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自然疫源地学说的探讨_张涛

合集下载

鼠疫自然疫源地检测结果分析

鼠疫自然疫源地检测结果分析

鼠疫自然疫源地检测结果分析研究德格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状况。

方法对喜马拉雅旱獭等材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和反间接向血凝试验(RIHA)。

结果细菌培养检测自毙喜马拉雅旱獭18份,分离鼠疫菌10株,细菌培养检测活体喜马拉雅57份,分离菌株2株;IHA检测旱獭血清56份、阳性1份,牧犬血清24份、阳性2份;RIHA检测组织悬液18份,阳性9份均为旱獭。

结论从喜马拉雅旱獭分离出鼠疫菌,说明四川省德格县2009年正在发生动物鼠疫流行。

鼠疫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且在流行病学方面的危害也最大[l-4]。

随着监测面的扩大,新的鼠疫疫源地的发现,我国鼠疫疫源地范围不断扩大,鼠疫防治工作的任务越来越艰巨[5]。

2007年四川省德格县暴发喜马拉雅旱獭鼠疫流行,确定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2008年也有动物间鼠疫的流行,为保障农牧民的安全,2009年继续在德格进行鼠疫监测,现将鼠疫动物实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捕获旱獭来自德格县柯落洞、更庆镇、八邦、和阿须4个乡镇,共57只。

1.1.2 自毙旱獭来自德格县更庆、柯洛洞和八邦3个乡镇,共18只。

作者单位:1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610031)2 甘孜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 德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者简介祁腾(1984-),男,大学本科,初级医师,自然疫源性疾病控制1.1.3 其他自毙动物牧犬1份、褐家鼠5份、五指心颅跳鼠2份、长尾仓鼠1份,来自更庆。

自毙家猫1份、来自八邦乡。

1.1.4 血清来源旱獭血清56份,来自柯洛洞、更庆、阿须、龚垭、和八邦5个乡镇;犬血清24份,来自更庆、八邦、打滚和阿须4个乡镇;藏系绵羊血清85份来自更庆、八邦、阿须3个乡镇。

1.1.5 蚤类获蚤48组673匹,谢氏山蚤79匹/12组、斧形盖蚤500匹/26组、不等单蚤1匹/1组、草原硬蜱49只/5组、指形盖蚤28匹/2组、人蚤15匹/1组、鼠兔角头蚤1匹/1组。

第二章 鼠疫疫源地——第三稿

第二章 鼠疫疫源地——第三稿

第二章鼠疫疫源地鼠疫疫源地的分类,国际上尚无明确的分类标准。

依据我国学者从群落生态学角度进行了鼠疫菌分型研究的原则标准,截止2006年,我国确认的的鼠疫自然疫源地有十二类。

浙江省鼠疫疫源地属边缘输入性鼠疫疫源地[1],是滇西山地闽广沿海居民区黄胸鼠鼠疫疫源地的组成部分,属于家鼠鼠疫疫源地。

疫源地分布相对集中,主要有三块区域,即在浙江南部与福建北部鼠疫流行区接壤的瓯江流域沿岸;浙江中西部浙赣铁路沿线地区;浙江东部沿海局部地区。

分布于温州、丽水、金华三个专区及宁波市共计20个县(市、区)的280个居民点内(浙江省鼠疫流行史中记载为271个),流行面积约27734.12Km2。

(赵芝雅、卢苗贵等浙江省鼠疫疫源地概况文献中为29673。

04Km2)第一节疫源地来源与分类浙江省鼠疫疫源地,有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记载者,按其来源有二[1][2]【3】,分输入性和细菌战(植入性)二类,见图1。

1、输入性鼠疫疫源地输入性疫源地是指由输入性疫情引起,并在本地传播流行,引起人间和鼠间鼠疫而形成的疫源地。

流行地区分布于浙南瓯江流域的二市十四个县(区)。

这一疫源地鼠疫于1929年开始由福建省松溪及政和两县的疫区传入庆元后,逐步向龙泉县、云和县、丽水县(现莲都区)、青田县、温州市区(现鹿城区、龙湾区)、松阳县、缙云县、景宁县、瑞安县、乐清县、文成县、永嘉县扩散,形成鼠疫疫源地,这些县(市、区)均位于浙江南部与福建北部鼠疫流行区接壤的瓯江流域沿岸,也称浙南鼠疫疫源地。

其中庆元、文成、瑞安、乐清、温州(现鹿城区、龙湾区)列入为国家鼠疫自然疫源县,属边缘输入性家鼠鼠疫疫源地[1]。

1929年9月先在庆元县的隆宫乡隆宫村发生,该地是浙南山区,南部边缘与福建省松溪县及政和县两地相接壤,并与该两县商品交换很频繁。

这年8月间隆宫地方突然发现大批死鼠,半个月后就发生鼠疫病例,其后当地发生鼠疫流行。

同年12月疫情终熄后,未再流行,共发病50人,死亡40人。

历史时期中国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历史时期中国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历史时期中国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历史时期中国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兼论传统时代的“天人合一”观一问题的提出鼠疫(plague)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

中国历史文献中的鼠疫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中记述的恶核病:“恶核者内裹忽有核累累如梅李,小如豆粒,皮肉燥痛,左右走身中,卒然而起,……不即治,毒入腹,烦闷恶寒,即杀人。

”这是鼠疫学界公认的对腺鼠疫的科学描述,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记录之一。

根据现有的研究,中国大范围的鼠疫流行至少有三次,14世纪的鼠疫大流行造成口大量死亡;这次鼠疫通过蒙古军人的西征,传入中东和欧洲,引发影响深远的“黑死病”[1]。

16~17世纪的鼠疫大流行那么与当时的旱灾与人民起义互为因果,在华北地区即造成一千万人以上的人口大死亡;其中17世纪的鼠疫流行成为导致明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 。

19世纪中叶云南回民起义时期,鼠疫的大规模流行使人口死亡亦以数百万计[3] 。

除了这三次大规模的鼠疫流行外,历史时期,在蒙古、东北、陕西、宁夏、山西、青海、、河北、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等地,均发生过规模不等的人间鼠疫流行,累计造成的死亡人口相当可观[4] 。

很显然,中国的鼠疫流行范围广阔,历史悠久,构成影响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关于中国鼠疫是内源性的还是输入性的,国内外学者存在不同的看法。

以19世纪云南鼠疫为例,“几乎所有的中外学者都认为第三次世界鼠疫大流行起源于云南,并认为云南是一个古老的家鼠鼠疫疫源地;但又都断言云南不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并谓云南的鼠疫是输入性的”[5],即从印度和缅甸直接或辗转传入的。

然而,1974年,云南鼠疫工作者从云南剑川县的中华姬鼠中别离到鼠疫菌,证实了滇西存在着鼠疫自然疫源地,学者们称为滇西纵谷大绒鼠齐氏鼠疫源地[6] 。

在滇西纵谷大绒鼠齐氏鼠疫源地中,存在假设干个鼠疫动物病的好发地区。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GB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GB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GB 16883—1997前言鼠疫系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一定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内形成自然疫源地(简称疫源地)。

至1995年底,已判定在我国17省(区)234个县(市、旗)境内存在鼠疫疫源地。

由于人直接接触感染鼠疫的动物或受染疫蚤类叮咬而感染鼠疫。

在一定条件下,可酿成人间鼠疫的流行,危害严重。

我国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管理。

因此及时准确地确定鼠疫自然疫源地和动物鼠疫流行状况,为正确合理地制定预防和防疫措施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研制过程中,力求充分利用我国在鼠疫疫源地调查及鼠疫动物病研究的现场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并使之在有关章节中得到表达。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与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参加起草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锦沁、汪闻绍、张鸿猷、黄坚华、刘纪有、王丽、李志仑。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各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的地理学、动物学、病原学和血清学等各项指标。

鼠疫疫源地判定标准适用于有动物鼠疫,通过病原学检验获得阳性结果的以县(市、旗)为单位的地区。

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适用于我国下述十个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范围内的通过病原学、血清学检验获得阳性结果的以县(市、旗)为单位的地区。

1)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2)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3)帕米尔高原长尾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4)天山山地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5)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6)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7)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8)锡林郭勒高原布氏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9)滇西北山地大绒鼠、齐氏姬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0)云南、东南沿海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2006 2010年宁夏黄鼠动物间鼠疫流行趋势及分析

2006 2010年宁夏黄鼠动物间鼠疫流行趋势及分析
宁 夏 黄 鼠疫 源 地 其 他 小 型 啮 齿 动 物 共 捕 获 6 9 9只 , 小 型 啮齿 动 物 年 平 均 捕 获 率 0 . 7 9 % 。5年 来 鼠疫 病 原 学 检 验 结
果全部阴性 , 血 清学检测结果也全部 阴性 。结论 [ 关键 词】 黄 鼠; 鼠疫 ; 自然疫源地 ; 监测 [ 中图分类号 ] R 5 l 6 . 8
表1 2 0 0 6 -2 0 1 0年 宁 夏 黄 鼠 疫 源 地 主 要 宿 主 密 度
2 0 1 0年黄 鼠鼠疫疫 源地 监 测 数 据 , 探 讨 宁 夏 近 期 动
物 间 鼠疫 流 行 的风 险 。
1 资料 与 方法
1 . 1 抽样 方法: 按 照 黄 鼠疫 源 地 鼠疫 监测 方 案 , 采 取不 同生 境分 层 抽 样 的方 法 。在 每 年 的 4月 和 7 月 份 以当地 地貌 、 植被、 海 拔 高度 、 黄 鼠数 量 ( 以上 年
1 . 3 鼠疫 病 原 学 的分 离培 养 : 采 取 剖 检 鼠类 脏 器 , 取肝 脾组 织压 印培 养 的方 法 J 。黄 鼠体 蚤 的收集 采
花 鼠为 优势 种群 , 小家鼠、 灰仓 鼠和 长 尾仓 鼠为 常 见 种 。野 外其 他 啮齿动 物年 平 均 鼠密 度 呈 现 明显 的 逐
鼠密 度 ) 4项 指 标 划 分 , 主要 划 分 为干 草原 、 黄 土 台
地、 草甸 草 原 、 开 垦耕 地 3种 地 理 景 观 。在 1 : 1 0 0 0 0 比例尺 地形 图上 , 按0 . 5 % 的 比例 分层 抽样 。 1 . 2 调 查对象: 黄 鼠密 度 的 调 查 , 采 用 1日弓形 夹
用E x c e l 表 格 收集 整理 宁 夏 黄 鼠 鼠疫 自然 疫 源 地 5个 监 测 点 的 数据 和 资 料 , 建立 2 0 0 6 -2 0 1 0年 黄 鼠 鼠

鼠疫传播与地理环境因素的关系

鼠疫传播与地理环境因素的关系

鼠疫传播与地理环境因素的关系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传播与地理环境因素息息相关。

地理环境中的人类活动、气候、地形等因素都能够影响鼠疫的传播路径和速度。

本文将探讨鼠疫传播与地理环境因素的关系。

首先,人类活动在鼠疫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鼠疫主要通过老鼠传播给人类,而老鼠常常与人类有密切接触。

人类居住环境的改变、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口增长都使老鼠的生存和繁殖条件得到了改善。

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缺乏卫生设施和垃圾处理措施,老鼠滋生的条件更加恶劣。

因此,人类活动的不当管理往往会导致鼠疫的传播风险增加。

其次,气候条件对鼠疫传播有着直接的影响。

鼠疫杆菌主要通过跳蚤传播给人类,而跳蚤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很高的要求。

强烈的寒冷天气和干燥环境会导致跳蚤的存活率下降,从而减少了鼠疫传播的机会。

然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跳蚤繁殖速度加快,从而增加了鼠疫的传播风险。

此外,气候变化也会改变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而影响鼠疫的传播路径和范围。

因此,及时对气候变化做出有效应对,有助于减少鼠疫传播的发生。

此外,地形对鼠疫传播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山区和高海拔地区,人口分布相对较少,老鼠密度也较低,因此鼠疫传播的机会较少。

而在平原地区和河流附近,由于地势平坦,水源丰富,老鼠密度较高,鼠疫传播的风险相对较大。

此外,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会间接影响鼠疫传播。

例如,交通交通条件的便利程度、居民的流动性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与老鼠之间的接触频率,进而改变鼠疫的传播路径。

综上所述,鼠疫的传播与地理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人类活动、气候和地形等因素都能够影响鼠疫的传播路径和速度。

因此,加强对人类活动的管理、及时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合理规划地形发展,对于减少鼠疫传播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加强鼠疫的监测和防控工作,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卫生素质也是防止鼠疫传播的关键措施。

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技术,共同应对鼠疫传播风险,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

这不仅是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也是为了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鼠疫疫源地调查

鼠疫疫源地调查

鼠疫疫源地调查分析四川省攀枝花地区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为鼠疫防控工作提供对策。

方法按照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要求进行。

结果2005-2010年调查发现:啮齿动物2科3属11种,检测犬血清940份,阳性1份,鼠血清333份,病原学检测鼠类425份,鼠疫反向材料68份,媒介蚤2科2属2种6匹,均阴性。

结论攀枝花地区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需进一步调查核实。

鼠疫为《传染病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

据史料推测,1949年前攀枝花地区有过鼠疫流行。

2005年云南玉龙及古城区被证实为鼠疫疫源地确认[1],并发生5例鼠疫病例。

攀枝花地区与云南丽江接壤,地理、地貌、气候等自然境观相似,同时由于交通便利,距攀枝花市约100km,人员物资来往频繁、存在鼠疫输入的可能。

随着四川省1997年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发现[ 2]、1999年人间鼠疫的发生[3]、2007年旱獭鼠疫疫源地的证实[4],攀枝花是四川的南大门,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需要通过调查研究进行核实,从工作实际出发,2005年将攀枝花市纳入四川省级鼠疫监测点,2005-2010年对该地区实施了现场调查和相关工作,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四川省2005-2009年鼠疫监测工作资料及专题调查、监测等相关资料。

1.2 方法总体按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1.2.1 标本采集鼠类用中号鼠铗捕鼠或野外5m夹线法(前后左右各5m、按照统一方向或顺序布放鼠铗,当晚放铗、次日晨收铗,收集老鼠)进行。

牧犬血清:用空针于股动脉/静脉抽取3~5ml全血、自然分离血清待用。

1.2.2 鼠种鉴定按《四川兽类原色图鉴》[5]进行。

1.2.3 实验方法鼠疫间接血凝试验、鼠疫细菌检测按常规四步法进行。

1.2.4 诊断用品由中国疾控中心鼠布基地和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生产、效期内使用。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2003)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大学生课程论文《关于鼠疫的研究》

大学生课程论文《关于鼠疫的研究》

关于鼠疫的研究摘要: 鼠疫(plague)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

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万计,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病死率极高。

1992年全世界报告发生人间鼠疫的有巴西、中国、马达加斯加、蒙古、缅甸、秘鲁、美国、越南及扎伊尔等9个国家,共1582例,病人大多集中在非洲,病死率为8.7%。

我国29例,集中在西双版纳。

中国证实的鼠疫疫源地分布在17个省(自治区)、216县,动物鼠疫不断。

人间鼠疫由1985年二个省区(青海、西藏)扩大至云南、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六个省区。

1994年毗邻的印度暴发鼠疫693例。

我国防治鼠疫的工作仍非常重要。

本文通过对当前鼠疫的研究进展做出分析,以探讨当前鼠疫的研究状况和展望未来鼠疫研究的前景。

关键词: 鼠疫;发病机理;流行病学一概述鼠疫(Pestis)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啮齿类动物(特别是野鼠和家鼠)和它们的蚤类携带该病菌,并传播给人或其他动物。

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属于耶尔森氏菌属(Yersina)。

是引起烈性传染病鼠疫(Plague)的病原菌。

也是帝国主义使用的致死性细菌战剂。

二生物特性生物学特性鼠疫杆菌为短小的革兰氏阳性球杆菌,新分离株以美兰或姬姆萨染色,显示两端浓染,有荚膜(或称封套)。

在病灶标本中及初代培养时,呈卵园形。

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呈短链排列。

本菌为需氧及兼性厌氧菌,最适温度为27~28℃,初次分离需在培养基中加入动物血液,亚硫酸钠等以促进生长,在血平板上,28℃培养48小时后,长成不透明的,中央隆起,不溶血,边缘呈花边样菌落,这种菌落形态为本菌的特征。

在液体培养基中24小时孵育逐渐形成絮状沉淀,48小时在液表面形成薄菌膜,从菌膜向管底生长出垂状菌丝,呈钟乳石状。

关于根除鼠疫自然疫源性的探讨

关于根除鼠疫自然疫源性的探讨

这 样 鼠疫菌 也就 找 不 到 循 环 锁链 的成 员 而 自行 灭 亡 实 际 上 实 现 了 根 除 鼠疫 自然 疫
出 版 的 《鼠 疫 防 治 手 册 》 明 确

关于 根 除只 疫 的 讨 论
1
源性

渡 汲 地健 康 化 的 含 义
1 9 9 1年
疫 源 地健 康化 不 是 考核
的 等级


进 行 了 野 外踏 查
,
未发 现 一 鼠 一 洞
:

这就
认 为 在 中央 尚未 制定 根 除
,
更 加 强 化 了 这样 的 看 法 设 逐步 深入 环境
。 ,
由于 农 田 水 利 建

先按 稳 定 控 制 鼠疫 标
1 9 8 4年
,
根 本 改 变 了 野栖 鼠 类 的 生态
自此

,
河 套 疫源 地 摘掉 了 疫 源 旗
1 1
8
内 蒙 古 地 方 病 防 治研 究 第
卷第 2
期 (
1 , 9 5 少
0
3
关 于 根 除 鼠 疫 自然 疫 源 性 的 探 讨

( 庆

徐 高升
2
1 内 蒙 古 巴 彦 浮 尔盟 卫 生 防 夜 站
2 内蒙古 临 河 市 卫 生 防 渡 站 )
鼠疫是 一 种 自 然 疫 源 性 疾病
以来
, , ,
鉴 定 疫 源地
,
写道
:

达 到 消 灭 鼠 疫 白然 疫 源 性 的 地
,
它是 一 个 没 有硬 指 标 的 笼 统 概
,

,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1. 鼠疫的自然疫源地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病,通常在啮齿动物间传播。

根据研究,鼠疫的自然疫源地主要包括亚洲、非洲和美洲。

在亚洲地区,我国和印度尼西亚是鼠疫的主要自然疫源地之一。

非洲地区的马达加斯加和坦桑尼亚也曾发生过鼠疫疫情。

而在美洲地区,秘鲁、厄瓜多尔和美国的西部地区也是鼠疫的自然疫源地之一。

2. 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动物鼠疫的流行判定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动物群体中骤然出现逝去现象,特别是啮齿类动物的大规模逝去。

其次是动物体内发现鼠疫杆菌的阳性检测结果。

动物鼠疫的流行还应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环境因素,比如季节性的气温和湿度是否有利于鼠疫杆菌的生存和传播。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的判定标准,我认为在预防和控制鼠疫疫情方面,必须对自然疫源地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只有充分了解鼠疫的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的判定标准,我们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鼠疫疫情的发生。

加强对动物鼠疫的监测和检测工作也非常重要,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鼠疫疫情。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对鼠疫的自然疫源地和动物鼠疫流行的判定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未来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我们应对自然疫源地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对动物鼠疫的监测和检测工作,以及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鼠疫疫情的发生。

以上是我为您撰写的关于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的研究和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人口的不断增长,鼠疫等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也在增加。

加强对自然疫源地和动物鼠疫的监测和研究工作,以及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对预防和控制鼠疫疫情的发生至关重要。

对鼠疫的自然疫源地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鼠疫的传播规律和危险因素。

通过对自然疫源地的研究,可以及时发现和预测鼠疫的爆发风险,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鼠疫讲课2

鼠疫讲课2

宿主与鼠疫菌
二、菌血症的形成 强毒菌感染主要宿主:少量菌便能引起菌
血症,且持续时间长,甚至重复2次出现。 强毒菌感染次要宿主:则相反,或不出现
菌血症,或只短时间出现菌血症。
宿主与鼠疫菌
三、免疫和抗体动态 意义:减弱和停止动物鼠疫流行的因素之
一;研究动物鼠疫流行期或流行间歇期的 参考指标之一。
1910-1911年东北鼠疫
由于各种防疫措施处理得当,在当时疫情 严重的局势下,不到4个月就成功扑灭了这 场死亡人数达6万之多、震惊世界的烈性 传染病疫情,指挥这次防疫的伍连德也因 此名扬世界。
1910-1911年东北鼠疫
1911年4月3日至28日,清政府在奉天组织 召开了 “万国鼠疫研究会”,近代在中国 本土举办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学术 会议。各国专家对东北抗鼠疫行动给予了 极高的评价 。
1910-1911年东北鼠疫
1910年12月,指派天津北洋陆军医学院副 监督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赴哈尔滨,开始 了大规模的鼠疫防疫工作 。
1910-1911年东北鼠疫
在伍连德等专家的建议下,清政府及各地 方当局对疫情采取了科学而有效的防疫措 施。
1910-1911年东北鼠疫
伍连德组建的防疫队伍也付出巨大牺牲, 直接接触病人的护理和救护人员将近一半 人员殉职。
一、主要宿主 在长期保存鼠疫菌起决定性作用的宿主。
主要宿主的共同特点
1、对鼠疫菌有感受性、敏感性,即可以感染鼠疫, 也可以造成败血症死亡。
2、常常是疫源地的优势种,密度高,即使在密度 低的年代,但其最适生境中仍能保持一定数量水 平。
3、分布区广,并且呈连续性分布。 4、具有适于传播鼠疫的媒介即能够形成菌栓的跳

鼠疫研究进展

鼠疫研究进展

鼠疫研究进展张涛;冯志勇;李丽【摘要】@@ 全球已报道160多种哺乳动物在自然界感染鼠疫,主要是啮齿目和兔形目的动物,还包括食肉、有蹄类和食虫动物及鸟类等染疫.中国发现染疫的宿主动物有80多种,自然染疫的节肢动物有62种,其中蚤目3总科6科22属52种,蜱螨亚纲2科6属8种,吸虱目1科1属2种.鼠疫杆菌可在土壤中生存数周,可在蚤类体内和动物尸体的骨髓内存活很久,还可在植物的根系上存活,高寒草甸草原地区适合鼠疫菌在自然界的长期保存.【期刊名称】《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年(卷),期】2011(027)007【总页数】5页(P663-667)【作者】张涛;冯志勇;李丽【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鼠疫防治研究所,湛江,524037;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6.8全球已报道160多种哺乳动物在自然界感染鼠疫,主要是啮齿目和兔形目的动物,还包括食肉、有蹄类和食虫动物及鸟类等染疫。

中国发现染疫的宿主动物有80多种,自然染疫的节肢动物有62种,其中蚤目3总科6科22属52种,蜱螨亚纲2科6属8种,吸虱目1科1属2种。

鼠疫杆菌可在土壤中生存数周,可在蚤类体内和动物尸体的骨髓内存活很久,还可在植物的根系上存活,高寒草甸草原地区适合鼠疫菌在自然界的长期保存。

中国核心鼠疫自然疫源地表现为生物多样性特征,在鼠疫菌DNA指纹方面表现为随地理分布的遗传生物多样性,推断世界鼠疫最早起源于中亚及中国。

上世纪60-70年代开展的全民性爱国卫生及“灭鼠拔源”运动,曾一段时间使我国大部分疫源地处于散发及隐伏状态。

但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体制改革-农村连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储粮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由集体转变为分散式的农户(各家各户),正好也为鼠类提供了有利条件,再加上农田及其居民区灭鼠方式的滞后等,导致家鼠鼠疫流行强度成明显的上升态势,从原来的散发状态,进入90年代流行期,到2000-2002年间的高峰期和现阶段的流行末期及散发状态。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的节肢动物及其分布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的节肢动物及其分布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的节肢动物及其分布吴克梅;陈洪舰;郭文涛;唐新元;汪元忠【摘要】目的对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菌的节肢动物及其分布进行整理.方法根据已发表的资料,对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染疫媒介进行统计.同时,对某些蚤类在鼠疫传播中的媒介作用和地位进行更正和说明.结果截止2008年底,已知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中能够自然染疫的节肢动物有62种,其中蚤目3总科6科22属52种,蜱螨亚纲2科6属8种,吸虱目1科1属2种.结论了解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染疫媒介及其分布,主要媒介蚤的媒介作用,为制定鼠疫防治策略、鼠疫监测等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年(卷),期】2009(030)003【总页数】5页(P129-132,135)【关键词】中国;自然疫源地;鼠疫;媒介【作者】吴克梅;陈洪舰;郭文涛;唐新元;汪元忠【作者单位】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青海西宁,811602;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青海西宁,811602;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青海西宁,811602;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青海西宁,811602;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青海西宁,8116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3鼠疫是在一定的地理景观条件下,以啮齿动物为储存宿主,以蚤类为传播媒介,由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tis,以下简称鼠疫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一种发病急、病程短、传染性强的烈性传染病。

人类历史上曾发生的三次世界鼠疫大流行,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20世纪90年代以来,鼠疫在世界范围内重新进入一个活跃期,鼠疫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人间病例迅速增多。

我国鼠疫疫情形势严峻,西北旱獭鼠疫疫源地动物间鼠疫连年不断,南方家鼠鼠疫面积迅速扩大,新的鼠疫疫源地类型不断被发现,染疫的宿主动物和媒介昆虫种类不断增多,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羊、牛等体内不断检测出鼠疫菌和鼠疫特异性抗体。

2004年湛江市东海岛开发区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

2004年湛江市东海岛开发区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

2004年湛江市东海岛开发区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刘小华;张涛;黄济英;梁练;余向明;胡杰;岑清泉;戴广祥【期刊名称】《地方病通报》【年(卷),期】2005(20)3【摘要】目的调查广东湛江东海岛开发区鼠疫自然疫源地现状,为东海岛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卫生保障。

方法2004年收集基本资料进行野外和室内生境的鼠形动物区系及媒介蚤调查和鼠疫病原学血清学调查。

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1029只,分属2目2科4属7种,野外生境黄毛鼠为优势种,占总捕获率的7.61%,家栖鼠以黄胸鼠为主,占总捕获率的11%,共收集蚤47只,分属于2科2种,印鼠客蚤为优势种,占77.27%,IHA血凝975份,结果全部为阴性。

做病原学压印培养1034份也全部为阴性。

结论目前在东海岛不存在动物鼠疫流行的可能,但要加强监测和制定长期的灭鼠灭蚤措施和方案。

【总页数】3页(P13-15)【关键词】鼠形动物;蚤指数;卫生保障;东海岛;湛江【作者】刘小华;张涛;黄济英;梁练;余向明;胡杰;岑清泉;戴广祥【作者单位】广东湛江鼠疫防治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6.8;R181.81【相关文献】1.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研究Ⅷ.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生物学研究基础理念 [J], 方喜业;刘起勇;许磊;周冬生;崔玉军;董兴齐;张荣祖;谷少华;叶财德2.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研究Ⅱ.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方法研究 [J], 方喜业;杨瑞馥;刘起勇;董兴齐;张荣祖;许磊3.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时快速测定鼠疫菌毒力的方法[J], О.,ГС;白常乐4.克拉玛依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散养犬感染鼠疫情况调查 [J], 叶刚;黄江河;鲜军5.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人群血清鼠疫F1抗体流行病学调查 [J], 杜国义;史献明;董国润;刘合智;李玉贵;白万翔;乔峰;张月枝;杨顺林;郑金萍;杨建民;齐继东;高少坤;胡乐乐;杨小燕;白晓英;白雪薇;刘卫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烟炮与磷化铝毒气灭鼠剂的灭鼠效果及使用成本比较

烟炮与磷化铝毒气灭鼠剂的灭鼠效果及使用成本比较

烟炮与磷化铝毒气灭鼠剂的灭鼠效果及使用成本比较卢世堂;张涛;自学礼;田涛;李剑;杨鹏【摘要】目的观察烟炮和磷化铝灭鼠效果及使用成本,为鼠疫疫源地灭鼠选择高效灭鼠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杀鼠剂现场药效测定及评价方法计算灭前和灭后鼠密度的变化,并计算使用成本.结果烟炮的二次校正杀灭率为84.75%,成本为181.90元/hm2.磷化铝二次校正杀灭率为100%,成本为81.53元/hm2.结论磷化铝灭效明显优于烟炮,使用成本低于烟炮成本.磷化铝可作为高效的灭鼠剂在野外灭鼠和疫区灭鼠中推广使用.【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8)001【总页数】2页(P86-87)【关键词】烟炮;磷化铝;灭鼠【作者】卢世堂;张涛;自学礼;田涛;李剑;杨鹏【作者单位】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银川750004;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银川750004;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银川750004;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银川750004;宁夏灵武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灵武751400;宁夏盐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盐池7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4.35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原发于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啮齿动物之间,使用有效的灭鼠干预措施以降低鼠、蚤密度,使鼠与鼠、鼠与人的直接或间接接触机会降低,从而防止或杜绝疫病传播[1]。

本课题于2014年6-9月间,通过烟炮和磷化铝在野外灭鼠现场试验,比较两种毒气灭鼠剂的实际灭鼠效果。

烟炮为内蒙古正镶白旗烟炮厂生产的灭鼠烟炮。

随机抽取10粒烟炮进行质量的平均值测定。

平均每颗烟炮重量为0.04684kg,有效洞内点燃后投入2粒,充分燃后封堵洞口;磷化铝片剂生产地江苏省连云港市,每桶净重1kg,含磷化氢33%。

每粒磷化铝片重0.0033kg,每洞投入3粒约0.01kg,每洞加水200mL。

宁夏盐池县、灵武市沙鼠鼠疫疫源地,属荒漠及半荒漠草原,海拔在1270~1372 m,沙土鼠密度分布均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对鼠疫自然疫源地进行了系统调查,根据疫源地的活跃程度,发现天山山地、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云南横断山区、内蒙古高原等为动物间鼠疫常年流行区域。

而在新疆的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鼠疫疫源地,内蒙古与宁夏、陕西、河北4省(自治区)交界区域的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鼠疫疫源地,松辽平原、甘宁黄土高原以及云南、贵州和广西3省(自治区)交界区域的家鼠鼠疫疫源地等地区,动物鼠疫流行有明显的间歇期。

还有几十年未发生鼠疫,但历史上曾是鼠疫的流行区,例如广东、广西、福建3省(自治区)的家鼠鼠疫地区。

现就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学说以及控制措施进行论述。

1自然疫源地学说的研究进展20世纪初叶,前苏联学者巴甫洛夫斯基提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概念,并提出这种疾病在自然界并不依靠人类及其活动而存在。

这一概念最初是针对森林脑炎提出的,人们很快就意识到,许多疾病都具有这种性质。

强调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古老的疾病,人类出现之前就已在自然界中出现,人类只是偶然介入自然界的疾病循环,才有可能被感染。

存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理空间,称自然疫源地。

我国将鼠疫自然疫源地划分为12个类型[1]。

动物鼠疫在自然界的存在是以鼠疫菌、鼠疫宿主、鼠疫噬菌体及病媒传播链和三维空间接触为基础,在进化中形成鼠疫特有生物群落圈,并在一定的地理环境条件下自然形成鼠疫生物群落地理分布特征区域即鼠疫自然疫源地[2]。

以土壤、湿度或媒介作为生态系,形成了对其外界环境有一定适应性,维持其生命的延续。

同时蚤类的卵是否具有传播性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特别是在活跃的疫源地通过冬眠鼠类及蚤类保存机制。

高海拔(2000~4600m)、寒冷及低温环境适合鼠疫菌在自然界的保存。

由于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存在都需要宿主、媒介以及支持病原微生物、宿主和媒介生存的自然条件[3]。

这就决定了这种类型的疾病必定只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之内。

因此,自然疫源地并不仅局限于空间的概念,而是指存在于这一地理空间中的生态系统。

自然疫源地的英文名称Natural foci是从俄文演化来的,使用复数的意思是强调所有疾病的疫源地都是由许多微小的灶状结构组合而成。

人们逐渐发现,所有人兽共患病的疫源地都有类似性质,包括那些依存人类的动物,如家鼠或家养动物中的疾病。

正因如此,自然疫源地学说中的“自然”性质,反而被逐渐淡化。

特别是活跃的鼠疫自然疫源地所表现的生物多样性(主要是生态系统、动物种群及其媒介生物)[4],如青藏高原、三江源和滇西纵谷地区出现的生境、垂直自然带、鼠类及蚤类、鼠疫菌基因分型的生物多样性,说明生物多样性适合鼠疫菌在自然界的保存[5]。

许多微小疫源地组合在一起,才可延续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过程。

能够保持疾病长期存在的最小疫源地单位,称为基础疫源地。

疫源地内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宿主,使疾病流行仍有足够数量的个体存活,或得到疫源地周围地区不断的补充。

在微小疫源地特有的微小生境,如山谷及谷口扇形冲击地等,更适合鼠类生存,每年检出鼠疫菌概率较大,疫点之间存在明显的水平与垂直分布。

虽然基础疫源地不是一种实际存在的疫源地单位,但却有实际意义。

在消除疫源地工作中,必须使残留疫源地规模逐渐缩小到形成基础疫源地的条件以下。

在基础疫源地规模之上,还应有一些实际存在的单位,是一片相互延续的地理区域,即相对独立疫源地,指的是一片由高山、大河、荒漠等构成的自然屏障环绕的疫源地。

一种疾病的疫源地,也可因同样原因形成不同的类·综述·鼠疫自然疫源地学说的探讨张涛,李丽,赵建华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银川750004摘要:首先从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活跃程度入手,分析了疫源地动物间鼠疫的流行特点;接着从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角度阐述了鼠疫自然疫源地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疫源地的隐伏状态、鼠疫菌的突变改变了动物间鼠疫的流行状态等。

提出在人口密集区域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干预措施:通过综合防治手段使相对独立鼠疫自然疫源地→基本稳定控制的鼠疫自然疫源地→长期静息鼠疫自然疫源地→逐步缩小的鼠疫自然疫源地→消除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可能。

关键词:鼠疫自然疫源地;流行特征;疫源地隐伏状态;干预措施中图分类号:R25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4692(2013)03-0283-02Investigation of theory of plague natural fociZHANG Tao,LI Li,ZHAO Jian⁃huaNingxia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Yinchuan750004,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zoonotic plague in foci with respect to the epizootic activity of plague natural foci in China and then reviews the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plague natural foci,including hidden state of foci and changes in zoonotic plague epidemic situation caused by Yersinia pestis mut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 focal disease.This paper proposes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plague natural foci in the densely populated area,e.g.,eliminating plague natural foci through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ns in the following steps:relative isolation,basic stabilization and control,long⁃term resting,gradual decrease in area,and elimination.Key words:Plague natural foci;Epidemic characteristics;Hidden state of foci;Intervention measure作者简介:张涛(1965-),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鼠疫的研究及防治工作。

Email:melody68man@型。

一个新疫源地类型的形成,以病原微生物出现可以识别的特征为标志。

其中必然会有新的宿主、新的媒介和新的流行规律。

疫源地的类型不同,意味着需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每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都保持着稳定的疾病循环。

病原微生物存在于何处是疫源地隐伏状态的根本问题。

存在于宿主机体之内,通过冬眠状态而存活及保存下来。

存在于媒介体内的可能性更大,特别是蚤及其卵体内。

如在我国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也可存在于土壤微生态中,特别是寄生土壤原生物体内。

经观察,疫源地可能在经历长达数十年的静止后重新开始活动,截至目前,仍然没有经过严格证明的机制来解释所有这类现象[6]。

一种意见认为,没有疫源地的长期隐伏问题,疫源地的重新活动实际上是疾病由其他地区重新输入的结果。

如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曾引起世界鼠疫第3次大流行和1982-2002年间的流行,明显是输入性的。

可能是由野鼠鼠疫疫源地扩散及波及而形成。

20世纪初叶在我国东北,曾多次发生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鼠疫流行,是由当地的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扩散所致。

另一种解释,是由于微生物的突变而改变了疾病的流行状态。

大规模基因组测序证明鼠疫菌在暴发流行时,其扩散与传播可导致基因组变异累积加速,为传染病的监测与防控策略奠定了重要基础。

基于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析,重建鼠疫菌的种群结构,中国菌株在鼠疫菌种群结构进化树上分布最广,其高度遗传多态性提示历史上鼠疫大流行可能源自我国或邻近地区[7]。

对来自中国和其他地方的鼠疫菌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SNPs具有共同祖先——鼠疫菌的系谱。

SNPs中有28个作为突变只在系谱中发生过一次,基本上随机分布在单个基因之间。

仅7个基因有明显过量的非同义SNP,表明SNPs的固定(fixation),主要通过遗传漂移等中性演变,并非达尔文选择进化产生。

但整个系谱固定率差异很大。

不同谱系累积的SNPs数量高度变化,系谱中包含多分类,其中一个导致黑死病(Black Death)时间相近的4个分支。

表明人口结构变化可以影响传染病病原体的进化速度,即便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推测在动物鼠疫间歇和暴发过程中,中性SNPs被快速固定[8]。

鼠疫菌的进化受生物因素的地理区划、地区分布、生境和媒介与宿主等影响,但主要受特定地理区域进化方式的影响。

2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干预措施自然与人为因素对自然疫源地的影响。

我国现阶段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其草原周期性禁牧、移民等大型生态工程,生态植被得以逐渐恢复,短期内啮齿动物种群数量及其单位面积内的密度增加,引发动物间鼠疫的危险因素在增加[9]。

历史上人为因素如捕旱獭而引起的1910年东北鼠疫大流行,以及近年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人间鼠疫病例等,建议在人口密集区域可实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干预措施。

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扩散依赖于传染源和易感者的接触,其流行强度与接触的频度密切相关[10]。

因此降低鼠密度使鼠与鼠、鼠与人的直接或间接接触机会减少,可以削弱动物源性疾病的流行强度。

历史上鼠疫的发生与鼠类的天敌减少直接相关,啮齿类动物在经过大量繁衍后,活动范围逐渐向外扩张,增加了鼠疫宿主动物之间感染的机会。

据考证,黑死病大暴发也与中世纪欧洲大量屠杀所谓的女巫有关,因为欧洲人认为猫是女巫的宠物和助手,所以猫被大量消灭,黑死病重要宿主——啮齿类则在这条断裂的生物链中以几何数量增长,为黑死病暴发创造最重要条件。

在鼠疫自然疫源地,鼠害治理与鼠疫的防治是一项社会性工程。

对家鼠鼠疫预防首先是农村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

通过创建文明卫生村、户活动,使农村环境卫生及垃圾处理制度化,改善乡村环境面貌,以及居住条件的逐步改善和地面硬底化。

第二是每年春秋两季灭鼠工作的常态化,同时注重生态学灭鼠与控鼠[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