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与巴黎城市空间形态的比较分析_王健
北京与巴黎传统城市空间形态的比较和研究

关键词:北京;巴黎;总体布局;轴线;
城市轮廓线;街道格局 Keywords: Be巧ing;Paris;whole Amngement;
Axes:COntour Line:Street Pattem
引言
北京和巴黎,作为代表东西方文化的两座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具有相似的历史 背景和城市性质。两者均为国家的首都、政治和文化中心。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 的文化.巴黎是沉淀西方文化最深厚的城市.北京是蕴涵东方文化最富饶的地方。
巴黎市分成了20个区.以城岛为中 心,顺时针方向旋转排列;北京则是基本 以中轴线和宣武门大街为界.分为东城、 西城、崇文、宣武四区。
2总体布局比较
2.1旧城布局 作为东西方两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北
京和巴黎在旧城布局上也有很多相似之 处。其范围均由历史上形成的最外圈城墙 确定(原先的城墙已改成了环路).市中心 布置王宫和重要的宗教建筑(北京为故宫: 巴黎为城岛上的圣母院和塞纳河右岸的卢 浮宫),并采用了轴线构图(尽管轴线的表 现方式及形成历史各有千秋),旧城区周围 布置有大片的绿化环境(北京的颐和园、圆 明园:巴黎的布洛涅和班森诺公园)。
巴黎为城岛上的圣母院和塞纳河右岸的卢并采用了轴线构图尽管轴线的表现方式及形成历史各有千秋旧城区周围布置有大片的绿化环境北京的颐和园圆万方数据国外城市规划20049no569王小舟孙颖22新旧城关系北京和巴黎都是历史悠久的历史名城
巴黎城市空间形态解析 城市的空间形态

74 国际城市形态论坛International Urban Morphology Forum / 南方建筑/ South Architecture 2010.1巴黎城市空间形态解析Interpreting the spatial morphology of Paris卞素萍Bian Suping1 巴黎拉德方斯2 巴黎的城市轴线3 巴黎协和广场4 凯旋门5 纪功柱6 巴黎埃菲尔铁塔摘要本文分析了巴黎的城市结构、城市肌理与城市的空间形态的关系,并介绍了两种经典的城市设计的发展方法在城市中的运用。
通过相互之间的关联,城市街道、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得到有效的整合。
最后阐述了在旧城更新过程中保护和改造问题及滨水区城市设计和绿地规划等,对我国诸多城市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巴黎城市形态空间结构城市交通整合保护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ree aspects ofcities, which are urban structure, urban texture and urban spatial form. Moreover it introduces two classic means of urban design. Through interrelation, urban streets, transports and urban spaces may be integrated. Finally it expatiates the problem of conserv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renovation of old cities. Discussion also focuses on design of urban waterfront and greenbelt planning. It provides many valuable teachings for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Paris, urban form, spatial structure, urban transport, integration, conservation中图分类号TU98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0-0232(2010)01-0074-03作者简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210096)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满足居民现代化生活的需要的同时,保持城市应有的特色,一直是各国探讨的重要问题。
城市空间结构比较

空间结构演化比较
❖ 城市形态——2000年至今
▪ 2000年以后广州进入多中心网络式结构阶段。 ▪ 2000年以后,在战略规划的指引下,广州拉开建设,
Contents
1
空间结构演化比较
2
空间结构发展规划策略
空间结构演化比较
❖ 城市形态——至改革开放前
▪ 广州城始建至改革开放以前处于单核点状结构阶段。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这一时期广州城市空间 结构没有发生沧海桑田式的突变,城市空间演化的总 体特征是以集中发展为主线,围绕中心城“”摊大饼 “”式逐步向外拓展,拓展方向以东西向为主。
城,并以高速公路相连接,形成沿海河为轴线的双城 结构。然后以两城为核心,各自向外组团式拓展城市 空间,逐渐形成倒“T”型的组群型城市带。
空间结构发展规划策略
▪ 未来广州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策略: ▪ 确定“一主三副”的未来城市空间结构:将以中心主城区
为“一主”,在中心主城区南、东、北各发展一个副城区, 即南沙、萝岗-新塘、花都副城区。 ▪ 中心主城区:由珠江三角洲二环高速公路,包络串联起了 市区部分,加之未来广佛都市圈核心地区。中心主城区包 括旧城组团、黄埔组团、天河新城区、市桥组团、大石组 团、广州大学城、广州新城等。主城区将发挥服务业、科 教文化、高新技术产业优势,进一步强化区域主中心地位。 重点发展珠江新城、大学城及周边地区、铁路新客站周边 地区、广州新城。 ▪ 城市副中心:广州的东部,南部为都会区发展的主要方向, 南拓轴为节点带动发展型,通过大学城,南沙新城,广州 新城等重要节点的发展来带动;东进轴则为组团整合发展 型,以珠江新城和天河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来拉动,以萝岗 新城的发展为依托,将旧城中心区的传统产业向黄埔-新塘 一线集中迁移,重整东冀组团。
从巴黎塞纳河景观带开发看天津海河旅游形象定位

随着天津海河景观建设工程的推进,作为天津都市旅游观光点睛之笔的海河及其沿岸风光,逐渐成为国内外游人关注的“魅力天津”的焦点。
尤其是那些同时有游历中国海河和法国塞纳河体验的人士,更会情不自禁地将海河与塞纳河二者相提并论。
就景观河道的意义及旅游吸引物形成与发展规律来看,两者确有互通互鉴之处,可以说对世界名河塞纳河景观特征的分析,一定会为天津海河景观带旅游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一、海河在天津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海河流域是全国五大水系之一,海河地处华北平原九河下梢,自天津北运河、子牙河交汇处北汇流口(三岔河口)至塘沽入海口的河段称为海河,全长72公里。
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是具有标志性的宝贵资源。
按照海河规划,把全长72公里的海河从总体上分为3个自然段落:从起点到外环线为上游段,定位建设成亲水的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区;从外环线到二道闸为中游段,定位建设成生态的海河自然风景旅游区和高新技术研发区;从二道闸到入海口为下游段,定位建设成现代化港口城市形象区。
2002年10月,天津做出实施海河两岸综合开发建设,努力把海河建成独具特色的、国际一流的服务型经济带、景观带和文化带,成为世界名河的战略决策。
国务院批准的《天津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天津城市性质为:天津是我国直辖市之一,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
天津的发展建设,要按照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重点,不断增强城市功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将天津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与上述城市性质与城市发展要求相适应,海河作为天津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的主轴以及联系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的纽带,在天津城市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全国各大城市产业数据对比,天津与京、沪、深、穗等经济发达城市的差别,突出表现在第三产业增加值小和其在GDP构成中的比重过低两个方面。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要构建适宜天津经济结构需要的第三产业平台,抓住海河服务型经济带建设,提升其商贸、金融、房地产及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档次,增强中心城市的服务、辐射与带动功能,提升天津的城市地位,加大对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影响。
中外城市形态演变与差异——以伦敦和上海为例

的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的改善及优化提供参考。
1 西方城市形态演变过程:以伦敦城市形态为例1.1 城市发展历程伦敦最初的城市规模起源于16世纪围绕中心城区的发展。
16世纪中期,伦敦大火之后进行重建规划,定位偏向于自发型发展的商业城市。
19世纪伦敦人口达到85万,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空间的迅速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伦敦在行政规划管理上成立了大伦敦范围的行政机构,产生了更多的地方级行政县。
19世纪,伦敦开始铁路线路的建设与发展,复杂的人口带来的矛盾问题逐渐凸显并日益加深,同时快速的城市扩张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难以及时跟进,城市景观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1943年大伦敦规划之后,1964年大伦敦政府成立,直至21世纪大伦敦政府经历了取消和重新建立过程[1],掌握规划实施权的机构是区政府。
1945年,大伦敦规划在公路进入城市的同时,明确了每一个社区的边界,处理了之前复杂混乱的社区关系,并且对公共空间、绿化空间都进行了分级分类,保护了城市景观。
同时,对城区的开发强度及密度也进行了界定,城市的扩张不再是急剧、无序的。
21世纪之后,伦敦强调均衡发展,注重城市形象,进一步将发展目标转向战略和空间。
在人口方面注重人才引进,在产业方面考虑经济效益,在空间布局方面增强辐射规模,通过合适的、科学的规划发展伦敦城市形态和城市规模,赋予其更多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同时在交通、贸易方面成为重要枢纽,完成了其最初的全球城市概念,成为全球大城市之一。
1.2 城市基本布局的演变19世纪,伦敦向西、向北两个方向发展,逐渐形成基本的轮廓。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伦敦规划逐渐形成很多小的单元,由原来的双城结构式布局向单元式布局转变,这也体现了伦敦在规划中强调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
19世纪末,田园城市构想提出,伦敦规划构想形成内圈和外圈的明确布局。
随后,对伦敦发展中工业和人口的过度摘要 文章选取西方城市和中国城市,从城市发展过程、城市空间布局及形态演变、城市职能,以及内部活动等多角度分析其城市形态的演变过程,同时对中、外城市形态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其相同与差异之处并探讨原因。
巴黎精细化城市规划管理下的城市风貌传承

巴黎精细化城市规划管理下的城市风貌传承作者:刘健来源:《国际城市规划》 2017年第2期刘健摘要:在长达2 000 年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巴黎不仅保留了丰富的历史遗产,更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即使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多次经历大规模城市更新改造,依然保持了传统城市风貌的继承与发展,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这一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以保护为导向的城市规划编制和精细化的城市规划管理,更与广泛的社会共识、有效的技术手段以及严格的管理制度密切相关。
本文从梳理巴黎的城市风貌特色入手,分析其以保护为导向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特别是精细化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对于城市风貌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总结巴黎传承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新时期“存量规划”背景下中国城市在更新改造进程中重视并实现城市风貌传承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风貌;城市更新;城市规划编制;城市规划管理;巴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中日法比较的转型期城市规划体系变革研究”(51278265)作者:刘健,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liujian@① 在法国,关于巴黎有“小巴黎”与“大巴黎”的概念之分。
其中,“小巴黎”指巴黎市,即法兰西共和国的首都,面积105 km2,人口约220 万(2014年底);“大巴黎”指巴黎市所在的法兰西岛大区,由巴黎市以及上塞纳、塞纳—圣德尼、马恩河谷、塞纳—马恩、伊夫琳、埃松以及瓦兹河谷7 个省组成,面积12 000 万km2,人口约1 200 万(2014 年底)。
除特别说明外,文中所称“巴黎”均指巴黎市,即小巴黎。
② 根据法国以及巴黎现行法律法规,巴黎市105 km2 的行政辖区中,约有80% 的土地面积因被列为不同类型的“历史遗产”而受到严格保护,其中包括历史建筑、历史保护区、风景名胜等。
③ 由于行政区划所限,在经过了2 000 多年的开发建设之后,巴黎在20 世纪初即已面临无地可用的尴尬境况。
轨道交通影响下大城市边缘城镇发展模式研究——巴黎和天津的对比分析

轨道交通影响下大城市边缘城镇发展模式研究——巴黎和天津的对比分析王宇宁;运迎霞;高长宽【摘要】以轨道交通引导外围城镇的发展建设是诸多国际大城市构建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举措.基于轨道交通相对于传统交通方式更为剧烈的“时空收敛”特性、更为明显的“等级联系”特性和更为突出的“节点集聚”特性所给大城市边缘城镇带来的影响,比较分析巴黎和天津的边缘城镇在职能定位、等级分布和空间布局上的差异,认为要真正实现边缘城镇对中心城区的“反磁力”效应就要充分尊重轨道交通特性,引导边缘城镇对轨道交通的影响进行积极的空间响应,使轨道交通与边缘城镇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适应,进而促进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期刊名称】《城市规划》【年(卷),期】2017(041)001【总页数】6页(P40-44,88)【关键词】轨道交通;边缘城镇;发展模式;“反磁力”效应;空间响应【作者】王宇宁;运迎霞;高长宽【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911 引言集聚与扩散是城市系统运行中相生相伴的两个过程,是区域空间结构由均衡—非均衡—更高层次均衡演化的重要动力机制[1]。
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速推进使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上所承载的人口和经济活动过度集聚,从而导致了交通拥堵、地价高涨、居住环境质量下降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于是,疏解与扩散就成为诸多国际大城市应对因集聚不经济而产生的城市问题的普遍发展模式[2],旨在通过外围城镇的建设构建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引导人口与产业的有机疏散。
而这其中,轨道交通以其快速高效的特点成为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转变及形成的重要支撑。
但实际上,轨道交通对于外围城镇的发展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轨道交通的确可以促进中心城区人口向外围地区的快速疏解,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外围地区对中心城区更强的功能依附[3]。
日本轨道交通沿线分布的大量卧城即是这类城镇的极端表现。
天津与巴黎城市空间形态的比较分析

成 的城 市基 本 格局 。1 纪初 , 了 改变 巴 黎拥 挤 、 8世 为 混 乱 的状 况 , 巴黎 政府 提 出 了建 设 一 个 “ 洁 、 全 、 清 安
方便 ” 巴黎 的 城 市 目标 , 造 了广 场 、 叉 路 口 , 修 改 交 维
了古建 筑和 桥梁 , 美化 了塞 纳河 岸 , 辟 了公共 绿 地 , 开 限制 了建筑 高度 。19 7 3年 , 破 仑实 施 了包 括 开辟 道 拿
后 , 市 的发 展虽然 历经 波折 , 主要趋 势还是 以城 岛 城 但 为 中心 , 塞 纳 河 两 岸 不 断 向 外 扩 展 , 着 城 市 的 膨 从 随 胀, 城墙 一圈 圈 向外扩 大 , 而中心城址 基本 上保持 不变 ( 图 1 。此时 , 见 ) 巴黎 的城 市街道 没有规 划 , 过 自发 通 成 长形成 杂乱 的 网状 格 局 。在拿 破 仑 三世 时 期 , 巴黎 开始 拆除城 墙修建 环路 , 拓宽 道路开辟 轴线 , 基本都 但
市化 地 区” ,促进 大型住 宅 区在 巴黎郊 区的建 设 , 制 并 定 了新 的《 巴黎 地 区 国 土开 发 与空 间组 织 总 体 计 划》 ( 简称 P D G规划 ) 1 6 A O ;9 5年 新成 立 的 巴黎大 区政府 ,
建成 区为核 心 , 以贯 穿城市 中心 区的海河 为斜 向轴线 , 以三 环 十四射 为基 本城 市架 构 , 呈放射 状 向外扩 张 , 迅
21 0 0年 9月
S p.2 0 e 01
天 津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J U N lO I N I NV R IY ( O IlS IN E ) O R A FT A JN U I E ST S C A C E C S
巴黎的城市规划有何特点

巴黎的城市规划有何特点巴黎,这座被誉为“光之城”的浪漫之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而巴黎独特魅力的背后,离不开其别具一格的城市规划。
巴黎的城市规划具有显著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从空中俯瞰,整个城市布局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各个区域之间相互呼应,和谐共生。
这种整体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数个世纪的演变和精心规划。
巴黎的城市规划师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在继承前人规划理念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需求和发展进行创新和完善。
巴黎城市规划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其对中轴线的巧妙运用。
以卢浮宫、香榭丽舍大道、凯旋门和拉德芳斯新区为轴线,这条中轴线不仅是巴黎城市景观的脊梁,也是其历史文化的传承脉络。
沿着这条中轴线,游客可以领略到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演变,感受到巴黎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卢浮宫作为巴黎古典建筑的代表,展示着古老的艺术瑰宝;而拉德芳斯新区的现代化高楼大厦则展现了巴黎的现代风貌。
这种古今交融的布局,使得巴黎在保持传统魅力的同时,又充满了现代活力。
巴黎还十分注重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性。
商业区、住宅区、文化区等划分明确,互不干扰但又相互联系。
商业区通常位于市中心或交通枢纽附近,便于货物运输和人员流动,如巴黎的老佛爷百货、春天百货等大型商场就集中在市中心区域。
住宅区则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根据不同的收入水平和生活需求,分为不同档次和类型的社区。
文化区则围绕着博物馆、剧院、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布局,如巴黎的左岸地区就以众多的书店、咖啡馆和艺术画廊而闻名。
这种功能分区的明确划分,使得城市的各项活动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同时也满足了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
巴黎在城市规划中对公共空间的营造也堪称典范。
无论是大大小小的公园、花园,还是宽阔的街道和广场,都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充足的休闲和交流场所。
巴黎的公园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各具特色。
比如卢森堡公园,绿树成荫,草坪广阔,还有精美的雕塑和喷泉,是人们放松身心的好去处;而杜伊勒里花园则紧邻卢浮宫,与周边的建筑相得益彰,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国巴黎大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变与组织管理

法国巴黎大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变与组织管理巴黎大都市圈由巴黎市和埃松、上塞纳、塞纳一马恩、塞纳-圣德尼、瓦尔德马恩、瓦尔德兹、伊夫林7个省组成。
全区面积12072平方公里,人口1100万人,分别占法国总面积和人口的2.2%和18.8%。
1.大都市圈空间结构的演变。
19世纪末,在工业加速发展的推动下,巴黎的城市建设规模日益扩展。
为了对其实行统一有效的规划管理,1955年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设立巴黎大区(即巴黎大都市圈)计划区。
1956年,《巴黎地区国土开发计划》提出降低巴黎中心区密度,在近郊区和城市建成区边缘建设大型住宅区和卫星城。
从空间形态上看,20世纪60年代以前,巴黎是以市区为中心,呈同心圆向外扩展的。
传统的同心圆式发展模式曾导致城市中心过度集中和拥挤,给城市发展带来窒息的危险。
1960年的《巴黎大区区域开发与空间组织计划》则建议:利用工业企业扩大或转产的机会向郊区转移,通过改造和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核心,重构新的城市空间格局。
1965年的《城市规划和地区整治战略规划》提出,在巴黎外围塞纳河两边轴线上建设8座新城,总规模将是当时巴黎建成区的2倍。
这是国际上首次提出新城概念和卫星城计划,并都已付诸实施。
1976年和1994年的《巴黎大区总体规划》虽将8个新城调整为5个,但都坚持多中心和卫星新城的空间组织思路和原则。
2.大都市圈空间组织系统。
20世纪下半叶,通过一系列成功的区域开发实践,巴黎人口向近郊和部分远郊扩散,形成了人口增长最快的集聚区;同时,乡村人口也流向城市集聚区和城市化周边市镇。
巴黎城市的边界不断跨越行政边界向外发展,在面积仅有78平方公里的巴黎城周围,形成了方圆约2500平方公里、人口约880万人的城市化郊区,对维持巴黎的生存和繁荣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郊的发展重点为9座副中心,即德方斯、圣德纳、博尔加、博比尼、罗矗尼、凡尔赛、弗利泽、伦吉和克雷特伊,形成了若干具有相当水平的工业小区。
远郊的发展重点为5座新城,即色尔基、马恩拉瓦莱、圣冈代、埃夫里、默龙色纳。
传承城市特征,营造生活品质——法国巴黎的2个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传承城市特征,营造生活品质——法国巴黎的2个城市设计案例分析作者:周俭张仁仁来源:《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1期周俭张仁仁文章编号1673-8985(2015)01-0037-06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B摘要一直以来,巴黎以其统一而不乏丰富的城市面貌和经典的城市空间著称于世。
其城市空间的特色集中体现于严格遵守大尺度城市格局、延续城市轴线空间骨架、构筑城市节点之间的强大空间张力。
在保护基本城市肌理、保护城市空间轮廓完整性的原则下,城市建设者对巴黎城市空间的艺术性、丰富性和社会性方面进行了着力的创新。
从巴黎的两个新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在这两个案例中如何创新性传承巴黎城市空间特色,营造城市生活空间品质。
1 案例背景1.1 巴黎ZAC Masséna——马塞纳街区城市设计(设计师 :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巴黎左岸协议开发区(ZAC RiveGauche)覆盖了130hm2的用地,用地呈三角形,沿塞纳河展开3km。
这片弃置地曾经是为首都巴黎供应物资的“城市后台”,包括众多功能类型的用地,诸如火车站、铁路、港口、仓储、物流等公共设施,也有大量的厂房。
巴黎市政府计划在这片工业与铁路用地中,进行有步骤的整体再开发,建设形成融合文化、教育、办公、居住等多功能的、富有吸引力和活力的综合片区(图1)。
巴黎左岸与右岸,在城市用地结构上有着极其相似的形态。
右岸的里昂火车站铁路沿线地带隔离了十二区内部与塞纳河的联系;左岸的奥斯特里茨火车站铁路沿线地带隔离了五区、十三区内部与塞纳河的联系。
巴黎以申请“19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1992年巴黎奥运会”为契机,选址贝尔西—奥斯特里茨(即左岸和右岸地区)进行国际方案招标。
邀请了Dominique Perrault、Jean-Paul Viguier、Antoine Grumbach、OMA、APUR等多家设计机构进行研究与设计。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及趋势初步探讨王健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及趋势初步探讨王健发布时间:2021-08-24T08:08:35.518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10期作者:王健[导读] 风景园林内涵历史久远,丰富多彩,包含文化、美学、哲学等有关领城。
诸城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山东诸城 262200摘要:风景园林内涵历史久远,丰富多彩,包含文化、美学、哲学等有关领城。
作为能够为城市建设增添美感与绿色的重要部分,日渐受到关注。
在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好的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和建设,一方面能够让生活于其中的人感受到美与和谐,极大地彰显城市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能够很好地净化空气,提升城市整体美观以及对外形象。
在实际建设中,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往往受到气候生态、周围环境、地理环境等多重要素影响而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在城市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从业者要正视这些问题,并不断尝试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品位。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现状;发展趋势引言近几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人们安居乐业,生活水平随之提高。
在当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逐渐多样化的同时,人们对于美好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风景园林设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升风景园林设计水平十分必要。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的重要意义1) 扩充城市风景园林类型通过加强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环节管理工作,应用不同类型的艺术表达形式,能够扩充城市风景园林类型,从根本上提升城市风景园林观赏效果。
具体来说,在城市风景园林工程空间内部,植物、水文、道路铺装等都可作为风景园林空间艺术重要的表达形式,通过运用更加协调的搭配手段,从根本上增加城市风景园林工程空间的美观性,确保游客能够在城市风景园林工程中欣赏到不同类型的艺术风格。
2) 丰富游客视觉体验与其他建设工程设计工作相比,城市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具有显著的灵活性及艺术性,需要设计人员灵活运用色彩及线条,凸显自然环境的立体感及层次感,从根本上提升城市风景园林的美学感染力,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巴黎城市空间形态解析 城市的空间形态

74 国际城市形态论坛International Urban Morphology Forum / 南方建筑/ South Architecture 2010.1巴黎城市空间形态解析Interpreting the spatial morphology of Paris卞素萍Bian Suping1 巴黎拉德方斯2 巴黎的城市轴线3 巴黎协和广场4 凯旋门5 纪功柱6 巴黎埃菲尔铁塔摘要本文分析了巴黎的城市结构、城市肌理与城市的空间形态的关系,并介绍了两种经典的城市设计的发展方法在城市中的运用。
通过相互之间的关联,城市街道、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得到有效的整合。
最后阐述了在旧城更新过程中保护和改造问题及滨水区城市设计和绿地规划等,对我国诸多城市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巴黎城市形态空间结构城市交通整合保护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ree aspects ofcities, which are urban structure, urban texture and urban spatial form. Moreover it introduces two classic means of urban design. Through interrelation, urban streets, transports and urban spaces may be integrated. Finally it expatiates the problem of conserv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renovation of old cities. Discussion also focuses on design of urban waterfront and greenbelt planning. It provides many valuable teachings for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Paris, urban form, spatial structure, urban transport, integration, conservation中图分类号TU98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0-0232(2010)01-0074-03作者简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210096)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满足居民现代化生活的需要的同时,保持城市应有的特色,一直是各国探讨的重要问题。
五大道街道空间得与失——天津典型城市空间研究

五大道街道空间得与失——天津典型城市空间研究摘要:通过对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的街道空间进行调研和分析,调研方法包括对于文献的阅读和归纳,问卷的发放与数据整理,街道空间的实地调研整理与归纳,以及利用数字模型加以空间句法进行模型分析得出结论,利用网络街景失序空间审计法对街道空间物质环境进行评判,发现街区内虽然建筑与街道物质空间较为优良,但依然存在许多影响街区长远发展的不利因素,例如建筑使用率的低下和车辆对街道的侵占,这些隐藏在事物明亮面背后的不利因素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使用者和群众的审美能力,甚至破坏城市整体风貌。
关键词:五大道;街道空间;街景审计;社会调研1调研方向与对象1.1 研究背景现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带来经济与物质的丰富,但城市街道空间的失序问题也逐渐凸显,这些问题包括缺乏特色、围合感的缺失、立面界面的破碎等,是由于单一简单的设计导致的。
城市空间失序问题不仅影响到物质层面,还会影响到文化精神方面,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城市空间失序的问题。
这些问题犹如毒瘤一般寄存在城市内,散布于不同区域之内,影响到空间品质、空间活力、空间用地性质和可达性等方面。
图1 天津西青图2 北京正阳门前图3 上海黄浦老街图4 天津外环内1.2 天津城市失序空间与调研范围天津作为中国早期开放港口城市之一,其城市规划与布局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同时也存在许多保留完好的历史街区,如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英租界街区和意式风貌区。
然而,这些街区通常只被作为保护样本,对外立面进行修复与完善,而没有被充分利用,不有具体实际人群活动的街区或是功能单一的街道空间只会造成街区活力的愈发下降,甚至最终导致街道空间的失序。
因此,文章提出了研究街区内空间失序的程度,以及街道空间失序对于实际街区空间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实质影响程度的重要性。
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访谈、大数据可视化和空间质量量化等方法,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历史文化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以巴黎和北京城为例浅析轴线式构图城市中西方差异

以巴黎和北京城为例浅析轴线式构图城市中西方差异北京和巴黎,作为代表东西方文化的两座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具有相似的历史背景和城市性质。
两者均为国家的首都、政治和文化中心。
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巴黎是沉淀西方文化最深厚的城市北京是蕴涵东方文化最富饶的地方。
尽管受到不同文化与规划理论的影响但两个城市在空间形态及其布局上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最著名的就是两座城市的轴线构图。
作为东西方两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北京和巴黎在旧城布局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其范围均由历史上形成的最外圈城墙确定(原先的城墙已改成了环路)市中心布置王宫和重要的宗教建筑(北京为故宫;巴黎为城岛上的圣母院和塞纳河右岸的卢浮宫)并采用了轴线构图(尽管轴线的表现方式及形成历史各有千秋),旧城区周围布置有大片的绿化环境(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巴黎的布洛涅和班森诺公园)。
城市的轴线不仅是对城市主要道路的一种升华,而且是城市设计的高潮部分,使得很多城市的道路、建筑及景观布置均围绕着它展开。
北京和巴黎的轴线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比如,它们都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的型式都很清晰清晰且规模宏大;它们都有宫廷建筑统领的建筑群,并且空间有序,高潮迭起;它们都经过人工的精心规划设计,将城市中心归于其上,而非自然堆砌形成。
但是,由于它们不同的形成过程、不同的体态,所以给人的感觉也各不相同。
下面我们将就此分别对北京和巴黎两条城市主轴线的特点3.3.1两种形成过程——两种结果北京和巴黎的轴线有着不一样的形成过程。
北京的轴线是通过城市的整体规划自上而下形成的,更多的反映了统治者的意志,除了使用功能以外更加注重象征意义,给人带来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
而巴黎的轴线则不然,虽然也是自上而下形成的,但是其产生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分时期逐渐形成,所以其演化过程除了君主意志以外,也将民众的使用考虑在其中,除了给人以奢华之感以外也将城市的浪漫融入其中。
轴线的概念和定义衡有序,具体而言,可表现为以下几点:①控制城市空间格局——城市空间轴线的性状决定城市的基本格局(网状、放射状);②组织城市空间序列——轴线上虚与实的组合与交替构成了城市的空间序列;③形成城市天际轮廓线——城市天际线的形成与发展往往依赖于城市轴线的构架;④展现城市标志——壮丽的城市空间轴线本身就兼具城市景观与认知地标的作用。
中外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比较

中外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比较摘要:本文首先对城市商业活动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城市商业活动的空间结构研究的演化特征和国外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的进展,并对中、外城市的研究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在此方面研究的薄弱环节及面临的新的实践应用和挑战。
关键词: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比较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框架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笔者认为就是城市商业活动中供给与需求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关系在商业业态及其等级、规模、组织等方面的空间体现。
它包含有两重含义:一是内在的研究客体是供给和需求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关系,具体来讲就是各种商业业态和细分市场在区位、规模、服务、形式和总量上相互决定过程中的协调和冲突关系。
二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各种商业业态的功能、规模和等级空间网络结构。
这样既沿袭了我国城市商业活动研究的传统,又根据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兼顾了消费需求因素在城市商业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仍将二者研究的重点放在总量、功能和空间等级结构分析方面,在发挥地理学系统、整体和综合研究优势的同时,又使之具有实体性和可操作性。
中外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一、中国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特点。
研究主要是以杨吾扬教授为核心,研究的主流是关于商业区位论和城市区位论之基石——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
杨吾扬教授以北京市为例,系统地从城市地域结构和商业中心地结构两方面展开了城市商业网点的研究,阐述了北京市历史地域结构演变、人口和通达性分析、城市空间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北京市商业中心的各种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北京市商业服务业的形成机制、空间结构从中心地理论的角度进行了讨论,并利用中心地理论六边形空间等级结构模型对北京市商业中心做出中长期的预测和模拟。
结合他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城市开发和区域规划所进行的研究以及取得的成果,又一次成功地通过了对北京市商业服务业的中心地理论的试验性研究。
繁荣、失落与回归——从海河的变迁剖析天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迁

繁荣、失落与回归——从海河的变迁剖析天津城市空间形态
的变迁
王健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09(000)0z1
【摘要】通过对天津市城市建设史与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分析与比较,剖析了海河作为天津城市的母亲河对天津城市发展的影响与作用,论述了海河与城市的关系的变化发展过程和对城市滨水区的价值认知.
【总页数】7页(P71-77)
【作者】王健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
【相关文献】
1.繁荣、失落与回归——从海河的变迁剖析天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迁 [J], 王健
2.感受变迁与繁荣--《变迁与繁荣--广西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与现代化》读后感[J], 阎革
3.交通因素影响下的城市空间形态变迁研究--以武汉为例 [J], 刘鹏程;杨俊宴
4.海河水系变迁对天津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 [J], 许熙巍;王雨洁
5.失落与回归:公共管理视角下公共领域的变迁之路 [J], 李吉莹; 何云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津与巴黎城市空间比较研究

编辑:张 然
城市 51
图2 天津海河西岸的古文化街
城市 49
[城市规划]
图3 巴黎卡地亚中心
成了中间低、四周渐次升高的“锅底形”城市轮 廓线。
2.天津。 天津沿海河发展却没有明确的城市中心与主轴 线,各分区各自为政,多轴线、多中心、多样化的 建筑形式形成了天津多元化的城市特色 (见图1和 图2)。 早期的天津缺乏对城市整体轮廓线控制与保护 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发展的一度滞后又 限制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迅 速发展、大量建设高层建筑的时期,天津仍以多层 建筑为主,仅在小白楼等少数地区的局部建有高层 建筑,城市轮廓线平缓。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 导致人口激增、土地资源匮乏,高层建筑逐渐建设 起来,除五大道地区等部分风貌保护区有建筑限高 以保护该地区城市轮廓线外,其他地区均缺乏相关 的认知与法律支持。 天津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海河沿岸具有
天津与巴黎城市空间比较研究豆丁网
[Hale Waihona Puke 市规划]天津与巴黎城市空间比较研究
王健
巴黎与天津同为沿河而建的大都市,在 城市起源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河流为空间 发展轴线的城市格局。但由于城市发展历史 和建设历程的不同,两个城市在空间格局和 建筑形态等多方面呈现出巨大差异。巴黎作 为西方发达国家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在城 市空间规划、建筑风格保护、城市空间轮廓 和城市建筑界面控制等方面拥有大量成功经 验。而天津作为成长中的城市,其独特的历 史进程、多元化的建筑文化以及在发展中的 些微混乱与不确定性都使天津具有一种与众 不同的特色。但是,作为一座大型城市,要 在保障快速发展需求的同时又保持独有的特 色,避免千城一面的影响,营造独特的城市 魅力,需要不断地借鉴成功城市的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拉·德方斯新城规划
2. 天津城市空间格局分析 天津作为中国北方商贸中心,其形成和发展与中 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密不可分。天津最早作为北 京的卫城与南北货运贸易口岸,以海河畔中式布局天 津卫城作为城市的中心。在被辟为通商口岸,沦为租 界地后,多个租界地沿海河建设并自成体系,出现了沿 海河发展的多中心城市格局[7]。之后,在海河上游又 建设了北洋新城,天津呈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空间形 态以及沿海河并存的独特城市格局。 天津城市沿海河发展,却没有明确的城市中心与 主轴线。各个分区各自为政,多轴线、多中心、多样化 的建筑形式形成了天津多元化的城市特色。始建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滨海新区,位于海河入海口,作为主 城区沿海河向东部的延伸,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成为 天津最有活力的区域。
市格局,初步奠定了今日天津的总体城市形态[2]。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当时天津全市行政区
划面积为 151 平方公里,市区人口 179 万。后经多次 调整行政区划,1973 年后形成目前的辖区范围和区、 县建制。天津中心城区以包括新、老城区和租界区的 建成区为核心,以贯穿城市中心区的海河为斜向轴线, 以三环十四射为基本城市架构,呈放射状向外扩张,迅 速发展成为拥有 1 000 余万人口的工商业特大型城 市[3-4]。
二、城市空间格局比较
1. 巴黎城市空间格局分析 从空间形态上看,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巴黎是 以市区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向外逐渐扩展的。市中心 集聚程度高,并逐渐向郊区方向递减,巴黎的商业、金 融、行政和科学文化主要集中于市中心的核心区内,巴 黎城区边缘则主要为住宅群,结构简单。新城市规划
·430·
一、城市发展构架比较
1. 巴黎城市发展的构架 巴黎作为法国的首都,具有悠久的城市建设史,形 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巴黎不但有塞纳河自市中心穿 过,河两岸亦多为丘陵与缓坡。由于防卫的要求,巴黎 最初选择在塞纳河中的城岛上修建并发展起来。此 后,城市的发展虽然历经波折,但主要趋势还是以城岛 为中心,从 塞 纳 河 两 岸 不 断 向 外 扩 展,随 着 城 市 的 膨 胀,城墙一圈圈向外扩大,而中心城址基本上保持不变 ( 见图 1) 。此时,巴黎的城市街道没有规划,通过自发 成长形成杂乱的网状格局。在拿破仑三世时期,巴黎 开始拆除城墙修建环路,拓宽道路开辟轴线,但基本都 是在旧城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造,没有改变历史上形
王健
(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 300072)
摘 要: 比较分析天津与巴黎两个同样以河流为空间发展轴线的特大型城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巴黎以塞纳河为中 心,提倡的是放射式发展,建筑形态统一,中心老城区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和城市界面,高层建筑规划于外围的新城 区。天津沿海河发展,空间格局和建筑形态多元化,建筑高度和城市界面控制开始较晚。天津在保障自身快速发 展需求的同时又保持其独具的特色,避免千篇一律的国际化建筑的影响,营造城市魅力,需要不断地借鉴巴黎等城 市规划成功的经验。 关键词: 天津; 巴黎; 城市空间形态; 发展构架; 城市界面 中图分类号: TU984. 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4339( 2010) 05-0428-05
2010 年 9 月 ·Se4p2.8·2010
天 津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JOURNA天L OF津TIA大NJIN学UNI学VER报SITY( (社SO会C科IA学L S版C)IENCES)
第 12 卷 第 5 期 Vol2.01120 年No9. 月5
天津与巴黎城市空间形态的比较分析
从历史上看,天津始终作为北方的商贸中心与军 事重镇。公元 206 年曹操修建平虏渠、泉州渠和新河, 初步形成了今天海河水系,天津开始作为北方航运枢 纽。明代( 公元 1404 年 12 月 23 日) ,天津设卫建城, 开启了作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历史。最初的天津城市建 设是临河而建,位于海河左岸的三条河流交汇处。城 市布局以方整的传统中式城市格局为核心,并向东西 方向扩展[1]。1860 年鸦片战争以后,掀起了第二次城 市建设的高潮,各国列强纷纷在海河沿岸修建租界地, 形成跨海河各自相对独立的区域中心。1902 年袁世 凯在海河以北建设“北洋新城”。1928 年成立天津特 别市,成 为 我 国 仅 次 于 上 海 的 第 二 大 工 商 业 城 市。 1937 年天津市区人口已超过 100 万。至此天津初步 形成了由卫城、租界区、北洋新城共同构成的现代城市 格局,天津由老城区的单一中心,变为多中心并存的城
图 3 巴黎独特的城市肌理与空间尺度
巴黎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由于历史上是自 中心向外扩展,文物古迹大部集中在核心区,因而中心 区成为高度控制最严格的地区。高层建筑则随着城市 的扩张在城市边缘地带发展。由此形成了中间低,四 周渐次升高的所谓“锅底形”的城市廓线。
( 2) 天津。天津如同许多城市一样,早期对整体 的城市轮廓线控制与保护缺乏认识。天津在新中国成 立以后,由于经济发展的一度滞后,限制了其城市建设 的发展。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大 量建设的时期,天津仍以多层建筑为主,仅在小白楼等 少数地区局部建有高层建筑,城市轮廓线平缓。近年 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由于人口的激增和土地资源的匮 乏,除五大道地区等部分风貌保护区有建筑限高以保 护该地区的城市轮廓线外,其他地区均缺乏相关的认
随着运输业的发展,深海港口运输与铁路运输、公 路运输的模式逐渐取代了昔日的河流漕运与海运,港 口移至海河入海口,工业区也随之逐渐东移。20 时世 纪 80 年代初期,在海河下游的东南沿海区域建立了滨 海新区,使城市的发展形态由单一中心城市变为沿海 河带状发展双核心城市。海河上游的中心城区与下游 的滨海新区互为依托,协同发展,以海河为空间纽带, 形成 “一条扁担挑两头”的独特城市空间形态[5]。
成的城市基本格局。18 世纪初,为了改变巴黎拥挤、 混乱的状况,巴 黎 政 府 提 出 了 建 设 一 个“清 洁、安 全、 方便”巴黎的 城 市 目 标,改 造 了 广 场、交 叉 路 口,维 修 了古建筑和桥梁,美化了塞纳河岸,开辟了公共绿地, 限制了建筑高度。1793 年,拿破仑实施了包括开辟道 路与建造桥梁,改造河岸和广场,开挖运河,建设引水 渠、供水站和下水道,修建卢浮宫和油房花园,开辟公 共绿地,新建行政和大学区为核心内容的新城市规划 建设运动。
法国巴黎与中国天津同为特大型城市,均有穿越 城市中心的母亲河,并且在城市起源与发展过程中形 成了以河流为空间发展轴线的城市格局。巴黎作为西 方传统城市的典型代表,天津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成 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色城市,伴随着各自城市规划 的实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城市空间形态。对比分析 天津与巴黎因河为轴的城市空间形态的异同,借鉴巴 黎城市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天 津未来的城市发展规后对巴黎进行了多次规
收稿日期: 2009-01-12. 作者简介: 王 健( 1967— ) ,女,博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 王 健,wj1208 cn@ sina. com. cn.
第 12 卷第 5 期
王 健: 天津与巴黎城市空间形态的比较分析
巴黎的城市总体布局模式为“老区 - 副中心 - 卫 星城 - 平衡城市”。巴黎的这四个级别是根据距离旧 城区的远近来划分的: 9 个副中心均匀分布在中心区 周围,距老 区 最 近,布 置 有 各 种 类 型 的 公 共 建 筑 和 住 宅,各自服务几十万人; 5 个卫星城距城市 15 ~ 35 公 里不等,规划人口规模 200 000 ~ 500 000 人左右; 而 “平衡城市”则是扩大到全国范围来考虑的区域规划。
三、城市建筑形态比较
城市建筑形态控制在城市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它包括城市轮廓线、建筑风貌与保护、城市建 筑界面控制等多方面内容。许多著名城市就是由于有 良好的建筑形态空间规划控制,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城市风貌。
1. 城市轮廓线控制 ( 1) 巴黎。巴黎的城市轮廓线控制,立足于保护 巴黎老城区的整体城市风貌,立法早,执法严,成为城 市的传统轮廓线特色保护得较好的城市之一。塞纳河 贯穿巴黎全城,城市廓线以六层左右的公寓式楼房为 主,形成水 平 方 向 发 展 的 城 市 轮 廓 线 特 色,而 大 凯 旋 门、圣心教堂、埃菲尔铁塔、先贤祠等标志性建筑沿塞 纳河两岸随地形布置与大片开敞绿地相结合,形成城 市内主要的景观节点与视线通廊( 见图 3) 。
2. 从滨河发展到以河流为中心沿河发展的天津 城市发展构架
天津自 1404 年设卫建城,历经 600 余年的城市发 展,城市空间形态的变迁经历了滨海河而建的卫城、沿 海河而建的带状城市,到以海河为中心的大型城市的 几个发展历程。天津的城市空间形态变迁无一不与海 河密切相关。天津城市沿海河发展,众多的商业、文化 设施与历史文化遗存沿海河两岸分布,海河是天津市 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廊道。海河两岸地区浓缩了天 津近代城市发展历史,见证了众多中国近代重大的历 史事件。
天津的城市总体市域空间布局采取“一轴 · 两 带·三区”的模式。“一轴”指由“武清新城 - 中心城 区 - 滨海新区核心区”构成的城市发展主轴。“两带” 指由“宁河、汉沽新城 - 滨海新区核心区 - 大港新城” 构成的东部滨海发展带和由“蓟县新城 - 宝坻新城 - 中心城区 - 静海新城”构成的西部城镇发展带。“三 区”指北部蓟县山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中部“七 里海 - 大黄堡洼”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南部 “团泊洼水库 - 北大港水库”湿地等三个生态环境建 设和 保 护 区。 同 时,根 据《天 津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005—2020 年) 》,在“一轴两带三区”的市域空间布 局结构基础上,建立由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组 成的城市主副中心以及 11 座新城。规划建设的新城 是天津城市发展轴和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各区县 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重要的功能区,是带动区域 发展的中等规模的城市地区,其将按中等城市标准建 设。全市共规划 11 座新城,这 11 座新城将承担起疏 解中心城区人口、聚集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城镇发展的 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