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整理与练习1
《分数除法整理与练习(1)》(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分数除法整理与练习(1)》(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与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分数除法的概念: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明确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区别与联系。
2.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3. 分数除法的应用:能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整数除法,引导学生思考分数除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3. 讲解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数除法的概念2.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a. 分数除以整数b. 整数除以分数c. 分数除以分数3. 分数除法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分数除法题目。
2. 提高练习: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分数除法进行计算。
3. 拓展练习:研究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分数除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一、讲解计算方法二、小组合作1.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确保每组都有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6整理与练习第1-3题|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16 整理与练习第13题|苏教版我今天要上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整理与练习第一到第三题。
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前面所学的分数和小数的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
我会带领学生回顾一下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方法。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次复习,更加熟练地运用分数和小数进行计算,并且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分数和小数的转换公式写出来,并且标注一些重要的点,比如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以及它们在计算中的运用。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分数和小数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
我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以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会让学生思考一下分数和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我还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与分数和小数相关的趣味问题,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让学生对分数和小数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我也希望通过我的教学,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学生对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基础,因此我需要确保他们能够清晰地区分和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的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概念。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将分数转换为小数,以及如何将小数转换为分数。
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我会详细解释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且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展示如何将分数和小数进行转换。
另外,学生需要掌握分数和小数在计算中的运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题来展示如何运用分数和小数进行计算,并且会强调一些常见的计算规则和注意事项。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需要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以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二课时 整理与练习(1)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二课时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整理与练习。
通过复习前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以及掌握数学方法。
教学目标1.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知识。
2.理解并掌握加减乘除的方法。
3.熟悉使用计算器。
教学重点1.计算加减乘除。
2.使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难点1.疑难问题的解决。
2.适应性较强的课程引入。
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上一课时所学的知识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重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例如,可以提问“你们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内容。
第二步:讲解加减乘除的方法接下来,老师可以结合教材,进一步讲解加减乘除的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具体的例子,讲解如何使用这些方法进行计算。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方法,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例如,老师可以出一些习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计算。
第三步:熟悉使用计算器在讲解完加减乘除的方法后,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首先,老师可以演示如何打开计算器、如何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等。
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使用计算器进行练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器的使用,老师可以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计算器上进行计算。
第四步:课堂练习在讲解完这些知识点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练习题进行计算,并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第五步:课后作业最后,老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例如,可以布置两道加减法和两道乘除法的计算题目,并要求学生在纸上进行计算。
教学效果评估教学结束后,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效果评估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
例如,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给予反馈。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复习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而且也掌握了加减乘除的方法。
同时,学生也熟悉了计算器的使用,并进行了练习和作业。
这些都是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有效方法。
2013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整理与练习1
时间能根据算式的数据特点选择简便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能运用所学的分数运算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帮助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能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补充一些拓展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帮助学生进一步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能根据算式的数据特点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3.能运用所学的分数运算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黑板教学流程教学意图一、回顾与整理(一)小组讨论:1.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举例说明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
3.用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二)集体交流。
学生交流时,教师适时板书,如运算顺序及运算律等。
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练习1.口算练习。
学生用1分钟时间完成第87页第1题的口算题,完成后快速核对计算结果,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口算情况。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1)说明:在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之前一定要养成先观察再计算的习惯,计算中要随时注意是否有可简便计算的情况。
第一次修改:第二次修改:(2)出示:下面哪些不能简便计算,哪些能简便计算?3/4×10/11 +3/4÷11 7÷4/7-4/7÷49/4×(4/9+16)84×(7/12-1/12)5/9÷3+4/9÷3 3/7×5/18+4/7×5/18-5/183/4×[(7/15-1/5)÷2/3]学生观察,分析,将可以简便计算的题目先挑选出来,并说明是怎样想的?(3)用简便方法计算认为可以简便计算的题目。
指名板演。
分析讲评每题可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
对有争议重点讨论:7÷4/7-4/7÷4 这题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4)计算不能简便计算的题目。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整理与练习(1)》教案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主备学校:总第课时课题整理与练习(1)授课时间内容教材整理与练习P23—P24第1—6题;补充习题P16—P17。
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进一步完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结构。
2.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练习巩固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进一步培养归纳整理的能力和观察比较、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教具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己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用自己的方式,教师指导)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一、创设情境谈话:今天我们要对本单元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二、回顾整理(一)小组讨论与交流:1.学生带着自己整理的内容全班汇报交流,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教师适时点评、板书。
2.教师总体把握(不在细节上花费过多时间),以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图:特征展开图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容积)(单位)板书形成“知识树”。
(二)对比感知内化关于长方体1.出示实物:长方体铁丝框师:看,这是什么?用什么材料做的?(铁丝)如果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b、h,(屏示长方体),想一想,用铁丝做这个长方体,至少需要多少材料?笔准备,用字母表示,开始!生算。
汇报,屏示:4(a+b+h)师:这实际上算的是长方体的什么?(屏示:总棱长)师:(a+b+h)求的是?(屏幕闪烁一组长宽高)为什么要乘4?(长方体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反馈错误情况。
2.出示实物:长方体纸盒师:再看,这个长方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纸板)用纸板来做这个长方体,至少需要多少材料呢?同样,字母表示,开始!生算。
屏示:2(ab+ah+bh)师:这求的是长方体的什么?(屏示:表面积)师:括号里求的是什么?(依次闪烁上面、前面和侧面)为什么要乘2?(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反馈错误情况。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整理与练习
长方体或正方体
6个面的总面积,
叫做它的表面积。
高
长方体的上面(或下面)的面积=长×宽
宽 长
长方体的前面(或后面)的面积=长×高
长方体的左面(或右面)的面积=宽×高
棱长 棱长
棱长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或=(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在计算物体 的表面积时, 应注意是几 个面的面积。
切割问题:切割前后的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新增两个一组邻边分别 为原来长方体的宽和高 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新增两个一组 邻边分别为原 来长方体的长 和宽的长方形。
综合运用
1.下面的图形表示的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先估计哪个体积 最大,再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
长方体 体积最大
正方体
长方体
体积:6×4×4=96(cm3)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cm³)、 立方分米(dm³ )、立方米(m³)
1cm
棱长为1厘米的 正方体的体积 为1立方厘米。
1dm
棱长为1分米的 正方体的体积 为1立方分米。
1m
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 的体积为1立方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 1米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63=216(cm3) 6×6×5=180(cm2)
答:这个蜡烛盒的体积是216立方厘米,做这个蜡烛盒 至少要用180平方厘米玻璃。
10.一件雕塑的底座是用混凝土浇筑成的棱长2.6米的正方体。
(1)这件雕塑的底座占地多少平方米?
2.6×2.6=6.76(m2) 答:这件雕塑的底座占地6.76平方米。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1)》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1)》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六班级上册《整理与练习(1)》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8题教学目标:1、让同学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互化的方法。
2、提高应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率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对策:解决生活中简洁的实际问题,培育同学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预设:一、回顾整理:1、这段时间我们始终在学习百分数,那谁来说一下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联系呢?相互沟通得出:百分数是一种特别的分数。
2、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分?(1)鸡蛋中蛋白质的含量是13/100,这里的13/100能用分数表示吗?(2)鸡蛋的重量约13/100千克,这里的13/100能用分数表示吗?总结得出: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而不用来表示详细数量;而分数不但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还能表示详细数量。
二、基本练习1、练习与应用第1题:先让同学争论“性别”栏目中数据有关的问题,再让同学围绕“年龄”和“民族”这两个栏目中的数据在小组内进行争论,提出并解决一些问题。
2、练习与应用第2题:药品抽检的合格率是指什么?(合格产品的批次数占被抽检药品总批次数的百分比。
)再依据问题回答。
3、练习与应用第3题:先让同学说说每种颜色面积各占圆面积的几分之几,再提示同学把得到的分数改写为百分数。
然后分别回答问题,理解问题意思。
4、练习与应用第4题:先依据图推断:在哪个袋里摸到的红球的可能性是100%?为什么?再让同学在图下各写出一个百分数,用来表示从该口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让同学解释你是怎么想的。
5、练习与应用第5题:同学独立完成。
再说说怎样把分数改写为百分数,把百分数改写为分数;把小数改写为百分数,把百分数改写为小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单元整理与练习(1)》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单元整理与练习(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百分数”单元整理与练习(1)》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百分数的定义、百分数的计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通过整理和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基本知识,但对百分数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百分数的计算较为熟悉,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百分数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百分数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百分数的定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和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百分数的定义,百分数的计算方法,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百分数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百分数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百分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实际应用等内容。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百分数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商场打折促销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百分数”单元整理与练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百分数的定义、计算方法等内容,让学生对百分数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1课时_整理与练习(1) 教案【精品】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课本第24--25页“练习与应用”第7-10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求表面积和体积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课堂练习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我们说说它们的实际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时要用到这些知识?下面这几道题中哪些知识的应用?1、做练习与应用的第7题。
(1)学生读题,讨论:这两个问题分别求的什么?(2)学生回答后独立计算。
集体评讲。
2、做练习与应用的第8题。
(1)学生读题,获取题中已知信息。
(2)说说问题实际上是求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评价。
3、补充练习。
(1)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硬纸盒,棱长4.5厘米,做这个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它的容积是多少?(2)一个长方体汽油桶,高0.5分米,底面是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做这个汽油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如果每升油2.5元,这桶汽油价值多少元?(桶的厚度忽略不计)(3)把一个棱长60厘米的正方体钢材,锻造成横截面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体钢材,锻成的长方体钢材长多少米?以上各题,学生读题后各自练习,集体评讲。
4、完成思考题。
先让学生思考:哪个地方的小正方体三面涂色?哪个地方的小正方体二面涂色?哪个地方的小正方体一面涂色?然后再根据它们所在的位置去数一数,算一算。
二、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什么做题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吧!三、布置作业练习与应用第9、10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整理和练习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对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实例分析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练习题、黑板、粉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如:“小明有一本书,前两天看了全书的13,后来又看了全书的25,还剩下全书的几分之几没有看?”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并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分析。
4.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进行解决,并进行讲解和分析。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课件
返回
整理与练习
8. 解方程。
x+30%x=26 解:1.3x=26
x=20
x-15%x=170 解:0.85x =170
x =200
x+80%x=7.2 解:1.8x =7.2
1010×(30-20)×1.5% =1010×10×1.5% =151.5(元) 答:应付行李费151.5元。
返回
整理与练习
7.剧场里的两个放映厅同时播放电影《开国大典》,第一放映 厅的上座率是90%, 第二放映厅的上座率是85%。
(1)哪个放映厅的上座率高一些? 90%>85%
答:第一放映厅的上座率高一些。
(1)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作百分数。百分数 又叫作百分比或百分率。
(2)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 分号“%”来表示。
例如: 15070写作:57%;读作百分之五十七。
返回
整理与练习
2.百分数与小数互化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 分号去掉,同时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返回
整理与练习
综合运用
母题
1.下面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我国人口的一些数据。先读 一读表中的百分数,再回答问题。
性别
年龄/岁
民族
男 女 0~14 15~59 60及以上 汉族 少数民族
大约占总人 口的百分数
51.24%
48.76%
17.95%
63.3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分数除法整理与练习(1)-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分数除法整理与练习(1)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具体是分数除法整理与练习(1),这是苏教版教材中的一课。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重点在分数除法,主要涵盖苏教版教材中分数除法的相关章节,包括分数除法的概念、运算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理解其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步骤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分数的转换和运算则是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数除法运算规则:1. 将除法转换为乘法2. 倒数相乘七、作业设计1/2 ÷ 2/3 = ?3/4 ÷ 3/4 = ?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求长方形的面积。
答案:1. 1/2 ÷ 2/3 = 3/43/4 ÷ 3/4 = 12. 长方形的面积= 10cm × 5cm = 50cm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分数的转换和运算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课后,我会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
我还会引导学生将分数除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购物时计算价格,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数除法的实际意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我选择了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分数除法的话题,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明白分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目的。
我在讲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步骤时,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分数的转换和运算过程。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帮助他们形成清晰的概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整理与练习1》教案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每小时工作量 每小时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每小时工作量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5/22021/5/2Sunday, May 02, 2021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1/5/22021/5/22021/5/25/2/2021 2:35:54 PM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5/22021/5/22021/5/22021/5/2
谢谢大家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5/22021/5/22021/5/2M ay-212-May-21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5/22021/5/22021/5/2Sunday, May 02, 2021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1/5/22021/5/22021/5/22021/5/25/2/2021
学习过程: 1、阅读书本第55到65页,思考以下问题: 分类别说一说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和第2题第一行。
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分数除以分数:等于分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甲数除以乙数(乙数不等于0),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5月2日 星期日2021/5/22021/5/22021/5/2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5月 2021/5/22021/5/22021/5/25/2/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5/22021/5/2May 2, 2021
宜兴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与练习(1)》教学设计
宜兴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与练习(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与练习(1)》主要包括了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的乘法、除法的运算性质和多位数的除法等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对前面学习的乘除法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同时也是为后面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除法知识,但对于一些复杂的运算和运算性质的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运算规律。
2.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运算性质,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运算规律。
2.除法的运算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3.多位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法,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2.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3.准备练习本和答案,用于学生练习和反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数学谜语或者小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回顾一下之前学习过的乘除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运算规律,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讲解除法的运算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的乘除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整理和练习(1)∣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整理和练习(1)∣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整理和练习”的第一部分。
主要围绕数的认识、数的运算、以及初步的数学应用展开。
通过整理和练习,旨在巩固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提升运算能力,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的概念,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规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数学运算的能力,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理解难点:数的概念及四则运算规则的深入理解。
2. 应用难点: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教学视频。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引起学生对数的认识和运算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数的概念和四则运算规则,通过例题示范如何运用。
3.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4. 小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全班讨论。
板书设计板书将按照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数的概念、四则运算规则、应用实例。
每部分都将配以相应的例题和图表,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基础练习和提高练习两部分。
基础练习着重于巩固数的概念和四则运算规则;提高练习则更多地关注于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教案严格按照人教新课标的要求编写,力求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确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八部分内容完整且详略得当,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清晰、实用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扬州某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整理与练习(1)》教案
扬州某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整理与练习(1)》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整理与练习(1)》主要包括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分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分数的应用等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小学数学阶段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分数大小比较的规律,并能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实际应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巩固分数基础知识,提高分数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理解分数大小比较的规律,并能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分数大小比较的规律。
2.教学难点:分数应用题的解决方法,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通过实例讲解、练习巩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大小比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教学工具等。
2.学生准备:完成前置学习任务,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有2/3的苹果,小红有1/4的苹果,他们一起吃苹果,剩下的苹果是多少?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大小比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题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大小比较,以及一些实际应用题。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9、整理与练习》教案1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9、整理与练习》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9、整理与练习》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整理和练习,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数的整理、比的整理、几何图形的整理以及数学应用题的整理。
这些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的整理、比的整理、几何图形的整理以及数学应用题的整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整理和练习的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于一些方法的运用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的整理、比的整理、几何图形的整理以及数学应用题的整理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自主学习的情感态度,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整理、比的整理、几何图形的整理以及数学应用题的整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和一些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于每个整理内容,准备一些典型的案例和习题,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和练习。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整理和练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对于数的整理、比的整理、几何图形的整理以及数学应用题的整理,分别呈现一些典型的案例和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对于每个整理内容,选取一些习题进行讲解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整理与练习》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整理与练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整理与练习》主要内容包括:整数乘法、整数除法、混合运算、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方法。
本单元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通过整理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运算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和整数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对混合运算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运算过程中仍然存在运算速度慢、准确性不高、对运算定律理解不透彻等问题。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也有所差异,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整数乘法、整数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整数乘法、整数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精神。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等,使学生掌握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方法。
4.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相关知识,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与示范:讲解整数乘法、整数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并通过示例展示简便计算方法。
3.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完整版教案】-数学六年级第12课时 整理与练习(1)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课本第63--64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8题。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明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体验自己的学习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形成响相应的计算技能。
3、通过练习,提高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列方程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整理1、回顾: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小组讨论:(1)怎样计算分数除法?飞机聊天软件在国内怎么用详细问题了解下!(2)列方程解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举例(3)什么叫做比?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怎样按比例分配?二、基本练习1、练习与应用第1题,直接写得数。
(1)各自在书上完成,完成后校对。
(2)将做错的展示在黑板上,讨论做错的原因。
(3)让学生说一说,做分数除法要注意些什么?2、练习与应用第2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2)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典型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因。
公元366年,一个和尚来到这里。
他叫乐樽,戒行清虚,执心恬静,手持一支锡杖,云游四野。
到此已是傍晚时分,他想找个地方栖宿。
正在峰头四顾,突然看到奇景:三危山金光灿烂,烈烈扬扬,像有千佛在跃动。
是晚霞吗?不对,晚霞就在西边,与三危山的金光遥遥对应。
三危金光之谜,后人解释颇多,在此我不想议论。
反正当时的乐樽和尚,刹那间激动万分。
他怔怔地站着,眼前是腾燃的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他浑身被照得通红,手上的锡杖也变得水晶般透明。
他怔怔地站着,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
他有所憬悟,把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身来,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1整理与练习
分数值
2. 举例说明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以及比、分数、 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区别: 比表示两个量(或数)的一种关系,除法 是一种运算,分数则是一个数。
3. 解决有关分数、比的实际问题时,应怎样分析
数量关系?举例说一说。
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先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确 定单位“1”的量,分析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或 列方程解答。 解决比的实际问题时,先求 1 份的数,再求几份的数; 或先求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乘法 的知识解答。
整理与练习
小组讨论: 1. 怎样计算分数除法?
甲数除以乙数( 0 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2. 举例说明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以及比、分数、
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可以叫作两个数的比。 例如: 15÷16 又叫作 15∶16。 (2)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 的数( 0 除外),比值不变。 例如: 3∶4 = (3×4)∶(4×4) =12∶16
2÷ 2 3(米) 535
答:1 小时织
3 5
米。
(2)李师傅每小时织
2 5
米长的毯子,2 小时
3
织多少米?
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 2 4(米) 5 3 15
答:2 小时织 4 米。
3
15
(3)张师傅每小时织
2 5
2
米长的毯子,织 3
米
长的毯子需要几小时?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4
大约是耕地面积的25 ,耕地面积大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13
960× 1 240(万平方千米)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