书
序幕
意义:有利于社会进步,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问题探究一:
康 有 为 梁 启 超
《马关条约》签定时,中国的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是怎么做的?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 新派与洋务派有什么区别?
问题探究二:
学生活动:
慈禧太后
戊戌
六君子
杨 锐 杨 深 秀
谭 嗣 同
林 旭
刘 光 第
康 广 仁
谭嗣同千古
临变之时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从嗣同始!
狱中题壁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临刑绝笔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殉难
活动探究:
《戊戌变法》
炎陵县水口镇学校
2009年10月13日
谭华林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戊戌变法》是岳麓书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专题“近 代化的起步”中的第二课。它是继洋务运动之后,中国人民转向学习西方政 治制度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运动。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当时中国传播了西 学,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近代 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 的进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大作用。
三、教法 学法
师生互动的探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 片、文字资料,创设历史场景,通过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角色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 教 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今日新闻 公元1895年4月17日,中国李鸿章与 日本伊藤博文在日本签下《马关条约》, 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 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 口岸开设工厂。
初中戊戌变法_说课稿
第六课《戊戌变法》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戊戌变法》,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属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七课。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所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前承《洋务运动》,下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
2.本课的知识结构本课属于“近代化的探索”的一部分,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突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
3.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这一要求,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层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和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知道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背景;掌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通过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提高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识到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通过学习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返顾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三、说教法针对课文内容多、理论性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接讲授法,通过展示图片材料和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并围绕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并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辩论等,激发学生合作交流,增强团队意识。
初中历史说课稿:《中国近代现代史》戊戌变法
初中历史说课稿:《中国近代现代史》戊戌变法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
“戊戌变法”是新编教材上册)第二章的第七节,内容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中地位非常重要。
一方面,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继续: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饱受痛苦和屈辱的同时,希望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来寻求救亡图存之路。
但最终,由于维新思想的宣传和变法的措施触及到顽固派利益,变法运动遭到扼杀。
这样的结果,又进一步刺激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反思,为之后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作了铺垫。
另一方面,“戊戌变法”也标志着中国人开始跳出了“中体西用”的迷局,越过学习“器物”的层面,开始学习西方的制度,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又一个重要步骤;同时,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考虑到本课的内容比较多,有变法的背景,兴起,高潮(百日维新),结果,评价等,本课教学准备用两个课时。
第1课时主要解决变法的背景、兴起;第2课时,继续完成变法的高潮、结果以及评价。
为了教学内容、过程的连贯性、延续性,应安排连堂课。
本课的重点有两个地方,一是康、梁的维新思想。
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当时中国人向先进的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
它继承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它的产生发展也表明中国的思想领域又发生了重大变化。
学习这一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变化,也能了解到康、梁等人崇高的爱国救国意识和品质,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塑造。
另外,变法的内容也是重点。
学生通过对内容的学习,可以了解变法的本质,也可以在比较中发现维新思想与变法内容的差异。
从而体会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以及社会改革的不易。
从难点来看,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难点。
学生掌握的史实有限,很难理解康有为在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时为什么要利用孔子,利用儒家思想。
授课时需要教师精心设问启发诱导,在适当补充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得出正确的认识。
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1
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6课戊戌变法》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898年发生的戊戌变法运动,这是清朝末年一次重要的改革尝试,旨在推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以挽救国家危亡。
教材从戊戌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过程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意义和教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清朝末年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戊戌变法作为一次改革运动,其背景、过程和影响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分析来理解。
此外,学生对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可能局限于简单的“好”与“坏”,需要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评价戊戌变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如废科举、兴学堂、改官制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戊戌变法中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理解改革过程中的复杂性,树立正确的改革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以及对改革的认识和评价。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史料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戊戌变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照片引出戊戌变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评价戊戌变法。
4.案例分析:分析戊戌变法中的具体举措,如废科举、兴学堂、改官制等,让学生了解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戊戌变法的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改革观念。
历史《戊戌变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教材第二单元第6课,在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的基础上,课题命名为《劫难中的抗争——戊戌变法》。
本课主要从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过程、结果三个方面阐述了在甲午中日战争惨败,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救亡图存的变法改革运动。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次进步的、爱国的改革运动。
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近代中国屈辱挨打的形势变化,又启示后来的拯救民族的革命变化。
在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变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是这册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及变法过程、变法结果的分析,使学生看到戊戌变法是国民为了自强而进行的改革和采取的促进国家富强的探索,虽败犹荣。
教学难点让学生看到近代中西方的巨大差距,产生民族忧患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要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并由此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说学情三、说教学目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标要求和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知道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与事件,了解维新变法是面临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急形势下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政治改革,掌握其内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2)通过课堂问题的讨论,理解维新变法是面临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急形势下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政治改革。
(3)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教材中的历史材料,掌握运用历史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康有为等维新思想和活动的教学,认识到康有为等人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学习,要求维新变法,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的人生价值。
通过谭嗣同及“戊戌六君子”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事迹,认识到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流血牺牲的精神,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不断追求真理的优秀品德。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
一、教材解析本课内容主要讲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是中国近代变革的重要事件之一。
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要学会理解戊戌变法推行的原因和目的;二是要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②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推行情况;③了解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评价问题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的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戊戌变法的原因和目的,以及评价戊戌变法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设计【教学内容】一、戊戌变法的背景及原因。
二、戊戌变法的内容及推行情况。
三、戊戌变法的主要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环节】(5分钟)1.引入话题:“大家知不知道近代中国经历过哪些变革?”2.通过简单的讲解,介绍戊戌变法的概念和意义。
3.引出今天的话题:“戊戌变法”。
【正文环节】(35分钟)【步骤1:戊戌变法的背景及原因】(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及原因,简单分析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2.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戊戌变法背后的深层原因。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戊戌变法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重要的一件事情?【步骤2:戊戌变法的内容及推行情况】(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推行情况,着重介绍戊戌变法通过科举制度改革、允许民间创办报纸等举措,以及废除八股文等文化机构改革。
2.学生展开讨论,探究戊戌变法背后蕴含的思想和理念,分析戊戌变法推行的成败因素。
【步骤3:戊戌变法的主要影响】(10分钟)1.教师讲解戊戌变法对于中国近代历史与现代化的影响,包括改变科举制度、兴办新学、变革法律制度、开斋节战争、五四运动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6课戊戌变法》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898年发生的一场旨在推进、经济、文化等领域改革的运动——戊戌变法。
这场变法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兴起。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戊戌变法的背景、变法运动的进程、戊戌变法的失败及其历史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方面,学生尚需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可能较为陌生,需要在本课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失败原因及其历史影响;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戊戌变法的成败及其原因,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识到了解国家历史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失败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2.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生动展示戊戌变法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康有为、梁启超等历史人物的照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进而导入本课——戊戌变法。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并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解,重点阐述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戊戌变法说课稿
戊戌变法说课稿一、引言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运动,发生在清朝末年的1898年。
本次说课稿将从背景介绍、变法目的、变法内容以及影响等方面详细阐述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二、背景介绍1. 清朝末年的社会背景:清朝统治日益衰弱,社会问题严重,国力逐渐衰退。
2. 外国列强的侵略:列强入侵、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剧了国家危机感和民族自豪感的落差。
3. 内忧外患的累积:农民起义、地方割据、贪官污吏等问题层出不穷。
三、变法目的1. 挽救国家危机: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提升国家实力,挽救清朝的衰落。
2. 强化国家自主权:减少外国列强的干涉,恢复国家的独立地位。
3. 推动社会进步:改革封建制度,促进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
四、变法内容1. 政治改革:a. 设立内阁制度:建立现代政府体系,提升政府效率,增强决策能力。
b. 取消科举制度:改革教育体制,推动新式教育,培养人才。
c. 推行宪政思想:提倡民主宪政,倡导平等、自由的政治体制。
2. 经济改革:a. 推行新式税制:改革传统的赋税制度,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生产。
b. 发展工商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经济实力。
3. 军事改革:a. 建立现代化军队: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和战略思想,提升军队战斗力。
b. 改革军队组织:优化军队组织结构,提高指挥效率。
五、影响1. 内部影响:a. 政治动荡:变法运动引发了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间的激烈冲突,导致政治局势进一步不稳定。
b. 反对声浪:由于改革措施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引发了一系列反对声浪和抵制行动。
2. 外部影响:a. 列强干涉:外国列强对变法运动持有不同态度,有的支持,有的干涉,对变法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
b. 启发思潮: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为后来的革命和改革运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六、总结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运动,旨在挽救国家危机、强化国家自主权以及推动社会进步。
戊戌变法说课稿
戊戌变法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关于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戊戌变法的说课稿。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变革,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次说课将从背景、目的、实施过程和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够让大家对这段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背景1. 中国晚清时期的社会背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压力。
外部压力主要来自列强的侵略和割据,内部压力则源于政治腐败、社会不公和民族矛盾等问题。
这些问题使得中国社会陷入了混乱和动荡。
2. 清朝政府的困境清朝政府在面对外敌侵略和内部动荡时,表现出了严重的无能和腐败。
政府的官僚制度僵化,思想保守,无法有效应对社会问题。
这使得人民对清朝政府的不满情绪不断积累,呼吁改革的声音日益高涨。
三、目的1. 改革政治体制戊戌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改革清朝政治体制,建立起一个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政治架构。
通过取消八旗特权、设立宪政机构、推行选举制度等措施,试图摆脱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2. 推进现代化进程戊戌变法的另一个目的是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在这个时期,西方列强的工业化和科技发展已经使得中国的传统社会和经济模式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变法派希望通过改革,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观念,使中国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四、实施过程1. 变法派的兴起戊戌变法的实施是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倡导下进行的。
这些人包括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他们拥护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思想,积极推动变法运动的兴起。
2. 变法派的政治纲领变法派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纲领,包括废除八旗特权、设立议会、推行选举制度、改革教育体制等。
这些纲领旨在建立一个更加民主和现代化的政治体制,以应对社会的挑战。
3. 反对派的抵制戊戌变法面临着来自保守派的强烈抵制。
保守派认为变法派的改革是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破坏,他们通过政治手段和宣传活动来阻挠变法派的改革进程。
4. 变法的失败和影响尽管戊戌变法的目标是积极的,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戊戌变法说课稿
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戊戌变法》这节课选自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的内容。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所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在内容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学生学习戊戌变法并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依据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本课的地位作用,我设计本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制作百日维新中的内容表格,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初步掌握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依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制定,结合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确立为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自尊心强,渴求知识,但思想单纯,缺少自控能力,对感性事物感兴趣,理性思维有待加强。
历史知识积累的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说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讲述法、讨论法、演示法等力图达到学、思、练的有机结合。
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课堂教学除了教师的教,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学,所以,本课采用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8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第6课 戊戌变法
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号参赛者。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人教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学科核心素养、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面来进行说课,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戊戌变法》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的第三课。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新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主要史实。
本课在第二单元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又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
但对历史问题的理解仍缺少辩证性和全面性,因此,在教学中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境、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另外,本课涉及一些专业名词,如:资产阶级、公车上书、维新、改良、国是等,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有限,在本课教学活动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这一要求,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素养目标:1、立足时空观念,利用图文史料了解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
(时空观念)2、立足唯物史观,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认识近代中国探索道路的艰难曲折,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戊戌变法说课稿
戊戌变法说课稿大家好!很高兴在此献课。
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戊戌变法》,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戊戌变法》,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探索”的第7课的内容。
课文一共包括二个子目,分别是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主要从戊戌变法的产生、发展和失败的线索,讲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
课文是构成中国近代化探索这一主题的重要内容。
按照课程标准,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感知公车上书的历史,识记变法法令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历史知识和记忆历史知识的能力。
2、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明白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理解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的政治体制下,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二)过程与方法1、制作图表,归纳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形成知识的系统化。
2、以谭翤同英雄事迹为例,探讨谭翤同有哪些精神值得借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体会维新派为拯救腐朽的清王朝向他国学习的精神。
2、学习维新人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如下:【重点】公车上书的概况、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处理办法:主要采用谈话法、讲解法,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和军事五个方面具体讲解。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处理办法:主要采用读书指导法、问题探究法,从变法从变法内容上一步步引导分析戊戌变法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四、说教法和学法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基础教育改革,转变教学方式,我制定如下教学方法:【教法】1、谈话法:采用师生问答方式引入本课主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024《戊戌变法》说课稿范文
2024《戊戌变法》说课稿范文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将要说的课程是《戊戌变法》。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戊戌变法》是高中历史必修一中的一单元,它是通过学习清朝末年的政治改革——戊戌变法的历史事件,来了解社会变革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目的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和文献分析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目的和影响,能够分析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难点是:对历史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历史教学需要发扬历史的科学性和思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情景模拟法、问题引导法;学法是合作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学素材,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和文献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历史教学要关注历史的活生生,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与历史素养”。
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境引入,导入新课我会给学生展示一张清朝末年的社会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细节,让学生感知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然后,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清朝末年的社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戊戌变法这个历史事件。
环节二、讲解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通过课件和多媒体资料,我会简要讲解清朝末年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状况,以及戊戌变法的背景和事件经过。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穿插发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戊戌变法说课稿
戊戌变法说课稿【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次讲解将从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大家深入了解这段历史事件提供一些帮助。
【背景】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
外患方面,列强入侵,中国遭受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受到了严重侵犯;内忧方面,清朝政府腐败不堪,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不聊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戊戌变法应运而生。
【原因】戊戌变法的发生有着多重原因。
首先,中国面临的外患威胁迫使政府必须进行改革以保卫国家利益。
其次,清朝政府内部的腐败和无能使得国家治理陷入困境,人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此外,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和启蒙运动的兴起也为变法提供了思想基础。
【过程】戊戌变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康梁新政和戊戌政变。
康梁新政是变法的第一阶段,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导,旨在通过改革来挽救国家危局。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变法方案,包括推行宪政、改革教育、兴办新军等。
然而,由于清廷的反对和保守势力的阻挠,康梁新政最终未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随后,戊戌政变爆发,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黜光绪帝,重新掌握政权。
戊戌政变的成功标志着康梁新政的失败,也宣告了戊戌变法的结束。
【影响】戊戌变法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戊戌变法为中国的政治改革开辟了先河,奠定了中国近代化的基础。
其次,变法期间涌现出一批有志青年,他们通过参与变法运动,积累了政治经验,为中国后来的革命运动打下了基础。
此外,戊戌变法的失败也使得中国的改革者认识到,要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必须推翻清朝统治,进行彻底的革命。
【结语】通过对戊戌变法的讲解,我们可以看到这段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戊戌变法虽然未能实现预期的改革目标,但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的第六课《戊戌变法》是本册中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本课主要讲述了1898年发生的一场旨在推进、经济、文化等领域改革的运动。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改革尝试,对中国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改革和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然而,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深入的讲解和分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戊戌变法的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戊戌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对改革和进步的追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等,以讲解、分析和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文献资料、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康有为、梁启超等历史人物的介绍,激发学生对戊戌变法的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分析戊戌变法的意义和影响。
3.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讨论戊戌变法对中国的历史意义。
4.互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戊戌变法的理解和看法。
5.总结:总结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强调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包括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等主要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戊戌变法的全貌。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以了解学生对戊戌变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戊戌变法》说课稿
《戊戌变法》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我将从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第二单元的一部分,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突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所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前承《洋务运动》,下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
二、重点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确定依据: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的序幕,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需要在了解变法的主要内容这一基础上掌握。
再者学生只有了解了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才能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和意义。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确定依据:戊戌变法作为地场救亡图存运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十分深远。
课本对此问题未作阐述,学生只能通过戊戌变法的内容来探讨戊戌变法的意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能力,这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这一要求,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层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和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知道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背景;掌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通过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提高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识到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通过学习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返顾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戊戌变法(共22张PPT)说课稿
失败原因:
1、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光绪帝没有实权。 3、脱离了群众。 4、封建顽固派力量强大和强烈反对。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 布“明定国是”诏书,标志变法 开始,把维新运动推向高潮
内容
进步性 触及利益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上书言 事。
有利于民族资产 阶级参与政治
触动封建顽固派 的实权地位
鼓励私人兴办工 矿企业,发展农 工商业。改革财 政,编制国家预 算。
有利于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我们所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他们虽然已经具 备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感性认 知为主。而且通过课前调查发现,他们虽然对这段历 史已经有了一些浅显的认知,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 评价常带有感情化和片面性的色彩。尤其是我所教班 级的学生,他们的知识面狭窄,人文素养水平较低, 对历史知识的领悟与感受、总结与分析力方面要加强 提高,同时还要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探 究学习的能力。
中பைடு நூலகம் 海瀛 台
戊 戌 六 君 子
临刑前有绝命诗:
“有心杀贼,无力回 天;死得其所,快哉, 快哉!”
“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一:维新派之所以要倡导变法,其中一个原 因就是为了抵制“揭竿斩木”之“忧危”,他们 害怕群众,害怕革命。维新派认为“变之自上者 顺而易,变之自下者顺而难”,因此他们把变法 的希望寄于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而对于一 贯宣扬的设议院、立宪法等君主立宪制主张却未 敢提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戊戌变法》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我将从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第二单元的一部分,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突出以康有为、梁
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所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前承《洋务运动》,下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确定依据: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的序幕,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需要在了解变法的主要内容这一基础上掌握。
再者学生只有了解了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才能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和意义。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确定依据:戊戌变法作为地场救亡图存运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十分深远。
课本对此问题未作阐述,学生只能通过戊戌变法的内容来探讨戊戌变法的意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能力,这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这一要求,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层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和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知道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背景;掌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通过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提高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识到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通过学习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返顾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针对课文内容多、理论性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接讲授法,辅之以问题教学法法,通过展示图片材料和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并围绕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若干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并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辩论等,激发学生合作交流,增强团队意识。
在教学手段上,我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进行整合,采用图示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
2.学法
指导学生收集历史证据,了解变法前中国社会形势和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与能力。
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促进新思想观念的产生,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历史的能力。
通过问题的精心设计,巧妙提出,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索、组际辩论、创设情景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马关条约》签订场面的图片,提出问题:“《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假如你是生活在19世纪末的一位热血青年,你会想到该如何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通过回忆19世纪末中国的社会形势、为挽救民族危亡“献计献策”,理
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1)公车上书
视频播放:《公车上书》的相关内容。
然后根据视频内容提问:“A、影片介绍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B、上书的内容有哪些?C、为什么会提出变法的要求?产生了什么
影响?”
设计思路: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受和体验,增加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变法的思想准备
图片展示: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观点;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的图片。
角色扮演: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维新派和顽固派,展开辩论,加以指导。
设计思路:通过辩论,激发学习兴趣,从感性上认识变法遇到的阻力和困难,为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作一铺垫,同时感受维新派不畏阻力、坚持变法的精神。
(3)百日维新
结合课本讲述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展示表格,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四个方面归纳变法的内容,然后对各项内容逐项讲解,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每项变法内容所带来的影响,最后总结归纳出变法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自己得出结论,加深记忆,培养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戊戌政变
联系课本小字部分,由请学生讲述谭嗣同的英勇事迹,再结合教材讲述戊戌政变的基本情况。
设计思路:通过谭嗣同为变法甘愿流血献身的英勇壮举,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鲜血和生命作为代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5)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归纳。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分享智慧,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意义,突破本课的难点;同时通过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6)拓展延伸
介绍相关史实,留下思考题,让学生评价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7)注意事项
特别强调“戊戌变法”的字形书写,教授“横戌点戍戊中空”的口诀方便学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