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散文阅读

合集下载

2019高考语文散文阅读_散体文章自由笔形散神聚格调新5高考命题点四鉴赏散文的艺术技巧教师用书

2019高考语文散文阅读_散体文章自由笔形散神聚格调新5高考命题点四鉴赏散文的艺术技巧教师用书

高考命题点四 鉴赏散文的艺术技巧散文所有的艺术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鉴赏散文艺术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鉴赏散文作品的技巧,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近年高考,此考点的考查内容是文本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怎样的作用等。

鉴赏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也可以是全文。

艺术技巧,从广义上讲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它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狭义)、行文技巧、修辞手法等。

一、题干需要这样审——审题干,明题型命题角度一 修辞技巧(一)核心知识储备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往往是和对语言的赏析结合在一起的,特别是对语句的理解或赏析方面,一般需要考虑修辞手法。

高考常考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以及赏析方法如下:明确修辞手法——引出原句,具体分析——对表现形象、情感、主旨的作用。

[题1] (2015·高考天津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云和梯田张抗抗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

人已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

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天体育馆。

若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

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叠音词的运用有何效果?[规范答题]第一步:题干需要这样审——审题干,明题型题干已经非常明确了,就是考查修辞手法的判定以及叠音词的运用效果。

第二步:答题技巧需要这样想——找角度,准判断在原文中找出画横线的句子并紧密联系文章内容分析其运用的修辞手法。

第一问难度不大,比喻:将“梯田”比喻成“梯子”。

林徽因《窗子以外》文本解读

林徽因《窗子以外》文本解读

---------------------------------------------------------------最新资料推荐------------------------------------------------------林徽因《窗子以外》文本解读林徽因《窗子以外》文本解读在 2019 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林徽因的散文《窗子以外》让人印象格外深刻。

完整的《窗子以外》属于生活杂感类的散文,有人说,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

的确如此!散文既可以冲破表达方式的局限,也有着选材上的充分自由,甚至可以拥有审美上的独特个性等。

但同样,散文也讲究形散神聚,也讲究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

那么,阅读散文则要求我们依循文学作品的本质规律,寻找解读文本的达芬奇密码。

首先,破题。

窗子以外四个字值得玩味。

窗子是个富有诗意的意象,曾有一句话说上帝关上一扇门,同时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窗子无疑代表了美好和希望。

人们可以在窗子以内温暖的世界去窥探窗外的秘密,阳光、草地、新鲜的空气,似乎都可以通过窗子伸手可触。

作者要写窗子以外的新奇抑或美丽吧?!然而,很快我们就发现,作者所写的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我们沿着窗子这条线索看下去,发现作者是由自家的铁纱窗写起,又写到玻璃窗、扇形的六边形的窗子,最后写到无形的窗子。

1/ 7像很多哲理散文那样,作者由实入虚,赋予窗子以更丰富的内涵。

然而,窗子的内涵不是凭空加入其中的,而是作者将自己的感悟、感情、感受、感觉融注其中的。

所以,我们为了读懂窗子,还必须仔细品味作者的情,走进作者的心境。

郭风曾说:阅读散文佳作就像倾听哲人睿智的絮语,心灵会承受到雨和阳光一般的滋润和照耀。

阅读文学作品要走进去,用心灵去悟,就如同阅读天秋木叶下就会于心头生出凛凛的秋风来。

作者开篇信笔写来,继而描写了窗外的几个人,写他们黯黑褪色的头巾,吸着旱烟,还隐约听见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简单的几行字就勾勒出形象,甚至可让人猜度出其身份;也极细腻,甚至那兰花烟的香味也随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考纲解读】《xx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及主要表现手法;主要考查知识点中要求能够“分析作品题材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分析表达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已是屡见不鲜了。

例如“17.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指的是表达技巧,主要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内容。

一是指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问题只是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指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段、行文布局(篇章结构)等。

从高考实际考查来看,一般不要求学生判断表达技巧是什么,而往往要求体会赏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

【考点综合】“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往往会在以下知识点上命题:1、针对行文的人称运用、人称变化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例子2】辽宁卷第20小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2、针对写作上具体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报秋》第28 题,作者在叙写玉簪花的过程中,在第3自然段中插叙了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有何作用?【例子2】安徽卷第17小题问:文中画线部分所描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例子3】江苏卷第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3、针对语句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命题;【例子1】福建卷第13小题: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9高三语文专项练习综合演练:散文阅读2

2019高三语文专项练习综合演练:散文阅读2

2019 高三语文最新专项练习综合演练:散文阅读2【一】下边的文字,完成5~7 。

冬海秉① 静了,天空像大无朋的冰晃晃着冷光。

寒的海面洋溢着乳白色的气。

海肚天脚一片胭。

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中。

是霜的征兆。

几十年未遇的寒流来,往日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

“海——”海那来渺的呼声。

“哎——” 礁石上赤条条地爬上一个十四五的少年。

他迅速穿上一件赤褐色的民衣服。

衣服又又,了膝盖,袖口也卷了几卷,分明是他爸爸穿的。

一年四时,海喜在里沐浴、潜水,即便的鬼天气也不例外。

在正是尖最肥最的季,海的爸爸有一种祖捕招,越是天寒地成效越好:深夜走到沙,仰喝下一瓶酒,脱下衣服,跳海里。

尖便迎着气游来⋯⋯但是爸爸出海,就心跳。

所以爸爸不海学种原始的捕法。

但海得风趣,几次要跟着下海,被爸爸回来。

近来爸爸几个夜晚下海捕,寒侵入肌体,生起病来,家里有的一点在里化作一烟,欠下一屁股。

年关在即,爸爸躺在床上愁。

听到的叫声,海跳下礁石,赤着脚板,沿着沙走回来。

一家人正着低矮的桌子吃晚。

爸爸舀了一碗粥,弓着腰,埋就着番薯地咀嚼吞咽,不停下来咳嗽。

有咳得喘不气来,妹妹便他捶捶腰背。

海穿破屋石,像吹一响。

爸爸:“阿,天气么冷,去耍海水了,弄出病来怎么!”“浸浸海水少生病,居老叔的。

”海抓了一个番薯端着碗到屋外吃,看看海的天气化。

天黑下来,爸爸咳嗽着躺下,和妹妹也上床睡了。

海装做睡着的子,等爸爸的咳嗽和呻吟声静了,才手脚溜下床,溜到外。

大海一片乌黑。

墨的穹星星,洒下淡淡的星光。

海像一片蒙蒙。

海全副武装,用尖担挑着、干柴捆,快步向海走去。

他那稚嫩的蛋此刻十分凝重黯淡,和夜色融成一体。

他不会饮酒,取出两个有些手的番薯,拍掉草木灰,皮吞肚里。

他把尖担插在潮水上,爬上礁,解开柴捆,划了几根火柴。

柴枝熊熊燃起来,照得海面光。

他脱下衣服,迅速溜下海里。

深夜的海水不一样白日,像冰窖一。

海感觉到裂肌砭骨的严寒。

他没有后悔,没有退——爸爸忍耐得了,自己什么忍耐不了!他咬咬牙,双臂,起海水擦擦身体。

2019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2019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2019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考语文中的散文阅读是一种题型,也是考生比较容易失分的题型之一,下文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语文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供参考!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套路第一步——做题之前的读文
 这一步要求有“三读”。

“一读”――文章主题。

“二读”——文章结构。

“三读”——读出重点词、句、段。

 首先,一定要读出文章的主题。

现在的现代文阅读大多是阅读鉴赏散文。

散文“形散而神聚”,是指散文取材广泛而主题集中。

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围绕文章的中心来选材,一定要读出文章的中心。

另外,很多问题表面上没有考文章的主题,但是回答的时候必须答出主题。

例如,问文章的某段材料什幺作用。

文章的材料能有什幺作用呢?其中必答的一点是,它一定是为了表达中心服务的,尤其是正面的材料的时候,就必须答出这段材料为某某中心服务,很好地表达了某某中心。

因此,第一步中一定要尽量读出文章的主题。

 其次,要读出文章的结构,作者的思路。

理解了文章的思路对理解文章主题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两个问题要同时解决。

而且,理解了文章的结构思路,对于常出现的大分值概括信息题是必要的,可以避免出现遗漏信息点。

再者,读清楚了某些结构,例如,总括段、过渡段等,可以帮助回答某些问题。

 再次,要勾画出文章的重点词句。

何谓重点呢?例如各段的中心句、中心句中的中心词,例如段落中的抒情或者议论的句子,因为它们常常是作者最直接表达主题的地方,也常常是后面做题时的最主要的参考信息。

因此,在读。

2019高考语文散文阅读_散体文章自由笔形散神聚格调新2高考命题点一理清结构思路分析句段作用迁移运用巩固提

2019高考语文散文阅读_散体文章自由笔形散神聚格调新2高考命题点一理清结构思路分析句段作用迁移运用巩固提

高考命题点一理清结构思路,分析句段作用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死之间雷抒雁①一位墨西哥的作家曾说:“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结束生命。

”是的,即使一个人的手不慎失去了,残肢还会提醒他手曾经的存在。

死亡,如雪的融化,雾的消散,云的飘移,永远没有了,没有了。

②可是,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每天,一进房门,你就寻找那张让你思念、惦记,你如此熟悉的面孔。

如果没有找到,你会情不自禁地喊一声:“妈妈!”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去找,看她是在休息还是在操劳——是在洗那些永远洗不完的衣物,是在为孩子们做晚饭,还是在专注地看电视?可是,这一回,你的声音没有得到回应。

房子里空荡荡的,她不在。

看着墙上那张照片,你知道她已永远离开了。

那张一直带给你欢乐的母亲的照片,你突然发现其中竟有一缕忧伤。

难道,照片也有灵性,将她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凝聚在目光中?③我不愿再走进母亲的房间,不愿触动她老人家遗留下的衣物,就让它原样留存着,任灰尘去封存。

唉,每一件遗物都是一把刀子,动一动就会刺伤那脆弱的神经。

④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不再流泪。

谁不知道死是人生的归宿!生,让我们给生命打了一个结,死,便是一种解脱。

妻子这样安慰我,儿子也这样安慰我。

他们很快就从痛苦中跳出来,忙忙碌碌,快快乐乐,去干他们自己的事,好像母亲的离世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母亲的死,给他们留下的只是短暂的痛苦,并没有留下伤口,而在我的心里,却留下了很深的伤口,有很多的血流出,我常常按着胸口,希望那伤口尽快愈合。

可是很快我发现,愈合的只是皮肉,伤痕的深处无法愈合,时常会有疼痛蔓延开来。

⑤我永远不会忘记2001年9月6日下午5时,在中国作协的会议室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我以一种近乎失态的焦灼,希望会议早点结束,然后迫不及待地奔向母亲的住处。

快到家时,我打电话给家里,想马上听到母亲的声音。

铃声空响,我希望她是到楼下散步去了。

⑥推开门,像往常一样,我喊了一声“妈妈”,无人应声。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 三 散文要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 三 散文要

学案三散文要点概括类2大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在仰望星空刘江滨那年中秋,我在一家报纸头版看到一则新闻:今晚无法赏月。

可能是根据气象台的预报得出的结论吧,于是当天不再做赏月想。

可是,夜晚我在室内偶尔望向窗外,发现满世皎洁,一地银辉,圆圆的月亮高高挂在空中。

显然,天气预报出了问题,新闻报道也过于武断,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已失去了仰望星空的习惯。

小的时候,最恣意的事情就是在夏天的夜晚,在院子里铺一张凉席,躺在上边看星空,觉得星空是那么的神秘、浩瀚、广袤。

满天星斗,数也数不清,有的明亮,有的暗淡,像眼睛一样一眨一眨的,闪闪烁烁。

稍稍长大,听哥哥姐姐说,星星其实都是石头,本身不会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

这时心底生出恐惧,既然是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岂不会砸死人?后来知道古代“杞人忧天”讲的就是这个。

再后来,又听说太阳早晚得燃尽熄灭,地球像人一样有寿命最终也会死掉,心中除了恐惧还有绝望,一连几天,呆呆怔怔,睡不好觉。

幸好,哥哥姐姐还说,不用担心,宇宙中除了太阳系,还有银河系,无边无际,总有一颗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到那时科学发达了,宇宙飞船会把人类载到新的星球上去。

成年了,每天关心的是脚步如何才能迈得更稳,人生如何才能更精彩。

只顾埋头走路,不再抬头看天。

再说,城市的星空不再璀璨,星星被灯光褫夺了光辉,不再明亮,无景致可赏了。

那年“五一”,和朋友去山里度假。

入夜,月亮明晃晃的,几乎灼人的眼睛,朋友5岁的小女儿说:“怎么晚上还出太阳啊?”一语惊人,恍如隔世。

谁在仰望星空?仔细一想,耐人寻味。

如果不算职业天文学家、天文爱好者,除了儿童,就是古人。

古人是人类的远祖,也是人类的儿童时期。

这里说的“仰望星空”,实际上并不是表面上的闲情逸致,更深刻的内涵是指人类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宇宙观。

战国时期《尸子》云:“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宇宙就是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

远古时代,人类的先祖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神秘的世界,一切都是未知,天上打个雷,都会惊悚觳觫,吓个半死,以为是老天爷发怒。

2019年高考文学类阅读训练:《烟雨江南,千年扬州》(散文)阅读答案

2019年高考文学类阅读训练:《烟雨江南,千年扬州》(散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14分)烟雨江南,千年扬州文/孙晓龙烟雨江南,千年扬州,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驻足,在瘦西湖畔,杨柳树下,挥笔成文,泼墨成章,成就了这座古老的城池。

早在秦始皇铸九鼎,天下分九州,就有扬州雄居东南,为其沿海门户。

后经汉唐历代的经营,成为东南名城。

唐宋多有文人到此游历,留下诸多为后世称颂的名句。

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让后世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踏平了扬州三月的门槛。

孟浩然自然是三月春花烂漫时来到扬州的,在那个春意盎然的季节,走过这样的扬州,如诗如画的景色在诗人内心深处烙下无限的印记。

客居他乡多年后的孟浩然念念不忘曾经的扬州,便有“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之作。

走遍大江南北,唯有扬州给他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回忆,所以才有了孟浩然这唯一与扬州有关的诗句。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中唐诗人徐凝的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书写了唐扬州的另外一番意境。

徐凝没有留下太多传世的佳句,但唯独这一首《忆扬州》,让后人为之称赞。

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无法得知,诗人到底是为心底的那个扬州人而忆,还是为扬州的明月而忆?或许从“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能有所感悟吧!扬州的风花雪月,让多少人为之倾倒。

风流倜傥的杜牧与扬州有着不解之缘。

时到晚唐,虽胸有万千抱负,却无法施展,而唯独扬州能解其愁。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乱世中的安逸,让杜牧在二月春风得意,抛却北国那战乱的烟火,隐藏在这春风和煦的江南。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也许是时代的无奈,也许是郁郁不得志,唯有扬州能安其心,十年一觉足可终其一生。

也许扬州确实是一个疗伤的好地方,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举家流浪途中,穷困潦倒,但也不忘畅想江南的繁华盛世,笔下无意间流露出自己的内心,“胡商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柴米贵,老夫乘兴欲东游”。

飘泊一生的杜甫走到人生最后的那一刻,都没有实现自己的这个夙愿,也只能用这首《解闷》道出自己对扬州的无限畅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