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实践任务研究课题报告
小学数学实践任务研究课题报告引言本课题报告旨在研究小学数学实践任务的有效性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小学生参与数学实践任务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将探讨该任务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某市的两所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数学实践任务的认知和体验、教师对任务设计和实施的看法以及任务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调查结果学生对数学实践任务的认知和体验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实践任务持积极态度,认为这种任务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普遍认为数学实践任务更有趣和具有挑战性,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比更受欢迎。
教师对任务设计和实施的看法教师普遍认为数学实践任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他们认为通过实践任务,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们也表示,设计和实施数学实践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以确保任务的有效性。
任务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数学实践任务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参与实践任务,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还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
结论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小学数学实践任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任务的设计和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以确保任务的有效性;- 实践任务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
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设计和实施数学实践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进行差异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任务的评估和反馈,以及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认可和激励。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王五. 小学数学实践任务的研究与实践[J]. 数学教育, 20XX, 10(2): 1-10.[2] 王六, 赵七. 小学数学实践任务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研究[J]. 小学教育, 20XX, 15(3): 20-30.。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活动课与综合实践相整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还没有成熟的评价体系。
新课程推行以来,教育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一门活动性、实践性课程,主题性活动是它的主体内容。
然而,综合实践活动进入学校课程领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综合实践活动开课难,缺乏详细的开课流程;相关的实践基地使实践活动逐渐变味;只停留在形式层面上,走过场,无实效。
针对这些问题,实践活动的课程建设经历了从课程内容开发研究,到有效实施策略探讨,以及对综合实践活动方法论教学研究等艰辛的历程。
这些研究对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不过,课程实施的主体还是学生,没有成熟评价体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像是一份没有正确批改的试卷,老师稀里糊涂,学生也不知所措,这样的课堂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低效的,甚至也有可能误导学生。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评价,对当前科学高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的课程总目标,是一个重要的系统性研究工程。
2.很多老师只以能否应付考试来评价学生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成果。
作为数学新课程标准四大版块之一的“综合实践活动”,倡导以其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从而成为课改的特点之一。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绑缚在数学综合实践上的培养责任非常多。
但是,现实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开展后并没有实际性的收效,很多老师还是以能否应付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何种方式真正转变老师的这种评价观念,如何催生健康有效的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因此,“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评价”在课程研究中,应当拥有足够的关注:强化过程性评价和过程档案,把素质报告逐渐提升为包含学业评价和实践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
3.课程理念的落实,学生的需要。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问题解决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问题解决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问题解决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内容提要:本文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问题解决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主要从“课题的提出及意义”、“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措施”“课题研究的结果和成效”、“课题研究后的思考”等几个方面对课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对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和开展课题研究后师生在教学行为上的变化做了较为具体的论述。
最后附上教师案例和学生材料加以补充说明。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当今社会,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高速发展,变化多端的社会,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遭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
所以完全有理由把解决问题的能力视为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规律,采取“解决问题”的学习,有助于增进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会思考的同时,具有独立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有效的、成功的问题解决者。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某些弊端的影响,多年来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体系相对封闭,过于强调知识体系,教学内容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数学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情况比较突出。
同国外相比,我国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解决书本问题能力强,但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远远落后于某些西方国家的学生,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发展。
近年来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充实小学数学关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根据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和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改革数学课程和教学方法。
2000年修订后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教学要求”提出: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1.如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2.如何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如何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系统化课例成果,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和成果。
4.如何探索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形成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
我们组织了教师小组讨论、教学观摩、课堂教学实验等活动,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学生参与的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四)用科学的管理规范研究研究需要有规范的管理,才能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制,制定了详细的实验计划和实验流程,明确了每个环节的责任和任务,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标准化流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这样的规范化管理,使我们的研究更加系统和科学。
(五)用评价激励研究评价是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的动力源泉。
我们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激励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我们还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和研究的重要依据,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一个系统、科学、实践性强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研究、实践和反思,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提升综合实践课的课堂效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积极推行教学研讨和网络教研活动。
我们学校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包括观摩研讨、小组讨论、案例分享等。
同时,我们还积极推行网络教研活动,建立了QQ群和教师博客,通过网站发布研讨话题,让教师们可以随时随地参与讨论和交流。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教师们相互研究和交流经验,还能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课程的创新发展。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谢谢欣赏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研究活动。
在研究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纵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几乎每个单元都有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有利于彰显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与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审视我们目前的数学教学,一方面,教师常常就数学基础知识来教数学,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割裂了数学与实践的联系;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的数学研究往往是被动性的,依赖性的、输入性的,这样的数学教学导致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不高,与当今社会的人才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满足日趋发展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常识和办法办理简朴的实际问题,探索和研究有关的数学规律,从中培养创新意识,获得胜利的体验。
谢谢欣赏谢谢欣赏3.初步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系统化课例成果,努力形成开放、探索、研究、综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方面弄清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对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积极意义,从实践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方式,使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能加强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自发性,充分开辟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探索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探索和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一〕探究背景现行的数学教学,一般是以班级为根本的组织形式进展课堂活动。
它是把同学个体学习组织成群体学习的一种活动形式。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数学学习与生活紧要脱离,同学处于被动承受学问的状况,依和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得不到有效的造就。
随着社会的开展,“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开展”等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新的教育观念逐步形成,造就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使同学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通过视察,操作、猜测等方式,造就同学的探究意识,使同学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学问和方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已成为新的课程标准之重要内容。
如今的数学并非只是算术与几何,而是由很多局部组成的一门学科。
它要求处置各种数据、数量和科学视察,进展推理、演绎和证明,形成关于各种自然现象、人类行为和社会体系的数学模型。
因此,改革保守的数学教学模式和同学的学习方式,突出数学应用价值,造就同学数学意识,提高同学的实践实力,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与开展的须要。
〔二〕探究意义1.有利于造就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
针对保守数学教学为考试而教数学、学数学,数学教学紧要脱离生活实际等现象,强调同学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获得干脆经历,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强调数学与其它学科、数学与社会的联系,造就同学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强化数学意识,强化实践意识,进而造就同学的实践实力。
2.有利于全面开展同学的潜能。
好动、新奇是小同学的天性。
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生长符合儿童身心开展的规律。
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所涉和的问题绝大多数来自于社会生活,甚至是来自于同学所熟识的身边,这样的问题简单引起同学的学习爱好,唤起同学主动探究新学问的欲望,在老师的参加指导下,通过视察、操作、探讨、沟通、合作等方式,发觉数学问题,并独创性加以解决。
3.有利于同学心理和谐开展。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十堰市东风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1、国外活动课程的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系统的提出并实践了以“做中学”为核心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他主张“教育及生活”、“教育及生长”、“教育及经验的不断改组”。
他认为,教育应以儿童及其活动为起点、目的、中心,教育的作用就是传递、交流和发展经验,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去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因为经验是做出来的。
这在当时影响很大,在美国历时五十多年,全世界也议论纷纷效仿。
当代,心理学和哲学为活动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揭示了活动在儿童认识发展总的根本作用,他认为,人对客观的认识是从客观的活动开始的,活动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儿童思维的发展完全是儿童一系列不同水平活动内化的结果。
以原苏联维果茨基为代表的教育心理学家将马列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概念引入到教学理论中,把人的发展基础建立在主体对客体活动上,认为人的发展是在他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的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
欧美各国纷纷提出:“主题探究”活动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
2、国内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变革1992年根据修订后的基础教育计划中规定必须有活动课程的精神,许多小学开展了数学活动课程和数学课外小组活动,同年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的有关论述有:“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当地实际出发,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编成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或做一些简单的统计,逐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兴趣、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数学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本报告将对我近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二、教学实践过程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实践主要针对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程,内容包括分数、小数、图形、运算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游戏教学: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3. 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通过讲解、演示、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3)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反思: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三、教学效果分析1. 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通过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2. 学生数学素养得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素养。
3.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增强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学生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
(2)课堂时间有限,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3)个别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5篇)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5篇)小学数学结题报告1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
它以学生发展为基点,考虑到数学学科知识基础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数学活动,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扩大视野,增长才干,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程基本上是学科本位主义课程,以致于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唯有数学学科课程才是最科学的趋向,不少教师对数学活动课感到茫然,存在着认识上的“盲区”,实践中感到棘手的问题很多。
为此,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这一课题,试图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上好数学活动课,提高学生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课题组把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划分五个方面:⑴生活中的数学;⑵生产中的数学;⑶科学技术中的数学;⑷与各学科相关的数学;⑸智力活动中的数学。
课题组在确定小学数学活动课内容时,除了围绕目标考虑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和可接受性以外,还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性”:1、趣味性。
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求知欲强,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使活动题材新、奇、趣,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在活动过程中做到“五个化”:⑴活动形式游戏化;⑵列举范例生活化;⑶化解疑难故事化;⑷数的演算奇妙化;⑸介绍人物传奇化。
例如,根据街头现象设计的“转转糖游戏”和“一元钱摸球中大奖”为题材的数学活动课,就是取材于生活,以模拟的转糖,摸球开始,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去揭密,明白了这些都是骗局,使学生不仅学习和运用了数学知识,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思考性。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数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让学生通过活动,明白一个道理,悟出一种思想,掌握一种方法,以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五年级“测量的学问”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启发学生如何利用普通的度量工具,去比较准确、简单地量出一张纸的厚度,一个呼啦圈的周长和一捆乱铁丝的长度等。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完整版)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时代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在基本理念中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在学习内容中特立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项内容,要使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把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
2、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是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功能的教育。
要使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得以真正落实,必须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究知识。
教育的实质就是激励学生全面参与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
事实上,学生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建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如今的数学并不只是算术与几何,“做数学”的方法更不只是计算和演绎,还包括观察模式,验证猜想和估计结果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3、学生的年龄特点。
儿童的认识是在活动中发生的,是在积极思维中学习知识的,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要解决好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低的矛盾,主要途径就是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
另外,小学生喜爱动手,好奇心特别强,周围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有无数个为什么。
数学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机会,给学生创造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实践能力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中所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研究结题报告计划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课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一)看法的界定:1、综合:一是指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质问题,二是指把数学与其余学科联系起来,解决实质问题。
2、实践活动:是指学生立足于校本、教本和学生实质的,脑、口、眼、耳、手、脚等多个器官参加的实践活动,是一个研究的过程,要指引学生进行各种各种的研究,不可以套用或模拟去解决。
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体验生活、累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
应当差别于一般的数学课外活动,是课内与课外的联合。
经常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研究和合作沟通,解决与生活经验亲密联系的、拥有挑战性与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其余数学内容的理解,领会各部分内容之间联系的一种活动。
(二)课题的现实背景1、新课标对综合与实践运用知识有更高要求。
新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
同时指出,“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育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质问题,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应意图识和创新意识,累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数学教课中,我们一定踊跃睁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2、数学综合与实践课遇到老师宽泛关注。
在平时的教课工作中,有许多老师反应,综合与实践这部分内容难教,学生的参加度不高,讲堂不活跃,讲堂教课效率不单人意。
平时的教课中还存在重知识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
所以要让综合与实践课焕发活力,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密切联系生活实质,发掘学生的潜能。
3、实质教课中存在的疑惑。
乡村小学的学生,知识面相对狭小,参加实践活动的意识不高,而要实实在在提高乡村小学数学讲堂教课成效,乡村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与学的研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三)研究的意义、为乡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研究供给理论参照。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分享我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
通过此次报告,我希望能够展现我在数学领域的成长和进步。
二、整体情况在小学阶段,我通过学习数学,培养了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学习,我也养成了耐心和毅力,因为在解决问题时,我会多次尝试并不断调整方法,直到找到正确的答案。
三、数学学习的收获1. 算术运算能力的提升在小学一年级,我通过学习算术基础知识,如加法、减法和乘法等,逐步提升了自己的计算能力。
掌握了快速计算的方法,使我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2. 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在小学二年级,我开始学习逻辑思维和推理。
通过解决一些趣味数学问题,我培养了自己的思维灵活性和推理能力。
通过推理问题中的条件和规律,我能够找到隐藏的规律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3. 几何形状与空间思维在小学三年级,我开始接触几何学习。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逐渐认识到几何形状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我可以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和方向等特征来增强我的空间思维能力。
4. 数据和统计在小学四年级,我开始学习数据和统计。
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我能够制作简单的表格和图表,并从中分析和推断出一些规律和结论。
5. 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通过小学数学学习,我逐渐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遇到一个问题时,我会思考它的解决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步骤和方法解决问题。
这种思维习惯有助于我在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四、数学学习中的困难与解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通过努力和探索,我成功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以下是我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难题和解决方法的总结:1. 难题:对于复杂的数学公式和运算符号感到困惑,无法理解其含义和应用。
解决方法:我会积极向老师请教,并寻找相关的练习题进行巩固和实践。
通过多次练习和演算,我逐渐理解了这些公式和符号的含义,使其更易于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实践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教学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实践教学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三、实践教学的方法1. 实物操作法:利用实物、教具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
2. 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
3.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问题: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
改进措施:加强教师对实践教学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2. 问题: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参与度不高,动手操作能力较弱。
改进措施: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实践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问题: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改进措施: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纳入评价范围;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成长。
4. 问题: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不畅,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教学实践报告小学数学(3篇)
第1篇一、引言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背景我所教授的班级为三年级,学生年龄在8-9岁之间。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形成。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
三、教学实践1. 教学内容本学期,我主要教授了以下内容:(1)数与代数:认识10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2)图形与几何: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学会测量长度和面积。
(3)统计与概率:了解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感知概率的概念。
2.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
(2)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和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 教学成果(1)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检查等方式,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熟练运用竖式计算。
(2)图形与几何能力:学生在测量长度和面积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能力,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不同图形。
(3)统计与概率意识:学生能够理解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感知概率的概念。
四、反思与改进1. 亮点(1)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2)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3)注重实践操作:通过测量、绘图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2. 不足(1)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课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课。
本次活动课以“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旨在通过课堂实践,探讨如何有效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活动目标1. 通过课堂实践,探讨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2. 提高教师运用探究式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三、活动内容1. 课堂观摩:由我校优秀教师执教一节数学探究式学习课,全体数学教师参与观摩。
2. 评课议课:观摩课后,全体数学教师围绕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评课议课。
3.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对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专题讲座。
4. 分组研讨:根据研讨主题,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讨。
四、活动过程1. 课堂观摩本次观摩课由我校优秀教师执教,教学内容为“分数的意义”。
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评课议课观摩课后,全体数学教师对本次探究式学习课进行了评课议课。
大家一致认为,这节课成功地将探究式学习方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们也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1)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时,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3)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专题讲座专家对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专题讲座。
讲座中,专家详细阐述了探究式学习的定义、特点、实施策略等,并结合实例,深入分析了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小学数学活动课实践活动设计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活动课实践活动设计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数学活动课实践活动设计与研究》课题是第三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过程在“预设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调整计划→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逐步推进,2012年12月顺利通过中期评估。
通过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真正使课题研究用到教学第一线,真正使课题研究在教育质量上发挥了作用,课题实施进展顺利,对学校的课堂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现将课题总结如下:一、问题的提出:1、从数学基本理念的发展来看注重实践活动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数学课程的一个趋势,强调让学生做数学、用数学比让学生知道数学事实更重要。
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就是“做数学”、“用数学”的具体体现,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它强调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强调了具体化的实践。
不仅有实践要求,还要求学生综合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即强调学生能将知识应运到生活中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12册都配备了相关的内容。
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每个内容的编写都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动手能力、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内容,形式也不拘一格。
2、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来看案例;五年级有一道题“一种桌布每米9.85元,买3.18米桌布应付多少元?”正确的算式是9.85×3.18≈31.32元,有几位学生错的并不是没有保留两位小数,他们的算式是9.85+3.18=13.03元,改到这一题时,老师们感到很困惑,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在这些孩子的脑中究竟是怎么贮存的(这几位学生绝对不是弱智生,也不是一时粗心),像有5.3个人,一个人的体重是45克,一个人的身高是145米,这样的错误更是数不胜数。
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缺失,忽视了学生基本思想和基本经验的形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系“面对一年级学生如何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子课题,课题按照预设的研究方向顺利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在申请结题。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读教材编排意图,达成目标提高效率”问题。
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目前,为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历史意义。
二、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1、符合现在认知心理学发展观。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认知过程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们了解到人的认知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
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不仅需要学习者感知、理解、领会外界事物,而且需要学习者有效地运用思维、记忆、识别、选择、分类等心理过程。
因此,学习者不只是被动的“受刺激者”和“反应者”,而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
所以,研究学习者内隐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研究的重点。
这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
数学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时间:2020年08月02日编稿:作者四第一篇:数学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篇一:数学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克拉玛依市实验小学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经历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课题结题报告单位:新疆克拉玛依市实验小学执笔人:张连勇丁中秋李京李佩璇黄玲王国燕赵国华张霞张婳陈苗苗王春婷白艳珍于秋霞蒋飞燕高璐郭冲张妮娜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办法和理论,并举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举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办法,是一切重大技术进展的基础。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故意义的、富有挑战的理念。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着眼于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预备开展各种数学实践活动,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在经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后,我校2006年11月正式向区科协、区教育局申请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题。
借助课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办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课题的界定1.数学实践活动:是老师结合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更有效地举行高水平的实践活动和创新活动打好基础。
2.数学实践活动学习的基本观点是: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很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和途径。
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发觉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推断,从而增进思量力和制造力。
数学实践活动的学习在内容上、形式上、时光上都更具有开放性和趣味性。
三、理论根据1.科学性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一)概念的界定:1、综合:一是指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是指把数学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2、实践活动:是指学生立足于校本、教本和学生实际的,脑、口、眼、耳、手、脚等多个器官参与的实践活动,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不能套用或模仿去解决。
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
应该区别于一般的数学课外活动,是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常常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与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其他数学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联系的一种活动。
(二)课题的现实背景1、新课标对综合与实践运用知识有更高要求。
新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
同时指出,“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2、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受到老师广泛关注。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不少老师反映,综合与实践这部分内容难教,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不活跃,课堂教学效率不仅人意。
平常的教学中还存在重知识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
所以要让综合与实践课焕发生机,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学生的潜能。
3、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农村小学的学生,知识面相对狭隘,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不高,而要实实在在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农村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与学的研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三)研究的意义1、为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本研究将立足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堂,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特点,探索一般的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模式,为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有利于为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研究提供现实的案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农村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案例,为解决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问题提供思路、方法和途径。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所以数学教学从生活中来,也必将到生活中去,因而在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也潜意识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有利于增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2011版新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综合,重在教学。
“重在综合”是指在活动中,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
5、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积累研究经验,为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实施打下基础。
这一课题的研究一定会探索出一些适合教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我们研究过程中的访谈、教研等活动,也将和全校教师一起讨论,这也会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研究积累经验,必将为以后更好地实施打下基础。
二、国内外许多相关研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德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贝利,美国的慕儿等人的推动下,数学活动教学逐渐兴起,贝利坚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1980年,美国以全美数学教师联合会以理事会名义公布了其《行动的议程——对80年代数学教育的建议》,提出了数学课程改革的七个观点的转变。
1983年,美国发表了《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引发了中小学数学课程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程方面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
1909年,杜威在美国的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第一次提出探究学习方法,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20世纪50年代,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主张教育就是儿童经验的改选,提倡“从做中学”。
在国内,20世纪初的中国,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课程论,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但是,建国以来,我国学校课程几乎一直是学科课程统一天下,实践活动课程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直到20世纪末,全球跨世纪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蓬勃发展,西方以美国为代表得出了诸多新教育观和课程观。
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教育领域与国际进行了广泛合作交流,参与了跨世纪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
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也有许多成效。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2011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说,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
各学段的课程内容标准中都有综合与实践的具体要求:第一学段(1~3年级)的要求是: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第二学段(4~6年级)的要求是: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在一些真实的情景中,学生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很重要。
3、“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教学做合一”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这其实就是在强调教学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探讨我们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和学,对于我们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学很有必要。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的方法的研究;2、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学的方法的研究;3、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能力提高的研究;4、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策略的研究;5、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研究;6、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五、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使用搜索引擎,找到相关网站进行查阅;在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查阅。
利用好各种图书及网络资源,阅读关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相关资料,获取相关的研究信息,提高研究质量。
2、观察法。
观察法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的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本课题准备通过走进课堂,听各学段老师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分析数学综合实践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感受学生的参与情绪、学习方式,观察他们教室的布置和教学的环境等等,从而分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3、访谈法。
结合研究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参与学校数学教研,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专家、领导和老师,深入了解他们对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建议,听取他们对综合实践课的指导意见。
4、行动研究法。
精心设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以修正、完善对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思考和发现。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研究方案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中,边工作边研究,不断调整方法,修改方案。
5、集体讨论法。
主要通过一些课堂实例,集大家老师的智慧,探讨各个学段的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方法,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六、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年3月——2016年4月)1、搜集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了解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开展的情况,总结已有经验,选取课题,做好课题申报及论证工作。
2、设计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6年4月——2017年2月)制定课题的阶段研究计划,围绕课题选择方法开展研究,和课题组成员沟通、交换意见,交流研究进展,严格按照研究计划,认真执行。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7年2月——2017年4月)1、课题组成员认真回顾学习、研究、实践的全部情况,仔细整理研究资料,肯定成功,找出不足,认真撰写结题报告。
2、学校专题组对课题研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总结,完成研究报告,编辑课题研究专集,完善所有课题结题资料。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教学案例将研究组成员的各种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案例整理成册。
(二)相关论文1、关于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相关论文及经验反思;2、结题报告。
八、课题初期研究的成果。
1、2015年笔者任教六年级数学,曾多次开展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教学,试着让学生动手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圆》这一单元的"圆的认识"时,让学生分组实验,动手感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并且当场指导学生写出了数学日记,徐哲同学的题为《车轮为什么是圆的》日记荣获了县数学日记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再比如教学“数学好玩”中的“反弹高度”,引导学生分组实验,探索球的反弹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也让学生写下数学日记,戴天乐同学写的题为《球的反弹高度》也荣获了县数学日记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2、本人撰写的题目为《如何开展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论文,荣获开化县2015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文一等奖。
九、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准确地把握了“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和价值。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或现实问题的过程。
换句话理解就是我们的教学要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学习综合性的数学内容。
正是借助这种综合性强的课程载体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探索和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有两个显著特征:一要突出“综合”,这种综合不仅表现为数学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综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综合;还表现为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学生的各种能力、方法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