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危机管理》课件介绍

形势与政策(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的精神: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和原则,集中体现在“上海精神”上,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上海精抻”作为成员国合作的基本准则,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协商一致原则,各成员国在建立共同利益基础上开展国家间合作发展,有利于各方达成共识;二是开创了地区合作的新型模式,冷战以来的国际组织多为国家政治联盟,上合组织则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三是尊重文明的多样性,谋求共同发展,不干涉他国内政。 上海合作组织主要内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结构和法律体系;安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务实合作蓬勃发展;给予蒙古、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观察员国地位;与联合国、东盟、独联体等国际或地区组织建立了密切联系。 政治合作:解决边界问题,巩固成员国政治互信和睦邻友好;在成员国关切的问题上以上海合作组织名义表示支持,成员国多次阐述对阿富汗、巴以冲突、伊拉克、朝核问题等问题的共同立场,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阿斯塔纳峰会宣言强调改革应遵循最广泛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应为改革设立时限和强行表决尚有重大分歧的方案。 安全合作:安全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点合作领域,核心是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当天,成员国即签署《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在国际上首次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作了明确定义,并提出成员国合作打击的具体方向、方式及原则。这发生在911事件之前,体现了成员国打击恐怖主义的远见卓识。上海合作组织由此成为最早打出反恐旗帜的国际组织之一 经济合作:涵盖贸易投资、海关、金融、税收、交通、能源、农业、科技、电信、环保、卫生、教育等领域 教育合作:2007年8月16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元首峰会上,俄罗斯时任总统普京倡议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得到各成员国的一致赞同。2009年上半年,成员国五方协商一致,共同确定区域学、生态学、能源学、IT技术和纳米技术等五个专业为优先合作方向,并按照基本的要求和标准遴选出了本国的项目院校,其中哈萨克10所、吉尔吉斯7所、中国10所、俄罗斯16所、塔吉克10所,共计53所。2010年9月23日,第三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教育部长会议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项目院校增至62所,其中哈萨克13所、吉尔吉斯8所、中国15所、俄罗斯16所、塔吉克10所 国际司法合作: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于2014年5月20日正式在上海政法学院奠基揭牌,将于2016年全面建成。 2013年9月13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3次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题为《弘扬“上海精神”,促进共同发展》的发言中表示,中方将在上海政法学院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愿意利用这一平台为其他成员国培养司法人才 上海合作组织趋势: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复杂多变,上海合作组织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三股势力”、贩毒、跨国有组织犯罪严重威胁本地区安全稳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都不同程度地遇到困难。我们需要树立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意识,加强合作、联合自强,把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成员国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使其成为成员国共谋稳定、共同发展的可靠保障和战略依托。 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新组织议事日程积极、务实,由于亚洲尚未出现其他类似机制,新组织对该地区一些国家极具吸引力;机制的扩大将进一步活跃成员国间的关系,为今后加强地区安全和经济合作创造了条件。确立的总理会晤机制将为各成员国开展经济和安全合作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有部分西方舆论指出了上海合作组织今后将面临的机制性问题。

上海合作组织对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

上海合作组织对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 摘要: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是欧亚地缘政治一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变迁。它的成立为我国构建稳定的中亚地缘政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合作平台,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上海合作组织对中国推动多极化世界格局、与其他成员国合作建立区域安全体系,实现睦邻友好的地缘政治环境。以及利用和开发中亚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市场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地缘政治 冷战结束以来,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两极格局已经消逝,面对新的形势,世界各国和各地区都在从机制构建和理念构建两方面努力探索,如何避免重蹈冷战历史的覆辙,同时更好地应对一个日益全球化、多样化时代的挑战。这种探索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地区主义和多边主义日趋活跃。 上海合作组织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它实践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开创了继欧盟、东盟之后又一种地区主义模式,在一个横跨欧亚的广袤而且多元的地区实现了区域合作的历史性突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本地区地缘政治的新纪元,使得长期以来深陷于结盟或对抗怪圈的该地区国家从此走上了一条结伴而不结盟的崭新道路。考虑到上海合作组织面积占欧亚大陆的五分之三,人口占世界总数的四分之一,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是欧亚地缘政治一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变迁。 中亚的地缘政治 中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处欧亚大陆心脏地带,提到中亚国家的地缘政治,我们就不能忽视麦金德的著名三段论:“谁统治了东欧,谁就能控制大陆心脏地带;谁控制大陆心脏地带,谁就能控制世界岛(欧亚大陆);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能控制整个世界”。① 麦金德的这一名言集中体现了“心脏地带论”的思想,使东欧和中亚成为了大国争夺的重要地方。 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由原来属于苏联的组成部分,变成国际社会新的地缘政治空间,这个“心脏地带”出现了所谓的“权力真空”这使得中亚地区地缘政治功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新的地缘变化自然带来新的争夺,中亚地区交织着世界大国,各大政治力量以及地区各国的战略和经济利益,中亚地区由苏联时期地缘政治上被边缘化的地区转变为一个战略利益的角逐场,使该地区朝向“欧亚大陆心脏地带”演变。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将这一地区称之为“欧亚大陆的巴尔干”,地缘政治地位十分重要。中国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为邻国,是乌兹别克斯坦的近邻,因此,在中亚展开的激烈地缘政治利益争夺必然与中国的战略利益密切相关,如果中国不积极有效地发挥作用,那么中国西部的地缘政治将朝向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也必将受到影响。如何对该地区施加中国积极的影响成为中国面对的一个挑战,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为我国构建稳定的中亚地缘政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合作平台,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该组织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中国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地缘政治,是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② 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利益紧密相联。在地缘政治演变的思维定势中,选择地缘政治盟友或是确立敌对关系的目的,是利益集团为了最大程度地维护地缘政治力量的均势,保障地缘政治格局的稳定和国家安全 ①麦金德.民主的思想与现实【M】.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134 ②百度百科

【国际组织全说(一)】上合组织的简介

上海合作组织简介 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从此,“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正式建立。 上海合作组织{[俄语]ШанхайскаяОрганизация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英语]Shanghai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CO)}。2001年6月14日~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元 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谈,乌兹别克斯坦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并在次日,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元首举行首次会谈并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元首正式签署《关于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宗教激进主义公约》。同年9月,上海合作组织政府首脑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首次会谈。上海合作组织政府首脑在会谈中联合决定启动上海和组织多边经济合作进程,宣布正式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政府首脑定期会谈机制。 中亚国家除土库曼斯坦外,均加入了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面积近3018.9万平方千米,占亚欧大陆面积的五分之三;人口1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上海合作组织是致力于经济合作的国家间地区性国际组织。 起源和建立 上海合作组织起源于1989年开始的,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关于加强边境地区信任和裁军的谈判进程的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座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观察员国:蒙古、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和平伙伴国:白俄罗斯和斯里兰卡。 成立宣言(全文)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 和国国家元首,高度评价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五年来在促进并深化成员国之间睦邻互信与友好关系、巩固地区安全 和稳定、促进联合发展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我们一致认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顺应了冷战结束后人类要求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展示了不同文明背景、传统文化差异的国家通过互尊互信实现和平共处、团结合作的巨大潜力;特别指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国家元首1996年和1997年分别在中国上海和俄罗斯莫斯科签署的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国防安全信任和关于在边境地区互相裁减国防武装力量的两项条约以及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1998年)、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1999年)、乌兹别克斯坦杜尚别(2000年)会谈期间签署的总结性文件,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大丰富了当代外交和地区合作的实践,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确信在二十一世纪政治多极化、经济和信息全球化进程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将上海合作组织提升到更高的合作层次,有利于成员国更有效地联合利用机遇和应对新的挑战与威胁;兹郑重宣布: 一、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二、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互相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成员国在政

上海合作组织简介

常见问题解答 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历程 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上海五国"机制源于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5国加强边境地区信任和裁军谈判进程。1996年和1997年,5国元首先后在上海和莫斯科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由此建立"上海五国"机制。2000年起,乌兹别克斯坦开始参与该机制。2001年6月15日,俄、中、哈、吉、塔、乌6国元首在上海会晤,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布在"上海五国"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的任务起初在于制止中亚恐怖主义活动、分离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地区内相互行动领域。2002年,在上合组织圣彼得堡峰会上签订了《上海合作组织宪章》,文件于2003年9月19日生效。这是一份章程文件,规定了组织的宗旨与原则、组织机构、主要活动方向。此外,2006年上合组织宣布打击国际贩毒作为世界恐怖主义金融支撑的计划,2008年积极参与阿富汗局势正常化。 与此同时,经济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另一重点合作领域。2003年9月,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签订了为期20年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规定长期目标是在上合组织空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域,短期目标是使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积极化。 2015年7月10日,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启动接纳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程序的决议。商定将白俄罗斯参与上合组织工作的地位提升为观察员国。另外,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柬埔寨和尼泊尔作为对话伙伴国加入上合组织大家庭。 哪些国家参与上合组织的工作? 目前有六个国家是上合组织的成员国: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个国家是观察员国:阿富汗、白俄罗斯、印度、伊朗、蒙古国、巴基斯坦;六个国家是对话伙伴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柬埔寨、尼泊尔、土耳其、斯里兰卡。 上海合作组织的工作过程如何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是成员国元首理事会。该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就组织所有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和指示。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例会,重点研究组织框架内多边合作的战略与优先方向,解决经济合作等领域的原则和迫切问题,并批准组织年度预算。 除元首和政府首脑理事会会议外,还设有议长、安全会议秘书、外交、国防、救灾、经济、交通、文化、卫生、执法部门领导人、总检察长、最高法院院长会议等年度定期会晤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的协调工作由成员国国家协调员理事会负责。 上海合作组织有两个常设机构,分别是设在北京的秘书处和设在塔什干的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 秘书长和反恐怖机构执委会主任均由元首理事会任命,任期三年。2013年1月1日起,以上职务分别由德米特里·梅津采夫(俄罗斯籍)和张新枫(中国籍)担任。 上海合作组织官方语言:中文、俄语。 何为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 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反恐机构执委会)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常设执行机构,设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上海合作组织简介

上海合作组织简介 2004/01/07 上海合作组织(俄文:ШанхайскаяОрганизация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英文: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于2001年6月15日在上海宣布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成员国总面积30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欧亚大陆的五分之三;人口14.55亿,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工作语言为汉语和俄语。 一、上海合作组织的由来 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上海五国”机制是从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加强边境地区的信任和裁军开始发展起来的。1996年和1997年,五国元首先后在上海和莫斯科举行会晤,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此后这一年度会晤形式被固定下来,轮流在五国举行。会晤内容也由加强边境地区信任逐步扩大到五国在政治、安全、外交、经贸等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2000年杜尚别峰会时,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应邀以主席国客人身份与会。由于五国元首首次会晤在上海举行,因此这一合作机制后来被冠以“上海五国”的称谓。 2001年6月,“上海五国”诞生五周年之际,“上海五国”成员国元首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在该机制发源地上海举行会晤。六国元首首先签署联合声明,吸收乌为“上海五国”机制成员,之后共同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该文件宣布,为更有效地共同利用机遇和应对新挑战与威胁,提升相互合作层次和水平,六国决定在“上海五国”机制基础上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00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在圣彼得堡举行会晤,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宪章》。该文件对上海合作组织宗旨原则、组织结构、运作形式、合作方向及对外交往等原则作了明确阐述,标志着新组织从国际法意义上得以真正建立。 二、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和原则 根据《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发展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等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上海合作组织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相互尊重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所有成员国一律平等;通过相互协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发展简介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发展简介 https://www.360docs.net/doc/672898839.html, 2006年06月17日10:57 新华网 上合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 SCO) 的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从此,“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正式建立。 2001年6月14日至15日,“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 15日,6国元首举行首次会晤并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六国元首还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 同年9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在阿拉木图举行首次会晤。六国总理在会晤中一致决定启动六国多边经贸合作进程,宣布正式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 200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在圣彼得堡举行第二次会晤,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宪章对上海合作组织宗旨原则、组织结构、运作形式、合作方向及对外交往等原则作了明确阐述,标志着该组织从国际法意义上得以真正建立。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其成员国总面积3018.93万平方公里,约占欧亚大陆面积的五分之三;人口14.55亿,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工作语言为汉语和俄语。 根据《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旅游、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上海合作组织对内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对外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它国家和地区及开放原则。

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安全中的作用

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安全中的作用 胡昕蕾 2012-03-27 13:59:52 来源:《法制与经济》2011年第4期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公共教学部,新疆五家渠 831300)[摘要]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各国和地区安全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从政治协商,军事互信发展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成为维护中亚地区安全的不容忽视的力量。 [关键词]上合组织;中亚;安全 [作者简介] 胡昕蕾,石河子大学商学院公共教学部。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从解决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边界划分和安全开始的,最初是“上海五国”机制的建立。后来随着合作的深入和安全形势的发展,2001 年 6 月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正如该组织秘书长张德广所讲的那样,“上海合作组织填补了冷战后欧亚地区出现的地缘政治和安全的真空,在稳定地区局势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① 一、划定边界 苏联解体后,中苏边界问题谈判转变为中国同俄罗斯及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之间的边界谈判。边界谈判、边境地区裁军和加强在边界地区的军事信任问题成为 20 世纪 90 年代五国政府需要解决的首要

问题。“上海五国”机制最初就是一个讨论和解决边境地区军事信任与裁军问题的元首会晤机制。 1996 年 4 月 26 日,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以中国为一方,俄哈吉塔为另一方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规定双方部署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互不进攻;不进行针对对方的军事演习;限制军事演习的规模、范围和次数;相互通报在边境 100 公里的纵深地区的重要军事活动情况;预防危险军事活动;加强边境地区武装力量的友好关系等。②从此启动了“上海五国”的重要历程。 一年后的 1997 年 4 月 24-25 日,双方在莫斯科签署了《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根据协定,双方将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裁减到与睦邻友好相适应的水平,使其只具防御性;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谋求单方面军事优势;双方部署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互不进攻;裁减和限制部署在边界两侧各 100 公里纵深的军事人员和武器数量;交换边境地区军事力量的有关材料;对协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等。③ 这两个协定是相互联系的,又是不断发展和深化的,它为中国与四邻国之间边境地区的互相信任和安全确立了牢固的法律基础。正是按照这两个协定的指导精神,经过长期的努力和艰苦谈判,中俄、中哈、中吉、中塔先后解决了边界问题。从而五国间长达7000多公里的边界线成为了睦邻友好带,维护了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为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专家谈判、部门会晤、元首会晤,在此过程中签署了大量条约、协定、宣言,边界和在边境地区加强相互信任的谈判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通过合作过程中的学习,日渐增强的信任将取代相互猜疑。这样做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这成为增

上海合作组织

浅析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内容摘要: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的成立有益于维护成员国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将为各方开展广泛的经济合作创造良好的地区环境,对推动欧亚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安全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其成立的背景、过程、及对它的评价作一简单介绍。 关键词:成立、背景、评价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它由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个欧亚国家组成,覆盖将近30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区域,拥有15亿之多的人口,地缘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上海合作组织由“上海五国”机制发展而来,它是后冷战时代美国在全球和欧亚大陆特别是中亚地区进行地缘政治争夺与权力角逐引发的地区格局调整的结果,是国际关系格局新旧交替时期解决地区各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与战略压力的需要,也是上海五国以建立新的国家关系为目标进行合作的自然延续。 上海合作组织是在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局部地区仍然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成立的。他的产生与发展是以六个成员国间利益一致和因素利益互补为基础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需要共同面对美国从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和从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中亚四国进行地缘争夺而来的战略压力,需要共同面对中亚四国内部的分离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所带来的安全威胁,同时,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中亚四国资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又相互需求、利益互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由于大国的争夺导致中业四国、中国和俄罗斯间的力量对比相对平衡,而且该组织成员国间有相似的社会状况。这些都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重要基础。 一、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背景 (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需要共同面对美国在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压力 冷战结束使得亚欧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东欧中亚地区出现了一大批新独立的国家,同时也出现了一大片的权力真空地带。为了填补这些“权力真空”,争夺战略优势,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的美国在中亚四国地区进行了激烈的地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 与动力 朱显平、邹向阳 【内容提要】文章分析了上海合作组织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实际经济层面和制度层面的进展情况并试用间接方法识别一体化的主导力量。在实际经济层面,以区域内贸易总比重和均比重表征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从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是增加的,而用区域内贸易强度指数来表征则是减小的。在制度层面,一体化体现在经济合作机制不断完善,经济合作战略不断充实。从时序和地域视角的间接证据表明,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一体化在贸易领域具有明显的市场主导特点,而在投资领域则具有明显的制度主导特点。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经济一体化制度一体化 【作者简介】朱显平,1954年生,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邹向阳,1970年生,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教授。(长春130012) 一引言 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的含义被广泛引用的有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和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的说法。丁伯根认为:“经济一体化就是将有关阻碍经济最有效运行的人为因素加以消除,通过相互协调与统一,创造最适宜的国际经济结构”。丁伯根还把经济一体化分为消极一体化和积极一体化:前者指消除歧视和管制制度,促进经济交易自由化;后者指运用强力改变现状,建立新的自由化政策和制度[1]。巴拉萨提出:“经济一体化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就过程而言,它包括旨在消

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差别待遇的种种举措;就状态而言,则表现为各国间各种形式的差别待遇的消失”[2]。 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在两个层面展开:其一是实质层面,意指成员国之间经济活动中各种人为限制和障碍逐步被消除,各国市场得以融合为一体,企业面临的市场得以扩大;其二是形式层面,意指成员国之间签订条约或协议,逐步统一经济政策和措施,甚至建立超国家的统一组织机构,并由该机构制定和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学术界也将前者称为功能性一体化,将后者称为制度性一体化。功能性一体化与制度性一体化关系密切,既可相互促进,也可相互制约。 我们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的分析从实际经济一体化和制度一体化两个层面分别进行。在实际经济一体化层面主要分析区域内贸易、直接投资等跨国经济活动障碍消除的程度。在制度层面主要分析(1)明确、正式的承诺和组织机构,(2)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决策程序、准则、规则、共识、预期、咨询论坛、合作模式和政府间协议等的建立情况。进而在这两个层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间接途径识别市场和制度在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相对作用。 二实际经济一体化的进展 (一)测量方法 测量经济一体化的程度,通常有两条技术路径可供选择[3]。第一条路径是考虑经济一体化的先决条件的满足程度,通常采用评估不同国家国民间经济交易壁垒降低或消除的程度的方式。然而,能够潜在地影响一体化的要素清单,现在扩展到远远超过诸如关税等简单的正式边境壁垒,包括了范围广泛的国内政策以及并不与政府政策直接相连,由市场结构、技术、地理、信息来源等衍生而来的各种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2001年6月15日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国家元首, 高度评价“上海五国”成立五年在促进并深化各成员国之间睦邻互信与友好关系、巩固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致认为“上海五国”的建立和发展顺应了冷战结束后人类要求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展示了不同文明背景、传统文化各异的国家通过互尊互信实现和睦共处、团结合作的巨大潜力; 特别指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五国元首1996年和1997年分别在上海和莫斯科签署的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两个协定以及在阿拉木图(1998年)、比什凯克(1999年)、杜尚别(2000年)会晤期间签署的总结性文件,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大丰富了当代外交和地区合作的实践,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 确信在二十一世纪政治多极化、经济和信息全球化进程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将“上海五国”机制提升到更高的合作层次,有利于各成员国更有效地共同利用机遇和应对新的挑战与威胁; 兹郑重宣布: 一、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二、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三、上海合作组织每年举行一次成员国元首正式会晤,定期举行政府首脑会晤,轮流在各成员国举行。为扩大和加强各领域合作,除业已形成的相应部门领导人会晤机制外,可视情组建新的会晤机制,并建立常设和临时专家工作组研究进一步开展合作的方案和建议。 四、“上海五国”进程中形成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是本地区国家几年来合作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应继续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新世纪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 五、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将严格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相互尊重独立、主权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成员国总面积30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欧亚大陆的3/5;人口14.55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4。正式的工作语言为汉语和俄语。 一、上海合作组织的确立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上海五国”实践取得丰硕成果。它顺利推进了中国与其他四国解决历史遗留边界问题的进程,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它坚决打击和遏制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维护了各国及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它积极推动成员国间的经贸交流,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它不断加强成员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协调,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地区力量。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区域合作的步伐,以更有效地把握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机遇,抵御各种风险与挑战。与此同时,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势力在中亚地区的活动日益猖獗,严重威胁各国的安全与稳定,影响地区和平与发展。中国、俄罗斯及中亚国家既肩负保障本地区安全与稳定、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使命,也面临发展自身经济、实现民族振兴的艰巨任务。惟有进一步深化彼此间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才能更有效地捍卫自身利益,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目标。 基于上述,2001年6月15日,“上海五国”诞生五周年之际,“上海五国”成员国元首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在该机制发源地——中国上海举行会晤,将“上海五国”机制提升到更高层次,使之成为六国在新形势下发展合作的重要依托和坚实基础。为此,六国元首于6月14日签署联合声明,吸收乌为“上海五国”机制成员,6月15日共同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该文件宣布,为更有效地共同利用机遇和应对新挑战与威胁,提升相互合作层次和水平,六国决定在“上海五国”机制基础上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会议还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这是“9·11”事件发生前三个月。上海合作组织由此成为国际上最早鲜明提出打击恐怖主义的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标志 上海合作组织会徽呈圆形,主体是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个成员国的版图、

上海合作组织——简介

上海合作组织 一、上海合作组织概述 (一)成立过程 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俄语:Шанхайскаяорганизация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ШОС;英语: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SCO)是21世纪建立的笫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是笫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组织,也是第一个中国在其中发挥主要推动作用的组织。它的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随后在2001年6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纳扎尔耶夫、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总统阿卡耶夫、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拉赫莫若夫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卡里莫夫在上海签署了六国元首《哈、中、吉、俄、塔、乌联合声明》。声明宣布哈、中、吉、俄、塔五国决定接受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作为完全平等成员加入“上海五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将遵守1996年和1997年分别签署的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两个协定以及“上海五国”元首达成的其它各项协议所体现的原则,并愿意同哈、中、吉、俄、塔一起成为这一新的联合体——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始国。6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俄罗斯总统普京、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斯坦总统阿卡耶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若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在上海出席了“上海

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在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下,六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并发表会议新闻公报。至此,上海合作组织在“上海五国”的诞生地上海正式宣告成立,开辟了地区合作的新篇章。 (二)成员国介绍 该组织除了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个成员国,还包含了五个观察员国: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蒙古和印度。工作语言为汉语和俄语。成员国总面积为3018.9万平方公里,即欧亚大陆总面积的五分之三,人口约16亿,为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三)上合组织宗旨 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互相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成员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和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联合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四)举行时间与常设机构 上海合作组织每年举行一次成员国国家元首正式会谈,定期举行政府首脑会谈,轮流在成员国举行。为扩大和加强各领域合作,除业已形成的相应部门领导人会谈机制外,可视情况组建新的会谈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的介绍

“上海合作组织”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内容提要:“上海合作组织”作为欧亚大陆最大的地区多边合作组织,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地区组织的鲜明特点。它的成立不仅会促进各成员国的安全与繁荣,而且也将影响本地区政治力量布局,有利于推动多极化进程的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001年6月15日,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告了一个崭新的地区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该组织的成立是对欧亚大陆地区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一、“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是“上海五国”进程发展的必然结果 1996年4月,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首次会晤,决定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元首会晤,于是,五国元首会晤机制便建立起来,被称作“上海五国”。在第一次上海会晤和第二次莫斯科会晤中,五国两方,即以中国为一方,以俄哈吉塔四国为另一方,讨论了消除边境地区紧张与对峙的问题,并先后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通过这两个协定的签署,中国同俄、哈、吉、塔四国之间形成了一条长7,000多公里、宽200公里的广阔的和平地带。随着中国同上述四国之间边境地区紧张与对峙的消除和和平友好边界的建立,五国元首会晤的议题自然就由边境地区加强军事信任和裁军问题转移到合作方面来;同时,五国两方的会晤机制自然也就变成了五国五方会晤机制。从第三次阿拉木图会晤到第五次杜尚别会晤,五国元首讨论的议题不断增加,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现在已涵盖政治、安全、经济、外交、文化、能源、交通等各个领域。五国合作的迅速发展,对“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提出新的要求。于是,五国元首在2000年7月杜尚别会晤时,提出了把“上海五国”会晤机制转变成合作组织的问题。“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完成了“上海五国”由地区安全论坛到合作组织的重大转变。 二、“上海合作组织”的特点 “上海合作组织”具有许多与其他地区组织不同的特点: 1.“上海合作组织”是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国倡导,在中国成立,用中国城市命名的地区合作组织。 2.“上海合作组织”是欧亚大陆最大的地区合作组织。它地跨大半个欧亚大陆,东起太平洋,西到芬兰湾,南达兴都库什山,北到北冰洋,占欧亚大陆面积的三分之二。人口1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3.“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安全为先行的多边合作组织。苏联解体后,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在中亚地区抬头,并与地区外各种政治势力和极端势力相勾结,对有关国家及欧亚地区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五国元首开始就地区严峻的安全形势进行磋商,决定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1999年,五国元首在比什凯克会晤中正式提出了采取联合行动“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72898839.html,时间:2009-07-28发表评论>> 在中国参与的数十个多边国际组织中,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不仅由中国参与创建,而且是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总部设在中国的多边国际组织。中国在这个组织成立过程以及此后在这个组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参与多边外交的状况和政策。 上海合作组织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五国在原有的五国会晤机制上成立的,是相关国家在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 1991年苏联解体,中国与原苏联之间的长达7000多公里的边界,变为需要由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分别相接的边界。中国同前苏联之间的边界谈判现在必须同时同俄、哈、吉、塔四个国家进行。 为了给边界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1996年4月,五个国家的元首在上海会晤,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议,从此开始五国领导人的定期会晤机制。在第二年的莫斯科会晤期间,五国元首又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两个协定。 鉴于冷战结束以后,民族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三股“邪恶势力”在中亚和邻近的高加索地区活动日益猖獗,严重威胁着本地区的乃至亚洲的和平和稳定,在1998年7月的阿拉木图举行第三次五国元首会晤上,首次对这一问题予以探讨。与会元首表示,“将采取措施,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偷运武器、贩卖毒品和麻醉品以及其它跨国犯罪活动”。从此,五国元首会晤的机制以安全合作为主轴,为和平友好合作而展开活动,推动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依次得到解决。 五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互信不断加强,也使合作逐步扩展和外溢到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领域。1999年8月,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比什凯克举行的第四次五国元首会晤上,与会元首提出了复兴“丝绸之路”的“丝绸外交”的构想,“以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加强地区和平与稳定”。会议还提出了加强元首之间和政府首脑之间的会晤,以及加强包括外长、国防部长、经济和文化部门负责人会晤在内的各个级别的经常接触和磋商。在这次会晤期间,中、吉、哈三国签署了三国的《国界交界点协定》和中吉两国签署了两国《国界补充协定》,以及中国与塔吉克签署了《关于国界协定》。在2000年7月的杜尚别五国元首第五次会晤期间,中、塔、吉三国签署了三国的《国界交界点协定》。 2001年6月,在五国轮流主持五国会晤后,元首会晤重新回到上海。在吸收乌兹别克斯坦由观察员正式成为会晤的一个成员后,六国元首决定将“上海五国”机制提升为“上海合作组织”,并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奠定了打击三种势力,以及与危害和威胁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的非法贩卖武器、毒品和非法移民等现象做斗争的法律基础。六国元首还一致支持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启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谈判进程,制定长期贸易合作纲要,促进相互之间的贸易合作。这次峰会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标志着成员国总面积近3018.9万平方公里,约占欧亚大陆面积的五分之三;人口约15亿,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的国际多边组织的成立。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在机制建设方面不断完善。2001年9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