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中国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鼠疫的流行史
鼠疫的流行史一、世界鼠疫流行简况公认的世界性鼠疫大流行有三次:第一次大流行在公元6世纪(527-565)。
起源于中东鼠疫自然疫源地,最后传到北非、中东和欧洲,持续时间50~60年,死亡1亿人,第二次大流行在14世纪(1346~1665年)。
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
这次大流行欧洲死亡2500万人,占当时人口的四分之一。
意大利和英国死者达人口的半数。
第三次大流行在19世纪末(1894年)流行持续到20世纪中叶。
起源于我国云南,鼠疫在云南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流行,传至广州和香港。
由香港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60多个国家。
死亡1000多万人。
二、我国鼠疫流行简史鼠疫在中国的流行历史悠久,最可靠记录是14世纪的大流行,当时死于鼠疫者1300万人。
根据历史资料和近年调查的中国20世纪前各省有鼠疫流行的最高记录,1754——1899年有10个年份有鼠疫流行。
据不完全统计,在20世纪以前(1644年-——1899年)我国南方和北方有13个省(区)的202个县(市、旗),共约发生鼠疫病人144万人,死亡137万人。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又有吉林、黑龙江、陕西、浙江、湖南、和上海等7个省、市陆续发生鼠疫。
1900——1949年,最高鼠疫陆续达最高峰,共有20个省(区)501个县、(市、旗)陆续鼠疫,发病人数达1155584人,死者达1028408人。
1955年——1979年鼠疫的发病人数较建国初期明显下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鼠疫疫情又明显上升,1981年——1990年,发病149例,年均14.9例,1991年——2000年,发病550例,年均55例,2001年——2002年161例,年均80.5例。
三、我国鼠疫疫源地分布中国证实的鼠疫疫源地有17个省(自治区)、216个县,动物鼠疫不断,人间鼠疫由1985年2个省区(青海、西藏)扩大到云南、内蒙古、新疆、甘肃等6个省(区)。
第二章 鼠疫疫源地——第三稿
第二章鼠疫疫源地鼠疫疫源地的分类,国际上尚无明确的分类标准。
依据我国学者从群落生态学角度进行了鼠疫菌分型研究的原则标准,截止2006年,我国确认的的鼠疫自然疫源地有十二类。
浙江省鼠疫疫源地属边缘输入性鼠疫疫源地[1],是滇西山地闽广沿海居民区黄胸鼠鼠疫疫源地的组成部分,属于家鼠鼠疫疫源地。
疫源地分布相对集中,主要有三块区域,即在浙江南部与福建北部鼠疫流行区接壤的瓯江流域沿岸;浙江中西部浙赣铁路沿线地区;浙江东部沿海局部地区。
分布于温州、丽水、金华三个专区及宁波市共计20个县(市、区)的280个居民点内(浙江省鼠疫流行史中记载为271个),流行面积约27734.12Km2。
(赵芝雅、卢苗贵等浙江省鼠疫疫源地概况文献中为29673。
04Km2)第一节疫源地来源与分类浙江省鼠疫疫源地,有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记载者,按其来源有二[1][2]【3】,分输入性和细菌战(植入性)二类,见图1。
1、输入性鼠疫疫源地输入性疫源地是指由输入性疫情引起,并在本地传播流行,引起人间和鼠间鼠疫而形成的疫源地。
流行地区分布于浙南瓯江流域的二市十四个县(区)。
这一疫源地鼠疫于1929年开始由福建省松溪及政和两县的疫区传入庆元后,逐步向龙泉县、云和县、丽水县(现莲都区)、青田县、温州市区(现鹿城区、龙湾区)、松阳县、缙云县、景宁县、瑞安县、乐清县、文成县、永嘉县扩散,形成鼠疫疫源地,这些县(市、区)均位于浙江南部与福建北部鼠疫流行区接壤的瓯江流域沿岸,也称浙南鼠疫疫源地。
其中庆元、文成、瑞安、乐清、温州(现鹿城区、龙湾区)列入为国家鼠疫自然疫源县,属边缘输入性家鼠鼠疫疫源地[1]。
1929年9月先在庆元县的隆宫乡隆宫村发生,该地是浙南山区,南部边缘与福建省松溪县及政和县两地相接壤,并与该两县商品交换很频繁。
这年8月间隆宫地方突然发现大批死鼠,半个月后就发生鼠疫病例,其后当地发生鼠疫流行。
同年12月疫情终熄后,未再流行,共发病50人,死亡40人。
《瘟疫百年前_1917-1918年绥远鼠疫新探》范文
《瘟疫百年前_1917-1918年绥远鼠疫新探》篇一瘟疫百年前_1917-1918年绥远鼠疫新探一、引言一百多年前,全球遭遇了一场大灾难——鼠疫的爆发。
而这场灾难在中国绥远地区尤为严重,成为一段不可忽视的历史。
本文将对1917-1918年绥远鼠疫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进行新的探讨,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一段历史,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疫情。
二、历史背景在百年前的中国,绥远地区作为边疆重地,其生态环境和卫生条件相对落后。
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人口流动以及防疫措施的缺失,为鼠疫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随着战争的爆发和人口流动的加剧,鼠疫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迅速扩大。
三、鼠疫爆发原因及过程据历史记载,绥远鼠疫的爆发与当时的环境污染、人口流动以及生态失衡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鼠类作为主要传播媒介,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携带病毒大量繁殖,导致鼠疫的爆发。
这一时期,绥远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病例,疫情迅速蔓延至周边地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疫情发展及影响在疫情爆发初期,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和医疗资源,疫情迅速蔓延。
随着病例的增多,社会恐慌情绪日益加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应对疫情。
例如加强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改善卫生条件、限制人口流动等措施的实施。
虽然疫情最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这一事件仍对绥远地区乃至整个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新的历史认识从历史的角度看,绥远鼠疫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
生态环境的变化会对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而疫情的爆发则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次,我们还要意识到社会制度和防控机制的重要性。
在疫情爆发时,只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和高效的防控机制才能有效应对疫情。
最后,我们还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六、总结与展望回顾百年前的绥远鼠疫,我们不禁为那段历史感到痛心和惋惜。
鼠疫防治知识手册
鼠疫防治知识鼠疫是自然疫原性疾病,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快、病死率高,被WHO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控法》法定的甲类一号传染病。
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严重的鼠疫流行,也曾经给我国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鼠疫防控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控制了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逐步了解和掌握了鼠疫发生和流行的规律。
当前,我国的鼠疫疫情与世界疫情走势一样,开始出现上升趋势,并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新疫源地不断出现,流行范围逐步扩大;二是有些鼠疫疫源地静息多年后重新活跃;三是鼠疫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四是随着航空、铁路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便利,鼠疫远距离传播的机会增加。
一旦爆发鼠疫疫情,将会通过飞机、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到各个城市,严重危害广大公众的健康安全,同时也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2019年11月12日,北京市发现2例输入性鼠疫病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积极应对,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现将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解答。
一、鼠疫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它具有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
鼠疫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间鼠疫流行。
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是跳骚。
肺鼠疫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造成人类鼠疫流行。
引起鼠疫的病原体是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Pestis)。
典型的鼠疫菌呈短而粗,中段膨大,两头钝圆的短小杆菌。
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
为革兰氏染色阴性。
鼠疫菌是一种强毒力的病原体,对敏感动物和人具有猛烈的侵袭力和快速传染性。
二、鼠疫自然疫源地在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鼠疫菌寄生于特定的宿主,主要以跳骚为传播媒介在宿主和其它动物间传播,可以不依赖于人类而长期在自然界中循环延续,这种现象称为鼠疫自然疫源性。
历史时期中国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历史时期中国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历史时期中国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兼论传统时代的“天人合一”观一问题的提出鼠疫(plague)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
中国历史文献中的鼠疫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中记述的恶核病:“恶核者内裹忽有核累累如梅李,小如豆粒,皮肉燥痛,左右走身中,卒然而起,……不即治,毒入腹,烦闷恶寒,即杀人。
”这是鼠疫学界公认的对腺鼠疫的科学描述,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记录之一。
根据现有的研究,中国大范围的鼠疫流行至少有三次,14世纪的鼠疫大流行造成口大量死亡;这次鼠疫通过蒙古军人的西征,传入中东和欧洲,引发影响深远的“黑死病”[1]。
16~17世纪的鼠疫大流行那么与当时的旱灾与人民起义互为因果,在华北地区即造成一千万人以上的人口大死亡;其中17世纪的鼠疫流行成为导致明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 。
19世纪中叶云南回民起义时期,鼠疫的大规模流行使人口死亡亦以数百万计[3] 。
除了这三次大规模的鼠疫流行外,历史时期,在蒙古、东北、陕西、宁夏、山西、青海、、河北、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等地,均发生过规模不等的人间鼠疫流行,累计造成的死亡人口相当可观[4] 。
很显然,中国的鼠疫流行范围广阔,历史悠久,构成影响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关于中国鼠疫是内源性的还是输入性的,国内外学者存在不同的看法。
以19世纪云南鼠疫为例,“几乎所有的中外学者都认为第三次世界鼠疫大流行起源于云南,并认为云南是一个古老的家鼠鼠疫疫源地;但又都断言云南不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并谓云南的鼠疫是输入性的”[5],即从印度和缅甸直接或辗转传入的。
然而,1974年,云南鼠疫工作者从云南剑川县的中华姬鼠中别离到鼠疫菌,证实了滇西存在着鼠疫自然疫源地,学者们称为滇西纵谷大绒鼠齐氏鼠疫源地[6] 。
在滇西纵谷大绒鼠齐氏鼠疫源地中,存在假设干个鼠疫动物病的好发地区。
2020.04.10-孟庆兰
首诊医生问诊技巧
第二关:诊室必须二次测温,医生详细问诊是
否来自于自然疫源地?鼠疫临床特征? 一、发热要问三句话 1.您周围的人还有发热的吗。
六、鼠疫处置三部曲 隔离、采样加治疗。
2.您发热前接触过发热的病人吗。
五、鼠疫防控三句话
隔离、甄别、快报告。
预检分诊及筛检流程流程医
防护升级:医用防护 口罩隔离衣、防护服 用防护、双层手套
防控要点
患者管理:疑似鼠疫的患者进行隔离,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措施,转至感染性疾病科治疗。 个人防护:穿工作服,带医用外科口罩,带双层手套,当需要对肺鼠疫患者近距离护理操作,有分 泌物等喷溅的风险时,推荐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眼罩、面罩等防护,以避免颜面部的暴露。 消毒措施 空气消毒:通风,紫外线照射30-60分钟 物表消毒:环境可采用有效氯浓度1000-2000mg/L的溶液擦拭、拖地。 患者的衣物:患者的衣服等织物采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1000mg/L溶液浸泡30min后清水洗净。
鼠疫病例的诊断应根据以下三部分综合判断:
◼鼠疫流行病学依据 ◼鼠疫临床特征 ◼鼠疫实验室检查结果
2011版《鼠疫诊疗方案》
流行病学依据(接触史)
◼ 患者发病前10d内到过动物鼠疫流行区。 ◼ 在10d内接触过来自鼠疫疫区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进入过鼠疫实验
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室用品。 ◼ 患者发病前10d接触过具有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
立即上报。
传染源
鼠疫与新冠肺炎
鼠疫
新冠病毒肺炎
自然疫源性疾病,患者,肺鼠疫患者最为重要
新冠肺炎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GB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GB 16883—1997前言鼠疫系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一定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内形成自然疫源地(简称疫源地)。
至1995年底,已判定在我国17省(区)234个县(市、旗)境内存在鼠疫疫源地。
由于人直接接触感染鼠疫的动物或受染疫蚤类叮咬而感染鼠疫。
在一定条件下,可酿成人间鼠疫的流行,危害严重。
我国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管理。
因此及时准确地确定鼠疫自然疫源地和动物鼠疫流行状况,为正确合理地制定预防和防疫措施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研制过程中,力求充分利用我国在鼠疫疫源地调查及鼠疫动物病研究的现场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并使之在有关章节中得到表达。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与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参加起草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锦沁、汪闻绍、张鸿猷、黄坚华、刘纪有、王丽、李志仑。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各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的地理学、动物学、病原学和血清学等各项指标。
鼠疫疫源地判定标准适用于有动物鼠疫,通过病原学检验获得阳性结果的以县(市、旗)为单位的地区。
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适用于我国下述十个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范围内的通过病原学、血清学检验获得阳性结果的以县(市、旗)为单位的地区。
1)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2)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3)帕米尔高原长尾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4)天山山地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5)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6)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7)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8)锡林郭勒高原布氏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9)滇西北山地大绒鼠、齐氏姬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0)云南、东南沿海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的节肢动物及其分布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的节肢动物及其分布吴克梅;陈洪舰;郭文涛;唐新元;汪元忠【摘要】目的对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菌的节肢动物及其分布进行整理.方法根据已发表的资料,对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染疫媒介进行统计.同时,对某些蚤类在鼠疫传播中的媒介作用和地位进行更正和说明.结果截止2008年底,已知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中能够自然染疫的节肢动物有62种,其中蚤目3总科6科22属52种,蜱螨亚纲2科6属8种,吸虱目1科1属2种.结论了解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染疫媒介及其分布,主要媒介蚤的媒介作用,为制定鼠疫防治策略、鼠疫监测等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年(卷),期】2009(030)003【总页数】5页(P129-132,135)【关键词】中国;自然疫源地;鼠疫;媒介【作者】吴克梅;陈洪舰;郭文涛;唐新元;汪元忠【作者单位】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青海西宁,811602;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青海西宁,811602;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青海西宁,811602;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青海西宁,811602;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青海西宁,8116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3鼠疫是在一定的地理景观条件下,以啮齿动物为储存宿主,以蚤类为传播媒介,由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tis,以下简称鼠疫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一种发病急、病程短、传染性强的烈性传染病。
人类历史上曾发生的三次世界鼠疫大流行,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20世纪90年代以来,鼠疫在世界范围内重新进入一个活跃期,鼠疫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人间病例迅速增多。
我国鼠疫疫情形势严峻,西北旱獭鼠疫疫源地动物间鼠疫连年不断,南方家鼠鼠疫面积迅速扩大,新的鼠疫疫源地类型不断被发现,染疫的宿主动物和媒介昆虫种类不断增多,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羊、牛等体内不断检测出鼠疫菌和鼠疫特异性抗体。
资料鼠疫防治知识培训专业人员ppt
皮肤或消化道:剥离旱獭等染疫动物等 注:鼠疫人间病例的传染期开始
○ 于临床症状出现的时候, ○ 随着病情加重传染性增强
易感人群
01 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 02 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
一.鼠疫自然疫源性 世界各地存在许多自然疫源地,野鼠鼠疫长期持续存在。人间鼠疫多由野鼠 传至家鼠,由家鼠传染于人引起。偶因狩猎(捕捉旱獭)、考查、施工、军事活动进入疫区而被感 染。 二.流行性 本病多由疫区籍交通工具向外传播,形成外源性鼠疫,引起流行、大流行。 三.季节性 与鼠类活动和鼠蚤繁殖情况有关。人间鼠疫多在6~9月。肺鼠疫多在10月以后流行。 四.隐性感染 在疫区已发现有无症状的咽部携带者。
03
鼠疫的诊断原则:
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鼠疫
细菌诊断或间接血凝试验、
血清F1抗体诊断阳性结果。
04
鼠疫的治疗原则 :
及时治疗、减少死亡。
正确用药,提高疗效。
精心护理,促进康复。
消毒隔离,防止传播。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一般症状:危 重的全身中毒 症状
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骤升至39℃~40℃,呈稽留热
头痛剧烈,有时出现中枢神经性呕吐、头晕,呼吸促迫,很快陷入极度虚弱状态
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音弱,脉博每分钟120次以上
血压下降,多在10.7~12.0/6.13~6.67Kpa (80~90/45~50mmHg)范围 重症病人早期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意识不清,昏睡,狂燥不安,谵语,步行蹒跚,颜面潮红或 苍白,有时甚至发青,有重病感或恐怖不安,眼睑结膜及球结膜充血,出现所谓的鼠疫颜貌
青藏铁路沿 线省份地图
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的变迁_1580_1644年_曹树基
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的变迁(1580—1644年)曹树基一、引 言鼠疫(plag ue)是由鼠疫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病死率极高,对于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极大。
公元6世纪、14世纪和19世纪发生的三次大的世界性鼠疫大流行,都曾造成过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口的死亡,给世界历史带来深刻的影响。
这三次世界鼠疫大流行,都与中国有关。
如西方历史学家就证明,14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大爆发,与蒙古军人及商人在中亚的活动有关。
而在传入欧洲之前,鼠疫已在北中国地区流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①。
19世纪鼠疫流行源于中国云南,后经广西、香港传向世界各地②。
由于缺乏资料,西方研究者很少涉足第一、二次世界鼠疫大流行中的中国疫区,对鼠疫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不甚了了。
笔者曾对14世纪前后中国鼠疫的流行作过粗略的描述③。
笔者最近的研究表明,关于明代鼠疫的流行,文献的记载要比前代丰富得多,大量的描述见于疫区各地的地方志中。
本文选择明代鼠疫的主要流行区——华北——作为研究的对象,拟对鼠疫的发生、流行和社会影响作一全面的论述。
对于明代华北地区鼠疫流行的研究,前辈学者伍连德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在成功地组织扑灭了宣统三年(1911年)东北地区流行的鼠疫并主持召开万国鼠疫大会①②③④关于伍连德在近代中国医学卫生事业上的贡献,可参见马伯英《中国近代医学卫生事业的先曹树基:《地理环境与宋元时代的传染病》,《历史地理》第十二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参见Car ol Benedict :Bubonic Plag ue in N ineteenth -Centur y China (《19世纪中国的腺鼠疫》),M o rden China (April)1988.M icha el W .Do ls :T he Black Death in the Middle Ea st ,Princeto n U niv .Pr ess ,New Jersey ,1977.后,还曾研究中国历史上的鼠疫流行问题。
1946年哈尔滨鼠疫流行、防治及其影响
1946年哈尔滨鼠疫流行、防治及其影响1946年哈尔滨市区、平房区发生鼠疫流行,给当时的哈尔滨带来深重灾难和巨大影响,不仅导致了数百人死亡,而且政府长年承担防治和消除鼠疫的任务,给各级政府带来沉重负担,给哈尔滨人民的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到当地生态环境的变迁,最终导致哈尔滨人为鼠疫疫源地的形成。
本文主要考察了1946年鼠疫的疫源、流行规模、政府和全民防疫、影响及危害等问题。
标签:哈尔滨鼠疫731部队防治1910年以来,哈尔滨地区发生了3次鼠疫流行,分别在1910~1911年、1920~1921年和1946~1954年。
哈尔滨地区不是自然鼠疫疫源地,在1910年和1920年哈尔滨地域本身不具备发生鼠疫的自然条件,都是外来疫情传染到哈尔滨地区而导致鼠疫流行。
第三次鼠疫流行发生地是位于平房区的731部队旧址,系当地原发,随后影响到731遗址周边村屯及哈尔滨市区,疫源是731部队细菌实验留下的遗患,是极为独特的人为因素导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哈尔滨地区在当地原发鼠疫流行的同时,又因内蒙古鼠疫流行地区染疫人群带来了传入性鼠疫,因此,1946年的疫情是当地原发性鼠疫和传入性鼠疫两者兼有的。
本文主要考察1946年哈尔滨地区的鼠疫疫情及防治情况,并就1946年鼠疫疫源、流行规模、政府和全民防疫、影响及危害等问题进行论述。
一鼠疫,亦被称之为黑死病、百斯笃,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鼠疫杆菌,啮齿类动物如鼠、兔感染这种病后,再由跳蚤传入人体,根据症状不同可以分为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性鼠疫三种[1]。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说,鼠疫形成的比较早且疫源区分布极广,遍及世界各个地区。
鼠疫主要为啮齿类动物间流行的疾病,但若人类通过媒介并在某种条件下感染鼠疫菌,就会引发鼠疫在人类中流行。
鼠疫在民间的传染和流行因疫源不同分为原发性鼠疫和传入性鼠疫两种方式。
据方喜业主编的《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一书记载,黑龙江省只有泰赉一处为鼠疫自然疫源地,哈尔滨地区不是鼠疫自然疫源地。
鼠疫的三次世界性大流行
鼠疫的三次世界性大流行鼠疫(plague)又名黑死病,是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在历史上,以其危害惨烈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
鼠疫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病源体广泛寄居于鼠类及旱獭等野生啮齿动物体内,由带菌跳蚤叮咬引起人类鼠疫,发生腺鼠疫、肺鼠疫及败血症型鼠疫,感染者最后因严重呼吸困难和缺氧,造成皮肤出血坏死,患者皮肤呈紫黑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在鼠疫爆发流行期间,人和鼠大量死亡,尸陈街巷,惨象绝伦,令见者谈鼠变色。
在人类的历史上,古今中外,都有大量的诗文和绘画,描述鼠疫大流行时的恐怖景象。
东罗马帝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爆发鼠疫,文献记载是发生在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建都于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因此又称拜占庭帝国,因其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流行则是世界性的。
此次鼠疫大流行发生在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统治的时期。
查士丁尼为拜占庭帝国最有作为的皇帝。
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在瘟疫传播的高峰期,君士坦丁堡(时称拜占庭,也即今日之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每天有5000人到10000人染病死亡,总死亡人数在20万人以上,几乎摧毁了君士坦丁堡,并从那里传播到西欧,此后又在地中海地区飘掠肆虐两个世纪之久。
人们把这次起源于公元542年的鼠疫称为“查士丁尼鼠疫”(Plague of justinian),它的流行使欧洲南部1/5的人口丧命,它以后五、六十年间里又有几起流行,估计总死亡人数达1亿人。
中亚细亚第二次大规模流行开始于公元14世纪20年代,一般认为这次鼠疫病源地在中亚细亚的戈壁,10年之内就蔓延到中国的中原地区并在以后的几百年间频繁爆发。
1348年,处于传染高峰的世界大城市之一的开罗,每天的死亡人数超过7000人。
到1349年,整个中东地区有1/3人口死于鼠疫,其中城市人口有1/2人死亡。
1346年,鼠疫传播到克里米亚半岛。
1348年1月,鼠疫侵袭威尼斯和热那亚两个港口城市,以后蔓延至整个意大利。
佛罗伦萨受灾最重,城里的95000人死掉了55000人。
鼠疫的流行史
鼠疫的流行史一、世界鼠疫流行简况公认的世界性鼠疫大流行有三次:第一次大流行在公元6世纪(527-565)。
起源于中东鼠疫自然疫源地,最后传到北非、中东和欧洲,持续时间50~60年,死亡1亿人,第二次大流行在14世纪(1346~1665年)。
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
这次大流行欧洲死亡2500万人,占当时人口的四分之一。
意大利和英国死者达人口的半数。
第三次大流行在19世纪末(1894年)流行持续到20世纪中叶。
起源于我国云南,鼠疫在云南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流行,传至广州和香港。
由香港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60多个国家。
死亡1000多万人。
二、我国鼠疫流行简史鼠疫在中国的流行历史悠久,最可靠记录是14世纪的大流行,当时死于鼠疫者1300万人。
根据历史资料和近年调查的中国20世纪前各省有鼠疫流行的最高记录,1754——1899年有10个年份有鼠疫流行。
据不完全统计,在20世纪以前(1644年-——1899年)我国南方和北方有13个省(区)的202个县(市、旗),共约发生鼠疫病人144万人,死亡137万人。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又有吉林、黑龙江、陕西、浙江、湖南、和上海等7个省、市陆续发生鼠疫。
1900——1949年,最高鼠疫陆续达最高峰,共有20个省(区)501个县、(市、旗)陆续鼠疫,发病人数达1155584人,死者达1028408人。
1955年——1979年鼠疫的发病人数较建国初期明显下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鼠疫疫情又明显上升,1981年——1990年,发病149例,年均14.9例,1991年——2000年,发病550例,年均55例,2001年——2002年161例,年均80.5例。
三、我国鼠疫疫源地分布中国证实的鼠疫疫源地有17个省(自治区)、216个县,动物鼠疫不断,人间鼠疫由1985年2个省区(青海、西藏)扩大到云南、内蒙古、新疆、甘肃等6个省(区)。
鄂尔多斯沙鼠疫源地人间鼠疫的防制对策
疫区范围的划定
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立足保护人群。以发现疫 鼠疫蚤的地点为中心,划定处理面积不少干4平方 公里,对疫区附近的居民点、水井、公路沿线亦划 入疫区行扩大处理。
处理原则
彻底消灭疫源(包括主要疫源动物和媒介昆 虫),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确保不发生人间鼠 疫。
处理方法
1、以烟炮为主进行三遍熏杀,残存鼠用氯化苦熏蒸。 2、对疫区周围及生产活动范围采取磷化锌毒饵毒杀。 3、居民区以居民住户为中心,在半径100米的范围内 采用烟炮进行鼠蚤并灭。 4、居民住宅采用10%的磷化锌毒铒毒杀家鼠和六六 六灭蚤。 5、对人群普遍进行预防接种。 6、交通要道及邻近的公社加强检诊检疫,以防人间 鼠疫的发生。
5、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鄂尔多斯二次 创业,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商机,大量人群涌入 疫区,外来人口活动频繁,管理难度很大,发 生人间鼠疫的危险仍然存在。 6、由于草牧场到户,牧民把自已的草场分隔 成若干块,并用铁丝网围起来轮流放牧,为了 便于管理,一般都将房前屋后留作冬春产羔母 畜和仔畜的草场,这里常常栖息着大批的老鼠, 一旦发生流行,常常呈现暴发态势。疫区处理 以后外围的老鼠又很快迁入,造成反复流行。 给疫区处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也给牧民带 来了一定的威胁。
(6)、医学灭鼠与草原灭鼠和爱国卫生 运动相结合:联合草原部门在交通要道、居民 区附近(非流行区)开展草原灭鼠,联合爱卫 办在城镇、开发区和人口稠密的地区开展以灭 鼠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7)、巡诊工作:苏木划片,由苏木医 生和嘎查医生承包,开展疫区的巡诊工作。现 行疫区每三天巡诊一次,重点地区每五天巡诊 一次,一般 地区每周巡诊一次。
防制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法治理, 综合防制”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制法》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传染病防制法实施办法》为依据,做到有 法必依,执法必严。积极控制动物鼠疫,严防人 间鼠疫的发生。
1840 年以来我国鼠疫的时空分布规律3
246
地 理 研 究
19 卷
初步分析对比表明, 相对于鼠疫疫源地的空间分布, 人间鼠疫历史发病区的南北地域 差异, 主要是由下列因素造成的: 一是疫源地所在的地理生态环境特征, 二是人口总体密 集程度及相关的社会经济活动, 三是人的迁移流动性。 上述因素相互作用, 关系复杂, 不 同区域受影响的主导因素不同, 例如北方特别是内蒙古、 青海、 西藏等地人烟稀少, 主要 受疫源地所在的地理生态环境特征影响; 而南方特别是广东、 浙江、 福建东南沿海, 居民 区集中, 主要受人的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的迁移流动等因素影响。 因此, 研究中国鼠疫病情 的时空分布规律、 空间区划, 对病情做出评估均应考虑不同区域中上述差异的影响作用。
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职博士, 主要从事环境与健康研究, 发表论文 30 余篇。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44
地 理 研 究
19 卷
鼠疫作为一种生物病因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其爆发、 流行、 潜伏均与特定区域 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从医学地理角度研究鼠疫疫源地的生态环境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及 其与人间鼠疫时空发展规律间的相互关系, 将为鼠疫的预防和控制以及病情预测提供切实 的科学依据, 对防止其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鼠疫传染性强, 病死率高, 历史上世界性鼠疫大流行记载有三次, 公元六世纪第一次 世界鼠疫大流行, 死亡一亿人, 已波及中国境内, 但无人间伤亡详细记载。 始于十四世纪 世界第二次大鼠疫流行期间, 中国死于鼠疫者达一千三百万人[1]。 据不完全统计, 1644~ 1899 年我国有山西、 青海、甘肃、宁夏、河北、内蒙古、新疆、辽宁、云南、广西、广东、 福建、台湾等省 (区) 202 个县 (市、旗) 共有 144 万人患鼠疫病, 死亡 137 万人。从十九 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世界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期间, 又有吉、 黑、 陕、 浙、 赣、 湘、 沪等七 省市陆续发生鼠疫。1900 到 1949 年, 全国鼠疫流行达最高峰期, 共有 20 个省市 501 个县、 旗流行鼠疫, 发病人数达 115 万人, 死亡 102 万人。 建国后, 在党和政府领导下, 鼠疫在 1955 年前后得到迅速控制, 到 1984 年仅在青海有个别散发病例[1]。
《瘟疫百年前_1917-1918年绥远鼠疫新探》范文
《瘟疫百年前_1917-1918年绥远鼠疫新探》篇一瘟疫百年前_1917-1918年绥远鼠疫新探一、引言百年前的1917年至1918年,绥远地区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鼠疫,其影响深远且骇人。
此鼠疫的爆发,不仅在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我们今天的历史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与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针对此次绥远鼠疫进行新的探索,深入探讨其历史背景、发展过程、防治措施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绥远鼠疫的历史背景绥远地区,位于中国北部,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成为了鼠疫的高发区。
在1917年至1918年间,由于连年的干旱和战争的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鼠疫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同时,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医疗水平相对落后,这也为鼠疫的传播和扩散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绥远鼠疫的发展过程绥远鼠疫的爆发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从局部到全局、从轻微到严重的演变过程。
初期的症状较轻,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
然而,随着疫情的蔓延和加重,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出现严重的临床表现。
在此过程中,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和不确定性使得社会恐慌加剧,医疗资源严重不足,防治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
四、绥远鼠疫的防治措施面对严重的疫情,政府和医学界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防治。
首先,政府迅速组织医疗队伍前往疫情严重的地区进行救治。
同时,医学界也积极研究病因和治疗方法,以寻求有效的控制措施。
此外,社会各界也纷纷参与其中,共同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然而,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医疗水平的限制,防治工作仍面临诸多困难。
五、绥远鼠疫的影响及启示绥远鼠疫的爆发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损失。
然而,它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们应该重视公共卫生问题,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
其次,我们应该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医学研究,以应对各种突发疫情。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社会团结和协作精神,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六、结论通过对百年前绥远鼠疫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其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防治措施。
清代云南鼠疫流行区域变迁的环境与民族因素初探
结论 ; 宋志忠的《 云南玉龙及古城区鼠疫 自然疫源 地判定及初步研究》 主要分析 了对该地区鼠疫 自 , 然疫源地的判定标准和条件 ; 另外 , 相关学者还关 注 到 鼠疫杆 菌 医学 特 点 、 在 自然 环境 中 的保 存 其
视 , 人 和 鼠类 的血 凝 抗 体 特 征 , 播 媒 介 蚤 类 的 ④ 传 流行 病学 和生 物 学 特 点 , 次 鼠疫 出现 或 鼠 间 鼠 某 疫 的流 行病 学调查 和分 析 。 ⑧以历 史学 角度研 究 云 南鼠疫较有代表性的 , 有曹树基、 李玉尚等人对战
② () 1 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 自然疫源地 ;2 内蒙古 高原长爪沙 鼠鼠疫 自然疫源地; 3 青藏高原喜 马拉雅 早獭鼠疫 自然疫 源地 ; () ()
() 4 帕米尔高原长尾旱獭鼠疫 自 然疫源地 ;5 天山山地灰旱 獭 、 () 长尾 黄鼠 鼠疫 自然疫源地 ; 6 甘宁 黄土高原阿拉 善黄 鼠鼠疫 自然疫源 () 地 ;7 锡林郭勒高原布氏 田鼠鼠疫 自然疫源地 ; 8 呼伦 贝尔高原蒙古旱獭 鼠疫 自然疫源地 ; 9 滇西山地齐 氏姬 鼠大绒 鼠鼠疫 自然疫 源 () () () 地 ;1) ( 0 滇西 山地闽广沿海居民区黄胸 鼠鼠疫 自然疫源地 ; 1 ) ( 1 青藏高 原青 海 田鼠鼠疫 自然疫源 地 : 鼠疫 自然疫 源地分布 省份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河北 、 内蒙古 、 宁夏 、 甘肃 、 新疆 、 青海 、 西藏、 陕西、 云南 、 广西 、 广东 、 福建 、 浙江 、 江西、 四川及贵州等 1 个 省区。 9 ③张洪英:剑川野鼠鼠疫源地主要蚤类媒介效能及其流行学意义的研究》《 《 ,医学动物防制》 2 O , O 年第 4 彭何碧等 : O 期; 《 人蚤在云南省动物和 人间鼠疫流行病学方面的媒介作用》《 , 地方病通报》 1 9 , 9 年第 4 ; 9 期 何晋侯等 :云南家野两型疫源地七种主要蚤类传播鼠疫的研究》 《 《 ,医学研究 通讯》20 年, 9 ; , 1 第 期 龚正达 、 0 张丽云:云南横断山区蚤类的组成、 《 分布及其疾病关系》 《 ,医学动物防制》20 年第 2 , 3 O 期。 ④ 宋志忠 : 鼠疫杆菌在 自然界保存机制 的研 究动 态》, 中华 传染病 杂志》,04年第 2期 ; 《 《 20 何电 : 《云南 鼠疫 菌 P E质粒来源 的探 Y 索》 《 , 地方病通报》 20 年第 1 ; 明寿 : 云南鼠疫耶尔森 氏菌脂肪酸成分分析》 《 ,0 9 期 吴 《 ,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 0 , 6年第 2 ; 0 期 潘光和 、 于
鼠疫
蚤叮咬,经血传播:从啮齿类动物经蚤到人的传播。
空气飞沫传播:肺鼠疫从人到人的传播。 狩猎剥食染疫动物:鼠疫菌经皮肤戒消化道感染斱式传 播,以及在加巟染疫动物皮毛过秳中吸入带菌尘埃而感 染。 其它虫媒传播:硬蜱、臭虫、虱等 所有人群均对鼠疫杆菌易感。
疾病概述
腺鼠疫 败血性鼠疫 次发性肺鼠疫 原发性肺鼠疫
鼠疫离我们有多远
在广阔的西部,存在几种不同的旱獭鼠疫疫源地,是 我国鼠疫最为活跃的地区,经常有人类感染,而且,由于 偏僻遥远,医疗条件落后,首发病人很难得到救治,鼠疫 病死率经常保持在40%~60%。由于西部开发,交通条件 的改善,从疫源地中心短时间内可到达西藏、青海的机场 ,而从西藏机场到北京的飞行时间只需3个半小时。鼠疫 病人从疫点出发,在潜伏期内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地方。 最后是我国南方家鼠中的鼠疫疫源地,自1980年这片 疫源地重新开始活动以来,鼠疫已从怒江以西的边境地区 蔓延到云南南部,并侵入广西和贵州,而且有继续向东扩 散的趋势。幸运的是,与历史上相比,现在南方鼠疫已温 和了很多。
鼠疫
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管理科
前言
鼠疫,俗称“黑死病”;是经由跳蚤传播的人 畜共患传染病。 鼠疫的症状最早在1348年由一位名叫博卡奇 奥的佛罗伦萨人记录下来:最初症状是腹股沟 戒腋下的淋巴肿块,然后,胳膊上和大腿上以 及身体其他部分会出现青黑色的疱疹,这也是 黑死病得名的源由。
丐界鼠疫流行史
1920-1921年,东北第二次鼠疫大流行起源于海拉尔(呼伦贝尔市)皮 毛厂,沿铁路传播至满洲里、齐齐哈尔、长春等地,死亡约9300人。 1928年内蒙古西部鼠疫大流行,波及17个县(旗),死亡3039人 。 1947-1948年,内蒙古、吉林鼠疫大流行,死亡40775人 ,是新中国建 立以前流行最猛烈的一次。 从1900年到1949年,共在20个省、501个县(旗)流行鼠疫,死者达102 万多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时期中国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历史时期中国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兼论传统时代的“天人合一”观一问题的提出鼠疫(plague)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
中国历史文献中的鼠疫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中记述的恶核病:“恶核者内裹忽有核累累如梅李,小如豆粒,皮肉燥痛,左右走身中,卒然而起,……不即治,毒入腹,烦闷恶寒,即杀人。
”这是鼠疫学界公认的对腺鼠疫的科学描述,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记录之一。
根据现有的研究,中国大范围的鼠疫流行至少有三次,14世纪的鼠疫大流行造成中国人口大量死亡;这次鼠疫通过蒙古军人的西征,传入中东和欧洲,引发影响深远的“黑死病”[1]。
16~17世纪的鼠疫大流行则与当时的旱灾与人民起义互为因果,在华北地区即造成一千万人以上的人口大死亡;其中17世纪的鼠疫流行成为导致明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 。
19世纪中叶云南回民起义时期,鼠疫的大规模流行使人口死亡亦以数百万计[3] 。
除了这三次大规模的鼠疫流行外,历史时期,在蒙古、东北、陕西、宁夏、山西、青海、新疆、河北、云南、广西、广东、香港、福建、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等地,均发生过规模不等的人间鼠疫流行,累计造成的死亡人口相当可观[4] 。
很显然,中国的鼠疫流行范围广阔,历史悠久,构成影响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关于中国鼠疫是内源性的还是输入性的,国内外学者存在不同的看法。
以19世纪云南鼠疫为例,“几乎所有的中外学者都认为第三次世界鼠疫大流行起源于云南,并认为云南是一个古老的家鼠鼠疫疫源地;但又都断言云南不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并谓云南的鼠疫是输入性的”[5],即从印度和缅甸直接或辗转传入的。
然而,1974年,云南鼠疫工作者从云南剑川县的中华姬鼠中分离到鼠疫菌,证实了滇西存在着鼠疫自然疫源地,学者们称为滇西纵谷大绒鼠齐氏鼠疫源地[6] 。
在滇西纵谷大绒鼠齐氏鼠疫源地中,存在若干个鼠疫动物病的好发地区。
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地貌为山间小盆地,四周山峦环绕,中间平坦,山谷溪流汇集其间,水源丰富,土壤肥沃,利于种植粮食。
鼠类经常沿山谷溪流转移到耕地觅食,从而将鼠疫扩散到家栖鼠类当中。
1984年就曾发现过野鼠间鼠疫曾一度侵入家栖鼠中的事例[7] 。
这一研究暗示着在今天云南境内广泛存在的居民区农田黄胸鼠疫疫源地,有可能是受到野鼠鼠疫的传染或侵入而形成的。
什么是“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学界将“鼠疫自然疫源地”看作陆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的鼠疫生物群落:鼠及其他啮齿类动物是鼠疫菌的主要宿主;寄生性鼠疫菌是鼠疫自然疫源地形成的基本成员;为了能够顺利地侵入到寄主——啮齿动物的机体,媒介昆虫——跳蚤担负起这一职责;蚤也是寄生物,靠吸吮动物的血液生活和繁殖,它的生命离不开温血动物,适宜的温度对于鼠疫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个成员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上述三个成员在它们相应的地区占据一定的地理范围,便构成了“鼠疫自然疫源地”[8]。
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形成,是宿主、媒介、病原体经过长期的生物竞争,相互适应,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一个牢固的统一体,并和当地的自然植被、气候和地理环境,构成了统一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仍以云南为例,1772年的鼠疫流行就是从与剑川县相邻的鹤庆县爆发并向外扩散的;1984年野鼠鼠疫侵入家栖鼠的事例可能是历史的重演。
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来,虽然还从祥云、弥渡、剑川、盈江等地还能检出疫鼠或染疫蚤,但在鹤庆县却无类似的报告。
这样,云南的例子给我们两个启示:其一,历史时期的鼠疫疫源地与今日已有不同;其二,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可以复原历史时期的鼠疫疫源地。
明确这两点,对于我们把握历史时期各区域鼠疫的发生与流行,将是有益的。
二北方的鼠疫自然疫源地本文主要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微生物学研究所编《中国鼠疫流行史》上、下册(以下简称《疫史》)讨论近代除云南以外各区域的鼠疫流行情况,并根据历史资料上溯,以复原历史时期的鼠疫疫源地。
1. 内蒙古及东北近代较大规模的鼠疫流行有以下几次:(1) 1910-1911年内蒙古东部满州里地区肺鼠疫大流行, 死亡60468人。
(2) 1917-1918年内蒙古西部肺鼠疫大流行,扩散至全区27个旗县,并传入山西,死亡14600人。
(3) 1920-1921年内蒙古东部满州里地区第二次肺鼠疫大流行, 传染东北许多地区, 死亡8000余人。
(4) 1928年内蒙古西部鼠疫大流行, 死亡约4000余人。
(5) 1947年内蒙古东部鼠疫大流行, 死亡25098人。
按照现代鼠疫专家的研究,今日内蒙古地区存在着范围广阔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其中有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疫源地,察哈尔丘陵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乌兰察布、鄂尔多斯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锡林郭勒高原布氏田鼠鼠疫疫源地[9] 。
这一广阔的区域包括内蒙古高原的绝大部分,不仅近代中国北方几次大的鼠疫流行都源于这一区域,元代的鼠疫流行和万历年间的鼠疫流行均与这几个鼠疫疫源地有关。
鼠疫史学家多斯就这样写道:从中国历史的记载来看,14世纪的第两个二十五年出现了异乎寻常的气候变化。
自然灾害摧毁了(鼠疫自然疫源地)中那些啮齿动物生活区的屏障,食物的短缺迫使它们与家鼠和人类接触,因而把动物流行病传给了人类。
至1346年底,在地中海的主要港口城市中,人们都知道一种从未有过的传染病正在席卷东方。
东方空气污浊,瘴气迷漫,生灵被毒死。
阿拉伯作家IBNAL-WARDI亲历了ALEPPO的黑死病并死于1349年。
他叙述这场疾病是从“黑土地”上开始的。
这一区域是中亚或蒙古,但不是中国。
这场传染病在那里肆虐了15年。
muq9Hk;3 JXczq("R}?Jj%T•SrzV R 6: B 临床医学论文H = U| y- a03?u 'P M*F (o `AL-MAQRIZI是MAMLUK帝国时代著名的埃及作家,写了许多重要的关于中东黑死病的'著作。
尽管他并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但在他关于这场传染病起源的一些断断续续的描述中,他告诉我们在疾病传到埃及之前,已在大汗的土地上肆虐。
这一区域大概就是蒙古或北中国。
按照AL-MAQRIZI的说法,这些异教徒约有300多个部落,在夏天和冬天的放牧中,他们不明原因地死去:马匹、野兽和人皆死去。
KHITAI地区大雨滂沱,淹死动物和牲畜。
KHITAI这块地方,处于燕京(YENKING)和高丽(KOREA)之间,变成了沙漠。
三个月中,16个皇子死去了,大汗蒙古的战士也大量死去。
直到国王本自和他的儿子们也死于疾病。
中国的人口在传染病侵袭下大量减少,印度也死亡了不少人口。
[10]论文历史时期中国的鼠疫自然疫源地来自.66WEN.免费论文网在《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的变迁》一文中,曹树基指出,万历八年(1580年)山西鼠疫的爆发似乎是从北部大同地区开始的。
这一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阖门不起者”[11]虽然这一记载并未说明此疫即为鼠疫,但从传染性强,死亡率高这两点来分析,疑为鼠疫。
同一年,疫情传至山西中部,次年传入山西南部。
在潞安府,“万历九年四月初一日,郡城北门无故自阖,是岁大疫,肿项善染,病者不敢问,死者不敢吊”[12]。
所谓“肿项”,是为患者颈部淋巴肿大所致,是腺鼠疫患者的典型症状。
据此看,万历八年的鼠疫是从大同爆发且向南传播的。
由此联想到在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大同路大疫”[13],“人死者过半”[14]的记载,我们怀疑14世纪大同发生的大瘟疫仍为鼠疫。
大同地区屡次成为大规模鼠疫流行的原发地,令人怀疑该地可能存在或者邻近鼠疫自然疫源地。
今天乌兰察布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的东南界在包头—固阳—武川—察右后—化德—康保各县、旗治所一线,距离大同已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该线以南及大同以北,明代后期以来,大批汉族移民集聚于此,大片草场开垦成耕地,原有的生态景观发生巨大的变迁,因此,历史时期存在于此的鼠疫自然疫源地有可能北移。
作为证明,该鼠疫疫源地的西南界,正好与河套北界吻合,形成一个弯弓形(见附图一)。
众所周知,河套地区的开垦是清代后期乃至民国年间完成的。
河套农耕区的三面皆为鼠疫疫源地,实际上意味着开垦之前的河套地区也可能是乌兰察布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的一部分。
在农牧交错地带,农耕地带的北移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南界随之北移。
过度强烈的人类活动,改变了鼠疫生态系统赖以存在的环境,鼠疫自然疫源地向北收缩。
2.山西20世纪山西省的鼠疫来源大致有两个,一是自内蒙古传入,一是由当地的动物疫病引起。
当地动物病引起的鼠疫流行主要发生在山西西北部吕梁山区的兴县、临县和保德县。
据《疫史》调查,近代临县鼠疫始于1900年,兴县鼠疫始于1902年, 从这一年到1917年的12年中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1918年, 当山西北部的许多地方正在遭受来自内蒙古的肺鼠疫侵袭的时候,临县和兴县却流行腺鼠疫。
1918年以后, 当山西北部的肺鼠疫流行已经停息时, 临县一带的腺鼠疫流行却没有停止。
如1919年7~10月在临县西沟及邻近10村发生450例腺鼠疫, 同年兴县白家山也有流行。
1920-1934年,临县、兴县两县疫点多达383个(次),死于腺鼠疫的人口多达8371人。
1939年以后不见此两县鼠疫流行的报导[15] 。
显然,兴县和临县的鼠疫流行与山西省其他地区的鼠疫流行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病型来看都是不同的。
这一切都暗示着这一区域存在一个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可能性。
追溯到明代崇祯“七年、八年,兴县盗贼杀伤人民,岁馑日甚”,“天行瘟疫,朝发夕死。
至一夜之内,一家尽死无孑遗。
百姓惊逃,城为之空”[16]。
崇祯年间山西的鼠疫大流行即起源于此。
另外,据《疫史》调查,1928年鼠疫流行时,兴县逃疫的居民返回后,在屋内发现大量死鼠,且有显著生理改变。
据此可判断自明代后期开始,兴、临两县属于鼠疫的原发地区,与其他被鼠疫波及的县的性质有显著区别。
鼠疫专家早就怀疑兴县一带可能存在一个鼠疫自然疫源地。
伍连德认为,山陕二处鼠疫之发作乃以通常家鼠之传染,此其直接流行导引线。
山西当地的鼠疫专家们同意上述伍连德氏的意见,推测当时山西省发生腺鼠疫的地区除家鼠遭受感染外,黄鼠砂土鼠亦可能有鼠疫动物病流行。
只是从1962年至1974年山西卫生防疫部门对晋北的右玉县和大同市以及临县进行了疫源检索工作, 终未发现阳性结果, 因此关于今日山西省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问题尚未确认[17] 。
由于鼠疫自然疫源地形成的因素极其复杂,所以,这一结果并不能说明历史时期这一地区并非鼠疫自然疫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