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公布日期】2007.08.21•【文号】•【施行日期】2007.08.2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8月21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认识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人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显著改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消费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市场的繁荣,同时对公共文化产品、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资源配置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文化设施还比较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严重刁;只,农民群众以及城镇低收入居民、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文化生活还很匮乏,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任务十分艰巨。
对此,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分阶段地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紧抓好。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宝政办发[2013]39号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宝政办发〔2013〕3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精神,为巩固提升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进一步建立完善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发展水平,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实现我市“文化影响力走在西部前列”的战略目标,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以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前提,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基层和农村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完善广覆盖、高效能、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大繁荣、文化民生大提升。
(二)奋斗目标加强城乡统筹,突出软件建设和特色服务,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努力建设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率先在西部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实现“六个率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与管理问题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与管理问题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
同时,传统的文化供给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如何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成为了当前亟需思考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提供的公益性服务,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方式之一。
但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以下问题:1.服务质量不高。
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主要以政府机构或公共机构为主导,服务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
同时,由于资金、人力等方面的限制,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也普遍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
2.分配不公。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区域差异较大和对城乡居民差别不详的问题,一些发达城市和地区能够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但是一些较为贫困或偏远的地区,却面临着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短缺。
3.管理体制不完善。
公共文化服务是国家、行政区域和社会各方面资源整合的产物,但目前的管理体制比较分散、冗余,不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这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也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改进建议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同时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幸福指数。
1.建立多元化、开放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政府要制定系统而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规划,全方面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保证公共文化服务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同时,要推进政府、社会、企业、公益机构等力量相结合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和升级。
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地域布局和保障机制。
政府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地域均衡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项目的地域覆盖,保障人民群众在各地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同时,还需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和保障机制,保证公共文化服务的可持续性。
3.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提升服务品质。
政府要建立起协调管理、协同管理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管理规范,优化管理流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品质和效率。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善,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许多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仍存在着不足和不够有效的问题,如公共图书馆的藏书不足、文化活动缺乏多样性等。
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实践与思考进行分析。
1. 加大投入。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
在当前许多地方,文化事业的投入并不够,导致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不足。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增加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扩大文化事业的规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 完善设施。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需要完善公共文化设施。
建设更多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艺术馆,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设施的设施和设备也应当得到更新和完善,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 多元化服务。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需要多元化文化服务。
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应当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
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快乐的文化娱乐等,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
4. 提高服务质量。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需要提高服务质量。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当注重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更加专业化、便捷化的服务。
公共图书馆应当提高藏书质量和图书采购的频率,文化馆应当加强文化展览的品质和内容,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效果和用户满意度。
上述实践措施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一些具体做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不足和不足,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实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目标,既需要有切实可行的实践措施,更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思考和理论支持。
以下就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思考进行探讨。
1. 增强文化自信。
当前,我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案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监督评估机制,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定期发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4.宣传推广
-制定公共文化服务宣传推广计划,提升社会影响力。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活动,增强公众认同感。
五、实施时间表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2年):重点推进设施建设与改善,启动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项目。
(2)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
(3)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智能化。
4.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行。
(2)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重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文化发展。
(3)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促进区域文化交流合作。
-推动数字化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拓宽服务渠道。
4.促进公众参与和互动
-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增强公共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三、具体措施
1.设施建设与改善
-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计划,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第二阶段(3-4年):深化服务效能提升,实施文化资源均等化配置。
第三阶段(5年):全面评估实施效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六、结语
本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完善、高效、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全体公民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我们期待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二、核心策略
1.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
-对现有公共文化设施进行合理布局,提升服务半径覆盖率。
2024年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全面提升
供给方式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不 断创新,如数字化服务、 流动服务等,提高了服务 覆盖面和便捷性。
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特点
需求多元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对公共 文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 包括休闲娱乐、文化传承、艺术
欣赏等。
需求个性化
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的群众 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存在个性化 差异。
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和改造一 批高水平的图书馆、博物馆、
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能力。
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打 造智慧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与形式
鼓励创作生产更多优秀公共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 样化需求。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 化活动品牌。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展览效果;开展博物馆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
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03
文化馆
加强文化馆设施建设,提高场馆使用效率;丰富文化活动内容,举办各
类文艺演出、展览、培训等;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活动。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与服务创新
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整合基层文化资源,建设集图书阅读、文艺演出、教育培 训、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估与监管机制,确保 服务质量和效果的可持续提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与的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氛围。
强化监督评估,确保任务落实
01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公共文 化服务进行评估和监督。
02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资 金分配、项目安排和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我省公共文化服务达标提质增效,实现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要求,自觉站位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努力推动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使城乡居民更好参与文化活动,培育文艺技能,享受文化生活,激发文化热情,增强精神力量,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省奠定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普遍达标,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差距、与京津差距进一步缩小。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增长,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迈上新台阶,公共文化服务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不断增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二、主要任务(一)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
全面落实《河北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1年版)》,在保障基本标准落实到位的基础上,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下同)、雄安新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地方标准,各县(市、区)制定服务目录。
山东省解读《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解读《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山东省政府•【公布日期】2008.01.17•【分类】地方政府规章解读正文解读《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记者就《实施意见》的有关问题采访了省委宣传部负责人。
问:请谈谈制定《实施意见》的意义和背景依据。
答: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必然要求,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任务,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从不同方面对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
去年6月16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
随之,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明确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从我省的情况看,省委、省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省第九次党代会把着力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作为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要求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文化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文化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一、背景分析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和机遇。
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是时代要求,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
为此,制定一份文化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于实现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思路和主要目标1.思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倡导多元参与,推进文化标准化建设;2.目标:建设完整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具体举措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完善的国家文化标准化发展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义务,保障文化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强化组织领导: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文化标准化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各相关部门合作共享资源,提高工作效能。
3.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文化标准化工程的支持力度,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4.加强科研创新:加强文化标准化的理论研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文化标准化研究队伍,提高文化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5.建立健全文化标准化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建立文化标准化工作的评估机制,推动标准化工作的全面推进。
6.推动文化标准在产业中的应用:鼓励文化产业企业引入标准化管理,推动文化服务标准在市场中的广泛应用,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7.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吸纳国际标准和经验,推动我国文化标准化工作与国际接轨。
四、保障措施1.宣传引导:加强对文化标准化工作的宣传,提高公众对文化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2.培训与配套措施:建立健全文化标准化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
3.鼓励创新: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文化标准化工作,提供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
4.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文化标准化工作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标准的执行力度,确保文化标准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提升我国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效能的问题与对策
提升我国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效能的问题与对策作者:侯胜东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2年第05期提升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效能是提升“十四五”时期公共服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内容。
进入新时代,我国现代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我国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的效能仍然较低,主要表现为总量及结构性矛盾突出、供给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以及缺乏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
基于对当前我国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效能的现状与问题、机遇与挑战,研究提出要推动文化体育融合赋能、创新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优化文化体育存量、推动多主体赋能增量、强化公共文化体育微观治理、深化相关领域机制联动等对策建议。
一、现状与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形成,经济发展正经历由高速发展向提质增效转变的新阶段。
在实现国内循环新发展更好更快形成、提升国际循环吸引力的过程中,我国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事业发展成效显著、制度保障更加完善、未来发展蓝图更加清晰,但当前我国公共文化体育事业总量及结构矛盾突出、政策细则有效性仍需提升、高质量发展效能评价机制尚不健全。
(一)公共文化体育发展成效显著,但总量及结构矛盾突出“十三五”期间,公共文化体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国已陆续推进4批次共创建117个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惠民覆盖面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目录、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体育场地设施、从业人员、产业规模蓬勃发展。
仅2019年,全国2325个县(市、区)出台了公共文化服务目录,494747个行政村(社区)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649个县(市、区)建成文化馆总分馆制,1711个县(市、区)建成图书馆总分馆制。
2020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超过1.86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2%。
体育产业规模发展迅速,“十三五”期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从1.71万亿元跃升至2.9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4.6%;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法人单位达28.9万个,体育产业从业人员505.1万人。
公共服务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效率
公共服务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效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公共服务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效率成为了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政府角度、市民角度以及技术角度分析公共服务的优化和提高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一、政府角度政府在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和提高服务效率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
增加公共服务的预算,改善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增加服务项目的覆盖面,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政府可以进行相关政策的调整和优化。
通过简化行政手续,减少冗余环节,降低服务的办理时间和成本,提高办事效率。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公共服务机构的管理,优化机构设置,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升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二、市民角度市民是公共服务的主要受益者,也是推动公共服务优化和提高效率的重要力量。
市民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合理利用公共资源等途径来促进公共服务的提升。
首先,市民可以积极参与社区和居民委员会的工作,通过居民议事会、公民监督等形式,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促进公共服务的改进和优化。
其次,市民应合理利用公共资源,减少浪费和滥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市民还可以加强对公共服务的监督,通过媒体、投诉热线等渠道,及时反映问题,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改善。
三、技术角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公共服务的优化和提高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首先,政府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电子政务平台,提供在线办事和查询服务,方便市民办事,缩短等候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其次,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和资源进行统计和分析,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政府还可以推广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智能化的手段提高交通、能源、环保等公共服务的管理和运营效率。
综上所述,公共服务优化和提高效率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提高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加强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管理,市民应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合理利用公共资源,科技的发展也为公共服务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文化服务优化措施
优化流程
根据客户反馈和服务效果,不 断优化服务流程。
优化服务环境
01
卫生环境改善
加强卫生管理,改善服务环境的卫生 状况。
02
氛围营造
营造舒适、温馨的服务环境,提高客 户的满意度。
03
环境安全
加强服务环境的安全管理,确保客户 的安全。
04
优化措施二:拓展服务内容
增加服务项目
增加文化活动项目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展览、讲座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公 众参与度。
创新服务营销模式
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习惯,精准定位目标用户,提高文化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例如 ,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服务。
05
优化措施三:加强宣传推广
制定宣传计划
确定宣传目标和受众
针对不同的文化服务项目和目标 群体,制定具体的宣传计划,明 确宣传目标和受众,确保宣传效 果。
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
专业技能培训
加强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提高服务质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沟通能力提升
加强服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培训, 提高与客户的沟通能力。
服务态度改善
强调服务态度的重要性,提高服务 人员的服务态度。
完善服务流程
简化流程
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
明确流程
明确各项服务流程,避免服务 中出现混乱。
文化服务优化措施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服务现状分析 • 优化目标与策略 • 优化措施一:提升服务品质 • 优化措施二:拓展服务内容 • 优化措施三:加强宣传推广 • 优化措施四:关注客户需求 • 结论与展望
01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面临着资金不足、人才短缺、社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同时,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结构不平衡、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也制约着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01 02
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可以 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优质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 的精神文化需求。
会力量的参与。
1
因地制宜,均衡发展。根据 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 当地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实现均衡发展。
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以人 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有 效性。
改革创新,提升效能。推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体 制机制创新,提高公共文化 服务的效能。
建设重点任务
01 02 03 04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通过制定和实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确保人民群众能够获得基本的、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 素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
通过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公共文化 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 方案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背景介绍 • 建设目标与原则 • 建设方案与措施 • 保障机制与政策支持 • 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 预期成果与影响 • 后续工作安排与展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1
背景介绍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概念与意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概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调节等多种主体共同提供 的,旨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提升文化素质、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的 公共服务设施、服务产品和文化活动。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研究
策略制定
制定长期规划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需要制定长期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实 施步骤,确保服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建立多元化供给机制
通过政府购买、公私合作、志愿服务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的供给 机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强化标准与评估
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服务效果进行定 期评估,不断完善和提升服务水平。
02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的 目标与原则
目标设定
增强文化传承
通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强对优秀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增进社会凝聚力和和 谐共处,推动社会进步。
提高公众参与度
鼓励更多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提升文 化素养和幸福感。
推动经济发展
合理利用公共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 展和经济收益。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借 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 创新。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公 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效能。
优秀案例展示
某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
01
通过建立总分馆制,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
图书馆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性。
某文化馆数字化建设
02
通过数字化建设,提供线上线下的文化服务,满足群众的不同
需求。
某市文化活动进社区
03
将文化活动引入社区,让居民在身边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制定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办法,优化公共文化资源的配 置,确保每个社区都能获得必要的文化服务。
多元化投入机制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等方式,形成多元化 的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
《关于优化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关于优化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近日出台《关于优化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实施意见》,提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二十条举措,要求分系统开展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效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效能提升要实现什么到2022年,全省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4个、示范项目8个,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21个,80%的公共图书馆、85%的文化馆达到部颁三级馆标准以上,全省博物馆总数突破300座,国家三级及以上博物馆总数突破50座,年服务公众6000万人次以上,年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10000场次以上,全面实现设施标准化、资源共享化、服务网络化、运行一体化、参与便捷化,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高。
效能提升做什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具体任务从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丰富公共文化供给内容、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强化工作保障等六方面提出了二十条具体举措,针对我们当前和未来三年亟待解决的问题明确了指导性意见。
按照意见,将实施公共图书馆效能提升六大行动、文化馆六大行动、博物馆十大行动。
公共图书馆系统将实施设施网络达标行动、服务供给优化行动、服务模式创新行动、古籍文献保护行动、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深化体制改革行动等六大行动16个项目,进一步整合资源,健全全民阅读体系。
文化馆系统将着力设施网络达标行动、服务供给优化行动、服务模式创新行动、数字服务融合行动、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深化体制改革行动等六大行动17个具体项目,完善全民艺术普及服务网络体系,提升服务效能。
博物馆系统明确了加快博物馆体系建设、提升陈列展览水平、加强藏品保护管理与研究、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加快智慧博物馆建设、加大文创开发力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强化宣传推广、创新体制机制十大行动,实施博物馆建设、展览提升、文物保护与研究、智慧博物馆建设等4大工程。
效能提升怎么做要坚持法治引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优化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体部署,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突出特色、共建共享,供给精准、高效便捷,提高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丰富优质对路的文化产品,优化公共服务路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助力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
到2022年,通过实施公共图书馆效能提升"六大行动"、文化馆效能提升"六大行动"、博物馆效能提升"十大行动",全省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4个、示范项目8个,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21个,80%的公共图书馆、85%的文化馆达到部颁三级馆标准以上,全省博物馆总数突破300座,国家三级及以上博物馆总数突破50座,年服务公众6000万人次以上,年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10000场次以上,全面实现设施标准化、资源共享化、服务网络化、运行一体化、参与便捷化,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高。
二、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一)优化场馆规划布局。
合理规划、建设、使用公共文化设施,新建城区、新农村建设要科学规划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市(州)、县(市、区)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乡镇(街道)、村(社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公共文化综合体,构建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
(二)加强场馆达标建设。
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加强未达标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重点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度贫困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提档升级。
每年支持10个县(市、区)、400个乡镇(街道)、1000个村(社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按照"四个一批",即新建一批、提升一批、创建一批、升级一批的工作思路,推动实施全省博物馆等级创建提升工程。
(三)完善服务设施网络。
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主阵地,以城市书房、青工文化驿站、文化院坝、村史馆等新型阵地为补充,鼓励在文化街区、旅游景区等人口密集地建立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和服务点,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
三、丰富公共文化供给内容(四)深化多元供给。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实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培育和扶持民办图书馆、民办文化馆(站)、非国有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和群众文艺团队等文化非营利组织,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发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众筹文化院坝、农民文化理事会等机制建设,支持新文艺群体、新文艺组织、新文艺业态、新文艺聚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五)丰富供给内容。
深入挖掘巴蜀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推动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转化,充分发挥"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效益,培育一批四川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努力形成"一馆一特色""一市一节庆""一县一活动""一乡一品牌""一村一队伍"格局。
全省推出品牌活动50场、大型讲座100场、专题展览200个、文化下乡3000场、文创产品10000件。
(六)开展重大群众文化活动。
以全国"群星奖"、四川"群星奖""最美图书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等为抓手,办好四川乡村艺术节、少数民族艺术节等重大节庆文化活动及"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开展群众广场舞展演和"百舟竞渡迎端午""千龙千狮闹新春""万人赏月诵中秋""成都大庙会""金沙太阳节"传统节日重大群众文化活动,实施"书香四川悦读四季"全民阅读推广工程,充分发挥品牌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七)保障特殊群体权益。
实施文化保障工程,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保障其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打造"非常梦想——四川省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大赛"等活动,依托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开展"川阅之声"有声阅读活动,确保农村群众每人每天"读书"1小时。
加快盲人图书室建设,全省市(州)图书馆实现盲人阅览室全覆盖。
四、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八)完善供需对接机制。
三级以上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结合公众需求和自身实际开展错峰延时服务;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要结合农时开展错时服务。
完善服务质量监测体系,制定公众满意度指标,建立健全群众需求征询、评价反馈机制,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开通服务热线,及时反馈服务效果,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
到2022年,免费开放服务项目群众满意度达到90%。
(九)提升数字化水平。
融入"智游天府"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搭建面向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开放性平台。
加快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实施"互联网+全民艺术普及""互联网+全民阅读""互联网+中华文明"工程。
到2022年,县级以上图书馆100%接入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网络,文化馆全面实现服务数字化。
(十)加强流动服务。
创新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流动载体,提升公共文化流动服务水平。
充分利用流动博物馆、流动文化车、流动舞台车和流动图书车,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鼓励演出走出剧院、图书走出书屋、展览办到村头,让基层的艺术进城来、城里的精品下乡去。
到2022年,每年开展文化流动服务不少于10000场次。
(十一)创新示范引领。
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持续开展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示范乡镇创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总分馆制试点、文旅融合示范项目等试点示范项目,激发基层自主创新活力,总结推广一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新模式、新机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强化典型引领作用,影响和带动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到2022年,创建国家级示范区4个、示范项目8个、省级示范县21个、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试点县21个。
(十二)推进文旅融合。
开展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探索公共文化机构与旅游服务中心深度合作路径办法。
积极盘活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资源,开展总分馆制建设进景区试点,在游客聚集区开展丰富的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加快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修建、改造中增加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新空间。
试点推动"越读~景区"文旅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工程,到2022年,在全省5A级以上景区景点,各建立1个"越读~景区"空间,推动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
五、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十三)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标准。
参照《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围绕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修订《四川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各地制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体现地方特色的实施标准。
(十四)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按照《四川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基本指导标准》,有效整合宣传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应急管理、游客服务等功能,到2022年,全省范围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本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十五)畅通优质文化资源流通渠道。
盘活基层图书馆(室)、文化馆(站)、农家书屋资源,因地制宜,创新运行模式,打造特色品牌。
积极鼓励图书馆、文化馆以行业联盟、区域联盟形式开展馆际交流合作,推动公共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和互联互通。
开展博物馆总分馆制建设试点,推动建立区域博物馆联盟;加快实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
到2020年,全省三级以上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均建立总分馆服务体系。
(十六)深入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由点及面,推动在市(州)级以上具备条件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建立以理事会(董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
到2020年底,全省国家一级博物馆、市(州)一级图书馆、市(州)一级文化馆全部建立起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
六、强化工作保障(十七)坚持法治引领。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博物馆条例》《四川省公共图书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快推动《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出台,切实落实各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责任,加强普法宣传、抓好学习培训、开展执法检查,推动制定符合四川实际的配套政策,发挥法律法规引领和保障作用。
(十八)强化组织领导。
探索建立各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组成部门职能、资源优势,在规划编制、政策衔接、标准制定和项目实施等方面加强统筹、整体设计、协调推进,加强新建公共文化设施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推进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十九)着力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文化、文(博)物单位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机制,适当提高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加强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探索建立科研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绩效激励机制。
完善文化志愿者招募、培训、服务管理、评价考核机制,努力培育打造四川特色文化志愿服务品牌。
到2022年,完成百名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馆长、千名乡镇文化站长、万名村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培训任务,提升基层文化队伍能力。
(二十)严格督促落实。
以效能建设为导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价指标,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治理行动,利用大数据平台、第三方评估机制等加强对各地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实时监测和动态管理。
加大对重大公共文化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等方面的监督和评估,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高群众满意度。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