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公开课课件
烟台某滑雪场假期接待游客情况统计图
2022年3月
3100
3250
2700
2400
2100
1800 1500
1500
1650
1850
1600
2100
0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描点 标数 连线
时间
1. 滑雪场( 周日 )人数最多,是( 3250 )人。
2. 从( 周五 )到( 周六 )的人数增加的最快。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折线统计图
创设情境
中国历届冬奥会奖牌总数情况统计表
2022年3月
届数 第17届 第18届 第19届 第20届 第21届 第22届 第23届 第24届
奖牌总数 (枚)
3
8
8
,从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数缺形时少直观
奖牌数/枚
16 14
3. 周一到周日,滑雪场的人数整体呈( 上升 )趋势。
4. 请你预测一下,下周一滑雪场人数可能是(
) 人。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 办举办推动了我国冰雪运动跨越 式发展,冰雪运动跨过山海关, 走进全国各地,开启了中国乃至 全球冰雪运动新时代。
——习近平
畅谈收获
构成
折
线 统
绘制方法
计
图
特点
应用
点 线 描点
中国历届冬奥会奖牌总数情况统计图
2022年3月
15
12
11
11
10
10
8
8
9
8
6
4
3
2
0
第17届 第18届 第19届 第20届 第21届 第22届 第23届 第24届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统计图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1.2 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不同类型的折线统计图。
分组讨论和合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章:单式折线统计图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和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单式折线统计图解读数据,如趋势分析、拐点识别等。
2.3 教学方法利用实际案例数据,引导学生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进行数据分析练习,让学生通过折线图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
第三章:复式折线统计图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不同类型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分组讨论和合作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章:应用举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利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如销售数据分析、气温变化趋势等。
4.3 教学方法利用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对统计图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5.3 教学方法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六章:实践操作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熟练绘制折线统计图。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七章 折线统计图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七章折线统计图【知识点归纳总结】1. 单式折线统计图1.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用折线的上升或下降表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容易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2.折现统计图制作步骤:(1)标题:根据统计表所反映的内容,在正上方写上统计图的名称;(2)画出横、纵轴:先画纵轴,后画横轴,横、纵轴都要有单位,按纸面的大小来确定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3)描点、连线: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序连接起来.【经典例题】例1:如图,电车从A站经过B站到达C站,然后返回.去时B站停车,而返回时不停,去时的车速为每小时48千米,返回时的车速是每小时72千米.分析:从统计图中可知电车从A站到达B站用了4分钟,并在B站休息了1分钟,从B站到达C站用了5分钟,所以电车从A站到达C站共行驶了4+5=9(分钟),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从A站到C站的距离;电车在C站休息了3分钟,从第13分钟开始行驶到第19分钟返回A站,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得出答案.解:48×(4+5)÷(19-13),=48×9÷6,=72(千米);答:汽车从C站返回A站的速度是每小时行72千米.故答案为:72.点评:此题首先根据问题从图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和“速度=路程÷时间”即可作出解答.2. 复式折线统计图1.定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用线段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项目的具体数量,又能清楚地反映事物变化的情况.2.折线图特点: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可以用来作股市的跌涨和统计气温.3.作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般用于两者之间比较,主要作用还是看两者之间的工作进度和增长.折线统计图分单式或复式.复式的折线统计图有图例,用不同颜色或形状的线条区别开来.4.区别: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差最大的是多了一条线,和第二个单位,但仍然能看出他的上升趋势.【经典例题】例1:哥哥和弟弟周末分别骑车去森林动物园游玩,下面的图象表示他们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请根据哥哥、弟弟行程图填空.①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②弟弟骑车每分钟行0.3千米.分析:此题是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成正比例的意义可知,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通过观察统计图可得出弟弟行驶的路程为30千米,时间为3:40-2:00=100分钟,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解决问题.解:因为路程=速度×时间,所以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3:40-2:00=100(分钟),30÷100=0.3(千米);答: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弟弟骑车每分钟行0.3千米.故答案为:正;0.3.点评:此题考查了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成正比例的意义.【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如图是张璐某一周内每天30秒跳绳成绩.如图中能表示张璐这一周内每天30秒跳绳平均成绩的虚线是()A.①B.②C.③D.④2.如图是小明每天上学走的路程统计图,那么他从家到学校需要走()千米.A.5B.2.5C.103.甲和乙在一次赛跑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为()①甲比乙先出发②甲比乙先到终点③甲速是乙速的2倍④甲、乙所行路程一样多A.1B.2C.3D.44.小明和小英一起上学.小明觉得要迟到了,就跑步上学,跑累了,便走着到学校;小英开始走着,后来也跑了起来,直到校门口赶上了小明.下列4幅图象,()幅描述了小英的行为.A.B.C.D.5.某日,淘气家的室内气温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14时起,室温开始逐渐走低B.相邻的两个室温数据的取得间隔5小时C.当天室内平均气温在7℃与21℃之间6.如图所示的图象表示斑马和长颈鹿的奔跑情况,下面的说法不符合这个图象的是()A.斑马奔跑的路程与奔跑的时间成比例B.长颈鹿25分钟跑了20千米C.长颈鹿比斑马跑得快D.斑马跑12千米用了10分钟7.如图是吴先生国庆节开车从深圳回老家F市的过程.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F市距离深圳640kmB.9:00﹣10:00车速最快C.14:00﹣15:00行驶了60kmD.开车4小时后体息了20分钟8.“龟兔赛跑”中,骄傲的兔子自认为遥遥领先就在途中睡了一觉,醒来时才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最终乌龟先到了终点…下列各图与故事情节相符的是()A.B.C.二.填空题(共6小题)9.如图是一辆汽车与一列火车的行程图表,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千米;(2)火车停站时间是分钟;(3)火车停站后的速度比汽车每分钟快千米;(4)汽车比火车早到分钟.10.如图是航模小组制作的甲、乙两架飞机在一次飞行中时间和高度的记录.(1)乙飞机飞行了s,比甲飞机少飞行了s.(2)从图上看,起飞后第s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2m,起飞后第s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3)从起飞后第15s至第20s,甲飞机的飞行状态是,乙飞机的飞行状态是.11.观察如图回答问题:(1)这是一幅统计图.(2)2月份甲站比乙站多供立方米的水.(3)月份两站的供水量是一样的;月份两站供水量相差最多.(4)乙站1~5月份平均每月供水立方米.12.菊花牌感冒冲剂零售价为20元,两次降价后分别为18元和15元.用下面两幅图来表示药价的变动情况.(1)你觉得哪一幅统计图更能突出价格下降的幅度?.A.A B.B(2)如果在两次降价中,感冒冲剂类药品的平均下降幅度为30%,菊花牌感冒冲剂的降幅相对来说是不是很大?.A.是B.不是13.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小明家4个月水费统计图(1)小明家这4个月平均水费是元.(2)A月的水费比C月少%.(3)如果把平均水费记作0元,那么高出平均水费15元记作元,低于平均水费5元记作元.14.看图并解答问题.如图是小强和小刚两位同学参加800米赛跑的折线统计图.(1)前400米,跑得快一些的是,比赛途中在米处两人并列.(2)跑完800米,先到达终点的是,比另一位同学少用了秒.(3)小刚前2分钟平均每分钟跑米.三.判断题(共5小题)15.如图图是小林同学放学骑车回家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林前3分钟与后3分钟骑车的平均速度和所走的距离相同..(判断对错)16.任意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都可以合成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判断对错)17.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而且便于对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判断对错)18.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判断对错)19.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情况..(判断对错)四.操作题(共1小题)20.如图是某便利店两种品牌的纯牛奶1﹣6月销售情况统计表.月份123456销量甲202535405055乙151820161210请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1)你了解到哪些信息?(2)如果你是便利店经理,下月你准备怎样进货?为什么?五.应用题(共4小题)21.小华骑自行车到6千米远的森林公园去游玩,请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1)小华几时到达森林公园,途中休息了几分.(2)小华在森林公园玩了几分.(3)返回时用了几分.22.下面是莱商场去年上半年服装和鞋帽销售额统计表.(单位:万元)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服装171012141816鞋帽131214111214(1)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2)比较服装和鞋帽销售情况,用一句话加以总结.23.下面是某市一中和二中篮球队的五场比赛得分情况统计图.(1)两个学校的篮球队第二场比赛时成绩相差多少分?(2)哪场比赛两个学校的篮球队成绩相差最大?24.某商场2018年凉鞋的销售情况如图所示.(1)第一季度共销售双.(2)7月份的销售量是5月份的倍.(3)图中月份凉鞋的销售量最高,原因是什么?(4)这是一幅不完整的折线统计图.请你根据生活实际,完成这幅折线统计图.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可知:一组数的平均数应该比这组数中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所以①和④不对.张璐跳绳的个数大部分在②的上面,所以②的值应该偏低.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④比张璐所跳个数都多,所以不对;①比张璐所跳个数都少,所以也不对;张璐所跳个数大部分在②的上方,所以②的值偏小一下,②错.所以应该选C.答:图中能表示张璐这一周内每天30秒跳绳平均成绩的虚线是③.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关键运用平均数的意义做题.2.【分析】观察图可知,小明离的路程越来越多,走到5千米的地方路程不再增加,也就是到了学校,然后在学校里面待了一段时间,然后回家,离家的距离越来越少,由此求解.【解答】解:观察图可知,小明离的路程越来越多,走到5千米的地方路程不再增加,也就是到了学校所以他从家到学校需要走5千米.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理解图中折线表示的含义,得出结论.3.【分析】根据图示可知,甲乙是同时出发的,所以①错;因为甲到达终点用时t1,乙到达终点用时2t1,(由题意知t1≠0),所以甲比乙先到终点,乙用时是甲的2倍,所以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所以②、③对;有图示可知,甲乙所行路程一样多,所以④对.由此判断.【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甲乙是同时出发的,所以①错;因为甲到达终点用时t1,乙到达终点用时2t1,(由题意知t1≠0),所以甲比乙先到终点,乙用时是甲的2倍,所以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所以②、③对;有图示可知,甲乙所行路程一样多,所以④对.答:正确的结论有3个.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关键根据统计图找对解决问题的条件,解决问题.4.【分析】小英先走后跑,也就是速度由慢到快,因此,选项D描述了小英的行为.【解答】解:小英先走后跑,也就是速度由慢到快,选项D描述了小英的行为.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分析折线统计图的能力.5.【分析】A.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7时到14时室温逐渐升高,14时起室温逐渐降低.B.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相邻两个室温数据的取得时间是4小时.C.当天室内最低气温是7°C,最高气温是21°C.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7时到14时室温逐渐升高,14时起室温逐渐降低.因此,14时起,室温开始逐渐走低.说法正确.B.相邻两个室温数据的取得时间是4小时.因此,相邻的两个室温数据的取得间隔5小时.说法错误.C.当天室内最低气温是7°C,最高气温是21°C.因此,当天室内平均气温在7℃与21℃之间,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6.【分析】根据图象对各选项进行依次分析、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A、因为12÷10=1.2千米,24÷20=1.2千米,…,即斑马奔跑的路程÷奔跑的时间=斑马速度(一定),所以奔跑的路程与奔跑的时间成正比例;B、由图象可知:长颈鹿25分钟跑了20千米;C、由图象可知:斑马比长颈鹿跑的快,所以C选项长颈鹿比斑马跑得快,说法错误;D、由图象可知:斑马跑12千米用了10分钟;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根据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根据图象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能力.7.【分析】由图可以看出:F市离深圳是640千米.7:00~8:00行驶了75千米,时速75÷1=75千米/时;8:00~9:00行驶了180﹣75=105千米,时速105÷1=105千米/时;9:00~10:00行驶了300﹣180=120千米,时速为120÷1=120千米/时;10:00~11:00行驶了410﹣300=110千米,时速为110÷1=110千米/时;11:00~12:00路程没有变化,时速为0,即休息了1个小时;12:00~13:00行驶了500﹣410=90千米,时速为90÷1=90千米/时;13:00~14:00行驶了580﹣500=80千米,时速为80÷1=80千米/时;14:00~15:00行驶了640﹣580=60千米,时速为60÷1=60千米/时.再通过比较即可确定哪个时段速度最快;开车4小时后休息的时间.【解答】解:如图各时间段行驶的路程、速度计算如下:7:00~8:00行驶了75千米,时速75÷1=75千米/时;8:00~9:00行驶了180﹣75=105千米,时速105÷1=105千米/时;9:00~10:00行驶了300﹣180=120千米,时速为120÷1=120千米/时;10:00~11:00行驶了410﹣300=110千米,时速为110÷1=110千米/时;11:00~12:00路程没有变化,时速为0,即休息了1个小时;12:00~13:00行驶了500﹣410=90千米,时速为90÷1=90千米/时;13:00~14:00行驶了580﹣500=80千米,时速为80÷1=80千米/时;14:00~15:00行驶了640﹣580=60千米,时速为60÷1=60千米/时.F市距离深圳640km,先项A正确9:00﹣10:00车速最快,选项B正确14:00﹣15:00行驶了60km,选项C正确开车4小时后体息了1小时,选项D不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拆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8.【分析】乌龟是匀速行走的,图象为线段.兔子是:跑﹣停﹣急跑,图象由三条折线组成;最后比乌龟晚到,即到终点花的时间多.【解答】C解:匀速行走的是乌龟,兔子在比赛中间睡觉;后来兔子急追,路程又开始变化,排除A;兔子输了,兔子用的时间应多于乌龟所用的时间,排除B.故选:C.【点评】首先应理解函数图象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函数图象.二.填空题(共6小题)9.【分析】(1)根据统计图可知:汽车出发时的时间是7:55,行驶到15千米时的时间是8:20,用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解答即可;(2)用火车开出的时刻减去到站的时刻就是火车停站的时间;(3)先求出火车停站后的时速,再减去汽车的时速即可;(4)用火车到站的时刻减去汽车到站的时刻就是汽车比火车早到的时间.【解答】解:(1)8:20﹣7:55=25分钟15÷25=0.6(千米)答: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0.6千米.(2)8时10分﹣8时=10分钟答:火车停站时间是10分钟.(3)8时25分﹣8时10分=15(分钟)(15﹣5)÷15=(千米)﹣0.6=(千米)答:火车停站后的速度比汽车每分钟快千米.(4)8时25分﹣8时20分=5分钟答:汽车比火车早到5分钟故答案为:0.6,10,,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统计图,分析数量关系解答问题的能力.10.【分析】(1)首先要明确,虚线表示甲飞机的飞行,实线表示乙飞机的飞行.由折线统计图可知,甲飞机飞行了40秒,乙飞机飞行了35秒,乙飞机比甲飞机少飞行:40﹣35=5(s).(2)由统计图可知,横轴表示飞行时间,纵轴表示飞行高度.观察可知起飞后第55秒,两折线相差2格,说明此时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2米,起飞后大约30秒两折线离的最远,说明此时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3)从起飞后第15s至第20s,虚线呈上升趋势,所以甲飞机的飞行状态是上升;实线呈平衡趋势,所以乙飞机的飞行状态是平衡.【解答】解:(1)乙飞机飞行了40秒,比飞机少飞行了5秒.(2)从图上看,起飞后第5秒两架飞机高度相差2米,起飞后大约30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3)从起飞后第15s至第20s,甲飞机的飞行状态是上升,乙飞机的飞行状态是平衡.故答案为:(1)40,35;(2)15,30;(3)上升,平衡.【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观察分析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1.【分析】(1)由图可知这是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2)由图知,2月份甲站供水40立方米,乙站供应20立方米,则甲站比乙站多:40﹣20=20(立方米).(3)两条折线在3月份重合,所以,3月份两站的供水量一样多;1月份两条折线距离最远,所以,1月份两站供水量相差最多.(4)求乙站这5个月的平均供水量为:(10+20+50+70+80)÷5=46(立方米).【解答】解:(1)这是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2)40﹣20=20(立方米)答:2月份甲站比乙站多供20立方米的水.(3)3月份两站的供水量是一样的;1月份两站供水量相差最多.(4)(10+20+50+70+80)÷5=230÷5=46(立方米)答:乙站1~5月份平均每月供水46立方米.故答案为:复式折线;20;3;1;4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关键根据统计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条件.12.【分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图B的折线下降幅度更明显,所以选B.(2)根据平均降价幅度进行计算:20×(1﹣30%)=14(元),15>14,所以降价幅度很大.所以选A.【解答】解:(1)答:我觉得图B统计图更能突出价格下降的幅度.(2)20×(1﹣30%)=14(元)15>14答:菊花牌感冒冲剂的降幅相对来说是很大.故答案为:B;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单式折线统计图,关键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做题.13.【分析】(1)根据平均数的求法,用4个月的总水费除以4即得四个月的平均水费.(2)把C月的水费看作单位“1”,求A月的水费比C月少百分之几,就是求A月比C月少的占C月的百分之几,列式计算得:(94﹣27)÷94≈71.3%.(3)根据题意,结合正负数的意义,表示水费即可.【解答】解:(1)(27+62+94+85)÷4=268÷4=67(元)答:小明家这4个月平均水费是67元.(2)(94﹣27)÷94=67÷94≈71.3%答:A月的水费比C月少71.3%.(3)如果把平均水费记作0元,那么高出平均水费15元记作+15元,低于平均水费5元记作﹣5元.故答案为:67;71.3;+15;﹣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单式折线统计图,关键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14.【分析】(1)由表示小强、小刚跑的路程与时间的拆线可以看出,前400米小刚的比小强跑得快一些;到500米时小强追上了小刚,二人并列.(2)跑完800米,小强先到达终点,用时4.5分钟,小刚后到达终点,用时6分钟.小强比小刚少用6﹣4.5=1.5分钟,再乘进率60化秒.(3)小刚前2分钟跑了400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求出小刚前2分钟平均每分钟跑的米数.【解答】解:(1)答:前400米,跑得快一些的是小刚,比赛途中在500米处两人并列.(2)6﹣4.5=1.5(分)1.5分=90秒答:跑完800米,先到达终点的是小强,比另一位同学少用了90秒.(3)400÷2=200(米)答:小刚前2分钟平均每分钟跑200米.故答案为:小刚,500,小强,90,200.【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三.判断题(共5小题)15.【分析】由图意可知,小林放学时后3分钟走的路程大于前3分钟走的路程,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小林放学时后3分钟走的路程大于前3分钟走的路程,所以本题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看懂函数图象,根据图意进行分析.16.【分析】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用线段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项目的具体数量,又能清楚地反映事物变化的情况;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由此依次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任何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都能分成多幅单式折线统计图,但是任意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不一定合成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所以本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明确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折线统计图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又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解答】解: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折线统计图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又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所以原题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8.【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所以本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19.【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可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因此,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情况.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且能够根据它的特点和作用,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四.操作题(共1小题)20.【分析】首先根据数据描出各点,再顺次连接即可.(1)了解到甲品牌的销售量越来越多,乙品牌的销售量越来越少.(2)如果是便利店经理,下月准备多进一些甲品牌的纯牛奶,因为甲品牌的销售量越来越多.【解答】解:画图如下,(1)了解到甲品牌的销售量越来越多,乙品牌的销售量越来越少.(2)如果是便利店经理,下月准备多进一些甲品牌的纯牛奶,因为甲品牌的销售量越来越多.【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统计图表的填补,以及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熟练掌握.五.应用题(共4小题)21.【分析】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1)小华2时到达森林公园,途中休息了1﹣1=小时=20分;(2)小华在森林公园玩了2﹣2=小时=30分;(2)返回时用了3﹣2=小时=30分,据此解答.【解答】解:(1)1﹣1=(小时)小时=20分答:小华2时到达森林公园,途中休息了20分.(2)2﹣2=(小时)小时=30分答:小华在森林公园玩了30分.(3)3﹣2=(小时)小时=30分答:返回时用了30分.【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从统计图中获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再根据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进行解答.22.【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即可.(2)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分析服装和鞋帽的销售情况即可.【解答】解:(1)统计图如下:(2)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服装的销售量变化幅度较大;鞋帽的变化较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关键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3.【分析】(1)由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第二场比赛中,一中得48份,二中得53分,用二中所得的分数减一中所得的分数.(2)第一由复式折线统计图即可看出,第四场表示一中、二中分数的占之间的距离最大,说明此场比赛两个学校的篮球队成绩相差最大.【解答】解:(1)53﹣48=5(分)答:两个学校的篮球队第二场比赛时成绩相差5分.(2)第四场比赛两个学校的篮球队成绩相差最大.【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24.【分析】(1)1、2、3月份各月凉鞋的销售双数已知,三者相加就是第一季度共销售凉鞋的双数.(2)用7月份销售凉鞋的双数除以5月份销售凉鞋的双数.(3)由统计图即可看出,7月份凉鞋的销售量最高.原因:我国处于北半球北温带,7月份气温最高.(4)8月份开始气温开始下降,凉鞋的销售量也会明显减少,要少于6月份的销售量,9、10月份更低,111月份开始估计停止销售.据此即可完成这幅统计图(答案不唯一).【解答】解:(1)20+30+50=100(双)答:第一季度共销售100双.(2)500÷200=5答:7月份的销售量是5月份的5倍.(3)图中7月份凉鞋的销售量最高.原因:7月份气温最高.(4)完成这幅折线统计图:故答案为:100,5,7.【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8.2复式折线统计图课件
4月10日 。
(3)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是如何 变化的?漠河呢?
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变化幅度不 大,总体趋势是升高,而漠河的 最高气温变化比较大,有所下降。
(4)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 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是稳中上升,漠河 这几天的最高气温是不稳定,差异较大。
女生
64
从2007~2012年男生患
近视的变化趋势是呈上升
48 44
趋势;
36
35
从2007~2012女生患近
22 18 23
9 13
19
6
视的变化趋势大体上是呈 上升趋势,但在2009~2010 年间稍有下降。
(3)该年级男、女生患近视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预 计2013年男、女生患近视的情况会怎样?
下面是2012年“国庆”长假期间北京市最高和最低气温的记录。 说一说,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0月1日最高气温 27℃, 是最高气温最高的一天。
10月4日和10月5日,最高 气温最低,是 24℃。
下面是2012年“国庆”长假期间北京市最高和最低气温的记录。 说一说,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0月2日最低气温最高, 是 16℃。
标题
图例
曾母暗沙4月7日-10 日最高气温变化情况
漠河4月7日-10日 最高气温变化情况
日期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还能
清楚上地面看的出图数你据的看变懂化了情吗况?。 与同伴说一说。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 相差多少?
4月9日最高气温相差最大, 相差29 ℃。
随堂练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掌握了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但是,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学会如何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折线统计图的解读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折线统计图的相关案例。
3.绘图工具(如直尺、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知道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吗?”2. 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折线统计图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初步了解折线统计图。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给出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 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测自己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总结学生在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5. 拓展(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除了折线统计图,还有哪些统计图可以用来展示数据?各自有什么特点和作用?6.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六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
我插队的地方社员们大多喝泡子里的水,泡子有深有浅,像一团团河。泡子周围有稀少的芦苇,水是透明的,能清晰地见到水下的芦根、水草什麽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全)
温馨提示:《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内含《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04页例1。
学生已经认识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所以教材先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学习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核心能力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统计思想,发展数据观念及进行合情推测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自主探索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2.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能读懂图上信息,并能根据图中信息做出简单的分析与预测,发展数据观念及进行合情推测的能力。
(四)学习重点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来准确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五)学习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单式折线统计图》名师教学课件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请你自学课本第104、105页的内容,并完成以下两个任务:任务1;下面是3月20日校门口车辆流动情况统计表,请你试着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这张统计表的信息。
3月20日校门口车辆流动情况统计表时间7:20 7:30 7:40 7:50 8:00 8:10车辆/辆90 120 180 60 30 15任务2:请用简短的语句或词语来总结下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二)课堂设计1.情境导入出示校门口车辆流动情况统计表。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上学都能看到校门口的车辆怎么样?(车来车往/多/拥挤)师:这是张老师在3月20日早上统计的7:20~8:10这个时间段学校门口的车辆流动情况,并把它绘制成的统计表。
为了更清楚地看到这些车辆的流动变化情况,我们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
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折线统计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折线统计图。
(板书:折线统计图)2.探究新知(1)展示自学环节,总结画法。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尝试着画了折线统计图,你们画的怎么样呢?谁来展示一下?学生上台展示。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单式折线统计图,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地位作用与学情单式折线统计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内容。
是在学生之前学习掌握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等简单基本方法,会用简单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等方法表示和分析统计数据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含义、特点,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构建数据分析观念。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和学生生活经验与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拟将教学目标定位确立为:1.知识与技能:认识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和作用,根据需要用折线统计图直观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解释和分析与预测。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折线统计图特点与作用的过程,培养发展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感受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在方格图中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数据分析预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合作与帮助者。
为此,在教学中拟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启发思考、引导观察对比、实践操作,构建新知。
在学法上,力求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呈现问题情景,发现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合作)实践操作、迁移转化,合作交流分享、对比分析归纳,尝试应用实践,经历探究过程等学习方法,理解掌握拓展新知,发展能力,增强兴趣。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案列
《折线统计图》案列教学背景: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教材提供了很多富有现实意义的现实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认识折线统计图四年级下册第108、10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九第1、3、4、6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概括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法教学学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课件出示北斗七星的图片。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星星。
老师:没错,是星星,可是你们能告诉我这几颗是什么星吗?(学生摇头)好,老师用直线把相邻的两颗星星连起来,现在,你们可以回答我了吗?学生:是北斗七星,像勺子一样的。
老师:对,如果只有几颗星星,你们不容易分辨出来,但当老师将他们有序的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形状,就方便观察了。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它也是让我们通过点和线来观察的。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那么条形统计图跟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呢?二、新授1、观察老师投影出示××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老师:通过观察统计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甲:我知道了,1998年参观人数为3万人。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统计图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1.2 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1.3 教学过程:引入统计图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和饼图的特点和作用。
引导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的例子,让学生发现折线统计图能更好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示范绘制一个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第二章:折线统计图的绘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2.2 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确定坐标轴、标尺、绘制折线等。
折线统计图的注意事项:坐标轴的刻度、标签、图例等。
2.3 教学过程: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让学生理解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和意义。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章:折线统计图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子:如天气预报、股市行情等。
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3.3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利用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
第四章:折线统计图的解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解读折线统计图的信息。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如何读懂折线统计图的走势和趋势。
如何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4.3 教学过程:讲解如何读懂折线统计图的走势和趋势,引导学生关注折线的上升、下降和转折点。
学生分组合作,观察和分析给定的折线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激发学生对统计图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5.2 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课件
冀教版
第7单元 扇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和折线统计图
学习目标
2.能有效灵活地选择不同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1.分清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3.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课前收集、课内探究、课外延伸的学习方法。
情景导入
中国队在第23届至第30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数统计如下:
学以致用
重庆
天津
32.4
82.6
课堂小结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出数量的多少。
1. 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反应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部分数量与总数、部
如果要将下列具体事例制成统计图,你会选择什么统计图?1.某班参加兴趣小组所占总人数比率的统计。 ( )2.股票股价2008年各月涨落情况的统计。 ( )3.一位病人一昼夜的体温情况统计。 ( )4.某厂各车间人数情况的统计。 ( )
扇形统计图
学以致用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总量(棵)
100
120
150
170
200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根据各种统计图的特征来判断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最合适。折线统计图更能直观地反应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典题精讲
正确解答:
折线统计图
典题精讲
小明家这四个月平均水费是多少元?
典题精讲
40%
C
学以致用
A
做一做
某工厂甲、乙两个车间2~5月份产量如下图:
两幅统计图,哪个车间的产量增长得快?
学以致用
65-40=25(吨)58-40=18(吨) 甲车间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折线统计图 讲义
折线统计图知识点一、认识折线统计图最近小明同学几次考试的成绩都出来了,他绘制一张统计表如下:考试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期中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成绩81 86 63 82 87 90思考:他想要展示给爸爸妈妈看自己的进步趋势,让爸爸妈妈认可自己的能力,那么画条形统计图可以吗?小明画完好一看,欸!好像有点不对劲啊,第三单元我才考了63分,这么显眼,老妈岂不是打死我?不行得想想办法!条形统计图确实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但要反映变化趋势,我们还是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好。
那么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折线统计图吧。
例1、最近小明同学几次考试的成绩都出来了,他绘制一张统计表如下:请绘制出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出数据的()。
2、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①过一点,画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一条向右,叫做(),一条向上,叫做()。
在折线统计图中间正上方的位置写上这个折线统计图的()。
②在横轴和纵轴两条射线的方向上画上箭头,分别写上数据的种类名称和要统计的数量的名称(可带单位)。
③在横纵上,每隔一定的距离记录一种数据,并在横纵下方写上该组数据的名称。
④在纵轴上,根据数据的数量分好小格,并在纵轴左侧分别写上对应的数值。
每一小格表示的数值都(),每一小格表示几,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⑤根据数据的数量,在相应的位置()。
⑥将每一组数据的点依次用线段()起来。
例2、下图是2010年~2014年鹿野化肥厂产量增长情况统计图,看图填空。
(1)该厂2011年生产化肥()吨。
(2)2013年的产量是2010年的产量的()倍。
(3)2010年到2014年化肥的产量整体呈()趋势。
例3、下面是2018年4月1日至4月10日某地区的日平均气温统计图。
302826242220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日期(1)4月3日至4月6日,气温呈()趋势。
(2)4月6日到4月10日这5天的日平均气温是()°C。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折线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折线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折线统计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和分析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对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和分析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读懂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
2.培养学生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读懂折线统计图。
2.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折线统计图,提高其图形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的统计数据,如身高、体重、成绩等。
2.准备折线统计图的模板和绘图工具。
3.准备一些与本课相关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身高、体重、成绩等数据,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然后提问:如果我们把这些数据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会是什么样的呢?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b.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c.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分析图中所表示的信息。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折线统计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折线统计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统计与概率》中的《折线统计图》一节。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概念,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难点: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以及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数据(如:某地区去年每个月的平均气温),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图表来表示这组数据?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讲解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组数据,让学生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分析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
4.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并分析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作用,以及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平均气温(摄氏度):5℃、8℃、12℃、18℃、22℃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取一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分析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
答案:1. 作业一答案略。
2. 作业二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如:探索其他类型的统计图(如:条形统计图、饼图等),以及如何运用统计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公开课教案(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公开课教案(和教材分析)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站提供的这套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4~96页。
教学目标1.使同学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2.引导同学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战略,发展统计意识。
3.使同学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迁移感知出示数据。
4月10日:27℃;4月12日:15℃;4月14日:12℃;4月16日:21℃;4月18日:25℃;4月20日:26℃。
谈话:这是老师收集的近期南京地区最高气温的数据。
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同学的回答,相机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出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谈话: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我们到“金陵气象”网站去看一看吧!登陆“金陵气象”网页,检查有关气象信息。
(网页上有大量反映天气变化的折线统计图)提问:看了这个网页,你发现了些什么?指出:人们通常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的变化情况。
(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出示网页中反映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的折线统计图:谈话: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表达了哪些信息呢?我们先听一听气象播报员是如何介绍近期天气变化情况的。
课件播放:气象播报员依据统计图介绍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
小学六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理解并分析折线统计图所呈现的数据;•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折线统计图数据的理解与分析。
教学难点•折线统计图数据分析的运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1.1 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折线统计图是一种用折线把数据点连接起来的图表,常常用来呈现各种统计数据的变化趋势,如时间变化、地理变化等。
在折线统计图中,横轴通常表示时间或地理区域等连续变量,纵轴表示对应的数据值。
1.2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确定横轴和纵轴,将数据点对应到坐标系上;2.连接相邻的数据点,形成折线;3.添加标题、标签等细节信息。
第二部分:折线统计图的数据理解和分析2.1 折线统计图数据的理解在折线统计图中,可以通过观察折线的形状和走势,来获取对应的数据信息,例如:•折线的斜率越大,说明数据的增长速度越快;•折线的交点,可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2.2 折线统计图数据的分析折线统计图通常用于分析各种数据的变化趋势,例如:•时间序列数据的变化趋势;•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不同年龄段的体重变化趋势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相应的事物。
教学过程第一节:引入折线统计图的概念•通过简要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定义、用途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节: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讲解和演示•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并结合教材和实际案例进行演示。
第三节:练习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围绕教材和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练习,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四节:折线统计图数据的理解和分析•讲解折线统计图数据的理解和分析方法,并结合教材和实际案例进行演示和讨论。
第五节:练习折线统计图数据的分析•围绕教材和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折线统计图数据的分析练习,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024年折线统计图课件小学数学课件下载
2024年折线统计图课件小学数学课件四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折线统计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看懂并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数据变化情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学会制作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难点:理解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数据变化情况,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直尺、铅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展示2024年某城市一年四季气温变化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气温的变化,提出问题:“如何直观地表示这些数据的变化?”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学生独立观察气温变化数据,尝试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3)教师讲解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3. 例题讲解,巩固新知(1)出示例题:某商店一年四季销售额变化情况。
(2)学生独立制作折线统计图,并分析数据变化。
4. 随堂练习,运用新知(1)学生完成教材P108页第1题,制作折线统计图。
(2)学生完成教材P108页第2题,解读折线统计图。
六、板书设计1.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 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3. 折线统计图的解读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P108页第3题。
题目内容:某城市20192024年人口变化情况如下表,请制作折线统计图,并分析人口变化趋势。
年份人口(万人)2019 1202020 1252021 1302022 1352023 1402024 145答案:见附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
122
120
122
80
70
113
100
60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我们可以从电视、网
80
70
40
络4、2 报纸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媒体中获得有关 数学的28信息。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关注生
60 40 20
0
26 1
42 28
20 0
26 1
说教材
说学情
折
说教法学法
线
统
说教具准备
计 图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说教学评价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是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的《折线统计图》的第一课时。本单元集中安排了折线统 计图及其在生活中运用的实例。由于在前几册中学生对统 计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单元教科书的重点是 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特点的感知以及读图与绘图。本节课就 是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 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 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与扇 形统计图学习做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六年级 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 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表
日期(日) 26
1
6
11
16
21
26
31
新增病人数 (人)
113
122
70
42
28
8
5
1
人数(人)
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 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
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 人数(人) 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
140 120 100
122 113
140 120 100
122 113
80 60 40 20
0
26 1
80
70
60
42
40
28
20
6
11 16
8
5
21 26
1
31
0 日期(日)
26
1
70
42 28
8
5
1
6 11 16 21 26 31
日期(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直观对比进一步认识两种统计 图的联系和区别。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材
说学情
折
说教法学法
线
统
说教具准备
计 图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说教学评价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时间预设为4分钟) (二)探究新知(时间预设为20分钟) (三)对比总结 (时间预设为5分钟) (四)分层练习、拓展延伸(时间预设为13分钟) (五)优化总结、作业布置(时间预设为3分钟)
说教材
说学情
折
说教法学法
线
统
说教具准备
计 图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说教学评价
三、教学策略
1、教法设想:
情景教学法——引入课堂 引导法——课堂研究方向掌舵 归纳总结法——课堂研究成果画龙点睛
2、学法指导:
合作学习法与自主探究法相结合
说教材
说学情
折
说教法学法
线
统
说教具准备
计 图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说教学评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折线统计图特征;读懂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 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图中所反映的现象作出简单分析,能 进行初步的判断和预测。
2、数学思考目标: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有关折线统计图的
事例,并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生活相关问题。
3、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体
60
42
40
28
20 0
26 1
20
8
5
1
0 日期(日)
6 11 16 21 26 31
26 1
8
5
1
日期(日)
6 11 16 21 26 31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条形统计图演变成折线统计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直观 感受两种统计图都能反映数据的多少,另外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将各个日期 与对应人数的相交点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折线统计图而且它能清楚的反应数据的增减 变化趋势,为新知识的产生和学习奠定基础。
线
统
说教具准备
计 图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说教学评价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 了一些自学、观察、分析的能力。并且在此之前,他们已经认 识了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但要孩子们切实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并且能 对它们做出准确分析是一个难点,需要孩子们在探索活动中,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
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 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表
日期(日) 26
1
6
11
16
21
26
31
新增病人 数(人)
113
122
70
42
28
8
5
1
人数(人)
140
122
120 110130
80 60 40 20
0
26
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 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
70
会和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应用生活实例进行学习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折
线统计图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够运用其特征分析 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
(四)教学难点:
掌握折线统计法
新增病人数 (人)
113
122
70
42
28
8
5
1
人数(人)
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 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
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
人数(人)
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
140 120 100
122 113
140 120 100
122 113
80
70
80
70
60
40
42 28
42 28
8
5
1 日期(日)
1 6 11 16 21 26 31
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 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表
日期(日) 26
1
6
11
16
21
26
31
新增病人 数(人)
113
122
70
42
28
8
5
1
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
140
140 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至15月2031日
活知。识紧,接找着准8 让新学知5 生生1复长习点日统,期(计为日表折) 和线条统形计统图计的图教的学 6 做1好1 准16备。21 26 31
8
5
1
日期(日)
6 11 16 21 26 31
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 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表
日期(日) 26
1
6
11
16
21
26
31
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 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表
日期(日) 26
1
6
11
16
21
26
31
新增病人数 (人)
113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