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A型口蹄疫流行特点及防控

合集下载

2023年口蹄疫疫情

2023年口蹄疫疫情

2023年口蹄疫疫情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主要影响偶蹄类动物,包括牛、羊、猪等。

口蹄疫疫情在2023年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将从疫情的全球分布、病毒特征、疫情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疫情分布2023年,口蹄疫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流行。

在亚洲地区,中国、印度、越南等国家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在中国,口蹄疫疫情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养殖规模较大的养牛场和养猪场。

印度和越南等国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

除亚洲地区外,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等国家也报告了口蹄疫疫情的发生。

这些国家的养牛业和养猪业发达,因此疫情对当地的畜牧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二、病毒特征口蹄疫病毒属于口蹄疫病毒科,是一种非常变异的RNA病毒。

该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和污染的物体传播。

它能在牛、羊、猪等动物体内迅速复制,导致口腔、蹄部、乳房等部位出现溃疡和炎症,严重影响动物的生长和生产。

口蹄疫病毒有多种血清型,包括A、O、C、Asia 1等。

不同血清型的病毒对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感染能力和致病性。

在2023年,主要的疫情血清型为O型和Asia 1型。

三、疫情防控措施为了控制口蹄疫疫情的传播,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控措施:1. 疫苗接种:口蹄疫疫苗是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重要手段。

各国政府和兽医部门加强了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并积极推广疫苗接种工作。

养殖场和农户也积极参与疫苗接种,提高了动物的免疫力。

2. 检疫措施:加强口蹄疫疫情的监测和检疫工作是防控的重要环节。

各国加强了口蹄疫病毒的监测和检测能力,对进出口动物和动物产品进行严格的检疫。

同时,加强了口蹄疫疫情的报告和信息共享,提高了防控的效果。

3. 动物隔离:对于疫情暴发的养殖场和动物群体,采取隔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将疫情暴发的动物隔离起来,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可以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

4. 卫生消毒:加强养殖场和农户的卫生消毒工作也是防控的重要一环。

浅谈口蹄疫的综合防控措施

浅谈口蹄疫的综合防控措施

浅谈口蹄疫的综合防控措施口蹄疫是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的疾病,其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为了有效控制和防止口蹄疫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控措施。

本文将从预防、监测、隔离、灭杀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预防措施预防是最重要的环节,有效预防可以减少疫情发生的可能性。

首先,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牲畜场地,清除禽畜粪便和废弃物。

其次,进行健康检测,对具备传染疫情可能的牲畜进行隔离,确保新引进的牲畜没有潜在的感染风险。

此外,合理调控饲养密度,减少牲畜之间的接触,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

二、监测措施及时有效的监测是控制口蹄疫传播的关键步骤。

建立起牲畜疫情监测体系,加强对口蹄疫病例的报告和监测,及时发现疫情,追踪和确定感染源。

此外,建立流行区域和非流行区域的监控区域,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三、隔离措施采取隔离措施是对疫情扩散的有力制约。

采用“远离、隔离、封锁”的原则,对疫情发生的地区和病畜进行隔离,限制其输送,防止扩散。

对于已经与病畜接触的牲畜,也要进行相应的隔离措施,保证疫情不再扩大。

同时,要建立与隔离措施相关的监控措施,及时发现隔离措施的漏洞,加强管理和修复。

四、灭杀措施灭杀是针对已经感染或疑似感染口蹄疫的牲畜进行的紧急处理。

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牲畜,需要及时实施安乐死,避免病情继续扩散。

此外,对于病畜所在的场地,也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理,以杀死病毒和病原体。

对于发生疫情的地区,可以采取限制交通、销毁饲料等措施,杀灭病毒的传播源,保护非感染地区的畜牧业。

综上所述,口蹄疫的综合防控措施包括预防、监测、隔离和灭杀等方面。

只有全面加强这些措施的实施,及时采取相应的方法和策略,才能更好地控制和减少口蹄疫的传播。

希望相关部门和畜牧业从业者都能充分认识到口蹄疫对畜牧业的危害,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畜牧业的发展和安全。

羊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羊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具有高传染性、高发病率、可远距离传播、难以防控的动物烈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偶蹄兽,猪、牛、羊最易感。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WOAH)将口蹄疫列必须上报的动物疫病。

我国农业农村部将该病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口蹄疫对羊的危害较大,病死率有可能会达到50%以上,对羊产业造成的危害巨大。

一、口蹄疫病原口蹄疫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为单股RNA病毒,有明显的多型性和易变性,目前有7个血清型,分别是A 型、O型、C型、Asia1型,SAT1型、SAT2型、SAT3型。

每个血清型还有多种亚型,不同血清型的疫苗无相互免疫保护作用。

口蹄疫病毒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耐干燥和低温,对常见消毒剂如醇类、酚类、氯仿等有机物不敏感,对高温、酸碱敏感,短时间内能将其灭活。

二、口蹄疫传播与感染口蹄疫有多种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主要是发病动物(包括隐性感染动物)与健康动物直接接触后发生感染;间接传播主要是指健康动物接触了发病动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物品后发生感染;空气可传播口蹄疫,病毒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通过气流进行传播,当健康动物通过呼吸吸入病毒后发病,空气传播的距离可达数十甚至上百公里,从而加大了口蹄疫的防控难度。

口蹄疫病毒经由破损皮肤表面、呼吸道黏膜、消化道侵入机体而感染,病毒侵入上皮细胞后不断繁殖,形成原始水疱,而后病毒进入血液形成毒血症,在口腔内齿龈、舌头、乳房等部位上皮组织内产生水疱或溃疡样病变。

三、羊口蹄疫临床症状羊感染口蹄疫经过5-14d的潜伏期出现症状,患病羊体温升高到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脉搏和呼吸加快,口腔内齿龈、舌头、乳房等部位产生水疱或者溃疡样病变,严重的感染甚至能蔓延到气管、咽喉、前胃等黏膜处;蹄部仅出现小水疱,快速恢复消失,部分病例水疱破裂后发生糜烂、形成溃疡,会出现跛行、流涎、倒地不起等症状。

水疱破裂后体温开始下降,症状逐渐好转。

良性症状通常在患病后一周即可自愈,死亡率约为2%,病变主要是皮肤及黏膜发生烂斑或水疱。

当前A型口蹄疫流行概况及免疫预防

当前A型口蹄疫流行概况及免疫预防

当前A型口蹄疫流行概况及免疫预防∙点击:503∙日期:2014-07-21 10:22∙来源:养猪信息网∙在第37届养猪产业博览会(广州)上,何虎成研究员针对当前A型口蹄疫的流行做了详细的介绍,并针对性地讲解了免疫预防的措施。

口蹄疫在中国当下的流行情况以及免疫预防的基本建议。

口蹄疫病毒共有7个血清型,目前全球流行的优势毒株仍是A型和O型。

目前O型的流行有所缓和,A型流行增加,并发生了宿主嗜性改变(猪也出现发病)。

因此规模养猪场在继续做好O型口蹄疫免同时应密切关注A型口蹄疫的动态。

A型病毒危害程度仅次于O型,且对环境抵抗力强,易发生变异。

现如今养猪业集约化程度高,养殖密度大等因素,一年四季均可爆发。

猪感染后可300天连续带毒,其鼻粘膜的病毒浓度最高,以气溶胶形式排毒,浓度均高于其他经济动物。

这给口蹄疫的防疫带来不便。

防控口蹄疫以使用口蹄疫灭活疫苗免为主。

国内现有口蹄疫A型疫苗有三种,A型灭活疫苗、O-A双价灭活疫苗和O型- A型- Asia1型三价灭活疫苗。

正确选择使用上述疫苗对动物进行免疫可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选择O-A双价灭活疫苗对于当前的形式十分重要。

但是,由于猪对于口蹄疫免疫应答较为迟钝因此首次使用A型口蹄疫疫苗时、全群35日龄以上猪应做2-3次基础免疫,每次间隔时间4-5周(注意妊娠30天和产前30天内不接种疫苗过后补免),以后每隔3-4个月免一次。

在做好基础免疫的同时,还应注意免疫密度,当免疫密度达到标准,才可以大大降低目前复杂疫情环境下口蹄疫所带来的风险。

在免疫误区方面,何虎成提醒选择与毒株匹配的灭活疫苗和注意不同年龄不同动物的免疫间隔期不同。

最后,何虎成研究员还简单介绍防疫中的消毒措施。

在消毒中应注意几个方面:首先,消毒前,猪舍、猪体、人员和器械都要消毒。

其次,选择正确的消毒试剂。

再次,消毒剂配比浓度宁愿高一些。

最后,消毒剂要足量,作用时间足够长。

口蹄疫疫病防控要点

口蹄疫疫病防控要点

口蹄疫疫病防控要点
一、口蹄疫疫病概述
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影响牛、羊、山羊和猪等偶蹄类动物。

该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食物和水源传播,且极易在动物之间传播。

二、口蹄疫的危害
1.对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对农村居民生活带来影响;
3.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三、口蹄疫的预防控制措施
1.加强动物管理,建立健全防控制度;
2.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卫生;
3.加强动物检测和监测;
4.强化兽医队伍建设和技术培训;
5.落实应急预案。

四、口蹄疫预防控制要点
1.禁止非法运输活体畜禽及其产品;
2.加强畜禽进出口检验检疫工作;
3.完善畜牧业生产经营体系,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
4.加强兽医防控队伍建设和技术培训;
5.落实动物疫病报告制度,及时上报疫情信息;
6.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口蹄疫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五、口蹄疫的治疗方法
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愈口蹄疫,治疗主要是针对临床表现进行对症处理。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隔离患动物,避免交叉感染。

六、结语
口蹄疫是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的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十分重要。

养殖户和相关部门应加强防控意识,建立健全预防控制体系,共同维护畜牧业健康发展。

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重点(推荐)

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重点(推荐)

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重点(推荐)第一篇: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重点(推荐)临诊症状以蹄部水疱为特征,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蹄冠、蹄叉、蹄踵发红、形成水疱和溃烂、有继发感染时,蹄壳可能脱落;病猪跛行,喜卧;病猪鼻盘、口腔、齿龈、舌、乳房(主要是哺乳母猪)也可见到水疱和烂斑;仔猪可因肠炎和心肌炎死亡。

防治方法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

如疑为口蹄疫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疫情,并采集病料送检;对发病现场进行封锁,按上级业务部门的规定,执行严格的封锁措施,按早、快、严、小的原则处理;对猪舍、环境及饲养管理用具进行严格消毒;病猪隔离,加强护理,对症治疗,促进口腔和蹄早日康复;体重达到一定重量的病猪,经有关部门批准,可集中屠宰,按食品卫生部门的有关法规处理。

一定要作好消毒工作,防止病原扩散传播。

发病地区可用口蹄疫灭活疫苗注射,有一定预防效果。

[编辑本段]防治措施处方1(1)口蹄疫抗血清 25ml 用法:一次肌肉或静脉注射,按1kg体重0.5ml用药。

(2)0.1%高锰酸钾溶液适量碘甘油或1%-2%龙胆紫液适量用法:先以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然后涂碘甘油或龙胆紫溶液。

处方2冰冰片5g 硼砂5g 黄连5g 明矾5g 儿茶5g 用法:患部以消毒水洗净后,研末撒布处方3贯众散贯众15g 桔梗12g 山豆根15g 连翘12g 大黄12g 赤芍9g 生地9g 花粉9g 荆芥9g 木通9g 甘草9g 绿豆粉30g 用法:共研末加蜂蜜100g为引,开水冲服,每日一剂,连用2-3剂。

口蹄疫每年都防,但每年必发,因此很多养殖户就像雾里看花,弄不清真实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对口蹄疫每年的流行特点及防控重点没有弄清,造成防控工作难上加难。

本文就近两年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重点加以介绍,希望能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一、口蹄疫的流行特点1、总体的流行特点①多种偶蹄动物均可感染。

②幼畜感染发病率最高,常达100%。

③传播途径复杂。

传染源主要为病猪或带毒家畜,通过排泄物、分泌物和呼出的气体等途径,向外排放感染力极强的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用具和环境,造成污染;或随带毒猪屠宰后未经无害处理的肉品、内脏、皮毛、血水而广泛传播。

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策略

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策略

2014年第01期口蹄疫在世界范围分布很广,目前除了少数国家已经扑灭本病外,至今有70多个国家还时有发生,该病的发病率几乎达到100%,病程大多数取良性经过,死亡率在5%~7%,仔猪呈心肌炎病症,死亡率达到50%~70%。

所以该病除了造成猪只死亡外,也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该病毒有A、O、C、As ia1和S AT1、S AT2、S AT3七个血清型,各型之间无交叉保护反应。

其中危害最广的是O型,其次是A型。

现将猪口蹄疫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综述如下:1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FMD主要传染源是潜伏期感染及临床发病动物。

该病传染性强,少量的病毒就可以引起易感动物发病。

潜伏期动物的所有组织、器官及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含有一定量的病毒,这些病毒会随着乳汁、尿液、粪便、唾液和呼出的气体排到环境中而传播,屠宰后未经消毒处理的动物肉品、内脏、血、皮毛和废水也可传播,这都是口蹄疫传播的重要因素。

康复期的动物可带毒2~3个月造成严重污染。

FMD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其中呼吸道传播最易发生;目前尚未有垂直传播的报道,其中,接触传播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主要发生在同群动物之间,包括圈舍、牧场、集贸市场、展销会和运输车辆中动物的直接接触,通过发病动物和易感动物直接接触而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主要指媒介物机械性带毒所造成的传播,包括无生命的媒介物和有生命的媒介物。

野生动物、鸟类、啮齿类、猫、狗、吸血蝙蝠、昆虫等均可传播此病。

通过与病畜接触或者与病毒污染物接触,携带病毒机械地将病毒传给易感动物。

空气传播FMD病毒的气源传播方式,特别是对远距离传播更具流行病学意义。

感染猪呼出的FMD病毒形成很小的气溶胶粒子后,可以由风传播数十到百千米,具有感染性的病毒能引起下风处易感畜发病。

影响空气传播的最大因素是相对湿度(RH)。

RH高于55%以上,病毒的存活时间较长;低于55%很快失去活性。

2023年口蹄疫疫情

2023年口蹄疫疫情

2023年口蹄疫疫情引言概述:2023年,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口蹄疫疫情。

这场疫情给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将从疫情的起源、传播途径、病毒特点、疫情防控措施以及对农业产业的影响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疫情起源1.1 病毒来源:口蹄疫病毒属于病毒科,主要感染偶蹄目动物,如牛、猪、羊等。

1.2 病毒变异:2023年口蹄疫病毒发生了新的变异,使得疫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1.3 传染源:感染的动物成为病毒的传染源,通过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呼吸道等途径传播给其他动物。

二、传播途径2.1 直接接触传播:感染动物直接接触健康动物,通过分泌物、粪便等传播病毒。

2.2 间接接触传播:病毒通过污染的物体、工具、车辆等间接传播给健康动物。

2.3 空气传播:病毒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和尘埃传播给其他动物,特别是在密集养殖场等封闭环境中传播更为迅速。

三、病毒特点3.1 高度传染性:口蹄疫病毒具有极高的传染性,一旦感染,病毒迅速在动物群体中传播,导致疫情扩大。

3.2 病程短暂:感染动物的病程通常较短,但症状严重,包括发热、溃疡形成、蹄部病变等。

3.3 病毒稳定性:病毒在环境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存活较长期,增加了传播风险。

四、疫情防控措施4.1 动物隔离:对于感染动物,应及时隔离,减少与健康动物的接触,避免病毒传播。

4.2 消毒措施:对于可能受到病毒污染的场所、设备、工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减少病毒存活的机会。

4.3 疫苗接种:疫情防控中,疫苗接种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能够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五、对农业产业的影响5.1 经济损失:由于口蹄疫疫情的爆发,农业产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动物死亡、屠宰中断等造成为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5.2 减产风险:疫情导致动物生产能力下降,农产品产量减少,给农业产业带来了减产的风险。

5.3 贸易限制:国际间对于口蹄疫疫情的传播耽忧,可能导致贸易限制,进一步影响农产品的出口。

口蹄疫防控要点

口蹄疫防控要点

口蹄疫防控要点引言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主要感染牛、猪、羊等反芻动物。

口蹄疫的爆发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口蹄疫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口蹄疫的防控要点,以帮助农畜生产者和相关工作人员更好地应对这一传染病。

了解口蹄疫病毒1.口蹄疫病毒的特点–口蹄疫病毒属于皮肤黏膜病毒–病毒分为七个血清型,分别为A、O、C、SAT1、SAT2、SAT3和Asia 1–病毒在高温、酸碱条件下不稳定,但在低温和干燥环境中可存活一段时间2.口蹄疫的传播途径–直接接触感染动物体液和组织,如唾液、血液等–飞沫传播,距离为1至2公里–间接传播,如水源、饲草、饮水设备等口蹄疫的临床症状1.口蹄疫在不同动物中的症状有所差异,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高体温(40至42摄氏度)–食欲下降或完全丧失–出现口、蹄的疱疹、溃疡–步态不稳或瘫痪2.特定血清型的口蹄疫对不同动物的临床症状差异较大–A型:对牛、猪等动物有明显致病力–O型:对羊、猪、牛致病力较弱–Asia 1型:对猪无致病力,对牛蹄病和猪伤寒重症状类似口蹄疫防控要点1.做好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加强兽医监测,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出现可疑病例立即报告上级动检部门–建立合理的防控预案,提前做好防控措施准备2.严格动物管控–每天巡视畜牧场,及时发现患病动物–在疫情爆发地区实行动物交通管制–对动物进行分类管理,确保患病动物与健康动物隔离3.做好场所消毒工作–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动物圈舍、交通工具等进行彻底消毒–建立消毒记录,定期检查消毒效果–遵循正确的消毒操作规程,提高消毒操作水平口蹄疫疫苗接种1.疫苗种类及接种时机–口蹄疫疫苗分为A、O、Asia 1型–接种时间一般在自然疫区生产的动物4个月以后2.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采用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的方式接种疫苗–注射前要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性–接种后定期进行复查,确保免疫效果口蹄疫的人工控制措施1.合理安排牲畜饲养密度–控制牲畜密度,减少交叉感染机会–做好牛栏、猪栏、羊栏等饲养环境的设计与管理2.严禁非法活体运输和贸易–严禁口蹄疫疫区活体动物和动物产品的运输和贸易–对活体动物和动物产品进行合法合规的检疫、消毒工作3.加强畜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对口蹄疫的认知和防控意识–提供专业、有效的培训和技能指导口蹄疫的经济影响与社会责任1.经济影响–口蹄疫的爆发会导致牲畜死亡率的增加,农民收入的减少–增加口蹄疫的防控成本,对畜牧业发展带来阻碍2.社会责任–政府部门应承担起科学监测和防控工作的责任–农畜生产者应加强对口蹄疫的了解和控制措施的落实结论口蹄疫是一种具有严重破坏性的动物传染病,对畜牧业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口蹄疫预防和控制措施

口蹄疫预防和控制措施

口蹄疫预防和控制措施引言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疾病,影响的动物范围广泛,包括牛、羊、猪等。

这种疾病对农业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口蹄疫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口蹄疫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旨在帮助农民和养殖场主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保护养殖业的发展。

病原学特性口蹄疫病毒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病毒,可以在患病或携带者的食物、饮水、呼吸道和分泌物中存活。

它可以通过接触受感染动物的体液或排泄物传播给其他动物。

另外,昆虫如苍蝇也可以作为传播媒介,进一步加剧了传染风险。

预防措施1. 定期检疫定期检疫是口蹄疫预防的重要环节之一。

养殖场主应该定期请兽医进行检疫,并对疫情进行监测。

如果发现有动物出现疑似症状,如发热、溃疡等,应立即隔离并报告所在地的农业部门。

2. 加强动物卫生管理动物卫生管理是预防口蹄疫的关键。

养殖场主应注意动物饮水、饲料的卫生状况,定期清洁和消毒养殖环境,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此外,要避免与其他农场的动物直接接触,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加强动物免疫疫苗接种是预防口蹄疫的有效手段之一。

养殖场主应根据兽医的建议,按时给动物接种口蹄疫疫苗。

疫苗的接种可以提高动物的抵抗力,减轻病毒感染的风险。

4. 控制人员和物品的流动口蹄疫可以通过人员和物品的流动进行传播。

为了控制口蹄疫的蔓延,需要加强对人员和物品的管理。

例如,农民和养殖场主应避免到口蹄疫流行区域旅行,减少疫情扩散的风险。

另外,要注意妥善处理和消毒进出口的动物和产品,避免感染的传播。

控制措施1. 患病动物的隔离如果发现动物患有口蹄疫,应立即将其隔离。

隔离可以阻止病毒传播给其他动物,减轻疫情造成的影响。

隔离期间要确保患病动物的食物和水源干净,定期消毒隔离区域,以防止病毒再次传播。

2. 防止交叉感染口蹄疫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因此防止交叉感染至关重要。

养殖场主应做好动物的分组管理,避免不同群体之间的接触。

在处理疫苗接种器具、医疗设备等物品时,要注意清洁和消毒,以避免病毒传播。

2023年口蹄疫疫情

2023年口蹄疫疫情

2023年口蹄疫疫情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主要影响有蹄动物,包括牛、猪、羊、山羊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3年口蹄疫疫情的现状、防控措施以及对农业和经济的影响。

1. 疫情概况根据2023年的口蹄疫疫情调查数据显示,口蹄疫病毒在某国某省某市爆发,疫情呈现出快速蔓延的趋势。

截至目前,已有数千头牛、猪和羊被感染,其中一部份动物已经死亡。

病毒传播速度快,疫情范围广,给当地农业和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

2. 疫情防控措施为了控制和消除口蹄疫疫情,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紧急防控措施。

首先,对疫情爆发地区进行封控,禁止动物交易和运输。

其次,对疫情动物进行隔离和治疗,同时进行病毒监测和检测工作。

此外,加强疫苗生产和接种工作,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和兽医人员的防控意识,倡导科学养殖和卫生管理。

3. 经济影响口蹄疫疫情对农业和经济造成为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疫情导致大量动物死亡和屠宰,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次,由于禁止动物交易和运输,农产品的流通受到了限制,市场供应紧张,价格上涨。

此外,疫情还导致相关行业的就业岗位减少,农民收入减少,经济发展受到了冲击。

4. 防控建议针对2023年口蹄疫疫情,我们提出以下防控建议。

首先,加强动物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提高疫苗的有效性和覆盖率。

其次,加强养殖场和市场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此外,加强动物的健康监测和早期预警,及时发现和隔离疫情动物。

同时,加强科学宣传和教育,提高养殖户和兽医人员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总结:2023年口蹄疫疫情对某国某省某市造成为了严重影响,病毒传播迅速,动物死亡和屠宰增加,农产品供应紧张,经济受到冲击。

为了控制疫情,相关部门采取了封控、隔离、治疗、疫苗接种等防控措施。

为了未来防控口蹄疫疫情,我们建议加强疫苗研发和生产,加强卫生管理,加强动物健康监测和预警,加强宣传教育。

惟独全社会共同努力,才干有效控制口蹄疫疫情的蔓延,保护农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有关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发病症状及防控举措分析

有关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发病症状及防控举措分析

随着我国近年来畜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养猪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我国养猪行业创造收益的过程中,传染性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无疑是巨大的,而在养猪行业的常见传染性疾病中,危害最大的当属猪口蹄疫,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养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猪口蹄疫的发病率和感染率均有所下降,但猪口蹄疫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因此相关工作者仍旧需要广泛关注。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和发病症状进行分析,提出有关猪口蹄疫的防控举措建议,以期为我国养猪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一、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和发病症状1、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猪口蹄疫病毒属于一种常见的传染类病毒,其传染性异常迅速。

最直接的传染源是携带病毒的种猪或者已经发病的种猪,一般在感染的开始阶段传染性达到最强,并且由于其发病率和传染率较高,因此在一些种猪已经痊愈后的一段时间内,还具备着传染性质,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二次感染的概率,而猪口蹄疫病毒的宿主一般以动物为主,例如猪、羊、牛、鹿等偶蹄目哺乳动物,传播的范围较广,危害较大。

而在猪口蹄疫病毒的传染途径方面一般可分为两种,即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其中,直接传播是猪口蹄疫病毒传染的主要方式,通常会以动物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以及皮肤等作为传播载体。

例如,动物的排泄物以及汗液等分泌物,都可作为猪口蹄疫病毒传播的途径。

间接传播目前主要的形式多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带有猪口蹄疫病毒的人或交通工具进入猪口蹄疫发病区会携带猪口蹄疫病毒,并且在接触动物的过程中进行传播,从而造成间接传播的情况;二是,带有猪口蹄疫病毒的母猪在进行哺乳的过程中会将猪口蹄疫病毒以乳汁的形式传播给仔猪,从而形成间接传播;三是,鸟类迁徙以及空气等方式进行间接传播,带有猪口蹄疫病毒的种猪通过呼吸会将带有猪口蹄疫病毒的气体和唾液带入到周围的空气环境中,使局部地区的动物会被动携带猪口蹄疫病毒,从而造成了猪口蹄疫病毒的间接传播现象。

猪口蹄疫病毒的传播形式较为多样化,并且传播过程中对于传播载体的要求较低,因此这也对我国养猪行业进行猪口蹄疫病毒的防治工作增添了较大难度。

2023年口蹄疫疫情

2023年口蹄疫疫情

2023年口蹄疫疫情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有蹄动物,如牛、猪、羊和山羊等。

口蹄疫疫情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3年口蹄疫疫情的背景、病毒特征、传播途径、疫情防控措施以及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一、背景2023年,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一次严重的口蹄疫疫情。

该疫情首次在亚洲地区暴发,并迅速蔓延到其他大洲。

疫情造成为了大量的牲畜死亡,给农业生产和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以遏制疫情的蔓延并减少经济损失。

二、病毒特征口蹄疫病毒属于口蹄疫病毒科,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

该病毒有四个不同的血清型,分别为O、A、C和Asia 1型。

不同血清型的病毒具有不同的病原性和传播能力。

口蹄疫病毒在环境中相对稳定,可以在污染的物体表面存活数天甚至数周。

三、传播途径口蹄疫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食用受感染动物产品以及通过空气传播等途径传播。

感染动物可以通过唾液、粪便、尿液、乳汁和分泌物等排泄物传播病毒。

此外,昆虫、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也可能成为病毒的携带者,进一步传播病毒。

四、疫情防控措施针对2023年口蹄疫疫情,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来控制疫情的蔓延。

主要措施包括:1. 疫苗接种:各国加强了口蹄疫疫苗的生产和接种工作,提高了免疫力,减少了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2. 防疫检疫:加强了对动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口检疫,严格控制疫情的传播途径,避免病毒的跨境传播。

3. 动物隔离:对疫情暴发地区的动物进行隔离,避免感染动物与健康动物接触,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4. 消毒措施:加强了农场、养殖场和交易市场等场所的消毒工作,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5. 早期监测:建立了早期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疫情的暴发和传播,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大。

五、经济影响2023年口蹄疫疫情给全球范围内的农业生产和相关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口蹄疫的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

口蹄疫的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

口蹄疫的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口蹄疫概述 (2)1.2 口蹄疫的危害性 (3)2. 口蹄疫的流行情况 (4)2.1 流行概况 (5)2.1.1 流行区域 (5)2.1.2 流行季节 (6)2.1.3 流行趋势 (7)2.2 流行病学特征 (8)2.2.1 传播途径 (9)2.2.2 易感动物 (9)2.2.3 潜伏期 (10)3. 口蹄疫的防控措施 (11)3.1 预防措施 (12)3.1.1 疫苗接种 (13)3.1.2 生物安全措施 (14)3.1.3 疫情监测与报告 (15)3.2 应急措施 (16)3.2.1 疫情封锁 (17)3.2.2 疫点处理 (18)3.2.3 病例隔离与治疗 (19)3.3 国际合作与交流 (20)3.3.1 信息共享 (21)3.3.2 技术援助 (22)3.3.3 经验交流 (23)4. 口蹄疫防控案例 (24)4.1 案例一 (25)4.2 案例二 (26)1. 内容概述内容概述: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口蹄疫的流行情况,包括其历史背景、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群体等关键信息。

此外,文章将深入探讨口蹄疫的防控措施,涵盖疫苗接种、生物安全规范化、疫情监测与预警系统、应急处理流程等多个方面。

通过分析国内外口蹄疫防控的成功案例与经验,本文旨在为相关部门和养殖户提供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以降低口蹄疫的传播风险,保障畜牧业的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1.1 口蹄疫概述口蹄疫引起,病毒具有多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性差,容易导致大规模流行。

口蹄疫的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对畜牧业和国际贸易造成严重影响。

口蹄疫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症状包括口腔、蹄部和乳房的溃疡。

病畜表现为食欲减退、发热、口腔溃疡、蹄部肿胀、疼痛和行走困难等。

严重病例可导致死亡,尤其是幼畜。

口蹄疫不仅对动物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导致经济损失,甚至引发社会恐慌。

口蹄疫的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

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有效防控

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有效防控

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有效防控展开全文1、口蹄疫病毒的特点——血清型多基因易变异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并可快速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疫病。

病原FMDV极易发生变异,血清型多,目前有A、O、C、南非1、2、3和亚洲I 型等7个血清型。

1977年公布口蹄疫病毒有65个亚型,目前已达80多个亚型,每年还会有新的亚型出现。

不同血清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同一血清型又存在不同亚型,亚型之间的交叉保护差异巨大。

毒力和抗原易不断发生“漂移”过程,导致一系列亚型甚至新型的产生。

目前,我国主要流行O型,该型有9个亚型,我国主要流行3个亚型,即古典中国型(Cathay),泛亚型(Pan-Asia,)和东南亚型SEA(MYA98),其中东南亚型SEA(MYA98)是当今优势流行毒株。

2、口蹄疫的发病机理——四个阶段二次水疱病毒在动物机体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形成原发性水疱(第一期水疱);1-3d后病毒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引发体温升高和全身临床症状;病毒到达所嗜好的部位,形成继发性水疱(第二期水疱);水疱融合、破裂,体温下降至正常,病毒逐渐减少,病畜好转或病毒产生的毒素致使病畜心脏变性或坏死,继发心肌炎而导致死亡。

3、口蹄疫的危害•危害家畜健康的头号传染病•FAO/OIE 法定报告病•中国政府一类动物疫病•列入国际生物武器履约议定书名录•国际社会公认的“政治经济病”•影响国家的经济、对外贸易、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疫情实例扑杀销毁动物数量经济损失1997年中国台湾550万头103亿美元,72万人失业2001年英国450万头90亿英磅(当年损失)2010年日本29万头800亿日元,宫崎牛几乎绝种2010年韩国330万头18亿美元(扑杀补偿费)4、口蹄疫的免疫误区【误区一:没有临床症状的猪没有口蹄疫病】猪发生口蹄疫病后,部分猪会表现出临床症状(口、蹄出现水疱),没表现出临床症状的猪其实大部分也感染了病毒,其感染程度取决于不同猪只的抵抗力。

猪口蹄疫的流行病学与防控措施.docx

猪口蹄疫的流行病学与防控措施.docx

猪口旦瀛的湍谦学与防霜醐猪口蹄疫最早于上世纪出现在意大利,并逐渐向各个国家犷散,除了少数国家没有发现该病外,猪口蹄疫给很多国家的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宙。

口蹄疫病南主要侵宙多种偶蹄类动物,其中猪最易感,IL致死率非常高。

生猪养殖•直是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发展的重要产业类型,在养殖技术和市场需求量不断发展和扩大的背景下,该地区的生猪养殖工作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的方向转变,对猪口蹄疫更应该提高重视,做好防控。

1流行病学1.1 感染范围猪口蹄疫是多种偶蹄类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病,其感染范围非常广,除了猪、牛、羊等,骆驼、鹿等动物也易感染。

1.2 感染季节猪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口踊疫,但由丁•病毒适宜在低温的环境下生存,4~8 °C温度能存活数月,-20 ℃左右能存活数年,反之,若是温度较高,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失去活性,一旦温度超过60 °C,在15 min内即可灭活。

所以冬春季节气候比较寒冷,是该病的高发期。

受秋季节,气温较高,该病的发病率低一些。

但不排除一些集约化养殖场熨季猪口蹄疫商发的情况,依然要加强防控。

1.3 传染源病猪和潜伏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另外,部分猪在康复后,体内可能长期带毒,持续进行病毒传播。

通过排泄物和分涎物污染环境或饲料,死亡病畜未经过科学处理,会传播猪口蹄疫.由丁•猪口蹄疫的传染性非常强,其口腔、乳房、蹄部等部位的水疱皮和水疱液传播性非常强,为疾病短时间内的大范围传播创造了可能.1.4 传播途径猪口蹄疫的传播途径有一:种: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1)直接接触传播即健康猪直接接触到患病猪的水疱液、分泌物以及呼出气体和排泄物等,诱发疾病。

(2)间接接触传播即健康猪与被患病猪污染的饲料、水源、环境等,密切接触,而造成疾病感染.(3)空气传播即患病猪呼出的气体携带病毒,存在病毒的气溶胶粒子伴随空气流动传播,并对健康动物造成影响.2防控措施2.1 强化生物安全管理加强猪口蹄疫的防控,必须全视生物安全管理,切断健康猪可能与口蹄疫病毒的接触途径.(1)养殖场可采取封闭式饲养管理,平时要严格控制养殖场的人切进出、动物进出和车辆进出。

我国口蹄疫毒株的流行情况及二价灭活疫苗解读

我国口蹄疫毒株的流行情况及二价灭活疫苗解读

口蹄疫在全球流行广泛,病毒的变异及不同毒株跨区域传播给疫病的防控带来了难度。

目前,我国使用的猪用O、A二价灭活疫苗种类较多,但原有疫苗是否对新流行毒株起到保护作用,还需要通过田间使用效果来验证。

因此,在选用疫苗前,首先要考虑疫苗毒株是否与当前流行毒株匹配,而只有匹配的疫苗,免疫才能达到理想的保护效果。

一、我国口蹄疫毒株的流行情况我国目前口蹄疫流行形势以O型多毒株、点状散发为主,A型虽整体比较平稳,但不排除反弹的可能性。

同时随着新冠疫情的结束,人流、物流已恢复常态,这将给动物疫病的控制带来新的挑战。

1、口蹄疫O型流行毒株2010年之前,我国主要流行O/CATHAY 和O/PanAsia毒株,其中O/CATHAY 毒株在我国存在历史久远,其主要引发猪的疫情。

据报道,1999 年,O/PanAsia 毒株经西藏传入我国后,引发了严重疫情。

O/PanAsia 毒株传入中国之初,牛发病较多,猪、羊病例较少,随后出现以猪发病为主,牛病例逐渐减少。

2010年2月,我国广东省发生由O/Mya-98毒株引起的猪口蹄疫疫情,O/Mya-98毒株不仅可引起猪发病,也均可引起牛、羊发病。

2017年,我国新疆发生两起牛口蹄疫疫情,经证实疫情由O/Ind-2001毒株引起。

后续,在我国广东、重庆、黑龙江、内蒙等多个地区发生由O/Ind-2001毒株引起的疫情,监测阳性样品均来自于牛。

但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监测到O/Ind-2001毒株的猪阳性样品。

目前,我国流行的O型毒株流行CATHAY、东南亚、中东南亚三个拓扑性,流行CATHAY、Mya-98、PanAsia、Ind-2001四个代表毒株。

2、口蹄疫A型流行毒株2009 年,A型口蹄疫Sea-97毒株G1分支由东南亚跨区域传播至中国,引发了国内A型口蹄疫的流行,发病动物主要是牛;2013年3月,广东茂名某猪场发生口蹄疫,根据序列分析得出,该疫情由A型口蹄疫Sea-97毒株G2分支引起,并发现G2毒株不是由G1衍化而来,而是通过东南亚进入我国,此毒株可引起猪、牛、羊发病,对猪的致病性更强。

浅谈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疫措施

浅谈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疫措施
浅谈 口蹄疫 的流行特点及 防疫措施
项 秀才让 ( 青海省 刚察县 吉 尔孟 乡兽 医站 8 1 2 3 0 0 )
摘 要 : 口蹄 疫 是 一 种 由 病 毒 引 起 的 偶 蹄 动 物 的 共 患 的 传 染
1 口蹄 疫 病毒
病 , 目前 ,国 内发 病 率较 高 , 多呈 散 发 趋 势 ,对 养猪 产 生 不
动 物 传 染 病 的 第 一位 。 目前 预 防是 控 制 该病 的 主 要措 施 ,为
再 次 为 绵羊 、山羊 和骆驼 。仔猪 和犊 牛不但 易 感 而且 死亡 率 也 高 。性别 与易感 性 无关 系 ,但 幼龄 动物较 老龄 者易感 性 高 。
( 2 ) 病 畜是 最 危 险 的传 染 源 。在 症 状 出现 前 ,发病 初期 排 毒 量 最 多 。在病 的恢 复期 排 毒 量 逐 步减 少 。病 毒 随分 泌 物
亚洲 I 型 )6 5个 亚 型 ,不 同 型之 间没 有 交 叉 免 疫 性 , 同 型 内
施 等 方 面进 行 了讨 论 ,并 且 对 本 病 的 预 防提 出 了几 点 建 议 , 能 够 把 本 病 的损 失控 制到 最 小 范 围 ,对 减 少 畜牧 业 生 产 发展
的亚 型 之 间 有 部分 交 叉 免 疫 性 ,本 病 毒 对 外 界 环 境 的抵 抗 力 很 强 ,被 病 毒传 染 的饲 料 、 土壤 和毛 皮 的传 染 性 可 保 持 数 周 至 数 月 ,对 酸 和碱 敏感 , 1 - 2 %氢 氧 化 钠 ,5 %氨 水 、3 - 5 %福 尔 马 林 、O . 2 ~ 0 . 5 %过 氧 乙酸 等 都是 很 好 的 消毒 剂 。
2 . 7 . 1 保 健 计 划
喘病 、猪 瘟 、 口蹄 疫 、伪 狂 犬 病 等 免 疫 注 射 ,提 高 猪 群 的抗

口蹄疫的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

口蹄疫的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

口蹄疫的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口蹄疫概述 (2)1.2 口蹄疫的危害 (3)2. 口蹄疫的流行情况 (4)2.1 流行病学特点 (5)2.2 流行区域分布 (6)2.3 流行趋势分析 (7)3. 口蹄疫的病原学 (8)3.1 病原菌概述 (9)3.2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10)4. 口蹄疫的临床症状 (12)4.1 家畜临床症状 (12)4.2 家禽临床症状 (13)5. 口蹄疫的诊断方法 (14)5.1 临床诊断 (15)5.2 实验室诊断 (16)6. 口蹄疫的防控措施 (17)6.1 预防措施 (17)6.1.1 疫苗接种 (18)6.1.2 生物安全措施 (19)6.1.3 监测与报告 (20)6.2 治疗措施 (21)6.2.1 临床治疗 (22)6.2.2 抗病毒治疗 (23)6.3 应急处置 (24)6.3.1 疫情封锁 (25)6.3.2 疫苗接种 (26)6.3.3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 (27)7. 口蹄疫防控的国际合作 (29)7.1 国际组织合作 (30)7.2 国际疫情信息交流 (31)1. 内容概述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口蹄疫的流行情况,包括其病原学特点、传播途径、易感动物范围等关键信息。

首先,我们将概述口蹄疫在全球及我国的流行趋势,分析其分布区域、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

接着,本文将详细介绍口蹄疫的防控措施,包括疫情监测、早期预警、疫苗接种、隔离封锁、消毒灭源等关键环节。

此外,还将探讨我国在口蹄疫防控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科研攻关,进一步提高口蹄疫的防控能力,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稳定。

通过本篇文章的阅读,读者将全面了解口蹄疫的流行现状和防控策略。

1.1 口蹄疫概述口蹄疫引起,病毒属于小病毒科。

口蹄疫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流行性,一旦发生,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多样,主要包括发热、口腔溃疡、蹄部炎症和糜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A型口蹄疫流行特
点及防控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当前A型口蹄疫流行概况及免疫预防
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何虎成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烈性传染病。

在家畜中猪、牛、羊主要经济动物都可感染发病,一旦发生疫情损失惨重。

由于口蹄疫病毒共有7个血清型,各型之间互不交叉保护,防范口蹄疫相当于防范7种不同的传染病,加之其宿主范围大易感动物种类多,使其危害性与防控难度位居众多动物传染病之首,目前使用口蹄疫灭活疫苗免仍是全球防控口蹄疫的主要手段。

1、口蹄疫流行概况
1.1全球流行情况
口蹄疫自1514年在欧洲的意大利首次发现距今已有500年的发病历史,时至19世纪20年代前后在全球各地都有发生,到目前为止从未发生过口蹄疫的国家只有新西兰。

曾经一些历史上宣布消灭了口蹄疫的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也陆续发生了口蹄疫(如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家自2000至2010年也发生了疫情)。

在全球范围内口蹄疫流行的毒株曾有O型、A型、亚洲I型、南非1、2、3和C型共7个型,其中A型和O型流行地域最广波及全球各地、危害最大。

C型于2004年以后再未发生(消失原因不明)。

目前全球流行的优势毒株仍是A型和O型,其中A型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均有流行。

我国流行情况
口蹄疫在我国流行已久,据资料记载1893-1915年先后在云南西双版纳、甘肃酒泉和新疆奇台发生流行。

1915-1933年流行范围扩大到江苏、安徽与河北等地。

1935年初在江苏与安徽两省沿京浦与户宁铁路沿线发生,当时组织兽医人员进行了防治,同年6月扑灭,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防制口蹄疫。

1935-1948年在云南、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和
新疆的不同地域发生流行。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先后有五次大的流行,其中第五次流行自1999年开始至现在尚未平息,主要流行毒株为O型、A型和亚洲I型。

A型在1950年以前流行发病以牛、羊为主,1960-75年A型在全国流行20多省,发病动物仍以牛羊为主。

1975-2009年国内无A型发生,到2009年A型(A/SEA-97/G1)发病以牛为主,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无临床病例、但病原广泛存在。

2013 年2月A型(A/SEA-
97/G2)在广东茂名的猪上首次发病,截止同年8月A型在全国发生16起波及广州、云南、青海、西藏和新疆5个省(自治区)
当前国内口蹄疫流行趋势是亚洲I型处于平静(自2009年5月以后至今近5年时间内亚洲I型在我国再未发生)。

O型的流行有所缓和,A型流行增加,并发生了宿主嗜性改变(猪也出现发病)。

因此规模养猪场在继续做好O型口蹄疫免同时应密切关注A型口蹄疫的动态。

A型口蹄疫病毒的特性
A型口蹄疫病毒最易发生变异,对动物危害程度仅次于O型。

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不怕干燥,在自然条件下,含病毒的组织与污染的饲料、饲草、皮毛及土壤等保持传染性达数月之久。

粪便中的病毒,在温暖的季节可存活29-33天,在冻结条件下可以越冬。

不同年龄的猪易感程度不完全相同,一般是越年幼的仔猪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在过去以散养为主的饲养条件下口蹄疫多发生于秋末、冬季和早春,但在现代大型猪场及生猪密集饲养区,由于人为因素(高密度饲养、活畜短期快速长距离贩运等)创造了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的条件,因此在现有饲养环境下口蹄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猪感染后可持续带毒300天左右。

病猪从肺、气管、鼻粘膜的病毒浓度依次增高。

通过气溶胶的方式排出体外,猪的排出浓度比牛、羊高100~1000倍。

在排毒量最大时,一头猪释放的气原病毒量相当于1000~3000头牛的释放量。

口蹄疫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主要取决于空气湿度,相对湿度> 55 - 60%时最适于口蹄疫病毒的存活,如果相对湿度60%,风速10m/s ,病毒存活2-3h以上,推算病毒可至少漂浮100km以上。

2、口蹄疫免疫预防措施
一直以来口蹄疫是全球共同防范的主要动物传染病,由于各国经济状况不同防控政策也有差异,发达国家实行扑杀政策维护无疫地位,发展中国家(亚、非、拉大多数)多实行免疫政策。

我国实行以强制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疫苗选择
目前国内A型苗种类及使用情况:国内现有口蹄疫A型疫苗有三种,A型灭活疫苗、O-A双价灭活疫苗和O型- A型- Asia1型三价灭活疫苗。

据2013年5-9月中监所攻毒实验结果表明以上3种疫苗对牛和猪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和%。

因此正确选择使用上述疫苗对动物进行免疫可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

在当前疫情形势下我国边境地区应使用口蹄疫O型- A型- Asia1型三价灭活疫苗,内陆地区应使用口蹄疫O-A双价灭活疫苗,有A型疫情发生的疫区紧急免疫时应选用A型灭活疫苗。

自2009年湖北武汉等地发生A型以后,国家对奶牛、种公牛和边境地区牛羊实施强制免疫,到2014年国家不仅边境地区免疫范围扩大,内地免疫范围也有所增加。

目前规模养猪场应密切关注A型口蹄疫疫情动态,适时进行A型口蹄疫免疫很有必要。

作好基础免疫口蹄疫病毒与其它病毒相比较其免疫原性较差,特别是猪与牛、羊比较免疫应答处于劣势,一次免疫接种所产生抗体达不到免疫保护水平,因此首次使用A型口蹄疫疫苗时、全群35日龄以上猪应做2-3次基础免疫,每次间隔时间4-5周(注意妊娠30天和产前30天内不接种疫苗过后补免),以后每隔3-4个月免一次。

确保免疫密度农业部技术规范要求口蹄疫:免疫覆盖密度≥ 80%;群体免疫合格
率≥ 70%。

如果实际免疫标准低于此水平,就会造成免疫失败,因此在实际免疫中(特别是规模养殖场)要以高于国家的标准进行免疫(免疫密度100%,基础免疫3次以
上),才可以大大降低目前复杂疫情环境下口蹄疫所带来的风险。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是通过大量科学试验与生产实践制定的,要结合当地疫情状况、饲养管理水平(如断奶时间、营养、转群等)、母源抗体、疫苗特性、免疫次数、接种动物的反应性等制定,并要根据免疫效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才能确立更切和实际的免疫程序。

2.4.1当养殖场周边疫情压力大时:最好配型免疫(即外围发生什么型就免什么型)使用A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首先做好基础免疫(连续免疫2-3次)以后每隔3个月免疫一次。

2.4.2当养殖场周边疫情压力不大时:使用O-A型双价口蹄疫灭活疫苗或O型- A型- Asia1型三价灭活疫苗免疫,做好基础免疫后,每隔4个月免疫一次。

35日龄以上仔猪、羔羊和90日龄以上犊牛首次免疫后,间隔21-28天进行第二加强免疫,疫情压力大的养殖场需进行第三次加强免疫,与第二次间隔35-45天,以后并入全群免疫程序。

2.4.4新引进的动物最好在引入前21-28天注射O-A型双价口蹄疫灭活疫苗,入场后先隔离饲养3-4周健康时再混群。

2.4.5散养户动物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统一要求做好春、秋两季的集中免疫,以后每月对新补栏的动物及时补免,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参照规模养殖场的程序进行免疫。

、免疫操作要规范
2.5.1养殖场坚持按程序计划免疫,避免因季节性免疫造成免疫抗体临界期或空白期,而导致潜在感染隐患。

2.5.2 避免接种剂量不足或过大,剂量不足免疫效果差,剂量过大可以起免疫麻痹。

一次大剂量免疫,远远不如正常剂量免疫两次的效果好。

2.5.3 不要同时使用不同厂家的疫苗,国内疫苗生产厂家较多,使用的疫苗毒株(特别是O型)存在差异,如果在同期内使用不同厂家的疫苗,不利于免疫保护率的提升。

2.5.4 在疫苗免疫接种各个环节中要做好器具、注射部位和人员的消毒。

、不良反应的预防
2.6.1选择质量可靠,运输保存符合冷链要求的疫苗。

2.6.2注射前将疫苗提前取出恢复至常温,不要刚从冷藏柜取出就立即使用。

2.6.3接种疫苗时随身准备好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急救药品,发现过敏立即抢救。

2.6.4疫苗接种前要做部分动物(10-20头)安全观察,无严重反应时再进行大群免疫。

2.6.5养殖场要制定切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按程序要求规范免疫。

2.6.6养殖场在接种疫苗时(特别是紧急接种时),建议使用转移因子或黄芪多糖注射液与疫苗分点肌注,或者在接种疫苗的前2天到后3天可向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或免疫增强剂。

总之口蹄疫的预防要在认真做好疫苗免疫的同时,还必须加强饲养管理、环境控制,消毒灭源等一系综合防控措施,才能较好的达到预防口蹄疫的发生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