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小城镇的评定标准_绿维创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小城镇的评定标准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Design Institute Ltd.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旅游小城镇的评定标准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旅游小城镇,是产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也是小城镇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之一,无论是对于旅游产业发展还是城镇化进程来说,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层面也对这一发展模式给予了支持,提出来要加快推动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而这离不开旅游小城镇评定标准的制定。2014年,受北京市旅游管理委员会委托,绿维创景编制了《北京市旅游小镇评定标准》,本文将就此项目过程中的一些研究心得,加以提炼概括,以期为后续旅游小城镇的创建和管理提供借鉴。

一、界定旅游小城镇的关键因素

旅游小城镇应具备基本的三个条件:一是至少要具备一个AAA级以上旅游区(或相当于一个AAA级以上旅游区)的资源当量和市场接待规模;二是旅游产业的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需达到5%以上(旅游业为支柱产业);三是旅游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8%以上(发达国家旅游的就业带动率一般在10%以上,选取这个数据的80%为标准点)。绿维创景从旅游小城镇的概念及旅游小城镇建设、管理、运营等角度出发,立足旅游开发、城镇化体系构建、产业发展三大视角,提出界定旅游小城镇的八项重点——产业体系、吸引力架构、基础设施体系、人居环境、社区参与与居民受益程度、管理系统、保障体系、市场影响力。

(一)三大视角

1、旅游开发视角

顾名思义,旅游小城镇是以旅游功能为重点的综合区域。在开发时应立足市场需求,从旅游的舒适化、人性化、休闲化角度,以实现旅游产业升级发展为目

标,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接待设施、旅游市场运营等提出一定的要求。

2、城镇化体系构建视角

旅游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探索,其开发和评价应充分考虑和结合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着眼城镇化发展的角度,助推产业延伸整合、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城市化水平提升、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城市管理优化等。

3、产业发展视角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区别于传统的旅游区,旅游小城镇的开发与评价应从“产业发展”角度对其提出一定的要求,主要从旅游产业占GDP比重、旅游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旅游产业对社区就业的带动性、旅游产业对社区居民增收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八项重点

1、以休闲产业的聚集为基础

在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旅游小城镇的产业结构将更为多样,将会形成集多产业为一体的复合型城镇经济。旅游小城镇的产业架构体系中,应以产业关联度高、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休闲产业为主导产业,通过休闲产业的多样化开发,形成多样的产业关联式发展结构,进而广泛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及城镇发展需求,兼顾发展农业、教育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邮电通讯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其他产业。

2、具备休闲吸引核

旅游小城镇的概念并不是基于行政建制或者各项社会经济学指标,而是对一个以休闲经济为吸引和驱动的区域进行的定性概括。因此,毋庸置疑,无论是何

种类型的旅游小城镇,都必须有一个或者多个休闲吸引核心。这种吸引核从种类上来说是多样的,可以是一个旅游景点、一个主题公园、一场秀,也可以是当地特有的民风、文化或特产,或者是特色的建筑造型等,正是休闲核心的构建使旅游小城镇区别于其他传统城镇体系,也是旅游小城镇概念提出的意义所在。

绿维创景认为,旅游小城镇的特色旅游吸引力体系应由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艺术、科学或养生等价值的核心旅游资源实体、景观节点、旅游活动、建筑风貌、多样的休闲业态、特色生活方式等共同构成。特色旅游吸引力是旅游小城镇形成的核心基础,同时也促使旅游小城镇更具标示性。

3、旅居一体化的基础设施

旅游小城镇与旅游景区及传统城镇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服务对象的复杂性,既包括本地居民,也包括外地游客(观光游客、休闲游客、度假游客等),因此在构建旅游小城镇时应充分考虑居民及游客的需求,构建生活化的服务系统。服务系统里面既应包括教育、文体、卫生、商业、饮食、服务和行政经济管理等城镇公共生活服务设施及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等,更应该包括食、住、行、游、购、娱、体、疗、学、悟等旅游要素,同时也应包括旅游区必备的专项旅游交通体系、游客中心(含导游服务)、旅游标示系统、旅游邮电服务、旅游卫生设施(旅游厕所、垃圾箱、垃圾收集站等)、生态停车场、游客公共休息设施等,且旅游服务设施在综合配套服务里的比重高于一般城镇。

4、社区参与与居民收益的最大化

提升产业、扶贫扶农、促进效益是建设旅游小城镇的重要目的之一。旅游小城镇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式,应在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社区参与、带动就业、促进居民增收等方面有较强的作用。

5、优质的人居环境

旅游小城镇由于其基础的旅游接待功能,对空气质量、噪声质量、水环境质量等要求较高,同时旅游小城镇具有承载居民及游客生活的功能,对其人文环境(自然子系统、建筑子系统、网络子系统、社会子系统)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一个旅游小城镇的人居环境应具备低碳环保、设施齐全、秩序井然、文化娱乐氛围浓郁、精神文明生活健康丰富等特点。

6、高效的管理系统

旅游小城镇管理相对复杂,涉及旅游开发运营、城镇管理体系等方面,应建立独立的专项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的综合管理,突破行政体制限制,规避多头管理,明确所有者、经营者和监管者,实现三权分离、有效制衡,提升管理效率。同时要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城市管理规章制度(如行政执法责任人制度、文明办公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政治学习制度等)、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服务规章制度(如服务质量管理、现场安全管理等)、旅游资源管理规章制度(资源和环境保护制度)等,规章制度应覆盖完整,不留死角。另外,应积极引进先进管理人才及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加强培训,进行定期监督检查,保证各项管理制度有效实施。配合打造专项的运营平台,积极推动小镇市场运营。

7、完善的保障体系

依托于旅游小城镇的多样性功能,设置旅游小城镇的保障体系,包括城镇发展保障体系(户籍、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保、环境等)和旅游专项保障系统(发展资金保障、规划设计保障、旅游安全保障、医疗救援保障、营销体系保障、资源与环境保护等)。

8、较强的市场影响力

旅游小城镇应形成特色主题性,具备较强的旅游市场辐射力,休闲业态经营状态良好,游客抽样调查满意率较高。同时,海内外游客接待量达到一定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