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三十六计》

合集下载

三十六计分类简介

三十六计分类简介

三十六计分类简介三十六计依照不同的性质分成:(1)胜战之计(2)敌战之计(3)攻战之计(4)混战之计(5)并战之计(6)败战之计若再细分,采取(1)胜战之计(2)攻战之计(3)并战之计应该用在对己方有利或明显的形势上采取(1)敌战之计(2)混战之计(3)应该用在对己方不利时或不明显时形势上,如何胜敌胜战之计:平时,如何从敌方求胜的方法:第一计瞒天过海做法是尽量放出假消息,造成形势真假难辨,或者利用敌方心理,多次暴露自己的行动,使敌方习以为常,放松警觉,然后出其不意攻打敌人第二计围魏救赵此计的意义是说当面对强大的军力或问题时,先要懂得运用方法分散实力,分散到己身能处理的程度时再加以各个击破;另外的含意是要寻找能分散处理问题的关键....因为一如孙子兵法所说:面对大事必须如同小事一样,要将问题切割...第三计借刀杀人我认为是蛮恶毒的一个计谋,意义是假第三者之手或者一个理由消灭敌人...而己方少耗损而达到效果....如果说运用到现代法律上所陈述,就如同教唆杀人一般....虽名为"杀人",但是也可以引申为借第三者达到己方的目的第四计以逸代劳作战时不先出击,反而养精蓄锐,厚积实力,以时时准备的心态,来强化自身,等待敌方仓促来攻打或伺机而为....这样的例子可以引申为,先以快速的方式占领战场,在战场内做积极及快速的部署,让后进入战场的敌方因生存空间过小而备感压力.......军事上是先占领防守据点,运用在商场上就是快速取得市场占有率的意思,营造强大的气势,先战先胜第五计趁火打劫趁火打劫,原义是说对方趁火势正旺的时候去掠夺别人财物时越容易得手.这也是很恶毒的一招,重点是如何"放火",而且火势要如何能延烧到敌方,这就是用计巧妙之处...这里讲的火可以引申成会有后遗症的毁灭性战法......例如现今战争用的原子弹,生化战剂等等.第六计声东击西要讲此计,先用威胁利诱的计策让敌方能随着己方的期望起舞而不被发现,牵动敌方,使得敌方的气势无法自我控制转换成我方可以攻打的态势一举歼灭....重点如何迷惑敌人而控制敌方态势敌战之计交战之时,初期面对敌人如何求胜的方法第七计无中生有明为空城,暗有伏兵,这是虚中有实,简单来说就像打篮球中常用的假动作,让敌方在短时间失去判断力,来达到得分或助攻的目的第八计暗渡陈仓其实原文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自于三国演义,以明显的行为掩护暗中的行动,然后攻敌之虚求胜通常都运用在绕道而行再攻其项背的战法......第九计隔岸观火这一招和隔山观虎斗意义一样,通常己方不动静态形势但挑拨对方的部份关键人物,使敌方内乱达到敌方削弱内耗的目的第十计笑里藏刀这和口蜜腹剑的意义是一样的,运用说好听话来利诱敌方,使其相信我方并对我方失去戒心,但在私底下却捅人一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用己方局部的牺牲换得全局的胜利,例如:荆轲刺秦王,以杀燕将樊于期,取得首级欲达到秦王失去戒心的目的第十二计顺手牵羊利用敌方的小缺点加以攻击图利....即使效果虽小,累计后也能形成优势消耗敌方....就像游击战一样攻战之计态势明朗可以攻击所用的计策(攻策)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有两个意义:(1)如果要让不明的敌方现身暴露行踪,要先旁敲侧击,让敌方行踪化暗为明,为下一波的攻击做准备(2)计诱敌方产生特定的行动一举歼灭第十四计借尸还魂当己方战况不利时,可以借用外在的一切可利用条件伪装自己,伺机攻击改善自己不利的现况...好比披着羊皮的狼一般.例如:萨达姆运用录电影录像带在电视台拨放让伊拉克的军队相信领袖未死,达到稳定军心的手段第十五计调虎离山此计的原义是指:身为虎者,有山林的保护,在习惯中的环境中拥有优势,但一旦引虎出山,猎人可以运用各种方式坑杀...另一种意义是说:要攻下拥有良好阵地的敌方,不能硬碰硬,必先想办法让敌方离开防守重地,让敌方离开习惯性的环境,再攻击敌方或取得敌方阵地...引申来说,阵地可以引申为用计敌方自己失去以往的优势(人,形势,或者地形均可)第十六计欲擒故纵把敌方完全逼到绝境,敌方只会想拼命冲出重围死命反抗,有时反而对战事不利.若想让敌方一举成擒,必先留下后路让敌方逃走,然后再伺机跟随打击敌人,以求实力及心力的渐耗...但是有个重要原则,欲擒故纵决不能纵虎归山,反而失去打击敌方的机会.例如三国演义中的两段故事,关羽在华容道从赤壁之战被打败的曹操放走,最后曹操用计假东吴之手计杀关羽,这是纵虎归山;诸葛亮攻打孟获率领的南蛮军,每每将孟获逼至绝路一举成擒后,却一再释放,并跟随孟获再度攻击,目的是要占其属地挫其实力也挫其战意,最后使孟获心悦臣服,同样也安定了南蛮,稳定了蜀汉的基业;同样都是"纵",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简单来说就是诱敌计,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如何"抛"如何"引",另一个是弃砖换玉...前者的重点是如何形成诱因引敌行动,后者的重点是如何引价值小的物品赚取价值贵重的物品(以小换大)而不被敌方知悉,就好比钓鱼一样...用小鱼当饵却能引大鱼上钩第十八计擒贼擒王是指两军交战时,若要一举成擒,就必先抓住敌方的领导中心加以破坏;就像以前官兵攻打山寨,如果凭军力硬拼反而互有死伤,也未必能削弱敌方态势;但是如果让对方领导中心或领导人瘫痪无法管理部属,对方就会树倒猢狲散,四处溃逃了!但重点并非要擒,也可让原先的领导者离开领导中心,主要是要重击领导中心混战之计当敌我交战时产生形势混沌不明,形势胶着时所用的计策(守策)第十九计釜底抽薪釜是用来煮饭的大锅,薪是柴火,也可以说是民生必需品,抽去柴火的目的是要让饭煮不熟不能食用....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时,黄河以北的袁绍军号称十万,曹操的军力相对于袁绍连一半都不到,但是袁绍据黄河之险拥有官渡渡口,曹操难以攻坚,互有攻防但却能保持均势,但曹操自从接受袁军叛将许攸的建议,攻下乌巢,杀大将淳于琼,掌握袁军的所有粮食后,袁绍军兵疲马困,被曹操打个大败.反应到现在来说,以少胜多毕竟不易,但如果掌握到敌方的弱点或握有敌方的辎重补给,反而有以小搏大,扭转战局的一天;或者将己方的存粮先行销毁,然后激发必死的决心,决一死战发挥最高战力第二十计混水摸鱼意指让敌方内部产生混乱时,越容易让敌方自乱阵脚,互相残杀,进而内耗,造成形成我方有利的局面......重点在于敌方的混乱并非常态,要有"脏手"(指计策)才能搅乱"清水"(指原先稳定的状态),然后才能趁机摸鱼(取得利益);这和之前说的趁火打劫很像,但略有不同之处..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当己方军势不利于现况,要从战场上抽身撤退时,领导者先要镇定自若,保持军势的完整,以免造成溃散局势.用计策营造我方军势仍然完整的假象,或者丢弃己方资源,或边撤退边设下陷阱,达到拖延敌方进攻的效果,然后渐渐进行撤退工作. 另外进行撤退,要将精锐部队放在后方防卫,而领导及主力部队要迅速逃离战场...成功的关键在于己方保守机密不露破绽..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也就是困敌计,这和请君入瓮的道理是一样的,先诱敌进入陷阱,然后等敌方完全封锁出路后,让用原先包围的军势一举摧毁,这种战法通常都出现在巷战或城市战才会发生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也就是说如果要打邻近的国家,先要与远方或不造成威胁的国家用外交手段先行达成非战协定或友好关系...确保第三者不采取攻势,先排除第三者攻击的疑虑,然后再开始攻打有安全疑虑的国家,也就是和第三者交好再打击敌方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当两个敌初中间却夹杂中立地带时,攻者可以假借中立地的道路打倒敌方,事成之后如有余力再消灭中立地区;但中立地区却要预防借道者有此状况..并(并)战之计我众敌寡,如何减少己方损失的方法.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简单来说就是用计将较强势的领导中心,替换成较弱势的领导中心,弱化敌方实力,或者让精锐部队先进行紧急任务,再由次级部队防守我方阵地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运用心理战,藉由假藉己方的强势及捏造事由并以警告示之的手段,达到杀鸡儆猴的目的,让弱者心防及士气崩溃.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简单来说就如同孙子兵法所说,以能者示之不能.有能力的人却说没能力,达到欺敌的目的...例如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在荆州的曹军用生病无法督战为由,制造假象,大破曹军....但最后没想到被诸葛亮趁乱先行攻占荆州,周瑜因此气死,不过这和此计无关,只是叙述其结局是也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先用利诱敌方,引至死地,最后由我方断其生路;和过河拆桥同义,原意是先与人密议共同利益,然后耸恿别人上当.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当己方势力弱小时,要选择有力的盟友,造成强固的联合军势.使敌方不敢来犯,通常用于小国外交...第三十计反客为主原义是以下克上,以客卿的身份,密谋反叛主上以窃取主导权.衍生的意义是说用计见缝插针,让被动的局势转为主导的形势败战之计败战之计是指敌众我寡时,如何败中求胜,但败战之计一旦失败仍容易招致灭亡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用美女来挫其敌方主帅的志气,一直都是以前封建时代常用的计俩,或是用来拢络诸侯的手段,...像以前句践用西施的美色来使吴王的志气萎缩,远离贤臣伍子胥,句践然后趁吴国气势薄弱之时,一举灭吴报父仇.但是成功的关键在于女方对己方的意志,及男方是否沉溺于美色?但是到现在 ,美人计应该不只是讲女性而言,也有可能是美男计吧!^_^....扩充其意义,也就是让对方玩物丧志,然后一举灭敌的意义....第三十二计空城计虚者虚之,使其疑兵进而退兵.........前提是自己本身应是善用能力之人,越是己方越有能力的人用之越能成功.......敌方越老练的人越能成功,但是时间不宜过久也不能常用;最常说明的例子是诸葛亮在处死马谡后,面对司马懿的大军,反而用疏于防守的假象,让精于算计的司马懿顿时失去决断力,怀疑有伏兵而选择退兵....就像有句话说,不按牌理出牌,反而取得胜算,就是这个意思.......第三十三计反间计当敌方运用间谍于己方的时候,利用敌方的间谍反而为己所用达到目的,也就是将计就计反而打击敌人的意思.例如周瑜利用曹军的间谍蒋干,计杀曹军水军督师蔡瑁,张允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用违背常理的方式,伤害自身或者讲述自己受到的苦处以博取对方信任,并进行密谋..这也就是哀兵之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有两个意思,以计策使敌方环环相扣牵制敌方行动,另外的意思是计中有计,经过层层的包装,使计策无法完全看透第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当你实在无策可用时,就别浪费时间赶紧逃跑以保全实力,东山再起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后记:36计的思想可以说是非常巧妙,运用得宜的话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日常上难以处理的问题,但是能成功的关键仍在于自身对于现实生活形势是否尽力了解,是否能以此开创新局势.....然而计策并非长久之计,只能解决一时之间的困难.培养自己的能力,保持对事物觉察的敏锐性,并且能以保持善心为最终目的处事,才是保持态势长久的不二良方....。

《三十六计》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三十六计》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三十六计》原文及翻译三十六计简介《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胜战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胜战计·瞒天过海》译文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

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

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胜战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胜战计·围魏救赵》译文攻击团结强大的敌人,不如瓦解敌人分而击之。

攻击敌军的强硬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位来得有效。

《胜战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胜战计·借刀杀人》译文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盟友的态度还在犹豫,这时应极力设法诱使盟友去攻打敌人,来保存自己的实力。

这是从《周易·损》卦推演出的计策。

《胜战计·以逸待劳》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

损刚益柔。

《胜战计·以逸待劳》译文要迫使敌人处于困顿的局面,不一定要直接出兵攻打,而是采取疲惫、消耗敌人的手段。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夬柔也。

《胜战计·趁火打劫》译文敌人的处境艰难,就要趁机进攻夺取胜利。

这是强大者利用优势,抓住战机,制服弱敌的策略。

这是从《周易》夬卦“刚决柔也”一语悟出的道理。

《胜战计·声东击西》原文敌志乱萃,不虞。

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胜战计·声东击西》译文敌人乱撞瞎碰,不能正确预料和应付事变和复杂局面,正如坤下兑上的萃卦受到扰乱一样,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给以消灭。

《敌战计·无中生有》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眸事智慧:培训招生三十六计,字字珠玑,句句箴言

眸事智慧:培训招生三十六计,字字珠玑,句句箴言

眸事智慧:培训招生三十六计,字字珠玑,句句箴言《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在这里眸事总结了培训班招生行业的三十六计!分享给大家。

眸事三十六计第一计:邀访招生。

1、邀约方式——地面推广,电话邀约和渠道邀约。

2、邀约内容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定,比如可以通过测评法,试听法和免费辅导课的方法来实现。

第二计:知名讲座。

1、市场卖点——讲什么?什么人讲?2、拉动生源——学生喜欢听,家长期待听3、切入宣传——不漏痕迹的营销(我们能解决学生的一系列问题)4、升华招生——口碑要优于现场报名第三计:老生续班。

(老生续班= 招生?)1、成熟客户——稳定生源2、口碑宣传——学生成绩的周期3、流失影响——流失一个影响十八个授课过程中要定期沟通,可以通过一定的电话授课来维护师生关系,续班工作要做在平时,做在细处。

第四计:以生招生。

1、授课质量。

2、教师主导:看老师怎么说。

3、适当激励:激励谁?怎样激励?4、家长沟通:铁杆家长的打造。

第五计:一生多班。

1、课程多元——为什么引进?必然趋势,抵御风险,做大做强。

2、师资储备——关键所在。

3、推介方式——为什么要学?方便学习,全面发展。

4、多元发展——引进什么项目?文化类:英语,作文,数学;模式类:一对一辅导,小班教学,大班教学,晚辅导等等。

第六计:公关招生。

校校合作。

1 、分层次: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任课老师。

2、利益分配——上下打点。

3、关系维护——逢年过节,时时关照无底洞。

4、短期利用——利益链脆弱。

第七计:示范课程。

1、掌握技巧——学生为什么要学?家长为什么掏钱?2、把握重点——精彩课堂,谨慎承诺,市场卖点。

3 、抓住心理——报名关键点(临门一脚)。

4、及时回访——为什么不报名?怎样让其报名?第八计:传单招生。

1、内容确定——阶段性市场吸引点。

2、计划排版——突出重点,留存度。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围魏救赵的故事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 向内,不自失也。 译:在疑阵中再 布置一层疑阵。 利用来自敌方的 奸细,自己不会 受到损失。
周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防备得周全时,更容 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 事,也会失去警戒。秘密 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 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 物之外。最公开的行动当 中往往隐藏着最秘密的计 谋。
瞒天过海的故事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 如敌阴。 译:进攻兵力集中、实 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 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 再攻击。攻击敌军的强 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 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简介
• 《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 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 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 文化遗产之一。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 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 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 十六计。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及其涉及的主要人物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及其涉及的主要人物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及其涉及的主要人物(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三国演义与三十六计的简介二、三十六计在三国演义中的运用1.胜战计2.敌战计3.攻战计4.混战计5.并战计6.败战计三、三十六计涉及的主要人物1.诸葛亮2.曹操3.周瑜4.蒋干5.黄盖6.蔡瑁7.张允正文一、三国演义与三十六计的简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 100 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十六计》是一部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它总结了战争中的各种策略和战术,被誉为“兵家圣典”。

三十六计分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六大类,共计三十六个计策。

二、三十六计在三国演义中的运用在《三国演义》中,三十六计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为各种战斗和谋略的展开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1.胜战计: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运用“借东风”之计,成功地击败了曹操的百万大军,使曹操统一天下的希望化为泡影。

2.敌战计:刘备为报仇,率大军攻打东吴。

陆逊坚守不战,双方对峙。

最后刘备因骄躁冒进,被陆逊抓住机会,施展“火烧连营”之计,大败刘备。

3.攻战计:诸葛亮在攻打南中孟获时,先后运用“擒贼先擒王”、“釜底抽薪”等计策,最终成功地平定了南中。

4.混战计: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与袁绍双方展开激战。

曹操在战争中,灵活运用“声东击西”、“无中生有”等计策,最终击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5.并战计:在荆州之战中,刘备与曹操、孙权三方势力展开混战。

诸葛亮建议刘备采用“连环计”,最终成功地夺取了荆州。

6.败战计:在夷陵之战中,刘备为报仇,率大军攻打东吴。

然而,陆逊坚守不战,双方对峙。

最后刘备因骄躁冒进,被陆逊抓住机会,施展“火烧连营”之计,大败刘备。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02
计谋 ● 第二计 围魏救赵
解释&示例
● 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
● 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 是指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 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 时,孙膑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 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 刘秀借刀杀李铁。
第一套 胜战计04
计谋 ● 第四计 以逸待劳
解释&示例
●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 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 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 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 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
● 郭嘉定计灭袁氏。
第二套 敌战计04
计谋 ● 第十计 笑里藏刀
解释&示例
●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 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 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 皆杀机之外露也。宋曹玮知渭州,号令明肃, 西夏人惮之。一日玮方对客弈棋,会有叛夸 数千,亡奔夏境。堠骑(骑马的侦宿员)报 至,诸将相顾失色,公言笑如平时。徐谓骑 日.“吾命也,汝勿显言。”西夏人闻之, 以为袭己,尽杀之。此临机应变之用也。若 勾践之事夫差.则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第一套 胜战计01
计谋 ●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儿童故事古典名著三十六计

儿童故事古典名著三十六计

儿童故事古典名著三十六计点击:1288101.瞒天过海简介:此计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法,主要用于战后伪装,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点击:315702.围魏救赵简介:对来势凶猛的强敌,应避实就虚,避其锋芒,采取分导引流的办法各个击破。

点击:246503.借刀杀人简介:指在军事上要善于借用第三者力量,使自相残杀,为我所用。

点击:173104.以逸待劳简介:此计是我方积极防御,创造战机,当敌方疲惫、士气低落时,再转守为攻。

点击:175505.趁火打劫简介:趁对方内忧外患,自顾不暇的机会,侵占对方而取利。

点击:150206.声东击西简介:指以佯攻假象造成敌人判断的失误,来伪装真正的攻击方向而取胜。

点击:130407.无中生有简介:指运用虚虚实实的办法,迷惑敌人,使对方的判断或行动失误,使我方获胜。

点击:116208.暗渡陈仓简介:指把假象有意暴露,迷惑敌人,使敌人判断失误,而将真象隐蔽并积极活动,最后出奇制胜点击:109609.隔岸观火简介:指坐看敌方内部矛盾激化,不可急于行事,等到时机成熟再下手点击:117310.笑里藏刀简介:军事上指通过外交手段,欺骗对方,表面友好,而掩盖敌意的军事行动,以求成功。

点击:112311.李代桃僵点击:112612.顺手牵羊简介:当敌方出现薄弱之处时,我方也因伺机捣虚,但必须全盘考虑,得微利而不要因小失大点击:113813.打草惊蛇简介:当敌方的阴谋尚未暴露时,我方可采用佯攻方法引诱敌方暴露目标,然后伺机而歼灭之点击:81514.借尸还魂简介:乘援助弱者的机会以控制弱者,或占领其地盘,实现自己的目的点击:82315.调虎离山简介:设法引诱敌人离开有利的环境,再去消灭他点击:825 16.欲擒故纵简介:要制服敌人,有时不可硬来,而是要看准时机再制服他,取得胜利点击:66917.抛砖引玉简介:先抛出一点小利让敌人尝点甜头,当敌人失去警觉,然后让他吃苦头点击:64718.擒贼擒王简介:针对敌人的要害,消灭敌人的主力,群龙无首则必败点击:65119.釜底抽薪简介:对强大的敌人不和他硬拼,而应想办法攻击敌人的弱点之处,影响全局,致使敌方失败点击:67820.混水摸鱼简介:利用各种手段使敌人内部发生混乱,然后采取行动,战胜敌人点击:86621.金蝉脱壳简介:为了摆脱敌人,要设法以假象迷惑敌人,麻木敌人,使自己能够安全转移点击:61122.关门捉贼简介:在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情况下,设下“口袋”或采取四面包围的方法,不使敌人漏网而一举歼灭点击:51523.远交近攻简介:为了达成各个击破的战略目的,要先让远处的敌人安心,全心消灭近处的敌人点击:56524.假道伐虢简介:为扩大自己的实力,乘邻国之危,援助之机而控制它,或借机将其吞灭点击:103125.偷梁换柱简介:利用我方的佯动,促使敌方变更阵容,分散力量,然后攻其弱点而取胜点击:67226.指桑骂槐简介:将帅治军要树立威严手段,无严明的法纪,就会指挥不灵点击:62127.假痴不癫简介:表面上装糊涂无能,造成假象,使对方失去警觉而后发制人点击:65428.上屋抽梯简介:先设诱饵引诱敌人深入,然后切断它的退路,使其被动而歼之点击:73229.树上开花简介:巧借他人的力量来壮大自己的声势,以慑服敌人的一种计谋点击:64330.反客为主简介:利用和创造条件,打入敌方或友方,并控制他。

《新营销战术》- 实战36计

《新营销战术》- 实战36计
《新营销战术》之
实战三十六计
乳饮流通群整理 2019年4月
定向铺市、定点引爆 一地一策、流量共享
——新营销战术16字方针
2
《三十六计》简介
此36计是由新营销战术16字方针演化而来 适用各
场景描述:酒吧里8个朋友聚餐,朋友A买了一瓶白酒,开盖扫码中了8.8 元现金红包,他把带有二维码的瓶盖转给其他朋友,其他朋友扫码分别中 出了优惠券、0.8元现金红包、积分等奖品。
15
第 13 计 :定时间+定奖励
场景描述:饮料品牌搞第2瓶半价的促销活动,凡是在当天购买第2瓶并扫 码的消费者有机会获得一个现金红包,红包金额为1瓶饮料的半价。每人 每天只限一次机会。
16
第 14 计 :定区域+定奖励+定时段
场景描述:一家白酒品牌活动开始第一天,在广州天河区投放了一个 iPhone X大奖,消费者线下领奖拍照,媒体跟进,炒热天河区,第二天开 始在广州越秀区投放一个iPhone X。
13
第 11 计 :定人群+定中奖率
场景描述:某高端矿泉水品牌设置扫码中一等奖的中奖率为1%,但是为 了回馈品牌忠诚会员,将金牌会员的一等奖中奖率提升到2%,银牌会员 的一等奖中奖率提升到1.5%,普通用户维持在1%。
14
第 12 计 :定人群+定时间
场景描述:某高端牛奶品牌为激励老用户,设置6个月前关注的且已认证 了手机号的女性客户扫码送100元代金券,1个月前关注的且已经认证了 手机号的女性客户扫码送积分。
17
第 15 计 :定地区+定奖励+定人群
场景描述:一家啤酒品牌在陕西宝鸡地区餐饮渠道做推广,推广期间服务 员推荐消费者购买,扫码可获得0.5元红包奖励。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内容简介及现实意义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内容简介及现实意义

这三十六计
到今天还极具活力,广为流传,特别是 在行军用兵、商海谈判,甚至日常生活中 都经常用到。例如在毛泽东领导的反围巢 时和红军长征时多次运用到诸如“声东击 西”、“以逸待劳”等方法克敌制胜。可 以说,这种所谓的计策和这些词语都给我 们带来了诸多方便。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 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 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 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 少阴,少阳。
笑里藏刀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李代桃疆
: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 后用来指互相顶撞或代人受过。
顺手牵羊
: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便得到 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打草惊蛇
: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 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 觉察。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 下乾上之象。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 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 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 不动。巽而止蛊。 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 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 泽。 第24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 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 解。这是谦虚的话
擒贼擒王:
。 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 关键。

三十六计简介.孙膑

三十六计简介.孙膑

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第四套: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三十六计释义第01计瞒天过海比喻用伪装来瞒哄对方,偷偷地行动第02计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向盟国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计,乘魏国精锐部队在赵,国内空虚,引兵攻袭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在魏军从邯郸撤退回救时,乘其疲惫,大败魏军于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赵国之围遂解.这次战役又称桂陵之战,后以"围魏救赵"泛指一切类似的战役.第03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助或利用别人去害人.第04计以逸待劳在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人疲劳时出击取胜.第05计趁火打劫利用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比喻趁人危急的时候捞一把。

第06计声东击西声张击东而实击西.用以迷惑敌人,造成敌人错觉,给予出其不意的攻击. 第07计无中生有把没有说成有,凭空捏造.第08计暗渡陈仓传说楚汉用兵,汉王刘邦表面上修筑栈道象要南进,暗地里却要回兵攻占楚军据点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后来比喻以制造假象来达到某种目的.第09计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采取观望的态度,不予援助.第10计笑里藏刀形容对人表面温和,内心阴险毒辣.第11计李代桃僵本比喻共患难,相爱助.后转用为顶替或代人受过的意思.第12计顺手牵羊比喻趁便随手拿别人的东西.第13计打草惊蛇后用以比喻采取机密行动前,行迹有所暴露,惊动了对方.第14计借尸还魂比喻已经被消灭的旧事物不甘心自己的灭亡,又凭借别的事物或以另一种形式再次出现.第15计调虎离山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其有利的环境,以便乘机行事.第16计欲擒故纵想要抓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达到进一步控制的目的,故意先放松一步.第17计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在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见. 第18计擒贼擒王比喻先要抓首恶的或首要的敌手.第19计釜底抽薪从锅底下抽去燃烧的柴火,使水停滞.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20计混水摸鱼乘着混乱捞取利益第21计金蝉脱壳比喻使用计谋,脱身溜走,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第22计关门捉贼是指对弱小的敌军要采取四面包围、聚而歼之的谋略。

《三十六计》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三十六计》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三十六计》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三十六计》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三十六计》是一部古代军事谋略著作。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科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1、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第二计:围魏救赵,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第五计: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

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第六计: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

2、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现形容凭空捏造。

第八计:暗渡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第九计:隔岸观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第十计: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3、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4、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

比喻用计脱身。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

5、并战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三十六计 概论 1-6计

三十六计 概论 1-6计

第一篇 胜战篇
胜 战 篇 ,强调 在 我 强 敌 弱 的 条 件 下 ,要谋 算 对 手 势 力 的 变 化 , 并且在弄清 对 手 情 况 后 ,要 区 别 对 待。
第一篇 胜战篇
第1计 第2计 第3计 第4计 第5计 第6计 瞒天过海 围魏救赵 借刀杀人 以逸待劳 趁火打劫 声东击西 欺之 分之 假借 伺机 趁势 利用
1、性质:兵书 《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 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 后来,众多人引用: 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 上计。” 明末清初成书 含纳天下万般变异之机理, 含纳天下万般变异之机理,启迪世人无穷兵 谋智慧 。
一、三十六计探源
2、作者:不详 编著 3、版本:许多 目前流传最广的版本: 1941年在分州(今陕西省分县)某书摊发现 1961年,收藏者叔和在《光明日报》撰文加 以介绍后,又将这土纸本赠给了中国人民解 放军政治学院。 此后便出现了各种翻印和传抄的版本。
《厚黑学》简介
三国英雄:
曹操:黑 刘备:厚 孙权:厚+黑 /2 司马氏父子:厚+黑 诸葛亮:非厚+非黑
《厚黑学》简介
一部二十四史,可一以贯之:“厚 黑而已” 汉:
刘邦:又厚又黑 项羽:不厚不黑 韩信:厚而不黑 范增:只黑不厚
厚黑学三步曲
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 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 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
第4 计 以逸待劳
【探源】 探源】
《孙子•军争篇》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 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 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第4 计 以逸待劳
【古兵法原文】 古兵法原文】 困敌之势,不应战;损刚益柔。 原文今译】 【原文今译】 使敌人的势力损耗,不需使用武力;敌 方刚强之势消耗了,我方的力量自然就 会增强。

三十六计简介

三十六计简介

三十六计简介《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依序为: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策。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它所蕴含的战略智慧和策略思维,对政治、军事、商业和个人生活等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三十六计》是一部兵法奇书,总结了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谋略思维:《三十六计》中的许多计谋都强调了谋略的重要性,如“瞒天过海”、“声东击西”等。

这些计谋对于现代社会中的商业竞争、政治斗争等领域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竞争中要善于运用谋略,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危机管理:《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策”、“金蝉脱壳”等计谋,都强调了在面临危机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采取措施脱离险境。

这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企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提醒人们在面临危机时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损失。

人际关系:《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隔岸观火”等计谋,都强调了在人际关系中的策略运用。

这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际交往、职场竞争等方面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善于运用策略,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全局观念:《三十六计》中的“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等计谋,都强调了要从全局出发,把握整体局势。

这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企业管理、国家治理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提醒人们在决策时要考虑到全局利益,避免片面追求局部利益。

三十六计的读书笔记

三十六计的读书笔记

三十六计的读书笔记三十六计的读书笔记篇1《三十六计》读书笔记《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兵书,在军事谋略方面有着丰富的战略思想,它以变化为法,敌战计、攻战计、并战计、混战计、败战计共三十六种,一百七十三则。

自问世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军事家、政治家必读的经典之作。

读《三十六计》就如同进行一场精神的盛宴,智者的对话,高手的过招,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领悟到智慧的力量。

这本书把中国古代的智慧巧妙地运用到现代生活、工作中,不仅使我们的思维变得开阔,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十六计》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宝库的一颗明珠。

它所包含的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思想,对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思维方式。

我不仅学到了如何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还学到了如何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问题。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思维方式将会对我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十六计的读书笔记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三十六计的读书笔记篇2《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兵书,由明代军事家吴起所著。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战争中的策略、计谋和战术,以及如何在战争中以最小的损失获得最大的胜利。

这本书中包含了各种不同的计策,例如“瞒天过海”、“借刀杀人”、“以逸待劳”等等。

每个计策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故事,也有不同的解释和应用。

例如,“瞒天过海”这个计策,原意是指通过隐藏自己的实力来获得胜利,而在现代汉语中,它也可以用来比喻通过巧妙的方式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或目的。

这本书中还有一些很有趣的计策,例如“围魏救赵”和“暗度陈仓”。

这两个计策都是通过迂回战术来达到目的的,其中“围魏救赵”是指通过攻击敌人的盟友来迫使敌人投降,而“暗度陈仓”则是指通过秘密行动来突袭敌人。

《三十六计故事》课件

《三十六计故事》课件
详细描述:此计是指在混战中,通过与远方的敌人结交,以分化瓦解近处的敌人的联盟,从而逐个击破。
借尸还魂
总结词
利用无生命或无价值的事物,重新赋 予其生命或价值。
详细描述
在战争中,利用无用的资源或废弃的 装备,通过改造或重新配置,使其发 挥新的作用,从而获得胜利。
调虎离山
总结词
通过转移敌人的注意力或目标,使其离 开有利位置或资源。
VS
详细描述
在战争中,通过制造假象、诱惑或欺骗等 方式,使敌人离开其有利位置或资源,从 而为我方创造有利的进攻机会。
特点与分类
Hale Waihona Puke 特点三十六计具有语言简练、寓意深 刻、实用性强等特点,是中国古 代智慧的代表之一。
分类
三十六计按照计谋的性质和特点 可以分为六大类,分别是胜战计 、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 战计和败战计。
Part
02
胜战计
瞒天过海
总结词
通过伪装隐瞒意图,使对方放松警惕,从而达成目标。
详细描述
瞒天过海是一种通过伪装隐瞒意图,使对方放松警惕,从而达成目标的策略。在战争中,常常通过制造假象来迷 惑敌人,使其无法察觉真实的意图。例如,在古代战争中,一方可能会伪装成商队或平民,通过敌方的关卡,从 而潜入敌方后方。
《三十六计故事》 ppt课件
• 三十六计简介 • 胜战计 • 敌战计 • 并战计 • 攻战计 • 混战计
目录
Part
01
三十六计简介
起源与历史背景
起源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法智慧的结晶,最早可以追溯到《孙子兵法》等古代军事著作。
历史背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十六计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所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

军事家孙武的简介孙子兵法36计简介讲解

军事家孙武的简介孙子兵法36计简介讲解

军事家孙武的简介孙子兵法36计简介孙武,出生于公元前545年,卒于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人,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孙武的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被誉为“兵学盛典,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军事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是后世人所不可超越的兵法典著。

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范围内广泛的被应用。

公元前512年,孙武被伍员推荐给吴王阖闾,那时候他已经写成了《孙子兵法》,带着兵法的他被吴王极力赞赏,从此后孙武在吴国军队中大展身手,屡立奇功。

孙武在吴国的三十年,励精图治,立下卓越的战功,他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

他觉得一场战争的胜败不是由鬼神决定的,而是由政治经济甚至自然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正是他在军事科学方面总结和概括了丰富多面的哲学道理,确定了他在春秋末期和“孔子、老子”并列的地位。

在孙武晚年时期,他的好友伍员被夫差所杀,孙武厌倦了世事无常,决定退隐,专心修订《孙子兵法》一书,不久后,因为忧国忧民,劳心劳力,又长期的郁郁不得志而亡,最终葬于吴都郊外。

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在一些史书上也有人说道,孙武是因为和伍员一起进谏,惹怒了夫差,是被夫差所杀,或是他因为是伍员的好友,被夫差迁怒,最后才被杀身亡。

孙子谋略孙武,字长卿,是战国时期齐国人。

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后世人称他为孙子,孙武子。

是我国骨打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人们尊称兵圣。

曾将《孙子兵法》十三篇,在好友伍子胥的推荐下,献给了吴王阖闾,因此被任命为精灵,带领军队帮助吴国攻打楚国,并得胜归来。

他认为“兵者,国之大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觉得一场战争的胜败不是由鬼神决定的,而是由政治经济甚至自然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孙武相信客观存在,世界是不停的运动变化着的,他认为要了解情况,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策略,达到胜利的目的。

孙武的谋略严谨机智,讲究避实而击虚,致人而不制于人,兵先胜而后求战,知己知彼以奇胜。

36计推荐理由100字

36计推荐理由100字

36计推荐理由100字
第一篇: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三十六计》。

这本书出自河南出版社,收录了战国的各大名将在用兵打仗时的故事,汇集了种种兵法,同时也是民间智慧的结晶,让人心动神移。

三十六计是一本卓越的军事思想书,也是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宝藏。

希望大家在读书时能领悟这“智”的力量,得到启发!
第二篇:
虽然《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属于谋略战术类的智慧,但现今已广泛应用于商业、军事、政治、外交,甚至是生活中.此书用实际的战例抛砖引玉,对于开发智慧,打开思路,有很好的效果.
《三十六计》中国古代军事著作,属于谋略战术类的智慧.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现代的商业、军事、政治、外交等应用广泛.
是古今中外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必读著作.
第三篇:
这是一本全彩注音的中国古代兵法策略书,根据古人卓越的军事思想、丰富的战斗经验总结而成,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每一计都讲述了一个兵法故事,用生动的史实,教会我们一个又一个简单的策略,这本书就是这样一个智慧宝库、一盏智慧明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在当今社会无论军事、政治、商战、外交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指导意义。

以前读过但思路不成体系,今天重温并系统整理一下。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

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下面我们看一下第一套胜战计: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是君御臣、大国御小国之术。

一、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

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浅解】所谓瞒天过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二、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

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浅解】所谓围魏救赵,是指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三、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浅解】所谓借刀杀人,是指在对付敌人的时候,自己不动手,而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击敌人,用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再进一步,则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使其自相残杀,以达到致敌于死地的目的。

四、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浅解】所谓以逸待劳就是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五、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

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浅解】敌人的处境艰难,我方正好乘此有利机会出兵,坚决果断地打击敌人,以取得胜利。

六、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

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浅解】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

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

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

下面我们看一下第二套敌战计:处于双方势均力敌态势情况下采取的计谋。

七、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现形容凭空捏造。

【浅解】用假想欺骗敌人,但并不是完全弄虚作假,而是要巧妙地由假变真,由虚变实,以各种假想掩盖真象,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八、暗度陈仓本意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浅解】故意向敌人的某一方向进行佯攻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然后利用敌人已决定在这一方面固守的时机,悄悄地迂回到另一地方进行偷袭。

九、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对岸的火。

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浅解】隔岸观火,就是“坐山观虎斗”,“黄鹤楼上看翻船”。

敌方内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这时切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他们暂时联手对付你。

十、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现在在商战当中广为应用。

【浅解】原意是指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的作法。

此计用在军事上,是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己方的军事行动。

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

十一、李代桃僵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

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浅解】原意指李树代替桃树而死。

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最终取胜,指挥者应当机立断,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十二、顺手牵羊顺手就牵了羊。

比喻不费劲,乘机便得到的。

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浅解】顺手牵羊是看准敌方在移动中出现的漏洞,抓住薄弱点,乘虚而入获取胜利的谋略。

作为一种计谋,顺手牵羊常常不是等“羊”自动找上门来,而是着意寻找敌方的空子,或诱使敌方出现漏洞并进一步利用漏洞,从而使自己牵羊时很“顺手”。

下面我们看一下第三套攻战计:处于进攻态势的时候所采取的计谋。

十三、打草惊蛇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

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浅解】作为谋略,是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不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置、运动状况再说。

十四、借尸还魂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

后用以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浅解】借尸还魂这一带有迷信色彩的民间传说。

后来被人们喻指某些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的现象;有时也可以用来喻指某些新的事物或新的力量借助某种旧的事物或旧的形式求得发展的现象。

十五、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

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浅解】调虎离山计,用在军事上,是一种调动敌人的谋略。

它的核心在一个“调”字。

“虎”和“山”都是形象化的表达方式。

“虎”,指敌方;“山”,指敌方占据的有利地势,如坚固的城池等。

运用恰当的方式,引龙离潭、调虎出山,设计把敌人调出坚固的据点,引入对我军有利的地区,然后消灭它们。

十六、欲擒故纵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

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浅解】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对矛盾。

军事上,“擒”,是目的,“纵”,是方法。

是为了能够达到擒的目的,暂时放松一步,使敌人丧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

十七、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浅解】此计用于军事,是指用相类似的事物去迷惑、诱骗敌人,使其懵懂上当,中我圈套,然后乘机击败敌人的计谋。

“砖”和“玉”,是一种形象的比喻。

“砖”,指的是小利,是诱饵;“玉”,指的是作战的目的,即大的胜利。

“引玉”,才是目的,“抛砖”,是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

钓鱼需用钓饵,先让鱼儿尝到一点甜头,它才会上钩;敌人占了一点便宜,才会误入圈套,吃大亏。

十八、擒贼先擒王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

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浅解】此计认为攻打敌军主力,捉住敌人首领,这样就能瓦解敌人的整体力量。

敌军一旦失去指挥,就会不战而溃。

挽弓当自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作战时要先把敌方的主力摧毁,先俘虏其领导人,就可以瓦解敌人的战力。

下面我们看一下第四套混战计:处于不分敌友、军阀混战态势之计谋。

十九、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浅解】若不想让水沸腾,可以加进一些凉水,即扬汤止沸,也可以抽掉锅底的柴草,即釜底抽薪。

因为水靠火沸,火要薪生,便从根本上消除了水沸的基础或依靠物。

二十、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

也作“浑水摸鱼”。

【浅解】原意是,在混浊的水中,鱼晕头转向,乘机摸鱼,可以得到意外的好处。

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当敌人混乱无主时,乘机夺取胜利的谋略。

在混浊的水中,鱼儿辨不清方向,在复杂的战争中,弱小的一方经常会动摇不定,这里就有可乘之机。

更多的时候,要主动去把水搅浑,一切情况开始复杂起来,然后可借机行事。

二十一、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

比喻用计脱身。

【浅解】其意是我暗中谨慎地实行主力转移,稳住敌人,我则乘敌不惊疑之际脱离险境,就可安然躲过战乱之危,隐蔽地转移主力。

二十二、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浅解】关门捉贼,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看出,是一种围困并歼灭敌人、特别是小股敌人的计谋。

,本计一般都还配合着其他计谋的使用.中国军事家中,有相当多的人成功地运用过关门捉贼计,而且开、关都非常适时,非常的自如。

二十三、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

当时秦国用以并吞六国,统一全国的外交策略。

【浅解】最初作为外交和军事的策略,是和远方的国家结盟,而与相邻的国家为敌。

这样做既可以防止邻国肘腋之变,又使敌国两面受敌,无法与我方抗衡。

二十四、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

虢,诸侯国名。

也作“假道灭虢”。

【浅解】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今山西省平陆县)。

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下面我们看一下第五套并战计对付友军反为敌态势之计谋。

二十五、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浅解】意为玩弄手法、暗中改换内容,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军事上是说与别的军队联合作战时,暗中抽换其主力,使作战失利,以乘机吞并之。

二十六、指桑骂槐指着桑树骂槐树。

比喻借题发挥,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浅解】意是指间接地训诫部下,以使其敬服的谋略。

此计还引申为运用各种政治和外交谋略,“指桑”而“骂槐”,向对手施加舆论压力以配合军事行动。

对于弱小的对手,可以用警告和利诱的方法,不战而胜;对于比较强大的对手,则可以旁敲侧击威慑他。

二十七、假痴不癫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浅解】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在军事上,有时为了以退求进,必得假痴不癫,老成持重,以达后发制人。

这就如同云势压住雷动,且不露机巧一样,最后一旦爆发攻击,便出其不意而获胜。

二十八、上屋抽梯上楼以后拿掉梯子。

借指与人密谈。

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浅解】此计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小利引诱敌人,然后截断敌人援兵,以便将敌围歼的谋略。

这种诱敌之计,自有其高明之处。

敌人一般不是那么容易上当的,所以,你应该先给它安放好“梯子”,也就是故意给以方便。

等敌人“上楼”,也就是进入已布好的“口袋”之后即可拆掉“梯子”,围歼敌人。

二十九、树上开花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

语出《荡寇志》。

【浅解】意指制造假象,迷惑敌人。

树本无花,经过精心伪装,就会看上去有花。

用在军事出有因上就是通过伪装使自己看起来十分强大。

三十计、反客为主本是客人却用主人的口气说话。

后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浅解】反客为主,原意是指在日常生活里,客人与主人位置倒置,客人的行为、举止俨然是主人,而主人反而就了客位。

此计在军事战略方面,往往反映在同盟军中,起主导地位的主盟者,反被颇费心思的从盟方所支配、戏弄,从而达到从盟者所设计的圈套之中。

下面我们看一下最后一套败战计:处于败军态势之计谋。

三十一、美人计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浅解】对于用军事行动难以征服的敌方,要使用“糖衣炮弹”,先从思想意志上打败敌方的将帅,使其内部丧失战斗力,然后再行攻取。

三十二、空城计空城计,是一种被动作战的被动行为,当那些实力空虚、因遭受意外压力被迫走投无路的一方,采用此招,目的就是企图蒙混过关或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浅解】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