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GB

合集下载

传染病诊断标准目录

传染病诊断标准目录
22 WS 278— 2008 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
23 WS 279— 2008 鼠疫诊断标准 24 WS 280— 2008 伤寒和副伤寒诊断标准 25 WS 281— 2008 狂犬病诊断标准 26 WS 282— 2008 猩红热诊断标准 27 WS 283— 2008 炭疽诊断标准 28 WS 284— 2008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诊
36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
WS 293-2008 标准 37 WS 294-2008 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
38 WS 295-200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
39 WS 296-2008 麻疹诊断标准
40 WS 297-2008 风疹诊断标准
41 WS 298-2008 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废止
国家标准转行 2008-01-16 业标准 GB15995-1995
废止
国家标准转行 2008-01-16 业标准 GB15973-1995
废止
国家标准转行 2008-02-28 业标准 GB16000-1995
废止
国家标准转行 2008-12-11 业标准 GB16394-1996
废止
国家标准转行 2008-12-11
1 WS191-1999 软下疳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2 WS195-2001 军团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3 WS196-2001 结核病分类 4 WS 213-2008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5 WS 214-2008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 6 WS215-2008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诊断
标准 7 WS216-2008 登革热诊断标准 8 WS217-2008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诊断标准 9 WS235-2003 尖锐湿疣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0 WS236-2003 生殖器疱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

鼠疫诊断标准GB15991—1995.pdf

鼠疫诊断标准GB15991—1995.pdf

鼠疫诊断标准GB 15991—1995前言根据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鼠疫是首位烈性传染病,同时它又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据专家的估计,鼠疫自第三次世界大流行之后,其自然疫源地在全世界的分布面积至今并没有减少。

由于它的流行有一定的间歇期,往往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鼠疫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今后不会再对人类构成巨大的威胁。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不但历年来世界各有鼠疫疫源地的国家(包括我国,特别是云南)不时发生局部地区的暴发流行。

而1994年印度鼠疫大流行更提醒人们,如果忽视了对鼠疫的监测控制,它仍然能给人类造成巨大的危险。

b5E2RGbCAP 目前,鼠疫能不能在人间造成大流行,首先取决于对首发病例的准确诊断。

只有早期确诊早期控制,才不致于使它在人间流行。

为此,目前我国急需一个科学的,文字准确的,由国家颁发的,具有法令效力的《鼠疫诊断标准》。

p1EanqFDPw本标准在撰写过程中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同时参考了前苏联保健部的《鼠疫防治手册》,WHO《鼠疫手册》及美国的《鼠疫诊断》。

主要参考的资料还是我国多年行之有效的有关规定。

DXDiTa9E3d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曾经过了卫生部鼠疫专家咨询组三次讨论,全国有关专家的书面评审,最后由卫生部传染病消毒标准分委会全体委员评审通过。

RTCrpUDGiT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广东湛江鼠疫防治研究所、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5PCzVD7HxA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云鹏、朱锦沁、汪闻绍、俞东征、曾标成、黄坚华。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标准。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七种类型疫源地内由宿主、媒介和其他染疫动物、动物制品感染的,或与鼠疫实验室及其实验用品接触而感染的鼠疫病例,以及由国外鼠疫流行区进入我国的检疫留验病例,确定诊断之标准。

十堰市鼠疫控制应急预案(送审版)

十堰市鼠疫控制应急预案(送审版)

XX市卫生系统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1.1 总体目标1.2 工作原则1.3 编制依据1.4 适用X围2.应急组织体系及其职责2.1 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2.2 职责分工3.预警与分级3.1 预警3.2 分级4.动物疫情判定、人间病例诊断与疫情发布4.1 动物疫情判定4.2 人间病例诊断4.3 疫情报告4.4 疫情公布与通报5.应急处置5.1 启动预案应急机制5.2 预案应急机制终止5.3 应急处置措施5.3.1预警应急处置措施5.3.2一般(Ⅳ级)鼠疫疫情应急处置措施5.3.3较重(Ⅲ级)鼠疫疫情应急处置措施5.3.4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鼠疫疫情应急处置措施6.善后处理6.1 后期评估6.2 激励机制6.3 责任追究7.保障措施7.1 组织保障7.2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应对能力7.3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7.4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措施落实7.5 做好物质储备,保障经费支持7.6 做好车辆调度,保证交通畅通8.预案管理9.附件XX市卫生系统鼠疫控制应急预案1.总则1.1总体目标为预防控制鼠疫在我市流行和传播蔓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减轻鼠疫疫情造成的危害,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XX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鼠疫诊断标准GB15991-1995 》、《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GB15978-1995》、《鼠疫控制及其考核原则与方法GB15992-1995》、《消毒技术规X——疫源地消毒技术规X》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

1.4 适用X围本预案适用于XX市动物和人间鼠疫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2.应急组织体系及其职责2.1 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2.1.1市卫生局成立局长任组长、分管疾控、医政工作的副局长、市疾控中心主任任副组长,局办公室、疾病预防控制科、法制监督科、医政科、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中医科、爱卫办等科室科长(主任)为成员的鼠疫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统一安排部署全市鼠疫防控工作。

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包头市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的通知

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包头市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的通知

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包头市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8.06•【字号】包府办发〔2020〕51号•【施行日期】2020.08.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应急正文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包头市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的通知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企、事业单位:经包头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包头市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0年8月6日包头市鼠疫控制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有效预防、快速应对、及时控制鼠疫疫情的暴发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病防治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内蒙古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内蒙古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内蒙古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预案》《内蒙古自治区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及《包头市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相关预案。

1.3 工作原则鼠疫疫情应急处理工作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应对、依法防控;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群防群控;快速反应,保障有力的原则。

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包头市鼠疫疫情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

1.5 工作原则根据鼠疫发生地点、病型、例数、流行范围、趋势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将鼠疫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重大鼠疫疫情(Ⅱ级)、较大鼠疫疫情(Ⅲ级)、一般鼠疫疫情(Ⅳ级)、动物间鼠疫疫情(Ⅴ级)。

1.5.1 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1)肺鼠疫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

鼠疫培训试题及答案

鼠疫培训试题及答案

鼠疫培训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鼠疫的病原微生物是(鼠疫耶尔森氏菌)2、鼠疫的传染源是(染疫啮齿动物)(肺鼠疫病人)3、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鼠疫病例,应(立即)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判定鼠疫或疑似鼠疫疫情后,按规定时限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4、肺鼠疫在临床上常分为(原发型肺鼠疫)和(继发型肺鼠疫)两种类型.5、我国鼠疫流行有最猛烈的三个疫源地。

它们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疫源地地)、(滇粤闽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6、鼠疫被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 甲)类传染病7、各级医疗卫生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发现一疑似病例后必须立即以(最快)方式逐级上报。

二、单项选择题1、腺鼠疫的好发部位是( D)A.肺部B.肝脏C.脾脏D.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2、最凶险的鼠疫临床型是(A )A.败血型B.腺型C.肺型D.其他型3、鼠疫在我国传染病法中为哪一类传染病(A )A.甲类B.乙类C.丙类D.以上都不是4、最凶险的鼠疫临床型是(A )A.败血型B.腺型C.肺型D.其他型5、对鼠疫或疑似鼠疫的患者,只要标本量许可,首先要做哪项检查(B )A.尿培养B.血培养C.粪培养D.反向血凝试验6、对鼠疫患者的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A.对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都要采取严密隔离措施B.在9天内与鼠疫患者同室工作和生活的人也应该隔离C.凡已经确诊的各型鼠疫患者可在一室隔离D.以鼠疫病人的住宅为中心,划定隔离圈进行隔离7、治疗鼠疫的首选抗菌药物是(B )A.青霉素B.链霉素C.氯霉素D.磺胺嘧啶8、腺鼠疫淋巴结病变的特点为(D)A.淋巴结肿大,但不疼痛B.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但与周围组织不粘连C.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粘连,但不破溃D.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粘连,1周后很快化脓破溃9、下列哪项是感染肺鼠疫的主要途径?(C )A.鼠蚤吮吸病鼠血液后再叮咬人B.人剥食染病动物C.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D.以上都不是10、下列哪项是感染腺鼠疫的主要途径?( A)A.鼠蚤吮吸病鼠血液后再叮咬人B.人剥食染病动物C.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D.以上都不是11、对怀疑为腺鼠疫的病人,应首先做哪种检查(B )A.尿培养B.淋巴结穿刺液培养C.粪培养D.血培养12、腺鼠疫病人出院标准不包括(D )A.体温恢复正常B.全身症状消失后3-5天观察无复发C。

鼠疫的诊断标准、治疗及预防之欧阳道创编

鼠疫的诊断标准、治疗及预防之欧阳道创编

鼠疫的诊断标准、治疗及预防一、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原则鼠疫的诊断需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二)诊断条件1.流行病学线索患者发病前10天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2.临床表现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情况下,病情在24h内迅速恶化并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1)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2)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3)咳嗽、胸痛、咯痰带血或咳血。

(4)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5)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

(6)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

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

(7)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浊浑。

3.细菌培养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和眼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管状骨骨骺取材标本,分离到鼠疫耶尔森杆菌。

4.被动血凝试验患者2次(间隔10天)采集血清,用PHA法检测F1抗体呈现4倍以上增长。

(三)诊断标准1.疑似病例具备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诊断疑似病例。

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细菌培养分离到鼠疫耶尔森杆菌或被动血凝试验抗体检测呈4倍以上增长。

3.隐性感染者有鼠疫流行病学线索,没有明显的鼠疫临床表现,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有PHA检测其血清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4.追溯诊断病例在有过鼠疫流行病学线索的人群中,曾出现过鼠疫临床表现,没接种过鼠疫菌苗,其血清经PHA检测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5.病型疑似或确诊病例,根据其临床上的特殊表现,确定鼠疫的具体类型。

有临床表现(1)者,为腺型鼠疫。

有临床表现(2)者,为败血型鼠疫。

有临床表现(3)者,为肺型鼠疫。

有临床表现(4)者,为眼型鼠疫。

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知识

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知识

肾综合征出血热
概述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不同鼠种携带不同型别的 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HV)引起的一组自 然疫源性疾病 临床表现:高热、低血压、出血、肾脏损害 我国为高发国家 国家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宿主与传染源
肾综合征出血热为多宿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不同型 别有其相对固定的宿主动物,目前世界报导170余种陆栖 脊椎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主要分属于啮齿目、食虫 目、兔型目、食肉目、偶蹄目的有关动物。
分级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对病人实施近距离高危操作, 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医疗操作。要求除按 二级防护要求外,将口罩、防护眼镜换为全面 型呼吸防护器(符合N95或FFP2级标准的滤料) 二级防护防护要求参见“个人防护”,适用于 鼠疫疫情处理 一级防护不适用于鼠疫防护,可用于隔离范围 外常规防护

鼠疫的治疗

就地隔离病人,严格控制病人与外界接触


首选链霉素治疗,以早期足量投药为益
加用磺胺类药物作为辅助治疗或人群的预防投药 用特效抗菌素的同时,加用强心和利尿剂,以缓 解鼠疫菌释放的毒素对心、肾功能的影响
国内经验-腺鼠疫

成人第1日用量为2.0—3.0g(肌注)

首次注射1.0g, 每4-6小时注射0.5g, 直到体温下降。一般退热后继续给药3天,每日 1.0-2.0g,分2-4次注射
人类鼠疫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啮齿类动物:如旱獭、黄鼠、沙土鼠、黄胸 鼠、褐家鼠等 食肉动物:各类疫源地内的狗、狐狸、狼等 其他动物:藏系绵羊、黄羊、牦牛、鹿等 鼠疫病人:肺鼠疫病人
(二)传播途径


鼠疫1

鼠疫1

鼠疫一、概念鼠疫(Pestis)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鼠疫(plague) 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也叫做黑死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本病远在2000年前即有记载。

在世界历史上,鼠疫曾发生三次大流行死亡人数数以千万计。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从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死亡近1亿人;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波及欧、亚、非;第三次是18世纪,传播32个国家。

14世纪大流行时波及我国。

1793年云南师道南所著“《死鼠行》”中描述当时“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

鼠死不几日,人死如拆堵”。

充分说明那时鼠疫在中国流行十分猖獗。

解放后,我国国内人间鼠疫已基本消灭,但自然疫源地依然存在,霸权主义者把鼠疫杆菌列为生物恐怖的武器、生物战剂之一,危害人类和平。

故鼠疫的防治更为重要,对我军国防和建设事业更有非常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了人间鼠疫的流行,但仍有散发病例发生,目前我国鼠疫疫源地分布广、面积大,200l年鼠疫防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力争到2005年基本控制人间鼠疫的上升趋势。

鼠疫是流行于野生啃齿动物的疾病。

鼠作为重要传染源,人类主要是通过鼠蚤为媒介,经人得皮肤传入引起腺鼠疫,经呼吸道传入发生肺鼠疫。

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

均可发展为败血症,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

[病原学]鼠疫杆菌属耶尔森氏菌属。

为革兰染色阴性短小杆菌,长约1~1.5μm宽约0.5~0.7μm,两端染色较深。

无鞭毛,不能活动,不形成芽胞。

在动物体内和早期培养中有荚膜。

可在变通培养基上生长。

在陈旧培养基及化脓病灶中呈多形性。

本菌的抗原成份:①荚膜FI(fraction I)抗原,分为两种,一种是多糖蛋白质(F--I),另一种为蛋白质(F--IB)。

动物鼠疫监测标准GB16882—1997-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动物鼠疫监测标准GB16882—1997-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动物鼠疫监测标准GB 16882—1997^~`前言鼠疫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至1995年底,已判定的自然疫源地分布于我国17省(区)234个县(市、旗)。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通过对鼠疫动物病的监测,掌握疫情动态,考核控制效果,为疫情预测预报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研制过程中,充分运用了我国在鼠疫监测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现场实践经验,使其在有关章节中得到表达。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全国鼠疫布氏菌病防治基地;参加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流行病防治研究所、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李书宝、刘纪有、李铁华、李超、马永康。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各类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媒介、病原体及血清学各项监测标准,监测的质量控制及其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喜马拉雅旱獭、灰旱獭、长尾旱獭、蒙古旱獭,达乌尔黄鼠、阿拉善黄鼠、长尾黄鼠,长爪沙鼠,布氏田鼠,大绒鼠及家鼠(黄胸鼠)鼠疫疫源地的监测。

监测以县(市、旗)为单位。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978—1995 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GB 15991—1995 鼠疫诊断标准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鼠疫自然疫源地:在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鼠疫菌寄生于特定的宿主,主要通过媒介蚤在宿主和其他动物间传播,不依赖于人类,长期在自然界循环延续,并能酿成人间鼠疫流行,这种现象称之鼠疫自然疫源性。

有自然疫源性的地方称为鼠疫自然疫源地。

3.2 动物鼠疫监测:在鼠疫疫源地内定期定量地监测动物鼠疫流行动态,观察宿主动物及媒介昆虫生态,研究动物鼠疫感染、传播、保存规律及地理分布特征。

鼠疫控制及其考核原则与方法GB15992

鼠疫控制及其考核原则与方法GB15992

鼠疫控制及其考核原则与方法GB 15992 —1995、八—前言鼠疫为兽源性烈性传染病,其自然疫源地分布于我国南北方17 省(区),216 县(市、旗),对居民的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危害。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逐步控制人、兽间鼠疫,最终实现在一切可能的地方根除鼠疫自然疫源性的宏伟目标,特制定本标准。

198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曾制定了《控制鼠疫工作标准和考核方法》,这一文件所规定的标准是属于推动工作,考察防治成效的工作指标,而不同于本标准。

但该文件一些重要内容,如考核方法及各项指标及数值等,经修订后纳入本标准。

本标准研制过程中,力求充分利用我国在控制鼠疫和根除鼠疫自然疫源性现场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并使之在有关章条中得到表达。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全国鼠疫布鲁氏菌病防治基地、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办公室。

参加起草单位: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流行病防治研究所、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思博、热合木•乌玛尔、白庆奎、刘纪有、汪闻绍、沈尔礼、杨煌。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鼠疫主要宿主动物的控制密度,鼠疫病原学与血清学阳性率水平和群体预防指标,及其考核原则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下述七个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范围内的所有县(市、旗):a)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b)陕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c)天山山地灰旱獭一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d)青藏高原喜玛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e)帕米尔高原红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f)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g)滇西居民区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鼠疫诊疗方案(2023版)

鼠疫诊疗方案(2023版)

鼠疫诊疗方案(2023 年版)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感染引起的,在啮齿动物等宿主动物间流行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蚤叮咬及其他途径(直接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等)传播给人类,造成人间鼠疫。

鼠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

为做到对鼠疫病例的早发现、早治疗,减少重症与死亡,在2011 年《鼠疫诊疗方案(试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鼠疫的病原菌为鼠疫耶尔森菌(以下简称鼠疫菌),属于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

在光学显微镜下为革兰染色阴性、两端钝圆、两极浓染的短小杆菌,菌体长约1~3μm,宽.5~0.8μm,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

鼠疫菌基因组由一条环状染色体(约4.6Mb,G+C%约47.6mol%)和至少3 个质粒pPCP1(pPst,约9.5kb)、pCD1 (pYV,约70kb)和pMT1(pFra,约100kb)组成,含有4000 多个编码序列(CDS)和100~140 个插入序列,在致病上起到关键作用。

其中,pPCP1 编码外膜蛋白纤溶酶原激活物(Pla, plasminogen activator),可干扰血液凝固和补体激活,以增强鼠疫菌株的毒力。

pCD1 编码一系列Yops 和Ⅲ型分泌系统(T3SS),T3SS 将Yops 输送到宿主细胞内,在感染过程中抗吞噬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促进感染早期的免疫逃逸。

pMT1 编码合成F1 抗原和鼠毒素,可增强对单核细胞的抗吞噬能力。

鼠疫菌的脂多糖缺乏O 侧链,即缺乏O 抗原,因此鼠疫菌没有血清分型。

与其他细菌的荚膜为多糖不同,鼠疫菌的荚膜成分为糖基化蛋白,是鼠疫菌的主要表面抗原,被称为F1 抗原。

我国学者依据鼠疫菌生化反应、生态学特征等,将我国的鼠疫菌分为17 个生态型。

鼠疫菌在4~40℃都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最适pH 值为6.9~7.1,对紫外线、高温和常用化学消毒剂敏感。

卫生部关于防治鼠疫规定

卫生部关于防治鼠疫规定

卫生部关于防治鼠疫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82.06.30•【文号】•【施行日期】1982.06.30•【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免疫规划正文卫生部关于防治鼠疫规定(一九八二年六月三十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和消灭鼠疫,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防治鼠疫是卫生、公安、农业、林业、交通、铁路、民航、商业、供销、外贸、邮电、宣传、部队和群众团体的共同任务,应当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分工合作,认真做好。

第三条防治鼠疫要依靠群众,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地落实各项综合措施,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人间鼠疫,最终根除鼠疫的目的。

第二章预防第四条各级卫生部门要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动员群众,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宣传鼠疫基本知识和防治措施,防止与克服恐惧心理和麻痹松劲情绪,坚持长期反复斗争。

第五条各级鼠疫防治机构要对鼠疫疫源、可疑疫源和必要的地区进行监测及疫源调查工作。

(一)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设立固定监测点或流动监测队(组);(二)每年完成定点、定时、定量和抽样性的调查任务;(三)尽早发现人、动物鼠疫,了解宿主、媒介动物的组成、数量、分布、变化及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疫情动态和基本流行规律,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行预防效果评价,做到预测预报;(四)新疫源地区(以县、旗为单位)的确定,必须在动物间查出鼠疫菌,并经过省、市、自治区一级鼠疫防治机构复判,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第六条在疫源区内的交通要道、工矿、军事要地、经济开发和人口密集等地区及其周围,应当开展灭鼠灭蚤工作。

(一)在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有关部门应把灭鼠力量和经费统筹规划,重点使用;(二)鼠疫疫源地区内的单位都要积极完成当地政府给予的灭鼠灭蚤任务;(三)灭鼠灭蚤工作应坚持“个人义务,集体承担,国家补助”的原则。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1. 鼠疫的自然疫源地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病,通常在啮齿动物间传播。

根据研究,鼠疫的自然疫源地主要包括亚洲、非洲和美洲。

在亚洲地区,我国和印度尼西亚是鼠疫的主要自然疫源地之一。

非洲地区的马达加斯加和坦桑尼亚也曾发生过鼠疫疫情。

而在美洲地区,秘鲁、厄瓜多尔和美国的西部地区也是鼠疫的自然疫源地之一。

2. 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动物鼠疫的流行判定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动物群体中骤然出现逝去现象,特别是啮齿类动物的大规模逝去。

其次是动物体内发现鼠疫杆菌的阳性检测结果。

动物鼠疫的流行还应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环境因素,比如季节性的气温和湿度是否有利于鼠疫杆菌的生存和传播。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的判定标准,我认为在预防和控制鼠疫疫情方面,必须对自然疫源地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只有充分了解鼠疫的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的判定标准,我们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鼠疫疫情的发生。

加强对动物鼠疫的监测和检测工作也非常重要,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鼠疫疫情。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对鼠疫的自然疫源地和动物鼠疫流行的判定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未来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我们应对自然疫源地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对动物鼠疫的监测和检测工作,以及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鼠疫疫情的发生。

以上是我为您撰写的关于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的研究和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人口的不断增长,鼠疫等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也在增加。

加强对自然疫源地和动物鼠疫的监测和研究工作,以及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对预防和控制鼠疫疫情的发生至关重要。

对鼠疫的自然疫源地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鼠疫的传播规律和危险因素。

通过对自然疫源地的研究,可以及时发现和预测鼠疫的爆发风险,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的依据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的依据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的依据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的依据是我国政府颁布的有关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标准等,这些构成了我国传染病监督法律体系。

1.传染病监督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传染病卫生监督和监测制度是我国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染病卫生监督执法和监测可以使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及发展趋势,为行政决策机构及时制定、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传染病带来的危害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国家针对传染病防治制定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4)《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5)《艾滋病防治条例》。

(6)《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7)《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9)《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10)《消毒管理办法》。

(1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12)《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13)《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14)《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15)《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

(16)《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

(17)《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18)《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19)《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

(20)《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

2.传染病诊断标准(1)GB15973-1995麻风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2)GB15974-1995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3)GB15975-1995淋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4)GB15976-1995我国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5)GB15977-1995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和处理。

(6)GB15978-1995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

(7)GB15983-1995麻疹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GB 15991-鼠疫诊断标准

GB 15991-鼠疫诊断标准

鼠疫诊断标准15991-1995前言根据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鼠疫是首位烈性传染病,同时它又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据专家的估计,鼠疫自第三次世界大流行之后,其自然疫源地在全世界的分布面积至今并没有减少.由于它的流行有一定的间歇期,往往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鼠疫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今后不会再对人类构成巨大的威胁。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不但历年来世界各有鼠疫疫源地的国家(包括我国,特别是云南)不时发生局部地区的暴发流行.而1994年印度鼠疫大流行更提醒人们,如果忽视了对鼠疫的监测控制,它仍然能给人类造成巨大的危险。

目前,鼠疫能不能在人间造成大流行,首先取决于对首发病例的准确诊断。

只有早期确诊早期控制,才不致于使它在人间流行。

为此,目前我国急需一个科学的,文字准确的,由国家颁发的,具有法令效力的《鼠疫诊断标准》。

本标准在撰写过程中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同时参考了前苏联保健部的《鼠疫防治手册》,《鼠疫手册》及美国的《鼠疫诊断》。

主要参考的资料还是我国多年行之有效的有关规定.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曾经过了XX鼠疫专家咨询组三次讨论,全国有关专家的书面评审,最后由XX传染病消毒标准分委会全体委员评审通过.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XX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广东湛江鼠疫防治研究所、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云鹏、朱锦沁、汪闻绍、俞东征、曾标成、黄坚华.本标准由XX委托技术归口单位XX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标准。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七种类型疫源地内由宿主、媒介和其他染疫动物、动物制品感染的,或与鼠疫实验室及其实验用品接触而感染的鼠疫病例,以及由国外鼠疫流行区进入我国的检疫留验病例,确定诊断之标准.本标准适用于鼠疫监测及确定鼠疫动物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GB 16883—1997前言鼠疫系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一定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内形成自然疫源地(简称疫源地)。

至1995年底,已判定在我国17省(区)234个县(市、旗)境内存在鼠疫疫源地。

由于人直接接触感染鼠疫的动物或受染疫蚤类叮咬而感染鼠疫。

在一定条件下,可酿成人间鼠疫的流行,危害严重。

我国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管理。

因此及时准确地确定鼠疫自然疫源地和动物鼠疫流行状况,为正确合理地制定预防和防疫措施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研制过程中,力求充分利用我国在鼠疫疫源地调查及鼠疫动物病研究的现场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并使之在有关章节中得到表达。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与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参加起草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锦沁、汪闻绍、张鸿猷、黄坚华、刘纪有、王丽、李志仑。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各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的地理学、动物学、病原学和血清学等各项指标。

鼠疫疫源地判定标准适用于有动物鼠疫,通过病原学检验获得阳性结果的以县(市、旗)为单位的地区。

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适用于我国下述十个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范围内的通过病原学、血清学检验获得阳性结果的以县(市、旗)为单位的地区。

1)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2)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3)帕米尔高原长尾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4)天山山地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5)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6)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7)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8)锡林郭勒高原布氏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9)滇西北山地大绒鼠、齐氏姬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0)云南、东南沿海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991—1995 鼠疫诊断标准GB 15992—1995 鼠疫控制及其考核原则与方法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鼠疫自然疫源地p1ague natural foci鼠疫是典型自然疫源性疾病。

具有动物鼠疫存在和流行的地区为鼠疫自然疫源地。

鼠疫自然疫源地是在相应地理景观条件下,在生物进化的历史长河中,宿主、媒介、病原体经过长期的生存竞争,相互适应,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一个牢固的统一体。

这种有鼠疫菌循环其中的特定生态系统的地区称之为鼠疫自然疫源地。

3.2 主要宿主main reservoir在长期保存鼠疫菌中起决定作用的宿主动物。

主要宿主的共同特点是对鼠疫菌有感受性、敏感性,即可感染鼠疫,也可能造成败血症死亡;常常是某疫源地的优势种,密度高;分布区广,并呈连续性分布;具有适于传播鼠疫的媒介,即能够形成菌栓的跳蚤。

3.3 主要媒介main vector具有很高传播能力,对酿成和维持主要宿主的鼠疫流行和保持鼠疫自然疫源性起主要作用的蚤类。

4 鼠疫自然疫源地判定标准4.1 具有适宜于各类鼠疫疫源地存在的相应的自然地理景观。

4.2 在该景观内,有连续成片分布的主要宿主动物,其种群覆盖度通常占该景观20%以上,其密度(详见GB 15992)高且恒定。

4.3 主要宿主的主要媒介,蚤指数应≥1。

4.4 在该景观内的主要宿主或其主要体外寄生虫体内检出鼠疫菌(详见GB 15991)。

5 疫源地内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5.1 动物鼠疫现疫流行标准5.1.1 从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及其主要媒介或其他动物体内检出鼠疫菌。

5.1.2 虽未检出鼠疫菌,但在疫源地内连续检测的情况下,从主要宿主或牧犬血清中用间接血凝查到鼠疫FI抗体,其阳性率或其中有一份以上的血凝滴度达到下列标准之一者,说明在检测区内,当年曾发生或正在发生动物鼠疫流行。

5.1.2.1 喜马拉雅旱獭、蒙古旱獭疫源地内,在旱獭栖息生境其检测面积在10000ha以上,检查旱獭数不少于预测獭数的10%,其间接血凝阳性率在5%以上,血凝最高滴度达1∶160以上;检查牧犬数不少于50只,阳性率达5%以上,血凝最高滴度达1∶320以上。

5.1.2.2 灰旱獭、长尾黄鼠、长尾旱獭疫源地内,在各自栖息生境,其检测总面积各在10000ha 以上,检查旱獭数不少于预测獭数的10%,长尾黄鼠不少于预测鼠数的5%,其间接血凝阳性率旱獭达1%、长尾黄鼠达10%以上,血凝最高滴度旱獭达1∶40、长尾黄鼠达1∶160以上,牧犬的检查不少于50只,阳性率达5%,血凝最高滴度达1∶160以上。

5.1.2.3 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内,在黄鼠栖息生境,检测总面积在2500ha以上,检查达乌尔黄鼠不少于预测鼠数的10%,其间接血凝阳性率达3%以上,血凝最高滴度1∶160以上。

5.1.2.4 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内,在黄鼠栖息生境,检测总面积在1000ha以上,检查阿拉善黄鼠不少于预测鼠数的20%,间接血凝阳性率3%以上,血凝最高滴度达1∶160以上。

5.1.2.5 长爪沙鼠疫源地内,在沙鼠栖息生境,检测总面积在1000ha以上,检查长爪沙鼠不少于预测鼠数的10%,间接血凝阳性率达2%以上,血凝最高滴度达1∶160以上。

5.1.2.6 布氏田鼠疫源地内,在田鼠栖息生境,检测总面积在1000ha以上,检查布氏田鼠不少于预测鼠数的5%,间接血凝阳性率达2%以上,血凝最高滴度达1∶160以上。

5.1.2.7 大绒鼠、齐氏姬鼠疫源地内,在其栖息生境,检测总面积在1000ha以上,检查大绒鼠、齐氏姬鼠各不少于300只,间接血凝阳性率达3%以上,血凝最高滴度达1∶320以上,犬血清阳性率达10%以上,血凝最高滴度达1∶160以上。

5.1.2.8 家鼠疫源地内,在黄胸鼠或其他主要宿主栖息生境,检查黄胸鼠或其他主要宿主不少于500只,间接血凝阳性率达1%以上,血凝最高滴度达1∶160以上。

5.2 疫源地内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凡未达到5.1.1~5.1.2者,但在各疫源地内连续检测的情况下,从主要宿主或犬的血清中用间接血凝查到血清阳性(详见GB 15991)的地区。

附录A(标准的附录)动物及昆虫被检材料的采集方法A1 动物材料的采集应在调查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地段捕获所需动物并同时在全范围内收集自毙动物送检。

A1.1 取材方法:将获得的全部应检动物分类编号登记,单只装人小布袋内,活动物处死后,拣净体外寄生虫,进行动物分类鉴定,然后按下述方法剖检。

A1.2 自毙、染病萎糜动物:按常规方法解剖后,分别观察腺、肝、脾、肺、心等有无病变,并取相应材料作细菌学检查,使用的器械每用一次,必须进行消毒。

A1.3 捕获动物:原则上只采取肝、脾或有病变的组织进行检查。

A1.4 腐败动物:多采取骨髓和脑组织作检查。

A2 昆虫材料的采集昆虫材料包括:蚤类、蜱类、螨类、虱子等,以蚤类为重点。

蚤的采集:A2.1 动物体蚤的采集:收集的体蚤及其他昆虫,拣入装有0.5×10(上标始)-5(上标终)龙胆紫、2%盐水的小瓶内,注明寄主、采集地点、采集日期。

A2.2 洞道蚤的采集:用顶端固定白色法兰绒或毛巾的探蚤棒收集,探得的蚤及其他昆虫按A2.1方法分装并登记。

A2.3 巢穴蚤的采集:主要靠挖掘巢穴内的窝巢及表层泥土而获得。

必须一巢装一袋,然后放人大白搪瓷盆内检蚤,收集的蚤按A2.I方法分装并登记。

A2.4 地面游离蚤的采集:常用粘蚤纸收集,将粘蚤纸按要求放在房屋地面的一定位置,昏置晨查,搜集粘蚤纸上的蚤类,按A2.1方法分装并登记。

A2.5 将以上收集的蚤类进行分类鉴定并进行细菌学检验。

A3 人体材料的采集参照GB 15991附录A。

附录B(标准的附录)鼠疫细菌学检查方法B1 镜检B1.1 涂片:按附录A取材,剪取腺、肝、脾、肺、心,用切面在洁净玻片上压印或涂成薄片;或取骨髓、脑脊液及各种渗出液、痰等用接种环直接涂片。

用95%乙醇或乙醇、乙醚各半配制的固定液固定10min,取出自然干燥。

B1.2 染色:涂片必须进行革兰氏染色。

如一份材料有多张涂片时,可行美兰染色或魏申氏及姬姆萨染色。

B1.3 镜检:如发现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两端钝圆的短小球杆菌,说明符合鼠疫菌的特点,还要注意腐败材料或陈旧材料菌体多形态的变化。

B2 培养B2.1 培养基:应使用新鲜的选择敏感培养基,常用龙胆紫溶血胰酶消化液琼脂;一般材料分离鼠疫菌龙胆紫应含0.5×10(上标始)-5(上标终)。

污染材料龙胆紫应含1×10(上标始)-5(上标终)。

增菌培养可用龙胆紫溶血胰酶消化汤等。

培养基的pH要求6.9~7.1。

B2.2 接种方法:动物材料按附录A取材,然后用接种环在脏器切面中心钩取被检材料接种在平碟上,若材料新鲜也可用脏器切面直接压印后再划线接种骨髓材料在断端用注射器抽取骨髓或用生理盐水注入冲洗,吸取冲洗液一滴到平碟上再划线接种;液状材料可用接种环直接钩取划线培养。

蚤类材料可按附录A方法处理后集组乳磨钩取乳磨物接种。

集组培养时应一只动物的同一蚤种集一组,混合集组时,必须做到同地点、同鼠种、同蚤种方为一组。

蚤类材料较少时应采取单匹拉胃接种培养。

其他昆虫可参照蚤类进行。

自死鼠或重点材料必要时可用液体培养基先增菌再分离。

各种材料应接种两个平碟;个用作分离鼠疫菌,另一个做噬菌体快速诊断。

B2.3 培养:已接种的培养基应置28~30℃温箱中培养。

动物材料一般培养3天,昆虫材料培养4天。

B2.4 观察:培养物每天观察一次,动物材料连续观察3天。

昆虫材料连续观察4天。

观察中发现疑似菌应即时进行纯分并同时进行噬菌体试验。

B3 噬菌体试验B3.1 常规方法:凡发现疑似鼠疫菌应钩菌划线接种于溶血琼脂平碟上,用注射器或毛细吸管吸取鼠疫噬菌体一滴在平碟划线上部使其垂直流下,然后置28℃培养24h观察结果,如出现噬菌斑或噬菌带即可判为鼠疫噬菌体试验阳性。

B3.2 噬菌体快速诊断:凡要做噬菌体快速诊断的材料,被检材料要接种两个平碟,其一作分离鼠疫菌用,另一接种后即时滴人鼠疫噬菌体做噬菌体试验。

B4 动物试验B4.1 接种材料的制备取被检脏器在灭菌乳钵中研磨,按每100mg脏器加入1mL生理盐水制成悬液;昆虫材料可按同地点、同宿主、同虫种10~30匹为一组,用1×10(上标始)-5(上标终)的龙胆紫生理盐水洗净后在乳钵中研磨,每组昆虫加入生理盐水1~2mL制成悬液;骨髓可用生理盐水稀释2~3倍;渗出液、血液等可以直接使用,血液不能在现场接种的应加入抗凝血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