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情况,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

但第三次科技革命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对其了解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原因。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其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教材、参考资料。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3.网络资源:搜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视频、图片等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所学的科技革命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等知识点,让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计算机、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

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二、课程标准(实验稿)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尤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影响。

2.通过视频、材料、图片等素材,引起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3.学生感受到科技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树立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读书的理想。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嫦娥玉兔成功互拍》视频教师:同学们,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刷新了中国高度。

我们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也把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

它反应的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学生:第三次科技革命。

(设计意图:以学生重大时政新闻为突破口,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将学生带进历史情境,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问渠那得清如许——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教师: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最终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了解信息技术,基因工程,核能利用的发展及其对人类历史进程和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进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教学难点: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解释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的科学词汇。

学:《强化学习》67讲:讲授新课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节假日你如果去美丽的城市海南旅行,你会选择哪种交通工具?到了海南你会采用哪种通讯方式给家人报平安?你又会采用什么方式把旅行的见闻给远方的朋友交流?这一切成果都要归功于科技革命,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完成《助学》中的预习笔记(疑难问题可以小组合作解决)检查预习情况:①你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时间吗?②前两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③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有何规律?出示“想一想”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科学技术为什么迅速发展?出示“想一想”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并向大家介绍你了解的成就。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展示相关图片资料,并播放神舟七号发射影像资料。

在这一系列科技成果中,大家比较熟悉、感受较深的首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你是怎样利用这一成果的?并指导学生适度上网。

除了互联网技术之外,生物工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型跨学科技术。

引申到克隆技术。

提问:①你对克隆技术有哪些了解?出示“小知识”补充克隆技术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出示“动脑筋”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呢?教师过渡,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找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师高度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并要求学生根据概括词识记。

出示材料一: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为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的技术则多在10年以内,如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仅为1年。

材料二: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也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等。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以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科技变革为背景,介绍了第三次科技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互联网的出现、生物技术的突破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的相关知识,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科技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第三次科技方面,他们可能了解不多,特别是对于一些具体的技术和人物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和图片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第三次科技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三次科技的发生、发展及其主要成就,掌握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的主要成就,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

2.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事例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第三次科技的相关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关于第三次科技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第三次科技的发生、发展。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三次科技的主要成就,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第三次科技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教案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教案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历史与社会学院乔贝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它以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空间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技术革命。

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

同时,它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向更高境界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学生学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对科技革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与认识,这是学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但是学生缺少对三次科革命内在联系和整体的把握。

对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存在一种片面化的认识。

这些问题必须在这节课中提出和重新认识。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的有关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并运用历史材料,概括和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观点。

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及特点;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难点突破办法:因为影响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中主要要结合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变化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1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原子能的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兴起、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兴起、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发展,是第三次科技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科技成就。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之间相互渗透。

二、课程标准二、课程标准 以计算机网络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以计算机网络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以计算机网络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人类进步与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人类进步与发展。

四、学习重点、难点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难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

难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

五、教学流程五、教学流程 设计说明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神舟五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展示:神舟五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学生:看图片,说出宇航员的名称学生:看图片,说出宇航员的名称学生: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就是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的学生: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就是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的学生:神七宇航员翟志刚迈进太空的第一步,神七宇航员翟志刚迈进太空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全新的开始。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八单元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3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八单元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3 新人教版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记住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三大技术;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及其影响;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初步认识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了解知识经济出现的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原因的分析,归纳出科学技术革命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学生通过交流和体会感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面貌的改变,联系实际感知历史;通过指导学生看图片,阅读史料和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通过目标导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创新的精神;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尊重知识,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的意识;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培养学生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而努力学习的精神。

【重点难点】一、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

二、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导学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谈话法、图示法等多法结合。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用多媒体演示)神舟7号和神舟8号发射和回收的实况录像资料,指出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国在航空领域所取得的骄人业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提问: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何时?有哪些成果?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取得了哪些成果?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演示问题,学生活动,思考问题: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三大技术的突破1、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三大标志。

2、了解原子能的发展过程。

(理论→军用→民用)3、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方面的成就。

4、了解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的时间、地点。

学生阅读教材,将基本知识在书上勾画出来,并试着解决有关问题,教师巡视做指导。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原因的分析,从而归纳出科学技术革命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的结论。

通过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理解和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培养学生正确的国际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含义,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 导入近代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哪两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它们的理论和标志是什么?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它具有哪些特点?它对于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新授当今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使人类社会的面貌日新月异,有人曾戏言:马克思没坐过飞机,列宁没看过电视,毛泽东没用过手机。

的确,与生活在50多年前的人们相比,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主要归功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人们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在这一系列科技成果中,大家比较熟悉,感受较深的首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学生自由发言,长叹互联网技术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影响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国际互联网是全世界由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成的信息传送网络,是使世界上各种计算机能交换各类数据的通信媒介,它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社会。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展现: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二战尚未终止,新的科技革命已经开始了,交战两边为了及早消灭对手,不吝重金吸引高科技人材,研究高科技武器,如美国为了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利用了第一台电子运算机,利用原子能技术研制了原子弹病用于战争当中;德国人制造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
材料二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闻名的核动力公式,为原子能的发觉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运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形,尤其以运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进展的史实,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阻碍。
2.通过视频、材料、图片等素材,引发学生爱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育学生运用史实,归纳、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教师: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学技术也不例外,这一特点要求咱们在进展科技的进程中,应该如何做?
学生:趋利避害。
(设计用意:利用克隆技术在带给人类庞大利益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教育。)
三、长江后浪推前浪——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展现:
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刻大为缩短,例如,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为84年(1698—1782)、电动机为65年(1821—1886)、无线电为35年(1867—1902)、雷达为15年(1925—1940);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那么多在10年之内,如原子能利用为6年(1939—1945)、电子运算机为5年(1946—1951)、晶体管为4年(1947—1951)、激光器仅为1年(1960—1961)。
展现:
今世的技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加的源泉。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加率,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为1.7%,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增加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80%。

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设计

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设计

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中的一课。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突出地表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它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空前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

因此,就必须让学生掌握和了解第17课的内容。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主,讨论法、活动探究法、比较法、讲述法。

【学习目标】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2、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学习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学习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1杨利伟和神舟五号的图片2载人航天技术属于第几次技革命的成果?”,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回答图片反映的内容。

(从而形象直观地切入科技革命的正题,水到渠成的导入新课。

)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板书课题)【学习过程】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将基本知识在书上勾画出来,并试着解决以下问题,教师巡视做指导。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的兴起1.20世纪年代以来,人类在、、、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的到来。

2. 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的社会。

3.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其中的尤为引人注目。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世界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课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2、感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兴起的时间、标志等信息。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提高比较分析认识规律、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运用历史史实,提高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能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得到增强。

【教学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二战期间军事科技得到迅猛发展,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制造液体火箭用于空袭英国。

战后,这些原本用于制造杀人武器的技术转为民用并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引入本课学习。

【自主学习感知新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1、时间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开始于美国2、标志: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得到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的能源:原子能、核能4、特点:①、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有“尤里卡计划”外,还有 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 国的“863 计划”等。 作
业 完成同步练习



课三

堂科

技 革
结命
兴起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标志(领域):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克隆技术
课 第 17 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题 1.知识目标
课型 课时
新授课 1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 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 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
学 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
目 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 标 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 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 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 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新材料以及火箭技术→空间开发→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
→计算机更新换代。 C.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0 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使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

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学生应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学生还应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

学会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畅谈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以强化学生对科技革命的感受和体会,或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气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这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新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技术群。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诸多领域。

第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如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第三,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构成了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生产力,如生物工程这一综合性科学技术的兴起。

第四,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进步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是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第三次科技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材通过详实的史料、丰富的图片,生动地展示了第三次科技的成果,旨在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科技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第三次科技作为一项较为宏观的课题,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技术原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消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第三次科技的核心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三次科技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其主要成果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第三次科技的发生、发展过程。

2.第三次科技的主要成果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活质量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创设第三次科技的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第三次科技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第三次科技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三次科技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3.课堂讲解:针对第三次科技的主要成果和影响,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分析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九年级下历史教案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九年级下历史教案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九年级下历史教案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使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

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学生应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学生还应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

学会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畅谈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以强化学生对科技革命的感受和体会,或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气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这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新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技术群。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诸多领域。

第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如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第三,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构成了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生产力,如生物工程这一综合性科学技术的兴起。

第四,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进步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影响:
向学生提高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发达国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的数据,“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规模和速度大大超过“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情况,以及相应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比例的数据。
教师向学生介绍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学科
历史
课题
课型
新授




知识
能力
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 蓬勃发展的史实。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和对世界经济及国际经济局产生的重要影响。学生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四、布置作业:
1、第 三次科技革命中、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的是 :(B)
A原子能B电子计算机C航天技术D遗传工程
2、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 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D)
(3)你认为科技发展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二、第三种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学生观看、思考或回忆旧知。
学生举例。
学生畅谈。
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可提供一些有关资Leabharlann )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
结合自己的体会,初步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
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中发现历史发展规律、趋势。
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及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过程
方法
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
态度
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贡献。
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思考,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认识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涉及多种领域,显示出技术群的特点。
2从中得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的结论。
3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各领域的相互交叉、渗透。
4悟出科技进步已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学生通过材料分析、教师的讲述,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师生共同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三、课堂 小结:
学生畅谈学完本课后感想,教师补充说明: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德尔巨大促进作用,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次生产力 ”的论断。当前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要刻苦学习、风发图强、迎接挑战,为祖国的明天作出贡献。
教学 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特点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能反映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的文字材料、图片及数据等。
(2)、将三次科技革命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数据和相关图片提供 给学生。
(3)、有关生物工程及其综合性特点文字材料。
(4)、将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科技进步因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率数据提供给学生。
提问:就你的了解,请说出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技术有哪些?
2、核心:提问:请你畅谈计算机、互联 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师总结: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 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3、利与弊:由克隆羊引出生物工程并提问:
(1)你如何理解克隆技术?
(2)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有弊端?请举例。
教学重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思路1:由上海世博会中体现高科技的图片(如太阳能车“叶子”)或视频引出本课。
思路2:让学生回忆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由此引出本课。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兴起:教师 介绍二战期间军事科技的发展,如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技术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战后,这些军事技术转为民用并迅速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A从发明和使用 机器开始
B使人类进入了“电器时代”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人们生活
3、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促进许多国家优先发展教育
B西方国家普遍加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缩小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D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4、请结合中国历史和所学知识,说说三次科技革命发生时中国所处的历史背景,并说明中国是否收益。(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文字狱”盛行,闭关锁国,无从收益;第二次科技革命时,虽有“洋务运动”,但清政府已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半殖民地化的现实使中国无力收益;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人民推动了三座大山后,通过自力更生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冷战”的影响和国内“左”倾思想的干扰,没能很快地实现现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