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上册第十课有朋自远方来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十课《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十课《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c8e1e4650e52ea54189887.png)
第十课有朋自远方来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懂得什么是民俗,理解世界每一种民俗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2.学会尊重其他民族和文化,掌握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促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报刊图书、电脑网络上收集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了解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体会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养成平等、尊重地对待其他民族与文化的态度。
3.以包容的心态和开放的胸襟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差异在哪里”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说它是重点,这是因为只有懂得了每一种文化习俗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进而才能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说它是难点,这是因为造成不同民族、国家的人民在处理、解决问题时态度和方法不同的原因是由于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我们既要承认它们的各不相同,又要从不同的文化习俗与背景来认识它们各自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这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让世界手拉手”,这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它直接解决本课的研究课题“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与其他民族和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交往”,体现本课的主题。
三、知识体系第一框文化习俗多姿多彩1.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各异,涉及到哪些方面?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规X、娱乐爱好、风土人情、某某信仰等。
2.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处理方法和态度是不尽相同,请举例说明。
在接受礼物时,中国人是先推辞再接受,接受后感谢但不当场打开。
而西方人则先感谢,接受后即当场打开,对礼物夸赞一番。
3.世界各国的人在处理、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要求我们怎么对待?(1)不同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处理解决问题时的态度和方法的不同。
(2)我们要了解或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并且在交往中引起重视。
江苏省苏州张家港市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十课 有朋自远方
![江苏省苏州张家港市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十课 有朋自远方](https://img.taocdn.com/s3/m/1fa50180e87101f69f31956d.png)
第十课有朋自远方来教案教学目标:感受、体会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养成平等、尊重地对待其他民族与文化的态度。
以包容的心态和开放的胸襟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学情分析: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开放的世界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因此,教学就是要让孩子们具备文化交往的基本礼节,对待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卑不亢,尊重对方。
教学重点和难点:差异在哪里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文化习俗多姿多彩导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今天,就让我们用热情的双手迎接远方的朋友,用我们求知的双眼,一睹异域民俗风情。
一、生活在线:1.同学们能说出这些照片拍自哪些地方吗?对照片里反映的异国风情大家知道多少?2. 西班牙日本美国新西兰(毛利族)荷兰非洲土著居民二、民俗风情知多少1.民俗风情包括哪些方面?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规范、娱乐爱好、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等。
2.请同学们向大家介绍自己所知道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
可以是从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上获得的信息,也可以是从亲朋好友处听到的有趣珍闻。
(生交流)3.大家听了这么多异域民俗风情,想一想,什么是民俗呢?4.民俗又是怎样形成的?三、差异在哪里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许多事情的处理都不尽相同。
1.例如:接受礼物:中国人----先推辞再接受,不当场打开礼物。
西方人-----表示感谢,接受,并当场打开礼物。
2.请同学们说一说,“差异”A见面招呼:在中国:“你去哪儿?”“吃饭了吗?”在西方:“Helle!”,”Hi”,”How are you ?”……B表示感谢在中国,亲戚,熟人之间表示感谢一般不说“谢谢”。
在西方,。
C请客吃饭在中国,。
在西方,主人不会过多地劝酒劝菜。
客人不想喝啤酒,想喝可乐就说:“Could I have a glass of Cola?”D在中国:在西方:四、交往的障碍1.例子书P89问:(1).在斯里兰卡点头和摇头又表示什么呢?(2)了避免这样的尴尬局面,我们应在出国前做些什么准备?(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并尊重当地的民俗风情。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十课 有朋自远方来(第3课时)教案 苏教版 教案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十课 有朋自远方来(第3课时)教案 苏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c45be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3.png)
第十课有朋自远方来活动内容:见教材P95“Yeah!走出国门去旅游”七、资料包风俗是什么风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历代相沿久积而成的风尚习俗。
风俗是人们千百万年来的一定生活方式的文化积淀。
人类在与猿相揖别后,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生活在广袤大地上的人类,生成了不同人种的原始人群和部落,而后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和国家。
生活在不同条件下的人们,在同大自然作斗争和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都各自按照与之相适应的方式进行生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定的稳定的生活方式;一定X围内的人们的生活习俗、礼仪风尚也就逐渐形成了。
风尚习俗,从人类最早出现的原始图腾崇拜到现代的文明礼仪,其间变化万千,涉及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规X,娱乐爱好,风土人情,某某信仰,迷信禁忌……,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多彩。
一定的风俗,从空间向度和时间向度上反映着人类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物质生活、经济水平、科学文化、社会心理和民族个性的状况。
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我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为缔约方。
自第11届世界遗产大会首次将故宫等6项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2005年,中国已有31项自然和文化遗产被列入该名录。
文化遗产21项: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某某店人遗址;某某:敦煌莫高窟;某某: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某某:布达拉宫;某某:某某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某某:曲阜孔庙、孔府及孔林;某某:武当山古建筑群;某某:庐山;某某:某某古城;某某:平遥古城;某某云冈石窟;某某:某某古典园林;某某:大足石刻;某某:青城山和都江堰;某某:某某龙门石窟;某某:西递、宏村古村落;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某某钟祥市)、清东陵(某某遵化市)、清西陵(某某易县)、明十三陵()、明孝陵(某某某某市) 某某: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澳门历史城区。
2021年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十课 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苏教版
![2021年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十课 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91d16f844769eae009eda3.png)
学科
政治
课题
时间
案例背景
教材分析
把人际交往扩大到世界范围,我们应该怎样同世界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引导学生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比较形象生动,学生对文化习俗的内容是很感兴趣的。他们能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所学到的历史、地理知识中、课外阅读材料中提取比较多的相关信息。教师要在课前布置好预习作业,并检查学生对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在备课内容中加入相应的课堂预设。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
正视交往障碍:点头不算摇头算,还是摇头不算点头算?
是虐待,还是关爱?
电影《刮痧》故事简介
许大同与妻子经过八年的奋斗在美国定居,他们有一个五岁的儿子丹尼斯。一天,丹尼斯闹肚发烧,大同的父亲用中国传统土方刮痧为孙子治病。次日丹尼斯被单独留在家中,不小心掉下床时磕破了头,被邻居发现,他们认为父母把小孩单独留在家中太不称职了。丹尼斯被送去看急诊,医生在作检查时发现了他背上因为刮痧留下的瘀痕,断定他在家受到了虐待。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斋月是穆斯林宗教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每年伊历的第九个月份为伊斯兰教的斋月。斋月期间,除老人、孩子及体弱多病者外,每个穆斯林都应当把斋,即每天从日出到日落不进食、不喝水、不吸烟等,日落祷告后,则可以开斋进食。把斋与吟诵、祷告、施舍、朝觐并称为穆斯林的“五功”。
第10课,,有朋自远方来,,文化习俗,多姿多彩,,教案
![第10课,,有朋自远方来,,文化习俗,多姿多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3453e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8.png)
第10课,,有朋自远方来,,文化习俗,多姿多彩,,教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苏教版)第 10 课《有朋自远方来 --- 文化习俗多姿多彩》教案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陆琼师开场白: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易乐乎”。
对于今日来到我们班级的各位领导、教师、家长朋友们,我们表示热闹欢送。
在刚刚完毕的第16届广州亚运会,同学们是否留意到它的吉利物是什么?有谁知道他其中的含义呢?(显示PPT,出板书)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的社会热点入手,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和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导入新课:在经济飞速进展,国际往来,沟通日益频繁的今日,我们胜利举办2023年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作为“地球村”小公民,我们应当怎样学会与其他民族、国家和人民之间的相互交往呢,首先必需要了解他们的民俗风情。
那么什么是民俗,一起看我们的学案内容。
沟通我们的自主预习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对学问进展了整理和归纳,通过争论沟通,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民俗以及民俗涉及到的方方面面。
一、民俗风情知多少活动一:猜猜看,下面图片各拍自哪些地方?西班牙斗牛,埃及金字塔,法国埃菲尔铁塔,美国自由神像,中国天坛,寿司,西式快餐,披萨,满汉全席,西式婚礼,中式婚礼师问:文化习俗,民俗风情通过哪些方面展现出来?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标准,消遣爱好,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活动二:我国的民俗风情(见学案第 2 题)说一说,我们国家有哪些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各有什么风俗习惯?活动三:西方的风俗风情(见学案第 3 题)说一说,西方国家有哪些历史悠久的传统民族节日?各有什么风俗习惯?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国家或民族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涉及到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标准,消遣爱好,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
师问:观赏了这么多的民俗风情后,你有什么感想体会?(熟悉到文化习俗内容丰富多彩,同时表现方式又是千差万别的,那么他们的差异有哪些?)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图片以及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的感受,运用合作探究形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学问进展分析综合、整理归纳。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10课 有朋自远方来课件 苏教版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10课 有朋自远方来课件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98abf350e2524de5187eaa.png)
重视了解和认识各国文化的差异性 • (1)现代科技的发展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整 个地球就像地球村。 •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日益加强。 • (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习俗和文 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处理、解决问题时态度和方法的不 同。 • (4)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反映了本民族的习惯,这 种文化习惯方面的差异对我们的交往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 响。如果不了解或不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 往往就容易造成我们交往的障碍和困难,甚至导致误解。 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江泽民与普京
合作交流:
我们在同世界各国人民 的交往中,应该怎样正 确对待各民族文化的差 异呢?
(1)对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平等相待, (2)必须掌握文明社会普遍认可和适用的基本礼仪和礼节。 (3)在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友好往来,让中国走向世 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4)青少年喜欢追求新奇与时尚的东西,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 文化背景有别,所以对于外国的文化与习俗,我们不能不加分 析地简单模仿,全盘照搬。对外来文化中存在的糟粕应该坚持 原则,明辨是非,坚决抵制。
接受礼物 见面招呼 表示感谢 请客吃饭 拜访客人
原因:文化背景 和风俗习惯的不同, 从而导致了不同的行 为处世态度和方式。
交往的障碍
竖起大拇指在很多国家 表示“干得好!”、“棒极 了!” 然而,在某些国家, 这个手势却代表完全不同的含 义。在英国代表搭便车;在尼 日利亚这个手势被认为非常粗 鲁;在墨西哥表示祈祷、幸运; 在孟加拉有十分讨厌的意思; 在日本表示“老爷子”;在希 腊意思是要对方“滚蛋”。
发挥集体的力量
学习目标
1、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各异主 要表现、原因。
思想品德:苏教版七年级上第十课 文化习俗 多姿多彩 七年级政治上:第十课 有朋自远方来 教案苏教版
![思想品德:苏教版七年级上第十课 文化习俗 多姿多彩 七年级政治上:第十课 有朋自远方来 教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bf998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f.png)
第十课有朋自远方来第一框文化习俗多姿多彩课标:了解不同民族、国家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以及差异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国家和人民友好交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文化习俗的广泛内容和丰富多彩,感受文化的差异带来的行为处世方式的差异以及多方面的影响。
能力目标——理解不同的国家、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与习俗;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处理、解决问题时态度和方法的不同,从而产生交往的障碍;培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各民族、各国的文化,适应文化差异,以平等的态度、开放的胸怀、宽容的态度,克服面对文化差异而带来的不安和焦虑。
教学重点:(1)世界各民族、各个国家文化习俗内容广泛,丰富多彩。
(2)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差异性)教学难点:文化的差异带来的交往障碍。
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讨论探究法、比较学习法、案例探讨法课前花絮:播放幻灯片,感受“奥运来了”的气氛。
(幻)课前分组,为待客计划活动作准备,并指定组长,发待客计划。
新课激趣:展示“北京欢迎你!”的画面(幻)同学们,课前精彩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什么越来越近了?2008年北京奥运。
奥运正在向我们走来,我们中国已经向世界发出了盛大邀请,有朋将自远方来,那么作为东道主,要接待好外国客人,成功的和他们打交道,就需要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世界文化之旅吧!新课学习:第十课第一框文化习俗丰富多彩(幻)同学们,根据我们已有的交往经验,我们和客人初次见面,一般会怎样同他们打招呼呢?(出示礼仪大舞台)板块一:了解文化习俗礼仪大舞台:(幻)世界通用见面礼:握手(首先,我们可以采用世界通用礼,那就是——握手,让我们相互做做看)日本:深深一鞠躬。
(请两名男同学上台演一演,给予掌声鼓励)拉美人:男子见面时,除了握手,还有一个热情的——拥抱。
印度:双手合十,向人问好。
(如果碰到的是印度人,怎么跟他打招呼呢?请同学们猜一猜)新西兰毛利人:碰鼻礼。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10课精品教学案 苏教版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10课精品教学案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585af1c0b4e767f5acfced6.png)
附录参考答案:第十课有朋自远方来第一框文化习俗多姿多彩一、学习导航:1、西班牙的斗牛、日本的和服、圣诞老人、荷兰人喜爱郁金香、碰鼻礼、非洲歌舞。
2、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
3、本民族的习惯、文化习惯。
二、探究交流:■探究交流:“民俗风情知多少”●阅读感悟:世界各国不同的喜好、不同的节日和习俗、不同的忌讳等。
■体验交流:“差异在哪里”●实践体验:小品表演略。
●体验迁移:如对颜色认识的不同、对一些时间(如13日)的不同认识、对询问个人情况如年龄等不同理解等。
■体验交流:“交往障碍”●阅读体验:1、略。
2、如果不了解或不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习俗,往往容易造成交往的障碍和困难,甚至导致误解。
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训练反馈:(一)精挑细选·理解生活:1、C 2、A 3、A 4、C第十课有朋自远方来第二框相互尊重促进交往一、学习导航:1、独特性、独特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2、基本礼仪和礼节。
3、不亦乐乎、平等、包容、开放。
4、简单模仿,全盘照搬、应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坚决抵制。
二、探究交流:■探究交流:“入乡随俗”●畅所欲言:因为他们这样做是对所在国饮食习惯的不尊重,尊重一国的习惯实际上就是尊重这个国家。
这不是小事,因此周总理才会如此生气。
■体验交流:“交往礼仪ABC”●阅读畅想:略。
●体验迁移:■体验交流:“让世界手拉手”●阅读感悟:1、这样做体现对东道主国家和人民的尊重。
2、因为参加会议的领导人来自亚太地区很多国家,而不同国家的人会有不同的喜好,中国这样做也尊重客人们的爱好和习俗。
3、这不是巧合而是反映各自不同的文化习俗。
亚洲有着共同的文化习俗,认为红色代表吉利和喜庆;而欧洲各国有着相近的文化背景,认为蓝色代表博大、智慧、深沉、温和。
●擂台辩论:◆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平等对待,既不要只认可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习俗,也不能对别国别民族的文化习俗一无所知,一概排斥;在交往中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平等对待、和谐相处;要取其精华,不能简单模仿,全盘照搬;应坚持原则、明辨是非。
苏教版思品七上《有朋自远方来》学案
![苏教版思品七上《有朋自远方来》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7cca2aeff9aef8941e0672.png)
苏教版思品七上《有朋自远方来》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重视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认识人和西方人在处理事情的
方法和态度上的差异。
2、感受、体会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重难点
1、重点: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的差异及其影响
2、难点:如何正确对待各国、各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差异
三、自主学习
1、为什么要了解和重视不同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
2、在交往中,如何正确对待各国、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
3、如何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
四、反馈练习
1、一定范围内的人们的生活习俗、礼仪风尚的形成()
A、与大自然毫无关系
B、完全由自然条件决定
C、完全是在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
D、与大自然及人们的交往有密切的关系
2、下列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是()
A、春分
B、圣诞节
C、重阳节
D、母亲节
3、对待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习惯,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平等相待
B、不一概排斥别国别民族的文化习俗
C、不一概否定别国别民族的文化习俗
D、不加分析地简单模仿,全盘照搬
五、自主探究
在和外国人友好交往中,我们应该做到:
1、
2、
3、
1 / 1。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单元第10课《有朋自远方来》课件 苏教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单元第10课《有朋自远方来》课件 苏教](https://img.taocdn.com/s3/m/145753d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08.png)
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之子重耳流亡出
走,一起出奔的臣子,只剩下几个忠心
耿耿的人,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次重
耳饿晕了,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
肉,用火烧热送给重耳吃。19年后重耳
回国做了君主,即晋文公,他一次猛然
忆起旧事,差人请介子推。但介子推已
背老母躲进绵山,晋文公下令烧山,介
子推和老母抱树被烧死。晋文公把放火
有一天,一个老伯承诺他有办法治“年兽”。半夜时分, “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 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 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 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 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 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 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 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来历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
第十课 有朋自远方来
第十课 有朋自远方来
——“
看看下列图片,猜猜图片拍自哪些国家? 你能说出有关这些国家的一些风土民情吗 ?
西 班 牙
斗 牛 王 国 ”
日 本
欧 美 国 家
——
荷 兰 鲜 花 之 国
万 圣 节
泼水节
文化习俗 多姿多彩
一、民族风情知多少 二、差异在哪里 三、交往的障碍
大家还有知道哪些 国家的风土人情和 文化习俗吗?
不同民族、国家 的人民在日常生 活中对许多事情 的处理不尽相同
中学七年级政治上册(第10课 有朋自远方来)教案1 苏教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政治上册(第10课 有朋自远方来)教案1 苏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47e41e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7c.png)
《第10课有朋自远方来》教案1[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善于交往》第十课《有朋自远方来》的第一框,教材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了解世界文化习俗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让学生学会尊重不同的世界文化,学会以平等的态度与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在这一部分,教材的核心内容是要了解世界文化习俗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通过对世界文化习俗多样性的了解让学生感悟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那样的美好、多彩,通过对差异性的认同又让学生明白这些差异的存在有可能给我们的交往带来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差异,尊重差异,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友好交往。
教师在用好教材的同时更要收集可利用的资料,教会学生收集、整理、筛选材料,丰富课堂内容,拓展知识、开阔眼界,最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本框内容比较形象生动,学生对文化习俗的内容是很感兴趣的。
他们能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所学到的历史、地理知识中、课外阅读材料中提取比较多的相关信息。
教师要在课前布置好预习作业,并检查学生对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在备课内容中加入相应的课堂预设。
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并体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与习俗,以及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事情上存在的差异。
学会从报刊图书、电脑网络上收集、处理各种信息。
在此基础上懂得应养成平等对待各民族习俗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以开放、友好的胸襟与各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友好交往。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布置表格预习题、了解世界文化习俗多样性、体验文化差异性和了解差异给我们沟通带来的影响这四个主要环节,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全面的理解和分析世界文化习俗的多样性、差异性。
通过创设情景、看一看、连一连、记一记、说一说等教学环节,夯实、拓展、提升经过学生预习、收集、整理的感性认识,学会把了解的知识与解决自己生活和交往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江苏省大丰市万盈第二中学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十课 有朋自远方来教案1 苏教版
![江苏省大丰市万盈第二中学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十课 有朋自远方来教案1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8f503f8bd63186bdebbc40.png)
第十课有朋自远方来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懂得什么是民俗,理解世界每一种民俗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2.学会尊重其他民族和文化,掌握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促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报刊图书、电脑网络上收集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了解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体会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养成平等、尊重地对待其他民族与文化的态度。
3.以包容的心态和开放的胸襟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差异在哪里”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说它是重点,这是因为只有懂得了每一种文化习俗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进而才能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说它是难点,这是因为造成不同民族、国家的人民在处理、解决问题时态度和方法不同的原因是由于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我们既要承认它们的各不相同,又要从不同的文化习俗与背景来认识它们各自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这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让世界手拉手”,这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它直接解决本课的研究课题“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与其他民族和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交往”,体现本课的主题。
三、知识体系第一框文化习俗多姿多彩1.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各异,涉及到哪些方面?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规X、娱乐爱好、风土人情、某某信仰等。
2.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处理方法和态度是不尽相同,请举例说明。
在接受礼物时,中国人是先推辞再接受,接受后感谢但不当场打开。
而西方人则先感谢,接受后即当场打开,对礼物夸赞一番。
3.世界各国的人在处理、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要求我们怎么对待?(1)不同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处理解决问题时的态度和方法的不同。
(2)我们要了解或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并且在交往中引起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背景
教材分析
把人际交往扩大到世界范围,我们应该怎样同世界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引导学生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比较形象生动,学生对文化习俗的内容是很感兴趣的。他们能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所学到的历史、地理知识中、课外阅读材料中提取比较多的相关信息。教师要在课前布置好预习作业,并检查学生对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在备课内容中加入相应的课堂预设。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
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医生认定丹尼斯在家中受到了虐待,大家想是不是事实呢?
影片中还提到《西游记》,这是中国的古典名著,相信许多同学都看过,暑假里还重播了连续剧《西游记》特别是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更是深入人心。同学们觉得孙悟空是个什么形象?
展示自己:你还知道哪些民族节日?
在每年的11月1日,10月31日是万圣节前夕。通常叫做万圣节前夜(万圣夜)。每当万圣夜到来,孩子们都会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着一盏“杰克灯”走家窜户,向大人们索要节日的礼物。万圣节最广为人知的象征也正是这两样——奇异的“杰克灯”和“不给糖就捣乱”的恶作剧。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斋月是穆斯林宗教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每年伊历的第九个月份为伊斯兰教的斋月。斋月期间,除老人、孩子及体弱多病者外,每个穆斯林都应当把斋,即每天从日出到日落不进食、不喝水、不吸烟等,日落祷告后,则可以开斋进食。把斋与吟诵、祷告、施舍、朝觐并称为穆斯林的“五功”。
在中国,热情的主人在客人碗里不断地添加菜肴,一边说:“多吃点,多吃点”
在西方,主人不会过多地劝酒劝菜。客人不想喝啤酒,想喝可乐就说:“Could I .”然后才上门拜访。
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不同的行为处世态度和方式。
请举例:
除了书上举出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奇怪的习惯?
埃及妇女不穿无袖衣服和衬衫
二、西方圣诞节有哪些习俗
唱圣诞歌;安置圣诞树;穿红棉袄的圣诞老人;给人们送圣诞礼物;
每年12月25日,是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诞辰,也是基督徒最盛大的节日——圣诞节,按基督教教义,耶稣是上帝之子,为拯救世人,降临人世。所以圣诞节又称“耶稣圣诞瞻礼”、“主降生节”。公元354年,罗马帝国西部拉丁教会年历中首次写明12月25日为耶稣基督诞生日。
埃及妇女在公共场合衣着很庄重,不穿无袖的衣服和衬衫,穿短裤被人笑话视为不文明,埃及人好客,慷慨大方,如果您赞美主人的某样财物或衣服漂亮,主人就会把它送给您,所以在埃及要慎赞主人的东西。
在突尼斯待客用河水猛泼客人脸
突尼斯东部,当家中来客后,主人饭后会请客人到小河边去洗脸,如果主人双手捧起清澈的河水猛泼客人脸时,您可千万别生气,这是主人的殷勤待客之道,要表示感谢。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通常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万圣节等。
差 异 在 哪 里
接受礼物;见面招呼;表示感谢;请客吃饭;拜访客人。
在中国,一般是先推辞再接受,接受后,表示感谢,但不当场打开礼物。(谦让、礼貌)
在西方,一般是先表示感谢,接受礼物后即当场打开,对礼物夸赞一番。(对人尊敬)
课时
第一课时:文化习俗 多姿多彩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懂得什么事民俗,理解世界每一种民俗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过程方法
阅读讨论法、情境教学法、体验
情感价值
感受、体会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
教学重点
差异在哪里
教学难点
差异在哪里
教学准备
PPT演示稿
教学过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观看视频,导入新课《08年北京奥运会点火的视频》
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我国过春节。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
正视交往障碍:点头不算摇头算,还是摇头不算点头算?
是虐待,还是关爱?
电影《刮痧》故事简介
许大同与妻子经过八年的奋斗在美国定居,他们有一个五岁的儿子丹尼斯。一天,丹尼斯闹肚发烧,大同的父亲用中国传统土方刮痧为孙子治病。次日丹尼斯被单独留在家中,不小心掉下床时磕破了头,被邻居发现,他们认为父母把小孩单独留在家中太不称职了。丹尼斯被送去看急诊,医生在作检查时发现了他背上因为刮痧留下的瘀痕,断定他在家受到了虐待。
探索新知
活一:猜猜看
下面的事物是哪个国家或地区的?(图片)
欣赏歌曲《唱脸谱》
望文生义
洋人:“你们中国人的确是一个勤奋的民族。”
中国人:“何以见得?”
洋人:“每天早晨我经过街道,常常可以看到路旁的招牌写着‘早点’两个大字,提醒过路上班的人不要迟到。”
民族风情知多少
一、中国春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祭灶;吃团圆饭;贴对联;吃饺子;拜年;给压岁钱;接财神;
于是大同夫妇被禁止接近儿子,儿童福利院更认定大同有暴力倾向,准备以法律手段剥夺其对孩子的监护权。在法庭上无人对“刮痧”这一中医疗法有了解,大同开发的电子游戏《西游记》还被曲解为他具有严重暴力倾向。法官当庭宣布剥夺许大同的监护权,从而父子分离。之后,许大同的同事开始疏远他,并认为他只会打骂孩子,有虐待孩子的倾向,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是不值得交往的。
在中国说:“你去哪儿了?”“吃饭了吗?”……
在西方说:“Hello”,“Hi”,“How are you?”……
在中国,亲戚、熟人之间表示感谢一般不用说“谢谢”。
在西方,即使在最亲密的父母和子女、丈夫和妻子之间也会十分客气地用“Thanks a lot”或者“That is very kind of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