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地貌1(暂时性)

合集下载

第五章 第一节流水地貌

第五章 第一节流水地貌

坡面流水是雨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形成的薄
层片流或细流,随地表起伏而流动,没有固定 的流路,因而面状而均匀地冲刷地表松散物质。 如果植被稀疏、地表物质疏松、降水量多且强 度大、坡面形态有利于加快径流流速和增多流 水,那么坡面流水的侵蚀就强烈。坡面流水冲 刷下来的物质或汇入沟谷与河流,是江河泥沙 的主要来源;或在缓坡、坡麓和洼地堆积,成 为坡积物。 当坡面流水和细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自动 汇集为线状集流,再进一步汇集成沟谷水流。 沟谷流水比较集中,有较固定的流路,其侵蚀 能力比坡面流水显著增强,是形成沟谷地貌的 主要营力。 沟谷进一步发展,或得到地下水补给,就形 成有常流水的河谷,河谷中的常流水就是河流。
(一)、河谷地貌 河流是一种经常性的线状流水,它有固定的流路,较稳定的流量和流 速,作用力比较强大,由它所造成的槽形谷地,称为河谷。 河谷是由河流长期侵蚀而成的线状延伸的凹地,它的底部有着经常性 的水流,至于其他成因如构造运动所成的谷地如果没有河流出现,都 不能称为河谷。河谷的长短不一,大的河谷长达数千公里,如亚马逊 河为6516千米,尼罗河为6484千米,长江为6380千米。 1. 河谷的形态
(二)沟谷流水地貌 沟谷流水在不同的部 位其作用方式和强度都不 同,因而产生三种地貌: 即上游集水盆、中游沟谷 和下游扇形地。 (1)沟谷 它是沟谷 流水侵蚀所成的槽形洼地, 小的仅长10余米,大的可 达数十公里。按其发育程 度又可分为四种类型: 1)细沟:它是最初 发育的小沟,深、宽度不 及0.5m,沟的两坡没有明 显的沟缘(图6.18A), 纵剖面与坡面形态大致相 同。
2)切沟:由细沟发展而成,宽、 深度达到1~2m,长数十米以上, 横剖面是“V”形,沟缘明显, 纵剖面与坡面不一致,其下部 成为下凹形(图6.18B)。 3)冲沟:由切沟进一步侵 蚀而成,是沟谷发育的最盛期 的形态,下切作用强烈,深数 米至百米不等,长可达数公里 至数十公里,横剖面呈峡谷状, 纵剖面崎岖起伏,多陡坎和瓯 穴(图6.18C)。 4)坳沟:沟谷发育晚期的 形态,以侧蚀作用为主,谷坡 迅速扩宽,谷底堆积物增厚, 纵剖面比较平缓,横剖面呈宽 槽形。在我国南方的坳沟多开 辟成“坑田”(图6.18D)。

地貌学 第四节流水地貌PPT

地貌学 第四节流水地貌PPT
在下沉速度线左下方范围,那里水流速度既不足带 走床面泥沙,又不足以支持上游来沙使之继续在水中悬移, 因此来沙迅速沉积,成为沉积区;
在下沉速度和侵蚀速度带之间范围,是个搬运区, 流速不能侵蚀河底泥沙,但上游来沙却不致沉积下来,故成
四、流水的堆积作用
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直径0.06-2.0毫米的 相当于沙一级的泥沙颗粒最易受侵蚀,它的起动速度 最小,当流速为12~15厘米/秒时即可带走;小于 0.01毫米粒径泥沙(粉沙、粘土)是呈悬移状态,不易 沉积的物质。
2、悬移(suspension) 指较细小的泥沙,通常是细粉砂 及粘土,当河流中紊流的上升流速大于它 的沉速时,可以上升到距底床较高的位置 而随水流以相同的速度向下游搬运。
三、流水的搬运作用
3、溶移(solution) 溶解搬运是可溶性物质被水溶解,在河流 中呈均匀的溶液状态被搬运带走。它是一种重要搬 运作用,但对河流的地貌特点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溶解搬运的物质在河谷中沉积的数量是极其微少的, 几乎全部被河水带到海洋中沉淀。
(1)、弱冲刷带。位于分水岭地段,地形和缓,集水 量较小,片流冲刷能力很弱。 (2)、冲刷带。位于坡面中部,坡度较陡,片流水 量因沿程补给(雨水)而增大,冲刷强烈。 (3)、淤积带。位于坡麓,由于坡度转缓和流速降 低而发生淤积。
(一)、暂时性流水作用
2、暴流作用
暴流又称为沟谷水流,它是暂时性的线状流水, 有固定的流路,但它与另一种线状流水即河流又有很 大不同。它的水文特点是:
贵州黄果树瀑布
美国尼亚加拉瀑布
二、流水的侵蚀作用
(3)、侧向侵蚀(lateral erosion) 指流水对沟谷和河谷两岸进行冲刷的作用。任何一条 自然河流,由于地表形态的起伏和岩性差异,河床的发育 总是有弯曲的。弯曲处,流水由于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向 圆周运动的弧外方向偏离(即偏向弯道的凹岸),促使水流冲 击侵蚀凹岸。即使比较平直的河道,水流在地球自转偏向 力(即科里奥利力)的影响下,也可发生侧向侵蚀,北半球河 流偏向右岸侵蚀,南半球河流向左岸侵蚀。侧向侵蚀的结 果使谷坡后退,沟谷或河谷展宽。

第二节 流水地貌

第二节  流水地貌
弯 曲 型 河 床
散乱型河床
散 乱 型 河 床
散乱型河床等高线
弯曲型河床(河曲、曲流、蛇曲等):
• 横向环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左右摆荡. • 河流横剖面不对称,凹岸深槽 与凸岸浅滩相对.
裁弯取直:河槽变化,主流
长度变化,形成 离堆山、废弃河 曲、牛轭湖.
自然裁弯取直 自然裁弯取直
• 平原: 自由河曲(迂回河曲)
35 30 25 20 18 12.5 8 2 2.5 3 4 5 6 3.5 7 24.5 P1 P2 4 32
流水作用形式:
• P>L:侵蚀作用 • P =L:运移作用 • P<L:沉积作用
15 10 5 0 4.5 0.5 0.5 1 2 1 2 1.5 3
8
P1为流速不变,水量增加一个数量级时动力增加的趋势 P2为水量不变,流速增加一个数量级时动力增加的趋势
• 山区: 深切河曲
深 切 高 位 废 弃 河 曲 等 高 线
(二)河谷地貌
1、河漫滩
又称洪水河床,紧临河床两 侧,平水期露出水面,洪水 期被淹没的谷底滩地.
• 形态特点:
平坦微有起伏,其宽度可 远远大于河床宽度,如长 江中下游平原(此时称冲 积平原).
• 河漫滩的形成与发展: 河漫滩是河流侧 向侵蚀和河床横向移 动的产物.其发育一般 经历三个阶段:河床浅 滩→雏形河漫滩→侧 向侵蚀、河谷扩展, 成熟河漫滩. • 二元结构: 细小的河漫滩相堆积物 粗粒的河床相堆积物
• 分布位置:
在岸边:边滩
在江心:心滩(枯水期露出水面) 江心洲(平水期露出水面、洪水期淹没) • 平面图形: 一般呈头部较钝的纺锤形,尖端指向下游, 在地形图和航片上是判读河流流向的重要标志.
河谷与河床地貌类型

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

流的溯源侵蚀而消失,所以是暂时性的、局部的。
• 后者是指海面,它是控制整条河流下蚀的最终基准面。不 过河口地区的河床深度往往在海面以下,这是因为河流人 海时,仍具有较大的惯性力冲刷床底之故。
侵蚀基准面
流水下蚀的极限平面。 可分为: 暂时侵蚀基准面; 终极侵蚀基准面。
湖面
海平面
侧向侵蚀(旁蚀):
• 指流水对河(沟)谷两坡的侵蚀。这种侵 蚀在弯曲的河(沟)床凹岸特别明显,因 为这里的水流离心力作用最强。在顺直 的河床中,水流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 用,北半球河流的右岸,南半球河流的 左岸侧蚀作用也较强。侧蚀作用的结果 使谷地扩宽、谷坡后退。
(一)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的概念:流水破坏地表物质,使它脱离原 位的作用。 侵蚀作用的方式有二种:
一是化学溶蚀:它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 二是机械侵蚀:它是流水以其动能产生推力和上举力, 物质脱离地面进入水中。
流水的机械侵蚀(类型及侵蚀结果)
①片蚀(面蚀):面状水流对地表的侵蚀,结果使 地面高度均匀降低;
②下蚀(下切侵蚀):线状水流对河谷或沟谷底部 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加 深;下蚀在上游及山地区最强烈; ③侧蚀(侧向侵蚀):线状水流对河谷或沟谷两坡进 行的侵蚀,结果使谷坡后退,河谷(沟 谷)拓宽;侧蚀主要发生在河(沟)床 凹岸;
④溯源侵蚀:线状水流向河谷或沟谷的源头进行的侵 蚀,结果使河谷(沟谷)伸长;
(2) 急陡的沟谷地形
沟谷是泥石流发生时排泄固体物质的通道,一般沟谷坡度越大, 所造成的动能也大,最有利于泥石流的发育。
(3)充足的水分
水是泥石流发生的必须条件之一,它不仅增加固体物质的重量和 下滑力,以及诱发泥石流的发生,而且还是加强泥石流发展的主 要动力。因此暴雨和冰雪融化季节,是泥石流发生频率最多的时 期。

地貌学——流水地貌

地貌学——流水地貌

◆水流的运动特征:
层流与紊流—— 由雷诺数判定。一般>500为紊流。
R vL V
大部分自然明渠水流属于紊流。 v:平均流速;L:某一代表长度; V:水的粘滞系数。
缓流与急流——由费洛德数判定。缓流:Fr<1;
Fr v gh
急流: Fr >1。 v:平均流速;h:平均水深。
一、流水作用
◆流水具有动能,能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 搬运和堆积。流水动能的大小取决于其流 速及流量。
洪积扇 自沟谷出山口后,坡降骤减,沟谷水流所携带的 物质大量堆积,形成了以沟口为顶点的冲出锥或 洪积扇。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山麓地带,洪积扇 发育往往典型、普遍。
洪积扇组成物质具有非常明显的分布规律,从扇顶 到扇源,可分为下列三个相带:
扇顶相 位于洪积扇顶部。通常表现为舌状叠覆的砾石 堆积体。堆积层厚度大,分选差,透水性强。
◆形成条件:①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 ②暴雨和洪水; ③陡峻的沟谷。
类型 稀性泥石流 粘性泥石流
固体含量 15 — 40% 40 — 60%
容重 1.3 —1.7 t/m3
>1.7 t/m3
◆地貌:在中游形成峡谷;在下游出口处,稀性泥石流形 成洪积扇,而粘性泥石流则形成砾石垄岗。
第三节 河流的作用
一、河道水流的特征 (一)紊流 (二)环流 (三)旋涡流
二 河流的侵蚀
①河道水流破坏地表,并冲走地表物质成为河流的侵蚀。
②下蚀(下切、垂直侵蚀):线状水流对河谷或沟谷底 部进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加深;下蚀在上游 及山地区最强烈;
③侧蚀(旁蚀、侧向侵蚀):线状水流对河谷或沟谷两坡 进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拓宽;侧蚀主要发生在 河床弯曲处;
④向源侵蚀(溯源侵蚀)线状水流向河谷或沟谷的源头进 行的侵蚀,结果使河床伸长;

第三讲:流水地貌

第三讲:流水地貌
岛屿状(多岛型)三角洲。河流含沙 量不多而有潮汐作用的河口区,如恒 河三角洲。
准平原: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 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 态。
山麓面: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坡面洪 流不断搬运风化碎屑而致山坡大体保持 原有坡面平行后退,山体逐渐缩小时在山 麓形成的大片基岩夷平地面。
沙波:河床上由泥沙堆积而成起伏不平的波状
地形称为沙波。
壶穴和岩槛:基岩河床中被水流侵蚀冲磨的深
穴为壶穴。基岩河床中较坚硬岩石横亘于河床 底部而成岩槛。
边滩
通常边滩堆积在河流的凸岸,是由弯道 处的(单向)横向环流所致。 单向环流,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弯 道离心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过水断 面形成的单一闭合的横向环流。 弯道处表层的水流由凸岸流向凹岸,底 层的水流由凹岸补偿流向凸岸,使得凸 岸出现堆积,凹岸出现侵蚀。
第三讲:流水地貌
一、流水作用
地表流水可以分为:坡面流水、沟谷流水、河 流;其中坡面流水无固定的流路由股流组成; 沟谷流水通常发生在山区也叫暂时性流水。 流水的侵蚀按作用方向可分为:下切侵蚀(加 深)、侧蚀(加宽)、溯源侵蚀(加长)。 流水搬运的形式有:推移、跃移、悬移、溶移
二、坡面流水地貌
坡面径流的作用强度
被夺河上游改道,下游因失去源头成为断头河。
而被夺河原有谷地的一部分成为劫夺河与断头 河的分水岭,即所谓的“风口”。
河口地貌
河口类型:根据河流作用与海洋作用的对 比关系可分为: 建设型河口(河道型河口),河流作用 为主;如黄河口。 破坏型河口(河港型河口),海洋作用 为主。如钱塘江口。
河口三角洲
体积 15%-40%
重量>1.5T/m3
重量<1.5T/m3
搬运பைடு நூலகம்质

地貌学:第四章 流水地貌

地貌学:第四章 流水地貌

与大多数发育在山口平缓地区、坡度不足10而面积广阔的冲积扇不同, 慕士塔格山的冲积扇面积袖珍,但坡度可以达到20,几乎一次大规模的 山洪就能造就出一个这样的“非典型”冲积扇。一个个近似标准三角形 的冲积扇紧密地排列在山口,边缘被另外一个同样三角形的绿洲所掩盖, 构成了这样一幅独特的风景。
流淌在四川泸定的大渡河水流湍急,河岸两侧山谷陡峭。由于可开垦居住的 土地非常有限,泸定县城只能建在山麓的冲积扇上。从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两岸的冲积扇几乎完全被密集的房屋建筑所覆盖,一座公路桥连接着大渡河 两侧的交通。河面上还可看到一条铁索桥,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泸定桥。
雨滴的溅蚀与降雨侵蚀力成正比,也与地 表水层厚度成正比,与土壤抗剪强度成反比。 后者受土粒间的结合力、植物根系粘结力以及 土壤紧实度等的影响。
坡面实际受雨面积和坡度的关系
a.直线坡、b.凸形坡、c.凹形坡、d.混合坡
二、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地貌
1、坡面径流的三个作用带
(1) 不明显冲刷带
(2) 冲刷带
雨滴溅落到地面,形成一个小坑。土 粒被抛向空中,扰动了土壤表面。
在片蚀过程中,雨滴对地面的打击也是相 当重要的。雨滴在垂直降落地面时,最高速度 可达7--9米/秒,因此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土 粒受雨滴冲击可以溅到60厘米高和1.5米远的 地方。据估计,一次倾盆暴雨能够扰动多达每 公顷225吨的土壤。在一个倾斜的地面上,雨 滴溅击侵蚀使土壤缓慢地向坡下蠕移。
表2 坡积裙与倒石堆比较
形成原因 物质组成
主要特点
倒石堆
崩塌堆积地 貌(倾卸式急 剧堆积)
碎石与土混杂 堆积,石块或 以块石主。
自顶部向前缘,机 械组分由细变粗。 结构松散、杂乱、 多孔隙,大小混杂 无层理。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章 2-地面流水地貌与堆积物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章 2-地面流水地貌与堆积物

2、泥石流(Debris flow)
泥石流是洪水夹带大量固体碎屑物质沿着陡峻的 山间沟谷下泻而成的特殊洪流。其中粘性泥石流 是高粘度、高密度和高速运动的重力流。
密度大,搬运力强,是洪流的5-50倍;爆发突然,来 势凶猛;破坏力极大,是山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
洪积物与坡积物的区别
① 洪积物具有明显的相变, 但比较粗略,各带之间没 有截然的界线
②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物质 成分较单一,不同地点的 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
③ 分选性差 ④ 磨圆度较低 ⑤ 层理不发育 ⑥ 在剖面上呈现多元结构
① 不具分带现象 ② 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一
般比洪积物成分更单纯, 砾石少,碎屑多,而洪积 物砾石丰富 ③ 分选性比洪积物差 ④ 比洪积物的磨圆度低 ⑤ 坡积物略显层状 ⑥ 坡积物多分布于坡麓,构 成坡积裙,厚度小;而洪 积物分布于沟口形成洪积 扇,厚度较大
A、扇顶相:以巨砾、砾石等粗粒沉积物为主(槽洪
相),夹有细粒沉积透镜体,巨砾间为后续水流细粒 充填,发育急流交错层理。因为有短暂的后续水流, 使细粒物质被带走,因此孔隙度大。
B、过渡相:从砾石过渡到砂,以砂为主,为漫洪相
砂土夹槽洪相砂砾组成。
C、扇缘相:主要是亚粘土、亚砂土组成(漫洪相)
看起来象“纹泥”,透水性差。
沉积学标志
• 沉积结构--营力结构
流 动 营 力 结 构
叠瓦式
离散式 弥散式
充填式
非 流 动 营 力 结 构
洪积物的结构
槽洪相透镜体
漫洪相透镜体
“多元结构”:槽洪相粗粒沉积物成条状由扇顶伸入,剖面上呈 各种透镜状,常与细粒沉积物交互,呈现不连续层状,称“多 元结构”。砾石透镜体代表古河道位置,砾石ab面逆指上游。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_《流水地貌》教学参考素材 (1)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_《流水地貌》教学参考素材 (1)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流水地貌1.河流阶地与河漫滩河谷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阶地在河流地貌中较普遍,每一级阶地由平坦的或微向河流倾斜的阶地面和陡峭的阶坡组成。

一条经历长期发展过程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由河流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被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位置愈高的阶地形成的时间愈久,因而受破坏的程度也愈大,反映在形态特征上也往往很不明显。

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由以侧向侵蚀为主拓宽谷底,转为深向侵蚀为主加深河谷,前者形成河漫滩或谷底平原,后者将河床位置降低到河漫滩或谷底平原以下。

因此,阶地面实质上是古老或早期的河漫滩,而阶坡则是由河流深向侵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坡。

河流侵蚀作用改变的原因,往往是地壳运动或者相当大范围的气候变化。

河流长期侧向侵蚀使谷底加宽,形成河漫滩河谷。

河流在谷底仅占一部分,其余都是河漫滩。

河谷谷底宽度与河流大小、发育时间长短、流速快慢以及地壳运动稳定与否等许多因素有关。

河漫滩河谷形成后,河流在已形成的谷底平坦地面蜿蜒流动,完全不受谷壁的限制,这种河曲被称为自由河曲。

2.冲沟与V字形河谷冲沟是由暂时性线状流水侵蚀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狭窄的沟谷地形,主要发育在植被稀少、物质疏松,地面有一定坡度的地方。

冲沟的形态与其发育时间有关,而地面起伏形态(坡度、坡形)也直接影响冲沟的形态和组合形状。

Ⅴ字形河谷又称峡谷。

这类河谷具有Ⅴ字形河谷横剖面,谷地两壁险峻陡峭,谷底几乎全部被河流占据,谷底狭窄,深度大于宽度。

V字形河谷的谷坡陡直,而深度远大于宽度的峡谷被称为嶂谷。

从河流发育阶段看,V形谷属幼年河谷,它反映了河流处于幼年发育阶段,河流以加深河床的深向侵蚀作用为主,侧向侵蚀作用不明显。

在构造运动上升区域,河谷谷坡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段,当地面抬升速度与河流下切作用协调时,最易形成V字形谷。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深向侵蚀作用十分显著,河谷横剖面也多呈V字形。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

C
D
横向环流可分为单向、双向和复合型环流
B C D
A
C D
A
B
底部汇合型横向环流
主流线 顶流
底流 底部辐散型横向环流
不同的水流状态形成的不同河流地貌
2.环流 漩涡流:当水流绕过障碍物,如沙波的脊部、河床基岩岩槛 以及各种人工建筑物时,都会产生漩涡流,其环流轴轴向 垂直水面。
河流水位变化
河流水位随季节变化。冬季(或旱季)水位下降,其常年低水 位高度称河流平(枯)水位;夏季(或雨季、冰雪消融季节) 水位迅速上涨,其常年洪水位高度称河流洪水位;几十年或 百年一遇的洪水位或低水位称超洪水位或超低水位。
自由曲流
深切曲流
3.分汊型(江心洲型)河床 有些河流的河床分成许多汊,宽窄相间,形似发辫,称为辫流
分汊型河床
河床地貌 1.河床侵蚀地貌 河床基岩经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有岩槛、壶穴、深槽 岩槛:横卧于河床上的坚硬岩石被侵蚀形成的陡坎。岩槛高度大于水深时 形成瀑布,其下的冲蚀坑称为潭。与下游河床形成一个不连续的陡坡,常 形成瀑布或跌水,并构成上游河段的地方性侵蚀基准面。
从河源到河口沿主流线的河床最低点连线称为河谷纵剖面
河流黄 草 坪 宜 宾
黄海海平面
1000
500
重 庆
宜 昌
监 利
0
汉 九 口 江
南 京
吴 淞 口
长江纵剖面图
河流侵蚀基准面与河流均衡剖面
1.河流侵蚀基准面
河流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 到该面以下,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又可 分为终极侵蚀基准面和局部(地方)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 侵蚀的最低基面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局部侵蚀基准面是指河流 流经一些坚硬岩坎、湖泊洼地及主支流汇口处等,他们往往控制着 上游河段或支流的下切作用, 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

4.2 流水地貌及其冲积物

4.2 流水地貌及其冲积物

洪积物的“多元结构”图
1.漫洪相含砾亚砂土、亚粘土,有细微层理 2.槽洪相砂砾透镜体,底部有冲坑 3.砂砾组成的斜层理或交错层 4.砾石盖瓦状排列
4.洪积扇的研究意义
(1)洪积扇反映气候变化
A、气候变湿: 水量增加 → 沉积物增多 → 洪积扇面积变大 B、气候变干: 水量减小 → 沉积物减少 → 洪积扇范围缩小
从扇顶到扇中到扇缘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无绝对界限。 A. 扇顶相:以巨砾、砾石等粗粒沉积物为主(槽洪相),夹有细粒沉积透 镜体,巨砾间为后续水流细粒充填,发育急流交错层理。因为有短暂的后 续水流,使细粒物质被带走,因此孔隙度大。河道内的沉积物叫筛积物。 B. 扇中相:又称为扇形相,为漫洪相砂土夹槽洪相砂砾组成,以砂为主。 槽洪粗粒沉积物成条状由扇顶伸入,剖面上呈各种透镜状(又称填谷粗粒 沉积物),常与细粒沉积物交互,呈现不连续层状,称“多元结构” 。 C. 扇缘相:又称为滞水相,主要是亚粘土、亚砂土组成(漫洪相),透水 性差。 因此,西北地区寻找地下水需要根据扇缘相寻找。
三、泥石流(Debris flow)
1.泥石流的定义
泥石流:泥石流是洪水 夹带大量固体碎屑物质 沿着陡峻的山间沟谷下 泻而成的特殊洪流。其 中粘性泥石流是高粘 度、高密度和高速运动 的重力流。
2. 泥石流的特点
密度大,搬运力强,是洪流的5-50倍;爆发突 然,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大,是山区主要地质 灾害之一; 搬运介质:泥、砂、水 被搬运体:大石块 搬运方式:悬运、推移、惯性移动
(2)洪积扇反映构造运动
A、如山体继续抬升,山前地带相对下降,在老洪积扇前面 可形成新的洪积扇,后者部分地覆盖在前者之上,成为 叠置式洪积扇。 B、如洪积扇的下方相对下降,则形成的新洪积扇顶端向下 迁移,老洪积扇被沟谷水流切割成为洪积台地,或新老 洪积扇以沟谷相连,形成串珠式洪积扇。 C、若洪积扇基部发生构造掀斜运动,则洪积扇轴部会沿构 造掀斜方向不断迁移,形成侧叠式洪积扇。

流水地貌高一地理必修一

 流水地貌高一地理必修一

山坡形态不稳 定,坡面较陡
岩层构造差异
4、重要诱发因素:工程建设、地
震、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岩土软弱面,岩体中存在
裂隙和松软夹层
泥石流的类型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流
冰川泥石流
黄土高原
华北和东 北山地
暴雨引发 泥石流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 川滇山地
降雨泥石流
活动探究五、我国滑坡分布和多发的原因
思考:说出我国滑坡主要分布 地区及多发的原因?
较小 必须有水的参与
滑坡、泥石流比较
(2)相同点:
①主要发生在山区。 ②具有突发性。 ③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 ④由外力作用导致。 ⑤破坏力极强。 ⑥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 ⑦植被覆盖率较低。
合作探究七、黄土高原的环境特点和自然灾害。
(1)描述我国黄土高原地貌的特点,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地貌特点: 千沟万壑 形成原因: ① 黄土土质疏松;
② 地形坡度大; ③ 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④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黄土高原的这种地貌特征,可能造成哪些自然灾害?
干旱、滑坡、泥石流多发
合作探究八、河漫滩的发展演变。
在河漫滩发育演变过程中,新的裸露、湿润土地的形成,为树木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因 而,河漫滩上不同树龄树木的分布隐含着河道演变的许多信息。1968 年,科研人员调查 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图。读图2-19,完 成相关任务。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流水地貌
流水堆积地貌和滑坡泥石流
学习目标
1.运用景观图与示意图,能识别常见的流水堆积地貌并描述其地貌形 态与分布特点,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2.会描述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3 . 借助案例探究分析,理解滑坡、泥石流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范措施,提 高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树立人地协调观。 4 . 通过对滑坡与泥石流概念的对比理解二者之间的差异。

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地表流水主要包括坡面流水和谷地流水,后者又分为沟谷流水和河谷流水。

坡面流水和沟谷流水是暂时性流水,河谷流水是经常性流水。

它们顺着地表的坡向流动,相应地形成各种流水地貌形体。

流水对地表物质的作用主要包括侵蚀、运移和搬运。

侵蚀作用是陆地水体流动及其运移物质一起在运动中破坏地表、使地表组成物质移离原位的作用。

流水侵蚀分为坡面流水侵蚀和谷地流水侵蚀。

庐山地区河流多源于庐山,流向外围江湖平原。

庐山主体是中山,山麓及外围地区为低山、丘陵平原。

因此,流水形成的谷地在不同地段有明显差异。

在庐山牯岭一带,岭谷相见分布,相对高度不大,谷地宽浅,主要由砂岩组成。

庐山的河流地貌保留了许多河流演化、构造抬升的信息,形成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流水地貌特征。

一.谷地地貌1.裂点:庐山的河流裂点有三种类型—旋回裂点、构造裂点和岩性裂点。

旋回裂点是庐山第四纪山体上升,山麓河流的基准面相对下降,山间河流下切溯源侵蚀河床形成的,构造裂点河谷下切中遇到横截河谷的断裂或节理密集带造成的裂点,裂点波折落差大,一般形成瀑布叠水;岩性裂点是由于河谷上下段的岩性软硬不同形成,也可以形成瀑布。

庐山的解放军疗养院处对于一级裂点;黄龙潭和乌龙潭对应二级裂点;石门涧谷地对应三级裂点。

下图是黄龙潭和乌龙潭瀑布。

黄龙潭和乌龙潭虽然同属第二级裂点,但黄龙潭的落差明显比乌龙潭大。

原因是乌龙潭水量比黄龙潭更充足,因为乌龙潭的水流来源包括大校场、东谷等,下切侵蚀更强。

2.谷地形态庐山的河谷可分为四段:上段表现为宽谷;中段为宽谷中套有V形谷;下段表现为峡谷;山麓段大部分为深宽谷。

宽谷:以剪刀峡、汉口峡为界,分成两组。

一组向东北方向亲写,分别是小天池、莲花谷、王家坡宽谷,其间是草地坡和屋脊岭单斜构造山岭,构成平行岭谷组合地貌;另一组向西南倾斜,分别是西谷、东谷、大校场宽谷,谷地之间是牯牛岭和女儿城单斜构造的猪背岭,构成平行岭谷组合地貌。

峡谷:宽谷之下,急转为峡谷。

4.1 流水地貌及其冲积物

4.1 流水地貌及其冲积物

(四)河漫滩
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称为河漫滩。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宽度 往往比河床大十几倍到几十倍,极宽广的河漫滩也称为泛滥平原或冲积平原。
• 河漫滩的形成与发展
河漫滩的形成分为雏形河漫滩、原始河漫滩、河漫滩三个阶段。 河谷的发育是从年轻的V形谷开始的,谷底几乎全为河床所占据,只有在河 弯凸岸形成雏形边滩。随着侧向侵蚀的发展,河谷不断展宽,凸岸边滩不断展 宽、加高、增长,面积也越来越大,于是便形成了雏形河漫滩。 河漫滩的形成与发展
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相对平衡。 河流平衡的另一含义是自动调整。河床在特定时间、空间和物质平衡条 件下的平衡,如果随着流域因素的变化(构造、气候、水量、含沙量、侵 蚀基准面变化),河床形态必然发生相应调整,取得新的平衡。 经典的理论认为,处于均衡状态下的河流纵剖面是一条圆滑的凹形曲 线。
河流动能 : E=(mv2)/2
• 上游与下游水动力条件的差异:势能不同
利用水流动能发电
桃 花 峪
利用水流动能发电
水流运动状态 1.层流与紊流 流。
河流中水质点运动状态有层流和紊
层流的水质点有一定的轨迹,与邻近的质点作平行运动,彼此互不混乱 (图4-1a)。这种流动仅在水库及高含沙量的浑水中或坡面薄层缓流中可 能存在。而在沟槽中很少发生。由于层流没有垂直于水量方向的向上分力 作用,所以一般不能卷起泥沙。 紊流的水质点是呈不规则的运动。并且互相干扰,在水层与水层之间夹杂 了大小不一的旋涡运动(图4-1b)。旋涡的产生,是由于上下各水层流速 不同,分界面上形成相对运动,这种分界面极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微弱的 波动;这种波动逐渐发展,最后在交界面上形成一系列的旋涡。
第一节 河流地貌和沉积物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第三节流水地貌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第三节流水地貌

向源侵蚀与河流袭劫夺
分水岭的迁移导致分水岭一坡的河 流夺取另一条河流的上游段,这种 水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由于构造因素(如岩性、坡度)、侵蚀基 准面位置高低不同或距基准面的远近不同, 导致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向源侵蚀能力强而 首先伸入分水岭地区,分水岭不断降低, 并向侵蚀能力弱的一坡移动,该现象叫分 水岭的移动。
(2)侧蚀也称 旁蚀。使河岸后退, 沟谷展宽,或形成 曲流。
1.1.2 线状侵蚀与沟谷流水地 貌
(3)向源侵蚀又称为溯源侵蚀,是指流水在河谷沟头或 者是使河谷从河口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也可 以通过瀑布的后退实现。 当侵蚀基准面因某种原因下降时,从河口段向上游方 (3)向源侵蚀 向也能发生显著的溯源侵蚀作用。

瀑布后退
侵蚀基准面(补充)

侵蚀基准面(level of erosion)是具有某一特 定高程,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水平面, 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在这一面上侵蚀 停止或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通常分为两类: 永久侵蚀基准面(即海平面)和地方侵蚀基准 面(如:某河段中的一些坚硬岩坎、湖泊与河 流的交汇口等 )。
(4)沟谷流水地貌
坡面细流--线状集流--沟谷水流,从而形成沟 谷地貌的主要营力。
沟壑—沟谷流水地貌
1.2流水搬运作用

两种方式:推移、悬移
悬移
推移
二、河流地貌
谷底
河谷
河床 河漫滩
谷坡(包括阶地)
河谷
2.1河谷的发育阶段


初期:下蚀, v形谷
中期:下蚀、旁蚀同在;连续山嘴和河湾 末期:侵蚀与堆积平衡,河曲和牛轭湖
枯水时的河漫滩
洪水时的河漫滩
河曲蠕移与迂回扇

2.1流水地貌

2.1流水地貌
悦看地理原创
侵权必究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平高 原
地貌
地球表面的形态称为地貌。地貌
山冰
是地球演化的结果,受内、外力
地川
作用而不断变化发展。地貌类型
多样,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
特点各异。
丘海
陵岸
悦看地理原创
平高
侵权必究
地貌成因

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包括板块运动、火山活动、
地震等,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
理由:树龄较周围小,表明树木 出现时间较晚;两侧为陡坎,地 势较低;形态弯曲,早期为曲流
2.推测上游曲流裁弯取直的时间,并 说明理由。
1948年;上游曲流树木年代范围 为10-20年;图片绘制于1968年, 最老树龄为20年。
3.从图中,你还可以获取哪些有关河 道演变的信息?
河流侵蚀地貌小结
地貌景观 分布地区
特点
湿润或半湿润
峡谷 _山__区__
河流阶地 河谷两侧
牛轭湖 平___原__地区
河谷横断面大多呈V___字形,两壁 险峻陡峭,深度通常_大__于__宽度
洪水不能淹没的_阶__梯__状地形,地 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__细_,土 质较为_肥___沃_ 河流裁___弯__取__直__,留下废弃的弯道,
呈“Ω”形
二、流水沉积地貌
流水沉积
流水沉积指河流流水挟带的
泥沙,由于河床坡度减小、水流 流速变慢、水量减少和泥沙增 多等导致搬运能力减弱而发生 沉积.
二、流水沉积地貌
流水沉积物的特点
分选性好,有分层现象 磨圆度高 沉积物颗粒随搬运距离逐 渐变小
悦看地理原创
二、流水沉积地貌
侵权必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积扇1
洪积扇
洪积扇
洪积扇
冲 积 扇
• • • • •
2.洪积扇的形态特征 (1)平面形态扇形 (2)表面被流水切割成放射状沟网 (3)规模大 (4)倾角小
冲出锥由间歇性洪流堆积物组成,呈半圆锥 形,锥顶坡度略大,向下逐渐变缓,分选差,磨圆 度低,面积通常不足1000m 。
2
3.洪积扇 的物质组成
• • • •
(3)流水侵蚀作用分类 A片状侵蚀 B线状侵蚀 下切侵蚀(下蚀)、侧方侵蚀(侧蚀)、溯源 侵蚀。 • 下切侵蚀主要是通过底部辐射型的双向环流来 完成的。 • 侧方侵蚀主要是通过单向环流和底部辐聚型的 双向环流来完成的。 • 下切侵蚀与侧方侵蚀并不是分离开进行的,它 们是同时进行的。
溯源侵蚀与裂点
第一节 流水作用
• • • • • • 一 、河流的环流作用 1 环流 (1)概念 (2)成因:地球自转偏向力、弯道水流的离心力 (3)类型 (4)螺旋流:横向环流与水流向下游的纵向流动结合 起来就形成单向螺旋流 2 漩涡流 • 二、流水的侵蚀作用 • (1)概念 • (2)侵蚀作用方式:掀起地表松散颗粒、磨蚀、溶蚀
3.泥石流的类型:稀性与粘性泥石流
粘性泥石流 固体物质 含量 体积>40% 稀性泥石流 体积15%-40%
重量>1.5T/m3
搬运介质 泥浆 固液相物质移动速度同 很多的龙头,阵流性的 堆积形成泥石流扇,表 面起伏不平
重量<1.5T/m3
水 液态物质相对固态 物质快 一次性的,无明显 的龙头 堆积物处于粘性泥 石流堆积与洪积扇 之间
泥石流,四川丹巴,03.06.
end
泥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1)泥石流沟谷 (2)泥石流扇
泥石流将房屋淹没
冰 川 泥 石 流
山麓剥蚀面(山足面)
岛 状 山
(二)坡面流水地貌
• 1.不明显冲刷带 2.冲刷带 3.淤积带
不明显 冲刷带
冲刷带
淤积带
坡积裙
•坡积物;在坡麓地带,由于坡度变缓、大部分水下渗 等原因,致使碎屑物质堆积,形成坡积物。
•坡积裙:坡积物连片分布于坡麓形成类似展开的裙 裾的地貌,就是坡积裙。
•坡积裙的特点: •A纵剖面形态呈中部微凹的倾斜曲线。 •B岩性与坡地上部基岩岩性相同。 •C磨圆度极低(因搬运距离短)。 •D略具 分选性和倾斜层理。
名称 (1)扇顶相 (2)扇中相 (3)扇缘相 位置 顶部 颗粒粗细 厚度 透水性 强 中 差 其它 透镜体 透镜体 透镜体
粗 (砾石) 大
中部 较细 中 (砾石、砂、粉砂) 边缘 细 小 (亚沙土、亚黏土)
泥石流
•(三)泥石流 • 1. 定义:是一种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水混 合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是种地质灾害。 • 2.形成泥石流的条件: • (1)固体松散物质储备丰富; • (2)坡面坡度与沟谷纵比降较大; • (3)可从高强度降水或冰雪融水获得充足 的 水源供给。
流水搬用作用主要方式
河 流 的搬 运 作 用
四、 流水的堆积作用
• 流水的能量 ,当流水的流量,流速发生 变化时,其能量减小。 • 1.引起堆积的因素 • 流速减小、流量减小、泥沙增多。 • 2.冲积物:流水堆积作用在沟谷中留下 的沉积物。
堆 积 作 用
第二节 暂时性流水地貌
• 一 、坡面流水地貌 (一)坡面径流与坡地发育 • 1.坡面径流 • 2.坡地发育 • 山坡蚀低说 • 山坡蚀退说
第四章
流水地貌
引 言
1.流水地貌:是地表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地表流水 作用的类型是互不相同的,它们造就的地貌也存在着差 别。地表的流水作用可以根据其特征的差异分为以下几 种类型:坡面流水作用和河流流水作用。
2.地表流水的分类
据运动形式分为:面状水流、线状水流 据水流的持续性分为:暂时性水流、经常性水流
河流的溯源侵蚀
河流
纵 剖
瀑 布

河流
深 潭
溯源侵蚀
安 赫 尔 瀑 布
委内瑞拉 境内,落 差979m, 为世界第 一。
尼亚加拉瀑布Leabharlann 尼亚加拉瀑布之夜伊瓜苏瀑布
巴西
黄果树瀑布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的十里龙槽
长江上游由于河流下切侵 蚀形成两岸陡峭的河谷地貌
• 三 、流水的搬运作用 • 流水在流动过程中携带泥沙和移动河床砾石移 动的作用,称为流水搬用作用。流水的搬用作 用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 (一)推移 流水使河床泥沙或砾石沿地面滚动 或滑动的方式移动称为推移,被推动的物质称 为推移质。 • (二)跃移 以跃移方式搬运的物质称为跃移质 • (三)悬移 以悬移方式被搬运的物质称为悬移 质 • (四)溶解(化学)搬运
切沟与冲沟
洪积扇
• (二)沟谷流水的堆积地貌 • 1.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由季节性或突发 性洪流在山口堆积而成的扇形堆积体。洪水河 流携带大量泥沙,砾石搬运物,到出山口由于 坡度急剧变缓、水流分散和下渗、水量减少、 流速减缓,动能降低,因而大量的碎屑物散开 形成以出山口为顶点,向外辐射状的扇形堆积 体。 常年径流也可形成类似扇形地貌,称冲积扇。 两者并无明显界线,主要是发育环境不同。
运动特征
4.泥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特点
• (1)源头和上游地区
• 以侵蚀作用为主,沟谷宽而深,横剖面多为宽而陡的 槽形。
• (2)中游地区
• 多表现为峡谷,若峡谷岩性单一,则…….,泥痕…; 若岩性 不一,则宽…窄…,多级跌水,泥石流物质。
• (3)下游地区
• 位于山麓或谷口地带,以堆积为主,形成泥石流扇形 地。
• 4、冲沟: 切沟进一步发展而成,横剖面呈 V形或槽形,宽深可达数米至数十米,纵剖 面与斜坡完全不相一致,沟底可有多级跌 水,沟头的溯源侵蚀和沟底的向下侵蚀都 很强烈,沟坡不断崩塌后退,是沟谷发育 最强烈的阶段。 • 5、坳沟 :沟谷发育到衰老阶段的形态。横 剖面呈宽浅的槽形,沟坡较缓,沟缘剖面 平滑,纵剖面亦甚平缓,沟底和沟坡常有 茂密的自然植被,沟底可有较厚的堆积物 覆盖,动力过程趋于平衡状态。
二、沟谷流水地貌
• 沟谷:由沟谷水流侵蚀形成的长条状的凹地, 长度几米至几十公里不等。 • 沟谷流水的特点 • ①流量变化极大,暴涨暴落; • ②水流湍急,侵蚀力很强; • ③含沙量大,可能形成泥石流。
(一)沟谷流水的侵蚀地貌
• 按照沟谷横剖面和纵剖面的形态特征,可将沟谷 分为如下几类: • 1、纹沟 • 2、细沟 :沟谷发育的早期形态,规模较小,宽 一般不足0.5m,深几厘米至十几厘米,长数米至 数十米。横剖面呈浅V形,纵剖面与坡面一致。 由于沟谷较浅,一般容易平覆。 • 3、切沟 :细沟发育而成,沟深达0.5~2m,横剖 面呈V形,沟缘明显,纵剖面与沟谷所在的坡面 大体一致,沟床出现小规模的跌水和陡坎,沟头 溯源侵蚀较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