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如梦:关于纪录片美学价值的实现方式

合集下载

纪录片的纪实美学分析

纪录片的纪实美学分析

纪录片的纪实美学分析纪录片是一种特殊的电影艺术形式,它以真实事件为主题,以记录和表述的形式对这些事件进行表达和呈现。

在以往的电影中,我们看到的都是由编剧、导演、演员等人经过反复设置、演绎的电影故事;而在纪录片中,导演通常更多地扮演一个观察者和记录者的角色,用相机记录和展示真实世界的画面和声音。

纪录片的魅力在于它所呈现的真实性和亲近感,也在于它的纪实美学。

纪实美学,是指纪录片特有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理念,是在纪录片中通过语言、视觉、声音等多种手段来表达情感、传达信息、展示主题等目的。

它所包括的一些基本特点如下。

第一,还原真实的视觉风格。

纪录片的影像记录常常使用风格各异的镜头技法,如手持镜头、定位特写、长镜头等,用以表现现实生活中独特的视觉风格。

捕捉真实的视觉美感是纪录片的特有美学。

第二,借助音效强化真实感。

纪录片经常使用真实场景的声音,诸如现场音效和说话声音,而不是背景音乐。

同时,特定的音效也会被运用在纪录片中,以加强对某些情感和场景的表达。

第三,挖掘被隐藏的主题。

纪录片的拍摄有时候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

它们可以从头条新闻、日常空气中被忽略的亚文化,到社会历史遗留的事件和现实问题等广泛的领域挖掘出独特的主题。

第四,支持事实的真实性。

纪录片通过多种角度来展示纪录片主题的事实面,强调真实性。

例如,它可以使用现实场景、采访实录、新闻存档、文件记录等证据展示事实。

第五,独特的创意表达。

尽管纪录片主题通常都是真实的事件或人物,但纪录片也会引入一些导演的思想或者独特的视觉特效等元素,以表达导演自己的特殊情感和主题。

纪录片的纪实美学可以通过以下例子来更深入地理解。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讲述了中国现代音乐巨匠胡思得的一生。

电影美妙诠释了胡思得的音乐成就,与胡思得音乐的射程,情感的数值都能相匹配。

这部电影以其抽象的艺术及表现电影中的听觉美妙影响着观众。

镜头慢慢追随着音符的翻涌、和谐的和弦,仿佛一股感性的奇妙潮流滚至观众内心深处,使人们不禁陶醉于华丽的音乐之中。

诗意纪录片美学思维

诗意纪录片美学思维

诗意纪录片美学思维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纪录片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与创新,而诗意纪录片则是其中一种最具有艺术美感的表现方式。

在诗意纪录片中,导演运用诗意化的叙述手法,将现实世界中的景象和人物转化为诗意化的形象,通过音乐、画面、文字等多种元素的融合,让观众在感性的层面上领悟到影片所要表达的深层次信息。

在诗意纪录片中,摄影、音乐、文字等各种元素被视为平等的艺术手段,它们的融合与运用,不仅展现了导演对于艺术的理解,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多元的感官体验。

比如,一段音乐与图像相结合的镜头,可以让观众在无声的画面中听到内心深处的声音;一段文字与画面相结合的镜头,则可以在观众的心灵深处激起共鸣与思考。

除此之外,诗意纪录片也在很大程度上挖掘了人类内心的情感与思想。

它不仅记录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和人物,更是通过对于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呈现出人类在面对生命、自然、人生等问题时的感悟和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诗意纪录片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更是一种关于人类的思考与探索。

因此,诗意纪录片美学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为纪录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维和创作方式,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富有人文关怀和审美意义的影像阅读体验。

- 1 -。

刀剑如梦_关于纪录片美学价值的实现方式

刀剑如梦_关于纪录片美学价值的实现方式

一。 《 任, 教授, 新视觉艺术》 杂志社社长。研究方向: 影视艺术, 艺术美学。
237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家 2010 年 第 3 期 总第 114 期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刀 ” 字来形容。换句话说, 我们将这种纪录片美学命名为 式 。 美学 一般情况下, 人们会从四个方面去鉴赏一把好刀:一是刀 身的金属质量必须厚重;二是整体样式必须简洁;三是需有一 些点题的装饰及配件;四是要有一定的历史背景 。 用这四个方面来审视纪录片对真实性的本质追求, 或许 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纪录片的真实性美感得以呈现的关键 。 “真实性” 首先, 纪录片的 的获得, 需要在取材上犹如制刀 之前一样, 选择一些厚重的历史事件和宏大的社会生活内容 作为表现的对象。比如安东尼奥尼在拍摄《 中国 》 这个纪录片 时, 其选取的就是一段非常有金属质感和时代力度的历史 。 同时,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 其选择的表现对象也都是那些极 “刀” 具 的厚重感的内容, 如天安门广场、 中国传统的太极拳、 清晨民众的生活、 山村里的小山庄、 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未来的 幼儿园, 在这些影像中, 透着一种刀削斧劈式的大开大阖的精 神气质。 其次, 在影片的整体样式上, 也是尽量地简洁、 明快, 不旁 。 生枝蔓, 没有任何无谓的花哨之举 比如在歌曲的选择上, 就 只选了《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 和《 我爱北京天安门 》 这两首 曲子, 其音乐处理可以说是极尽简化;另外, 在拍摄机位上也 没有过多的变化, 往往只是一个固定的长镜头, 在持续的镜头 时空中表现他对这个古老中国的感受 。 第三, 在影片中出现的北京古城墙上刷写的革命标语 、 南 、 京五老村幼儿园孩童们咏唱的《 我爱北京天安门 》 农家山庄 中一家几口人彼此交流的情景, 等等诸如此类的细节处理, 却 又是一种刻意的安排, 就好比刀上的那些用来点题的装饰和 既充分表达了导演所追求的纪录片的真实性美学, 又好 配件, 似在一把名刃的刀柄上刻下了精致的纹样 。 , 第四, 安东尼奥尼所拍摄的纪录片《 中国》 不仅仅兼顾了 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 比如对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的表现, 更 兼顾了在未来时空下审视和感知这段历史的时代背景, 尤其 是文革时期的文化特色和文化符号, 也在这部纪录片中在在 皆是, 这恰恰是构成纪录片真实性美学价值的又一个重要手 段。 作一个或许不太恰当的比喻, 如同《 中国 》 这样的以真实 性的再现为创作宗旨的纪录片, 就好似一把传世名刀, 在不同 的历史时期都能以其凌厉的真实性美感来感染观众 、 震撼观 众, 而这样的纪录片也往往因此真实而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和美学价值。为了更好地表述这类纪录片, 我们将以真实性 “刀” 为最高追求的纪录片美学称为 式美学。 “刀” 与 式美学相对应的纪录片的另一种美学价值, 我们 “剑” 称之为 式美学, 其根本的要旨不仅在于真实性的再现, 更 在于对真理性的追求 。 在《 吴越春秋 · 阖闾内传 》 中, 有这样 , “五金之英, 一段对剑的美学表述 太阳之精, 寄气托灵, 出之 。 有神, 服之有威, 可以折冲拒敌 然人君有逆理之谋, 其剑即

电影纪实美学的新探索

电影纪实美学的新探索

电影纪实美学的新探索作者:黄暾炜来源:《上海艺术评论》2020年第04期电影具有记录本能,电影纪实美学的追求是电影艺术审美的主流,并伴随着电影艺术诞生而成长与发展。

不同时代对纪实美学的追求有所差异,但纪实美学一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随着当代高科技在电影领域的广泛运用,电影向虚拟现实与超真实记录两极发展,电影纪实美学的探索进入了超真实的新阶段。

滕俊杰导演的8K歌剧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全球首部8k电影长片,是舞台艺术与现代电影技术成功融合的产物,标志着电影纪实美学进入8K时代。

其超高清纪实追求的真实和逼真营造出电影的奇观效果,吸引着观众关注真实的同时获得沉浸式的视听享受。

该电影追求的“真实本性”与“奇观本性”深度融合的特性,标志着电影纪实美学在超高清领域有了新发展。

2020年1月22日晚,国际先进影像协会第十一届年度颁奖典礼在洛杉矶华纳兄弟影城举行,滕俊杰导演带领团队运用8K超高清技术打造的歌剧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荣获最佳8K制作“金卢米埃尔”奖。

该奖是国际先进影像协会(The Advanced Imaging Society)为鼓励技术创新而设的奖项,由影视、娱乐、科技界专业人士投票评选,是目前国际公认的3D、4K、8K、360度环幕等影像技术领域的最主流奖项,获獎作品也通常被视为下一代影视、游戏技术发展潮流的风向标。

现代电影艺术伴随着“活动电影机”而诞生,技术与艺术联姻历经百年,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黑白电影再到彩色电影,从平面电影到立体电影,从胶片拍摄到数字影像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快速运用。

科技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了电影艺术,推进着电影艺术的发展。

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建立在电影科技基础上的纪实美学有了更大的空间。

8K全景声歌剧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获得金卢米埃尔奖,即是源于其舞台艺术与现代电影技术成功融合。

该片在听觉上采用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杜比全景声制作,营造出浸润式听觉效果;在视觉上,该片运用当前最先进的8K影像技术,让经典的舞台艺术通过科技手段,得到高质量的再现与传播。

人文纪录片中“江南意象”影像表达的美学价值

人文纪录片中“江南意象”影像表达的美学价值

人文纪录片中“江南意象”影像表达的美学价值作者:曹盼宫来源:《电影评介》2017年第15期一、故事化叙事:“江南意象”构建中的叙事美学分析“江南意象”的审美是多重的,在浅显中见深刻,在平淡中见锋芒,隽永却不失具体,逍遥却不乏豪气,既散淡却又具冲突,虽是世俗仍旧气韵雅致,影像艺术将这一切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如纪录片《江南》通过对苏州小镇“世事”与“美丽”的对比,以城市生活中“世事”的“纷繁复杂”与江南小镇“随意”“舒适”的“美好生活”形成一种反差,凸显江南意境中的返璞归真。

而在叙事方式上,纪录片《西湖》从柳永的《雨霖铃》开始,将柳树作为切入点,展现了一幅典型的江南意境图,实现了“景”“情”交融:先是将柳树比拟为信使,串起苏小小故事和梁祝传说,之后借柳树抒情,表达对生命意义的理解,通过层层递进,赋予景以深情,观众看到柳树的画面就仿佛见证了隽永的传说。

从柳永到苏小小,这是一种回溯,在艺术创作中,回忆不仅是心理活动的方式,更是唤起美好意象的手段,创作者沉溺其中,并通过影像传达这样的审美体验。

在叙事方式上,作为人文纪录片主要的陈述方式——故事化叙事,主要包含叙事美学和接受美学两个层面,如纪录片《江南》展现黄山这一主题时,不落窠臼地抛弃了导游式的讲解,却用徐霞客与黄山的渊源来画龙点睛。

创作者设计了一段徐霞客与石头的对问对答,虽不符合纪录片的风格,甚至有偏题之嫌,但却从侧面营造出虚拟的气氛,从黄山的时空展现黄山之美。

作者从虚拟的徐霞客与石头的对话,转到历史人物与黄山的交集,这样的叙事方式构建了黄山的大美意象,拓展了叙事表达的时空深度。

在叙事结构上,纪录片往往善用时空压缩的手法通过类比表现风起云涌与时代变迁所蕴含的自然与人文魅力。

纪录片《西湖》通过“时空浓缩”带来的人文风范别有风味,第7集“画印西湖”对比了中国美术学院的艺考与西冷印社入社考核,这样的对比正是通过“时空浓缩”来实现的,通过时空的强烈反差展现相同的主题,以此来展现艺术与江南的那千丝万缕的关系。

影视包装中的视听设计分析

影视包装中的视听设计分析

影视包装中的视听设计分析作者:***来源:《大观》2022年第02期摘要:近年来,匠人题材纪录片在诸多纪录片中脱颖而出,备受人们关注,该类纪录片在主题上大多为工匠对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反映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和传统纸质媒体相比,纪录片可以更好地促进人们对相关文化的了解,创作者将声音与画面相结合,真实记录与艺术处理相结合,能够完美诠释工匠精神。

关键词:影视包装;画面剪辑;纪录片《一百年很长吗》于2018年12月以纪录电影的形式上映,随后又推出同题剧集纪录片。

《一百年很长吗》剧集版共9集,每集时长约30分钟。

与其他电影题材相比,剧集题材在内容上更加丰富。

该电影主要讲述了在佛山学习蔡李佛拳并痴迷于舞狮的小伙子黄忠坚与新疆哈萨克族做马鞍子的老爷子阿合特的生活故事和人生抉择。

剧集版纪录片在电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多个故事。

《一百年很长吗》是继《我在故宫修文物》后,萧寒①执导的又一部体现匠人精神的纪录片作品。

虽然两部纪录片由同一导演执导,且在主题上也都展现了匠人匠心,但二者在内容表达上并不相同。

《我在故宫修文物》拍摄主体是国宝文物的修复者,内容上更侧重于体现文物的修复过程,而《一百年很长吗》将镜头聚焦于民间手艺人,关注平凡的日常社会,并适当放大人物情感。

当下,纪录片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传统的单纯记录真实的纪录片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因此,这就要求纪录片的创作者在关注纪录片真实性的同时,也要提高其艺术性。

其中,纪录片艺术性的呈现通常依靠画面和声音来完成。

一、视觉呈现与欣赏其他影视作品一样,观众在观看纪录片时,往往是视觉最先受到影响,然后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

因此,纪录片的创作者应在视觉画面的呈现效果上付出更多的努力。

纪录片的视觉呈现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拍摄过程中的光线、构图、色彩等,后期包装对视觉呈现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品的视觉包装主要体现在色彩的调整、画面的拼接、字幕的设计等方面,纪录片《一百年很长吗》主要通过剪辑和字幕来提升作品的艺术性。

电视美学

电视美学

1、谈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梁婷帼从《明园园》谈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

曾今,我们将太多“再现”和“真实”的意义赋予纪录片,而随之到来的结果却是:越来越多的人将记录片与枯燥冗长划为等号。

亚洲电视网制作总监维克兰·夏纳在接受采访时说,他认为中国纪录片在拍摄的角度、描写人物感情和细节表达上都有独到之处,但往往是思想性强,故事性弱,节奏缓慢,因而观赏性比较差,很难迅速吸引观众,也就难以进入世界市场。

就在中国记录片看似无路可走的时候,很多中国电影人和电视人开始思考:纪录片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大型史诗纪录片《圆明园》的大胆尝试,似乎将我国的纪录片引向了一个光明的出口——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

传统的研究者认为,纪录电影的出现提出了一门全新的纪录美学,而纪录美学唯一的原则就是真实,因为纪录电影的宗旨就是记录现实、记录生活,而唯有真实的现实才是有价值的。

所以说“真实是纪录电影之所以成其为纪录电影的基础,是纪录电影的生命之源,是纪录电影的灵魂。

”但是,随着受众对“故事化”的需求,单纯追求纪录片的真实效果已经与我们的市场渐行渐远。

纪录电影《圆明园》的上映,触动了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神经,无论如何这都对中国纪录片的新出路提供了范例。

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既要确保非虚构性,也要避免出现“最终结论”的问题。

由于纪录片的篇幅容量有限,不可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全景式的历史,而得选择典型的情节、人物、细节等来组建创作者的主题。

在纪录片中,作者在表现和探讨的是“历史的可能”而不是“最终结论”。

这要求纪录片创作者在叙事中尽量避免简单化的围绕“最终结论”组织素材。

创作者展现的是开放的设想,是可能性。

但是,社会变革带来了人的观念变革,使得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和风格,在不断变化发展。

纪录片与故事片之间互相汲取美学营养,诱发了纪录片对故事的追求。

因为对故事的欲望是人类的本能,故事化和情节化符合观众的欣赏习惯。

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的一个很大的作用是保证故事情节的完整。

试论中国武侠电影的剪辑美学——以《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为例

试论中国武侠电影的剪辑美学——以《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为例

《科技传播》107作者简介:黄晗右,本科在读,南昌大学,研究方向为新闻学。

试论中国武侠电影的剪辑美学——以《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为例黄晗右摘 要 剪辑是电影艺术的第二次生命,其对于素材的运用、切换、重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品最终的呈现效果。

中国武侠电影脱胎于传统文化的根基,运用的剪辑手法亦受文化大环境的炼化与熏陶,文章以电影《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为例,结合具体的影片内容,试析剪辑美学在其中的体现。

关键词 中国电影;武侠;剪辑美学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76-0107-03电影美学,源远流长。

东西方特色的文化理念,具体到相应的影视领域之时,就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影视美学。

如果说西部牛仔是美国人热情无畏的文化情结,武士道是大和民族于一方海岛上开出的绚烂樱花,骑士宣言是刻于欧洲历史上不可磨灭的精神内核,那么武侠之梦,便是古老的东方土地上,华夏九州几千年来积淀的又一重文明。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武侠电影将国人心中纵情江湖的侠义之梦展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是中国电影中的代表流派之一。

其中,对于此类电影剪辑的美学阐释,是随着影视后期产业的日渐发展,自然诞生的一类研究内容。

剪辑师通过多种多样的剪辑手法,表现出整体影片的含蓄之美、禅理之美、动作之美与情意之美,展现其象征隐喻、中式意蕴、打斗场景、情景交融等涵义特性,自成一派经典,值得对其剪辑美学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1]。

1 研究缘起与文献综述武侠电影是以我国古代环境为背景、以传统功夫手段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影,亦是中华武侠文明的一种体现,已成为特色中式影片的标识之一,向世界人民展现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武侠艺术创作。

在当今时代,中国武侠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伴随着文化自信与文化产业崛起,加大对外拓展力度,于世界范围内演绎中国传统故事,是古老的、经典的,也是现代的、与时俱进的。

对此进行研究,符合当下的热点,亦能反哺社会,展现学术领域的现实意义。

论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的艺术创造性

论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的艺术创造性

论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的艺术创造性【摘要】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在艺术创造性方面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影片通过创新的拍摄手法、突破传统的叙事结构、独特的画面表现形式和音乐与影像的完美融合,塑造了精彩的人物形象。

这种艺术创造性不仅对当代纪录片有启示,更具有重要的价值,对观众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梁思成和林徽因这对传世情侣的生平和成就进行深入挖掘,影片在艺术创造性方面呈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这不仅对当代纪录片创作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时也能够激发观众对于历史人物和故事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

【关键词】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艺术创造性拍摄手法叙事结构画面表现形式音乐与影像人物形象当代纪录片启示价值观众影响引言正文结论影片背景介绍创新突破传统完美融合形象塑造精彩。

1. 引言1.1 影片背景介绍《梁思成林徽因》是一部以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和女建筑师林徽因为主角的纪录片。

影片通过对二人的生平和建筑事业的探讨,展现了他们在艺术创造方面的卓越成就。

梁思成是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他致力于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西方现代建筑理念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作品。

而林徽因则以她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设计理念,对中国建筑和园林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两人在建筑领域的合作和探讨,对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生平轨迹和创作历程的呈现,影片不仅展现了二人的个人魅力和才华,更揭示了他们对中国建筑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具创造性的思考方式。

这部纪录片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将观众带入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世界,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识这两位伟大的建筑师。

1.2 艺术创造性意义艺术创造性是纪录片制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不仅体现了导演和制作团队的创新能力,更能够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在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中,艺术创造性的意义在于让观众通过一种新颖的方式去认识和理解这对建筑大师。

影视美学品鉴知识点总结

影视美学品鉴知识点总结

影视美学品鉴知识点总结影视美学品鉴是通过对电影和电视剧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探讨其艺术创作特点和美学规律的过程。

影视作为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特点,通过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摄影构图、剪辑技法、音乐运用、演员表演等方面呈现出丰富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电影和电视剧的叙事结构、摄影语言、音乐运用、美术设计、剪辑技法以及影视美学概念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深入挖掘影视作品的美学内涵,为影视爱好者提供品鉴和欣赏的理论指导。

一、叙事结构叙事是影视作品的灵魂,更是影视美学的核心。

一个优秀的影视作品必须有合理的叙事结构,在叙事结构上要有引人入胜的情节、细腻的人物情感以及环环相扣的故事线索。

叙事结构通过对时间、空间、人物关系等要素的合理安排和处理,使得影视作品整体呈现出一种鲜明而有力的魅力。

叙事结构要注重时间线索的安排,使得影片的节奏合理,情节紧凑;要注重空间的营造,让影片场景更加真实鲜活;最重要的是要注重人物的情感表达,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通过合理的叙事结构,影视作品才能达到艺术的高度,观众才能被深深吸引。

二、摄影语言摄影是影视作品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其影响着观众的视觉感受。

摄影语言包括了对光影、色彩、构图等方面的处理和运用。

通过对光影的处理,可以营造出影片的氛围和情感色彩;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可以突出影片的主题和氛围感;通过对构图的布置,可以使影片画面更加生动和有层次。

在摄影语言方面,优秀的影视作品会借助于摄影师的巧妙处理,使得影片在视觉上给人无限的美感。

因此,摄影语言在影视美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通过精妙的摄影语言,才能使影片达到视觉上的艺术高度。

三、音乐运用音乐是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音乐的运用可以加强影片的氛围感和情感渲染。

优秀的音乐配乐可以使得影片的情节更加感人,可以在视觉之外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观影体验。

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往往扮演着强调情感、渲染气氛、推进情节的重要角色。

纪录片真实性的美学解析

纪录片真实性的美学解析

解 说 和采 访 的 “ 纯 观 察 ”纪录 片 、 由拍摄 者 和 被拍 摄 者互 动构 成 影 片 ,是希 望 能去 伪 存真 的影 片 。按 照文 艺 批评 中检 验 作 品的 社 的 “ 反射 式 ”纪 录 片 。从 分类 方 式来 看 ,仅 是 后期 的 的处 理方 法 会 意义 和 艺术 价值 的美学 标准 来看 ,真 , 即纪录 片 的真 实性 ,指 有 所 不 同 ,拍摄 的题材 与 内容 并 没有 严格 加 以定义 是 否一 定要 真 作 品是 否 正确 地反 映 了生 活 的本质 , 以及 作 者对 所 反映 的 生活 有 无 正确 的感 受 和认 识 。善 ,即纪录 片 的 艺术倾 向性 ,也 就 是作 品 实。 然 而 这 些加 以旁 白、解 说 ,或是 采访 者 问题 的纪 录片 就一 定 所描 绘 的 形象 对于 社 会具 有什 么 意义 和 影 响。美 , 即纪 录 片的 完 是真 实 的么 ?从 文 学母 题 暨一 部 纪录 片 的文 字 来说 未 必就 一定 是 美性 ,指 作 品的形 式 与 内容是 否和 谐 统 一 ,是否 有 艺术 个性 ,是 真 实 的 ,其 中也 必 定有 写 作者 本 身 的主观 意 志在 其 中 。但 抛开 文 否有 创新 和发 展 。 字 ,或许 就 画面本 身而 言 ,所 见 的一切 都是 客观 真实 存在 的 。 ( 二 )听 见 的真 实 影 片 其实 就 是纪 录 片—— l 8 9 5 年 卢米 埃 尔兄 弟 的 《 工 厂大 门》 。 纪 录 片 导 演 通 过 各 种 手 段 所 实 现 的 真 实 感 ,试 图激 发 人 们 表达 对 所 处真 实世 界 的态 度 ,通 常一 部纪 录 片要 表达 的 主题 是 抽 出 的是 一种 认 知上 的 表征 ,具 体 的定 义还 需观 众 自己判 断 。如 纪

浅谈诗意纪录片的叙事话语与审美表达

浅谈诗意纪录片的叙事话语与审美表达

影视传播第 4 卷 总第 086期 69诗意纪录片是纪录片领域中独特的存在,在专业人士看来,其处于边缘位置,创作人员少,缺乏政府、企业支持。

诗意纪录片采用非叙事性的影像拼贴方式,结构安排则主要利用中心发散式结构,其精神气质与诗歌比较接近,为强化其情感表达效果,导演往往采用抽象且多视点的镜头拍摄手法,我国近年来纪录片拍摄主要关注社会效果,并且承担更多文化传播功能。

以诗意纪录片拍摄手法为切入点,结合其修辞特征,通过分析诗意纪录片的叙事话语与审美表达,深入揭示纪录片客观记录与主观主体表达之间的辩证关系,为诗意纪录片创作提供更多有益启示。

一、诗意纪录片界定与发展(一)界定美国著名电影学者Bill Nichols 根据记录片制作方法,将其分为6种类型,分别为诗意、观察、参与、阐释、反身、展演6个模式。

与其他5个模式不同,诗意模式主张拍摄结构动作的非连贯性,并且突出主观印象,通过多个片段剪辑及拼贴表达现实。

与此同时,诗意纪录片不仅关注影像所表现的内容,也关注音乐在片中的表达。

拍摄诗意纪录片的导演普遍认为,通过影像和音乐表达情感,要比文字说明、画外解说更加高级且深入人心。

(二)发展诗意纪录片之所以得以发展,与现代主义艺术有紧密联系,很多画家投身到电影事业中后,以更加创新和包容的思维丰富电影创作,对电影发展具有重要推动,这种思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诗意纪录片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30年代,诗意纪录片在边缘地带缓慢进展,但是也出现一批杰出的诗意纪录片导演,如爱尔纳·苏克斯多夫、伯特·汉斯特拉等,其创作的诗意纪录片剪辑精彩,且视角独特。

从20世纪80年代直至今日,呈现出融合发展态势,这是二战之后记录片再次焕发生机的表现[1]。

二、诗意纪录片叙事话语经过多年发展,诗意纪录片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叙事话语,其中主要表现为诗化的视觉表达,并且与诗意化的影像叙事手法相结合。

法国电影理论学家让·米特分析认为,对电影叙事影像进行分析,需要从三个层次入手,一是感知层次,也就是将影像作为现实物象来去感悟;二是叙事层次,是指根据特定的规则(或逻辑程序)对影像进行组接,从而使影像具备视听语言功能,向观众传达思想;第三层次,也是让·米特认为的最高层次,是诗意层次,电影导演通过想象力或创造力,通过象征手法,为观众构建诗意化的影像。

永恒的奥秘——论类型电影的审美价值机制

永恒的奥秘——论类型电影的审美价值机制

永恒的奥秘——论类型电影的审美价值机制
沈国芳
【期刊名称】《当代电影》
【年(卷),期】2004()6
【总页数】3页(P114-116)
【关键词】类型电影;审美价值机制;价值观念;叙事策略;创作模式;审美趣味;电影风格
【作者】沈国芳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电影电视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1
【相关文献】
1.论经典艺术审美价值的永恒性--兼论艺术审美与"工艺审美"和"生活审美"的关系[J], 盖生
2.论技术主义电影的审美价值机制 [J], 杨菊
3.电影台词中的语文审美艺术探究——评《瞬间的永恒:经典电影台词赏析》 [J], 才娟
4.论近现代韩国犯罪类型电影的审美价值 [J], 鹿天源
5.电影《赤壁》的审美价值类型及民族精神 [J], 赵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纪录片:以更多样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

纪录片:以更多样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

纪录片:以更多样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作者:牛梦笛李欣来源:《科学导报》2019年第45期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日前落下帷幕。

无论是获得最佳系列纪录片奖的《人间世》,还是来自波兰的最佳纪录片《君眠梦时我成长》,都在真实再现中让观众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与社会的关联。

1.新技术为优质内容赋能《人间世》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的拍摄理念,不仅记录生命,还直击社会话题,由11个导演、9个摄制组,历时两年艰辛创作完成,为观众呈现了真实的医疗救治现场,直面与生命有关的成功或失败。

《君眠梦时我成长》记录了白俄罗斯姑娘的一次回乡之旅。

围绕一对祖孙展开故事,层次丰富、细腻动人,弥漫着浓浓的乡愁,祖母的手抚摸着熟睡孙女的脸,眼泪自然地流下来,语言在这里没有落脚之地,随着镜头流淌而出的是亲情。

在上海电影节期间,纪录片板块片单包括大师之作、女性力量、艺语疯魔、战火残片、时代迷思、世情离合等多个单元。

《水之万象》模糊真实与纪实的界线,捕捉紧张时刻,采用96帧/秒的摄影技术,力图高保真还原大自然的灵动瞬间。

当各种黑科技听起来还只是传说时,纪录片这个曾被视为“阳春白雪”的文化领地,却一不小心成了高科技的“首秀場”。

去年,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创新中国》,不仅片中内容讲述中国最新科技成就和创新精神,在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也采用AI技术来解说配音,使其成为创新的一部分。

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张延利认为:“在未来纪录片中,将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为优质内容赋能。

‘好内容+好技术’可以成就一部好作品。

”2.要实现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平衡纪录片商业化之路应该如何走,是创作者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二十二》《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越来越多的纪录片进入院线,并获得成功。

但也有《最后的棒棒》《大三儿》等纪录片被淹没在一众商业剧情片中,票房惨淡。

纪录片制作人傅红星表示:“对纪录片工作者而言,最大的问题还是如何实现创作、商业、政策环境的平衡。

”院线之路不好走,而互联网正在为纪录片提供一片发展的广阔天地。

纪录片的美学审视与思考

纪录片的美学审视与思考

声屏世界2021/6文艺直通车纪录片之旅纪录片的美学审视与思考阴董虎凌摘要:真实是纪录片的特性,创作者撷取来自真实生活的素材,在进行艺术性加工之后,呈现在大众的视野里,进而带给人一定的美学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

因此,纪录片是肩负着使命的,它在文化传播、知识普及和矛盾分析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章从纪录片背后的美学精神出发,然后从多个角度审视纪录片美学,最后阐述纪录片的美学内蕴与沿拓,以期为研究纪录片美学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纪录片美学精神思考纪录片属于非虚构作品,其美学特征与虚构作品是截然不同的,纪录片表现的是真人真事,以此来传递创作者的审美感受,这就是纪录片的独到之处。

要想传递纪录片的美学特征,还需考虑其传播的媒介,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电视和网络是主要的传播媒介,通过声音和影像的方式传达信息,进而彰显纪实艺术的魅力。

纪录片背后的美学精神最早的纪录片是以游记为主,立足于新闻纪实,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纪录片导演通过展现真人真事,剖析其深层次的原因,或者激发人的思考。

纪录片背后的美学精神就是真实,而真实分别在科学上和在艺术上,为了展现真实,纪录片导演往往会采取多种方式,比如采访专家、学者或者事件亲历者。

由于导演对“真实”不同程度的揭示,会直接影响影片审美精神的差异,使其审美价值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向性的特征。

纪录片的美学审视真实美。

从某种意义上讲,纪录片的美集中在真实的美,其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且可以迸发出巨大的能量,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与故事片不同的是,纪录片最大程度地撷取了真实生活的片段,通过艺术性的手法构筑起一个世界,然后以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

不管是什么题材的纪录片,都需要对大量的素材进行剪辑处理,这也意味着要挑选出最适合纪录片风格和主题的素材,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原汁原味。

虚构作品是艺术层面的真实,对导演的提炼功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而纪录片的价值在于真实展现现场、人物和故事。

例如,有一部英国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它采访了来自英国不同家庭的十四名七岁儿童,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

电视纪录片创作手法漫谈

电视纪录片创作手法漫谈

电视纪录片创作手法漫谈作者:戴诗义来源:《媒体融合新观察》2019年第01期一、电视纪录片的定义纪录片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上个世纪初,《北方的那努克》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纪录片。

根据约翰格里尔逊对纪录片的定义“纪录片是通过各种手法对现实进行创造性处理的影像”。

当前,对于纪录片定义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但是无论如何可以确认的是:纪录片与传统故事片有着不同的理念,也有着不同的内涵,其与故事片的根本区别在于故事片对剧情的要求比较高。

与传统故事片的区别,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记录与实录存在一定的区别,纪录片的内涵在于尽量贴近实际,并包含作者的思想情怀在里面。

在纪录片中拍摄者将自己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在记录事实的同时将自己想要表现的感情融入其中,将客观记录的事实表达出来。

2.纪录片中所表达的观点仅限于作者本人,并不具有权威性也不具有真理性,观众无需当其作为真理。

在纪录片中拍摄者以充满人文情怀的视角将所记录的实际生活和现实场景展现出来,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3.记录要带着目的性,不要为了标新立异而强行追求新颖效果。

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不能为了追求新颖,盲目采用吸引眼球的手段。

当今主流的纪录片越来越带有通俗气息,有些纪录片为追求新颖效果会刻意拍摄一些带有内涵的镜头让纪录片更加通俗易懂。

在纪錄片展示过程中,有些拍摄者甚至夹带一些“私货”传授一些扭曲的价值观,因此,在纪录片拍摄的过程中一定要好好把握题材。

让整个题材有健康正确的价值观。

二、电视纪录片展现深度的手法特点纪录片本身展现的就是真实的。

电视纪录片是对生活的一种发现和有选择的再现,它的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等摄影手法,记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

而且这种“真”具有如同生活一样的丰富而完整的气息或情状,显示生活的实际存在的样子。

纪录片本身不仅仅是记录作用,更要把深层次想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在我国纪录片发展史上,曾有专家做过相关论述,他们认为纪录片本身具有真实和虚实结合的特点,人在纪录片中承担的作用也无可取代。

电视纪录片审美价值的创作

电视纪录片审美价值的创作

电视纪录片审美价值的创作
王大国
【期刊名称】《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29)004
【摘要】电视记录片是一种影视艺术表现形式, 是电视作者对诸元素进行深刻挖掘并通过影像声音得以展现的. 电视纪录片无疑是美的, 只有具备审美价值才能具有感染力, 才能有存在的必要, 才能赢得观众. 当然, 美要符合美学规律. 它的艺术美必须以真为前提, 美的事物必须具备真的品格. [1](P244)即以纪实性, 新闻性, 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 真人真事为前提. 那么, 如何体现电视纪录片的审美价值呢?笔者以为,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应把握题材的选择、叙述的方式、结构的安排和意境的创造.【总页数】2页(P192-193)
【作者】王大国
【作者单位】洛阳电视台,河南,洛阳,4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人文电视纪录片创作探究r ——以电视纪录片《纸鸢记》创作为例 [J], 陈欢;盛锦静
2.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创作探究——以电视纪录片《云渡桃雕》创作为例 [J], 李衎辰; 张帅
3.电视纪录片创作风格与审美价值的衍变 [J], 徐百杰
4.电视纪录片创作的理性思考 [J], 王旭东
5.电视纪录片创作“平衡点”探析──兼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苏锡常》 [J], 赵志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长镜头下流淌的电影美学

浅谈长镜头下流淌的电影美学

浅谈长镜头下流淌的电影美学
吴正军
【期刊名称】《今古文创》
【年(卷),期】2022()29
【摘要】一部电影中,我们有时会看到某一个镜头在银幕上停留的时间较长,带给观影者一种完整的、仿佛置身其中的感受,我们把这样的镜头称之为“长镜头”。

比起蒙太奇的节奏与跳跃,长镜头带给观影者的是一种舒缓地、时空的连续,更能给人真实的感受,而长镜头的这种纪实性也是它在电影美学上的突出成就。

【总页数】3页(P80-82)
【作者】吴正军
【作者单位】甘肃民族语译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2
【相关文献】
1.浅谈费穆电影中的长镜头美学
2.浅谈电影美学视角下的艺术"价值结构"——两部《卧虎藏龙》的"虚"与"实"
3.浅谈技术发展下的电影纪实美学
4.从贾樟柯到毕赣——巴赞"长镜头"美学下的中国现代电影艺术
5.以主流价值观构建类型美学--浅谈电影观众学视角下的新时代中国现实题材电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视纪录片的创造性真实辨析

电视纪录片的创造性真实辨析

电视纪录片的创造性真实辨析
陈赫男
【期刊名称】《东南传播》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随着电视纪录片迅速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艺术创作形式,其中创造性真实在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应用极为普遍.许多学者对这种“真实再现”的手法持否定态度,认为真实性是纪录片的天性,容不得半点扮演、摆拍、补拍等创造性的真实;也有学者觉得只要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就可以合理利用这些手段进行创作.本文从电视纪录片的渊源、发展,创造性真实的优劣,和对应如何合理利用创造性真实进行纪录片的创作来促进我国电视纪录片事业的发展提出几点看法.
【总页数】2页(P78-79)
【作者】陈赫男
【作者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卫视频道福建福州3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对电视纪录片真实性的美学思考——兼谈电视纪录片真实性的三个层次 [J], 毛家武;;;
2.用“现实真实”再现“历史真实”--浅谈四集电视纪录片《玉帛之路》的创制理念与实践 [J], 徐永盛
3.摒弃形式还原真实——谈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性 [J], 林浩
4.传递心灵的感受——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性与创造性 [J], 马晓春;崔风华
5.真实,创造性诠释——电视纪录片探析 [J], 王星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称为 中国人 自己拍摄 的第一部 电影《 军 山》, 实地记 录 定 真
了当时的京剧名伶 谭鑫 培的身段 , 令后 人至今 仍能一 睹这位 京剧 大师 、 一代伶王 的风采 。另有 中国电影 中最早 的一些镜
头包括清朝末年 的社会 风貌 , 国联军 入侵 中国 的片断和历 八 史人物李鸿章等 , 虽然是 由外 国摄影 师拍摄 , 由于其真实性 但 所带来的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 不可估量。再如在 12 9 4—12 95
李栋 宁
(. 1南京 艺术学 院 电影 电视艺术 学 院 , 苏 南 京 20 1 ;. 京大 学金 陵学 院 艺术 系 , 江 1032 南 江苏 南 京 20 8 ) 10 9
摘 要 : 录 片 美学价 值 的 实现 方 式有 两种 : 是 真 实性 的 再现 , 是 真理 性 的 追 求。 纪 一 二 真 实性 与 真 理 性 同 为 实现 影 片 的 美 学 价 值 进 行 不 同 方 式 的 创 作 , 中真 实性 的 再 现 往 往 是 其
口 栋 刀 如梦:于 录片 学 值的 现 式 李 宁 剑 关 纪 美 价 实 方
HU NDRE C D S HOO S I I L N AR
l3 6 2
文章编号 :0 3—90 (0 0)3— 2 6—0 10 14 2 1 0 0 3 2
刀剑 如 梦 : 于纪 录 片 美学 价值 的 实现 方式 关
很多关于广东革命政府的军事活动纪录片 , 《 如 中国 国民党第
~பைடு நூலகம்
的真实记 录。今天我 们 回看 这些历史 的瞬 间 , 然会 被那充 仍
满生活气 息 的场景 所震 撼。从 电影 与现 实的关 系 的 角度来 说, 电影 自发明之 日起 , 就紧紧地抓 住了观众乐 于看到生活 中 的某一 流程 、 自然界 的某 个景 象在 电影 中复现 的好 奇 心理 。
Dr a ieS r s e ml wo d :Ont eRe l ain Ap r a h o c me tr sh t le k h ai t p o c fDo u na yAetei Vau z o c
L n I Do g—n n ig ’
( . Moi n eeio olg ,N nig A t Isi t,Na jn Ja g u2 0 1 1 vea d T l s n C l e a jn r nt ue vi e s t nig, in s 1 0 3;
对于这种以真实性 为最高追 求的纪 录片美 学 , 如果 我们
旁 白、 解说等表现手段 , 将一部部作 品呈现在 观众 面前。譬如
用一个艺术化的概念来描述 的话 , 我们认为不 妨可 以用“ 刀”
基金项 目: 本论文为 20 0 8年度江苏省普通 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 目“ 纪录 片史学标准研究” 项 目编号: X S 0 2 阶段性成果之 ( C O B一 3 R)
次全 国代表大会 》 《 大元 帅 出巡 广东 东北 江记》 《 中 、孙 、孙 山北上》, 将孙中山先生 在 2 0世纪初 的很多 生活与 工作片段
进行 了真实的记录 , 其剪辑方式虽然 简单 , 但丝 毫不 影响其成
为重要 的历史文献 资料 流传 于世 , 有极高 的历史 价值 。同 具
样, 意大利女导演 里芬斯 塔尔 应希 特勒 的邀请 , 13 于 93年拍
摄 了纪录片《 意志 的胜利》 。该片真实地纪录了纳粹党人在纽 伦堡执政时期的社会生活情景 , 通过 并不繁复 的剪辑手 段 , 配
卢米埃尔兄弟的创作实践 , 不仅 证明 了“ 真实性 ” 电影艺术 是
的天然本性之一 , 而且在 客观上 为纪 录片美学 奠定 了理论基
通 过 资 料 的 收 集 、 理 和 剪 辑 , 现 出“ 锋 片 片 ” 美 学质 感 ; 理 性 的 追 求 往 往 通 过 情 境 整 呈 刀 的 真
6- 、 事 重 述 等 方 式 来 实现 , 又 呈 现 出 “ 花 凌 厉 ” 关 学 风 情 。 ) 故 演 却 剑 的
关键 词 : 视 艺术 ; 录 片 ; 影 纪 艺术 创 作 ; 学 特 征 ; 实 性 ; 美 真 实现 方 式 中 图 分 类 号 :9 J0 文献标识 码 : A
年 国共两党合作期间 , 中国纪录 片之 父” 民伟拍摄 拍摄 了 “ 黎
周 知 ,85年 , 19 法国的卢 米埃尔兄 弟拍摄 的《 厂大 门》 《 工 、 火 车进站》、婴儿 的午餐》 《 等影片 , 就是对工人们上下班的状况 、
蒸汽机火车缓缓驶 入站 台 、 婴儿 在父母 的照 看下进餐 等场景
A tD p r n ,Jnig C l g ,Najn nvri r e at t il ol e me n e nig U i st e y,Najn nig,Ja g u 2 0 8 in s 1 0 9)
通 常认 为, 纪录片是 以真实 的生 活场景为素材 , 以真人 真 事为表现对象 , 在对现 实生活 场景进行 一定 的艺术加 工与 处 理后 , 展现真实这一本 质 , 并引发 人们 的思考 和情 感。 因此 , 纪录片往往被视 为是真 实的艺术 。历 史地 看 , 真实 性 的追 对 求, 对物质现实的复原 , 也是电影艺术产 生的重要动 因。众所


作者简介 : 李栋宁(9 1一 ) 男, 江苏南京人, 17 , 汉, 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 艺术学院 电影学在读博 士研 究生, 南京大学金陵 学院艺术系主 任, 教授, 新视觉艺术》杂志社社长。研究方 向: 《 影视艺术, 艺术美 学。
石。
自电影发明之后 , 真实再现的手法 , 作为纪录 片的一个重 要 的美学呈现方式 , 实践 中被大量使 用。众多 纪录 片导演 在 以社会生活景象为表 现对象 , 收集 、 理 了大 量资料 , 之 以 整 辅
以蛊惑人心的旁 白和大量 的“ 利 ” “ 斗” 胜 、战 这样 的字 眼, 将 那个时期的德 国法西斯的政治生活风貌 留给 了后世观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