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的十九大把文化建设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建设”奋斗目标,并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本文试就这一课题作一些浅显的探讨。

思考之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综合能力的必要性

公共文化服务一般是指运用政府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通过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而保障和实现公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一项政府职能。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由于公众对基本文化的需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生活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因此,公众基本文化需求的这种历史的、发展的特性,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揭示了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不充分”,影响全面发展的突出短板是“不平衡”。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同样具有这一矛盾特征。存在着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城乡间的不平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同文化形态间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还不够高,不足以惠及全体人民。而“不平衡”的矛盾又会反过来加剧这种“不充分”的矛盾。

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满足人们美好文化生活需求的主要途经,更要体现公益性、公平性、公共参与性的原则。因此,发展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思考之二:公共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服务产品明显增加,公众的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但是,当前在公共化服务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充分”“不平衡”的突出问题:

1.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充分”。没有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真正提到“五大建设”应有的高度。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等问题。注重经济建设,忽视文化建设的陈旧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不平衡”。近年来各级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但投入总量不足,难以弥补和平衡长期以来对公共文化的历史欠帐。尤其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农村基层,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基数小,对公共文化投入的年增长比例偏低。同时,各地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也不均衡。

3.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方面的“不充分”。由于在文化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着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因此,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方面也存在着不平衡的矛盾。有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流于形式,个别专业演艺团体嫌“贫”爱“富”。部分图书馆、农家书屋布点不合理,群众参与活动不方便。

4.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方面的“不平衡”。一方面各类文艺人才大都集中在大城市;另一方面农村基层普遍存在着专业人才不足,干部队伍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服务手段落后的问题。这种地区、城乡间长期存在的“不平衡”现象,严重阻碍了基层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

思考之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途径初探

1.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念上更加注重“创新”。

加强对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研究,注重对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现状和消费需求的调研。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机制,探索采用政府采购、资金基金、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多种投入途径,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投入由“养人养机构”向“养事养项目”转变;按照统筹城乡、共建共享的思路,推动文化资源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农村和弱势群体倾斜,推动城乡之间文化资源共建共享。

2.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布局上更加注重“均衡”。

应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促进农村、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要将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向农村,促进文化资源从城市向农村流动,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文化差距;对现有农村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根据各地实际优化空间规划布局,使文化服务设施适合当地的功能定位,更好地满足当地文化活动的需求;要处理好均衡化与个性化的关系,注重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黄茜

文化视点剧影月报

81

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等群体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

3.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上更加注重“生态”。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树立“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以弘扬生态文化为主旋律;注重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嵌入绿色元素,通过绿色文化平台,弘扬生态人文精神;广泛开展绿色文化创建活动,引导受众增强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加大文化治理力度,净化文化市场;开展农村文化品牌创建活动,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大众提供更多的绿色文化作品,以健康积极向上的绿色生态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4.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上更加注重“特色”。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衔接,积极探索“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方式;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即PPP模式应用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政府供给向合作供给、从单一投入向多元投入转变;利用好“互联网+”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大力培育贴近群众文化需求、提升公民文化素养的文化服务项目,既满足个性化文化需求,更努力满足大众基本文化需求;持续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百馆(站)千村文化结对”、文化志愿者下基层活动等,提高公共文化覆盖面。

5.在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多元”

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范围广泛,任务繁重。公共文化人才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优劣。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较高的艺术修养。应制定激励和扶持政策,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文化机构工作;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培训与指导,大力培养农民群众文化骨干;要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实施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拓宽人才渠道,盘活现有人才资源,一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全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参于,为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一起努力。

县(区)文化馆如何利用自身定位和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全县(区)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和谐地发展,这是摆在文化馆人面前一道长期的课题。如何做好这一课题?盐城市大丰区文化馆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

一、从“优化调动”切入,不断提高文化馆内部专业人员的积极性

任何单位,要提高整体效能,必须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如何调动积极性?关键在于找到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管理方式。在日常管理中,大丰区文化馆领导班子,从“优化调动”切入,创新管理机制,逐步确立了以制度化管理为主,兼以友情化管理为辅的管理方式,不断调动专业人员队伍的积极性。

1.优化结构组合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结构。力学中,同样的三根木条,钉成N、H、A不同的形状,其稳定性是不同的。化学中,同样是碳原子,如果按“平面”的方式结构排列,它只能形成柔软易碎的石墨;而按照“立体”的方式加以结构,却能形成坚硬无比的金刚石。文化馆专业门类较多,对专业人员分工组合恰到好处,就能形成优势互补,即协同的优化,从而发挥最佳整体效能,产生1+1>2的效应。反之,分工组合不当,可能使工作处于无序状态,产生1+1<1的效应。

大丰区文化馆领导集体深谙优化结构组合的重要性,在对专业人员分工组合时,充分考虑到了年龄、性格、专业特长甚至性别等方面因素,最大限度做到优势互补和规避“短板”,促进了全体专业人员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工作。

2.优化过程管理

如果把文化馆工作计划比作曲谱,专业人员则是操作不同乐器的乐队演奏员,而文化馆馆长就是乐队指挥。馆长心中有谱,指挥娴熟,才能使演奏员运用各种乐器,和谐协调地演奏出一首首或风格清新、或气势磅礴、或情调优美的乐曲,反之,指挥者对曲谱不熟悉,甚至心中无谱,指挥不当,往往会造成各奏各的调,组合起来很可能是一堆噪音。

对专业人员优化组合,只是对专业人员基本素质等各方面情况相对静态下的结构组合。一旦文化馆这部机器进入运转阶段,就像乐队演奏一样,静态组合又转化为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的杂音。大丰区文化馆领导集体充

找准切入点推动新发展——盐城市大丰区文化馆工作法初探■葛星星

剧影月报文化视点

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