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满足、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认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首先需要夯实基础设施。

这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教育中心、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场所的建设。

需要注重文化服务场所的设施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同时,通过合作和整合,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使用效率,减少浪费。

例如,可以在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设置文化互动设施,让人们参与其中,增强体验感,吸引更多人前来参观。

二、完善文化人才培养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来支撑。

因此,完善文化人才培养体系是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

要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和方法,建立多元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提高培养效果。

同时,打破行政界限,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不同领域的良性互动和技术交流。

例如,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文化研讨会、论坛等活动,吸引海内外专家学者来交流探讨,促进文化学科的交叉融合和成果转化。

三、加强文化服务的普及与推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要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需要加强文化服务的普及与推广。

这包括宣传文化服务的作用、推广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并享受文化服务。

同时,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方便人们随时随地获取文化服务信息,提高服务效率。

例如,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媒体宣传,让人们了解图书馆借阅、博物馆参观、文化教育中心学习等服务的具体方式和内容,引导人们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提高文化服务的利用率。

总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资源投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人才培养和文化服务的普及与推广三个方面的建设,提高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建设的推进。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增加,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

建设一个强大而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思考。

首先,需要加大投入力度。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投入,需要政府在文化事业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政府提供了充足的财力,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为文化事业提供更多的经费和资源,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需要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推动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更新。

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剧院、艺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以及文化街区、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空间的规划和建设。

这些文化设施和空间的建设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参观、学习、欣赏的场所,也为文化活动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第三,需要加强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品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提供文化设施,还要关注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品质。

政府应当积极推动文化机构创新,强化文化服务的内涵。

一方面,加强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创新力,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文化产品的需求。

另一方面,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文化作品和艺术家,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

第四,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团结社会各界力量。

政府应当提供相关政策和支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要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和文化志愿者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贡献力量。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指在农村地区全面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建立起一套覆盖农村广大群众的文化服务机制。

这是一个全面、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对于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相对薄弱,大多数地方缺乏图书馆、文化中心、影剧院等基础设施,农民很难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投入,通过修建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提供多样化、高品质的文化活动场所,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其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注重文化资源整合和优化。

农村地区的文化资源丰富,但分散在不同的单位、组织和个人手中,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资源优势。

因此,政府应加强文化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和整合农村各类文化资源,推动文艺团体、社区文化组织和乡村文化活动相互融合,形成联动发展的局面。

同时,政府还应引导社会力量积极投入农村文化建设,发掘农村的文化特色,挖掘农民的艺术潜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

第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目前,农村地区的文化人才短缺,专业水平相对较低,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有专业素养、热爱农村文化事业的人才,并通过提供奖励、培训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投身于农村文化事业。

同时,应建立起一支专业的文化服务队伍,为农民提供专业的文化服务和指导。

第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注重信息化建设。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的信息技术普及,提高农民的文化参与度和获得感。

可以通过在农村地区建设多媒体信息中心,开展文化知识普及教育,提供网络文化服务,推动文化内容与技术的融合,让农民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和资源。

最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注重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考1. 引言1.1 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推动农村文化发展、提升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对于文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成为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可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精神文化素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灵魂,只有有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人们的精神生活才会更加充实和快乐。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服务,可以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让他们享受到更多精神上的满足。

1.2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现阶段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足,设施建设滞后且质量不高。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图书馆、文化展示馆、艺术表演场所等公共文化设施,居民接受文化信息和参与文化活动的空间有限,影响了文化传承和发展。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水平不一。

由于资源分配不均,有些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过少,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水平低下,难以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存在着服务覆盖面不广、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单一,缺乏特色和创新。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基础文化教育方面,缺乏新颖性和吸引力,无法激发农民群众对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面临着设施不足、质量参差不齐、内容单一等问题和挑战,亟需加强改进和完善。

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农村社会文明的提升。

2. 正文2.1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农村是文化传统的重要承载地,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可以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农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可以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关于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几点思考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承载着文化传承、知识普及和社会教育等重要职责。

为了更好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我对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几点思考如下。

建设多元化的展览项目。

博物馆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观众的兴趣,设计并展示多种多样的展览项目。

这包括常规的文物陈列和主题展览,还应该开展针对不同群体的特殊展览,如儿童展览、残障人士展览等。

通过展览的多样性,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参观,并且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提供更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

注重数字化展示和科技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展示已经成为现代博物馆的重要特点之一。

通过数字化技术,观众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方式来参观博物馆,体验更加丰富和生动的展览内容。

科技创新也可以应用于展览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上,例如利用智能手机等设备,观众可以参与互动游戏、线上解谜等活动,增加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加强与学校和社区的合作。

博物馆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学校和社区合作,共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与学校合作,可以开展博物馆教育项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与社区合作,可以开展社区展览、讲座和活动,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中来。

通过加强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深入开展。

第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博物馆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这包括展览的设计和布置、陈列品的安全保护、导览解说员的专业水平等方面。

博物馆还应该关注观众的需求和反馈,通过开展调查和评估等方式,不断改进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让观众有更好的参观体验和文化享受。

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和持续努力的过程。

只有通过多元化的展览项目、数字化展示和科技创新、加强与学校和社区的合作,以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全面发展。

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指在农村地区建设起一套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农村居民提供多样化、丰富化的文化服务。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满足其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需要增加文化设施的建设。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图书馆、文化站、博物馆、文化中心等,为农村居民提供借阅图书、学习知识、欣赏文化等场所,并且配备必要的设施和技术设备。

这些设施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还需要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合作的格局。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需要提高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数量。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可以包括展览、演出、培训等形式,旨在满足农村居民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政府可以通过相应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扶持力度,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农民合作社等力量参与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农村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数量。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需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离不开具备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的人才,因此需要加大对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支持相关教育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对农村文化人才的培训和进修机会,培养一批懂农业、懂文化、懂管理的专业人才,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提供人力支持。

第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需要提升文化产品的品质和丰富度。

农村文化产品既可以是实物产品,如书籍、音像制品,也可以是非物质产品,如体育比赛、传统技艺等。

政府可以通过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市场机制的激励,鼓励农村文化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组织加大文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给农村居民。

学习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心得体会

学习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心得体会

学习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心得体会在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文化领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文化资源分布不均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居民文化素质亟待提升等。

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方向。

在此,我愿意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注重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要充分利用各类文化资源,包括传统文化、电子文化、数字文化等,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资源整合,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丰富文化生活的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和普及性。

其次,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注重服务品质和水平的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不仅仅是提供文化产品,更应该关注服务的体验和质量。

要提倡创新、专业的文化服务理念,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服务人才队伍。

同时,应该加强对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升设施的功能性、便捷性和舒适性,使公共文化服务成为人们愿意参与的文化活动。

再次,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注重群众参与的主体地位。

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广大群众,他们的参与程度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和水平。

因此,要鼓励和引导群众参与文化创作、文化传承、文化消费等各个环节。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文化节庆、文化讲座等形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增强他们对文化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最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注重创新和发展。

文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随着科技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文化形式和方式也在不断更新。

因此,要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等,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同时,要鼓励文化机构、文化企业等各个主体进行创新实践,推出具有特色和差异化的文化产品,增加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总结起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资源整合、服务提升、群众参与和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丰富多彩文化生活的期待和需求。

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考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设施不完善、资源匮乏、服务不到位等,需要加强思考并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健康发展。

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相对匮乏,不仅不利于农民充分享受文化服务,也不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要大力投入资金,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包括建设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影剧院等基础设施,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要加大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的投入和开发。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相对匮乏,需要加大投入和开发力度。

一方面,要加强文化机构的建设和培训,提高文化服务能力。

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比如吸引社会企业、文化机构和艺术团体等,在农村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和管理。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

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规划和调整,结合实际需求,合理布局和调配文化资源。

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监督和评估,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意见,改进服务工作。

要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

当前,农村地区文化人才相对稀缺,不能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要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培养一支队伍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文化工作者,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要注重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

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基础和目标。

要倡导农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政府可以通过组织文化培训、开展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心。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力量和农民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大投入、改善设施、发展资源、加强组织和管理、注重人才培养和提高文化素质,才能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实效,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增强农村的文化软实力,推动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

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

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三中全会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将迈向新的时代高度。

【关键词】夯实基础;队伍建设;创新服务近年来,全国各地着力加快公共文化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众文化生活日渐丰富。

但还存在部分地区人均公共文化设施、设备、产品数量偏少等问题。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加强设施网络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必须加大投入,全面提高基础设施条件,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的全覆盖、均等化。

一是严格落实经费保障。

探索将项目专项资金统筹用于公共文化活动的制度安排,建立完善公共文化项目专项投入良性运营机制。

逐步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确保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二是提高公益性文化设施水平。

全面推进文化馆(站)、文化活动中心标准化建设,规范街道、社区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采取新建、扩建、改建等办法努力达到规定的使用面积要求。

同时,整合文化系统以及工青妇科教等全社会的资源,将文化信息资源、农家书屋、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图书室整合为一体,建立文化活动中心。

三是重视建设小区公共文化广场。

广场文化活动已成为市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建小区在确定开发商之前就明确文化用地的位置面积,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和适度超前的要求,加快推进建设文化活动公园或广场。

形成以综合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为支撑,户外公共文化活动空间为补充,文化、教育、体育、科技等公共设施资源公享的公共设施网络体系。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

社区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一、存在问题1.居民参与社区文化事务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随着电视机、家庭影院等现代娱乐设施的普及,社区公众对社区公共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有所下降,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社区文化人才匮乏缺少管理组织人员。

社区文化专管活动中,除了上级组织的一些大型文化活动外,许多社区的文化体育活动都是自发的、业余的,大都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

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的辅导和缺乏统一管理,这些队伍的人员构成复杂,变动频繁,组织能力和演出水平普遍不高,有时还容易出现违规行为。

3、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及场地投入不足。

开展文化活动通常都是靠拉赞助和“化缘”。

新建文化设施无能为力,老设施的维修也是困难重重。

现在社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成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居民只限于居民区活动室和社区多功能活动室,容纳范围较小,无法适应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4、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一方面社区文化活动参与不足,另一方面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却得不到满足。

主要根源是,社区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同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不协调。

二、对策思路以促进、提高群众文化的活力、创造力和影响力为着眼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文化走进社区,贴近百姓,融入生活,用丰实的文化历史底蕴带动社区文化建设,在政策导向、阵地建设、人才队伍、项目载体、机制保障上作对策思考,打造“活力凤凰、魅力凤凰、宜居凤凰”品牌,满足社区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1、提高居民参与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共建文化服务体系在提高居民意识上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有利于提高社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利于提高社区人民群众的精神品位,有利于提高社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在社区管理上,要为社区群众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尤其注意解决好社区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社区治安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兴趣爱好,在内容上应注意与之相匹配,在形式上做到大中小型兼顾、上下结合,在对象上应注重让更多的家庭和个人参与,让最大多数的社区成员共享社区文化成果。

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公共文化服务是国家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公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全民素质和文化水平。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以下几点建议可能对于完善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次,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

公共文化设施是公众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为了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应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

建议在城乡各地建设更多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设施,提供优质的图书、文物和艺术品,同时配备专业的服务人员,为公众提供免费或低价的文化体验和教育活动。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现有文化设施的维护和更新,保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公众能够长期受益于这些设施。

第三,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化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提供文化产品和场所的层面上,还应注重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服务。

因此,需要增加对文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的力度,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同时,应积极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公众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此外,还需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品的市场化运作,提高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估和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的评估和监管机制,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促进其持续改进和提升。

可以通过用户满意度调查、文化服务质量评估等方式,了解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优化和改进。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监管,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的公正、公开和透明,防止文化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综上所述,完善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化发展,加强评估和监管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全民素质和文化水平,为国家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思考和改进。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农村地区文化设施相对不足,很多村庄没有图书馆、文化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需要提高政府的投入,增加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经费。

要加强规划和设计,将文化设施融入村庄整体建设,使之成为村庄的文化中心和公共交流场所。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丰富文化活动内容。

目前,农村文化活动内容相对单一,大多数是各类表演和娱乐活动,缺少思想引导和文化内涵。

要加强对农村文化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要鼓励农村文化从业人员创新,挖掘和培育当地特色文化,举办更多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的多层次文化需求。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

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较为落后,缺乏规模化、专业化的文化企业。

要引导和支持文化创业者进入农村市场,鼓励农民群众参与文化产业发展。

可以通过开展农民群众文化创意作品征集、文化创业项目评选等方式,激发农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和创业意识。

要加大对农村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和政策倾斜,为农村文化企业提供必要的扶持和保障。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农村地区文化人才短缺,质量和水平相对较低。

要加强农村文化人才培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

可以通过设立农村文化艺术学校、开展农村文化人才培训班等方式,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要加强农村文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鼓励优秀的文化人才来到农村地区工作,提高农村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需要从设施建设、活动内容、产业发展和人才队伍等方面入手,提高村庄文化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发展文化产业,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文化人才,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考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提升不仅可以满足农民的精神和文化需求,还能加强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进行思考。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是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举措。

当前,许多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相对薄弱,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投资,建设更多的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展览馆等。

要注重设施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使其能够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

加强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是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

农村文化队伍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他们承担着文化活动的组织和推广工作。

要加强农村文化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班、组织交流活动等方式,提升农村文化队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大对农村文化队伍的政策支持和奖励力度,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加强农村文化产品的开发是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途径。

农村文化产品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举办文艺演出、文化展览等形式向农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大对农村文化产品的扶持和培育力度,鼓励农村文化从业者创作和推广优秀的文化作品。

要加强农村文化产品的市场开发和营销,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和推广是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进行,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文化宣传平台、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向农民宣传和推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效益,增强农民对文化服务的认同感和参与意愿。

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鉴赏力和参与能力。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提升农村文化发展水平和满足农民精神需求的重要举措。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关乎全民文化的需求和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促进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推动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注重多元化。

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文化需求,应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进行分类和分级,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例如,对于青少年群体,应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对于老年人群体,可以开设兴趣班、文化讲座等形式,满足他们的文化娱乐需求。

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应注重地域差异,充分尊重和保护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习惯,实现更加全面和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

其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注重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基础单位。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将社区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环节,通过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艺术展览馆等文化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同时,要加强社区文化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社区文化服务队伍,提高社区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再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注重数字化和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文化服务。

可以通过建设文化数字平台,集结各类文化资源,开展文化交流和展览;通过智能系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文化推荐和定制化的文化服务。

同时,数字化和智能化也可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跨地域和跨时空的传播,增加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最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注重创新机制和保障机制。

建设一个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建立健全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创新机制可以鼓励各类文化机构进行创新探索,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和用户体验;保障机制可以加强政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究思考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究思考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究思考加強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抓手,对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展开探究和思考。

标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市建设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暴露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文化需求存在着一定差距,从而加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更加迫切。

加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观和文化认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水平,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属性1.1非营利性。

公共文化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以非营利性为主导、为目的提供各种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非营利性应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政府主导、以公共财政支撑为主,有利于持续稳定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不断满足公共文化服务多层次、多样性、全方位的需要。

1.2共享性。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共享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公共文化服务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公共文化服务的共享体现在人人都享有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的权益,没有性别、年龄、职业、兴趣、地域之差别,具有普惠性、广泛性和均等性。

1.3多样性。

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地域风土人情不同、人民群众需求不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多样性、非均衡的属性。

公共文化服务包括以保障人民群众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的“六大任务”。

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

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

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1 秦皇岛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况分析秦皇岛市作为国家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一,截止2012年底,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秦皇岛市级文化设施日益完善,市级建有文化广场、玻璃博物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县区级文化设施方兴未艾,全市79个乡镇均建有综合文化站,62个乡镇安装了篮球场和乒乓球台等体育健身器材;全市26个城市街道办事处均建有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全市现有2265个行政村,建有1424个文化活动室。

592个行政村安装了健身路径,按标准建设农家书屋856个。

秦皇岛市在长期保持人均文化事业费用支出第一的基础上,丰富物质载体,大力推进服务设施网络化;其次,秦皇岛市为满足市民高品质文化需求,通过采取激励手段、加大投入等措施铸造名优品牌,促进服务供给品质化;最后,秦皇岛市以文化惠民为落脚点,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服务方式便捷化。

2 秦皇岛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机遇与挑战并存秦皇岛市在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面临诸多新机遇。

首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衡量服务型政府职能履行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尺度;最后,面对城市化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深刻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新要求,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寻求突破口。

2.1 立足今天,我们务必清醒把握当前面临的机遇、挑战和目标任务关于挑战,主要有四个方面:(a).新时期文化更大作为和成就,文化从社会事业“后台”走向经济建设“前沿”,但是文化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理还没有足的显现,文化的话语权还是局部性的,文化发展尚处于对财政的“依赖性”,自身造血功能不足,投入产出效率较低,一些县区不仅仅自身配套没有到位、文化建设投入没有达到增幅标准,甚至挪用、挤占上级文化专项资金。

加大了公共文化体系建立完善的难度。

(b).面对现代信息科技和传播手段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建立文化创新体系、推进文化创新的任务更加紧迫。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及思考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及思考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及思考第一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及思考摘要:本文是以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为研究对象,以实际数据为基础对该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找出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并就优化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相关对策及思考。

关键词:连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及思考一、连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健全近几年来,全区新建、改扩建乡镇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7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4个,村级文化室19个,解决了乡镇、街道文化工作无房和面积不达标问题,形成了“区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三级文化设施体系,基本实现了阵地、网络和内容的三大覆盖。

2010年以来,该区在多点分别建立8个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

(二)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更加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日趋多彩近年来,连云区坚持以“五大文化”建设、“九大系列活动”的开展带动城乡统筹发展。

利用城乡共建文化先进村、“三下乡”等活动载体,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为群众演出,使政府对文体事业的投入直接转化为百姓受益。

为积极推进“五大”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连云区定期举办夏季海滨广场文化活动、社区艺术节、中老年艺术节、企业文化节、幼儿文化艺术节、全民读书节、全民健身等“九大”文化系列活动。

2006年迄今,已组织文化活动400多场。

在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基本文化服务权益方面,全区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农民工、老人、儿童和残疾人开放,设置方便残障人士以及老年人、少年儿童的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

区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电子阅览室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时间每周不少于42小时,区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文化馆(站)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

(三)精神文化产品创作成果丰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馆、图书馆、各乡街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单位能发挥自身功能,积极转变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不断完善免费或优惠开放制度、服务公示制度,为广大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以《魅力连云港》、《青春云港》为代表的一批反映连云港新面貌、新气象的作品相继问世。

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考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注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提高文化服务质量,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优质、丰富、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一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农村文化服务正常运行的基础,必须重视农村公共文化场所、设施和设备的建设,使农村居民能够方便地享受文化服务。

要加大对农村图书馆、文化站、书屋等公共文化场所建设的投入,并配备先进的设施和设备,提高文化服务水平。

还要加强对乡村电影院、文艺演出场所的建设和改造,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是要加强人才培养。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与文化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培养和培训。

要注重选拔和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文化服务人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

要加强对文化志愿者的培养和管理,发挥他们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三是要丰富文化活动形式。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要注重丰富和多样化文化活动的形式,使广大农民能够通过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享受精神文化生活。

要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演出、展览、讲座、培训等活动,满足农民对于文化娱乐和知识增长的需求。

要加强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俗活动的保护和传承,使广大农民能够了解和参与到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去。

四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农民群众的价值观引导和教育。

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

要加大对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力度,提高农民的文化自信和道德素质。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农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努力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服务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均等化、优化管理机制和推进数字化创新四个方面展开思考,探讨如何加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首先需要提高服务质量,使人民群众满意。

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需大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

通过加强培训和考核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和质量水平。

另外,加强信息化建设也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推广数字化服务平台等方式,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公共服务。

例如,通过手机APP提供政务办事服务,人民群众可以随时随地办理相关事务,避免了排队等待的繁琐过程。

二、推动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地域、经济发展差异等因素的存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服务均等化。

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通过加大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的投入,弥补地区发展差异,实现公共服务的均衡。

其次,要完善政策法规,防范服务的滥用和偏向。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确保服务不会偏向于某些特定群体,保证公平公正的服务。

三、优化管理机制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需要优化管理机制,提高服务的行政效能。

在政府部门内部,应当加强内部管理,优化工作流程。

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激励公共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政府还可以借鉴市场化管理的经验,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和行政垄断,增加服务的供给,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四、推进数字化创新数字化创新是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的十九大把文化建设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建设”奋斗目标,并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本文试就这一课题作一些浅显的探讨。

思考之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综合能力的必要性
公共文化服务一般是指运用政府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通过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而保障和实现公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一项政府职能。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

由于公众对基本文化的需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生活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涵。

因此,公众基本文化需求的这种历史的、发展的特性,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揭示了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不充分”,影响全面发展的突出短板是“不平衡”。

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同样具有这一矛盾特征。

存在着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城乡间的不平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同文化形态间的不平衡。

“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还不够高,不足以惠及全体人民。

而“不平衡”的矛盾又会反过来加剧这种“不充分”的矛盾。

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满足人们美好文化生活需求的主要途经,更要体现公益性、公平性、公共参与性的原则。

因此,发展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思考之二:公共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服务产品明显增加,公众的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但是,当前在公共化服务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充分”“不平衡”的突出问题:
1.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充分”。

没有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真正提到“五大建设”应有的高度。

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等问题。

注重经济建设,忽视文化建设的陈旧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不平衡”。

近年来各级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但投入总量不足,难以弥补和平衡长期以来对公共文化的历史欠帐。

尤其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农村基层,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基数小,对公共文化投入的年增长比例偏低。

同时,各地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也不均衡。

3.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方面的“不充分”。

由于在文化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着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因此,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方面也存在着不平衡的矛盾。

有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流于形式,个别专业演艺团体嫌“贫”爱“富”。

部分图书馆、农家书屋布点不合理,群众参与活动不方便。

4.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方面的“不平衡”。

一方面各类文艺人才大都集中在大城市;另一方面农村基层普遍存在着专业人才不足,干部队伍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服务手段落后的问题。

这种地区、城乡间长期存在的“不平衡”现象,严重阻碍了基层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

思考之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途径初探
1.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念上更加注重“创新”。

加强对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研究,注重对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现状和消费需求的调研。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机制,探索采用政府采购、资金基金、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多种投入途径,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投入由“养人养机构”向“养事养项目”转变;按照统筹城乡、共建共享的思路,推动文化资源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农村和弱势群体倾斜,推动城乡之间文化资源共建共享。

2.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布局上更加注重“均衡”。

应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促进农村、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要将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向农村,促进文化资源从城市向农村流动,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文化差距;对现有农村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根据各地实际优化空间规划布局,使文化服务设施适合当地的功能定位,更好地满足当地文化活动的需求;要处理好均衡化与个性化的关系,注重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黄茜
文化视点剧影月报
81
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等群体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

3.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上更加注重“生态”。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树立“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以弘扬生态文化为主旋律;注重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嵌入绿色元素,通过绿色文化平台,弘扬生态人文精神;广泛开展绿色文化创建活动,引导受众增强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加大文化治理力度,净化文化市场;开展农村文化品牌创建活动,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大众提供更多的绿色文化作品,以健康积极向上的绿色生态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4.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上更加注重“特色”。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衔接,积极探索“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方式;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即PPP模式应用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政府供给向合作供给、从单一投入向多元投入转变;利用好“互联网+”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大力培育贴近群众文化需求、提升公民文化素养的文化服务项目,既满足个性化文化需求,更努力满足大众基本文化需求;持续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百馆(站)千村文化结对”、文化志愿者下基层活动等,提高公共文化覆盖面。

5.在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多元”
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范围广泛,任务繁重。

公共文化人才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优劣。

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较高的艺术修养。

应制定激励和扶持政策,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文化机构工作;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培训与指导,大力培养农民群众文化骨干;要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实施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拓宽人才渠道,盘活现有人才资源,一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必须全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参于,为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一起努力。

县(区)文化馆如何利用自身定位和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全县(区)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和谐地发展,这是摆在文化馆人面前一道长期的课题。

如何做好这一课题?盐城市大丰区文化馆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

一、从“优化调动”切入,不断提高文化馆内部专业人员的积极性
任何单位,要提高整体效能,必须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如何调动积极性?关键在于找到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管理方式。

在日常管理中,大丰区文化馆领导班子,从“优化调动”切入,创新管理机制,逐步确立了以制度化管理为主,兼以友情化管理为辅的管理方式,不断调动专业人员队伍的积极性。

1.优化结构组合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结构。

力学中,同样的三根木条,钉成N、H、A不同的形状,其稳定性是不同的。

化学中,同样是碳原子,如果按“平面”的方式结构排列,它只能形成柔软易碎的石墨;而按照“立体”的方式加以结构,却能形成坚硬无比的金刚石。

文化馆专业门类较多,对专业人员分工组合恰到好处,就能形成优势互补,即协同的优化,从而发挥最佳整体效能,产生1+1>2的效应。

反之,分工组合不当,可能使工作处于无序状态,产生1+1<1的效应。

大丰区文化馆领导集体深谙优化结构组合的重要性,在对专业人员分工组合时,充分考虑到了年龄、性格、专业特长甚至性别等方面因素,最大限度做到优势互补和规避“短板”,促进了全体专业人员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工作。

2.优化过程管理
如果把文化馆工作计划比作曲谱,专业人员则是操作不同乐器的乐队演奏员,而文化馆馆长就是乐队指挥。

馆长心中有谱,指挥娴熟,才能使演奏员运用各种乐器,和谐协调地演奏出一首首或风格清新、或气势磅礴、或情调优美的乐曲,反之,指挥者对曲谱不熟悉,甚至心中无谱,指挥不当,往往会造成各奏各的调,组合起来很可能是一堆噪音。

对专业人员优化组合,只是对专业人员基本素质等各方面情况相对静态下的结构组合。

一旦文化馆这部机器进入运转阶段,就像乐队演奏一样,静态组合又转化为动态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的杂音。

大丰区文化馆领导集体充
找准切入点推动新发展——盐城市大丰区文化馆工作法初探■葛星星
剧影月报文化视点
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