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修辞学_亚里士多德的三种说服方式
说服的三种方法
说服的三个方法两千多年前,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有三种正确地说服你的听众的基本方法:气质(Ethos)、逻辑(Logos)和情感(Pathos)。
气质:说话者的性格或形象希腊语中ethos与道德或论理有关,但是用更精确的现代语言翻译,它代表形象。
亚里士多德用"气质"说明说话者展现给听众的性格特征。
亚里士多德说,如果我们相信一个说话者是"理性的、品德高尚、善意亲切"的,我们就会倾向于其所说的话。
现代,我们还要加上说话者对所说主题的内容具有适当的专业技术知识或是权威。
作家或演讲者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选词和表达方式。
有些时候,作者或说话者会用一种从个人偏好出发的辩论方式,这种辩论反驳的是人。
用这种策略,你会攻击说话者的性格或个性,而不是攻击他或她的客观立场。
这种争论经常被看作是一种合乎逻辑的谬误。
但是,它非常有效,在政治中很常见。
需要思考的问题:你想呈现给听众什么样的形象?什么可以帮助你展示这样的形象?哪些词或观点你需要避免,以免损害你的形象?错别字或语法错误会给你的形象带来什么影响?逻辑:有逻辑性的论证在我们的社会,逻辑性和合理性是非常有价值的。
这样的说服策略往往胜于单纯关注发言者性格或听众情感的策略。
但是,形式逻辑和科学论证并不适合普通听众,所以我们必须依靠带有修辞色彩的论证。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是以三段论为基础的,例如:所有的人都是凡人。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是凡人。
在日常谈话和写作中,我们常用的是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具有修辞色彩的三段论"或省略三段论法。
在这种推论中,某些前提是潜在的或一些简单的假定。
它经常建立在可能性的基础上而不是客观事实。
说服,在很大程度上,是使人们相信我们的假设很可能是真实的。
相似的,暴露其他人论点中可以的假设,是一个促使听众接受你的相反观点的有效手段。
情感:听众的情绪绝大多数人认为我们是根据理性思维作决定的。
亚里士多德三种“说服论证”与思想政治教育-2019年精选文档
亚里士多德三种“说服论证”与思想政治教育亚里士多德被恩格斯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1]同时,他也是西方古典修辞学中最著名的一位修辞学家。
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民主政治中,公民通过在议会中发表演说来影响政治,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和学习如何用演说来说服听众,古希腊的辩论修辞术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繁荣发展起来。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修辞术的集大成者,他写作的《修辞术》就是其修辞理论的集中体现。
亚里士多德把“修辞术定义为在每一事例上发现可行的说服方式的能力”,[2]在他看来,修辞术不仅仅是研究说服的某一确定的事例,或是某一种技术,而是研究在“任何一个给定的范围内发现说服的方式”,[3]即修辞术是一种研究说服的普遍规律的学问。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说服不仅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形式,甚至以前在许多情况下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就等同于说服教育,如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认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4];又如邓小平强调培育“四有”青年“只能靠经常性的说服教育”[5],等等。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不仅是修辞学的经典著作,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经典著作。
在《修辞术》中亚里士多德总结了演说者想要说服听众的三个关键要素,即三种说服论证:一是借助演说者的品格,即信誉证明;二是使听者处于某种心境,即情感证明;三是借助证明或表面论证本身,即逻辑证明。
智者亚里士多德对说服的三种经典性总结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借助教育者的品格取得教育效果1.教育者要具备多方面的优良品格亚里士多德在《修辞术》中提出的第一种说服论证方式是借助演说者的品格来说服论证,即信誉证明(ETHOS)。
他认为演说者的品格具有最重要的说服力量。
“依靠演说者品格的演说,是指这样的演说能使听者觉得可信。
因为在所有事情上我们都更多和更愿意信赖好人,在那些不精确和有疑义的地方也毫无保留地相信”。
英语修辞学 亚里士多德的三种说服方式
亚里士多德的三种说服方式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演讲就是对听众的一种说服,让听众形成某种判断,认同、赞成并采纳自己所持的观点或采取某种行动,因而修辞学的目标就是研究如何能够达到最大的劝说效果。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第一卷第2章和第二卷18至26章中就如何取得说服的成功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
他认为演说取得成功有两种手段,一类是不属于技术范围的或“非人工的”手段(inartificial proofs) ,如证据、证人、法律条文等这些已经存在无须演说者提供只需要恰当地加以利用即可的条件,另一类是属于技术范围的或“人工的”手段( artific ial proofs) ,即需要演讲者凭借修辞方法达成的说服论证。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属于技术范围的三种基本说服方式——人品诉求(ethos)、情感诉求(pathos)和理性诉求(logos)。
人品诉求是指修辞者的道德品质、人格威信,亚里士多德称人品诉求是“最有效的说服手段”,所以演讲者必须具备聪慧、美德、善意等能够使听众觉得可信的品质,因为“人格对于说服几乎可以说是起支配作用的因素”(Kennedy 19 91: 38) 。
“当演说者的话令人相信的时候,他是凭他的性格来说服人,因为我们在任何事情上一般都更相信好人”(亚里士多德 1991:29)。
一位成功的演说家在演讲中“除了设法使受众成员进入最有利于说服工作获得成功的感情状态以及向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之外,还必须展示出一种能赢得他们尊重和信赖,对他们具有感召力的人格,并利用这一人格所具有的威信来影响他们的决定”(刘亚猛 2004:165) 。
人品诉求不仅仅是演讲者与听众建立可信性的桥梁,同时也是对雅典人所认为的可信人群品质的研究。
情感诉求是指通过对听众心理的了解来诉诸他们的感情,用言辞去打动听众,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动之以情”。
它是通过调动听众情感以产生说服的效力,或者说是一种“情绪论证”(pathetic proofs) ,主要依靠使听众处于某种心情而产生。
亚里士多德三种“说服论证”与思想政治教育
亚里士多德三种“说服论证”与思想政治教育作者:谢庆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第06期摘要:亚里士多德把修辞术看成是一种研究说服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说服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为重要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形式,甚至以前在许多情况下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就等同于说服教育。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术》中阐述了三种“说服论证”,即,信誉证明,情感证明,逻辑证明。
这三种“说服论证”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者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修辞术; 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6-0064-03亚里士多德被恩格斯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1]同时,他也是西方古典修辞学中最著名的一位修辞学家。
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民主政治中,公民通过在议会中发表演说来影响政治,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和学习如何用演说来说服听众,古希腊的辩论修辞术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繁荣发展起来。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修辞术的集大成者,他写作的《修辞术》就是其修辞理论的集中体现。
亚里士多德把“修辞术定义为在每一事例上发现可行的说服方式的能力”,[2]在他看来,修辞术不仅仅是研究说服的某一确定的事例,或是某一种技术,而是研究在“任何一个给定的范围内发现说服的方式”,[3]即修辞术是一种研究说服的普遍规律的学问。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说服不仅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形式,甚至以前在许多情况下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就等同于说服教育,如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认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4];又如邓小平强调培育“四有”青年“只能靠经常性的说服教育”[5],等等。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不仅是修辞学的经典著作,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经典著作。
在《修辞术》中亚里士多德总结了演说者想要说服听众的三个关键要素,即三种说服论证:一是借助演说者的品格,即信誉证明;二是使听者处于某种心境,即情感证明;三是借助证明或表面论证本身,即逻辑证明。
古典修辞学三大说服方式
古典修辞学三大说服方式英文回答:The three major persuasive techniques in classical rhetoric are ethos, logos, and pathos.Ethos refers to the credibility or ethical appeal of the speaker or writer. It is about establishing oneself as trustworthy and knowledgeable in order to persuade the audience. For example, a doctor may use ethos by citing their medical credentials and experience to convince patients to follow their advice. Similarly, a celebrity may use their fame and reputation to endorse a product and convince people to buy it.Logos, on the other hand, appeals to logic and reason. It involves presenting logical arguments, facts, and evidence to support a claim or persuade the audience. For instance, a politician may use logos by presenting statistical data and research findings to support theirpolicy proposals. In an advertisement, a company may use logos by providing scientific evidence to 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ir product.Lastly, pathos appeals to the emotions and feelings of the audience. It aims to evoke empathy, sympathy, or other emotional responses to persuade people. For example, a charity organization may use pathos by showing heart-wrenching images of starving children to motivate people to donate. In a movie, the use of sentimental music and dramatic scenes can elicit emotional reactions from the viewers.Overall, these three persuasive techniques work together to effectively persuade and influence others. Ethos establishes credibility, logos presents logical arguments, and pathos appeals to emotions. By combining these techniques, speakers and writers can create a powerful and persuasive message that resonates with the audience.中文回答:古典修辞学中的三种主要说服方式是,品德(ethos)、逻辑(logos)和情感(pathos)。
运用亚里士多德三种“说服论证”讲曲周故事: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
运用亚里士多德三种“说服论证”讲曲周故事: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作者:晏祥琳田芳郅红柴利来源:《校园英语》 2021年第33期文/晏祥琳田芳郅红柴利【摘要】高校教育不仅需要培养知识型和应用型人才,更应该关注全人教育,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胸怀的现代英才。
大学英语写作课应该发挥“隐性思政”的作用,把课堂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扎根曲周46年期间的生动事迹体现了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
本文借用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阐述的三种“说服论证”探讨大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以及如何在大学英语写作课中讲好曲周故事。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英语写作;曲周故事【作者简介】晏祥琳(1987.06.23-),四川泸州人,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讲师;田芳,郅红,柴利,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英语教学研究中心。
在新时代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高等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把握和引导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大学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培养知识方面的人才,更要使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
第一,把重大和有影响力的感人事迹和工作融入教学内容中。
第二,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对教学进行钻研,不断学习新方法和进行自我反思,提高个人认识,提升个人素质。
其中,对多个学科中存在的相关方式方法加以有效利用,可以在教学中无形地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抵触心理。
谢庆在2009年和2010年曾讨论亚里士多德的三种“说服论证”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启迪作用及如何运用三种“说服论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并没有探讨其在某个单独学科中的实施和运用。
本文尝试运用亚里士多德的三种“说服论证”讲好曲周故事,探讨在大学英语写作课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亚里士多德三种“说服论证”与思想政治教育
亚里士多德三种“说服论证”与思想政治教育一、借助教育者的品格取得教育效果1.教育者要具备多方面的优良品格亚里士多德在《修辞术》中提出的第一种说服论证方式是借助演说者的品格来说服论证,即信誉证明(ETHOS)。
他认为演说者的品格具有最重要的说服力量。
“依靠演说者品格的演说,是指这样的演说能使听者觉得可信。
因为在所有事情上我们都更多和更愿意信赖好人,在那些不精确和有疑义的地方也毫无保留地相信”。
[6]亚里士多德认为:“演说者使人信服要依靠三种素质,这三种素质无需证明就能使我们信服。
它们是明智、德性与善意”。
[7]“明智”是指演说者对所谈话题的判断能力,“品德”是指演说者的道德品质,“善意”是指演说者对听众的态度。
演说者说出不真实的话或提出不中肯的劝说要么是由于缺乏全部这三种素质,要么是部分有所缺乏。
如缺乏明智就无法形成正确的意见,即使有了正确的意见由于心地邪恶也不会说出其意见,或者是既明智又有德性但缺乏对听众的“善意”,因此,他们有可能不把自己最好的意见作为劝说提出来。
演说者只有同时具备这三方面的素质才能对听众形成良好的整体形像,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思想政治教育者同样要不断提高这三方面的品格,缺乏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会导致受教育者的不信任。
2.教育者要展现出自身的优良品格亚里士多德不仅强调演说者要具备多方面的优良品格,而且还强调演说者必须把这些品格展现出来。
因为尽管听众愿意相信品格高尚者的演说,“但是这种相信应当由演说本身引起,而不能依靠听众对演说者的品性的预先风闻”。
[8]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样如此,教育者所具备的优良品格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展现给受教育者,否则即使教育者具备良好的品格也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者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展现出自身的品德,以及自身某些方面的能力、资历和修养。
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善于在教育过程中塑造自身的形象,对自身进行“印象管理”。
[9]教育者首先要保持“心理在场”,不能冷漠、乏味地讲理论,而要有情感移入,展现出自己的真诚和善意,坦率诚恳地与受教育者交流;其次,教育者要熟练地掌握题材,展现广博的相关知识,让受教育者认同自己在专业相关方面的能力、资历和修养。
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中的演讲与论辩思想
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中的演讲与论辩思想——《修辞术》读书笔记黄卫星【专题名称】逻辑【专题号】B3【复印期号】2001年06期【原文出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沪)2000年.逻辑学专刊期第48~51页【作者简介】黄卫星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0234我所读的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为颜一先生所译的中文本(其依据是《洛布古典丛书》的希腊本文),收在苗力田先生主编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
在第九卷中,还有一篇《亚历山大修辞学》(崔延强译),但这是否为亚氏所著尚有争论。
在《修辞术》第一卷开头亚里士多德就断言:“修辞术是辩证法的对应部分。
”我们知道,在古希腊“辩证法”与“论辩术”同义,而在《修辞术》中亚里士多德主要讨论了“演讲术”,因此可以说“演讲术”与“论辩术”有密切关系。
虽然演讲是连续地讲述,而论辩需要间断地问答,但两者都是一种说服的能力和技巧,所以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一在《修辞术》中,亚里士多德首先按听众的不同把演讲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议事演说,也称公众演说,其听众主要为公民集会中的公民;第二种是法庭演说,也称诉论演说,其听众主要为法庭上的陪审员和法官;第三种是展示性演说,也称典礼演说,其听众就是演讲时的一般听众。
这三种演说的目的也各不相同:议事演说的主要目的是劝告听者行善事,劝阻听者做恶事;法庭演说的主要目的是控告不公正的事物,并为公正的事物辩护;展示性演说的主要目的是赞颂高尚的事物,遣责丑恶的事物。
在《亚历山大修辞学》中,也把演说分为三类:公众演说、法庭演说和展示性演说。
接着又把演说进一步分成七种:劝告、劝阻、指控、申辩、颂赞、谴责和质询。
前六种显然是按演讲目的对议事演说、法庭演说和展示性演说的进一步展开,这与《修辞术》是一致的。
第七种质询演说是旨在暴露或揭露被质询者在言辞和行为上的自相矛盾,然而“质询这种演说形式在多数情况下不能独立发生作用,而只能与其他形式混同使用,尤其对反驳最为有用”。
亚里士多德三种诉求的应用-诸葛亮舌战群儒和电影梅兰芳宣传为例
原文: ①却说吴国太见孙权疑惑不决,乃谓之曰:‚先姊遗言云:‘伯符临终有言:内 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今何不请公瑾问之?‛权大喜,即遣使往鄱 阳请周瑜议事。 ②瑜看毕,笑曰:‚老贼以我江东无人,敢如此相侮耶!‛ ③昭曰:‚不如且降,更图后计。‛瑜曰:‚此迂儒之论也!江东自开国以来, 今历三世,安忍一旦废弃?‛ ④权曰:‚若此,计将安出?‛瑜曰:‚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将军以神武 雄才,仗父兄余业,据有江东,兵精粮足,正当横行天下,为国家除残去暴,奈 何降贼耶?且操今此来,多犯兵家之忌:北土未平,马腾、韩遂为其后患,而操 久于南征,一忌也;北军不熟水战,操舍鞍马,仗舟楫,与东吴争衡,二忌也; 又时值隆冬盛寒,马无藁草,三忌也;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 疾病,四忌也。操兵犯此数忌,虽多必败。将军擒操,正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 万人,进屯夏口,为将军破之!‛权矍然起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所惧二 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誓不两立! 分析: 1.周瑜是孙权的哥哥孙策的好友和连襟,孙策在临终 时便嘱咐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个人魅力和人格特质的认可度) 2.周瑜开门见山驳斥主降派的观点。之后陈述自己 观点,立意为国除贼(言辞中体现其人品诉求), 又列举曹操所犯的兵家四忌。 最后孙权决定抗曹。
分析: 鲁肃是受周瑜推荐仕于孙权,深受器重的一名谋士,赤壁之战时鲁肃力主抗曹。1处鲁肃 谨慎询问既是对孙权的尊重,也是对自身的保护。2处目睹文官力主投降,孙权不语之后, 3处尾随离开,后亮明自己观点。4处的陈述中,鲁肃将心比心为孙权着想,说明为什么 谁都可以投降曹操,只有孙权不能。鲁肃的一番言论得到预期的效果。其修辞策略可以 概括为设身处地,以情动人。即情感诉求。
何?‛ 肃曰:‚恰才众人所言,深误将军。众人皆可降曹操,唯将军不可降 曹操。‛ ④ 权曰: ‚何以言之?‛肃曰:‚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 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 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 ! 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将军宜早定大 计。‛ ⑤ 权叹曰:‚诸人议论,大失孤望。子敬开说大计,正与吾见相同,此天以子 敬赐我也。但操新得袁绍之众,近又得荆州之兵,恐势大难以抵敌。‛
亚里士多德与古典修辞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亚里士多德与古典修辞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修辞学》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BC-322BC)出生于马其顿(Macedonia)邻近的希腊移民区斯塔吉拉(Stagira),其父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Philip Ⅱ)的宫廷御医,母亲也出生于医学世家,他曾经跟随父亲学习医学。
父亲去世后,17岁的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67年迁居到雅典并就读于柏拉图的阿卡德米学园,在那里学习生活长达20年,这段时期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刚进学园的前3年,柏拉图正游学于西西里,因而亚里士多德有较大的空间开拓自己对哲学的研究,并对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后,他的侄子斯珀西波斯(Speusippus)成为学园的继承人并极力推崇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倾向,这令本来在思想上就与柏拉图有较大分歧的亚里士多德更加无法忍受,于是他便离开了雅典移居到先前的学友赫米亚斯(Hermias)的管辖地——小亚细亚(Asia Minor)的阿索斯(Assos),充当赫米亚斯的顾问,之后他又移居到列士波斯岛(Lesbos)上的米提勒涅城(Mytilene)。
在这个岛城上,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学生狄奥弗拉斯特(Theophrastus)一起搜集了许多生物学上的数据,并对许多动植物做出了令人惊叹的观察记录。
现在有些动物以亚里士多德为种名,就是因为他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对他们做了深入的观察和纪录。
公元前343年左右,在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劝说下,亚里士多德开始担任13岁的亚历山大(也就是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的老师,在道德、政治、文学、修辞学以及哲学等诸多领域对他进行教育,直至公元前340年。
之后他便一直居住在马其顿与为数不多的几位学生一起研究哲学。
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在克罗尼亚(Chaeronea)的战役中大败以雅典为首的反马其顿盟军,希腊不得不臣服于马其顿,实现了希腊许多哲学家们统一希腊的梦想。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三要素在广告英语中的应用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三个要素是:ethos(说服者的形象、信誉度)、pathos(情感的激发)、logos(逻辑和理性的证明)。
这些要素可以在广告英语中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ethos是广告英语中的一个重要要素。
广告必须要让人相信它所代表的产品或品牌是值得信赖的,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可信的形象。
广告中的形象设计、文字表达、声音、色彩等都可以构建说服者的形象和信誉度,让消费者相信品牌或产品的价值。
其次,pathos是广告英语中的情感激发。
广告的主要目的是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让他们对产品产生好感和需求。
广告英语中的用词、句式、情感表达等都可以刺激消费者的情感,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共鸣和感情联结。
最后,logos是广告英语中的逻辑和理性证明。
广告必须要有理性的证明和逻辑的支持,以说服消费者购买。
广告英语中的论证、数据、实例等都可以证明产品的品质和优势,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信任和认同。
总之,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三个要素在广告英语中得到广泛应用,构建可信的形象、激发情感、理性证明和支持,从而达到广告宣传的效果。
说服性演讲稿写作的三个修辞学维度
作者简介:孙启荣,1975年生,江苏铜山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和比较修辞学研究。
电子邮箱:sunqirong@jsjzi.edu.cn 。
游晓晔,1974年生,江西信丰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英语系教授,主要从事比较修辞学和多语写作。
电子邮箱:xuy10@psu.edu 。
①刘亚猛:《西方修辞学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演讲是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见解。
根据演讲目的,大体可以分为礼仪性演讲、介绍性演讲和说服性演讲。
说服性演讲是演讲者通过阐述事理表明观点,从而获得受众认同并最终影响其态度和行为的言语行为。
“言说是使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一个基本能力,而用说服取代强制与暴力作为协调群体行为的主要手段则是人类文明、人类社会和人类社群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
”①说服性演讲使用的场合非常多,竞选竞聘时说服别人为自己投票、说服投资人投资某项商业计划、销售人员说服客户购买商品、员工说服老板采用某项企划方案等,都属于说服性演讲。
演讲稿是演讲的底稿,是演讲的依据,是根据演讲的主题事先创作的文稿。
演讲稿的写作是演讲者对演讲的材料和思路进行预先安排的过程,是对选材和演讲主题是否相符的实践性检验。
“凡事预则立”,演讲者要实现传递知识、使听众信服和并且最终使听众改变观点采取行动的目的,就必须高度重视演讲稿的写作。
对说服性演讲稿写作的研究,传统上有从文本结构入手,介绍演讲稿的开头、主体和结尾的写法和要求的;有从写作顺序的角度,谈怎样确立主题、选择材料、安排结构以及起草和修改的;有从语言学的层面谈怎样遣词造句,用辞格进行语言修饰来实现一定的演讲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的②。
其实,我们可以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关于人格诉诸、情感诉诸和逻辑诉诸的修辞学视角,结合中国古代的劝谏理论和实践,来探讨说服性演讲稿写作的关键问题。
众所周知,说服性演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受众发生思想和行为的改变。
亚里士多德说服人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说服人的方法【原创版2篇】目录(篇1)1.亚里士多德说服人的方法2.亚里士多德如何通过逻辑推理和情感共鸣说服他人3.这些方法在现实中的应用正文(篇1)一、亚里士多德说服人的方法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说服人的三种方法:逻辑推理、情感共鸣和实例证明。
这些方法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二、如何通过逻辑推理和情感共鸣说服他人1.逻辑推理:通过合理的论据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反驳对方的观点,以建立逻辑上的联系。
这种方法基于理性思考,可以有效地说服他人。
2.情感共鸣:通过表达情感和体验,使对方产生共鸣,从而接受自己的观点。
这种方法基于感性思考,可以有效地打动他人。
3.实例证明:通过具体的事实和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使对方更容易接受。
这种方法基于事实证据,可以有效地说服他人。
三、这些方法在现实中的应用在商业领域,销售人员通常使用逻辑推理和情感共鸣来推销产品。
例如,他们可能会强调产品的优点和客户的利益,以说服客户购买。
在教育领域,教师可能会使用实例证明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例如,他们可能会使用生动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概念。
在政治领域,政治家可能会使用逻辑推理和情感共鸣来争取选民的支持。
目录(篇2)1.亚里士多德说服人的方法2.引言3.说服人的方法的具体内容4.结论5.参考正文(篇2)一、引言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一位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说服人的方法,这种说服方法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二、说服人的方法的具体内容1.使用逻辑推理:亚里士多德认为,通过使用逻辑推理可以有效地说服人。
他强调了论据的重要性,认为一个有力的论据可以支持一个观点,并使听众信服。
2.展示实例:亚里士多德认为,通过展示实例可以增强说服力。
他主张用具体的例子来证明一个观点,这有助于听众更好地理解并接受。
3.使用情感:亚里士多德认为,情感可以有效地影响人的行为和决策。
论古典修辞学的三种诉诸在申博语篇中的应用
2452020年46期总第538期ENGLISH ON CAMPUS论古典修辞学的三种诉诸在申博语篇中的应用文/武 艳 付晓瑞很显然,如果能把以上三种诉诸方式综合利用的话,其劝说将是最有力的,而上海申博语篇就是这样的典范。
下面就具体分析这三种诉诸在申博语篇中的应用。
二、三种诉诸在申博语篇中的应用1. 情感诉诸——动之以情。
现代修辞学认为,感情是一种解释或判断。
“因为我们高兴和友好时所作的判断,与我们痛苦和敌对时所作的判断是不相同的。
”(胡曙中,1999:25)亚里士多德认为,感情诉诸依赖于把受众引入某一特定的心境之中。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申博语篇,就会发现整个申博过程都是以情感为背景的。
也就是说,情感诉诸贯穿了整个申博的始终。
中国代表表达他们对上海之情就像是孩子对母亲的感情。
他们把上海看作一位温柔的母亲,母亲的形象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几乎都是一样的,她们集善良、温柔、体贴、细心于一身。
所以,当中国代表把上海比作一位伟大的母亲,上海的美好印象立刻在受众心里油然而生。
很自然地,受众会被打动而愿意加入上海这个大家庭中参加世博会。
此外,修辞者可以通过再现(enargeia)激发受众的情感。
昆体利安(Quintilian:1980)认为,生动地描述事件就像在受众眼前正在发生的一样,可以有效地激发一个人的情感。
两位中国大学生代表在国际展览局第131次成员国代表大会上细致地描绘了中国学生是如何期盼2010年世博会能在上海举行。
学生代表在受众面前生动地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又祥和的上海世博会画面,表达了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对上海世博会的真诚而又热切的期盼。
他们用这份感情来打动在场的受众去支持中国。
另一种激发感情的手段是使用带有情感的词汇,即褒义词和贬义词。
褒义词易于给受众心中形成美好的形象,而申博语篇中使用了很多褒义词来激发受众的情感。
如上海市荣誉市民威廉·凯乐使用了很多褒义词,如以“最为完美的、充满魅力的、无可比拟的、公正而高效的”来描述上海的美好形象,语言生动,充满了美好的感情色彩,更易于打动受众。
知识点
一、广告诉诸研究古典修辞理论认为 , 修辞学就是研究演说的技巧。
在《修辞学》一书中, 亚里士多德把劝说分成三种方式:第一种劝说方式取决于演讲者的个人性格 (即人格, ethos);第二种劝说方式取决于把听众置于一种合适的心态之中(即情感, pathos);第三种劝说方式取决于由演讲词所提供的证据, 即表面的证据(logos)。
这三种方式在劝说理论中分别被称为:品格诉诸、情感诉诸和理性诉诸。
交际过程中作者、读者、信息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的每一个点都可以作为劝说的出发点。
如“作者”可以包含他的信誉、知识、能力、权威, 等等;“信息”可以包含大量的事实、论据、三段论推导或其他逻辑推理;“读者”可包含一些评论性的话语、新颖的修辞、能激发人们美好情绪情感的词语或句子。
例子:“如果有人发现奔驰汽车突然发生故障, 被迫抛锚, 本公司将赠送您美金一万元。
”这则广告劝说的手段是品格诉诸, 主要强调劝说者的信誉。
同时也表现了其对自己产品质量的高度自信。
“这样容易提高产品厂家的可信度, 从而达到广告成功促销的目的。
”“新飞广告做得好, 不如新飞冰箱好。
”这则广告显然利用了理性诉诸, 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稍加判断就会认可其合理性。
“孔府家酒, 叫人想家。
”这则广告准确抓住了中国文化传统重视家庭的文化心理, 突出一个“家”字, 以亲情为诉诸点, 使人倍感亲切。
因此, 它运用的是情感诉诸。
诉诸是设定某种动机、认同, 或是说服受众应该去做某事的理由。
广告诉诸是通过语言、形象等向目标受众诉说, 以求达到广告所期待的反应。
广告诉诸是针对消费者的需要, 通过各种办法 (如媒介, 由语言、符号、形象等所传送的商品信息或劳务信息 )引起目标受众的注意, 使他们发生兴趣, 产生欲望, 最后采取行动, 从而使目标受众获得他们所期待的满足。
情感诉诸是采用“动之以情”的手法, 使广告的主题表现通过一定的方式(如煽情性的意念、意象、情节、人物、语言等)对目标受众的心理造成冲击, 使广告的内容迎合消费者的情感需要。
法庭调解语言中的修辞技艺探析——以亚里士多德的古典修辞学思想为线索
法庭调解语言中的修辞技艺探析——以亚里士多德的古典修
辞学思想为线索
程朝阳
【期刊名称】《北方法学》
【年(卷),期】2014(0)4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古典修辞学理论认为,修辞是一种在每一事例上发现可行的说服方式的能力,其功能不在于说服,而在于发现存在于每一事例中的说服方式。
他认为凭借修辞方法和说话人的努力可以达成的说服论证包括三种:运用说话人的品格(ethos)、激发听众的某种情感(pathos)和运用逻辑论证(logos)。
亚里士多德这些技术性的说服修辞技巧以及他关于法庭(司法)演说、议事(或政治)演说和展示性(夸耀性)演说的分类,均可创造性地应用于法庭调解实践当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总页数】12页(P118-129)
【关键词】法庭调解;亚里士多德;古典修辞;话语分析;说服技艺
【作者】程朝阳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0
【相关文献】
1.亚里士多德《修辞学》在法院调解中的应用分析 [J], 蒋信健
2.东西方古典修辞学思想比较——从孔子到亚里士多德 [J], 陈汝东
3.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与伯克修辞学研究对比 [J], 杨跃珍
4.试论伯克修辞学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在运作机理上的关联 [J], 邓志勇
5.亚里士多德与西方古典修辞学理论 [J], 牟晓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语修辞学_亚里士多德的三种说服方式
英语修辞学_亚里士多德的三种说服方式亚里士多德的三种说服方式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演讲就是对听众的一种说服,让听众形成某种判断,认同、赞成并采纳自己所持的观点或采取某种行动,因而修辞学的目标就是研究如何能够达到最大的劝说效果。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第一卷第2章和第二卷18至26章中就如何取得说服的成功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
他认为演说取得成功有两种手段,一类是不属于技术范围的或“非人工的”手段(inartificial proofs) ,如证据、证人、法律条文等这些已经存在无须演说者提供只需要恰当地加以利用即可的条件,另一类是属于技术范围的或“人工的”手段( artificial proofs) ,即需要演讲者凭借修辞方法达成的说服论证。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属于技术范围的三种基本说服方式——人品诉求(ethos)、情感诉求(pathos)和理性诉求(logos)。
人品诉求是指修辞者的道德品质、人格威信,亚里士多德称人品诉求是“最有效的说服手段”,所以演讲者必须具备聪慧、美德、善意等能够使听众觉得可信的品质,因为“人格对于说服几乎可以说是起支配作用的因素”(Kennedy 1991: 38) 。
“当演说者的话令人相信的时候,他是凭他的性格来说服人,因为我们在任何事情上一般都更相信好人”(亚里士多德 1991:29)。
一位成功的演说家在演讲中“除了设法使受众成员进入最有利于说服工作获得成功的感情状态以及向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之外,还必须展示出一种能赢得他们尊重和信赖,对他们具有感召力的人格,并利用这一人格所具有的威信来影响他们的决定”(刘亚猛2004:165) 。
人品诉求不仅仅是演讲者与听众建立可信性的桥梁,同时也是对雅典人所认为的可信人群品质的研究。
情感诉求是指通过对听众心理的了解来诉诸他们的感情,用言辞去打动听众,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动之以情”。
它是通过调动听众情感以产生说服的效力,或者说是一种“情绪论证”(pathetic proofs) ,主要依靠使听众处于某种心情而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四大国学导师之一的陈寅恪曾经说过,若论语言、文化之根源,古希腊语和古汉语有相通之处。
古希腊语之发音强调格律与韵律,对于元音的运用和古汉语有诸多相同之处。
But what I’d like to add up i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 n ancient Greek and ancient Chinese. Chinese, from its verbal perspe ctive, is focusing too much on conception, or artistic conception sp ecifically, while Greek is majorly focusing on its rationalization. 抛开汉语的发展演变不谈,从理性思辩的这一角度来说一说古希腊语的个人见解。
2300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Aristotle(亚里斯多德)在他的《雄辩的艺术》(The Art of Rhetoric)这本书里就曾经论述过:一次成功的演说只有包含了“e thos, logos and pathos”这三方面才会有效果和说服力。
古希腊为什么能够成为哲学的发源地与ethos,logos和pathos这三个词不无关系。
那么,这三个希腊语源的单词到底包含着什么含义呢,let’s check’em out!ETHOS ——represents the character or image从词源来说ethos源于希腊语词ethikos,表示“moral or showing moral character”。
亚里斯多德认为一个演说者在开始阶段必须在听众中建立一种“道德可信度”,即moral credibility。
这样,人们才会对他说的话有所信服。
这个词经由拉丁语词ēthicus进入英语。
若追溯更早的语言历史演变,ethos则源于原始印欧语(known as PIE)*swedhe-。
我们先来看看*swedhe-这个原始印欧语词,其实它是个合成拟构的原始印欧语词,前半部分*swe-表示“oneself, his, her, its”。
不要小看*swe-这个原始印欧语词,它在很多语言的变体都进入了英语,其同源词有self,gossip,suicide,secede,seclude,secret,secure等等等等。
由于篇幅关系这里不一一细讲。
现仅拿出一例略作阐述:*swe-进入拉丁语写成sui-,表示self。
w和u可以互换,sui-就是self,而cid-表示“cut”,后引申为“kill”。
kil l oneself就是自杀,即suicide。
swe-dhe-一词可能由于sw发音的脱落,dh-和th-对应,故发展成ethe-这样的形式,进而演化成ethos(道德风貌)、ethic(道德准则)、ethical(伦理的;道德的)等词。
还有ethnic(种族的)、ethnology(民族学)等词也源于*swedhe-,和ethic同源。
后半部分*dhe-也是原始印欧语词根,表示“do,make”,英语里的do就是源于它。
其实*swedhe-整个词合起来的意思就是to make one’s own,蹩脚的翻译就是“使其成为自己的”,后来含义宽泛化,发展成“自己所具有的”,最后变成“(自身具有的)行为举止规范”,即“道德”,也就是ethos的本意。
关于ethos就先概略的讲这么多吧!LOGOS ——represents the logical argumentLogos这个希腊语词所代表的意思就是逻辑性和条理性。
在前苏格拉底时代的哲学里,logos表示“人类对宇宙认识的理论”;在公元前5世纪晚期的智者派里,logos表示“对一个论题的诡辩”;在后苏格拉底时代的斯多葛学派思想里,logos表示“宇宙的合理的法则,所有行为和存在于人类灵魂中的理性的源泉”;在犹太教信奉的旧约圣经里,logos表示“the word of God”,翻译过来就是“创造万物的力量”,是上帝与人类交流的媒介。
(注解:对于the word of God为什么翻译成“创造万物的力量”我需要在这里解释一下。
《圣经》约翰福音开篇“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 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圣经》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上帝打破寂寞开口言说,万事万物也借由上帝之口而创造出来,此言说即为上帝创造万物的力量和起始。
”这个解释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对于有着基督教信仰的基督徒来说,上帝之言就是创造万物的动因。
我这样的解释不知大家是否能看明白)而亚里斯多德在书中更多的是强调运用“三段论”(syllogisms)的逻辑推理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举个简单的三段论的例子:人终有一死,苏格拉底是个人,所以,苏格拉底终会死。
这种三段论是由大前提,小前提,最后推导出结论。
其实,这是一种古希腊的诡辩术。
即通过一种逻辑上的连贯来推导出符合逻辑的结论。
而结论是否是t ruth(真相或事实)则显得不那么重要。
上述的这种逻辑辩论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说辞,说法”,即亚里斯多德倡导的logos。
这个词的本意就是“speech, words”,最早源于原始印欧语*leg -,表示“to speak”。
先说说*leg-这个原始印欧语词根,它的“子孙”众多,其同源词汇在英语词汇中没有100也至少有50个以上。
*leg-最初表示“to collect, to pick u p”,即“搜集”。
而从*leg-进入古希腊语后变成的logos其实就是“to pick up words to make a speech”。
演讲,演说都需要“选词考究,遣词准确”。
*leg-进入拉丁语有很多变体,如lig-、leg-和其分词形词干lect-等。
其相应的常见派生词简略举例有:diligent,eligible,elite,intelligent,intel lectual,elegant,negligent,select,lecture,legend,analects,apolo gize,dialect…(太多了,就先写这么多吧,呵呵!)如果再算上*leg-进入希腊语派生出来的log-和lex-,还有作后缀的-logy,其派生词像lexical,logical,logics,eulogy,biology,加上刚才我提到过的syllogistic(三段论的)… oh, my goodness! 越想其派生词就越多。
不过,总而言之,在希腊语源的派生词里都是和“言论”有关。
关于logos还有很多话,提笔暂时想了这么多,就先停笔于此吧。
PATHOS ——represents the emotion in argument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梅尔·吉普森导演的一部电影叫《耶稣受难记》,片名就叫《The Passion of Jesus Christ》。
这里的passion可不是激情,它表示“苦难”,和pathos是同源。
在亚里斯多德的《雄辩的艺术》(The Art of Rhetoric)这本书里,他专门论述了情感,像愤怒、同情、恐惧等情感在演讲中的应用,他强调善于引导au dience进入到演说者想要的情感境界会大大的增加演说者的说服力。
说实话,我的确佩服亚里斯多德这老头儿的智慧,他很早就领悟了“煽动群众情绪”的真谛。
前几天刚看完《建党伟业》这部电影,那里面描述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新思维领袖们站在台上“煽情”的一幕幕,就是很好的运用了PATHOS 这一条。
那么,pathos到底是什么意思呢?pathos最初源于希腊语,其原始含义表示“to suffer, endure”。
当人有了情绪(如愤怒、同情、恐惧等),身体就在suffer和endure。
我们会说情绪致病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pathos引出一个医学词根path-就表示“disease”,故pathology就是“病理学”,其同源词还有pathetic(可怜的—生病时的痛苦状态)、pathogen(病原体—致病基因,gene即为基因)、sympathy(同情—与对方一同感受病痛)等等。
与pathos同源的拉丁语词根为pati-,其过去分词词干为pass-,派生词p assion在后古典时代表示“suffering of Christ on the cross”,也就是本段开始我提到的电影《The passion of Jesus Christ》里的passion。
所以,说到passion这个词,可不是简单的“激情”所能够诠释的。
关于pati-和pass-,其派生词也有很多,像passive、passionate、passi ble(易感动的)、patient(病人suffer的是disease;忍耐对人来说也是一种suffering)、impatient、patible、compatible、penury(贫穷—忍受饥饿)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解释了。
关于pathos就先止笔于此,相信读者也已经明白了pathos的含义。
亚里士多德的三种说服方式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演讲就是对听众的一种说服,让听众形成某种判断,认同、赞成并采纳自己所持的观点或采取某种行动,因而修辞学的目标就是研究如何能够达到最大的劝说效果。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第一卷第2章和第二卷18至26章中就如何取得说服的成功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
他认为演说取得成功有两种手段,一类是不属于技术范围的或“非人工的”手段(inartificial proofs) ,如证据、证人、法律条文等这些已经存在无须演说者提供只需要恰当地加以利用即可的条件,另一类是属于技术范围的或“人工的”手段( artific ial proofs) ,即需要演讲者凭借修辞方法达成的说服论证。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属于技术范围的三种基本说服方式——人品诉求(ethos)、情感诉求(pathos)和理性诉求(logos)。
人品诉求是指修辞者的道德品质、人格威信,亚里士多德称人品诉求是“最有效的说服手段”,所以演讲者必须具备聪慧、美德、善意等能够使听众觉得可信的品质,因为“人格对于说服几乎可以说是起支配作用的因素”(Kennedy 19 91: 38) 。
“当演说者的话令人相信的时候,他是凭他的性格来说服人,因为我们在任何事情上一般都更相信好人”(亚里士多德 1991:29)。
一位成功的演说家在演讲中“除了设法使受众成员进入最有利于说服工作获得成功的感情状态以及向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之外,还必须展示出一种能赢得他们尊重和信赖,对他们具有感召力的人格,并利用这一人格所具有的威信来影响他们的决定”(刘亚猛 2004: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