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课《湖心亭看雪》课文简介

合集下载

《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注释

《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注释

《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原文:湖心亭看雪明代-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对照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见余大喜曰:“(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拉余同饮。

(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注释校对自《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课文详细解析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课文详细解析

《湖心亭看雪》课文详细解析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注释】崇祯五年:即1632年。

俱:都。

绝:绝迹。

是日:这一天。

更定:指晚上八点。

古时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

每晚八点开始击鼓报更,称“更定”。

孥:携,带。

毳:细毛。

雾凇:雾气和水汽。

雾。

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蒸发上升的水汽。

沆砀:寒气弥漫的样子。

惟:副词,只有。

这句话中的数词短语均省略了量词,译时应补上。

芥:小草。

【段析】“湖中人鸟声俱绝”这句妙在不以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

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第一部分(1):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及环境。

“更定”而前往“大雪三日”的湖心亭,更见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用白描手法,随意挥洒几笔,就点染出西湖雪景的神采。

“雾凇沆砀”,这是正面描写西湖的雪景。

然后用量词“痕”“点”“芥”“粒”巧妙地从侧面把雪笼西湖、水天之间白茫茫一片的景色烘托得淋漓尽致,比喻也惟妙惟肖。

“湖心亭一点”中的“点”写出了湖心亭距离作者的遥远。

第二部分(2):描绘了西湖的雪景。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注释】焉:怎么。

疑问代词。

更:还。

大白:大酒杯。

客:客居。

【段析】“焉”突出喜不自胜状。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第三部分(3):写亭中游人煮酒赏雪,邀“我”同饮的情景。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段析】语言描写比较含蓄。

第四部分(4):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

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鉴赏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鉴赏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鉴赏《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下面一起欣赏这篇古文吧!《湖心亭看雪》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及注释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停止,结束。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拏:通“桡”,撑(船)。

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2024版第29课《湖心亭看雪》PPT课件

2024版第29课《湖心亭看雪》PPT课件

01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Chapter1 2 3明代文学的发展阶段明代文学的主要特点明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及作者明代文学背景张岱生平与成就张岱的生平经历出生背景、成长经历、主要事迹等。

张岱的文学成就在散文、诗歌、戏曲等方面的贡献和代表作品。

张岱的学术成就在历史学、地理学等领域的贡献和代表作品。

《陶庵梦忆》简介《陶庵梦忆》的创作背景01《陶庵梦忆》的主要内容02《陶庵梦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03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01020304引言叙述看雪的经历描述湖心亭的景致结尾文章结构梳理关键句段解读“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简洁明快的语言白描手法的运用情景交融的写法030201写作风格与技巧03描绘雪景及表达情感Chapter西湖雪景描绘技巧简练的白描手法巧妙的侧面烘托生动的细节描写作者内心情感表达超然物外的情怀孤独感的体现在雪景的描绘中融入作者超然物外的情怀,表现出其对世俗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

对故国的怀念之情以景衬情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使得情感表达更加自然、真切。

寓情于景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到对雪景的描绘中,使得情感与景色相互交融,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情景相生在描绘雪景的过程中,自然引出作者的情感抒发,使得情感与景色相互依存、相互映衬。

情景交融手法运用04文中人物形象塑造及特点Chapter舟子形象塑造外貌描写言行举止与主人公的关系金陵客形象塑造外貌描写言行举止与主人公的关系人物间互动关系分析舟子与主人公的互动01金陵客与主人公的互动02舟子与金陵客的互动0305主题思想探讨与启示Chapter孤独情怀体现描绘孤独场景PPT中展示湖心亭雪景,通过苍茫、寂静的自然景象,烘托出诗人的孤独感受。

引用诗句表达孤独课件引用“独钓寒江雪”等诗句,深入剖析诗人在孤独中寻求心灵寄托的内心世界。

孤独情怀与文学创作分析孤独情怀对诗人文学创作的影响,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

湖心亭看雪 课文及解读

湖心亭看雪 课文及解读

课文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nú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不同标点句:中华书局版2007-4 马兴荣点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不分段)见余大喜曰:更有痴似相公者。

”吉林文史版2001-7 卫邵生译评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不分段)见余大喜,曰:更有痴似相公者。

”比较文本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题秋江独钓图》清王士祯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杨宏丽仿一衣一炉一扁舟,一堤一亭一知友。

一厢偶遇一樽酒,一人痴对一湖愁。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互文,对面落笔,角度独特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卞之琳《断章》徐霞客《游黄山日记》松石交映间,冉冉僧一群从天而下,俱合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觅粮勉到此,公等何由得上也?”《闰中秋》月光泼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如新出浴。

夜半白云冉冉起脚下,前山俱失。

香炉、鹅鼻、天柱诸峰,仅露髻尖而已。

《西湖七月半》岸上人……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

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湖心亭看雪》课文

《湖心亭看雪》课文

《湖心亭看雪》课文《湖心亭看雪》全文及翻译《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湖心亭看雪》全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词句注释1.湖心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在外湖中央一个小小的绿洲上,与三潭印月、阮公墩鼎足相对,成一个品字形。

从前叫湖心寺,明弘治间被毁,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重建,后又再修。

2.崇祯五年:为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3.俱:都。

绝:无。

4.是日:这一天。

更定:亦叫定更。

古时一夜分五更,每更两小时。

更定是一更开始,即晚上八时开始。

5.拏(ná):牵引,划动。

6.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皮衣拥着炉火。

毳,鸟兽的细毛。

7.雾凇:寒夜雾气。

沆砀(hàng dàng):白茫茫一片。

8.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

一白,全白。

一,全或都,一概。

9.长堤:此指西湖里白堤。

10.一芥:比喻舟极细小。

芥,小草。

11.粒:谷粒。

12.毡(zhān):毛毯。

13.烧酒:烫酒,温酒。

14.炉:烫酒的器具。

15.此人:这样的人,指作者。

16.拉:邀请。

17.三大白:即三大杯。

大白,酒杯名。

18.客此:旅居在此。

19.及:等到。

20.舟子:船夫。

喃喃:小声自语,嘀咕。

21.相公:原指宰相,后为尊称。

22.似:超过,胜过。

白话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第29课:《湖心亭看雪》课件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第29课:《湖心亭看雪》课件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江雪》
湖心亭看雪
——张岱
作者简介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
公,号陶庵,明朝山阴(今浙 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 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后不仕,消极避居浙江 剡(shàn)溪山中,专心从事著 述,穷困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 《西湖梦寻》即写于明亡以后 ,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 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显露出 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总带有淡淡的哀愁。文学创作 以小品文见长。
热爱自然。痴迷于景。
清高孤傲痴迷自然的张岱寒夜去看雪,没
想到会遇见像自已一样的人物,他们的心情 如何?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找出有关语句。
思考:问姓名答地点是何道理?
提示:你能不能联系作者的思想性情和金陵
的特殊含义来想想?
因为金陵是南京,曾经是明朝的都城。客 人说是金陵人,触动了张岱对XXX的思念,对 故国的思念。
四、评点张岱
同学们,我们通过找找“痴行”、 品“痴景”、议“奇遇”,已经体会到 了张岱的痴心,那么他是一个怎么样的 人呢?请你用“好个______的张 岱”的句式来评点张岱其人。
孤独 清高
超凡脱俗 思恋故国
痴迷自然 内心孤独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言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 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有此人?”拉余同饮。余 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gèng)有痴似相 公者。”
提示:读一篇文言文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及 节奏的准确划分。

《湖心亭看雪》主要内容

《湖心亭看雪》主要内容

《湖心亭看雪》主要内容
(实用版)
目录
1.《湖心亭看雪》概述
2.文章的主要内容
3.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4.文章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正文
【《湖心亭看雪》概述】
《湖心亭看雪》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张岱的一篇散文,收录于《陶庵梦忆》中。

这篇文章通过描绘作者在湖心亭观雪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泊之情,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清新的冬日画卷,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描绘了作者在湖心亭观雪的情景。

作者通过对雪后西湖景色的细腻描绘,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文章从白天的雪景开始,描述了雪花的洁白、晶莹,以及雪后西湖的清新、宁静。

接着,作者写到夜晚的湖心亭,以灯光和月色为背景,描绘了雪景的另一种韵味。

文章最后,作者又以自己的感慨作结,表达了对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

【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文章的结构清晰,主题鲜明。

作者以自己的观雪经历为主线,将湖心亭的雪景描绘得细腻而生动。

文章的主题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泊。

通过描绘雪景,作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同时,作者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现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即在宁静、和谐的自然环境中,寻找生活的真谛,淡泊名利,享受生
活。

【文章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佳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文章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赏析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赏析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赏析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赏析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堪称古今描写西湖“最漂亮的文章”。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主要内容

《湖心亭看雪》主要内容

《湖心亭看雪》主要内容摘要:一、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二、湖心亭看雪的景色描绘三、作品中体现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境界四、作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正文:一、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湖心亭看雪》是明代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湖心亭欣赏雪景的美好时光。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明末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书法家。

明亡后,张岱隐居于陶庵,从事文学创作,以寄托他的故国情怀。

二、湖心亭看雪的景色描绘文章开篇,作者便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湖心亭雪景的壮观:“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这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夸张等,形象地展现了湖心亭雪后景色的美丽。

接着,作者描述了湖心亭的四周景色,如白天的晴光、晚上的皎月、山水相映成趣的美景。

三、作品中体现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境界在《湖心亭看雪》中,张岱将自己的心情与雪景相互融合,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中,作者以“独往湖心亭看雪”的行动,展示了他不随波逐流、独立特行的人格魅力。

此外,作者在与渔夫的对话中,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彰显了高洁的人生境界。

四、作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湖心亭看雪》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佳作,被誉为“千古第一奇文”。

这篇作品以其优美的文字、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思想,赢得了古今文人墨客的赞誉。

它不仅展示了张岱卓越的文学才华,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如今,这篇文章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湖心亭看雪》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张岱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境界,同时也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散文的魅力。

《湖心亭看雪》主要内容

《湖心亭看雪》主要内容

《湖心亭看雪》主要内容
摘要:
一、文章背景
1.作者张岱简介
2.《湖心亭看雪》创作时间及地点
二、湖心亭的雪景描绘
1.湖心亭的地理位置
2.雪后景色的特点
3.白茫茫一片的视觉感受
4.雪中西湖的别样韵味
三、游湖心亭的心境变化
1.游湖心亭的初衷
2.置身雪景中的感慨
3.联想古人诗文中的雪景
4.心灵得到升华和净化
四、文章主题及意义
1.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融合
2.抒发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借景抒怀,寓意人生哲理
正文:
《湖心亭看雪》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描绘西湖雪景的散文。

作者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寓意了人生哲理。

文章背景方面,张岱是明代的一位文学家,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湖心亭看雪》创作于明代,描绘的是杭州西湖的雪景。

在文章中,作者首先介绍了湖心亭的地理位置,强调了其在西湖中的独特地位。

接着,作者描绘了雪后景色的特点,用白茫茫一片的视觉感受来形容雪中西湖的美景。

在这美丽的景色中,作者联想到了古人诗文中的雪景,使文章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游湖心亭的过程中,作者的心境发生了变化。

他原本只是想来看雪景,但当真正置身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时,他感慨万千。

这种心境的变化,使作者对美好生活产生了无尽的向往。

同时,作者通过对雪景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寓意了人生哲理。

总的来说,《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描绘西湖雪景的优美散文。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寓意了人生哲理。

初中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释及翻译

初中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释及翻译

初中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释及翻译初中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释及翻译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对其进行阅读赏析,领略古诗文的美。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释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挐一作:余拏)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注释俱:都。

绝:消失。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完了,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独:独自。

拏(ná):同“桡”,牵引。

撑(船)。

一作“挐”。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

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

一白,全白。

一,全或都,一概。

惟:只有。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这里指苏堤。

一,数词。

痕,痕迹。

一芥:一棵小草。

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而已:罢了。

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焉得,哪能。

更,还。

拉:邀请。

强(qiǎng)饮:尽情喝。

强,尽力,勉力,竭力。

一说,高兴地,兴奋地。

大白:大酒杯。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精编]第29课湖心亭看雪

[精编]第29课湖心亭看雪

第29课湖心亭看雪张岱一览众山小整体感知本文是张岱的代表作,是作者在明朝灭亡之后怀恋故国往事所作的山水小品文。

文章先交待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显示出作者与众不同的情趣;接着记述赏雪的具体经过,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绮丽的风景图画;再叙及一段知己天涯相遇的传奇故事,最后借用舟子的话作结,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全文语言精炼流畅,看似平淡无奇,而又耐人寻味,叙事、写景、抒情熔于一炉,较好地表现了主题。

学法指导本文的学习重点是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本文写景特点是使用白描手法,这是一种基本的写作方法,可以写景、也可以写人。

学习时要结合“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体会并把握这种写法的特征。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了解作者的思想生平以及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的历史,以便深入理解文中淡淡的哀愁。

找出文中的叙事、写景句子,体会西湖奇景与游湖人雅趣相互映衬的妙处。

可以和《观潮》作对比阅读,体会白描与工笔细描的区别。

庖丁巧解牛文题解读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走近作者张岱(1597—168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著名文学家。

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很深的修养,明亡后隐居山中著书,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快园道古》等。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

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

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

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

背景纵览《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是张岱的代表作。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写于他明亡入山之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湖心亭看雪》主要内容

《湖心亭看雪》主要内容

《湖心亭看雪》主要内容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湖心亭看雪》概述
2.文章的主要内容
3.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特点
正文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描绘冬日雪景的美文。

作者通过对湖心亭的描绘,以及自己在湖心亭看雪的经历,生动地展现了雪后西湖的景色,同时表达了自己对雪景的喜爱之情。

文章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详细描绘了湖心亭的外观和结构,如“湖心亭,如螺浮碧波”,形象地描绘了湖心亭在湖中的位置和形状。

同时,作者还描绘了湖心亭的四季景色,以展现湖心亭在不同季节的不同魅力。

第二部分,作者描述了自己在湖心亭看雪的经历。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花的形状和飘落的过程,同时通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雪后西湖的景色。

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将湖心亭比作螺,将雪花比作“撒盐空中差可拟”,使文章的描绘更加生动形象。

其次,作者运用了白描的手法,通过对景物的直接描绘,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雪后西湖的美。

最后,作者在描绘景色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如“独往湖心亭看雪”,表达了自己对雪景的喜爱之情。

总的来说,《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描绘冬日雪景的优美散文。

第1页共1页。

第29课《湖心亭看雪》

第29课《湖心亭看雪》

译一译,疏通文意
余拏一小船 (数词,译为“一叶”)
“一 上下一白
(副词,全)
”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数词,译为“一个”)

是日更定
(古时计时单位)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我 结束
全部消失

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毛皮衣
弥漫

冰花
哪能
痛快

翻译 课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 余往西湖。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 绝. 。
及下船,舟子
喃喃曰:“.莫说相公
痴,更有痴似相公 者。”
下船时,船夫嘟嘟
哝哝地说:“别说相 公痴,还有比我们这 位相公更痴的人呢。”
理解 归纳
第一层、写我独自一人去看雪。 第二层、写湖心亭雪景。
使用白描手法, 使语言简洁、朴素。
理解 归纳
使文章更有内涵,绘景写人相 映成趣。更突出了赏雪的情趣。
议一议,品味内容
1.作者记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你觉得 写这些对去看雪什么作用呢?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 更定 地点:西湖湖心亭 天气: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交代这些都是为了突出“独”字。“独”,不仅 强调数量(只有自己一人);更写出了作者与众不同 的心态与情趣。
2.文中写景的句子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在 写景上,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
4.叙事,写景,记人,抒情有何关系。
这一篇小品文,融叙事,写景,记人,抒 情于一炉,叙事是行文的线索,交待游踪,写 景是游记的重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 出来,记人,寥寥几笔,为景增添了魅力,抒 情一波三折,贯穿全文。事中有景,景中有人, 人中有情,情景交融,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表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湖心亭看雪》课文简析

《湖心亭看雪》课文简析

《湖心亭看雪》课文简析
《湖心亭看雪》课文简析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

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

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声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

而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

接着就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

这天凌晨,作者划一叶小舟,独自前往湖心亭。

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的人生彻悟之感。

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

惟有雪光能带来亮色,映入作者眼帘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
映成趣。

湖心亭看雪课文笔记

湖心亭看雪课文笔记

湖心亭看雪课文笔记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一篇散文作品,讲述了作者在西湖湖心亭观赏雪景的情景。

以下是这篇课文的笔记:
1.背景介绍:
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学家、史学家,擅长散文、小说创作,他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表达深沉的故国之思和孤怀。

这篇《湖心亭看雪》是他在西湖赏雪时所作,描绘了西湖雪景的美丽和作者的感受。

2.内容概括:
文章主要描述了作者在西湖湖心亭观赏雪景的情景。

作者先交代了看雪的时间、地点和天气情况,接着描写了湖心亭的雪景,包括雪后的湖光山色、树木、小船等元素,展现了雪后的西湖美景。

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3.写作特点:
文章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雪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同时,作者善于运用短句和整散句结合的方式,使文章节奏明快、错落有致。

此外,文章的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4.重点难点:
重点在于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展现雪景的美妙之处;难点在于理解作者在观赏雪景时的感受和思考,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5.学习建议:
建议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要认真阅读原文,理解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同时也要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湖心亭看雪》课文简析-word文档

《湖心亭看雪》课文简析-word文档

《湖心亭看雪》课文简析《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

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

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声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

而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

接着就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

这天凌晨,作者划一叶小舟,独自前往湖心亭。

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的人生彻悟之感。

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

惟有雪光能带来亮色,映入作者眼帘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此时此地此景,能够遇见游人,不能不说是奇迹,那两人也都“大喜”,感叹“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酒逢知己千杯少,几人痛饮而别,“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作者写“两人”“大喜”,即写自己大喜,写“余强饮三大白”,即写两人畅饮,此处使用互文手法,使行文有变化。

及写到“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才匆匆交代了友人的情况,这样写一方面是由于张岱是性情中人,最关注的是朋友之间在情致心灵方面的沟通,至于朋友的身份地位、官职爵里等世俗的问题并不在意;另一方面能够真实地体现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询问对方身份之时,也是彼此分别之时,有缘相聚实非易事,此刻一别也许就难以再见,这怎么能不叫人遗憾!最后,作者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何尝不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呢?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明末清初-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注释

明末清初-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注释

明末清初-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原文: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下了很多天大雪,湖里行人和鸟儿的声音都消失了。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那天晚上8点左右,我撑着一艘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去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冰花弥漫,天空和云,山和水,天空和湖都是白色的,湖上的影子,只有长堤的痕迹,湖亭的轮廓,我的船,船上的两三个影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当我到达湖心亭时,我看到两个人铺着毡子,坐在对面,一个孩子正在把酒炉(里面的酒)烧得沸沸扬扬。

见余大喜曰:“(他们)看到我,很高兴地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没想到湖里会有你这样的人!拉余同饮。

(他们)拉着我一起喝酒。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试着喝了三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住在这里。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下船时,船夫喃喃地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别说相公你痴,还有像相公你这样痴的人啊!”注释:注释校对自《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语文上册 29《湖心亭看雪》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9《湖心亭看雪》课件 新人教版

及下船,舟子
喃喃曰:“.莫说相公
痴,更有痴似相公 者。”
下船时,船夫嘟嘟
哝哝地说:“别说相 公痴,还有比我们这 位相公更痴的人呢。”
1 “看雪”的时间是
?地点是

(崇祯五年十二月 ) (余往西湖)
(大雪三日)
2 写雪大的句子是
?写冬雪寒冷
威严的句子是 ?
(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消失,只从听觉上 表现冬雪的威严.
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 人
有两三粒而已。
这一天,更声已起,我 划一条小船, 裹着粗 毛衣服,生着火炉,独 自往湖心亭看雪。沿途 之见大雪覆盖湖山,冰 花累挂,雾气迷濛,天 空与白云,与山峦和湖 水,上下全是一片白色, 望着湖上的物影,只留 下白堤一线,湖心亭一 点,此外便是我这条小 舟,船上二三个微粒一 样的人而已。
3 写“余”去看雪,什么时间去的?
指夜深人静之后, 作者独舟去看雪.
(更定矣)
雾凇沆砀, 天
其总的印象是( 与云,与山,与 )
水,上下一白.
全景
4 写湖心夜景
广漠
特写景物是(
堤亭舟人,痕点芥 粒
)
特写
渺小
5 来到亭上,看到了什么? ( 人 ) 6 那人对我的态度是( 拉余同饮 )
7 我的态度是( 余强饮三 )
翻译 课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 余往西湖。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 绝. 。
明崇祯五年十
二月,我正住在 西湖边。下了三 天大雪,湖上人 影、鸟迹全无, 寂静的什么声音 也没有。
是日,更. 定. 日,余 拏. 一小舟,拥毳衣炉
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 砀. ,. 天. 与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第29课《湖心亭看雪》课文简介
导读: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