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短诗五首》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短诗五首》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霜风呼呼的吹着,
歌 赏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形成对比,表现“我”
却没有靠着。
坚强独立、决不妥
协的品格。
霜风——吹 月光——照 “我”——立
赏析: 这首诗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 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霜风寒月中,顶 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充满了美的 意蕴,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 独立自主的意识和人格。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

厚。 1940年1月,二人在
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
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
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
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
混乱的香港,年仅31岁。
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
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
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
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
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
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


萧 红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1941年12 月。一场暴风雨把整个世界 变得天昏地暗。风雨中,诗人 平日熟悉的景象发生了巨大 的改变,诗人因此产生了年轻 舵手的“忧怀”,于是写下了 《风雨吟》这首短诗。

歌 赏
风雨吟

芦荻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诗意: 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 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 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 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红山茶红得热烈,让人联想到萧红 不断抗争的一生;
红山茶具有高洁、自然、清纯、朴素等内涵,正是萧红品性风采的写照。
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含着诗人对萧红早逝的痛惜之情, 同时也消减了悼念诗的沉重之感。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PPT教学电子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PPT教学电子课件

3 短诗五首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主要 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 集《汉园集》等。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主 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漫歌》《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等。
3 短诗五首
整体感 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月夜》通过比照“霜风”和“月光”中的树与人,来凸显 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对人格独立的追求。 B.《萧红墓畔口占》通过动静、人我、生死等多重对比来表现 深沉的思念和对抗战胜利的期盼。
3 短诗五首
C.《断章》通过主客位置的流转,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 会当作装饰品的人生悲哀。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写出了环境的萧森及人物的孤独,正好反映
状元成才路
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
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状元成才种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社会相。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 与高树并立的“我”,突出“我”独立不倚。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却没有靠着。
既描绘出霜风寒月的情境, 又增添了诗歌的意蕴。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野图景,请用你自己 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 月的冬夜里,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 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环境 描写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试着简要分析这一句诗的写法和作用。
3 短诗五首

统编(部编)版初三语文9年级下册 第1单元《短诗五首》教学课件(共41张PPT)

统编(部编)版初三语文9年级下册 第1单元《短诗五首》教学课件(共41张PPT)
统一
聂鲁达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繁多是个谎言。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表现 主题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怎样理解 “繁多是个谎言”?
品读诗歌感悟诗意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繁多是个谎言”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戴望舒
萧红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戴望舒的凭吊情深意切,你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这深厚的情谊了吗?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我等待着”, “我”在等待什么呢?
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香港被日本占领,戴望舒因宣传抗日被日本宪兵抓进监狱,受尽折磨,出狱后,他发现原来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帮助,早已纷纷离开,只留诗人孤身一人。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如果有来生,要化成一阵风,一瞬间也能成为永恒。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歌朗诵会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月 夜
沈尹默
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发表白话诗九首,开中国白话诗歌之先河。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
沈尹默《三弦》 沈尹默《鸽子》戴望舒《雨巷》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鲁 藜《泥土》顾 城《远与近》艾 青《我爱这土地》
与诗相伴且吟且行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结合“卷”“奔”“海”“舟”“舵手”等词语,想象描绘诗歌的画面。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风”“雨”象征意义?“大地” 深层内涵?

部编版九年级下短诗五首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短诗五首ppt课件
诗歌赏析
《断章》全诗只有四句共34字,但其涵蕴的人生哲理却相当丰富,为 人们的欣赏提供了诸多可能性。诗人自己曾说过,《断章》“写一刹 那的意境。
第一幅是“你”站在桥上欣赏风景。“风景”在此是一空框结构,人 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识倾向去填充;“你”亦是一个泛指,可指文化 心理结构不同的任何人。所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是一幅随意性很 大的变动中的画面。正是这一特点,它才被不同欣赏者所喜爱。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读诗歌思考问题
1怎样理解诗中人与风景的关系?
2怎样理解这首诗蕴含的哲理?
3怎样理解“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 饰了别人的梦”这句诗?
独立不倚 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本诗的写作特色
托物咏志的写作手法
简洁含蓄的意境。四句诗含义很广,没有 半个字的说教;简练的白描手法显示了寒 风中卓然独立的意象,传神写意,颇有韵 致。
风雨吟 芦荻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1941年12月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了解作者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新统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优质ppt教学课件

新统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优质ppt教学课件

1.朗读诗歌,圈画出重点字词并解释。 (1)漫漫:(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2)舵手: 掌舵的人,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 (3)埋没: 使不显露或不起作用。 (4)装饰: 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2.选词填空。(填序号) (1)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 B (A.站着 B.立着 C.站立), 却没有靠着。 (2)你却卧听着海涛 A (A.闲话 B.说话 C.闲聊)。 (3)你 B (A.装扮 B.装饰 C.装修)了别人的梦。 (4)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 C (A.袭来 B.冲来 C.奔 来)。 (5)因为一切果实并无 B (A.差别 B.差异 C.差距)。
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 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 《风雨吟》中的“来”“海”。
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 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霜风呼呼的 吹着”“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等,语言散文化。
合作探究
品韵,感受形式之“新”。 1.自由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月夜》全诗每句均以虚词“着”字结尾,形成统一的结构 韵律,构成反复,并通过第三、四句的长短变化,带动诗歌的节奏, 读来错落有致。
《萧红墓畔口占》每行字数大体相等,形式较为整齐,其中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两句诗放一行,节奏富于变化。
《萧红墓畔口占》示例:“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 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 友人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 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断章》示例:“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该句中主客体处于“装饰”与“被装饰”的关系中,却相互不知道, 让人感到有种“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无奈和失望。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58张PPT)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58张PPT)

距离之远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指诗人对已故好友的怀念 和诗人的实际感受。也是 整首诗的基调。
写出生者与逝者之间祭奠与被
不说“墓畔”,表明诗人希 祭奠的关系,描绘了一个惯常
望萧红还活着,蕴含诗人对 却又不寻常的仪式,流露出作
萧红早逝的痛惜之情。
家间纯真的怀念和哀思。
精读细研
诗人在萧红墓前放红山茶有什么寓意? (1)“红山茶”暗含“萧红”之名;
精读细研
这首诗虽只有短短四行,但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 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这些词语。
站在桥上的你

明月
楼上看风景的人

窗子
别人

疑难探究
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幅美丽而 形象的画面。这四幅画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你站在桥上 看风景 明月装饰了 你的窗子
前两个画面 因“看风景”的动作产生联系
思想的独立。
《月夜》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萧红在1942年因病客死香港,葬在浅水湾,年仅31岁。
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没有靠着 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意象,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
暗指对抗战胜利的期盼,也可看作对命运多舛的人生的反省。
写作特色
1.读来朗朗上口,别具韵律美。 首先,这四个句子的结构形式颇类似于从前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
形式“三句半”,虽然最后的“半”句比一般的“三句半”的 “半”(一般只有二字或三字)长了一些,但由于该诗第三句特别长,第 四句就显得短了。用半个句子收尾,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节奏感。
写作特色
其次,这首诗的“韵”非常特殊。四句诗的最后一个字都是 “着”,但读起来并不显得重复、拖沓。这主要是因为“着” 在此作为词的后缀出现,是虚化的。诗歌真正的“韵”落在倒 数第二个字,即第二句的“照”和第四句的“靠”,所以读起来 音调和谐。这两句不仅用了尾韵,也用了头韵,即第二句开头的 “月”和第四句的“却”,使其韵律感更强。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3 短诗五首——统一 课件(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3 短诗五首——统一  课件(共20张PPT)

阅读提示
这几首短诗,语言凝练而含蓄,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思,带给 我们审美的愉悦和多样的思考。阅读时,要注意把握诗歌的意象,比 如《月夜》中“顶高的树”,《萧红墓畔口占》中的“红山茶”, 《风雨吟》中的“风”“雨”“海”“舟”等,都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传达出独特的诗意。阅读诗歌,还可以联系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理 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例如《月夜》中,与大树“并排 立着”的“我”,让人感受到一个寂寞而又独立自主的形象;结合 “五四运动”这一时代背景,就能进一步体会到,这一形象代表着新 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他们对独立自由的渴望。同 学们不妨采用这种方法,试着自己解读这几首诗。
解析:A项,“用途便捷”搭配不当,改为“使用便捷”;C项语意重 复,“徜徉”“漫步”意思相近,保留一个;D项,“不超过”与“左 右”矛盾,删去一个。
课堂练习
4.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诗眼:“我等待着”。 这是诗人对情景的现场说明,也是诗人对自己在时代与人生中所处 的位置的一种解释;更进一步,还是他对自己在那样一种位置上所 展现的人文姿态的一种省察。 “等待着”什么呢?它们纷繁复杂,涉及人生、自我、生与死。 时代的背景,个人的前途,心灵隐秘的渴望。
课堂总结
这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几首现代诗。 比起古诗,它们的形式更自由,内涵更开放,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 形式上分行排列。 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下也可以自己写一些现代诗。
课堂练习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B.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 C.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D.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解析:A项正确划分: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下册3 短诗五首课件(共33张PPT)

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下册3 短诗五首课件(共33张PPT)

《统一》 (聂鲁达)
是这一朵” 对个体差异性,回归统一性的
本质思考
在诗歌的话语中感受历史前行的力量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等待着,长夜màn màn( 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 涛闲话。
(2)明月zhuāng shì( 装饰 )了你的窗子,/你zhuāng shì( 装饰 )了别人的梦。
3* 短诗五首
1. 诵读诗歌,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2.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
的哲理。 3. 感受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
《短诗五首》中,前四首为中国新诗,末一首为外 国诗。节奏韵律是诗歌重要的文体特征,新诗建行自由, 押韵更加宽泛,句式自主性强,自由浪漫,朗朗上口。
《月夜》 《短诗五首》—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 “月光明明的”
— —
霜风的冷寂之感 有了生机
月光的冷清之感 有了亮色
诗人并没有
《萧红墓畔口占》
寞 “走的六长小途时”寂—回得应到,热于烈是的
《短诗五首》
(戴望舒)
只有等待
伤逝之作,真挚的怀念在诗
中平静地流淌
《(卞断之章琳》)
()
A. 这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
其内容新颖、内涵丰富的缘故。(删去“的缘故”)
B. 到顺德大良秀丽典雅的清晖园和清幽自然的凤岭公
园游览,是我们这次春游的归途。(把“归途”改为
“旅途”)
C. 参观科技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还能够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科技作品。(把“培养学生 热爱科学的情感”和“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科技作品” 互换位置)
第一个画面 第二个画面
—“看”和“风景”构成联系 —由“装饰”建立起关联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3.《短诗五首》(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3.《短诗五首》(共30张PPT)

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 “海”“舟”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 风雨中的“大地”卷来,气势十足,看起来像 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 上飘摇不定的舟船;
开头两句“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卷”这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的动 荡、不安定和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的冲过来的动态。
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 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 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 格。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
走六小时寂寞 的长途 。 ..... ..
到你头边 放一束红山茶。 .. 我等待 着,长夜漫漫 。 .. ....
朗读诗歌,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 个思想的? 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 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与 “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 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
作者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为什 么说“繁多是个谎言”?请结合作者的回答来谈 谈你的理解。
这里的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 “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它们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 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 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
如何理解“年轻舵手的心”? “我”面对苦难中的祖国,就像年轻而缺乏阅历、 经验的舵手一样,忧思满怀,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 向。对中国社会前途、民族命运的感到忧虑的同时也激 发了“我”敢于乘风破浪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
你却 卧听着海涛闲话 。 . ....
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充 满暗示;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 平淡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出激情,是戴 望舒最优秀的诗篇之一。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共63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共63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主旨概括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去拜谒萧红墓的经 历和感想,表达了对好友盛年而逝的惋惜 和悲痛,对亡友真挚的思念与缅怀,对生 命之旅深沉的感慨与反思。
断章
biàn
卞之琳
1.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 (1)这首诗虽然只有三十几个字,但是却
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 境。请你找出来。 “站在桥上的你” “楼上看风景的人” “桥”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如何理解“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六小时”强调时间之长 “长途”强调距离之远 “寂寞”既是诗人其时其地的实际感受,
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者跋山涉水凭吊萧红墓,可见诗人对已故 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如何理解“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不说“墓畔”而说 “头边”,蕴藏着诗人 痛惜萧红的早逝,希望 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 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 复杂的感情。
显示出“五四”时期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觉醒,追求人格独立,追 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主旨概括
诗歌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表现了 “五四”时期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强大 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 解放的奋斗精神。
“口占”,随口吟成,似乎是诗人在墓地即目所见, 出口成章,没有经过长期的思索和酝酿。看过诗题, 再读诗篇本身,短短四行,既无沉痛的语言,也不见 泪水的痕迹,给人的印象并不强烈。
(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所有...是...” “所有...无非...”
“整片...是...” 不仅在诗句上构成对应, 在句式上也较为统一,
呈现一种整齐美。
比较阅读,总结共性
1.与《梅岭三章》相比,它们在形式上、语言上的“新”表现在哪里?
形式新:
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 韵律上,押韵比较自由,但是一般会遵循一定 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海”。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短诗五首(共28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短诗五首(共28张ppt)

海涛( tāo )
装饰( shì )
霜风( shuāng ) 寂寞( mò ) 舵手( duò )
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
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 属的东西,使美观。
舵手:掌舵的人。
寂寞:孤单冷清。
自主 探究
品味课文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月夜》:在清冷中不乏坚守。
《萧红墓畔口占》:虽孤寂、悲凉而 又充满惋惜、敬佩。
《月夜》:对比衬托(环境与人物的对比、反衬; 树与人的对比、正衬)和隐喻。
《萧红墓畔口占》:象征(红山茶)与反讽(闲话)。
探究 特点
总结手法
《断章》:对举互文和隐喻。 《风雨吟》:动静结合、隐喻象征。 《统一》:铺垫、衬托。
检测小结
这五首短诗中,你认为哪一意象最能触动你?
《月夜》中的“我”与“顶高的树”并立,却不依 靠树木,立于天地之间,展现着自我的风姿和人格的 独立。
自主 探究
品味课文
《统一》:主要的意象是叶、花、果实、树木、大地。 叶、花、果实、树木这些意象是从数量和形体等形式上 认知的。对“整片大地是一朵花”的认知,可从本质与 哲理等内涵上去理解,其中蕴含着“一花一世界”的禅 意。前几个意象铺垫蓄势,后一个意象势成定格。
合作 探究
探究旨意
这几首短诗,诗人直面他们所处的时代,各 自表达了什么主旨?
《月夜》:在寒冬月夜的清冷中,诗人追求 人 格独立,像一棵笔直的树,立于天地间。
《萧红墓畔口占》:走出悼亡的孤寂、惋惜, 探索人生的奥秘,获得一份超然的宁静。
合作 探究
探究旨 意
《断章》:自然之美,蕴含哲理——人不 应被一些世俗观念束缚,而应透悟人生与 世界,获得自由与超越。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3《短诗五首》课件(2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3《短诗五首》课件(27张ppt)

新知讲解
朗读诗歌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35年10月
新知讲解
了解作者
卞之琳(1910.12.8-2000.12.2),1910年 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江苏溧水, 曾用笔名季陵,诗人(“汉园三诗人” 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这是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 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
新知讲解
赏析诗歌:
《断章》全诗只有四句共34字,但其涵蕴的人生哲理却相当丰富, 欣赏提供了诸多可能性。诗人自己曾说过,《断章》“写一刹那的 第一幅是“你”站在桥上欣赏风景。“风景”在此是一空框结构, 根据自己的意识倾向去填充;“你”亦是一个泛指,可指文化心理 的任何人。所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是一幅随意性很大的变动中 正是这一特点,它才被不同欣赏者所喜爱。 第二幅画:“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你”变成了“看风景 欣赏对象,当“你”欣赏风景时,“你”自己却不知不觉中被他人 这两幅画因“看风景”而构成一个立体空间。第二节写当“明月” 窗子,“你”赏心悦目时,“你”也许成为他人梦中的活动者,给 愉悦。虽然只有四句,但它却写出了世间人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 万事万物的区别、分割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联系是内在的、永恒 种联系性的灵魂是人。
新知讲解
赏析诗歌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寂寞”写出自己生活在敌占区 志同道合的战友,心境无比孤寂、悲凉既写出了诗人的心境 一生特别是晚期的境况,奠定了全的感情基调。“到你头边 头边而不说墓畔, 蕴含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还活 是暂时安睡的复杂情感。“红山茶”是诗人使用的隐喻,表 赞美与哀悼,也象征她如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最后一 海涛闲话,”含蕴的感情最丰富。这里有对萧红不幸被黑暗 夺走了生命的伤悼,有对萧红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光 文坛创造更多出色作品的惋惜,还有羡慕,羡慕萧红已实现 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在诗人看来她是不幸的,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共40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共40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 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 性格和奋斗精神。
诗歌赏析
3.分析《月夜》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白描手法使诗中“我”的卓然独立 的形象,在“霜风”“明月”的一“吹 ”一“照”中,显得越发清晰、生动, 写意传神,颇有韵致。此外,诗以动词 “照”“靠”押韵,却在每行诗末缀以 一个轻声词尾“着”,使语气委婉,节 奏舒缓自然,富于散文之美。
诗歌赏析
1.《风雨吟》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 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 “海”“舟”“舵手”等等,想象画面并描绘出 来。
“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 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 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 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 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 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萧红一生身世坎坷,1942年1月22日, 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得不到正常的治疗, 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
朗读诗歌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诗歌赏析
1.“口占”是什么意思?“口占”一词有着怎样的 意味?
诗歌赏析
3.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 ?还有什么象征意义?
诗中的风雨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 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 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 ,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磨难 。
统一【智利】聂鲁达作名片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 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 《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 歌》等。
写作背景 《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夜
沈尹默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 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沈尹默是新文化运动 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最早的新诗尝试者之一,但后来长 期写作旧体诗词,有多本旧体诗词集问世。主要作品有
状元成才路
《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正是近代中国历史 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 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 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 的现代性。“科学”与“民主”,个体意识的觉醒, 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
风雨吟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ji郊āo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在大地风d雨uò的海上。
1941年12月
风之大,呼啸奔腾、摧枯拉朽。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暴风骤雨 席卷大地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雨之迅猛,滂沱而下,有一种强大的冲击力。 状元成才路
描绘出了“大状元成才路地”的动荡、不安定和被裹挟 着的颇有气势的冲过来的动态。
如何理解这一句所体现的精神?
写出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 正显示出“五四”时期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觉 醒,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月夜》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 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又何尝不是对 当时社会环境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义。
“楼”“明月”状元“成才路 窗子”“别人”“梦”
八个意象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诗歌的八个意象是 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 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 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有 什么联系?
画面感
画面一
画面二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两个表面看起来互不相关的地址,却因“看 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
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 是少见“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只有在 新诗中,“我”才大量出现,例如这首《月夜》。 因此《月夜》便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 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突出风的冷凄,给
人一种萧索的感受

月夜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叠词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比喻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雨中大地景象
生动形象地展现出风雨之大、之猛,同时也 充分展示了诗人内心的飘摇、波动不定甚至是些 许的恐惧。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结合写作背景,想一想:这里仅指自然界的 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 深层内涵?
“风”“雨”首先一定是指自然界中的“风” 与“雨”,因为诗句中描绘的恰是自然界的狂风 骤雨,同时,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 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 指“人生”的坎坷与遭遇。联系诗歌写作背景, 诗歌创作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那时中国的“大 地”风雨如晦。因此,“风雨”这个意象由“自
代表作有《雨巷》《狱中题壁》,诗集《望舒 草》《望舒诗稿》《我的记状元成才忆路 》《灾难的岁月》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 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 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 极度混乱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 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 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 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
萧红墓 畔口占
时间长

路途远 等待着
对友人的怀念 人生的寂寞之感
你 卧听闲话
情感美
《萧红墓畔口占》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 好友盛年而逝的惋惜和悲痛,对亡友真挚的思念 与缅怀,对生命之旅深沉的感慨与反思。
断章
bi卞àn之琳
卞之琳(1910—2000),曾用笔名季陵,江苏海 门人。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新月派代表诗人, “汉园三诗人”之一。他早年诗作大多表现对现实的 不满和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感抑郁。其诗想象微妙, 笔墨简省,较晦涩难懂,抗战爆发后,诗风变得开阔、 明朗。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 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象征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暗指风雨如晦 的敌寇统治。
如何理解“我等待着”的内涵?
状元成才路
暗指对抗战胜利的期盼,亦可以看作对命 运多舛的人生的状元成省才路 察。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人天永隔,逝者自 有其穿透世事的安 详与达观。
通过祭奠友人,表明生者在受着煎熬,在 焦急等待,而生者心中的死了的人却是悠闲自 在。诗人欲超脱而不得的心境可见一斑。
“年轻舵手”,缺乏出海经验。“年轻舵手的 心”既有雄心壮志,又不知道如何把握方向。面对 惊涛骇浪很想把握自己的命运,却力不从心,孤立 无助,又有些害怕的心理感觉。
郊原如海
暴风骤雨 房舍如舟 风雨吟
状元成才路
忧惧不安 前途迷茫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风雨大地 状元成才路 舵手心忧
《风雨吟》通过写一场有翻天覆地之势的暴风 骤雨,隐喻生活发生重大变故,凸显了在这重大变 故面前,年轻人辨不清方向,握不稳命运之舟的舵 把,表现出忧惧不安,甚至惊慌失措的情形。
然界”而“人生”而“社会”“民族”,由实而 虚,给读者留下了基于自身阅历,可以解读、想 象的空间。诗歌中诗人借助自然界中的风雨,表 达了年轻人面对风云诡谲的时代环境与难以预料 的未来时,对把握人生方向、确立人生目标具有 共通性的茫然。
读第三节,说一说:面对“大地”,“我” 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月夜》中,诗人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 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霜风寒 月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表现 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强大的独立 自主意识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1.意境清新,含而不露。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 意境的创造。四句诗含义很广,没有半个字的 说教;且诗中的主体情绪与客观物象融为一体, 创构出浑整的画面与意境氛围,显得清新质朴, 含而不露。
pàn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mò 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màn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1月20日
时间之长 路途之远
这是写实,更隐指 诗人与已故者友谊的深 厚和祭奠的诚挚。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既是诗人的实际感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
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
《统一》:本诗选自《聂鲁达抒情诗选》(湖 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陈实译。写于20世纪70 年代后期,是聂鲁达晚年的作品。原收录在诗集 《世界末日》中。当时,诗人已认识到原子能时代
状元成才路
的危险,该诗集的主题均为“启示”。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统一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风雨吟》诗意深邃。这首诗虽短,但诗意 深邃,“风雨”这个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由“自然界”而“人生”而“社会”“民族”, 将自然的风雨、社会的风雨以及心中的风雨融合 在一起,由实而虚,给读者留下了基于自身阅历 进行解读、想象的空间。
统一
聂鲁达
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获1971 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 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却没有靠着。
既描绘出霜风寒月的情境, 又增添了诗歌的意蕴。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野图景,请用你自己 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 月的冬夜里,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 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环境 描写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试着简要分析这一句诗的写法和作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写出了环境的萧森及人物的孤独,正好反映
状元成才路
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
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状元成才种路 社会相。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 与高树并立的“我”,突出“我”独立不倚。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2)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 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 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 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看” 断章
“被看”
世间万物 相互依存
《断章》以两组具体物象构成的图景中主客 位置的转换,隐藏了诗人关于人生、事物、社会 等存在的相对关联关系的普遍性哲学思考,表现 了诗人从刹那的感觉中升华出的哲理与智慧。
1.镜头组合,对举互文。从本诗的内容来看,构成 这首诗的正是日常生活的几个“镜头”,前后两 句主宾语在内涵上相同而在功能上却发生了互换, 使句子的首位相联,加大了语言的密度,增强了 诗画意境效果。
2.构思独特,意蕴深厚。在艺术上,这首诗所表现 的主要是抽象而又复杂的观念与意绪,但是诗人 并未进行直接的陈述与抒情,而是通过客观形象 和意象的呈现,将诗意间接地加以表现。诗作有 着突出的画面感与空间感,意境深邃悠远,又有 着西方诗歌的暗示性。
风雨吟
芦荻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 人。现代诗人。30年代即从事诗歌创作,与人合编 《今日诗歌》《中国诗坛》《诗场》等刊物。主要 作品有《桑野》《驰驱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