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形态学的学科构成及其方法论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舞蹈形态学的学科构成及其方法论的意义
任何一门学科理论都不是生来就有的,舞蹈形态学的诞生,亦是经历了审美形态学到艺术形态学,最后才形成了舞蹈形态学。所以,舞蹈学也是艺术形态学的一个分支,鉴于舞蹈学自身研究的必然要求而创造出来的舞蹈形态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方法论,而于平老师的这本《舞蹈形态学》对从事舞蹈专业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本红宝书。
浅谈舞蹈形态学的学科构成及其方法论的意义对于这个的问题我将分为两个部分来阐述:
首先,我来解释一下舞蹈形态学的学科构成。
在了解这个舞蹈形态学的学科构成之前,我们首先要确立一个前提,笔者认为舞蹈是艺术的一个种类并且是历久弥新的一个艺术种类,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要把握舞蹈的形态,应首先把舞蹈看成是一种人类文化现象,就是要把舞蹈形态学作为人类文化大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来研究。
在此基础上,把舞蹈形态学的学科构成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分析其“风格化原则”的历史性的研究,笔者称为“舞蹈历史文化形态学,”这里面包括了两个鲜明特征:历时性和风格性,所谓历时性,我个人认为就是从历史现象出发,理出舞蹈的历史发展线索,展示出舞蹈历史的发展过程;就如我们第一章古典舞,我们就从上古
到周、汉、唐一步步的了解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舞在这个历史的长河里不断地变化形态,也看到了其风格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在内因外因不同的影响之下它是怎样一步一步构建起来自己的独特风格,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国古典舞蹈;另一方面,是分析“生命化原则”的预测研究,称之为“舞蹈艺术创造形态学”,其包含两大鲜明特征:共时性和生命性,在这点上作者引述了苏珊朗格对“生命化原则”的见解。生命形式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舞蹈艺术创造的构成材料、构成方式、构成类型以及构成效应。而我认为,这个四方面中,对舞蹈的构成材料需要引起特别的关注,如果,我问大家,明明已经有了M.卡冈的艺术形态学,为何于平还要专门出来单立一个舞蹈形态学,难道舞蹈不属于艺术吗?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舞蹈构成材料的问题,虽然同为艺术但是舞蹈与音乐、美术不同,它的物质媒介是以人体为艺术表现媒介的,人是有生命的,人的本身就充满了复杂性,而人体的动作更是千变万化的,那我们鉴于人体以及人体动作所具有的极其复杂的构成,那把舞蹈形态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讨论也是必然的了。
以上就是舞蹈形态学的学科构成,当然,我们要研究一个舞种的形态,不可能就只针对这两方面来研究,如果要深入的研究一个舞种的形态,那我们必然还要涉及到与其相关的自然生态和社会心态。我个人以为这其实也就是哲学中讲述的人的两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对这门学科来讲其自然生态即舞蹈生态学,主要包括自然生态(地理和环境)以及社会生态(语言和地域)的研究,这两点对舞蹈
形态的发展或多或少会起着一定的影响;而对于第二个方面社会心态,前面讲了舞蹈的表现和传播媒介不是外物,而是具有生命和情感的人的本身,所谓人,就一定是置身于与社会里的人,简而言之,即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社会法则的制约以及社会个时期的思想潮流对个人的影响。不论是舞蹈生态学还是舞蹈形态学都是把舞蹈这种人类行为作为研究的“核心物”,自然环境起着外围作用,社会文化环境则是这个核心物的主导性生态环境。由此可见,要学好一门知识,我们必须广泛的吸收各种理论,在多维的文化海洋中,吸收各种文化精华,来充实自己,为以后自己理论观点的阐释,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下舞蹈形态学其方法论的意义:
对于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就是怎样运用舞蹈形态学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前面已经说了舞蹈形态学是经过审美形态学到艺术形态学,最后才形成了舞蹈形态学。在这本书里面作者也提到用了T.门罗的。。和M.卡冈的系统研究法,这两门学科理论对我们做舞蹈形态学的理论研究都有着很深的帮助。在舞蹈中我们把具有审美价值的能引起美感的特质统称为舞蹈之美。但是稍加分析,舞蹈之美具有多种形态,例如:芭蕾与古典的、西方与东方的、独舞与群舞的不同等等,也就是说,舞蹈具有多种审美形态,要想深入的了解舞蹈的内部的各种审美形态,就必须掌握这门知识。舞蹈属于什么?舞蹈内部又可以区分
为哪些形态,我认为如果没有从科学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很难把握舞蹈的特性,这就可能直接影响到舞蹈的创作、鉴赏,甚至可以会在实践中造成混乱。比如第一章,我们学习了中国古典舞历史文化形态,在这一章中,运用了纵向的线性考察,通过对古典舞的“历史研究’,使我们对古典舞的发展由来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这就对我们对以后古典舞的发展预测研究有了一个理论基础;而第二章我们学习了中国民俗舞的历史文化形态,在这运用了空间横向的面性考察,通过地域的层面不同来考察,把舞蹈置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中进行宏观的考察,这里我们运用了以语言为参照界分中国民俗舞的格局,动态地来看待区域文化讨论确定了在自然的或社会的诸多因素中哪些影响和制约了舞蹈,以及它们是以何种方式,何种程度影响和制约着民俗舞的发生和发展。
我认为我们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学习,可以对纷繁复杂多样的舞蹈现象进行研究解释,对这种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我们今后,对舞蹈理论或是时间都有很大的帮助,无论是针对某以舞种的点性考察,还是舞蹈之间的对比,或是针对某一个舞蹈最主要的继承与发展也就是历史和预测研究,这本于平老师的《舞蹈形态学》都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强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