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合集下载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① 底部辐散型的双向环流,这种环流一般出现在枯水 位时的平直河湾。在中枯水位时这种河湾中的水流 一般来说中部流速快,两岸流速慢,形成微下凹的 水面,两岸表层水流向河中心汇聚,底层水为了补 充两岸流失的水量,向两岸流动,形成底部辐散型 的双向环流。 ②底部辐聚型的双向环流,这种环流一般出现在平直 河道的洪水期。在洪水期河床横剖面上河床中部的 水量往往比两岸的水增加的快些。这时的水面略呈 上凸形,表层水从河流中心流向两岸,而两岸水为 了补充河流中流失的水量,自底部流向中心,构造 底部辐聚型的双向环流。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河流:在河谷中常年流动的水流。 河谷是由河流作用造成的长度远远超过宽度的 狭长形凹地。 河流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方式塑造 河流地貌
一、河道水流运动特征 二、河流的侵蚀作用 三、河流的搬运作用 四、河流的沉积作用
一、河道水流运动特征
水流 运动 特征
2)弯曲的河道中单向环流

在弯曲部分,由于水的流动呈弧形,那么 就会产生一个离心力,其方向指向凹岸。 水流在离心力作用下,主流线靠近凹岸, 这样就造成在弯曲边的水流横剖面上水面 存在比降,凹岸附近水面高,凸岸附近水 面低,比降的存在降造一个超压力,超压 力的方向指向凸岸。这个超压力正比于横 比降In
三、片流作用形成的地貌
根据坡地侵蚀与堆积的变化,自上而下,一般将 坡地分为: (1)不明显冲刷带 (2)冲刷带 (3)淤积带 在坡面径流的作用 下,冲刷带和淤积 带将逐渐向上移动, 使坡积裙向上发展, 导致整个地区的地 势日趋和缓。
(1)不明显冲刷带

位于坡地上部,接近分水岭的地带; 地貌类型以浅凹地为代表;冲刷量顺坡随径流 的增大而逐步加大,使浅凹地在具有一定纵向 倾斜凹槽的下端逐渐变深,转化为深凹地。

第五章 第一节流水地貌

第五章 第一节流水地貌

坡面流水是雨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形成的薄
层片流或细流,随地表起伏而流动,没有固定 的流路,因而面状而均匀地冲刷地表松散物质。 如果植被稀疏、地表物质疏松、降水量多且强 度大、坡面形态有利于加快径流流速和增多流 水,那么坡面流水的侵蚀就强烈。坡面流水冲 刷下来的物质或汇入沟谷与河流,是江河泥沙 的主要来源;或在缓坡、坡麓和洼地堆积,成 为坡积物。 当坡面流水和细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自动 汇集为线状集流,再进一步汇集成沟谷水流。 沟谷流水比较集中,有较固定的流路,其侵蚀 能力比坡面流水显著增强,是形成沟谷地貌的 主要营力。 沟谷进一步发展,或得到地下水补给,就形 成有常流水的河谷,河谷中的常流水就是河流。
(一)、河谷地貌 河流是一种经常性的线状流水,它有固定的流路,较稳定的流量和流 速,作用力比较强大,由它所造成的槽形谷地,称为河谷。 河谷是由河流长期侵蚀而成的线状延伸的凹地,它的底部有着经常性 的水流,至于其他成因如构造运动所成的谷地如果没有河流出现,都 不能称为河谷。河谷的长短不一,大的河谷长达数千公里,如亚马逊 河为6516千米,尼罗河为6484千米,长江为6380千米。 1. 河谷的形态
(二)沟谷流水地貌 沟谷流水在不同的部 位其作用方式和强度都不 同,因而产生三种地貌: 即上游集水盆、中游沟谷 和下游扇形地。 (1)沟谷 它是沟谷 流水侵蚀所成的槽形洼地, 小的仅长10余米,大的可 达数十公里。按其发育程 度又可分为四种类型: 1)细沟:它是最初 发育的小沟,深、宽度不 及0.5m,沟的两坡没有明 显的沟缘(图6.18A), 纵剖面与坡面形态大致相 同。
2)切沟:由细沟发展而成,宽、 深度达到1~2m,长数十米以上, 横剖面是“V”形,沟缘明显, 纵剖面与坡面不一致,其下部 成为下凹形(图6.18B)。 3)冲沟:由切沟进一步侵 蚀而成,是沟谷发育的最盛期 的形态,下切作用强烈,深数 米至百米不等,长可达数公里 至数十公里,横剖面呈峡谷状, 纵剖面崎岖起伏,多陡坎和瓯 穴(图6.18C)。 4)坳沟:沟谷发育晚期的 形态,以侧蚀作用为主,谷坡 迅速扩宽,谷底堆积物增厚, 纵剖面比较平缓,横剖面呈宽 槽形。在我国南方的坳沟多开 辟成“坑田”(图6.18D)。

微课课件(流水作用与地貌)

微课课件(流水作用与地貌)
土壤和松散堆积物。
侵蚀作用
水流、冰川、风等外力对地表 进行侵蚀,形成沟壑、峡谷等
地貌。
沉积作用
风、水、冰川等携带的物质沉 积下来,形成各种地貌,如河
流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
地貌的演变规律
自然演变规律
地貌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地球运动 、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多种自 然因素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 程。
人类活动影响
气候变化对地貌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地表形态和地貌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 气候变化对地貌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表形态的演变。
地貌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地貌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研 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地貌研究的前沿动态
数字地貌分析技术
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数字地貌分析技术 在地貌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更精确地揭示地貌 的形成和演化机制。
特征。
记录与总结
要求学生记录观察到的地貌特征, 并总结河流地貌的形成因素和过
程。
河流地貌的模拟实验
实验设计
设计模拟实验,模拟不同流量、坡度、泥沙含量 等条件下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实验材料
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如水、沙子、石头等,以 及实验工具,如测量尺、计时器等。
实验操作与记录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 验结果,得出结论。
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04
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变
河流地貌的形成
河流地貌是由地表水流在地壳表面长期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下 形成的自然地理现象。
河流地貌的演变
随着气候、地形、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 响,河流地貌会不断发生变化。

地貌学 第四节流水地貌PPT

地貌学 第四节流水地貌PPT
在下沉速度线左下方范围,那里水流速度既不足带 走床面泥沙,又不足以支持上游来沙使之继续在水中悬移, 因此来沙迅速沉积,成为沉积区;
在下沉速度和侵蚀速度带之间范围,是个搬运区, 流速不能侵蚀河底泥沙,但上游来沙却不致沉积下来,故成
四、流水的堆积作用
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直径0.06-2.0毫米的 相当于沙一级的泥沙颗粒最易受侵蚀,它的起动速度 最小,当流速为12~15厘米/秒时即可带走;小于 0.01毫米粒径泥沙(粉沙、粘土)是呈悬移状态,不易 沉积的物质。
2、悬移(suspension) 指较细小的泥沙,通常是细粉砂 及粘土,当河流中紊流的上升流速大于它 的沉速时,可以上升到距底床较高的位置 而随水流以相同的速度向下游搬运。
三、流水的搬运作用
3、溶移(solution) 溶解搬运是可溶性物质被水溶解,在河流 中呈均匀的溶液状态被搬运带走。它是一种重要搬 运作用,但对河流的地貌特点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溶解搬运的物质在河谷中沉积的数量是极其微少的, 几乎全部被河水带到海洋中沉淀。
(1)、弱冲刷带。位于分水岭地段,地形和缓,集水 量较小,片流冲刷能力很弱。 (2)、冲刷带。位于坡面中部,坡度较陡,片流水 量因沿程补给(雨水)而增大,冲刷强烈。 (3)、淤积带。位于坡麓,由于坡度转缓和流速降 低而发生淤积。
(一)、暂时性流水作用
2、暴流作用
暴流又称为沟谷水流,它是暂时性的线状流水, 有固定的流路,但它与另一种线状流水即河流又有很 大不同。它的水文特点是:
贵州黄果树瀑布
美国尼亚加拉瀑布
二、流水的侵蚀作用
(3)、侧向侵蚀(lateral erosion) 指流水对沟谷和河谷两岸进行冲刷的作用。任何一条 自然河流,由于地表形态的起伏和岩性差异,河床的发育 总是有弯曲的。弯曲处,流水由于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向 圆周运动的弧外方向偏离(即偏向弯道的凹岸),促使水流冲 击侵蚀凹岸。即使比较平直的河道,水流在地球自转偏向 力(即科里奥利力)的影响下,也可发生侧向侵蚀,北半球河 流偏向右岸侵蚀,南半球河流向左岸侵蚀。侧向侵蚀的结 果使谷坡后退,沟谷或河谷展宽。

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

流的溯源侵蚀而消失,所以是暂时性的、局部的。
• 后者是指海面,它是控制整条河流下蚀的最终基准面。不 过河口地区的河床深度往往在海面以下,这是因为河流人 海时,仍具有较大的惯性力冲刷床底之故。
侵蚀基准面
流水下蚀的极限平面。 可分为: 暂时侵蚀基准面; 终极侵蚀基准面。
湖面
海平面
侧向侵蚀(旁蚀):
• 指流水对河(沟)谷两坡的侵蚀。这种侵 蚀在弯曲的河(沟)床凹岸特别明显,因 为这里的水流离心力作用最强。在顺直 的河床中,水流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 用,北半球河流的右岸,南半球河流的 左岸侧蚀作用也较强。侧蚀作用的结果 使谷地扩宽、谷坡后退。
(一)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的概念:流水破坏地表物质,使它脱离原 位的作用。 侵蚀作用的方式有二种:
一是化学溶蚀:它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 二是机械侵蚀:它是流水以其动能产生推力和上举力, 物质脱离地面进入水中。
流水的机械侵蚀(类型及侵蚀结果)
①片蚀(面蚀):面状水流对地表的侵蚀,结果使 地面高度均匀降低;
②下蚀(下切侵蚀):线状水流对河谷或沟谷底部 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加 深;下蚀在上游及山地区最强烈; ③侧蚀(侧向侵蚀):线状水流对河谷或沟谷两坡进 行的侵蚀,结果使谷坡后退,河谷(沟 谷)拓宽;侧蚀主要发生在河(沟)床 凹岸;
④溯源侵蚀:线状水流向河谷或沟谷的源头进行的侵 蚀,结果使河谷(沟谷)伸长;
(2) 急陡的沟谷地形
沟谷是泥石流发生时排泄固体物质的通道,一般沟谷坡度越大, 所造成的动能也大,最有利于泥石流的发育。
(3)充足的水分
水是泥石流发生的必须条件之一,它不仅增加固体物质的重量和 下滑力,以及诱发泥石流的发生,而且还是加强泥石流发展的主 要动力。因此暴雨和冰雪融化季节,是泥石流发生频率最多的时 期。

24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24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河北正定中学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二十四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要点提示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多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海拔/m5 ()00 -4 000 -3 000 -2 000 -1 ()00 -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在河流的上游,往往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作用表现得最为强烈,常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

2.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

地貌分布成因地貌特点图示冲积扇山前(山口处)河流流出山谷,水道变宽,地势变缓,流速急速下降,携带的物质堆积。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 _ X#二P 汇集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废弃的河漫滩连接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河口三角洲河口地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二典型试题【必做题】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3题。

F面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

下面右图为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4-5 题。

5.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河段的流向为自东北流向西南C.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

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前缘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A.①②B.②④ C .②③2.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A.①④B.②④ C .①③3.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卜列说法止确的是D.①④D.③④A.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C.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B.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D.河谷横剖面由“ U”形变为“ V”形。

第三章 流水地貌

第三章  流水地貌

第二节 河床、河漫滩、阶地
河谷断面图
一、河床地貌
(一)河流的自我调节作用(水流——河床)
当水流所携带的泥沙量<它的挟沙力时,它就从河床上攫 S——夹沙力 2 K——常数 取泥沙,因而发生冲刷。 河床变宽 V——河流的流速
S K V
Q——流量 相反,如果水流挟沙太多,超过了它的挟沙力,其中一部
3.堰堤式河漫滩
在顺直或微弯河段,由于河水在洪水期漫溢河岸, 大量悬移质在岸边附近沉积下来,形成天然堤。在多次洪水 作用下,天然堤不断增高,河床也不断淤高,成为地上河。 天然堤后是低洼地,常形成湿地、沼泽或湖泊。
/programs/view/KWmDMFR1STc
(二)搬运作用:
河流携带泥沙及溶解质,并推移床底沙砾的作用。 推移:泥沙颗粒沿河床底滚动、滑动称为推移。 跃移:床底泥沙呈跳跃式向前搬运。 悬移:水流中携带细小的泥沙以悬浮状态进行搬运。
溶解质搬运:河流带走溶解于水中的溶解质 。
(三)堆积作用
(河流能力降低时)
(河床坡度降低、河流流量减少、人工筑坝等)
Q V A 分较粗的泥沙就会堆积下来。
河床淤积
V——流速 A——河流断面面积 河床变窄
过水断面减少
水流夹沙能力 增强
水流夹沙能力 减少
过水断面增大
河床侵蚀
河流的自动调节作用(河床动力——形态反馈机制)
(二)河流纵剖面
1、河流纵剖面——从河源到河口,沿河床最低点所作的剖面。 一般河流,上游河段纵剖面坡度较陡,中下游坡度较缓, 从总体上看,大多数河床的纵剖面呈凹形。 2、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到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步失去侵
朔源侵蚀:
又称向源侵蚀,是线状流水向分水岭方向的侵蚀。 它是河流下切侵蚀作用的结果; 其使河床伸长,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第四章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2)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章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2)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从上游看彩虹桥
分 汊 型 河 床
游 荡 型 河 床
山 区 小 溪
河床底部的火山岩砾石(Arizona)
河漫滩
概念:分布在河床两侧,洪水时往往被淹 没的平整地面,叫做河漫滩。
沉积结构:河漫滩的表层往往为细粒的粘 土和粉砂,而其下往往是粗粒的河床沉积 物,具有典型的二元相沉积结构。
河漫滩的形成
鸟足状三角洲 尖头状(鸟喙状)三角洲 扇状三角洲 梳状三角洲; ……
三角洲的类型
根据三角洲的 平面形态和水动力 特征可以划分为: 鸟足状三角洲— —河流作用为主; 如经过波浪作用改 造形成扇状三角洲。 尖头状或者鸟喙 状三角洲——波浪 作用为主; 梳状三角洲—— 潮汐作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 过渡型三角洲— —两种以上的水动 力势力相当
1

2 雏形河漫滩阶段



3 河 漫 滩 阶 段
河漫滩类型
河曲型漫滩 汊道型漫滩 堰堤式漫滩
迂回扇形成的平面示意图——曲流运动与点沙坝的形成
河曲型河漫滩——迂回扇形成剖面
在河漫滩的近河床地带,由于水深突然变小,阻力变大,流速变小, 挟沙力降低,使泥沙沉积下来,形成贴近河床并与河岸平行的沙堤—— 河岸沙堤(滨河床沙坝)。由于河床的快速侧向移动,形成了多条大致 平行的河岸沙堤,它们组合成扇型,称为迂回扇。
流域地貌
水系和水系类型
河流干流及其所属各 级支流组成的河流系 统
人们通常采用分支法 和分级法表示干支流 之间的关系。
水系类型
树枝状水系 平行状水系 格子状水系 放射状水系 环状水系 分散洼地状水系 扭曲状水系
分水岭的移动与河流袭夺

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流水对地貌的改变具有三种作用,即侵蚀作用、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叫做流水作用。

这三种作用主要受流速、流量和含沙量的控制。

一定的流速、流量只能夹运一定数量和一定粒径的泥沙。

当流速、流量增大或含沙量减少时,流水就会发生侵蚀,从而夹带更多的泥沙;反之,当流速、流量减小或含沙量增加时,就会发生沉积。

通过侵蚀、搬运、沉积,流水作用于地表岩石或沉积物形成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即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是水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与标志。

流水地貌可以划分为坡面流水地貌、沟谷流水地貌和河流地貌。

一、坡面流水作用与地貌坡面流水是雨水或冰雪融水直接在地表形成的薄层片流和细流,出现的时间很短。

细流在流动过程中时分时合,没有固定流路,因而能比较均匀地冲刷地表松散物质。

坡面流水的侵蚀强度主要受降水性质、地形、坡面组成物质和植被等的影响。

在一定地形条件下,如果地表组成疏松、植被稀疏、降水量多且强度大,坡面流水的侵蚀就强烈。

雨滴对地面的溅击,不仅可以直接造成表土流失,而且还可以增加地表薄层水流的紊动性,加强水流的侵蚀能力,同时破坏土壤的结构,使表土分散,给水流冲刷创造条件。

因此,坡面侵蚀作用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密切相关。

坡面坡度与坡面水层厚度,是坡面流水进行冲刷的动力条件。

它们决定水层重力沿坡面的分力,即反映水流动能的大小。

坡面坡度增大,径流流速加快、动能增大,对坡面的冲刷增强。

但当坡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却因为受雨面积减小而使坡面流量减小,对坡面的侵蚀反而减弱。

据研究,在坡度小于20度时,坡面冲刷强度随着坡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在20~40度之间,坡面冲刷强度仍然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加的速度有所减缓;在40度时,坡面冲刷强度达到最大;在40~90度之间,随着坡度的增大坡面冲刷强度逐渐减小(图9-10)。

图9-10 坡度-侵蚀强度关系示意图一个坡面,在顺坡方向降雨及入渗强度、坡面物质组成都一致的情况下,在分水岭顶部由于地面比较平坦,片流较小,冲刷能力微弱,成为微弱侵蚀带;坡面的中段,坡度一般比较陡,流量比较大,冲刷强度也大,成为强烈侵蚀带;坡麓地段,因为坡度变缓,流速变小,出现了堆积现象,成为堆积带。

第三讲:流水地貌

第三讲:流水地貌
岛屿状(多岛型)三角洲。河流含沙 量不多而有潮汐作用的河口区,如恒 河三角洲。
准平原: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 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 态。
山麓面: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坡面洪 流不断搬运风化碎屑而致山坡大体保持 原有坡面平行后退,山体逐渐缩小时在山 麓形成的大片基岩夷平地面。
沙波:河床上由泥沙堆积而成起伏不平的波状
地形称为沙波。
壶穴和岩槛:基岩河床中被水流侵蚀冲磨的深
穴为壶穴。基岩河床中较坚硬岩石横亘于河床 底部而成岩槛。
边滩
通常边滩堆积在河流的凸岸,是由弯道 处的(单向)横向环流所致。 单向环流,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弯 道离心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过水断 面形成的单一闭合的横向环流。 弯道处表层的水流由凸岸流向凹岸,底 层的水流由凹岸补偿流向凸岸,使得凸 岸出现堆积,凹岸出现侵蚀。
第三讲:流水地貌
一、流水作用
地表流水可以分为:坡面流水、沟谷流水、河 流;其中坡面流水无固定的流路由股流组成; 沟谷流水通常发生在山区也叫暂时性流水。 流水的侵蚀按作用方向可分为:下切侵蚀(加 深)、侧蚀(加宽)、溯源侵蚀(加长)。 流水搬运的形式有:推移、跃移、悬移、溶移
二、坡面流水地貌
坡面径流的作用强度
被夺河上游改道,下游因失去源头成为断头河。
而被夺河原有谷地的一部分成为劫夺河与断头 河的分水岭,即所谓的“风口”。
河口地貌
河口类型:根据河流作用与海洋作用的对 比关系可分为: 建设型河口(河道型河口),河流作用 为主;如黄河口。 破坏型河口(河港型河口),海洋作用 为主。如钱塘江口。
河口三角洲
体积 15%-40%
重量>1.5T/m3
重量<1.5T/m3
搬运பைடு நூலகம்质

石大自然地理学课件05地貌-3流水地貌

石大自然地理学课件05地貌-3流水地貌
• 气候变化与地壳上升可使洪积扇受到切割,形 成洪积扇阶地。
• 常年径流形成类似扇形地貌,称为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洪积平原均可统称为 冲积平原,冲积平原组成物质常粗细相间。
➢ 扇形三角洲:前缘受海浪作用,岸线圆滑
➢ 尖头状三角洲:波浪作用强,前缘沉积物多受 波浪改造
➢ 多岛型三角洲:受潮流控制汊流河口多形成喇 叭型,口门外有长条状潮流沙坝。
• 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区季节性或突发性洪流 在河流出山口因比降突减、水流分散、水量减 少而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
• 洪积扇相连可形成山麓洪积倾斜平原
第三节 流水地貌
一、流水作用 流水在运动过程中,使沿程物质发生侵蚀、搬运
和堆积,形成各种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这类 由流水作用塑造的各种地貌称为流水地貌。
地表流水可分为:坡面流水、沟谷流水、河流三 类。
坡面流水的侵蚀呈片状; 沟谷流水与河流的侵蚀呈线状,并有下切、侧蚀
与溯源侵蚀三种形式;
流水对泥沙的搬运:推移、悬移。
环流:河道中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横向运动,表层 与底层的横向水流方向相反,在过水断面上横 向水流形成封闭系统,即环流。
旋涡流:在天然河道不规则河岸附近及河底起伏 的后面,由于水流的离解,液体常以质点群的 形式围绕一个公共轴转动,称漩涡流。 河岸 附近绕垂直轴旋转的直轴旋涡,常对岸边产生 强烈冲蚀,引起河岸崩塌。 河床底部岩槛及 沙坡等起伏处形成的横轴漩涡流,会使床底发
➢ 过渡性泥石流
➢ 粘性泥石流:固体含量0.55-0.78,在缓坡上不 发生散流,前锋突起,破坏力大。
➢ 塑性泥石流:流动性弱而滑动明显。
• 泥石流地貌的类型:泥石流沟谷与泥石流扇
• 泥石流沟谷上段为松散物质区;中段为通过区 多深切峡谷;下段为堆积区,形成独特泥石流 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活动:
都江堰水利工程
(1)在洪水期,为什么都江堰能 保证灌区不受洪水威胁?在枯水期, 又如何保证有足够的水量进入灌区?
弯道水流产生离心力 (水流在此打漩) 表层水流向凹岸 底层水流向凸岸
大部分水流随底层水流 向外江
(80%的砂石由外江带走)
活动:
都江堰水利工程
(2)为什么都江堰能最大限度地 减少泥沙通过宝瓶口进入灌区?
溯源侵蚀
溯源侵蚀是指在河流或沟谷 底部地形变陡之处,因流水 冲刷作用加剧,受冲刷的部 位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的现 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思考
万里长江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 腾而下,巴塘县城境内进入云南,与澜沧 江、怒江一起在横断山脉的高山深谷中穿 行形成了“三江并流”的壮丽景观。到了 香格里拉县的沙松碧村,突然来了个100 多度的急转弯,转向东北,形成了罕见的 "V"字形大弯,“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 原壮大观”,人们称这天下奇观为“长江 第一湾”。
山前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中下游或河 流宽谷
河流中的沙洲,江心洲四面环 水
由河流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有的江心洲平时出露水面, 洪水泛滥时顶部会没入水中,发生泥沙沉积;有的江心洲
则长期出露水面,洪水期也不没入水面以下
中下游
平坦开阔
在平原地区,河流侧向发展导致凹岸侵蚀后退、凸岸堆积 前伸,河曲不断向下游移动,形成曲流带。当河床弯曲越
江心洲因其规模较大, 在分汊河床消亡时与 河岸或河漫滩相连接, 可成为河漫滩的一部 分。
心滩与江心洲
活动
当河流进入海洋时,河水很快分散, 由于流速突然降低而产生沉积作用, 同时河水与海水混合,海水中的离子 使河水中不易沉积的胶体物质絮凝沉 降。在大河河口,尤其是河流泥沙含 量高的河口,因泥沙大量沉积而形成 三角洲。据此讨论三角洲形成的物质 条件和动力条件。

第六节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第六节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2.岩坎和瓯穴
高差不足1 米者为跌水;

高差大者为瀑布。
第六节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深度超过5米以上者, 俗称龙潭。
壶广 穴东
揭 西 河 流 中 的
第六节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3.沙波
❖ 由河床底部沙质推移质所形成; ❖ 多数沙粒在迎水坡堆积,沙波总体移动是向上游发
展,称为逆行沙波。
第六节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第六节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珠江三角洲
•湾内三角洲,其轮廓受 古海湾的限制而成底边 蕉门 虎门 朝上的倒置三角形。
洪奇沥
横门
•复合三角洲,由西江、
崖门
虎跳门 磨刀门
北江和东江联合冲积而 成。
•河汊纵横,八大出海口
门。
第六节流鸡水啼作用门与流水地貌 •冲积层厚度不大,但向
海伸展速度很快。
第六节 流水作用 与流水地貌
(P92——102)
第六节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一、流水作用
(一)流水的动能
(二)流水中水质点的运动E方式
mv
2
1.层流和紊流
2
2.漩涡流
3.环流
(三)地面流水的种类
❖ 片状水流:坡面流
❖ 线状水流 暂时性沟谷流 河流
(四)流水的侵蚀、第六搬节流运水作、用与堆流水积地貌作用
流水的堆积作用
❖ 当流水的水量减少、坡度变缓、流速降低或携带泥 沙增多时,其动能减小,一部分物质就在坡麓、河 谷、平原等地沉积下来,称为流水的堆积作用。
第六节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二、坡面侵蚀与地貌
(一)坡面侵蚀
坡面流把坡面上的细小颗粒带到坡麓或沟谷中, 从而使坡面后退或降低的过程。 ❖ 雨滴的激溅作用 ❖ 片流的洗涮作用 ❖ 坡面侵蚀——水土流失的主要方式 如何防止水土流失? (二)坡面侵蚀与堆积地貌 ❖ 侵蚀地貌 ❖ 堆积地貌:坡积裙第六节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第三节 流水地貌

第三节 流水地貌

坡面侵蚀物堆于缓坡、洼地与坡麓,形成由亚粘土、沙粒和 细岩屑组成的、分选差和磨圆度极低,仅粗具倾斜层理的坡 积物。
坡积物连片分布于坡麓形成坡积裙或坡积裾
三 沟谷流水地貌
坡面细流最终将汇集形成流路相对固定、 侵蚀能力增强的沟谷水流,并形成沟谷地 貌。
岩性软弱、植被稀少、降水强度大对沟谷 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侵蚀基准面——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
。当河床趋于注入水体的水面时,河水失去了势能
差,不再流动。这时一蚀作用也就停止了,因此, 注入水体的水面就是河流的侵蚀基准面。 河流的最终侵蚀基准面——海平面 有些内陆河流,河口通向湖泊,因此湖面可以说是 地方暂时性的侵蚀基准面。
河流的劫夺
分水岭两侧坡地上的岩性强弱不一致,坡 角大小不一,降水、日照和植被覆盖有显 著差别,距基准面距离远近不同,就会导 致两侧坡地剥蚀速度和侵蚀速度的明显差 异,溯源侵蚀力较强的河流促使分水岭位
3)前三角洲相:位于波基面以下,距河口最远。以海相沉 积为主,沉积物最细,主要是粘土及淤泥,富含有机质 淤泥及海相生物化石,具有水平层理。该层往往是石油 的生油层
三角洲的分类--按形态特征
河流型三角洲:它发育在河流作用力较强,来沙 丰富的河口区,发育出的三角洲主要有二种:一 是扇形三角洲,二是鸟足形三角洲。扇形三角洲 的发育模式是当河流进入河口时,首先在口门堆 积出沙洲,又称拦门沙,它的出现,促使河口分 流,形成二汊,以后又在分流河口上堆积出次一 级的拦门沙及次级分流河口。如此重复发展后, 最终形成一系列的拦门沙,它们从水下浅滩,演 变为沙洲,再露出水面成为沙岛,这些沙岛扩大 和互相并合,最后成为扇形三角洲平原,其内汊河 呈放射状,条数多,密度大
浅滩的生成主要是由于流速骤减,挟沙能力降低 而堆积所成。出现的位置多在宽浅河床的岸边, 弯曲河床的凸岸,束窄河段的上游壅水处及下游 扩宽处,支流汇入主流的汇口处以及上、下深槽 之间的过渡处等

4第四章 流水地貌

4第四章 流水地貌
第四章 流水地貌
1
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 的地貌
2
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 的地貌
3
河流的作用
4
河流地貌
5
河口地貌
6
流域地貌
0
由地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地貌, 统称为流水地貌。 流水作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流水地貌:流水作用所塑造的各种地貌,有流 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存在区域差异。
• 直接结果——其结果是导致河床发生侧 向迁移,并导致河曲的发育。
24
溯源侵蚀
• 概念解释 溯源侵蚀指的是河流向源 头或山坡的后退侵蚀,使河谷延伸加 长直抵分水岭。
• 本质 是河流下切作用在源头或河床 的瀑布、裂点处向上发展的结果。
• 影响因子 与流速、水量、岩性和土层 的松软有关
25
26
三、河流的搬运作用
在广大的山区范围内,发育完善的山地沟谷地形, 按其纵剖面的特征及侵蚀沉积过程的差异,可以分为三 个部分
集水盆 沟谷主干 洪积扇
➢ 洪积扇的形态与成因 ➢ 洪积扇的结构 ➢ 气候变化,构造运动对洪积扇发育的影响
9
10
三.泥石流及其形成的地貌
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灾害,是介于 崩塌、滑坡等块体运动与挟沙水流运动之间的 一系列连续流动现象(过程)。它是由大量泥 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相混合组成,沿山坡 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固液两相流)。
按泥石流流体性质分三类:
• (1)粘性泥石流 • (2)稀性泥石流 • (3)过渡性泥石流
11
2. 泥石流的三个主要形成条件 A 固体松散物质储备丰富 B 坡面坡度与沟谷比降较大 C 充足的水源供给
3. 一条发育比较完善的泥石流沟谷,大多有形 成区(包括清水区和固体物质补给区)、流 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相应地 上游—侵蚀 区; 中游—以搬运为主;下游—堆积区

第四章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2)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章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2)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曲流与冲积平原地貌
(西 阿 西波 比罗 河 9 曲号 、所 )牛 摄 轭 湖 及 漫 滩 附 近 的 密
Mississippi
Vicksburg
深切曲流

道桥深 (,切 桥曲 下流 为裁 取弯 直取 后直 的形 新成 河拱 Natural Bridges National Monument, Utah

水系类型
树枝状水系 平行状水系 格子状水系 放射状水系 环状水系 分散洼地状水系 扭曲状水系
பைடு நூலகம்
分水岭的移动与河流袭夺
如果分水岭两侧侵蚀速度差别不大,在长 期剥蚀过程中,分水岭逐渐降低,但不发 生明显的位置移动 由于某种原因,分水岭某一侧的河流溯源 侵蚀能力强,导致分水岭脊线向另一侧移 动;并逐渐切穿分水岭,抢夺分水岭另一 侧河流上游的水,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为 河流袭夺。
(a) (b)
(c)
(d)
(e)
(a) 侵蚀阶地 (b)上叠阶地 (c)内叠阶地 (d)基座阶地 (e)埋藏阶地
非旋回阶地——构造阶地
非旋回性阶地——河曲阶地
新墨西哥盆地中河曲凸岸发育窄小的河漫滩,但阶地面积广阔
冰川补给的曲流两侧是泛滥平原和低矮的阶地 (Greybull, Montana)
两种介质(海水、淡水): 淡水浮于海水之上流动,形 成盐水楔
三重作用(波浪、潮流、径 流):径流是带来泥沙物质主 要动力,波浪与潮流对物质起 着再搬运、再分配的作用
河口
双向水流:落潮流方向与 径流一致,涨潮流方向与径 流相反
快速沉积(顶托、凝絮、断面展宽): 有利沉积部位:涨落潮流的动力平衡 带——口门;多汊道的分汊口;河口盐 水楔顶端
侵蚀循环理论

第四章流水地貌

第四章流水地貌

横向环流与河流侧蚀
(3)涡流
环流轴直立的涡流——掏蚀河岸
环流轴水平的涡流——使床底沙波向下游移动, 并掏蚀河底。
2.河流作用
向源侵蚀(溯源侵蚀)—裂点后退
侵蚀作用 下切侵蚀(磨蚀、冲蚀、溶蚀)
侧方侵蚀(横向环流,地球偏力)
悬移 河流作用 搬运作用
跃移
推移(滚动或滑动)
V
堆积作用
侧压力
mg
河流裂点
天然堤决口 天然堤 地上河 河间积水洼地 沼泽 牛轭湖 河床 河间地泛滥平原
决口扇 天然堤决口 天然堤 河间积水洼地 沼泽 牛轭湖 河床 河间地泛滥平原
冲积平原的结构与微地貌
山前平原
地上河
中部平原
滨海平原
1.地上河;2.决口扇;3.天 然堤决口;4.天然堤;5.河 间积水洼地;6.沼泽;7.牛 轭湖;8.河间地泛滥平原
微弯河流与弯曲河流示意图
Figure 10.54 Incised meanders can form by uplift
(3)分汊型河床
河床呈莲藕壮,窄段 为单一河床,宽段河 槽中有一个或多个江 心洲,水流分成多股 汊道。 江心洲与河漫滩一样, 洪水期才被淹没。
Figure 10.19 (A) A midchannel bar can divert a stream around it, widening the stream. (B) Braided stream. Bars split main channel into many smaller channels, greatly widening the stream.
第四章 流水地貌
Chapter 4 Fluvial Landforms

自然地理流水地貌

自然地理流水地貌
阶 地 沉 积 物Fra bibliotek 1、阶地的成因
①地壳升降运动:当地壳相对稳定或 下降时,河流以侧向侵蚀作用为主, 此时塑造出河漫滩;然后地壳上升, 河床纵比降增加,水流转而下切,于 是原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阶地。 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则可形成 几级阶地。
②气阶候地变的化成:因气候1 变化影响到河流水量和
②河汊漫道滩型的河类漫滩型:是心滩并岸而成的
河漫滩。洪水期心滩的两侧对岸发生 强烈侵蚀,泥沙通过底流带到心滩两 岸堆积,成为高起的沙堤,沙堤之间 为洼地。 ③堰堤型河漫滩:发育于顺直或微弯 河床的两岸。
微地貌由河岸向陆可分为三个部 分:天然堤带、泛滥平地带、湖沼洼 地带。
(四)阶地(Riverterrace)
积阶地根据多级阶地之间的接触关系, 还可分为上叠阶地、内叠阶地等。 ③基座阶地:阶地由两种物质组成,上 部是河流冲积物,下部是基岩。它是由 于河流下切的深度超过了原冲积层的厚 度,切到基岩内部而形成的。它分布于 新构造运动上升显著的山区。 ④埋藏阶地:指早期形成的阶地被后期 冲积物覆盖而埋入地下的类型,这种阶 地不显露于地面,多出现在下游段。
1、侵蚀作用 指流水破坏地表,并带走地表物质的作用;
◆流水侵蚀的方式: 化学溶蚀——水对可溶性物质的溶解; 机械侵蚀——流水以其动能使物质脱离
地面,进入水中。
★流水机械侵蚀的类型
①片蚀(面蚀):面状水流对地表的侵蚀,结 果使地面高度均匀降低; ②下蚀(下切、垂直侵蚀):线状水流对河谷 或沟谷底部进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 加深;下蚀在上游及山地区最强烈;
这时,因河谷仍比较窄,洪水 时水深和流速仍然较大,在谷底的 堆积物仍以粗粒的推移质如砾石和 砂等为主,而悬移质如泥和粉沙则 被水流带往下游。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第三节流水地貌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第三节流水地貌

向源侵蚀与河流袭劫夺
分水岭的迁移导致分水岭一坡的河 流夺取另一条河流的上游段,这种 水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由于构造因素(如岩性、坡度)、侵蚀基 准面位置高低不同或距基准面的远近不同, 导致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向源侵蚀能力强而 首先伸入分水岭地区,分水岭不断降低, 并向侵蚀能力弱的一坡移动,该现象叫分 水岭的移动。
(2)侧蚀也称 旁蚀。使河岸后退, 沟谷展宽,或形成 曲流。
1.1.2 线状侵蚀与沟谷流水地 貌
(3)向源侵蚀又称为溯源侵蚀,是指流水在河谷沟头或 者是使河谷从河口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也可 以通过瀑布的后退实现。 当侵蚀基准面因某种原因下降时,从河口段向上游方 (3)向源侵蚀 向也能发生显著的溯源侵蚀作用。

瀑布后退
侵蚀基准面(补充)

侵蚀基准面(level of erosion)是具有某一特 定高程,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水平面, 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在这一面上侵蚀 停止或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通常分为两类: 永久侵蚀基准面(即海平面)和地方侵蚀基准 面(如:某河段中的一些坚硬岩坎、湖泊与河 流的交汇口等 )。
(4)沟谷流水地貌
坡面细流--线状集流--沟谷水流,从而形成沟 谷地貌的主要营力。
沟壑—沟谷流水地貌
1.2流水搬运作用

两种方式:推移、悬移
悬移
推移
二、河流地貌
谷底
河谷
河床 河漫滩
谷坡(包括阶地)
河谷
2.1河谷的发育阶段


初期:下蚀, v形谷
中期:下蚀、旁蚀同在;连续山嘴和河湾 末期:侵蚀与堆积平衡,河曲和牛轭湖
枯水时的河漫滩
洪水时的河漫滩
河曲蠕移与迂回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
(d)
(e)
(a) 侵蚀阶地
(b)上叠阶地
(c)内叠阶地
(d)基座阶地
(e)埋藏阶地
非旋回阶地——构造阶地
非旋回性阶地——河曲阶地
新墨西哥盆地中河曲凸岸发育窄小的河漫滩,但阶地面积广阔
冰川补给的曲流两侧是泛滥平原和低矮的阶地 (Greybull, Montana)
Rakaia 河谷阶地, 近处的阶地面作为牧场,左侧远处可以看到两级高级 阶地( South Island of New Zealand)
第四节 河流地貌
常年性的水流作用于地表,形成的地貌称 为河流地貌。宏观上一般表现为线形洼地, 称为河谷
河谷地貌
河床 河漫滩 河流阶地
河谷剖面形态发育阶段
谷坡逐渐变缓,谷底沉积增多,形成较为宽广平坦的谷底
河 谷 的 发 育 与 基 本 形 态
(a)河流在起伏不平的,主要受构造影响的原始地面上流动;(b)河流 比降趋于一致,湖泊、沼泽被疏干;(c)河床达到均衡剖面,河床两侧开 始发育冲积平原;(d)由于河流的侧蚀,冲积平原不断展宽,并向上游和 支流发展
第五节 河口地貌
河流入海、入湖或入水库的地段,称为河 口地区,简称河口。河流在河口地区主要 由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叫做河口地貌。
河口区通常可以划分 为近口段、河口段和口外 海滨段。
• 近口段尽管受到潮汐的 顶托,但仍然以河流作用 为主;
• 河口段河流与潮流共同 作用,双向水流和河床不 稳定是河口段的特点;
不同河段的河谷形态
上游:河流发育在山地或高原,下切强烈, 表现为嶂谷或隘谷
中游:山地丘陵与平原交界区,河谷宽阔, 谷底发育大片冲积平原
下游:主要流经平原地区,多由人工筑坝 约束河流,部分含沙量大的河流可以形成 地上河
在河流上游,下切强烈,往往形成隘谷或嶂谷 (金沙江虎跳峡)
大峡谷中的河流 切入到火山岩中,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Wyoming)
一、河水的运动特征
纵向运动:河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河槽不 断向下游流动,重力是决定河水纵向运动 的基本动力。
其它形式运动:河水在运动过程中,同时 还受到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机械摩 擦力等作用。产生层流和紊流,环流,漩 涡流等。
层流与紊流
层流:水质点彼此平行, 保持稳定的速度和方向
紊流:水质点不规则运动, 速度和方向不相同,且不断 改变
试验得出河床平面形态与河床比降、河流曲折率关 系(冲积河床)
顺直型河床 底部地貌: 边滩与深槽:
(California)
——
弯 曲 型 河 床
自 由 曲 流
曲流与冲积平原地貌
Vicksburg Mississippi
(西阿 西波 比罗 河9 曲号 、所
)牛摄 轭 湖 及 漫 滩
附 近 的 密
地貌
流水作用
流水对地貌的改变具有三种作用,即侵蚀作 用、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这三种作用主要受流 速、流量和含沙量的控制。 当流速、流量增大或含沙量减少时,就会发生 侵蚀; 当流速、流量减小或含沙量增加时,就会发生 沉积。 当流速、流量的大小与所携带泥沙相适应时, 既不侵蚀,也不堆积。 概念: 地表流水通过侵蚀、搬运、沉积,形成 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称流水地貌。
• 口外海滨段以海洋作用 为主,除潮流作用外,还 有波浪和海流的作用。
河口分段及其特点
潮 区 界
潮 流 界
口 门
近口段 河口段 口外海滨段
河口区
河口分段示意图
河口的水动力特点
两种介质(海水、淡水):
淡水浮于海水之上流动,形 成盐水楔
三重作用(波浪、潮流、径 流):径流是带来泥沙物质主 要动力,波浪与潮流对物质起 着再搬运、再分配的作用
非旋回性阶地:在阶地形成过程中不具备 旋回性。如构造阶地、河曲阶地、冲出锥 和洪积扇阶地等。
河流阶地类型—旋回性阶地
完全由基岩组成 的阶地叫做侵蚀阶 地,完全由河流沉 积物组成的河流阶 地,叫做堆积阶地, 下部为基岩上部为 河流沉积物的阶地, 叫做基座阶地。堆 积阶地还可进一步 分为上叠阶地、内 叠阶地和埋藏阶地。
洪积扇:间歇性的洪流通过主谷把冲刷下 来的物质带到沟口堆积,往往形成半圆锥 状或扇状堆积体,称为冲出锥或洪积扇。
山 区 侵 蚀 与 堆 积 地 貌
黄土冲沟与切沟(陕西洛川)
黄土高原的冲沟与切沟
半干旱气候下,沙页岩被侵蚀成深切沟谷(Canyonlands National Park, Utah.)
主要包括边滩与深槽;心滩与深槽。
边滩与深槽:
主要形成在弯曲河段;由于环流作用,凹 岸侵蚀形成深槽,凸岸堆积形成边滩。
凹岸
侵 蚀
堆积
凸岸
心滩与深槽:
主要形成于河道宽段。河流从束窄段进入
展宽段后,由于流速减小,泥沙沉积形成
心滩。
展宽段
束窄段
束窄段
瀑布与跌水
瀑布与跌水的存在往往标志 着河流发育尚处在早期阶段。较 坚硬的基岩往往形成岩槛,此处 河流具有很大的落差,形成跌水 或瀑布。
深切曲流
河拱
新成
的形
后直
直取
取弯
为裁
桥曲 下流
(,切
道桥深
Natural Bridges National Monument, Utah

彩虹桥是由科罗拉多河支流裁弯取直 形成( Glen 峡谷, southern Utah). 由砂岩组成的石拱高8.1米, 13 m 厚
从上游看彩虹桥
分 汊 型 河 床
河流阶地的成因
构造运动 气候变化 基准面变化
构造运动
1、大面积上升,河流普遍下切,整个流域都有阶地形成。 2、局部地区上升速度快,幅度大;则该地区阶地高度大,级数多。 3、同一时期,构造运动方向不一,上升区形成阶地;下降区无阶地形成。
气候变化
基准面变化
气候与基面变化
河流阶地类型
旋回性阶地: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具备侧蚀 堆积-下切侵蚀旋回。包括上叠、内叠、 基座和侵蚀阶地。
环流
A
B
凹岸 A
凸岸 B
表层流
底层流
平面图
剖面图
漩涡流
当河水绕过障碍物时,会产生漩涡流。
水流方向
坝 河岸
二、河流的作用
侵蚀:包括下蚀、侧蚀和朔源侵蚀。 搬运:包括推移、悬移和溶解质搬运。 沉积:当流速降低、或水量减少,没有足
够能力搬运携带物质时,发生沉积。
河水搬运的物质
侵蚀、搬运和沉积的关系
坡面侵蚀强度
坡度—侵蚀强度关系示意图
坡面坡度与坡面水层厚 度,是影响坡面流水作用 的主要因素。坡面坡度增 大,径流流速加快、动能 增大,对坡面的冲刷增强。 但当坡度增加到一定程度 时,却因为受雨面积减小 而使坡面流量减小,对坡 面的侵蚀反而减弱。据研 究,坡度在40度左右时, 坡面冲刷强度达到最大; 随着坡度的增大或减小坡 面冲刷强度逐渐减小。
达到均衡的河流会完全保持均衡吗?
河床纵剖面的变化
(二)河床微地貌——沙波
Fr=0.15-0.3 沙波; Fr=0.3-0.6 沙垄;
Fr=0.6-1.0 平坦床面;
Fr>1.0
逆行沙波
弗劳德数:
Fr V GH
沙波形态与水流速度等有关
(三)河床微地貌——浅滩与深槽
大型泥沙堆积体所在为浅滩,高度在平水 位以下。浅滩之间水深较大区域为深槽。
汊道型漫滩
A 雏形心滩
B 心滩
C 江心洲
河漫滩洼地
堰堤式漫滩
天然堤
地上河
河漫滩洼地
河流阶地
由于地壳上升、气候变化或者基准面的变 化,河流下切,原来的河漫滩高出一般洪 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称 为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形成
A 河流侧蚀堆 积形成河漫滩
B 河流下切侵 蚀形成阶地
河 流 阶 地 的 形 成
3 河 漫 滩 阶 段
河漫滩类型
河曲型漫滩 汊道型漫滩 堰堤式漫滩
迂回扇形成的平面示意图——曲流运动与点沙坝的形成
河曲型河漫滩——迂回扇形成剖面
在河漫滩的近河床地带,由于水深突然变小,阻力变大,流速变小, 挟沙力降低,使泥沙沉积下来,形成贴近河床并与河岸平行的沙堤—— 河岸沙堤(滨河床沙坝)。由于河床的快速侧向移动,形成了多条大致 平行的河岸沙堤,它们组合成扇型,称为迂回扇。
侵陡尼 蚀壁亚 速形加 度成拉 快尼河 ,亚经 保加过 持拉石 很瀑灰 陡布岩 的;与 坡下页 度部岩
页组 岩成 的的
尼 亚 加 拉 瀑 布 鸟 瞰
为长 玄白 武山 岩天
池 瀑 布 , 岩 壁 岩 石
(白 贵水 州河 安上 顺的 )黄
果 树 瀑 布
岩黄 石 河 瀑 布 , 两 侧 为 侵 入
流水地貌
流域地貌
坡面流水地貌 沟谷流水地貌 河流地貌
河口地貌
第一节 坡地径流与坡面流水地貌
坡面流水是雨水或冰雪融水直接在地表形 成的薄层片流和细流,出现的时间很短。细流 在流动过程中时分时合,没有固定流路,因而 能比较均匀地冲刷地表松散物质。
坡面流水的侵蚀强度主要受 降水性质、地 形、坡面组成物质和植被等的影响。
河口
双向水流:落潮流方向与 径流一致,涨潮流方向与径 流相反
快速沉积(顶托、凝絮、断面展宽): 有利沉积部位:涨落潮流的动力平衡 带——口门;多汊道的分汊口;河口盐 水楔顶端
三角洲
概念:河口区主要由河流带来的泥沙形成 的三角形冲积平原。现代三角洲的概念还 包括河口区水下沉积体系。
三角洲形成的基本条件
冲积河床平面形态
•顺直微弯型河床:河道顺直,在平水期深槽、 浅滩交替出现,深泓线是弯曲的;而在洪水期河 水淹没交错分布的边滩,河水顺直奔流。 •弯曲河床:无论是平水期还是洪水期,行水河 道均是弯曲的。 •分汊河床:由江心洲将河床分为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汊道的河床。 •游荡型河床:河床宽浅,沙滩众多,洪水时汪 洋一片,枯水时河汊密布、水流散乱,主流摆动 不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