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811《量子力学》 - 中国科学院

811《量子力学》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量子力学》考试大纲本《量子力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物理学相关各专业(包括理论与实验类)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
本科目考试的重点是要求熟练掌握波函数的物理解释,薛定谔方程的建立、基本性质和精确的以及一些重要的近似求解方法,理解这些解的物理意义,熟悉其实际的应用。
掌握量子力学中一些特殊的现象和问题的处理方法,包括力学量的算符表示、对易关系、不确定度关系、态和力学量的表象、电子的自旋、粒子的全同性、泡利原理、量子跃迁及光的发射与吸收的半经典处理方法等,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波粒二象性,量子现象的实验证实。
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薛定谔方程,连续性方程,波包的演化,薛定谔方程的定态解,态叠加原理。
(二)一维势场中的粒子一维势场中粒子能量本征态的一般性质,一维方势阱的束缚态,方势垒的穿透,方势阱中的反射、透射与共振,d--函数和d-势阱中的束缚态,一维简谐振子。
(三)力学量用算符表示坐标及坐标函数的平均值,动量算符及动量值的分布概率,算符的运算规则及其一般性质,厄米算符的本征值与本征函数,共同本征函数,不确定度关系,角动量算符。
连续本征函数的归一化,力学量的完全集。
力学量平均值随时间的演化,量子力学的守恒量。
(四)中心力场两体问题化为单体问题,球对称势和径向方程,自由粒子和球形方势阱,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氢原子及类氢离子。
(五)量子力学的矩阵表示与表象变换态和算符的矩阵表示,表象变换,狄拉克符号,谢振子的占有数表象。
(六)自旋电子自旋态与自旋算符,总角动量的本征态,碱金属原子光谱的双线结构与反常塞曼效应,电磁场中的薛定谔方程,自旋单态与三重态,光谱线的精细和超精细结构,自旋纠缠态。
(七)定态问题的近似方法定态非简并微扰轮,定态简并微扰轮,变分法。
(八)量子跃迁量子态随时间的演化,突发微扰与绝热微扰,周期微扰和有限时间内的常微扰,光的吸收与辐射的半经典理论。
中科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

中科院20XX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生物类考研专业课资料一、判断题 20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1、鞘磷脂的代谢过程主要与细胞质膜的流动有关与细胞生物活性分子的生成调节无关。
2、蛋白质的修饰与其运输和定位有关,而与其降解代谢无关。
3、蛋白质的豆蔻酰化是蛋白质脂肪酸化的一种形式。
4、可逆性膜锚定与蛋白激酶参与的信号转到有关,而与G蛋白(如Ras)参与的信号转导无关。
5、蛋白质溶液出现沉淀与蛋白质变性存在必然的关系。
6、Km值是酶的特性常数之一,与酶的浓度、pH、离子强度等条件或因素无关。
7、一个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不可能与底物结合在同一部位。
8、蛋白质泛素化(ubiquitination)过程需要三种蛋白质(酶)的参与,其中之一是泛素--蛋白连接酶。
9、往线粒体悬液中加入NADH可以还原线粒体的辅酶Q。
10、膜上有些七次跨膜受体在与配基结合时会形成二体。
11、低浓度不含钾离子的等渗缓冲液中悬浮着内含0.154M氯化钾的脂质体,此时往悬浮液中加入缬氨霉素,悬浮液的pH会下降。
12、内质网系膜结合的钙ATP酶在催化ATP水解时促进Ca2+/2H+交换。
13、辅酶I(NAD+ )、辅酶II(NADP+)、辅酶A(CoA)、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中都含有腺嘌呤(AMP)残基。
14、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RNA蛋白质复合物,其作用机制是以RNA为模板,由蛋白质催化逆转录; 所以广义上说,端粒酶是种逆转录酶。
15、Tm是DNA的一个重要特性,其定义为:使DNA双螺旋90%解开时所需的温度。
16、与DNA双螺旋相反方向缠绕而形成的超螺旋叫做“负超螺旋”。
17、细菌中的插入序列(IS)具有转座能力,能随机插入到任一DNA序列中,在靶点两侧形成一段短的正向重复序列。
18、细菌代谢酶的诱导和合成途径中酶的阻遏,调节蛋白都对操纵子起负调控作用。
(完整word版)851微生物学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微生物学》考试大纲本《微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微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和分类、微生物生理和代谢、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免疫学及微生物生物技术等。
要求考生对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专业词语、技术原理有较深的了解;系统掌握微生物的系统分类、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学和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实验技术;并具有应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意义1.微生物学定义2.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重要类群3.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重要事件和人物4.微生物的重要作用(二)原核生物1.原核生物的定义、关键内涵及其与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2.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3.原核生物的分类与鉴定4.原核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细菌(Bacteria)和古菌(Archaea)(三)真核微生物1.真核生物的定义、关键内涵及其与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2.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3.真菌的主要类群:酵母菌、霉菌、蕈菌(四)病毒和亚病毒1.病毒和亚病毒的特点和定义2.病毒的分类和命名3.病毒的宿主范围4.病毒的培养和纯化5.病毒的复制6.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7.重要病毒生物学特性及研究方法(五)微生物生理和代谢1. 微生物的营养和繁殖2. 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及测定3.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4.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5。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6。
次生代谢7. 合成代谢途径举例8. 代谢调控与工业发酵(六)微生物生态学1. 微生物生态学的概念2。
自然界中微生物分布及生境多样性3. 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4。
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5。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6.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七) 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1。
中科院621植物学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植物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植物分子系统学、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植物分子生物学以及植物基因组学等八大部分。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了解植物科学研究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二)试卷结构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三、考试内容(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1.植物细胞的发现、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2.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1.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过程。
2.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1.植物繁殖的类型。
2.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花的形成和发育。
4.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1.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
3.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生活史。
中科院药学考研科目

中科院药学考研科目【原创实用版】目录1.中科院药学考研简介2.中科院药学考研的科目3.各科目的考试内容和重点4.如何备考中科院药学考研正文【中科院药学考研简介】中科院药学考研是指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科院药学专业是国内药学领域的顶尖专业之一,拥有着优秀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
中科院药学考研旨在选拔具有一定学术基础和科研潜力的优秀学生,为国家培养高层次药学人才。
【中科院药学考研的科目】中科院药学考研的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公共课:政治、英语一2.专业课:药学综合(包括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生物药学等)3.选考课:数学【各科目的考试内容和重点】1.公共课:政治主要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英语一主要考察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翻译和写作等。
2.专业课:药学综合主要考察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和生物药学等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其中,药理学重点考察药物作用与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内容;药物化学重点考察药物结构与活性、药物合成方法、药物设计等内容;药物分析重点考察药物分析方法、药物质量控制等内容;药剂学重点考察药物剂型与制剂、药物递送系统、药物生物利用度等内容;生物药学重点考察生物技术药物、药物靶点、药物作用机制等内容。
3.选考课:数学主要考察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本数学知识。
【如何备考中科院药学考研】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各科目的复习重点和时间分配。
2.建议参加相关培训机构或课程,获取专业指导和系统训练。
3.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强化练习各科目的题型和题目。
4.参加模拟考试和真题练习,提高应试能力和考试技巧。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普通物理(甲)》考试大纲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物理(甲)》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大学理科的《大学物理》或《普通物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包含力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热学等。
二.考试要求:(一) 力学1. 质点运动学: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矢径;参考系;运动方程;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圆周运动;运动的相对性。
2.质点动力学: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惯性参照系;牛顿运动定律;功;功率;质点的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保守力;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与转化定律;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3.刚体的转动: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角速度矢量;质心;转动惯量;转动动能;转动定律;力矩;力矩的功;定轴转动中的转动动能定律;角动量和冲量矩;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4.简谐振动和波: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运动学特征(位移、速度、加速度,简谐振动过程中的振幅、角频率、频率、位相、初位相、相位差、同相和反相);动力学分析;振动方程;旋转矢量表示法;谐振动的能量;谐振动的合成;波的产生与传播;面简谐波波动方程;波的能量、能流密度;波的叠加与干涉;驻波;多普勒效应。
5.狭义相对论基础:理解并掌握:伽利略变换;经典力学的时空观;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洛仑兹变换;同时性的相对性;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狭义相对论的动力学基础;相对论的质能守恒定律。
(二) 电磁学1.静电场: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库仑定律,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及电势,场强与电势的叠加原理。
理解并掌握:高斯定理,环路定理,静电场中导体及电介质问题,电容、静电场能量。
了解:电磁学单位制,基本实验。
2.稳恒电流的磁场: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磁感应强度矢量,磁场的叠加原理,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应用,磁场的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
理解并掌握: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安培定律。
运动电荷的磁场、洛仑兹力。
了解:磁介质, 介质的磁化问题,电磁学单位制,基本实验。
中科院853遗传学考试大纲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遗传学》考试大纲本《遗传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遗传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经典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发育遗传学等。
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从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对遗传学有较完整和系统的认识,掌握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和应用,熟悉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及规律,并能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考试主要内容和要求(一)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2.掌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了解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行为3.掌握染色体学说的主要内容(二)经典遗传学1.理解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2.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3.熟练运用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进行重组频率的计算,掌握三点测交法对基因定位。
4.熟练掌握系谱的遗传分析方法5.了解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几种类型6.理解剂量补偿效应的概念7.掌握基因型(genotype),表现型(phenotype),外显率(penetrance),表现度(expressivity)的概念,掌握表型比率的计算方法。
8.了解基因突变互作类型及分子基础(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1.了解基因概念的发展,掌握基因的类型,理解基因与DNA的关系。
2.掌握基因组结构特点和功能的对应关系。
3.理解等位基因的实质4.掌握用重组测验确定突变的空间位置关系,及用互补测验确定突基因功能的原理和方法。
5.掌握缺失作图的原理和方法。
(四)遗传分析1.掌握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分子基础。
2.理解互补检测的机制和作用。
3.了解真、原核生物基因组序列的类型和各自的特点。
4.掌握真核生物基因的包装模型。
5.理解基因家族的概念和功能,了解常见的基因家族。
6.了解基因的丢失,扩增,重排的意义。
7.理解遗传标记的特点及应用。
(五)遗传重组1.掌握同源重组,位点专一重组的特点。
2.掌握基因转变(conversion)的概念和分子机制,能用分子机制解释基因转变的结果。
2020年中科院考研真题 细胞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细胞生物学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中文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整合蛋白2.协同运输3.线粒体半自主性4.过氧化物酶体5.分子细胞生物学二、英文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注:请将下列英文名词翻译成中文后,再解释)1.Cell sociology2.Cell fusion3.Lysosome4.Second messenger5.Cytoskeleton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过氧化物酶体和初级溶酶体的形态与类似,但过氧化物酶体中的尿酸氧化酶等常形成结构,因此可作为电镜下识别的主要特征。
2.细胞核是遗传物质DNA与的场所,也是RNA与的场所。
3.细胞信号转导的基础是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
科目名称:细胞生物学第1页共2页4.是生物发育的基础,其实质在于信号介导下由组合调控引发的组织特异性基因的表达。
5.细胞死亡的方式包括、和等。
6.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的分化与演变、的扩增与复杂化。
7.光学显微镜的分别率达。
在光学显微镜观察过程中,可见光的波长和频率的变化表现为的不同,振幅的变化表现为的区别。
8.荧光漂白恢复技术是使用亲脂性或亲水性的荧光分子,用于检测所标记分子在活体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的及其。
9.ABC超家族也是一类,又叫ABC转运蛋白。
10.线粒体通过进行能量转换,与其内膜上的ATP合酶、及内膜本身的理化性质有关。
11.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可以分为:、、,其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必需的结构支持。
12.染色体是细胞在时遗传物质的特定形式。
四、简述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各自的特点。
2.简述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机制。
3.简述调控细胞周期的关键激酶及其作用。
4.简述细胞质膜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乙)》考试大纲本《物理化学》(乙)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化工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是整个化学学科和化工学科的理论基础。
它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
物理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气体的PVT关系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理想气体混合物3、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4、真实气体状态方程5、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二)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基本概念2、热力学第一定律3、恒容热、恒压热、焓4、热容、恒容变温过程、恒压变温过程5、焦耳实验,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6、气体可逆膨胀压缩过程7、相变化过程8、溶解焓及混合焓9、化学计量数、反应进度和标准摩尔反应焓10、由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11、节流膨胀与焦耳—汤姆逊效应12、稳流过程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三)热力学第二定律1、卡诺循环2、热力学第二定律3、熵、熵增原理4、单纯pVT变化熵变的计算5、相变过程熵变的计算6、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化学变化过程熵变的计算7、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8、热力学基本方程9、克拉佩龙方程10、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和麦克斯韦关系式(四)多组分系统热力学1、偏摩尔量2、化学势3、气体组分的化学势4、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5、理想液态混合物6、理想稀溶液7、稀溶液的依数性8、逸度与逸度因子9、活度及活度因子(五)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2、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3、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4、其它因素对理想气体化学平衡的影响压力对于平衡转化率的影响;惰性组分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反应物的摩5、真实气体反应的化学平衡6、混合物和溶液中的化学平街(六)相平衡1、相律2、杠杆规则3、单组分系统相图4、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5、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6、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及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 - 液平衡相图7、二组分固态不互溶系统液-固平街相图8、二组分固态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9、生成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10、三组分系统液-液平衡相图(七)电化学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及法拉第定律2、离子的迁移数3、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4、电解质的平均离子活度因子5、可逆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测定6、原电池热力学7、电极电势和液体接界电势8、电极的种类9、原电池设计举例10、分解电压11、极化作用12、电解时的电极反应(八)统计热力学初步1、粒子各运动形式的能级及能级的简并度2、能级分布的微态数及系统的总微态数3、最概然分布与平衡分布4、玻耳兹曼分布5、粒子配分函数的计算6、系统的热力学能与配分函数的关系7、系统的摩尔定容热容与配分函数的关系8、系统的熵与配分函数的关系9、其它热力学函数与配分函数的关系10、理想气体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九)界面现象1、界面张力2、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及其后果3、固体表面4、液-固界面5、溶液表面(十)化学动力学1、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2、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3、速率方程的确定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5、典型复合反应6、复合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法7、链反应8、气体反应的碰撞理论9、势能面与过渡状态理论10、溶液中反应11、多相反应12、光化学13、催化作用的通性14、单相催化反应15、多相催化反应(十一)胶体化学1、胶体系统的制备2、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3、肢体系统的动力性质4、溶胶系统的电学性质5、溶胶的稳定与聚沉6、悬浮液7、乳状液8、泡沫9、气溶胶10、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渗透压和粘度二、考试要求(一)气体的PVT关系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混合气体的性质(道尔顿分压定律、阿马加分容定律)。
了解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
了解实际气体的液化和临界性质。
了解对应状态原理与压缩因子图。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明确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体系、环境、状态、功、热、变化过程等。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内能的概念。
熟知功与热正负号和取号惯例。
明确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的意义及特征。
明确U及H都是状态函数,以及状态函数的特性。
较熟练地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压、绝热等过程中的ΔU、ΔH、Q和W。
能熟练应用生成热、燃烧热计算反应热。
会应用盖斯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进行一系列计算。
了解卡诺循环的意义。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明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及其与卡诺定理的联系。
理解克劳修斯不等式的重要性。
注意在导出熵函数的过程中,公式推导的逻辑推理。
熟记热力学函数U、H、S、F、G的定义,明确其在特殊条件下的物理意义和如何利用它们判别过程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
较熟练地运用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和克老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
掌握熵的统计意义。
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明确规定熵的意义、计算及其应用。
(四)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熟悉溶液浓度的各种表示法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理想溶液定义、实质和通性。
掌握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
了解逸度和活度的概念,了解如何利用牛顿图求气体的逸度系数。
明确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意义。
掌握表示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方法。
了解稀溶液依数性公式推导和分配定律公式的推导和热力学处理溶液问题的一般方法。
(五)化学平衡掌握反应等温式的应用。
掌握均相和多相反应的平衡常数表示法。
理解ΔrG m0的意义,由ΔrG m0估计反应的可能性。
熟悉K P0、K P、K X、K C的意义、单位及其关系。
了解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关系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组成的影响,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能根据标准热力学函数的数据计算平衡常数。
了解同时平衡、反应耦合、近似计算等处理方法。
(六)相平衡掌握相、组分数和自由度的定义。
了解相律的推导过程及其在相图中的应用。
掌握杠杆规则在相图中的应用。
在双液系中以完全互溶的双液系为重点掌握P-X图和T-X图。
在二组分液—固体系中,以简单共熔物的相图为重点,掌握相图的绘制及其应用。
对三组分体系,了解水盐体系相图的应用,了解相图在萃取过程中的应用。
(七)电化学掌握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其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了解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
熟悉迁移数与摩尔电导率、离子迁移率之间的关系。
掌握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了解电解质溶液理论(主要是离子氛的概念),并会使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掌握电动势与Δr Gm的关系,熟悉电极电势的符号惯例。
熟悉标准电极电势及其应用(包括氧化能力的估计,平衡常数的计算等)。
对于所给的电池能熟练、正确地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并能计算其电动势。
明确温度对电动势的影响及Δr Hm和ΔrSm的计算。
了解分解电压的意义。
了解产生极化作用的原因。
(八)统计热力学初步了解用最概然分布的微观状态数代替整个体系的微观状态数的原因。
明确配分函数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了解定位体系与非定位体系的热力学函数的差别。
了解平动、转动、振动配分函数及其对热力学函数的贡献。
(九)界面现象掌握表面吉布斯函数、表面张力的概念,了解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
掌握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其与曲率半径的关系,会使用杨—拉普拉斯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弯曲表面上的蒸气压,学会使用Kelvin公式。
理解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及各项的物理意义,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了解表面活性物质结构特性、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其应用。
了解液—固界面的铺展与润湿现象。
理解气—固表面的吸附本质、吸附等温线的主要类型和吸附热力学。
(十)化学动力学掌握等容反应速率的表示法、基元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等基本概念。
掌握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的速率方程和特征,并能够由实验数据确定简单反应的级数。
对三种典型的复杂反应(对峙反应、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掌握其各自的特点,并能对其中比较简单的反应能写出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的微分式。
明确温度、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阿仑尼乌斯经验式中各项的含义,计算Ea、A、k等物理量。
掌握链反应的特点。
掌握稳态近似法、平衡态法和速控步骤法等近似处理方法。
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
了解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和溶剂、电解质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了解催化反应的特点和常见催化反应的类型。
了解光化学反应的特点。
(十一)胶体化学掌握胶体分散体系的动力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方面的特点,能利用这些特点对胶体粒子大小、带电情况等方面分析并能应用于实践。
了解溶胶稳定性特点及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能判断电解质聚沉能力的大小。
了解乳状液的种类、乳化剂的作用及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大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异同点。
了解唐南平衡。
三、主要参考书《物理化学》上、下册(第四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四、说明主要题型可能有: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等。
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编制日期:2006年6月6日。