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_苏轼
苏轼《海棠》原文和翻译译文
苏轼《海棠》原文和翻译译文《苏轼《海棠》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苏轼《海棠》原文和翻译译文苏轼《海棠》原文和翻译海棠苏轼原文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翻译袅袅东风在皎洁的月光下徘徊,香雾朦胧。
依稀可见远处的亭台海棠花沐浴在月色之中,温柔而可爱运用手法运用了对比、暗喻.拟人等手法,将诗人的失意以及郁郁寡欢的心情体现了出来。
2、苏轼《韩非论》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轼《韩非论》原文及翻译苏轼原文:圣人之所为恶夫异端尽力而排之者,非异端之能乱天下,而天下之乱所由出也。
昔周之衰,有老聃、庄周、列御寇之徒,更为虚无淡泊之言,而治其猖狂浮游之说,纷纭颠倒,而卒归于无有。
由其道者,荡然莫得其当,是以忘乎富贵之乐,而齐乎死生之分,此不得志于天下,高世远举之人,所以放心而无忧。
虽非圣人之道,而其用意,固亦无恶于天下。
自老聃之死百余年,有商鞅、韩非著书,言治天下无若刑名之贤,及秦用之,终于胜、广之乱,教化不足,而法有余,秦以不祀,而天下被其毒。
后世之学者,知申、韩之罪,而不知老聃、庄周之使然,何者?仁义之道,起于夫妇、父子、兄弟相爱之间;而礼法刑政之原,出于君臣上下相忌之际。
相爱则有所不忍,相忌则有所不敢。
夫不敢与不忍之心合,而后圣人之道得存乎其中。
今老聃、庄周论君臣、父子之间,泛泛乎若萍浮于江湖而适相值也。
夫是以父不足爱,而君不足忌。
不忌其君,不爱其父,则仁不足以怀,义不足以劝,礼乐不足以化。
此四者皆不足用,而欲置天下于无有。
夫无有,岂诚足以治天下哉!商鞅、韩非求为其说而不得,得其所以轻天下而齐万物之术,是以敢为残忍而无疑。
昔者夫子未尝一日敢易其言。
虽天下之小物,亦莫不有所畏。
今其视天下眇然若不足为者,此其所以轻杀人欤!太史迁曰:“申子卑卑①施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②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
”尝读而思之,事固有不相谋而相感者,庄、老之后,其祸为申、韩。
《海棠》鉴赏及赏析 苏轼《海棠》译文答案
《海棠》鉴赏及赏析苏轼《海棠》译文答案《海棠》是由苏轼所创作的,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
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海棠》宋代: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译文袅袅的东风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
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只害怕夜深人静花儿独自开放无人欣赏,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容。
《海棠》注释东风:春风。
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一作“渺渺”。
泛:摇动。
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空蒙:一作“霏霏”。
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
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故:于是。
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海棠》赏析首句是起。
诗人写道:“东风袅袅泛崇光。
” “东风”即春风。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升腾。
“东风袅袅”这里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
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吹来啊阵阵清凉,洞庭起浪啊落叶飘扬).之句,属于用典中的“语典”。
“泛”即弥漫。
“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崇”推崇,引申为“增长”。
其中,诗人在此用一“泛”字,活化出了春意浓浓的景象,也为海棠的盛开营造氛围。
次句是承句。
诗人写道:“香雾空蒙月转廊。
”这一句侧写海棠。
“香雾”指的是氤氲的雾气中的海棠花香。
“空蒙”即细雨(烟雾)迷茫的样子。
南朝齐谢眺《观朝雨》中写道:“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
”唐代杜甫的《渼陂西南台》中写道:“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
”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这里,“香雾空蒙”描写了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的景象。
苏轼定慧寺海棠的诗词
苏轼定慧寺海棠的诗词一、诗词原文: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
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
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
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
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
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
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
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
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
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
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
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
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
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移种雪堂之西。
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
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二、译文黄州定惠院东边的柯山上,有一株海棠,枝叶特别繁茂。
每年花开的时候,我都会带着客人前去饮酒赏花,已经五次醉在这海棠树之下了。
今年又和参寥禅师以及其他几个好友去访赏,然而那个园子已经换了主人。
主人虽然是个商贾,但因为我的原因,他也稍稍地培育治理了这个园子。
园子里有很多年老的枳木,木性瘦瘠而坚韧,树的筋脉都显露在外面,好像老人的头颈。
花白而形圆,好似成串的珍珠,香气和颜色皆不平凡。
这种树不讨人喜欢,主人本来想过一阵砍去,也是因为我的缘故,没有被砍掉。
喝过酒之后,我们去尚姓人家休息。
尚氏也是个平凡的人,但居住的地方干净整洁,好像江浙一带的人,他家的竹林和花圃都很讨人喜欢。
我醉躺在小板阁上,一会醒了,听见客人崔成老弹奏雷氏琴,琴声像悲鸣的风、微亮的月光,铮铮有声,得到的享受是人间所没有的。
到了晚上,徒步来到城东,买了一个大木盆,心想可以注入清水,浸泡瓜和李子,于是沿着小沟,走进了姓何与姓韩人家的竹园。
那时何氏在竹林之间修筑大堂,已经把地方都腾出来了,于是把酒放在竹荫下。
宋·_苏轼·《海棠》
宋·苏轼· 《海棠》
莫 言 深 闺 空 寂 寞
善 舞 红 袖 传 飞 鸿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 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 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 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 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 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 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 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 歌头·中秋》、《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 表达了诗人爱花,惜花。
1. 诗歌的题目是“海棠”,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海棠的? 前两句作者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从正面描写海棠,首句 写白天的海棠以及周围的环境,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 后两句采用拟人的写法,以人写花,既表现了作者对海棠的喜 爱,也写出了海棠所具有的灵性之美。 2. 请从供选的词语中任选两个作简单赏析。供选词语:“泛” “只”“恐” “故”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 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 照不 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 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 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 她太 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 花儿孤寂、冷清得 想睡 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 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 我 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只恐夜深花睡去——苏轼《海棠》赏析(含译文)(最新整理)
只恐夜深花睡去—-苏轼《海棠》赏析【含译文】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
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注释】⑴东风:春风。
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一作“渺渺”。
泛:摇动。
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⑵空蒙:一作“霏霏”.⑶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
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⑷故:于是。
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鉴赏】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
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
“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
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
苏轼海棠诗句赏析
苏轼海棠诗句赏析导读:《海棠》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被选入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六年级教科书。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海棠诗句赏析,欢迎阅读!原文海棠宋代: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
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注释⑴东风:春风。
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一作“渺渺”。
泛:摇动。
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⑵空蒙:一作“霏霏”。
⑶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
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⑷故:于是。
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赏析此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
首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
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从中还可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
后两句,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
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不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
一个“恐”写出了作者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作者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
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此刻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海棠苏轼古诗赏析
海棠苏轼古诗赏析海棠苏轼东风袅袅和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
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
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
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
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
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
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这首绝句写下于元丰三年(公元年),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前两句写下环境,后两句写下快乐花掉心事。
为题“海棠”,而文字描述却对海棠不搞描写,这就是一处曲笔。
“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来之态,曲枝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
“崇光”就是指正在快速增长的春光,着一“和泛” 字,活写下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花开造势。
次句两端写下海棠,“香雾空蒙”写下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着开去,沁人心脾。
“月转廊”,月亮已抬起回廊那边回去了,照亮这海棠花;表明夜已浅,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以从中念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靠近海岸,不突遇君王恩宠。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
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
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只恐夜深花睡去——苏轼《海棠》赏析(含译文)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只恐夜深花睡去——苏轼《海棠》赏析(含译文)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
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注释】⑴东风:春风。
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一作“渺渺”。
泛:摇动。
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⑵空蒙:一作“霏霏”。
⑶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
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⑷故:于是。
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鉴赏】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
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
“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
“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
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
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
《海棠》-苏轼
《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
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
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
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
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
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
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
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
“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
“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
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
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
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古诗原文及翻译 《海棠》古诗苏轼
古诗原文及翻译《海棠》古诗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宋朝苏轼《海棠》初衣解诗:虽然二十四番花信风,说海棠花萌应在春分之时,也就是农历春天的正半,但许多生长在南方的人,与梅樱桃李同时赏的,却是海棠。
说实话,和海棠比起来,梅花过于清高,山桃输在单调,碧桃输在繁艳,而樱花则太单薄。
海棠不一样,有细叶如眉,有花娇如醉。
常见的垂丝海棠或者西府海棠,打花骨朵的时候,长蒂如垂,如同美人慵懒的眼睛,而繁花之时,花朵因为长蒂的原因,更有不胜其重的娇羞。
这种红肥绿浅,互相的映衬,反而会有一种富丽的姿态。
仿佛是哪家的小姐扶着丫头出来。
这种富丽的姿态,其实是完胜桃花樱花和梅花的。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李商隐虽然不是写的海棠,但是海棠娇嫩而贵气的姿态,实在是没有比对没有伤害。
每年梅花,樱花之季,我们都会以梅花和樱花做背景,照下大量的照片。
但是如果是海棠,我们会把脸放在海棠花丛里,因为花叶扶疏,有一种近看耐端祥的风情美,你看它的花垂在你鬓边,你看,它就娇羞在你怀里,那一低头,璎珞流丽的风情。
在唐朝,海棠没有牡丹荷花梅花那么普及。
原因其实很简单,物以稀为贵。
这种原产于山野的花木,以四川为最繁茂,天府之国,气候湿润,名贵花木天然生长。
所以它的传播缓慢,先是进入皇宫或皇宫贵族的府邸,然后才慢慢地流向了普通的园林和民间。
所以我们看唐诗的时候,海棠花多半是生长在四川,是巴蜀名花。
但是我们知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普通的游客过四川而下江南,要经过风高浪险的滟滪堆,在那个时候,能够到四川旅游,可不是朝发夕至那么轻便。
很多人远行的时候,都要想了又想,甚至要一掬生死泪。
所以海棠虽好,知者甚少。
“嘉陵路恶石和泥,行到长亭日已西。
独倚栏杆正惆怅,海棠花里鹧鸪啼。
”唐朝张蠙《题嘉陵驿》这是晚唐的诗人,在四川嘉陵驿站留宿,看到了不一样的四川风景。
这种风景是其他地方没有的,繁茂的海棠花,春天的鹧鸪在树间叫唤。
《海棠》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15篇)
《海棠》原文及翻译赏析《海棠》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15篇)《海棠》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宋代]苏轼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译文及注释:译文江南山林多瘴气,草木繁茂,只有海棠这种名贵的花很是少见。
那株竹篱间的海棠宛如女子美好的笑容,桃花李花虽满山遍野,与之相比便粗俗得很了。
我知道上天是有深意的,特地将这株海棠洒落在山谷。
海棠是天然的富贵资质,本不需要华丽的房屋或是贵重的盘子来陪衬它。
美丽的海棠好似美女酒后双颊微红,卷起衣袖红纱映现出肌自如雪。
山林浓密雾气重,遮住了阳光,海棠就好似在和风暖日中睡醒的美女。
一旦风雨来袭,海棠便似含泪佳人,神情凄婉。
月下无人之时,它则更显清秀美好。
我饭后无事可做,拍着肚子散步,自在逍遥。
不去寺庙也不拜访乡邻,只是拄着拐杖来看挺拔的竹林。
突然与娇媚的海棠相对,更映照出我的衰老,无奈只能叹息一声,擦擦模煳的双眼仔细观看。
这偏僻的地方是从哪里得到这株海棠的?莫非是好事者从西蜀移来?海棠不易从远处移栽,这一定是鸿鹄把种子衔来的。
海棠啊,我和你都远离家乡西蜀,流落异乡,为此应该共饮一杯,吟唱这感叹沦落天涯的诗篇。
明天酒醒后我还会独自前来,只怕到时海棠的花瓣已如雪片纷纷飞落,不忍触摸了。
注释定惠院:在黄冈县东南。
海棠:在定惠院东小山上。
地瘴: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之气。
蕃(fán)草木:使草木繁茂。
苦:甚。
嫣(yān)然:形容笑容美好。
苏轼海棠赏析
苏轼海棠赏析苏轼海棠赏析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轼海棠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海棠宋代: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东风:春风。
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一作“渺渺”。
泛:摇动。
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空蒙:一作“霏霏”。
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
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故:于是。
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赏析首句是起。
诗人写道:“东风袅袅泛崇光。
”“东风”即春风。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升腾。
“东风袅袅”这里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
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吹来啊阵阵清凉,洞庭起浪啊落叶飘扬).之句,属于用典中的“语典”。
“泛”即弥漫。
“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崇”推崇,引申为“增长”。
其中,诗人在此用一“泛”字,活化出了春意浓浓的景象,也为海棠的盛开营造氛围。
次句是承句。
诗人写道:“香雾空蒙月转廊。
”这一句侧写海棠。
“香雾”指的是氤氲的雾气中的海棠花香。
“空蒙”即细雨(烟雾)迷茫的样子。
南朝齐谢眺《观朝雨》中写道:“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
”唐代杜甫的《渼陂西南台》中写道:“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
”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这里,“香雾空蒙”描写了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的景象。
诗人从嗅觉的角度来写,香飘四溢,不但扩大了诗歌的空间,也提高诗歌的审美境界。
“月转廊”即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
其中的“转”字,不但表明了月光动态性,给诗歌增添空间感,也暗示夜已深而人难以入眠的寂寞之感。
苏轼最出名的三首诗
苏轼最出名的诗1.《海棠》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2.《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春宵》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4.《东栏梨花》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5.《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宋·苏轼
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6.《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五》宋·苏轼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
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苏轼《海棠》原文、注释及译文
苏轼《海棠》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
泛:透出。
崇光:高洁美丽的光泽。
香雾:飘香的夜雾。
空蒙:雾气迷茫的样子。
花睡去:相传唐玄宗召杨贵妃宴饮,贵妃宿酒未醒,唐玄宗说:“海棠未睡足耳。
”这里借其意以咏海棠。
高烛:高大的蜡烛。
红妆:指海棠花。
【大意】
袅袅的春风轻轻吹拂着海棠花,透出华美的光泽;飘香的夜雾迷茫一片,夜深了,空中的明月也已经转过了曲折的回廊。
怕只怕夜色深沉时花儿会缓缓睡去,所以我燃起了高大的蜡烛,观赏那娇艳的海棠花。
海棠古诗苏轼解析解
海棠古诗苏轼解析解
《海棠》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一首佳作。
此诗写的是作者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
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
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
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极富浪漫色彩。
诗中描述了海棠在白天和夜晚的不同景象。
白天的海棠被微风吹动,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而夜晚的海棠则在月光下显得空灵而神秘。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棠在不同时间的美妙姿态,展现出他对海棠的热爱和欣赏。
此外,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他通过描写海棠在夜晚的景象,暗示了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力量或神灵,这让他感到敬畏和尊重。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因为海棠作为一种植物,虽然只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但却拥有着独特的生命力和美丽。
总之,《海棠》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赞美,展现了苏轼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心态和浪漫主义情怀。
选修苏轼《海棠》
指 正 在 增 长 的 春 光 , 着 一 “ 泛 ”
1080 ··
九 歌 湘 夫 人 》 中 的 “ 袅 袅 兮 秋
。 “ 东 风 袅 袅 ” 形 容 春 风 的 吹 拂
“)三
海期年
棠间(
”。公
,前元
而两
起句
笔写年
却环)
对 海 棠
境 , 后
, 苏 轼
不 做
两 句
被 贬
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 指海棠的高洁美丽。 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 带着几分迷幻的境 界。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 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 是一个性情中人。 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 作精神,不致睡去。 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
宋·苏轼·《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 心态。当月华再也 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 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 无人欣赏,岂不让 她太 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 花儿孤寂、冷清得 想睡 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 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 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本诗中的海棠形象折射出诗人怎样的心态? 本诗中的海棠形象折射出诗人怎样的心态? 能否联系此诗的写作背景来说说。 能否联系此诗的写作背景来说说。 孤寂、失意、郁郁寡欢、忘我、超脱、 孤寂、失意、郁郁寡欢、忘我、超脱、 自得其乐。 自得其乐。 空蒙幽寂的夜景描写,暗示的是诗人幽 寂孤独的心理。与海棠共度良宵,也透露出 诗人处江湖之远的失意。从“东风”“崇光 ”“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 象中,又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豁达、洒脱的 胸襟。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崇光:美艳的光彩。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1)苏轼 海棠》 苏轼《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 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 苏轼的 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字子瞻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 与父苏洵、 (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 三苏” 称“三苏”。苏轼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 全才,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风格, 全才,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风格,自成 一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 一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 阳修并称“欧苏” 诗清新豪健, 阳修并称“欧苏”;诗清新豪健,与黄 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 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 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楷,用笔丰腴跌宕, 书法擅长行楷,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 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 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 绘画喜作枯木怪石, “宋四家”;绘画喜作枯木怪石,开创 湖州画派。诗文有《东坡七集》 湖州画派。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 东坡乐府》 有《东坡乐府》。
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 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 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 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 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薛宝钗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①,自携手瓮灌苔盆②。 胭脂洗出秋阶影,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③。 淡极始知花更艳,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④。 欲偿白帝凭清洁⑤,不语婷婷日又昏⑥。 林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⑦。 偷来梨蕊三分白,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⑧。 月窟仙人缝缟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⑨。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乌台诗案
苏轼因为反对新法, 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 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 )、何正臣弹劾 ,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 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 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当时苏轼认定自 己必死无疑。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 己必死无疑。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 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是苏轼一次死里逃生的残酷经历 是苏轼一次死里逃生的残酷经历, 乌台诗案 是苏轼一次死里逃生的残酷经历,是苏 轼人生的一大转折。苏轼一生的政治悲剧就是从“ 轼人生的一大转折。苏轼一生的政治悲剧就是从“乌台 诗案”开始。但他的文学创作走入豁然开朗的境界也是 诗案”开始。 在经历乌台诗案之后, 在经历乌台诗案之后,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影响使得众多 名篇杰作跨越时空,流传千古。( 。(注 乌台, 名篇杰作跨越时空,流传千古。(注:乌台,指的是御 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 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 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 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 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更 烧 高 烛 照 红 妆 。
只 恐 夜 深 花 睡 去 ,
香 雾 霏 霏 月 转 廊 。
东 风 袅 袅 泛 思考探究:
1、苏轼笔下的海棠具有怎样的特点? 苏轼笔下的海棠具有怎样的特点? 海棠盛开,光彩华美,散发着阵阵幽香, 海棠盛开,光彩华美,散发着阵阵幽香, 在春风中月光下更显美艳动人 显美艳动 在春风中月光下更显美艳动人。 诗人是怎样描写海棠的形象的? 2、诗人是怎样描写海棠的形象的?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其香 之浓郁, 光彩之华美;侧面写,则以春 之浓郁,其光彩之华美;侧面写,则以春 月光为背景来衬托海棠花开之美。 风、月光为背景来衬托海棠花开之美。末 句以“花睡去” 红妆” 作比, 句以“花睡去”“红妆”拟人、作比,写 出作者爱花赏花之情。 出作者爱花赏花之情。
月第2版 红楼梦》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 版《红楼梦》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 月第 第三十七回) 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 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海棠之“ 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 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 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 冰雪,喻其冰清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 冰雪,喻其冰清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 别致。 ”“招 二字,运用拟人手法, 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 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 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 秋阶”“露砌”的映衬, ”“露砌 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的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 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的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 自励的品性。 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______ 参考答案】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参考答案】“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 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 洗出” 更侧重于表现“ 的鲜艳洁净, “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 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 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 ”“借得 巧用了拟人手法; 借得” 偷来”一词, 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 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小结
本诗前两句点出诗人赏花的时间是春天 的月夜, 的月夜,并描绘了海棠在东风月色中的 光彩和芬芳,后两句诗写海棠的神态。 光彩和芬芳,后两句诗写海棠的神态。 既表现了海棠优雅脱俗的美, 既表现了海棠优雅脱俗的美,也抒发了 诗人爱花惜花的感情, 诗人爱花惜花的感情,更书写了远贬江 湖的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浅近, 湖的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浅近,含而不 感而不伤,情意深永,耐人寻味。 露,感而不伤,情意深永,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